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式婚姻:原因与对策

中国式婚姻:原因与对策

中国式婚姻:原因与对策
中国式婚姻:原因与对策

(大自考)

论文题目中国式离婚:原因与对策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公共关系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中文摘要

新华网2011年6月23日上海专电(冯上斌、姚玉洁)不久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较去年同期增长17.1%;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其中一线大城市的离婚率更是遥遥领先。

日前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317.6万对夫妻办理了结婚登记,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意味着每天平均有5166个家庭解体,离婚率也达14.6%,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离婚登记数正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民政部门的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离婚登记数为320.4万对,而2008年―2010年三年间的离婚登记数分别为356.1万对、404.7万对、451.6万对。

值得注意的是,离婚症候群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据2009年第3季度民政统计季报显示,北京、上海当季离婚率分别达20.6%、23.9%。专家认为,快节奏生活下夫妻交流匮乏、婚姻观念变化以及离婚成本偏低等因素,对婚姻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挽救“中国式离婚”,需要一系列的婚姻家庭社会救疗机制。

2011新的婚姻法出台,在房产问题上,有人说像在做生意,让婚姻成为商业的模式,婚前对财产进行公证,未开始的婚姻就想到了离婚,难免让人的感性方面接受不了,让人们对婚姻有了不安全感,缺少幸福感,中国人的婚姻正在接受新时代的洗礼,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式的婚姻如此负重,到底还有多少人愿意走进这个“围城”呢?

“中国式离婚”现阶段正在放大,离婚率不断的上升,在面临80后独生子女成家立业的巨大挑战,还有显现个性的90后,中国的婚姻受到着巨大的挑战,到底过去的中国与现在高离婚率的现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国家以及每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构造美好的婚姻?

目录

第一章:对婚姻的认识 (1)

第二章:中国式离婚的原因 (3)

2.1中国式离婚原因的概述 (3)

2.2缺乏认识就结婚,导致家庭责任感的丧失 (3)

2.3为了生存,忽略了感情,丧失经营感情的能力和动力 (4)

2.4女性地位高,思想更开放 (5)

2.5手续变简单离婚不再忍 (5)

2.6离婚原因,掺杂父母因素 (5)

2.7 信息的发展,多种交流工具的出现。“第三者的出现”婚姻的诚实度变低 (6)

2.8两地分居,家庭观念淡薄 (6)

2.9 为了房产,假离婚 (6)

2.10现在以独生子女为多的显示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离婚 (7)

2.11新的婚姻法出台,使人对婚姻没有安全感 (7)

第三章:中国式离婚的对策 (9)

第四章:婚姻之我见 (12)

第五章:总结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对婚姻的认识

首先应明白婚姻与结婚的区别,婚姻是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结婚是男子和女子经过合法手续结合成为夫妻。结婚注重的是一个“结”字,是个动词强调的是结婚的行为以及一系列作为其基础物质基础。涉及“结”字最具体的行为包括去民政局登记、宴摆酒席。婚姻已成两个结婚主体法人的经营成果,是感情达到升华最高状态,由婚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需要维护。所以婚姻在一方面看来就是责任。

婚姻的主体是人,其基础就是人,具体是来两个人承担责任的主体。人最基本的情感的维系,然后婚姻伴随着性的出现,使其和谐。人的问题才是婚姻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商品的世界里,与情感之外的客官因素随之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婚姻也成为一个带有“商业”色彩的“贸易”。看待婚姻我们需要的是一颗简单的心。我的大学老师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喜欢一个人是否和他的人格有关系。我当时回答有,其实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在问自己,我对一个男生产生好感就是因为在我看来他很优秀。感觉自己和他是同一类人,有着共同的追求与爱好。可是老师的答案是不一定,然后我又想了一个问题是否人最本质的内心性格才会相互吸引?我想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最原始的吸引。当然完美的婚姻有爱是必需的,但是物质条件也是需要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我们还会看见为什么有裸婚的出现会受到如此的热捧呢?因为没有房子不结婚的人占大部分,可是裸婚不会受到现实的冲击吗?裸婚时代真的到来了吗?没有。因为裸婚也催生着更高的离婚率。

可婚姻又是什么,我们又怎样去理解相亲,婚姻和相亲有着本质的区别,相亲就是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随着相亲节目的盛行,很多人认为在节目上牵了手就可以结婚了。其实否然,反问一句又有几对真正踏进婚姻的殿堂呢?在相亲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学历、年龄、地理条件等等。所以相互组合需要更多的因素。

事实表明真正喜欢看相亲节目的人一般都是60、70年代的人,因为那个年代的婚姻都是中国传统的方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没有经历现在如此开放的恋爱方式,竟然搬上电视荧幕上面。

2011新的婚姻法出台,在房产问题上,有人说像在做生意,让婚姻成为商业的模式,婚前对财产进行公证,让人们对婚姻有了不安全感,缺少幸福感,中国人的婚姻正在接受新时代的洗礼,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式的婚姻如此负重,到底还有多少人愿意走进这个“围城”呢?

第二章:中国式离婚的原因

2.1中国式离婚原因的概述

五千年的文明及两千五百年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教化,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思想的急剧解放与开化,造就了现代国人思想深处传统与叛逆的矛盾与冲撞,在找寻自我中,在解决离婚法律问题上,形成了一些中国特有的方式及现象,姑且,这里我们称之为“中国式”。“中国式”强调的是在现阶段,正在进行的,被放大、被定格的,具有普遍性的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在离婚率如此之高的现代社会,婚姻中有太多的婚外情,太多的怨偶,太多的恩恩怨怨。这现象真会让人觉得婚姻生活真是枷锁?其实,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最大的渴望便是,与挚爱的那个人共度此生。造成离婚的原因很多。

2.2缺乏认识就结婚,导致家庭责任感的丧失

最近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80后的裸婚与两个词联系起来这——闪婚、闪离。而在民政部门公布的一组数据库里,其中“80后”成离婚的主力军,离婚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表现的尤为突出。这说明经济压力、现实困境使得这类婚姻变得岌岌可危

印度亚洲国际新闻社21日也关注了中国离婚率上升的现象,指出中国“80后”的“闪婚”、“闪离”现象层出不穷,中国年轻人对于离婚的接受程度在加强。美联社把中国离婚率上升归因于年青一代在心态与行为上的变化,“他们接受了比父辈更好的教育,经济上更独立,自我意识强烈,这些更容易动摇婚姻”。

“女大当嫁,男大当娶”这是中国几千年留下的传统,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因为年龄到了而必须结婚。父母订下的婚姻。

看的均是对方的家境与背景,并不会细看对方的人品如何,而且一旦男女看对眼,短期内就会操办婚事。这种以物质和没感情基础的婚姻,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注定很难稳定。这种现象在女性方面尤为突出,她们认为

年龄会阻住他们的幸福,年龄大就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其结婚后,由于性格不合,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产生矛盾,甚至在家庭关系方便产生分析,最后导致婚姻的分裂。(这种情况出现在中国的农村的较多)在农村现在20岁出头的如果没有继续学习的,就会选择结婚。他们结婚后可能有孩子了,但是他们也许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来抚养孩子及处理社会关系,还要依靠父母。在结婚后家庭亲戚关系的处理,由于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这就会导致夫妻双方出现矛盾,最后由于对婚姻看待的片面,导致离婚。有专家则认为,在婚姻观转变的过程中,组织及社会舆论等传统约束逐渐丧失,而新的责任和约束又没有很好地建立,是造成我国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症结,这不仅是道德滑坡的问题,而且反映了组织以及文化等社会约束机制的瓦解。”

2.3为了生存,忽略了感情,丧失经营感情的能力和动力

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幸福感”,而与幸福感最紧密联系的就是“收入”。随着财富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无论事业有成还是正在奋斗的,都在忙于工作和应酬,而忽略了与伴侣的沟通与交流,这是家庭破碎的最大潜在因素。

“由于忙于工作及应酬,夫妻间交流减少是必然的现象。”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律师汤晓明说,“更危险的是,夫妻相处的时间缩减,而网络、娱乐等场所开放和发达,为结识异性甚至为"外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传统婚姻观的瓦解加剧了婚姻的解体。中国正在通过几代人完成核心家庭的转变,即以亲子关系为轴心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转变。在“核心家庭转变”过程中,夫妻双方的感情越来越为个人所看重。“不要说一线城市,在内地,人们的婚姻观都在发生变化,也促使着离婚由以往的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江西省南昌市妇女联合会权益部专家邹细生说,“现在的夫妻越来越注重感情,而不是为了孩子或生存非要凑合着过下去。

直接的表现就是女人下班回家做饭,男人总说工作忙,忙于应酬。导致夫妻双方交流的减少,感情不和谐。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本来是为了生存而出来打工,但是接触到城市的现代的文化,对婚姻有了重新的认识,再加上两地的分居,以及与家庭的认识减少,一部分人会选择离婚。

2.4女性地位高,思想更开放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不断的提高。女性活跃在我国各个重要的领域,出现了“女性也能挡半边天”的说法。女性也大都接受高等教育,对婚姻有了重新的认识,在婚姻中更追求平等、相互包容和性别平等。

CNN的文章说在过去的中国妇女传统的思想,离婚会被称为“破鞋”。而在当代,离婚不再会被扣上“社会道德”的帽子。

2.5手续变简单离婚不再忍

除了开放度的转变,CNN认为,2003年中国婚姻登记条例的修订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离婚变得容易了”。曾几何时,中国夫妇离婚前需要单位出具介绍信才能办手续。离婚成本低也会促使离婚时的轻率。汤晓明认为,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共同处理并采用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但在离婚时,弱势的一方并不完全清楚对方的具体财产,法院虽有权调查财产,但受法规不健全、监管漏洞以及执行成本大等因素影响,调查被转移财产并非易事。“比如,一方有一千万元财产,转移掉一半,其离婚成本就大大降低,离婚时就不会过于心疼。

2.6离婚原因,掺杂父母因素

约有15%左右的离婚案例,与父母关系不和睦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

因之一,这也是因为两代人生活观点、立场、生活层面、生活方式的差异造成的。有些父母从维护自己子女角度出发,过多干预子女婚姻生活,造成家庭矛盾,所以导致在中国,婆媳关系是最为难处的关系之一。另外,由于为子女购房出资、父母子女间借款等大量说不清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离婚案例中牵涉一方或双方父母。

与上一代的矛盾,婚姻不但是两个人的融合,还是双方家庭的融合。80后家长对小家庭关注、干涉过多,如果和对方家庭矛盾不断,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在电视剧《中国式婚姻》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父母双方的干涉,父母在孩子的婚姻中占主导地位,父母认为这样对孩子好,但并不一定是结婚当事人愿意的,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

2.7 信息的发展,多种交流工具的出现。“第三者的出现”婚姻的诚实度变低

婚姻观转变的过程中,组织及社会舆论等传统约束逐渐丧失,而新的责任和约束又没有很好地建立,是造成我国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症结之一。

伴随这互联网的出现,交流变得容易。在电视剧《手机》的播出,让我们对手机这种工具有了重新的认识。是交流的对象变得广范,就会越过道德的防线,对婚姻的诚实度降低,导致婚姻的破碎。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以‘情人’、‘包二奶’为耻,反而作为成功的标志来炫耀,这不仅是道德滑坡的问题,而且反映了组织以及文化等社会约束机制的瓦解。《中国式婚姻》作者王海鸰在谈到本书时,说道第三者是婚姻的杀手之一,但是婚姻破裂的根本并不是那些能够一眼看透的外因造成的,更多时候是因为男女的性别和社会角色的差异。按照“男才女貌”的传统心理,人到中年,男人成就斐然,优势越来越明显,女人因为青春不再而失去天然的吸引力。当双方距离彼此的要求越来越远时,婚姻双方的平衡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被打破。

2.8两地分居,家庭观念淡薄

现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更好的工作,许多人离开了家选择去经济更好的地方去发展,长期的分居会使家庭之间原有的关爱与体贴感降低,让夫妻双方一个人也习惯了这种状态,最后导致感情变淡。感情是婚姻的基础,如果婚姻出现了问题,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离婚。

2.9 为了房产,假离婚

现在离婚率过高的是上海、深圳的大城市,他们刚开始为了得到房产的经济利益,假离婚。其实假离婚本身就蕴藏着婚姻的危机。

文章说,在中国还有一些地区,离婚与婚外情毫无关系。有些人是要利用一下“政策”优势,办理假离婚。

举个例子,上海的一些无房产的夫妻,被发现于10月初伪造离婚文件,用以规避政府新法规。据《重庆商报》报导:上海市为抑制投机和冷却过热的房产市场,当地政府近期出台了一项新的法规,限制每个家庭除平时一套住房外,只能再多买一套房屋。通过办理假离婚,双方希望藉此能够买四套而不仅只是两套房屋。

据《金融时报》报导,无论是小道消息,还是某些官方媒体的报导,都有消息说,在中国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夫妻们纷纷办理假离婚,目的是绕开对每个家庭购房数量的限制规定。

只需花500元人民币,夫妻双方就可以从任何一家假证公司买到两个伪造的离婚证。这些假证制造公司在中国的大城市生意很兴隆。

通过伪造离婚文件,夫妻可以规避年初出台的新政策。这项新政策对于购置第二套房产强制提高了购房首付以及贷款利率。

据悉,充当建议夫妻双方考虑购买伪造的离婚证、甚至真的去办理离婚手续以购买多套房的人,往往都是房地产交易代理和银行贷款人员。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离婚率迅速增加而且愈演愈烈。今年前半年,全中国有近8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

为此,有许多尊崇道德规范的海内外老一辈中国人说,1949年至今,在中国,最让他们痛心并无法接受的就是传统道德被搞得丧失殆尽。

2.10现在以独生子女为多的显示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离婚

这是一个张扬的社会,年轻人接受着高度的文化,现在的年轻夫妻独生子女多,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被人照顾。有时只是一件“小事”就会拿离婚当借口,以离婚做为挡箭牌,久而久之,就会认为双方“不合适”就离婚,在婚姻当中缺乏相互理解和宽容。

2.11新的婚姻法出台,使人对婚姻没有安全感

2011新的婚姻法出台,在财产方面的理解,大众普遍的认为婚姻朝着一种商业模式发展,没有结婚的人却先要想着离婚财产的事情,对婚姻没

有安全感。同时,现在新的婚姻法出台后,大多数夫妻会选择去做财产公正,破坏了婚姻的安全感,对于夫妻双方的感情受到一层隔阂,因为物质的保证是婚姻的前提。

第三章:中国式离婚的对策

于海认为:“一次离婚,从物质上看,损失可能不是太大,但从长远来看,成本实在是太高,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家庭,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家庭认知都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减少离婚悲剧的“上演”意义非凡。为此,汤晓明建议,在生活中,夫妻双方要尽可能培养共同兴趣、爱好;在事业上,要努力尝试共同参与和帮助;同时,要学会相互宽容、理解对方。现在夫妻双方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同一行业,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能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顾晓鸣认为,婚前的慎重有利于避免离婚的轻率。包括要对夫妻角色观念的认知、性格互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详细了解。我们要对婚姻的责任以及应该处理好的关系,婚前双方应该相互的了解,婚姻的真谛就是双方在一起达到最高的愉快的状态。

婚姻中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处理和化解。有业内人士表示,“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问题的婚姻,而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所以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就像江苏卫视《欢喜冤家》一样,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解决夫妻的问题,这样不仅圆满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反而会更增加双方的关系。

“婚姻中的问题处理是非常有讲究的,可以尝试去网络甚至通过学校开设专门的婚姻家庭课堂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汤晓明说,“如我们的文化非常讲究"面子",如果一方尤其是女方在家庭中的收入要高一些的话,要注意另一方的心理感受,不能表现太强势,"咄咄逼人",否则另一方就可能会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如果率性而为的话,长期累积,就会危及到婚姻关系的维持。”婚姻也是一门学问,这门课程需要我们大家用一生去学习,我们常听老年人说:婚姻中要做到双方互相的包容与谅解。婚姻需要一个宽容的心。

“婚姻不仅关系到个人,更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安排。”于海建议,“这不但需要婚姻双方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对社会义务、责任有深刻的认知,而且要建立社会救疗机制,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网络,把引导问题家庭参与心理咨询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

目前,兰州、上海已在试点“离婚劝和”机制,“婚姻家庭咨询师”也已在多个城市开展业务,这都是婚姻家庭社会救疗的有力探索。

同时现在受到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应在大学的课程里开展“如何经营婚姻”的课程。在大学里同时也要开展演讲,增加年轻一代的婚姻责任感,婚姻不是儿戏。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也可以用信息化手段去宣传婚姻的观点,在各个企业单位开展如何维护婚姻的活动,让人认识到婚姻的美好与责任。

而法律救济也是社会救疗的重要途径。汤晓明建议,婚姻法要进一步加强对弱势方以及无过错方的权益保护,如明确对无过错方的财产及子女抚养等问题上的偏向救济,变模糊的标准为明确可操作的标准,同时,要加强法院甚至考虑律师对家庭财产的调查权益,避免家庭共同财产被转移的情况,为无过错方提供必要的权益保护。这样,离婚成本的提高不但会使离婚不那么轻率,而且会使结婚也变得更慎重。

具体有以下几点:

1、强化传统美德宣传。尽量让婚姻当事人都能加强自身修养,互谅互让,共同经营婚姻;弘扬尊老爱幼正气,尊重老年人婚姻自由权利,使全社会共同负担起人口日益老年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婚姻危机的缓解责任。

2、强化法制教育。特殊是对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宣传。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再婚登记时应向再婚者尢其是高龄当事人告之夫妻财产属性可以约定,并由双方提供各自婚前财产清单。条件许可的,可双方子女出具情况说明。

3、强化巡回审理力度。人民法院对中老年离婚纠纷的背景原因应该依职权调查,主动听取村、居委会及邻居对涉案婚姻状况及趋势的意见。着力对双方子女及亲属进行疏导,形成“家和万事兴”的治家理念。

4、强化调解与帮扶力度。建立以法院、妇联、村(居)委会、街道办以及中老年人原工作单位为主体的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对困难家庭予以适当的社会救济,对中老年人的就业、居住、生活予以适当帮扶。人民法院对于调解和好的再婚家庭应适当回访。

5、强化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疏导。一方面,全社会要关心中老年人的心理健

康,逐布建立比较健全的更年期心理干预机制,消除和降低更年期心理影响;另一方面,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交流,让他们身心愉悦,白头偕老。

对于解决离婚的问题,大多数网友在讨论不结婚,离婚率就会下降,现在的女性的要求的生活质量比男性高,男性只是为了承担结婚的义务,女性更注重生活,如果女性有较好的经济来源,会选择单身,这在一线城市突出。当然婚姻是美好的,值得我们每个去追求,但是也要从社会家庭及自身条件出发。

第四章:婚姻之我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婚姻的价值观,但是怎样正确认识婚姻却是一门要学习的课程,对于婚姻我们应该怎样无认识。

1.幸福婚姻的前提:对自己有清晰认知

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每个女孩子都有虚荣心,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你的婚姻不是展品,你所选择的这个男人,是你孩子的父亲,你父母的女婿,你自己的爱人,执子之手,一直到白头的那个人。这些东西是都没法给别人看的。女性在婚姻中的成长幸福婚姻的另一个重大要素吗?

2.幸福婚姻的要素:平等、包容、成长

我觉得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就是成长,一个人的生命需要成长,两个人的婚姻需要成长,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喜欢自我而不惧怕衰老,是因为她始终在成长,她有能够跟时光抗衡的武器,她有自信,她看到自己的生命开出花来了。

一个婚姻不断成长,就是说你在婚姻里,你永远都能够体会到情人一样的浪漫。不能因为忙碌和压力而丢失两个人的私人时间,要度假,要休闲,没事聊聊朋友,聊聊世界,评价评价遇到的事,聊聊孩子和老人,这种沟通,会让你们的感情一直很契合。

作为脑子活着的这个人要理性,要很有责任感,家庭才会运转得很流畅;作为心活着的人,就要让家里有浪漫、有天真、有快乐、有梦想。这才是一个平衡的组合……

3.很多人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恋爱找的是情人,结婚找的是丈夫,您认为婚姻和爱情可以分开吗?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否会幸福?

我自己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也曾有人跟我倾诉,说谈了多年恋爱,已经遍体鳞伤,只想找一个适合的人嫁掉。我肯定是不同意的。如果这样进入一个婚姻,你对这个男人是极其不负责的。你想的只是索取,你从进入这个婚姻就带着不忠诚,很难说你不会再爱上别人,你的言谈举止带出的信息会让他知晓,你对他没有爱情。这等于你在选择婚姻时就已经种下了不幸的种子。

所以还是那句话,在进入婚姻之前,你要了解你自己是谁,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能不能让婚姻充满浪漫。一个好的婚姻里面是有浪漫的,而爱情是浪漫的源泉。如果婚姻里堵死了浪漫这条路,你就会去婚姻外去寻找。所以我说选择什

么样的婚姻是幸福的,还是从选择什么样的爱情开始。你是什么样的自我,就会相逢什么样的爱情。

你们精神生活上真的有默契吗?在价值观上有认同吗?他的气场是否罩得住你,让你有一种精神上深刻的依恋?爱情这东西不能替代一切,因为你们要过一辈子。一个特别爱钱和一个不太爱钱的人在一起,两个人会互相冲突;一个特别喜欢朋友和一个特别讨厌社交的人也没法协调。这些电光石火的契合非常重要。

你们的社会生活能否够融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是两个社会群体的事。最好的婚姻就是融合,认同彼此的圈子,爱彼此的亲人,接纳彼此的朋友,因为有彼此,你们更爱这世界的一切,你们比以前更知道父母养育之恩的厚重,更知道要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子,更知道得去世界上去做很多精彩的事。这种接纳,会让你感觉更有根,除了爱情还有恩情。

你们的性关系和谐吗?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男女之间的激情,取决于身体之间的融合程度。如果说你们的身体不默契,那你们可能不会直接把这件事说出来,但有点小事就会爆发战争。这也是婚姻的“七年之痒”甚至“三年之痒”的根由。

——这三个指标只要有一个低于60分,我觉得就不能仓促地走进婚姻。

第五章:总结

婚姻是美好的事情,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但是在社会家庭面前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婚姻双方主体的和谐。

走向婚姻前:感情一切随缘,但要自己创造机会;不要为自己人为地设计一道道城墙,如果大家都设置这样那样的城墙,最终的结果是自己为自己葬送了美好的婚姻、而望洋兴叹。

走向婚姻后:担负自己的责任、勇于为对方、为他人承担责任;运用人性善的一面,压制人性恶的一面,具体表现为善待婚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忠诚、谦让、信任等,这样的你们才能相待如宾、举案齐眉。

婚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婚姻一无所知。

婚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阶段,每个人应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即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帮助。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很大的帮助。

同时感谢我的同学在问题上给我产生不同的观点,让我的思维不断活跃,让我论文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新华字典》

《于丹关于婚姻的看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中国婚姻状况

提要] 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国外媒体甚至创造新词“我一代”,分析这个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离婚率走高的原因…[我来说两句] 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古老中国,正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 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国外媒体甚至创造新词“我一代”,分析这个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离婚率走高的原因。 中国人的婚姻怎么了?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经营维护健康、文明、幸福、安全的婚姻家庭? ①社会转型期的婚姻震荡 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年龄段是婚姻平稳期,50岁以上人群离婚率上扬 今年29岁的唐娜,2年前结婚,一年后分手。“婚后我才发现找错了人。婚前,他勇于担当的优点,婚后变成了独断专行;婚前,他善交异性朋友,以为他有"女人缘",谁知婚后半年他便出轨!” “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北京市朝阳区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处近年来登记的离婚夫妻中,35岁以下者超过一半。其中,“80后”又占多数,“闪离”现象日益突出。“有些人办手续时还在吵架,等拿到离婚证后,又抱在一起痛哭。” 不仅“80后”的婚姻多生变故,他们父辈一代的婚姻也亮起红灯。“现在孩子大学毕业可以自立了,家庭责任已经完成,不再彼此凑合了。”年逾50的项先生叹道:“结婚近20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北京宏健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文旭说,他代理的离婚起诉案中,中老年人约占三成。 “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对婚姻家庭发起的挑战,"新离婚时代"来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婚姻从前30年的超稳定型阶段,进入后30年尤其是近年来的动荡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去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目前,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 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迅速上扬;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 陈一筠表示,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 “我国的婚姻趋势,发生了与西方国家趋同的现象。”陈一筠介绍,婚姻家庭大规模的

中国社会婚姻问题探讨

中国社会婚姻问题探讨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状态、道德水准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普遍存在着婚姻危机问题。 今年,全国妇联开展了“全国婚姻家庭道德状况问卷调查”。据在调查的中国婚姻家庭人群中,婚姻美满、稳定的家庭己不超过三成,有7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争吵、暴力、不婚、外遇、婚外恋、离婚、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等问题,情感困惑日益严重,婚姻家庭结构受到严重挑战,随着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强,婚姻家庭问题越来越影响到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实际是婚姻问题,处理不好,酿成人生惨剧的比比皆是。由于人生短暂,大多数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选择好配偶,一但结婚过不好也要凑和过一辈子的占大多数;另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婚很痛苦。家庭婚姻问题千头万绪,而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夫妻之间的如何相处。在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个性特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要共同生活在一起,必然会有各种冲突和矛盾,相处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是发现不了的。夫妻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

间与婚姻阶段而逐渐改变与适应的。婚姻关系的发展大体会经历结婚、生育、养育、丧偶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夫妻双方不断适应。如果不适应,也为时已晚。 另外,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发生婚外情问题,这将极大地伤害夫妻之间的感情,影响到所牵涉的每一个人,因而是比较严重的婚姻问题。在性关系问题上,特别是年轻人、文化程度较高者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西方婚恋包括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有一些市场。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只用我国婚姻传统道德等观念已无法约束。 随着离婚率的升高,离婚问题也成为当今婚姻的热点问题,包括离婚前的犹豫、离婚后的不适等。与离婚相伴随,再婚及单亲家庭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再婚前的心理障碍、再婚后的重新适应、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处理、单亲家庭的子女养育等问题都很常见。尽管近年来,人们对离婚的态度已趋向宽容,但当人们面对离婚这一并不轻松的话题时,仍然表现出了较为矛盾的态度。由于“感情完全破裂”,使得当事人不能轻易离婚。主要是为了孩子和社会压力太大而不能离婚。 另外,家庭暴力行为、家庭成员虐待、夫妻之间经常发

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变化

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变化 摘要: 中国历史上,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转型一直发生着变化,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社会地位影响着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同时,女性对婚姻家庭的观念也不断发生改变。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享有很高的社会与家庭地位;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成为了社会与家庭的主宰,女性沦为附庸;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女性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甚至男性的玩物;而当今社会,女性在婚姻家庭的地位逐渐提升,观念上也追求男女平等。 关键字: 女性,婚姻家庭,地位,变化 引言: 所谓婚姻乃人生大事,尤其对女性而言。中国有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婚姻家庭对一名女性的重要性。探究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变化对女性学有着重大意义。 正文: 大约在四、五万年前,当由古人进化为新人时,中国原始社会便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世系按母系血9缘计算。女性是家族的领导者,子孙归母亲所有。母系氏族社会女性负责生产,是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纺织业的主要发明者,而男性负责狩猎,没有突出的作为。因此奠定了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受到高度尊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母权制渐渐过渡到父权制,父系氏族逐渐形成。在父系氏族时期,氏族以父权为中心子孙皆归父亲所有。男性成为生产经济领域的主要生产力量,而女性的生活劳动则局限于家庭之内,以家庭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除了生儿育女之外,还负责纺织、炊煮等家庭劳动。从此,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退于从属地位。 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劳动出现了剩余,奴隶社会逐渐代替了原始社会。历史不断发展,又进入了封建社会。但是父权制并没有动摇,甚至逐渐的加强。在这段历史中,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婚姻家庭中,女性变得没有任何地位。 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男性的统治,没有任何的地位可言。“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句话概括了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一生。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总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诗·小雅·斯干》最后两章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贻罹。”意思是说,生了儿子,要把他放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裤,让他玩玉器。他那响亮的哭声,光彩闪耀的衣服,都表明他将来高官厚禄,可以振兴家业。而生了

浅析中国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浅析中国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的是,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一直起色不大,成为了制约中国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十八大政府报告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战略,吹响了新时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想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脉搏,首先需要对中国文化的现状加以了解,发扬长处,克服短处,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文化方面的需 求,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文明,负责的大国形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不足,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性不足。 这一点在中国的影视业中尤为明显,遍观中国这几年比较有影响的几部大片,类似于《英雄》,《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影片,总是摆脱不了宫廷片,历史片,武打片等范畴,尤其是《笑傲江湖》,《龙门客栈》等电影的一再翻拍,更是将这一问题反映的淋漓尽致。 不光是电影,连电视节目也是如此,春晚缺乏创新性的言论在这些年中被提了好多次,许多青年人反映春晚越看越没意思,固定的套路,不变的人物,较少的参与度,使得春晚的可观赏性越来越差,而与之相对应的山寨春晚却越来越红火。不得不令我们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二、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是一直困扰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说思想性是文化发展的软件,那么技术和设施就是硬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要技术的支持,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在以前被称为改变世界的发明,正是由于他们使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而在近代,技术的落后,基础设施的短缺却成为了制约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举个例子,现在人们看电影时十分热衷于3D电影,但是中国的3D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应用也并不广泛,当外国的电影以火爆的场景,绚丽的特技,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牢牢吸引住中国观众时,中国电影市场却无法及时挽回观众,长此以往,必将为外国的文化侵略创造条件,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婚姻状况

中国婚姻状况分析 社工1131 蒋意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婚姻和家庭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根据我国婚姻现状,初婚年龄在逐渐提高,婚姻自主程度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的离婚率却也在逐年上升,并且也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婚姻家庭经历着强烈的动荡,社会演化出了不同的婚姻形式,我国现代婚龄人士的婚姻观参杂了许多经济因素。 【关键词】婚姻离婚经济原因 一、我国婚姻发展态势 (一)初婚的年龄也在逐渐提高。 1950年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分别为20周岁和18周岁;1980年的第二部《婚姻法》将男女结婚年龄提高到22周岁和20周岁;另外,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初婚年龄渐渐提高,并且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1949年全国初婚年龄为18.57岁,到1978年提高到22.83岁,1991年为22.23岁,1994年为22.73岁,1998年为23.57岁,2004年为24.45岁。 (二)婚姻自主程度不断加强。 2001年,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女性的初次婚姻“由本人决定”和“本人决定,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共为61.5%,城镇女性为77.2%,农村女性为56.2%,其中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女性的比例为68.8%,完全由父母决定的比例有了明显下降,农村的下降幅度更大。 (三)通婚半径的扩大。 自1949年以来,通婚的距离越来越远。从1949年到1965年,同村通婚的比例下降至45.73%,1993-2000年下降到4.7%。跨县和跨省通婚从1949-1995年间的10.3%上升到1993-2000年的39.7%。跨国通婚也达到了3.7%。婚姻多元化趋势加强,自愿独身和非自愿独身现象共存;同居比例迅速提高;重婚、纳妾、包二奶等变相的现象在部分地区屡见不鲜;同性恋现象也并非罕见;买卖婚姻仍然存在。这显示,中国传统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婚姻模式都并存在一起,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中不同类型时空的叠加而形成的多元化图景。 二、我国现代婚姻现状解析 两年前,众多沿海地区已迎来了再一次的单身高峰,一个庞大的单身群体已经在社会累积形成一股单身潮流,这也是社会婚姻形式中最普遍的一种—--独身不婚。据报导显示,广东省单身青年人数已超过3000万,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引起单身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小范围的生活调查与资料查阅,大概包括以下几点:爱情观念的转变;理想婚姻与现实的差距;家庭功能的弱化与结婚成本高等。这些原因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开放时代的多元婚姻观念。尽管当代人选择日趋多元化,志愿独身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但是多数人还是处于无奈的非志愿独身。期中有一个当今的热点议题,就是“三高”现象,即女性的高学历,高职

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摘要 婚姻家庭关系的平等、和睦、文明是维护社会文明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离婚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据调查 2007年江苏省各级法院上半年新收离婚案件534966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也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给司法和创建和谐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现阶段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呈现出的特点 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经国家、宗教或世俗认可,建立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行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与否决定了社会是和谐稳定。近年来家庭结构的改变和妇女地位提高,使得女性在经济上的自主能力增强,夫妻双方除追求物质生活外也开始追求感情生活和谐、性生活在内的各种精神生活。又由于我国长期封建社会造成的“男尊女卑”,导致情感生活无法想互理解与沟通,极易导致离婚案件的发生。滋生出各种形形色色的离婚案件,以下特点特别突出。 1、举证困难重重 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规定如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以下五种情形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由于离婚案件涉及的是家庭内部事务,事关当事人的感情生活,感情破裂与否只有当事人本人最清楚,再加上大多涉及个人隐私,因此在实践中收集这几方面的证据都比较难。 (1)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举证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对重婚罪的司法解释中规定,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这里的“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指长期性的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因此这时有些偶尔的婚外性行为就不能算作是重婚。想要证明是长期性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有了很大难度。这里仅仅收集一份或者几份间接证据,法官也不也认定是否为重婚行为。收集直接证据又不太可能,或者有的根本就不存在直接证据。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包二奶、包二爷或者姘居行为,实践中都以秘书、保姆、保镖等形式而存在。有的是公然包二奶或者包二爷行为,取证并不算太困难。大部分情况都是不公开的,证明是不是存在非正当的同居关系也只能收集间接证据。如同众所周知多数情况都是以与第三者开房、或者金屋藏娇的形式存在。这样受害的一方能不能知道是一回事,知道后能不能拿到证据还是一回事。如不侵犯他人隐私取得合法有效的证据变得几乎不可能。也有的夫妻双方矛盾刚开始的时候不注意收集证据,矛盾激化的时候又没有机会收集证据。再者说仅是一次或者几次的捉奸在床的证据,也不好轻易认定一方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没有其它证据的当事人到最后只因无证据或证据不足而导致败诉。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与影响 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每个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婚姻观念也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对出身、门第、社会地位、经济等问题的看法往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不同,越到社会发展的后期,各种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国传统社会重出身、重钱财以及婚姻中遵守父母之命的特点依旧对当代社会产生着影响。 标签:婚姻观;特点;影响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形式。不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跟谁结婚”一直是婚姻前男女双方考虑的重要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婚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繁衍需要,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别和固有的性本能是婚姻存在的生理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婚姻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求偶行为”,动物求偶,而人结婚则是社会和文化的,婚姻是一种仪式,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结合。〔1〕心理学家则认为,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中包含伴侣之间情感的亲近、性行为的专一,以及短期和长期的承诺。而法律强调的则是男女双方为了共同利益而自愿互为伴侣、彼此提供性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生儿育女的契约,认为合法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2〕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婚姻由父母包办,婚姻当事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婚姻在当时的主要作用除传宗接代以外,还要符合当时社会对于社会阶层,经济地位,文化因素的要求。纵观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的婚姻观念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影响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社会,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婚姻观内涵,心理学家倾向于将婚姻观作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强调其对人的行为、态度及认知的影响。美国学者Craddock将其定义为,已经进入婚姻过程中的人们的终极与工具价值观,强调婚姻观的现实作用。黄希庭提出婚姻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对于婚姻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结婚,选择什么样的结婚对象以及追求怎样的婚姻生活等的观念系统。〔3〕 总体来说,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某种婚姻观念一旦形成之后,就会成为制约和规范两性关系的指导思想,约束人们的婚姻意识和行为。 2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

婚姻与家庭关系 全部

判断题:5道,每道5分,总分25 1.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冲突意味着家庭危机开始出现(错误) 2.“父慈子孝”的境界可以用家庭交换理论解释(正确) 3.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婚前所购得的住房可以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错误) 4.在家庭系统中,整体的家庭系统就是家庭成员的总和(错误) 5.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针对于男女两性的(错误) 2. 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可能源于家庭中某些次系统出现问题,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而影响了孩子成长(正确) 1.在婚姻市场的规范中法律的强制力最高(正确) 2.女性在味觉、嗅觉、触觉与高音的听觉方面较男性迟钝(错误) 3.登记结婚后,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但男方不可以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错误) 4.两性关系与两性角色已逐渐迈向平等化,而女性角色的改变比男性校(错误) 5.商品市场和婚姻市场交换的都是价值(错误) 1.由于生育是中国传统的婚姻功能,因此孩子必须从父姓(错误) 2.在被动选择不为父母的人群中都是因为女性的生育障碍(错误) 3.老年人丧偶后最常出现的人际关系冲突是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正确) 4.一般而言丧偶的女性较男性适应能力更强(正确) 5.沟通中的倾听即消极的毫无反应的倾听(错误) 1.孩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责任等等(正确) 3.人到中年孩子长大离家对女性而言意味着生活失去重心,即中年仅仅意味危机时刻的到来(错误) 4.家庭的建立可以断然从结婚开始(错误) 4.离婚并非处理婚姻危机的唯一最好方法(正确) 1.“同志”一词在台湾和我们大陆的含义不同,台湾指同性恋者 (正确) 2.继亲家庭中子女不会影响夫妻关系 (错误) 3.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只能因为原家庭的解体而恶化 (错误) 4.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继父—继母家庭 (正确) 5.依国外的研究单亲家庭和独亲家庭的父母都没有婚约 (错误) 1.婚内无性暴力而言(错误) 2.家庭暴力仅指对家人造成的肢体伤害(错误) 3.学校并不是人一生中学习的唯一场所(正确) 4.老年人没有发生外遇的可能(错误) 5.无论军人是否有过错,军婚离婚必须经军人同意(错误) 5.协议离婚无须经申请。(错误) 单选 1.正向回馈是一个()的家庭系统(B 开放) 2..哪一个家庭理论将家庭视为一生命体,由生命开始、茁壮到结束的历程?(A 家庭发展理论) 3.()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A群婚) 4.直系血亲包括()(A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5.一夫一妻制由()演变而来(D对偶婚) 6.迷恋是()(C为恋爱而恋爱) 7.所谓特殊婚配是相对于()而言的(A理想型) 8.女性在语言方面稍微领先男性的合理解释是()(C大脑组织与社会化历程交互作用结果) 9.大多数社会在血缘关系上规定()(B外婚制) 10.在家庭中,男性角色被定义为()(C工具性的)

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初婚人员数量,再婚人员数量,离婚人员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黑龙江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黑龙江初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黑龙江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黑龙江初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初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黑龙江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黑龙江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黑龙江初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黑龙江再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黑龙江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黑龙江再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再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黑龙江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黑龙江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国式婚姻的八个典型问题

中国式婚姻危机的8大根源 文/爱燕双飞 婚姻是一种社会存在形式,显然会打上社会的烙印,也必然会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人的婚姻自然有着中国的特色,中国式婚姻有着中国式的婚姻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也许从中我们总能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悟到些什么,但愿对大家有些启示意义。 中国式婚姻8宗罪 重结婚仪式轻婚后经营。中国乃礼仪之邦,这个那个的讲究也多如牛毛,而对结婚仪式的讲究则可谓达到繁琐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结婚仪式的讲究较之以前减了不少,但中国人对结婚仪式的重视丝毫未减。结婚乃人生大事,当然要重视,但中国人似乎有点宣宾夺主,婚越来越像是结给别人看的,成了相互攀比和争面子的一种工具。婚倒是结得风风光光似乎很有质量,婚后的日子却过得乱七八糟毫无质量。 女人过度以婚姻为中心。中国女人可能从小受传统观念影响,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因而一开始就把婚姻放在了过于重要的位置。婚姻当然重要,是人生大事,但显然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全部。人一旦过度以某个东西或某个人为中心,那她必然就会为了维护这个东,西而去委曲求全,即便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也能做到忍气吞声。如此一来,反而不利于婚姻的和谐和顺利发展,反而会让婚姻危机重重,越怕失去的东西反而可能失去。 男人大男子主义思想过重。同样是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的中国男人从小骨子里就存在或重或轻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当然,从某种角度来看,有一些大男子主义思想也并无大碍,有时反而有利于夫妻关系发展,因为更能体现男人的阳刚之美。但可惜的是,很多男人大男子主义思想过重,而且该男人些的时候他不男人,不该男子主义的时候他却极度霸道让人不可理喻。比如在家里把妻子不当人看,甚至打骂妻子,而在外面却软弱无用。 夫妻过度以孩子为中心。中国式婚姻最大的通病也许要算是夫妻过度以孩子为中心,其结果必然是婚姻家庭以及夫妻所有的快乐幸福全压在了孩子一个人身上,全家人也从此不得安宁,夫妻受累,孩子也受苦,正所谓两不讨好。太多的中国夫妻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过多干预孩子的生活,孩子任何一点的变动就可能从根本上完全改变婚姻的全局走向。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孩子在婚姻家庭中的位置当然举足轻重,但太多的夫妻是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孩子一出生就完全忘了夫妻才是婚姻真正的中心和主角。而其实过度以孩子为中心,不但不利于婚姻的和谐,反而经常成为破坏婚姻和谐的根源所在,也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过度看重物质而轻爱情。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残余下来的旧观念,婚姻成了纯粹的交换,女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一种物质性的东西,男人娶老婆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定,而一旦娶进了门就成了男人家的附属物。现在这种情况当然很少了,但过度看重物质的现象仍非常普遍。过度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摘要】“软实力”思想源头,公认来自中国的先哲老子,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论,又被公认是当代西方思想的产物。这种历史吊诡恰好暗喻了中国面对的一种特殊困境:我们究竟是以传统文化为软实力呢,还是要以融入全球社会的价值和规则为软实力?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到底如何呈现?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为例 田 雨 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观念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一.导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②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抛开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暂且不说,我们谈一下婚姻家庭观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就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之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这一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已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因而笔者将这一目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笔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家庭、婚姻或许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家庭已存在了数千年,人类对家庭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几千年,然而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时间虽短,但是学者们对家庭内容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为家庭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

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初婚人员数量,再婚人员数量,离婚人员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北京市初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北京市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北京市初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初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北京市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北京市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北京市初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北京市再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北京市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北京市再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再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北京市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北京市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社会转型中的老年婚姻问题

徐勤 原载:中国社会工作,, 中国正在处在社会经济转型阶段,改革开放政策引起社会经济领域地深层次变化.与此同时,人口形势也在发生深刻转变.人口年龄结构即将进入老年型.家庭结构由多代大家庭向核心小家庭地演变,代际分离.生育率地下降与寿命地延长,夫妻两人共同生活地时间不断伸展,空巢期日益成为生命周期中地重要阶段.研究老年人地婚姻生活成为当代中国一个重要地社会课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老年婚姻地现状 、婚姻对老年人家庭生活及对社会地意义 老年人地婚姻状况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地安排、收入来源、生活服务、精神慰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地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仅在城市中建立.对于一些没有退休金地城市老人和广大农村老人来说,尤其是老年妇女,配偶地收入是他们地重要收入来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配偶是老年人生活上地主要依靠对象.成年子女地工作忙,又有第三代需要照料,老年父母很难依靠他们照顾,因此,多数老年人生病时,配偶往往扮演了照料者地角色,其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低龄老年妇女照料较高龄男性老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良好地夫妻关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地重要内容.进入老年期,家庭地经济收入、环境、个人地生理及心理均发生了变化,影响夫妻之间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地关系,需要夫妻两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创造温馨地家庭小环境.在空巢阶段,老年夫妻间地感情变得具有特殊地价值.夫妻恩爱,感情融洽,相互勉励,有利于身心健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现代化过程中,劳动者地劳动强度增大,流动频繁,子女难以有更多地时间和精力照料老年父母.老年夫妻之间地相互照料提高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地自立程度,减轻了子女养老地负担,使年轻一代以更饱满地精力与充裕地时间投入紧张地社会工作之中,无疑有助于促进中国地现代化建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老年婚姻具有丧偶多、关系稳定地特点 据年人口普查,中国岁以上人口中,从未结过婚地人占,有配偶地占%,丧偶者占,离婚者占%.与成年人相比,老年人婚姻特点是:从未结过婚地人少,离婚者比率低,丧偶率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进入老年期,人口地死亡率升高,造成许多老年人由此失去配偶.老年人中,终身未婚地人很少,离婚者地人数也寥寥无几,表明中国老年人在年轻时普遍结婚,婚后夫妻关系稳定,这具有传统文化地特点.多数老年夫妻地关系比较好,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年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调查表明,有配偶地老年妇女中,夫妻关系一直很好地占,没有很好时期地尽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老年人地婚姻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由于男性老年人口地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此,女性老年人口地丧偶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口().结果,男性老年人地有配偶率()明显高于女性().丧偶对老年妇女地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老年妇女问题伴随着配偶地离去而突出.一般来说,配偶地收入是女性老人地主要经济来源.当配偶去世,她们就不得不依靠子女.然而,子女对她们地帮助往往不同与配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子女地觉悟.在感情方面,配偶地作用也是子女无法替代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老年再婚地崛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地新形势下,老年人再婚增多,成为社会关注地一个热点.人们称老年人再婚为“黄昏恋”.老年人再婚在西方社会是一件非常普通地事,而在中国,考虑到老年人婚姻地背景,就不能理解这却是一个历史性地突破.中国这一代老年人出生在旧社会,不少人是包办婚姻.据中国五城市调查,以前结婚地妇女,由父母包办婚姻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意义

21 世纪的脚步已日趋临近之际, 世界文化结构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尽管西方现代的强势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后被证实其强势并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一统天下。而世界新兴地区的崛起, 不仅从政治、经济, 也从文化方面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各种文化的多元并存, 可以说是新世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鉴于此全新局面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由这一新的视域来再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于当代, 以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眼光考察其现实状况, 并在此客观基础上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价值作一番全方位的透视, 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求以求其中真义。 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要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简要回溯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时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 然而近二个世纪以来, 它却备受蔑视、挑衅、挫折与打击。清朝末年, 一些怀抱救国图强宏愿的仁人志士, 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时, 已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种种流弊, 纷纷冲破儒学传统的束缚, 力倡变法, 以图改良, 于是, 西学东渐之风自此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 儒家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 虽然就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结构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 但从此以后, 失去其具体的托身之所的儒学确已变成了“游魂”, 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本身即是以反传统为其重要标志的,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 导致“五四”激进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采取敌视的态度,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致使“五四”以后教育界的主流视“读经”为大戒, 一般人不但平时接触不到儒学, 而且耳濡目染多为讥骂之词, 于是, 儒家的源泉至少在知识阶层中确有渐呈枯竭之象, 而此后近四五十年间, 更因民间社会被消解、荡涤而逃遁无地。一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 美国汉学家勒文逊还认为, 儒家将会是只有在博物馆里面才找得到的东西, 而国内在文革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扼杀更是史无前例的。此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受了一百多年的不断攻击与剿杀之后, 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而从70 年代开始, 随着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起飞, 人们再次目睹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潜力与魅力, 于是重新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掀起了文化热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限于学术界, 从总体上来看, 改革开放的20 年, 由于国门大开, 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 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的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加之以上种种历史的原因, 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的精粹, 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 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与批判, 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 这一令人堪忧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 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的政策及相关法令, 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 推广普及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 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 但总的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而另一原因, 既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的道德价值, 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 在人们的头脑中,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就只剩下了其德育功能, 更何况抽象、空洞“口号”式的宣传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容易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导致 此项工作难于落实到思想意识的实际层面, 最终其结果只能是传统文化渐趋僵化、了无生机。这显然有违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西方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文化“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 而是生命洋溢的, 有如一道洪流, 离开它的源头愈远, 它就膨胀得愈大。”如上所述, 我们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绝不缺乏不断发展自我的内在机

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初婚人员数量,再婚人员数量,离婚人员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云南省婚姻状况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云南省初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云南省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云南省初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初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云南省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云南省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云南省初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云南省再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云南省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云南省再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再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云南省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云南省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