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篇一: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莫爱霞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

一、概述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第

四节的内容。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节课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为以后进行教学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内容的学习会对学生以后学习有关能量来源问题和实验设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来源的实验设计,以及提取吸收光能的色素的实验操作,采

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力图使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在此过程中巩固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动手

操作,根据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重新完善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6)简

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参与设计,养成勇于参与、大胆设想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体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分析试验结果——协商讨论”的探究活动过程;

(3)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正确的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现象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完成一份描述准确、过程科学的实验方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广东省

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3)学生已经知道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但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其实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具体来自哪里等知识了解不多;

(4)学生在以前运用实验法进行过简单的实验设计,但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都不是很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激趣策略:通过动手提取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的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

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播放光合作用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问题解决为主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引发学生提出关于光合作用实质以及光合作用释

放氧气的来源的疑惑,通过假设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得出科学性的结论,解决问题和疑惑。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生物学教材;(2)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3)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的。

六、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

红光。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

2.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板书〗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板书〗㈠捕获光能的色素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到实验室做实验)〖实验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滤纸条上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带,从上往下依次为: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

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这说明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

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

〖板书〗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与社会的联系〗人们根据上述科学原理,在需要人工补充光照的温室和塑料大棚中栽培农

作物时,就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光合作用产物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光源以及玻璃或塑料薄膜了。例如,冷光镝灯的光谱成分接近于太阳光,且辐射出的热能比较少,是一种比较好的人工光源;又如,氙灯的可见光部分也近似于太阳光,但其紫外线和红外线则比太阳光的多,使用时应隔以玻璃或水层以吸收其紫外线或红外线。相比之下,日光灯的蓝紫光和绿光比太阳光的多而红光比太阳光的少;普通的白炽灯则蓝紫光比太阳光的少而红外光比太阳光多。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蓝色塑料薄膜育秧时有壮秧的效果,这一结果现已在不少地区的水稻育秧生产中得到应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

资料分析

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场所。

2.提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

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等等。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板书〗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小结〗略。〖作业〗练习基础题

1.(1)×;(2)√。

2.b。

3.结论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拓展题

1.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还存在于植物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

细胞中。

(第一课时完)

〖板书〗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板书〗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讲述〗结合课本的图,一步一步的引导。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可能是在无光条件下做的这个实验。无光时,植物不进行光合

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所以没有释放氧气,而是释放二氧化碳,也就是使空气变污浊了。〖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

物是糖类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要有光,还需要多种酶等。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co2 + h2o (ch2o) + o2

2.提示:从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来看,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进展

关系很密切。例如,直到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

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这个事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与化学领域的研

究进展密切相关。又如,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

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

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都说明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相关学科的互相促进,

以及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板书〗㈡光合作用的过程

co2 + h2o (ch2o) + o2

〖讲述〗结合下面题目讲解。

填写图中光合作用过程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

①_______ ②_______③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 ⑦_______

⑧_______⑨________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只填序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h2o ②o2 ③[h]④atp⑤adp+pi ⑥c3 ⑦co2 ⑧c5 ⑨c6h12o6(2)[3][4](3)片层结构的薄膜基质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板书〗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四、化能合成作用

〖讲述〗起初,人们认为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后来发现,即使没有

叶绿素的参与,某些微生物也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这类微生物称做化能自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通过氧化如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无机物,夺取无机物中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合成atp和nadph,再利用atp和nadph完成二氧化

碳的还原和固定。广泛地分布在土壤和水域环境中的硫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与铁细菌等都属于这类微生物。例如,氢细菌通过将氢气氧化为水,硫细菌通过将硫化氢氧化为硫酸盐,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或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来驱动二氧化碳的固定,完成有机物的合成。(有可能补充方程式)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

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的运用的活动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专门设计的反馈纸条反馈、评价。反馈信息:

1、本次的实验设计中,你的哪些设计被大家采用了?

2、你认为你们组哪位同学的设计对

你的启发最大?

3、在换组讨论中,你认为他们组给你们组提了哪些有益的建议?

4、如果本次的实验设计方案满分为10分,倾听了上一组的实验后,你认为他们应

该得多少分?

5、在全班展示方案时,你提出了什么问题或建议?姓名:______组组长签字:

篇二:优秀教学设计(光与光合作用)于增杰

《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清新一中

高三生物于增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

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介绍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绿叶的生长需要阳光,这一常识是知晓的,但是,具体的生物学

原理并非懂得,因此,光合作用中的光暗反应是一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实验,需要学生去做,这其中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也应指导,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教具模拟和图解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

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

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

1、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

社会的关注。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教学手段:板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捕获光能色素和结构

1、引言

用教材“问题探讨”的蔬菜大棚中为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而使用不同颜色的光,特别是红光或

蓝光的作用导入本节的学习

2、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多媒体展示玉米白化苗图片)通过玉米白化苗的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与

色素的关系。问:绿叶中含有哪些色素?各种色素的含量及相对含量怎样

学生:明确光合作用与绿叶中色素的关系

师生互动:不同的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如何,为什么植物的叶片通常呈绿色用多媒体课件

出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大类素的吸收光谱情况,从而明确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业——捕获光能

学生:思考并回答叶绿素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对绿光吸收最少,将绿光反射出了,所以叶

片通常呈现绿色

与社会联系:根据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特点,想一想,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光做补充光源?

学生:应该选择蓝紫光或红光做补充光源,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红光,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

教师:这些捕捉光能色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的什么部位呢?

简要介绍19世纪科学家发现叶绿素存在于细胞中的一个很小的结构——叶绿体的过程

设问:叶绿体具有怎样的结构呢?

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叶绿体的结构部分

模型展示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模型指出叶绿体的各部分结构,并说明吸收光能的色素的分布部分

教师:1叶绿体的膜是透明的,这有什么好处?2 叶绿体中有许多基粒和类囊体,这有什么作用

学生:叶绿体的膜是透明的,有利于光的透过;叶绿体有如此多的基粒和类囊体,而色素就分部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教师: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么,介绍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及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分,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引言:同学们在初中已学过光合作用,你们还记得光合作用的概念吗?我们曾做过哪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学生议论后,齐声朗读光合作用一段。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师点评强化,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其中的有机物通常是葡萄糖,进而可以合成蔗糖或淀粉(即单糖可以合成二糖或多糖)等。

1.回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如: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应怎样表达?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指向反应式,让学生再次口述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总反应式与概念的关系,由此可知,co2、h2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h2o)、o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能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

(1)部位: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条件:需光、色素分子和酶

(3)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 → 4[h] + o2

atp的形成:adp + pi + 能量→ atp

(4)能量转换:光能→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

教师小结性重述,并联系表中的知识,边讲边演示光反应连环图。

2.暗反应

(1)部位:叶绿体基质中

(2)条件:需多种酶和co2

(3)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o2 + c5 → 2c3

c3的还原:2c3 + 12[h] + atp → c6h12o6 + h2o

(4)能量转换: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教师小结性重述,仍密切联系表中有关暗反应的知识,边讲边板画反应连环图,

强调反应的条件需多种酶催化,在有光或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同时简要说明co2 + h2o 叶绿体光能(ch2o)+ o2

c3得到的氢叫还原氢。

此过程又叫卡尔文循环,是卡尔文用十年时间研究发现的,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科

学家经过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同学们对待学习要有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

学生总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教师引导,主要把握: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还原剂[h]、能量atp;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最终完成了把无机物化合成有机物,把光能储存在有机物的过程.

请按表格要求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

条件

场所

物质

变化

能量

变化

面的问题:

“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被人为阻断,你认为暗反应会停止吗?反过来,当暗反应过程被

人为阻断,你认为光反应会怎样变化?”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在生产上的应用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通过轮作,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的一项重要措施。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植物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温度。

施用有机肥:温室栽培植物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篇三: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单元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

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1 教材分析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一节,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个方面的知识。在性别决定

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

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

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2)基础知识目标:

a、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b、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3)基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

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2.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

(3)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教学用具:录像、投影片、计算机和色盲检查图。

我注重了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诱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

望的教法,使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获得一仲满足、一种快乐、

3.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

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4.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

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

愿望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4.1.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在上这节课时,我先用录像展示鸡蛋孵化→小鸡→生长发育→成鸡

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这录像展示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成鸡又分雌

雄性别,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①这些生物个体同是由鸡蛋(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②为什么有些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

别相关联呢?要正确回答这些间题,就让我们来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吧!”这样

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产生价值取向,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准备主动

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4.2.基础知识目标a的学习用计算机演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男女不

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让学生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可以说明什

么问题?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很自然就可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因而产生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再设问,“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再用计算机动态模拟“人类

性别决定示意图”的课件。由于此时学生正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经教师启发点拨,

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愉快地完成了

教学目标的基础知识目标a的学习任务。在讲完新知后,用投影片提出两个问题:“

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仲说法对吗?为什么?在战争年代,一国王想让他的国家男丁多些,而制定了一条法律??。问国王能如愿吗?为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4.3.基拙知识目标b的学习首先展示“色盲检查图”这一“教具”,再通过投影片投影“一

个色盲患者家系谱”,让学生从这个色盲患者家系图谱中找出特点。着重讲解色盲遗

传机理,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婚配六仲情况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现,然后按四人为一小组

讨论,让学生在明胶上写出遗传方式图解,每一仲婚配的遗传方式,各请一代表到讲

台,在投影仪上叙述自己的答案,并把四种遗传图解都留在投影仪上,经过讲评纠正,共同总结出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特点。

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我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师生主客体角色互换中得

以解决,使学生实现其思维活动的两次飞跃:一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即对色盲遗传现象的

解释到x连锁隐性遗传规律的揭示);二是从抽象再回到具体的飞跃(即用红绿色盲的遗传原理

用于实践,解决各种人群色盲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始终处于愉快、积极主动求知的精神状态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基础知识目标b的学习任务。

4.4.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由提问学科学的目的在干应用科学。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 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教案 制作人:唐伟【教学目标】 1、分析说明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3、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4、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预习知道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预习展示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板书(学生展示) 师:很久以前的人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生长吗?出示“植物仙人指”生在土里?海尔蒙特柳树实验,水的作用。开始回顾探究历程。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分析重点实验来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能力,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 (1)多媒体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但是,他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 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学生活动)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只有绿叶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3)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4)1880恩格尔曼,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 (5)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通过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并加深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理顺光合作用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主动探索的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现象,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 ◆◆基础要点回扣(学生预习并完成下列提纲) 1 叶绿体结构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和色素主要分布在,酶主要分布在。 2 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阶段: ①部位:__________ ②条件:光、色素、酶; ③过程:水的光解:2H 2 O→4__ +____(为暗反应供[H]) 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为暗反应供能) ④能量变化:_______能→_________能 (2)暗反应阶段: ①部位:________ ②条件:多种_______ ⑨过程:C0 2的________:C0 2 +_______→2______ C 3的 ________:2C 3 →________+_________([H]做还原剂,消耗________)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光合作用过程教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过程 一、教材分析 此部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内容的一小节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对比及联系。首先教材通过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写出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进而引起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式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去观察光合作用过程。根据需光与不需光分为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且分别根据物质的来源及去路重点介绍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教材中通过还原氢与ATP将光反应与暗反应链接起来,而且教材通过文字与图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了解更清楚的将反应过程呈现出来。这一小节的内容虽然很少,但是在本节乃至整个高中阶段都是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学生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材内容衔接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节第一部分介绍光能的色素实验及叶绿体结构的之后,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再通过光合作用的原理及科学家的探究历程,进而引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样的内容安排也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体现了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论证,解决问题才可以有新的进步。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生物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这节的内容还是比较困难的、之前的学习也没有更深层次的去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都比较费劲。但是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力而且学习本节之前也学习了细胞的呼吸。所以,也是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利用板书和现代媒体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将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讲解分析、图示步骤,能描述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2.通过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学习,能理解掌握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对比与联系。 3.通过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学习,能掌握其中的物质与能量的代谢。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 利辛高级中学张雨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简述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路程的艰辛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思路、方法及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分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并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进行教学。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以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 (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2)光合色素的种类、分布与作用是什么?

那么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什么?以及该过程是怎么一步步被发现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102页,共同探究。 【探究1】 思考: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的植物构建自身的原料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探究2】 (多媒体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思考与讨论: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2)后人重复实验却得到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引出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 得出结论: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最后明确植物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探究3】 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问题:形成的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多媒体展示萨克斯实验) 思考: (1)为什么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处理一段时间? (2)叶片部分遮光,部分曝光的目的是什么?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以及产物,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探究4】 思考:(1)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研究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104页,思考并小组讨论: 1、光反应阶段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湟源二中白丰 一、教材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方面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原理的创立是科学家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建立起来的;认同科学 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与态度。 (2)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增强STS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宏新 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容“光 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代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容之一。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这些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

必修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钟祥三中王晓翠 一、设计思想 【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光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篇一: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莫爱霞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 一、概述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第四节的内容。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节课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为以后进行教学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内容的学习会对学生以后学习有关能量来源问题和实验设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来源的实验设计,以及提取吸收光能的色素的实验操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力图使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在此过程中巩固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动手操作,根据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重新完善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参与设计,养成勇于参与、大胆设想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体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分析试验结果——协商讨论”的探究活动过程; (3)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正确的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现象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完成一份描述准确、过程科学的实验方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3)学生已经知道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但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其实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具体来自哪里等知识了解不多; (4)学生在以前运用实验法进行过简单的实验设计,但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都不是很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激趣策略:通过动手提取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的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播放光合作用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问题解决为主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引发学生提出关于光合作用实质以及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的疑惑,通过假设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得出科学性的结论,解决问题和疑惑。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生物学教材;(2)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3)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的。 六、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 2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分析并掌握其原料、条件、产物、场所和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 1、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2、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柳苗生长之谜中的问题。 新课推进: 一、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师;出示 (一)思考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二)模拟实验动画:“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生:结合查阅教材内容和观看实验过程的动画,独立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 师:出示问题答案并纠正学生的误区。 (三)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师:结合视屏过程引导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生:完成P54表格。 二、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场所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生:阅读教材P55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过程,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场所。 师:出示恩吉尔曼实验过程图片并讲解并补充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完成对P56胡萝卜、仙人掌、银边春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的辨别。 (二)观察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 师:出示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结构图。 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叶片和叶绿体结构。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 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 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 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 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 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P97——98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做实验: 1、加入SiO 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 6、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色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教师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得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并结合P99吸收光谱图讲解。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环节,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就能更好地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先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再由对概念的分析引出对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检测。在知识结构上,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呼吸作用》后,紧接着安排《光合作用》,便于学生对生物两个重要作用的对比学习。 三、学情分析 (一)认知水平 由于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具体了解如何检测光和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二)心理水平 初二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许多科学现象和事实都想探究,但不知从何下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光和作用的概念。 2、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3、能够根据实验的方法检测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检测和分析,经历科学检测的过程,了解科学检测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渐提高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促进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光合作用所需原料的方法与自主探究检测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方法,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二)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猜想并设计检测光合作用原料与产物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一)教法 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自主发现科学事实与规律,并以实验法、谈话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二)学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原,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七、教学准备 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碘酒、火柴、滴管、漏斗、金鱼藻、水槽。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的应用: 1.①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数量。 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包括空气中、土壤中的多少、光照的以 及的高低等。 2.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应用 (1)光照强度 ①曲线分析 A点光照强度为O,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 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 AB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2释放量 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B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0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光照强度只有在B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②应用:阴生植物的B点前移,C点较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可合理利用光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CO2浓度 ①曲线分析:图l和图2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 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 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 CO2浓度,即CO2补偿点;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 图1和图2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3)温度 ①曲线分析: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②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 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4)必需元素供应 ①曲线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 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渗 透失水而萎蔫。 ②应用: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增施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5)水分 ①影响: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既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又会导致叶片气孔关闭,限制CO2进入叶片,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完成P106拓展题】 ②应用: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 (二)化能合成作用: 1. 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 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合成为糖类,供自身利用。 2、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1)自养生物:能将无机环境中的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 进行的生物:如绿色植物。 类型 进行的生物:如硝化细菌。 (2)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的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如:人、动物、真菌以及大多数细菌。 【练习】 1. 如图5-13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以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的介绍,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体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 在本节课案的设计中,笔者将教科书100页的“资料分析1”和101-102页的几个实验介绍,以时间为序,抓住几个最为经典的实验,重新构建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重组的教学内容的实施,不仅可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探究内容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下节课学习“光合作用过程”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2)说明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3)简要分析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鲁宾-卡门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需要光、场所在叶绿体中、产物主要有淀粉、释放氧气中的氧来自水。 2 能力目标 (1)在尝试萨克斯实验操作中;学会控制变量、设立对照和重复实验。 (2)在资料分析和实验观察中,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光合作用的大致过程。 3 情感目标 (1)参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经典实验的问题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 (2)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继承、争论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和鲁宾-卡门实验 2.教学难点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设计方法;评价“证实CO 2 机物所需原料的实验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 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 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 识。 三、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2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

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的实施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课程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新课导入:咱们中国有句古语“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初中的时候呢我们就简单地了解过光合作用,植物只有依赖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和人呢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而言,能量的根本来源就是太阳光能,那光是如何被植物吸收的呢,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四节内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太阳光中有能量,我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电能。绿色植物也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中的能量,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光能呢? 板书: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正常玉米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如果植物幼苗缺乏色素的话,往往会呈现黄白色,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白化苗”。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白化苗能否正常生长?---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储存的养分耗尽就会死亡。由此可见呢,植物的生活确实需要色素,依靠色素来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植物细胞一般有哪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呢? 下面呢,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下课本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找出实验原理、目的、实验材料、方法步骤。 1、试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层析液有什么重要用途?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来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来分离色素。 2、研磨中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

二氧化硅帮助充分磨碎叶片,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3、实验过程中要求动作迅速并注意密封的原因是什么? 无水乙醇和层析液易挥发,并具有一定的毒性。 4、制备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角?画滤液细线有何要求?层析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不剪去两角,边缘扩散得比较快,中间扩散得慢,使色素带看起来是两边高中间低,剪了之后,使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一致。画线要求越细越直越好,以防止色素带你互相重叠;重复画两三次,增大色素浓度,层析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层析液会将色素带溶解,无法在纸上扩散。 实验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选材,SiO 2,CaCO 3 ,无水乙醇,动作迅速,密 封) 2、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用铅笔画线) 3、画滤液细线(要求) 4、分离绿叶中色素 5、观察和记录 经过分析之后呢,发现他们各自的含量关系约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2:1,叶绿素a:叶绿素b=3:1,胡萝卜素:叶黄素=2:1 那么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推测一下四条色素带的宽窄了,叶绿素a最宽,叶黄素最窄。 了解了个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后,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植物春夏叶子翠绿,而深秋则叶片金黄呢? 由于叶绿素的含量大大超过类胡萝卜素,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被掩盖,只显示出叶绿素的绿色;由于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易受到低温的破坏,秋季低温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