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例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2020例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2020例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2020例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2T10:44:31.6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杨桃邴俊林 [导读]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杨桃邴俊林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51例患者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比较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0%,具有病情严重、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 年3 月- 2012 年2月共收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1例,男32例,女19 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50.3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手术16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12 例,腹部外伤手术2 例,盆腔手术3例,肠道手术13例,腹部其它手术5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抗菌消炎,低位低压灌肠,胃肠道肠外营养以及中西医结合,经胃管灌注通里攻下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或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疗法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短路吻合术。本组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51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多由于害怕手术治疗而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初步了解此病的治疗、护理知识,减轻其恐惧及悲观情绪,调动主观积极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内积液积气,降低胃肠内压力,减轻腹胀,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胃管护理,随时观察并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及时了解病情的演变及减压效果。若抽出咖啡色胃液,提示有肠绞窄的趋势,应及时报告医师尽早处理,无明显肠绞窄征兆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病情可从胃肠减压管缓缓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200 ml,温度在35℃左右。 2.1.3 灌肠的护理患者行右侧卧位用肥皂水反复进行保留灌肠,或用10% 盐水200 ~ 300 ml 反复进行灌肠,速度不宜过快,润滑肠壁,促进蠕动,灌肠后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颜色、量、性质、气味等,并做好出入量的记录。 2.1.4 静脉输液的护理(1)输液的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呕吐量,脱水体征,血液浓缩度,尿量及比重和血生化监测结果决定输液量,原则是缺多少补多少。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心律,沿血管走行有无红肿,胀痛,外渗等情况,一旦发生输液外渗立即拔出输液管,另建静脉通路。(2)记录24h出入量,包括呕吐,胃肠减压抽出物,排尿(导尿)量,日呼吸潮气量,皮肤蒸发量,以利于评估患者体内水分的均衡状况。(3)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由于患者已不能进食、加上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灌肠排便等水份的丢失,而引发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2.1.5 生命体征的护理根据病情定时测血压、脉博、体温的变化,如有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呕吐频繁,腹痛症状加重,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减少炎症扩散并减轻术口张力。 2.2.2 密切观察病情术后24h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腹部体征,注意观察术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组织液渗出等情况。对年老体弱,肥胖患者,术后常规腹带包扎。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3 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管道的护理确保持续胃肠减压的有效和通畅,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拔管,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使用腹腔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症状,有无腹胀、呕吐、腹肌紧张现象和发生时间;若患者术后3~4d 仍不能自行排气,且腹痛、腹胀,或术后排气后又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应及时报告医师。 2.2.4 预防术后并发症在留置胃管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2~3 h 作1次口腔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翻身、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术后1 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切口愈合状况,预防肠瘘的发生;术后可适当应用止痛剂,并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术后2~3d 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体位,在床上活动。 2.2.5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第2 天可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拍背,做各种床上适应性运动,视病情状况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对于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帮助患者多翻身、坐起等。 2.2.6 饮食护理术后3~4d 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嘱患者先口服温白开水50~100ml,观察2h 后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后,如

肠梗阻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二)选择题 1.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下列观察项目哪项最主要 A.腹膜刺激征B. 脉搏增快C.腹胀较前明显 D.肠鸣音较前减弱E. 腹痛加重 2.最常见的肠梗阻是 A.血运性肠梗阻B. 机械性肠梗阻 C.中毒性肠梗阻D.动力性肠梗阻E.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3.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机理,不正确的是 A.肠管因粘连牵扯成锐角B. 粘连带压迫肠管 C.肠袢套入粘连带构成环空D. 肠袢以粘连处为支点发生扭转E.粘连是肠管的位置不易移动 4.关于急性小肠扭转临床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老年人B. 多发生于饱餐剧烈活动后 C. 起病急骤, 腹痛剧烈 D. 频繁呕吐 E. 可出现休克 5.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6.A. 腹部包块B. 腹胀C. 贫血 D. 拍便习惯和分辨的性状的改变 E. 消瘦 6.高位肠梗阻病人,除腹痛以外,另一主要症状为

A .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B. 腹胀C. 便血D. 阵发性绞痛 E. 呕吐频繁 7.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是 A.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等于肠系膜长度 B. 肠袢固定点间距离长于肠系膜长度 C. 肠袢与肠系膜关系不重要 D. 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短于肠系膜长度 E. 肠袢系膜与肠扭转无关 8.绞窄性肠梗阻易产生酸碱失衡的类型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9.女,60 岁, 腹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d, 查体: 腹胀可见肠型,全腹有压痛,腹部X 片: 肠管扩大,可见多个液平面,应选何种治疗A.胃肠减压B. 抗生素治疗C. 积极进行中药治疗D. 择期手术E. 急诊剖腹探察 答案:(一)名词解释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1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8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并肠梗阻2例,其他3例,住院时间5d~35d,经过一次手术的105例,二次手术的8例,三次手术的5例。年龄在10个月~68岁。 2护理 2.1 一般护理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 能的恢复。饮食: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并胃肠减压,注意体液平衡及记录出入量;当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逐步恢复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2.2.1 吸入性肺炎: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除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及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等。 2.2.2 腹腔感染及肠瘘: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同时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周围流出的液体的气味,如果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陛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 可能。 2.2.3 肠粘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发生肠粘连的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给予病人口 服液体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3 对症护理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保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和呕吐物的性状;补充液体在注意维持体液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的营养状况。 2.4 输液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 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严重者可行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或静脉切开。应注意观察病人对输液的反应,即脱水是否得到改善、一般情况是否好转。 2.5 缓解腹痛和腹胀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应用抗胆碱药物,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忌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胃肠减压可使腹胀得到缓解,必要时可抽吸或 通便洗肠。保守治疗患者亦可用石蜡油或中成药通便,促进肠蠕动,以解除梗阻,缓解腹胀。 3讨论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十二指肠位置相对较 为固定,空、回肠系膜长而根部短,活动度大,易发生扭转和粘连。乙状结肠系膜亦较长, 易发生扭转。小肠、大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回流属肝 门静脉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小肠、大肠接受交感、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的支配, 交感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减弱、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增强和肠腺分泌增加。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约 8000ml,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被肠道再吸收。肠蠕动时,肠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 一种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正常肠鸣音为断续的咕噜声,每分钟大约4~5次。小肠是消 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除胰液和胆汁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能分泌含有 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由小肠黏膜吸收。除食物外,还有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包括胃肠道分泌液和脱落的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成分所

肠梗阻考试重点总结

肠梗阻考试重点总结 【概述】肠内容物正常运行发生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它变化快,需要早期作出诊断、处理,诊断的延误可使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情况。 临床分型 1.根据梗阻原因分为 (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又称为麻痹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如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使肠壁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它可迅速继发肠坏死,处理上与肠麻痹截然不同。 2.根据肠壁血供情况可分为 (1)单纯性肠梗阻:无血液循环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有血液循环障碍。 3.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 (1)高位肠梗阻: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以上; (2)低位肠梗阻:梗阻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直肠。 4.根据梗阻程度可分为 (1)完全性肠梗阻。 (2)不完全性肠梗阻。 5.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 (1)急性肠梗阻。 (2)慢性肠梗阻。 上述分类中有相互交错,而且梗阻也可以转化。 临床常见的是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原因多是腹外疝、手术后肠粘连、肠扭转、肠肿瘤等。小儿以肠套叠、肠蛔虫症和先天性畸形为多见。 绞窄性肠梗阻是各种类型肠梗阻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必须紧急手术处理。 【诊断要点】 1.症状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但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原因引起的肠梗阻中,上述症状的有无及严重程度存在着区别。 (1)腹痛:在脐周或梗阻部位,如为阵发性绞痛,多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而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则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特点。 (2)腹胀:高位小肠梗阻不明显,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时明显。 (3)呕吐:早期是反射性,晚期是反流性呕吐。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内容物是胃液、胆汁。低位小肠和结肠的梗阻,呕吐出现晚,呈粪汁样。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在梗阻早期或不完全梗阻时,仍可有少量气和粪便排出。完全性梗阻时,后期完全停止排气、排便。有肠绞窄时,可有血性液体排出。 2.体检 (1)全身情况:早期变化不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有肠绞窄时及梗阻后期,出现腹膜炎和全身中毒症状、休克等表现。 (2)腹部: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音。绞窄性肠梗阻多有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腹部外形不对称。闭襻性肠梗阻可摸到有压痛的肠段。小儿肠套叠时,可摸到长圆形坚硬的肿块。

急性肠梗阻针灸

急性肠梗阻 - 【概述】 急性肠梗阻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在肠道内正常通过发生障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常能危及生命。临床的共同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和排气。并有腹部膨隆触痛、肠鸣音亢进(机械性肠梗阻)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等体征,危重者可出现中毒和休克征象。一般可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多见)和缺血性肠梗阻三类。 在50年代初,就有针灸治疗肠梗阻的报道。后来又陆续发表多篇临床资料,表明对肠套叠、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等有一定效果[1]。从六十代代开始,各地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更多的实践,除了针刺外,电针、艾灸、穴位注射、梅花针、拔罐等法都逐步应用于肠梗阻的救治,且积累了大量的病例[2,3]。三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基本表明,治疗急性肠梗阻,针灸可作为重要的辅助疗法,能促进处于紊乱的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对于早期轻型病人,还可单独试用针灸。一般而言,针灸对动力性肠梗阻的止痛效果好,持续时间较长;对机械性肠梗阻虽有一定疗效,但不持久[4,5]。 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作用机理,一些研究揭示,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参与下,针刺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功能,改善血运,加强吸收,从而促进肠梗阻解除的。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分为三组。(1)中脘、大横、足三里;(2)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配穴:合谷、内庭,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关元、气海、次髎、大肠俞, 发热加曲池,上腹痛加章门、内关,下腹痛加关元、气海。 2.治法 主穴每次选一组穴,据症情酌加配穴。针刺得气后,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2 分钟~3分钟,使背部穴针感走于小腹,腹部穴针感在腹部扩散,下肢穴位针 感受向腹部传导。留针30分钟~1小时,每隔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亦可 于第一次运针后,将大横或天枢(阴极)、足三里或上巨虚(阳极)接通电针 仪,电压6V,用疏密波,频率80次/分~100次/分。行持续电刺激30分钟。 腹部常用穴针后,加艾卷雀啄法灸30分钟。每日针2~3次。不计疗程,以愈 为期. 3.疗效 以上述方法为主,配合中西医疗法,共治361例,结果,治愈率为75%~98.3%[1~3, 5,6,12]。 (二)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足三里、天枢、气海、中脘。 配穴:上脘、下脘、合谷、大肠俞、关元、内关。 2.治法 药液:0.25%~0.5%普鲁卡因注射液、新斯的明或阿托品注射液。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肠梗阻是指食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或肠管本身的疾病,造成的肠腔狭窄形成阻塞。其临床表现为:①腹痛,②腹胀,③恶心呕吐,④排气排便停止。由于肠梗阻病情复杂,危险性高,治疗护理至关重要,现将笔者多年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2l例,女l5例,年龄l8~78岁,60岁以上的32例,中位年龄60.5岁。 1.2 症状及体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膨隆,有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声减弱。x 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3)给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4)中西医结合胃管注入大承气汤;(5)温盐水清洁灌肠;(6)手术治疗。 1.4 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 2 观察要点 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术前护理①禁食水,静脉输入抗生素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②胃肠减压,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及量。③观察腹痛性质、放射部位及特征,疼痛剧烈者可给解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禁用吗啡之类药物,因此类药物可掩盖病情进展。 ④灌肠:采用肥皂水高压灌肠,促进肠蠕动,清除肠腔积气和粪便,清除肠内毒物。⑤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⑥术野皮肤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⑦备好麻醉床,选择清洁、干燥、平整床单被褥。⑧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 术后护理①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醒6 h后采用平卧位。②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③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④室温18℃-20℃为宜,冬天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⑤掌握输液速度,注意尿量观察,记录出入量。⑥胃肠减压护理,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形状。⑦观察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病因】 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 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 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 【诊断】 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低位梗阻吐粪水。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

血循环障碍 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 1.一般情况: (1 )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 (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 2.腹部检查 (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 (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 (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肠梗阻的分类

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症处置。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达10%左右。分类(一)按发病原因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凡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狭小,因而使肠内容通过障碍。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套叠、炎症等。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动力性肠梗阻:凡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麻痹性多见,麻痹性是肠管失去蠕动功能,可以发生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血肿、腹部创伤。痉挛性是由于肠壁肌肉过度、持续收缩所致,比较少见,如慢性铅中毒,急性肠炎等可以见到。 3.血运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麻痹,失去蠕动功能,肠内容物不能运行。(二)按局部病变将肠梗阻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如肠壁血运正常,仅内容物不能通过,称为单纯性肠梗阻,而伴有肠壁血运障碍的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等常常合并肠系膜血管受压称为绞窄性肠梗阻,后者如不及时解除、将迅速导致肠壁坏死、穿孔、进而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全身中毒、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死亡率相当高。(三)按梗阻部位可分为高位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如果一段肠袢两端均受压造成梗阻又称之为闭袢型肠梗阻,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的存在也可称为闭袢型肠梗阻。这类梗阻肠腔内容物不能上下运行,造成肠腔高度膨胀,肠壁薄、张力大,容易发生肠壁坏死、穿孔。因此,闭袢型肠梗阻需紧急处理。(四)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性与完全性肠梗阻。(五)按发病缓急、分为慢性与急性肠梗阻。肠梗阻的分类为了便于对疾病的了解和治疗上的需要,肠梗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肠梗阻不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病情可迅速发展、加重、单纯性可变为绞窄性,不完全可变成完全性,机械性可变为麻痹性。

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肠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应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纯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观察24——48小时,如梗阻不能解除应手术治疗,观察期间如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表现应及时手术。 2.绞窄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随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观察期间如病情有好转则可继续观察,否则应立即手术治疗。 3.病程超过6小时,就诊时已有绞窄性肠梗阻表现者急诊手术。 4.幼儿、年老体弱者、孕妇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5.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按绞窄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治疗。 6.麻痹性肠梗阻病因解除后按单纯性肠梗阻处理原则治疗。 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因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诊断上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而且病程进展快,短期内可以发生严重病理变化,临床上延误诊治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事并不少,主要就是对是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失误所致。 一.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存在肠梗阻的四个主要症状:痛、呕、胀、闭。 2.发病急剧,腹痛趋于持续加剧及部位固定,可伴有腰背部疼痛。 3.腹膜刺激征较早出现或腹部可触及压痛包块。 4.全身中毒症状重,脉搏加快,体温上升及白细胞升高。 5.早期出现休克症状。 6.同时伴有消化道出血体征:呕吐及自肛门排除血性液体,肛门指诊有帮助。 7.腹穿抽出血性液体(显著肠膨胀者慎行)。 8.有绞窄性疝的存在。 二.腹透、腹平片的特征性表现: 1.孤立的充气肠袢屈曲呈“咖啡豆”形。 2.绞窄的肠袢内充满液体表现为软组织阴影的“假肿瘤”征。 3.小肠全扭转时可见充气的小肠排列异常。 4.局限性肠袢突出,较其他肠袢为大,呈巨大液平面。 5.乙状结肠扭转时巨大胀气的肠袢从盆腔向上延伸到肝脏。 三.化验检查可了解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但对判断有否绞窄性肠梗阻帮助不大。 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临床观察一定要细致,在判断不很明确时宁可采取积极的手术措施。

肠梗阻诊疗方案1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 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按梗阻的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属中医“肠闭”“肠结”范畴,多由寒、热、气瘀内结,闭阻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病因及病机】 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闭阻,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腹部手术等因素,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成。若气滞血瘀,日久化火,肠道血肉败腐,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之象;如热毒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候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 (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

(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 (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 (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 (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 (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 5、体征: (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3)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听见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11T10:33:03.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张翎[导读] 避免饭后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张翎 (黑龙江省电力医院15003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47-02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肠腔,称为肠梗阻。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1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8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并肠梗阻2例,其他3例,住院时间5d~35d,经过一次手术的105例,二次手术的8例,三次手术的5例。年龄在10个月~68岁。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饮食: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并胃肠减压,注意体液平衡及记录出入量;当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逐步恢复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2.2.1 吸入性肺炎: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及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等。 2.2.2 腹腔感染及肠瘘: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同时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周围流出的液体的气味,如果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陛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 2.2.3 肠粘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发生肠粘连的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给予病人口服液体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3 对症护理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保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和呕吐物的性状;补充液体在注意维持体液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的营养状况。 2.4 输液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严重者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或静脉切开。应注意观察病人对输液的反应,即脱水是否得到改善、一般情况是否好转。 2.5 缓解腹痛和腹胀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应用抗胆碱药物,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忌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胃肠减压可使腹胀得到缓解,必要时可抽吸或通便洗肠。保守治疗患者亦可用石蜡油或中成药通便,促进肠蠕动,以解除梗阻,缓解腹胀。 3 讨论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十二指肠位置相对较为固定,空、回肠系膜长而根部短,活动度大,易发生扭转和粘连。乙状结肠系膜亦较长,易发生扭转。小肠、大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回流属肝门静脉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小肠、大肠接受交感、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减弱、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增强和肠腺分泌增加。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约8000ml,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被肠道再吸收。肠蠕动时,肠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正常肠鸣音为断续的咕噜声,每分钟大约4~5次。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除胰液和胆汁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能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由小肠黏膜吸收。除食物外,还有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包括胃肠道分泌液和脱落的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成分所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成年男性这些内源性物质的液体量估计每日达8000ml左右。另外小肠还分泌多种胃肠激素。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肠梗阻常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甚至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者死亡率较高。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进食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饭后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参考文献 [1]汪建平.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9. [2]张延岭.肠梗阻时肠缺血的早期发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3. [3]王元和,阮灿平.肠硬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8. [4]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B):2351. [5]高枫.低位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61. [6]黎介寿.我国临床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7.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 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2保守治疗的护理对于不能判定梗阻的部位和性质的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吞咽下去的空气和肠空内产生的气体及消化液、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有少数结肠、直肠癌的患者可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使术前准备更加充分。在给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护士要有耐心,有同情心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患者心理接受,操作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打开开关时要缓慢,以免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吃入的食物,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胃肠液;在胃肠减压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保持胃管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早期出现休克,抗感染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体温上升、脉搏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位置,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门静脉内存在有气体。观察时间一般≤4 h~6 h;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观察时间一般≤12 h~24 h。对小儿肠梗阻也应特别警惕,反复观察,认真检查,以免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对保守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病程较长的亚急性肠梗阻,其保守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3手术治疗的护理 3.1 术前护理①禁食水,静脉输入抗生素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②胃肠减压,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及量。③观察腹痛性质、放射部位及特征,疼痛剧烈者可给解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禁用吗啡之类药物,因此类药物可掩盖病情进展。 ④灌肠:采用肥皂水高压灌肠,促进肠蠕动,清除肠腔积气和粪便,清除肠内毒物。⑤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⑥术野皮肤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⑦备好麻醉床,选择清洁、干燥、平整床单被褥。⑧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

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一、病因与分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 1.按基本原因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 最常见 因器质性原因引起肠腔狭小而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 1)肠腔堵塞:如粪块、大胆石、异物等。 2)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扭转、嵌顿疝、肠套叠或受肠外肿瘤压迫等。 3)肠壁病变:如肿瘤、先天性肠道闭锁、炎性狭窄等。 (2)动力性肠梗阻 因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孪,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分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动力性肠梗阻的分类 (3)血运性肠梗阻 较少见。

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壁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导致肠绞窄坏死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情况分为两类 (1)单纯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伴有肠壁血运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梗阻部位分两种 (1)高位梗阻: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 (2)低位梗阻:梗阻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 4.按梗阻程度分二类 (1)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完全不通。 (2)不完全性肠梗阻:仅肠腔部分不通。 5.按发展过程快慢分为 (1)急性肠梗阻(多见)。 (2)慢性肠梗阻(多为低位结肠梗阻)。 6.闭袢性肠梗阻 指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者,最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 注意! ·各类肠梗阻是在不断变化,可相互转变的。 ·如:单纯性可转化为绞窄性,不完全性可转为完全性梗阻。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1.各类肠梗阻病理变化不完全一致,轻重各异

肠梗阻教学查房

医院教学查房记录 日期2017年2月16日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及病房 教研室骨外科专业骨科、外 科 主持人赵宗彦副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主任医师 0 人副主任医师 2 人主治医师 4 人住院医师 1 人轮转医师 2 人 患者姓名刘俊兴病床号28 性别男年龄63岁入院诊断肠梗阻 轮转医师xxx 实习医师唐海军叙述病历(陈扬住院医师补充)摘要患者刘俊兴,男,63岁。主诉: 腹痛、腹胀6小时。现病史: 6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胀满,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腹胀持续性加重,无恶心、呕吐,在当地给予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不减轻,今来我院就诊,以“肠梗阻”收入我科,自患病来神志清,精神差,未进食水,未排大便,未排气,小便正常。体格检查:T: 36.5 ℃ P: 80 次/分 R: 20 次/分 BP: 120/70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无明显干湿性罗音。心率 8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脾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肛门及外生殖器外观无畸形。专科情况腹部膨隆,全腹压疼,以上腹部为重,腹肌软,无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音及肠鸣音。辅助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本院):肠梗阻征象。初步诊断: 肠梗阻。诊断依据:腹痛、腹胀6小时。专科情况腹部膨隆,全腹压疼,以上腹部为重,腹肌软,无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音及肠鸣音。辅助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本院):肠梗阻征象。鉴别诊断: 诊断明确。诊疗计划:1.持续胃肠减压;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3.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168例临床分析

肠梗阻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治疗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8例肠梗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168例,手术118例(70.2%),非手术治疗42例(25.0%),放弃治疗8例(4.8%)。治愈135例(80.4%),好转24例(14.3%),未愈7例(4.1%),死亡2例(1.2%)。结论肠梗阻早期诊断,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及 时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标签:肠梗阻;诊断;综合疗法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多变,进展较快。早期诊断,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近9年收治的168例肠梗阻进行分析,探讨其病因、 诊断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8例,男96例,女72例;年龄 4.5~96岁,平 均48.5岁。住院时间最短2 d,最长15 d,平均住院11.2 d。梗阻病因明确者155例(92.3%),病因不明者13例(7.7%)。病因明确者中机械性肠梗阻141例,麻痹性肠梗阻8例,血运障碍性肠梗阻2例,其他原因4例。机械性肠梗阻前5位的病因分别是粘连性108例,肿瘤性8例,嵌顿疝12例,肠扭转5例,肠套叠3例;其他少见的原因为肠结核3例,粪石嵌塞1例,腹内疝1例。有腹部手 术史96例(57.1%),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7.1%)。 1.2 临床表现本组有典型的腹痛137例(81.5%),呕吐82例(48.1%),腹胀142例(84.5%),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46例(86.9%)。体征表现为腹部压痛,伴或不伴有反跳痛149例(88.7%),腹肌紧张74例(44.1%),腹部膨隆139例(8 2.7%),肠型63例(37.5%)。腹部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消失。本组患者均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157例(9 3.5%)患者提示肠积气、肠液平面或孤立肠袢。142例腹部B超中,102例有阳性发现(71.8%),提示肠管积液、扩张、腹水等。46例行钡灌肠检查,28例有阳性发现(4 4.4%),

恶性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版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与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 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 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 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 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 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的可能。 3. 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 (1) 机械性肠梗阻:这是MBO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包括: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肠腔内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瘤沿肠腔环形播散所致;肠壁内占位MBO,如皮革肠(intestinal linitus plastica)MBO。 (2) 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肿瘤浸润肠系膜、肠道肌肉、腹腔及肠道神经丛,导致肠运动障碍,以及由副癌综合征性神经病变(尤多见于肺癌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CIP)、副癌性假性肠梗阻和化疗药物神经毒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4. 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 恶性肠梗阻发生后,肠道局部和全身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肠道内液体分泌—吸收平衡破坏是肠梗阻病理生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