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香港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香港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香港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香港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香港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何丽华1,董伦红2

(11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广东深圳 518131;2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北京 100084)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以香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概况、组织机构、训练竞赛体制、保障体系及激励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新时期香港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和方向。关 键 词:香港;训练竞赛体制;保障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 812176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2)06-0032-03

R esearch on sports m 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in H ongkong

HE Li 2hua 1,DONGLun 2hong 2

(11Shenzhen S ports School ,Shenzhen 518131,China ;

2.G raduate Departm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E ,Beij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document study ,th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in H ongkong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gen 2er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oragnation ,trainging and com petition system ,guarantee and encouragement mechanism.I t suggested the developing m odel and direction of H ongkong sports in new era.

K ey w ords :H ongkong ;training and com petition system ;guarantee system ;encouragement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02-03-01

作者简介:何丽华(197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

竞技体育体制是发展竞技体育的关键及核心。通过对香港竞技体育体制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香港体育组织机构的组成及其特点,为发展香港竞技体育、制定香港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1 香港体育发展概况

根据历史的演进与体育组织机构的变革,香港体育的发

展可分为4个时期:(1)初始时期(1900年以前)。香港的体育活动始于150年前,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把体育作为只是外籍居民的消闲玩意。(2)萌芽时期(1900~1948年)。体育发展模式大体未变,所不同的是开始参加埠际赛事。(3)发展时期(1949~1988年)。这个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成立体育组织。1949年至1950年间,香港业余体育协会成立,1951年被确认为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4)成长期(1989年后)。这个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成立专门的竞技体育政府机构———康体局,逐步制定了发展竞技体育的各项计划、规章;各体育组织间相互协调、体育与商界的联姻,共同促进香港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在奥运会、亚运会及其他国际性的运动会上取得多枚奖牌,香港竞技体育迎来新局面。

2 香港体育组织架构

2.1 香港体育的政府机构

香港体育的政府机构主要由政务司属下的民政事务局

所辖的3个部门即康乐文化事务署、康体发展局和民政事务局副局长组成(见图1)

这种架构采用“分业管理,分业经营”的方式把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分开管理,其中由康乐文化事务署负责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康体局负责竞技体育计划、统筹、协调工作,而由民政事务局分管体育的副局长下属的总体育主任负责组织、制定、审核本港的宏观政策、协调各体育组织间的关系。由此可见,香港体育的政府机构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群众体

 

第9卷第6期2002年11月 体 育 学 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 ol .9N o.6N ov .2002

育与竞技体育管理既独立又相互协调发展,在管理体制上真正做到了“政府调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

212 康体局的组织架构

1990年4月,康体局正式成立。康体局不但是专管本港

体育事务的法定机构,也是唯一获授权分配政府体育拨款的组织,与各总会、港协、体育会等共同协调发展香港的竞技体

育(见图2和图3)。康体局主席及副主席由政府任命,主要特点:(1)体制为结合型,以社会办为主。(2)真正做到了“管办分离”。康体局与其它体育组织的地位平等。(3)体育组织相互交叉,相互制约,权力分散,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发展。(4)体育组织公司化运作方式。(5)商界参与机制。各体育组织的主席都是商界的名人

3 香港竞技体育体制及运行机制

3.1 训练体制

香港训练体制主要采用“业余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模式。香港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是以社会为基础,许多体育爱好者根据兴趣参加各单项体育总会或体育会,通过参加每年的俱乐部赛或单项比赛选拔精英培训。这种体制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不利于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

3.2 竞赛体制

运动竞赛作为体育运动竞争性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衔接运动训练的主要通道,也是体育运动的发展动因和重要杠杆。香港的体育竞赛主要是由3方面构成:体育总会负责单项比赛,并对国际单项协会负责;港协暨奥委会主要负责国内外的综合性比赛及组团,并对国际奥委会负责;体育会则组织各项综合性的或单项性的比赛。另外香港也申请一些国际赛事,以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和发展体育竞赛市场。

3.3 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

33第6期 何丽华等:香港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1)保障体系

香港竞技体育保障体系主要由政策与规划、资金分配、教练培训及其他辅助体系组成。1991年~1992年,康体局先后制定了2本体育整体发展规划,以4年为周期,以亚特兰大奥运会为目标,结合香港实际,为香港体育制定了发展大纲及明确目标。1992年,康体局与体院正式合并,是政府发展竞技体育的重大举措,使13个重点发展体育项目获得最大程度的技术及财政支援。

香港竞技体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即政府拨款、商务收入、赞助及筹款、其它经费来源。1)政府拨款:政府拨款逐年递增,此外政府还提供特别财政资助,以及于1993年成立总数高达港币1亿元的政府拨款信托基金,资助竞技体育的发展。2)赞助及筹款:主要是体育赞助咨询服务。1998年,所筹措的赞助总额已累积超过港币1亿元。3)商务收入:灵活运用场地设施等,获得商务收入。4)其它经费来源:香港赛马会特地成立信托基金,以基金的收入,支援运动员培训及日常开支。

资金分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港协及体育总会、运动员发展、参与大型赛事。

为保证教练员的培训和激励高水平教练员的涌现,“香港教练培训计划”于1991年推出,是由港协及康体局联合组成的香港教练培训委员会负责监督、康体局教练培训部代为执行,是一项全港性的计划。1993年,一套奖励教练的计划正式设立;同年,又创办“优秀教练选举”,表扬教练在发展高水平体育方面的杰出贡献。1993年,开始资助教练往海外修读短期课程。体育总会亦举办“教练延续培训课程”,与“教练级别评定计划”互相补足。1999年,香港教练培训委员会又与北京体育大学办运动训练教育学位课程。目前,康体局与多个国家培训机构建立密切联系,为香港的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2)激励机制

1)奖励。为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从事竞技体育,香港政府重点加强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培养他们的教练员进行奖励,并对退役运动员的未来发展做了多项计划。

以“运动员为本,教练为主导”的训练模式,成为香港培养精英运动员的主流。为了表彰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保持竞技水平,康体局在申请政府拨款的同时,鼓励工商界提供赞助奖励优秀运动员。自首个为1994年亚运会而设的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开始,康体局继续举办类似的奖励计划。1990年至1991年,体育资助基金提供了60.4万元的资助,2000年至2001年度,基金的资助总额已上升超过10倍,共拨出706万元给152位运动员。

教练员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责权利体系进行整体考虑,即将职权体系、责任体系、利益体系结合起来系统设计,以年度或赛季为周期根据绩效确定奖励额度。2000年,康体局推出“体育总会教练奖励计划”,奖励培训运动员至高水平的教练。

2)退役安置。香港康体发展局属下精英培训及康体发展科的运动员事务部工作目标旨于为运动员和教练提供运动训练以外各方面的发展支援,范围包括教育和职业发展,以便确保运动员争取体育成就的同时,亦为退役后工作去向作好准备。与商界和教育界联手合作,愈来愈多的本港院校对精英运动员实施较具弹性的招生政策,内地一些重点院校也开始为香港精英运动员提供灵活的入学安排,职业训练局也以其管辖下的院校给予全力支持。运动员事务部为即将退役的运动员开办了一连串的职业技能工作坊,运动员职业发展计划积极为运动员提供在商业机构实习的机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香港体育管理体制属结合型,做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主要偏向社会办。

(2)香港体育组织机构是公司化运作方式,体育总会和港协属有限责任公司,体育会为股份有限公司。

(3)训练体制单一,选拔和培训运动员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不利于竞技水平提高。

(4)经费筹措呈多元化方式,运动员的退役主要由社会承担,对教练员的激励缺乏力度。

4.2 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的宏观调控,特别是运用行政指令,制定和实施适应香港的奥运争光计划;完善各体育会、港协及体育总会的分工与合作。

(2)加强与内地、国际的体育交流和合作,与内地建立广泛的人力资源联系,从而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多元化的选材与训练体制,确保训练的系统性。

(3)逐步建立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培养高水平的教练员;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重视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更便利的深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路凤萍,苏庆川,刘新民1论社会转型期体育品发展与管理[M]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15-171

[2]叶华聪1建立我国体育经人管理体制的思考[M]1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2):35-371

[编辑:周威]

43 体育学刊 第9卷

运动训练历年名词解释

历年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学科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组成部分 6、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9、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补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0、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1、训练规律: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3、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4、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15、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6、周期安排原则: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17、适宜负荷原则:是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0、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21、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前者称心理负荷,后者称生理负荷。 22、运动训练方法:是指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3、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小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小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公司办公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营造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规范办公环境卫生管理流程,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的卫生管理与办公设备的使用维护。 三、个人办公区域的维护要求 1、每位员工应时刻保证自己的办公桌面物品整齐、整洁无杂物,不摆放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物品,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一侧。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

2、特殊岗位的人员(如仓库管理员)应保证自己工作管辖区域(例如仓库)内货物摆放有序、无废弃物等。 3、办公桌上不能堆放货物、包装废品、实验材料等,应及时办理入库或清理。 4、办公室内需摆放文件柜、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施的,应规范、合理、整齐并随时保持清洁。 5、使用文件柜、保险柜等的员工,应保持文件柜、保险柜的外观干净;内部文件资料摆放整齐;顶部不摆放旧资料、旧文件、旧物品等 杂物,保持整体美观。 6、员工离开办公桌,长期不用电脑设备时,应锁定并关闭显视屏,节约用电。 四、公共办公区域的维护

1、每天早上在上班前,部门值日生将所有办公区域的地面清扫一遍;会议室的办公桌擦拭一次、座椅摆放整齐,并将垃圾桶的垃圾清理干净;每周对办公区域的所有窗户、门、微波炉进行一次清洁。 2、员工应注意保持地面、墙面及其他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不吐痰,不乱张贴,能及时清理污物。 3、使用会议室的员工应爱护会议室设施、保持会议室的整洁,会后应将座椅归还原位、摆放整齐,及时清理会议产生的垃圾,关闭电器、照明电源。 4、前台环境卫生由前台文员负责日常的维护与,注意饮水机的使用、垃圾桶的倾倒等事项,时刻保持前台环境的整洁。 5、办公区域所有的大型绿化植物由行政部门每周进行定期的维护、修剪等工作,公司自行购买的小型绿化植物由就近部门员工每周进行一次叶面清理与维护工作。 6、公司除总经理办公室外其他任何区域严禁吸烟,违者一次罚款100元。 五、监督与奖惩

工业园区管理方案计划体制和运作机制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组长:陈积康牵头单位:牵头单位:经贸局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新碧镇当前的缙云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园区开发步伐,是建设“四型缙云”,加快撤县建市进程的有效举措。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近期组织有关人员就进一步完善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缙云工业园区是我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我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一)、发展基本情况缙云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0 年 6 月至 2003 年 3 月,属新碧镇镇管园区,规划面积 530 亩;第二阶段是 2003 年 3 月至 2006 年 3 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 24.97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6.2 平方公里;第三阶段是 2006 年 3 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4.16 平方公里。 2005 年底,

到缙云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9 亿元,完成开发 1.94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75 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 87 家,开工 87 家,投产 79 家。工业总产值从 2002 年 3.5 亿元上升到 2005 年的 20.4 亿元,年均增长 79.96%,税收从 2002 年的 960 万元上升到2005 年的 4256 万元,年均增长 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为主的主导产业。2006 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实现税收 6000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46.7%和 4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造成了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目前,新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理应承担所在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得研究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长:陈积康牵头单位: 牵头单位:经贸局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新碧镇当前得缙云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得关键阶段。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园区开发步伐, 就是建设“四型缙云”,加快撤县建市进程得有效举措。通过几年得努力,我县得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存在得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就是体制机制上得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得一个制约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得部署要求,近期组织有关人员就进一步完善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得问题缙云工业园区就是我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得发展平台, 也就是我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得主阵地。 (一)、发展基本情况缙云工业园区得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 2000 年 6 月至2003 年 3 月,属新碧镇镇管园区,规划面积 530 亩;第二 阶段就是 2003 年 3 月至 2006 年 3 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得开发、建设与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 24、97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6、2 平方公里; 第三阶段就是 2006 年 3 月开始, 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 4、16 平方公里。 2005 年底, 到

缙云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9 亿元,完成开发1、94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75 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 87 家, 开工 87 家, 投产 79 家。工业总产值从 2002 年 3、5 亿元上升到 2005 年得 20、4 亿元, 年均增长 79、96%, 税收从 2002 年得 960 万元上升到 2005 年得 4256 万元,年均增长 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为主得主导产业。2006 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实现税收6000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46、7%与 41%。 (二)存在得主要问题随着工业园区开发得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得问 题逐渐显现,尤其就是管理体制等方面得问题,已对工业园 区得发展造成了束缚,影响到园区得正常开发、建设与管理。目前,新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得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新碧镇政府,在当前得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与权责不清得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就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得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理应承担所在范围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得城镇建设主体就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得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得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得建设 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得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 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得浪费, 如工业园区范围内得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二就是土

完整版篇章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学讲义 篇章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的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竞技体育同样如此。狩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原始人在其长期生活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能否获取赖以生存的猎物取决于他们同被追击的猎物之间在速度、耐力、力量等各种身体素质和搏斗技巧的实力比较。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身体活动形式被人类不断地加以分类、提炼和总结,并相互比较,渐渐演化出了区分胜负的竞技活动。史学资料表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己经有了初步的区分胜负的比赛意识和一定的体育竞赛形式。在原始公社末期,由于部落间的武装冲突十分频繁,为增强社会成员的作战能力,加强内部团结,常常进行不同目的的宗教活动,在世界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由单纯的生存需要转而为包括娱乐、愉悦在内的多元需要,人们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参加竞技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竞技运动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形成,竞技运动逐渐与宗教、军事和生产活动的联系明显地减弱,成为一种更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现象。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二)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三)运动竞赛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四)竞技体育管理 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 的关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 之间的关系 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 1、学校体育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 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 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信息和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和形式(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 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 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 ①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 ①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另外,现代竞技体育必须有良好的场地,完善的设施,先进的研究手段等,而这些条件除了高水平运动队外,只有学校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主要基础之一。 ②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每项新的运动成绩、新的记录,都标志着人类运动能力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竞技体育中树立的公正、公平、民主、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

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上述疾病卫生管理标准按《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疑传染病患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由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 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1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应达98%以上,培训率应达95%以上,患病调离率应达100%,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100%. 空调就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空调就餐场所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两“卫生许可证”均须悬挂在该场所的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延续手续。逾期不办理,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和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卫生间应有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设立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8、所有冰粒机都必须安装带消毒的滤水器,以保证冰粒达到卫生要求。 9、空调就餐场所内设有禁止吸烟区,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10、供客人用的面巾必须经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必须一客一换一消毒,一次性纸巾必须是经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 告 目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约、高效、创新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统计表明,我省各类开发区在全省0.8%的土地上,实现了52%的利用外资,45%的进出口,24.6%的工业增加值,13.8%的税收,解决就业人员245万人。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精简、统一、效能”的运行机制。但是,最近许多开发区反映,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正在弱化,有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我们向145家省级开发区(原批准开发区63家,新核准设立的开发区82家)发出了调查问卷,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情况进行了摸底。同时,对40多家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济南、威海、烟台、济宁等市外经贸局对本辖区内的开发区也提报了基本情况。总的看,开发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问题之一,管理体制不顺《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发[1998]7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XX]78号,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管委会。管委会作为同

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管委会可自行设置内部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在开发区内设置工作机构。开发区中层干部由管委会实行聘任制。从调查调研情况分析,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省政府的规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原批准设立的63家省级开发区中,15家开发区管委会与乡镇政府实行了政区合一,体制和机制基本沿袭了政府的管理办法。其余48家实行独立管委会的开发区中,21家没有自行设置内部机构的权力,工作机构由上级单位或部门委派,管委会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与所在地政府雷同,开发区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职能,管理成本提高,其开发功能、经济功能和创新功能淹没在繁杂的行政和社会事务中。新核准设立的82家开发区中,9家没有设立开发机构,21家仅设立临时开发办公室,从不同部门抽调3-5人,难以承担开发区的建设任务。从145家省级开发区的调查问卷中反映,68家开发区管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103家没有内部中层干部任免权,中层干部由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选派,111家没有自主用人调配权,需要的管理人员由当地人事部门调配。问题之二,职能权限不到位《办法》和《意见》规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区内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出口业务等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投资项目的申报和审批;负责组织实施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

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6-03-22T13:49:49.2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作者:赏路1 王敏 2 [导读] 1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自贡 643030; 2自贡市沿滩区水务局四川自贡 643030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水利工程迅速发展,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人员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导致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很难发挥。 1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自贡 643030; 2自贡市沿滩区水务局四川自贡 643030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水利工程迅速发展,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人员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导致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很难发挥。文章主要分析了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水利工程是我国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关系着社会民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抓好水运工程运行管理是促进水利事业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仍存在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责任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为此,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理顺水利工程产权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1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的问题 1.1水价的运行机制 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水管单位应该根据政策规定和本身具体运行情况,对水价成本进行测算。但是,大部分的水利工程无法从较低的收费价格当中得到补偿,使得水利工程无法正常运行,导致了水管单位职工队伍不稳定、管理制度落实不规范。 1.2管理人员素质落后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由于机构多而复杂,再加上管理技术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素质落后,直接制约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的提升。每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或许都会存在着机构的复杂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来说,表现得尤为严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管理部门存在着责任的交叉重叠,从而导致权责分布不明确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互相推诿责任。另外,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使用新技术,采用的还是以前的一套管理办法,技术水平严重落后。 1.3运行管理经费 在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维护过程中,水管单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水费收入和政府补贴。但是,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中,一直存在补贴不到位、水费收入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1.4权责不明确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权责不明确的问题。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管理体制。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政府在管理体制上并没有随着其发展做相应的调整,从而建设更加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来满足当前的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管理体制由于权责不明确,在经营产权上又存在着产权过于单一等问题,这就直接制约着当前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这种产权制度也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缺乏新时代下经济发展该有的生机与活力,使得整个水利工程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气氛,严重阻碍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2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措施 2.1优化水价运行机制 对于水价的形成机制,要根据统一政策、对水价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于农业灌溉所使用的水资源应该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来促进水价调整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行,还可以提供让人民满意的水源和能够接受的水价。对于水费的征管机制,应该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纯粹地依赖于当地政府,而是应该尽量简化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对于资产管理机制,水行政主管单位与地方的财政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方面的因素进行管理规定的制定,实行动态与静态两者有效结合的管理。 2.2简化机构设置,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就推动了网络化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现在各大企业都开始使用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也是如此。通过网络化管理手段的使用,从而达到精简机构的目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另外,还需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与进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3多方筹措管理经费 在严格、科学的定岗、定编基础上,公益性水管单位编制内的人员工资、机构费用由各级财政负担,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工程日常维护经费原则上应由财政负担,同时也可在现有的堤防修建维护管理费和水利建设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对于工程大修,应如同水库除险加固一样,纳入基本建设。其中工程日常维护经费也可在堤防修建维护管理费和水利建设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工程的日常维护。联合各种投资及筹资方式,建立由“ 谁出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模式,从而改善建设后无管理的问题。对于经营性水管单位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改制为企业,按市场经济法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竞争发展。 2.4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 明晰产权是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从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仅仅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整个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设。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存在运行机制僵化、产权不清的问题,在管理制度、投入来源等方面问题突出,最终导致建管分离、资源浪费等现象频现。因此,应该坚持按照“公有私营、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对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资源优化等进行改革,达到“投入、管理、经营”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按照产权归属,明确各类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工程开展日常维修养护,保证工程良性运行。此外,对水利工程明确管护主体,工程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管护主体应当健全管护制

大众传媒与竞技体育产业关系的分析研究

大众传媒与竞技体育产业关系的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09:52:25.507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谭培文 [导读] 竞技体育产业作为娱乐业的一部分,与大众传播媒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关系推动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发表一孔之见,与同仁们商榷。 (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校) 竞技体育产业作为娱乐业的一部分,与大众传播媒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关系推动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发表一孔之见,与同仁们商榷。 在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富裕了,闲暇时间多了,看看报刊、杂志或者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都是很平常的事,可以说上至老人,下到小孩,每天都要接触传媒,它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体育产业和大众传媒合作,可以扩大人们对竞技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大众传媒还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向公众提供娱乐服务。体育产业是指进入市场实行商业化经营的体育活动范畴,它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体育活动自身的经营,如竞赛表演,健康消费,有偿训练,比赛门票,广告赞助等收入(主体产业);第二类是与体育紧密相关的产业,如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体育用品的生产与销(关联产业);第三类是体育系统中各部门和各单位所开办的各种企业或商业经营活动等(体办产业)。而竞技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它是指以竞技运动为商品,向人们提供休闲观赏和娱乐享受的服务行业。竞技体育产业作为娱乐业的一部分,历来就与各种大众传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当今社会竞技体育产业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来看,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形成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大众媒体与竞技体育的相互影响 大众传媒和竞技体育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通过扩大观众和读者市场来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因此,双方合作以培育共同的目标市场是传播媒介和竞技运动的利益所在。 媒体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任何一种传媒对体育运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电视对竞技体育运动的影响最为深远。大众传媒利用自身在信息传递上的优势,使竞技体育的影响扩大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极大的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提高了竞技体育的吸引力。通过电视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使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并逐渐热爱竞技体育。由于越来越多的电视,广播电子媒体观(听)众对体育比赛的热爱,使购买比赛转播权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为此增加了竞技体育发展所需的经济来源。为适应新闻媒介,特别是电视传播的特殊需要,竞技体育比赛也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尽量使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增加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为使电视在转播体育比赛中能有更多的时间播广告,增加广告费用,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对竞赛规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大众传媒使当代竞技体育的含义得到了新的解释,特别是以电子传播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利用其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如多镜头多角度拍摄,瞬间慢动作回放,电子图形分析等,专业化、人格化的现场解说,比赛精彩场面和人物特写,赛前录制的球星生平等的结合,使体育比赛转播的可欣赏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竞技体育比赛这一传统的主要以球迷为观众的场所逐渐成为面向全社会的现代大众娱乐活动的大市场。 竞技体育对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种影响是媒介的社会功能和其本身的利益所决定的。然而,在媒体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同时,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也影响和促进着各媒体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大众传媒的内容更加丰富,节目更加精彩,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深。首先,由于众多读者与观众对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所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和执著的热情,使各传媒纷纷扩大了自己有关体育报道的版面和增加了育节目内容的传播时间。大量的专业性的体育报刊、杂志以及广播电视频道在近年的不断涌现更能充分说明这一问题。体育的社会化、大众化以及竞技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新闻媒体在体育报道,电视台转播事业方面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和想象空间;其次,由于体育比赛转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竞技体育不仅推动着转播技术的更新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而且还在转播时间、手段方法甚至理念上影响着大众传媒。各大电视台网在平常与周末体育节目播出时间越来越多,黄金时段被体育比赛转播所占用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专门为体育比赛进行全天候转播的频道在近几年大量的出现。这一切既是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对观看、欣赏竞技体育表演和比赛的需求,同时又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电视的普及率;第三,由于竞技体育比赛拥有巨大的观众与读者市场,特别是人们对重大国际比赛和高水平精彩赛事的关注程度极高,使各媒体通过转播、报道竞技体育比赛而大大地提高了收视率和发行量。而这种高收视率和大发行量又成为了媒体给企业商家作广告时进行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凡在大型的比赛中作广告都费用不菲,使媒介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对竞技体育报道和转播的扩展,使大众传媒的广告收入大大增加。据统计,美国各大电视公司通过转播体育比赛播广告所得的收入,每年都超过25亿美元。因此,竞技体育为媒体所带来的这种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是其它行业无法相比的。总之,竞技体育与大众传媒存在着一种互利互助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竞技体育组织依靠媒介而获得经费来源并扩大了影响,另一方面,媒体也深知重大体育赛事能吸引大量的观众,而观众数量则是吸引广告的最好诱饵,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正确处理竞技体育产业与大众媒体的关系 由于大众传媒与竞技体育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媒体在竞技体育产业中起到的作用,故处理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由于媒体的采访与报道涉及到俱乐部、协会联盟或运动员的形象,所以一般协会和俱乐部对教练员和运动员如何与媒体打交道都有明确的规定,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者记忆单词的效率,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实践操作上,对任何人都将是一种挑战。长期以来,怎样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进而增强其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苦苦追求的。笔直期望本文的探讨能对英语的教学有所启示。

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爱国卫生工作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加强本单位办公环境得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得工作与生活环境,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办公区内卫生设施得设置、建设、管理、维护与环境卫生得清扫保洁以及废弃物收运处理。 3、凡在本单位工作得员工与外来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4、工会为环境卫生管理得职能部门,负责单位得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它科室都应当按照各自得职责,协同做好环境卫生得管理工作。 5、环境卫生设施得开支经费由工会提出计划,经领导审批后,由财务科监督使用。 6、工会应当加强有关环境卫生科学知识得宣传,提高职工得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得环境卫生习惯。 7、专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文明作业。任何人都应当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得劳动。 8、室内(公司统一使用得除外)得清扫保洁工作,由使用者承担。 二、公共区域得清扫与保洁 9、公共区域(包括会议室、宣传设施、公告栏、厕所、公共绿地、公共走道及阶梯等)得清扫与保洁,由保洁人员负责。会议室、

厕所、公共走道及阶梯等至少每日清扫一次,定期对公共厕所、垃圾设施等场所实施药物喷洒,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无异味、无污秽;宣传设施、公告栏、公共绿地等位置,每周清扫一次,做到无垃圾、无积水、无卫生死角。 10、各科室应当按照工会划分得卫生责任区负责清扫与保洁。 11、临时占用道路或场地得部门,负责占用区域与占用期间得清扫与保洁。 12、禁止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内得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在办公区内焚烧垃圾与树叶,禁止随地吐痰与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13、排水沟应经常清除污秽,保持清洁畅通。 14、必须按工会规定得区域与位置停放车辆,严禁乱停放自行车与汽车。 15、单位内禁止饲养鸡、鸭、鹅、兔、猫、狗等家禽与动物。 16、办公区内得树木、花草须加强养护与整修,保持鲜活完好,不准损毁、攀摘或向绿化带抛弃垃圾,不准利用树木或其她公共设施晾晒衣物。 三、室内卫生得管理 17、各科室都要建立每日轮流清扫卫生得制度。 18、室内应保持整洁,做到地面无污垢、痰迹、烟蒂、纸屑;桌面、柜上、窗台上无灰尘、污迹,清洁、整齐,窗明几净。室内无蜘蛛网、无杂物。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整理后)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2003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 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 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内容和负荷。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 行动。其主要构成有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 2004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系统训练原则:系统地不间断地坚持从事运动训练,并有序地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有序地安排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技术风格: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训练课结构:所谓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一般训练课通常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2005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是运动成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②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③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竞技体育构成:①运动员选材②运动训练③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的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 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

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

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 一、组织机构建设: 1、应在企业中形成一套合理的制度,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 2、应为企业创造一个靠市场机制选择管理者的外部环境。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全面实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理念,它的建立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尝,企业与社会之间多方面生产关系的调整。 4、企业内部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从而改变以往企业领导体制上权利不明、责任不清、要么“一元化”领导,缺少监督制约,要么相互扯皮摩擦、内耗过大的状况。 5、企业以科技研发、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责,有明确的盈利目标,改变以往职工全面依赖企业,企业对职工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 6、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如成立战略规划部/规划发展部等相应职能的机构)。组织机构可以随市场形式进行新设、合并、撤销、分割等形式进行操作。 二、管理制度建设

1、通过学习要不断更新各级管理者旧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和依托的现代化管理观念。 2、要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建立市场适应性能力强的组织命令系 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 3、企业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形成完善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如:决策指挥系统类、督察预警管理类、技术研发类、行政办公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生产管理类、后勤管理类、物流控制类、财务类等),从而改变内部管理落后的状况。 三、运行机制 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