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第5卷第1期2012年1月

旅游论坛Tourism 

ForumVol.5No.1Jan.,2012

[旅游业研究]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周波,方微

(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随着旅游向深度方向发展,休闲养生度假取代传统的观光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新趋势。养生旅游跃升为人们青睐的旅游新热点。国内对于健康养生旅游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在对国内诸多学者关于养生旅游定义研究、养生旅游分类研究进展、养生旅游市场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关于地区养生旅游的定义、养生旅游的管理模式、养生旅游文化、养生旅游的发展层次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重点提出“地区养生旅游”的定义,同时,对于养生旅游发展层次、

养生旅游管理模式以及养生旅游的市场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国内养生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关键词]养生;养生旅游;养生旅游管理模式;地区养生旅游定义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2)01-0040-

06 随着旅游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

旅游消费已经从传统的观光体验向休闲养生度假方向发展。远离嘈杂的大城市,到旅游胜地去度假养生,追求身心的健康体验,成为新时代旅游消费的趋势。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本世纪初海南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迅速发展,于2007年演绎成为全国时尚旅游热点,国内对于养生旅游的研究也日趋增多。

为了评述国内养生旅游及其相关研究,笔者对主要的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模糊查询”,并剔除数据库间的重复记录,检索到自2000年以来120余篇养生旅游相关文章、报告或者章节。在内容上,这些文献总体回答了三大问题:1.什么是养生旅游。涉及的是养生旅游的概念、

内涵及特征。2.养生旅游的类型及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森林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

中医药养生旅游等实践研究进展。3.养生旅游市场的定位和开发。主要探讨了养生旅游市场的地域类型、年龄结构等。在具体的研究中,这三大问题实质上又是密切关联的:

养生旅游内涵的研究为养生旅游实践的探索和市场的开发奠定基础;开展各种类型的养生旅游需要深入挖掘养生旅游的内涵以保证吸引力,

提高竞争力;养生旅游市场的开发也需要首先澄清养生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养生旅游的定位。在养生旅游实践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森林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温泉养生旅游、养生休闲旅游和中医药养生旅游。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检索发现,养生旅游的研究在近几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养生旅游也渐趋成为人们更加青睐的旅游方式。

一、

关于养生旅游定义的研究(一)国内学者对养生旅游的定义

养生旅游作为养生的一种方式,在本世纪开始发展。养生旅游有别于一般的旅游类型,

首先要对其定义有深刻的认识,来掌握其特性和内涵。养生旅游是养生与旅游的融合体,是将与养生有关的理念与活动贯穿在旅游行为之中,为旅游者提供促进身心健康的旅游体验。张跃西认为,

养生旅游是体现天人合一,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是养生文化(Y)、科学(S)与自然(N)

的一体化旅游。养生旅游不重在“看”,而在“养”。周刚[1]

认为,养生旅游是以养生为目的来选择

景点、

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的一种旅游活动。养生旅游的开展同样非常注重所处的资源环境,我国起步比较早的中医养生旅游以延年益寿为目的,借助传统中医养生学理论,由森林、民俗资源、医疗医药资源等多种自然和人文资源构成吸引力载体,促使旅游者发生空间位移活动。而发展中的养生旅游是

4 *[

收稿日期]2011-05-31[作者简介]周波(1985- )

,男,浙江舟山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方微(1985-),女,湖北荆门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以现代养生观为指导,以预防生理与心理疾病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位移活动所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从诸多学者对养生旅游的定义中,我们亦可看出养生旅游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养生旅游是以养生为目的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养生旅游的开展基础,特别是资源基础,强调生态性;养生旅游体现了养生文化和养生观,也彰显了养生文化和旅游文化,其文化特性是一种兼备自然生态和人文内涵、引导人们健康养生的养生旅游文化。

(二)与养生旅游相关的其他概念研究

关于人体健康方面的旅游,学术界早已涉足,并形成诸多成果。郭鲁芳[2]等学者对健康旅游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健康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一切有益于现代人消解第三状态、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与健康旅游相呼应的是保健旅游,在追求身心健康的同时,拓展了内涵。苏峰[3]提出保健旅游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旅游中安排和增加包括登山、游泳、漂流、野营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外加用膳在内的健身化的旅游方式,通过旅游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二是旅游服务行业吸引、组织年龄不高、疾病不严重、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旅游,并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认识到,通过旅游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旅游养生是利用旅游活动来调节心态,强身健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阴阳五行原理,将旅游分为动游、静游、怒游、思游、险游等类别[4]。

森林养生旅游是一种以修养身心、保养生命为目标的新型旅游,它以大自然森林环境为背景,借助于传统养生文化,以打造“森林—自然养生馆”为核心,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养生保健活动为主题,辅以各种旅游资源和设施而开展相应的养生保健旅游活动[5]。养生旅游的内涵体现了休闲度假的特征,旅游者也越来越倾向于养生休闲的方式来选择旅游。养生休闲旅游是以养生为目的,强调饮食、健身、娱乐等诸多方面,促使休闲参与者尽量保持身体各机能的平衡,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的旅游活动[6]。杨光、林峰[7]提出生态养生旅游,是以生态养生为目的的旅游,旅游的六要素合理地围绕生态养生进行配置,并结合观赏、休闲、会议、度假、避暑等,开发基础设施。

养生旅游随着旅游的发展衍生出多元化、多类型的特征,研究者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特性,分别从生态性、休闲性、健康性等多重视角研究养生旅游的定义,并从其内涵出发,设计、打造差异化的养生旅游产品,丰富了养生旅游的理论。

二、关于养生旅游分类实践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在探讨了养生旅游定义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深入养生旅游实践的研究,使得国内关于养生旅游的研究具备了广度和深度。目前,关于养生旅游的实践研究也初具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集中在养生休闲旅游、温泉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森林养生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等方面,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一)养生休闲旅游的实践研究

养生休闲旅游的内涵集中体现了休闲性、度假性,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养生旅游产品的高层次设计以及科学的管理,着力打造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方智俊[6]提出,养生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需根据资源的类型和市场需求;对于开发模式,方智俊又提出“健康管理模式”,以专业的健康维护计划,实现“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的完美结合,将健康管理模式引入养生休闲旅游开发之中,创建“IT+健康+旅游”的新模式,以养生休闲为核心主题和吸引力,构建养生休闲目的地和养生休闲旅游区,开发设计系列休闲养生项目。宗教文化及宗教场所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所组成的环境,也成为养生休闲的佳地。朱生东[8]在研究齐云山发展道教休闲养生旅游时,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其优势、机会进行综合开发。毫无疑问,人们在竞争激烈、节奏紧张的社会中生活的时候,内心深处渴望精神的寄托,宗教养生旅游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温泉养生旅游的实践研究

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是养生功能与休闲度假旅游概念的完美融合体,温泉成为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的文化载体[9]。温泉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还能产生巨大的国民经济效应。朱跃东在对“珠海御温泉”的实践研究中指出,温泉养生旅游产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在引导健康的生活时尚的同时,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旅游产业的内涵,扩大了旅游就业。此外,温泉的建设同样要体现生态性特征,为旅游者创造一个自然特色明显的养生度假环境。聂福源[10]在对恩平帝都温泉浴区设计的实践中提出,以生态文明为发展方向,以生态思维为核心,以旅游养生为市场定位,以精神资源与自然资源结合为创新点,打造帝都温泉园林成为山水文化与养生文化结合的旅游养生区。我国的温泉旅游应往高层次、多样化、多功能、综合性温泉旅游发展,特别是在旅游功能上,从单纯的温泉治疗,到温泉治疗与休闲娱乐并重,再到多种旅游功能综合发展

的演变[11]。温泉旅游将随着旅游深层次的发展发生新的跨越,将更注重生态、塑造文化、追求养生保健,作为旅游目的地将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喜爱。

(三)生态养生旅游的实践研究

生态环境是旅游的一个本底资源,称之为本底生态[7],深度开发本底生态才能保证吸引游客。养生关键在于环境,绿色环境与森林是生态养生的理想场所。在具体的实践中,杨光等认为,人们消费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主要有七大诉求[7]: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修复保健、生活方式的体验、养生文化体验。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发,坚持自然生态作为基础条件,坚定不移地强调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魏军[12]等在研究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时强调,生态养生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天人合一”的美学原则、社区参与原则。张金霞[13]在对灵龙峡景区的实践研究中指出,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展要具备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秀美的景观、专业的养生技术、专业的服务、健康的吃住条件等四大条件。此外,生态支撑体系、风水养生建筑支撑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及合适的商业模式是体现生态养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生态养生旅游坚持对自然生态、景观系统的高规格、高要求维护,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养生诉求。

(四)森林养生旅游的实践研究

原生态的森林环境空气清新,富含的负氧离子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学者对于在森林公园、森林游憩区依托森林保健因子开展养生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栗娟[14]等2001年在对珠海市板障森林公园进行保健型公园建设规划时,认为森林生态保健旅游是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保健理论技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经营,开展以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它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生态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深层次旅游消费方式。森林保健作用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由负氧离子组成的空气保健因子,这也是国内学者重点研究的视角。在对森林保健的负氧离子的研究实践中,李盛仙[15]指出,森林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能促进新陈代谢,开展“森林浴”能消除疲劳,是一种天然疗法。吴章文[16]在森林游憩区保健旅游资源的研究中提到,森林游憩区中污染源少;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空气负离子也能杀菌。新鲜清洁的空气是重要的森林保健资源。李梓辉[17]等学者在对保健因子的研究中也指出,森林可以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森林里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都对人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邵海荣[18]、石强[19]等对森林健康保健因子———森林空气负离子的测定及其评价指标等作了研究,认为森林空气负离子的含量普遍达到700~3 000个/m3,而城市的空负离子普遍低于700个/m3,森林空气负离子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五)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实践研究

中医保健、中药养生是中国的传统,地方特色的瑶浴、苗浴等民族药浴,在现代养生保健中备受推崇;多种医疗方法、食用著名中药材在现代社会中也越发普遍。中医药旅游是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理论体系和内容为基础,以各种医疗和健身方法、药材观赏、购买和使用为基本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20]。实践中,中医药养生旅游表现在参观中医保健养生博物馆、参加中医保健活动、购买地方药材和中成药、参加中医药会展等形式。中医药养生旅游具备如下特点:一是地域性强。在中医领域,历史上的著名中医、七大医学流派[21]、各地中医名医馆,无不与特定地域有关系。二是具有医疗保健性。中医中药具有独特的诊疗、保健功能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三是文化内涵的深刻性。中医药旅游以中医药深厚的文化沉淀为核心,讲究医食同源和食医合一,强调饮食养生[22]。四是时代性鲜明。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兼具观赏性与休闲娱乐健身功能,实现中医药旅游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连动作用。张群[23]认为,中医药旅游是以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及中医药文化景观为旅游对象,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中医药药物知识和体验中医药医疗文化的专项旅游活动。中医药专项旅游具有文化性、生态性、交融性、经济性和保健性特征。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深层次的结论: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特别是民族药浴,促进了各地民俗文化的维护、延续与宣传;养生旅游的发展优化了地区的产业结构,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边远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进程。

目前来看,国内关于养生旅游的实践研究成果已颇为丰富,在休闲养生旅游、森林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及温泉养生旅游等方面硕果累累。纵览各类型的养生旅游的实践成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从资源条件来看,养生旅游的开展坚持天然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本底资源,强调对本底资源的保护;从旅游需求来讲,养生旅游契合了旅游者寻求健康、追求长寿的心理,将催生出庞大的旅游市场;从旅游效益来看,养生旅游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效应,成为旅游扶贫、以旅游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对于养生旅游的研究以及实践开发要注重时序性、科学性及可持续性。

24

三、关于养生旅游市场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养生旅游市场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泉养生旅游和生态养生旅游方面。市场的开发必须要有配套的养生产品,根据市场的层次、市场的需求范围开发设计专门的养生旅游产品。朱跃东[9]指出,温泉养生旅游产品定位要考虑潜在需求,以需定产,温泉养生旅游产品的核心是经营健康美丽。温泉旅游产品开发要顺应养生市场的变化,养生旅游产品的设计要有创新性[24]。温泉旅游市场应根据旅游者行为规律和需求特点、客源市场的地域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度开发[11]。“银发族”是一块大蛋糕,在老年人的旅游市场的研究中,姚宝荣[25]提到老龄化将创造很大的养生保健旅游市场。老年人的旅游市场要侧重养生保健旅游项目设计[26]。纵观国内旅游市场,中国的退休老年人这一庞大的市场群体,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强大的消费能力,他们已经成为养生旅游的主力军,在养生旅游市场的比例中占据主导地位。广西巴马长寿村的“候鸟族”便是由老年人组成的养生旅游者。重点研究并抓住老年人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养生旅游产品,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独特的生态资源作为本底资源是开发生态养生旅游市场的重要前提,这将引导旅游开发者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结构的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林峰、杨光[7]认为,人们对生态养生产品有七大诉求,并从地域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商务市场、中青年消费诉求以及生态养生度假市场对生态养生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划分。现如今,旅游者的自身素质、文化层次对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方式以及做出旅游决策起到关键作用。第一调查网于2006年对我国生态养生旅游市场做了一次系统的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大中城市年龄段为12~70岁的居民,其中超过70%的被访者为大专、本科文化程度,总体文化程度较高。其中会选择生态养生旅游、可能会选择生态养生旅游的分别占42.1%和49.5%,两者之和超过被调查者总体人数的90%,选择可能不会和肯定不会的分别只占2.6%和1.7%。这也透露出,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将日趋热门,生态养生旅游发展前景一片光明[27]。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日趋多元化、彰显个性化,这也折射出庞大的旅游市场及潜在市场。旅游市场由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社会地位及职业的人构成,他们对于养生旅游的认知、对养生环境的感知不尽相同,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位并细分旅游市场、开发设计多类型、多层次的养生旅游产品,成为养生旅游研究与实践开发的一大研究重点。

四、总结与讨论

纵览国内关于养生旅游的研究,学术界对于养生旅游的定义尚未统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结合实践研究提出了多种类型的养生旅游定义;在实践研究中,对森林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与温泉养生旅游各自的特点、养生产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养生旅游市场研究中,旅游者的心理诉求为研究重点,针对不同年龄结构的旅游者得出文化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的结论。至于如何科学开展养生旅游,养生度假旅游中如何真正实现养生的目的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操作层面、旅游发展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旅游目的地管理制度层面等,养生旅游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层次研究。

笔者认为,养生旅游是旅游者出于养生保健、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前往自然生态优良的适合养生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而开展的旅游度假活动,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因此,养生旅游的内涵集中体现的是健康养生,包括心理养生和生理养生,通过开展养生旅游活动学会生活养生,这也体现了养生旅游跟一般旅游的本质区别。从旅游者角度来讲,养生旅游者的年龄层要扩大到中青年,而不再停留在银发族,中青年选择旅游目的地开展养生旅游,从理念层来说,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前瞻化的投资,并从中学会科学生活,以此持续保持健康的身体,体现了养生旅游前瞻性、教化性的内涵;从旅游目的地来讲,养生旅游者的经济行为对于当地的经济效应非常显著。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当地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且从中领悟到爱惜、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经济行为带来的教化效应,是一种公益行为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也彰显了养生旅游的社会性、公益性的内涵。

此外,本文认为国内养生旅游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补充和进一步的深层次研究。

(一)在地区养生旅游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对于养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风景区或者度假区等旅游区的角度,借助于景区内或者度假区内独特的自然资源开展养生度假旅游,但是从整个地区或者区域内去研究发展养生旅游,并把养生旅游上升到产业的研究目前还不多。那么,何谓地区养生旅游?笔者认为,地区养生旅游是基于当地或区域内丰富又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人文条件以及浓厚的

长寿养生文化,为旅游者创造养生环境,满足国内外旅游者休闲度假、追求精神放松、生理的持续健康及长寿的需求,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健康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开展的养生度假活动,并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旅游发展方式。据此,笔者认为,地区养生旅游的开展,主体是旅游者,目标是养生旅游者、社区居民一体化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内核是坚持保护地区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组成的独特养生环境。

(二)在养生旅游文化研究方面

养生旅游文化的研究,目前国内尚嫌不足。养生旅游文化是结合养生文化和旅游文化,并具有传统历史意义的一种文化,其注重旅游文化的追求,更是养生文化的体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们在追求旅游享受、养生体验的同时,让心灵得到文化的浸润。笔者认为,养生旅游文化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文化和养生文化,养生旅游文化是将旅游基本六要素融入养生行为,在旅游活动、运动休闲、起居生活中实现健康养生,深刻理解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的行为模式,学会健康生活饮食调配、吸收饮食文化的一种生活性、综合性文化。笔者认为,养生旅游文化体现的是教诲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学会生活、学会养生的文化。

(三)养生旅游开展方式研究方面

国内关于养生旅游的研究重点还是集中在养生旅游的作用、对于人体健康的价值等方面,而真正如何开展养生旅游、养生旅游者如何在地区展开养生旅游,又如何从行为、生活、理念等方面去引导养生旅游者开展养生旅游,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加强。本文认为,养生旅游的开展要具备外部和内部两大条件: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健康的心态。在养生旅游的具体方式问题上,讲究时间支配有序化、生活化,注重养生度假;在饮食方面,健康饮食,荤素搭配合理,尤其注重素食的摄取来维持和保证体内酸碱平衡,减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的积累;起居方面,作息有规律,遵循体内器官运行时间表;生活节奏强调缓慢化、舒适化、养生化;心态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本着养生度假的心态生活。

(四)在养生旅游发展层次研究方面

养生旅游具有依赖于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其原则是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大规模的游客涌入无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而影响养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内目前对于地区养生旅游发展层次的研究不多,因此,笔者认为,地区养生旅游的发展主要从3个层次研究,即高强度发展层次、中强度发展层次和弱强度发展层次。高强度发展层次主要通过养生旅游的开展来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创造养生旅游品牌效应,此阶段会对地区的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中强度发展层次则在经历高强度层次发展后,开始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强调控制人流、限制大规模的游客,提高居民保护环境意识,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从数量规模型往质量效益型发展;弱强度发展层次则以高端人士为主要客源市场,重视自然环境对于养生旅游发展的意义,让居民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与其利益反哺原理,在某种程度上要进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拆除低档次的建筑,种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率,保证养生旅游的持续发展;修建高档次的设施,同时构建完善的养生旅游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当地旅游消费水平,提高旅游进入的门槛,来阻止数量型游客的进入,实现保护环境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五)在养生旅游管理模式研究方面

关于养生旅游发展的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景区或度假区。方智俊[6]提出“健康管理模式”,但此模式更注重养生旅游的开发。对于地区开展养生旅游的管理,笔者认为,应充分保障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和旅游者三大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在具体操作层面,让社区居民参与组织成立“养生社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发挥中坚力量,让社区居民从旅游开发中获益,更从旅游效益的发展前景中深刻理解保护长寿资源和环境对养生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持环境与利益反哺机制,从而更自觉地保护环境,为保证养生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和民众支持(见图1)

图1 养生旅游管理模式图

(六)在养生旅游市场定位研究方面

在对养生旅游市场分析的研究方面,目前国内诸多文献研究中主要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也有部分文献根据年龄结构和地域结构进行分类研究,笔者认为,养生旅游市场的定位和开发要从两个层次来研究:一

44

是从旅游景区发展养生旅游;二是从整个地区发展养生旅游。

从旅游景区开发养生旅游来看,其市场的定位主要从地域角度和大众化的市场,面向不同的年龄结构,以保证旅游景区的旅游效益,并强调环境效益。

从整个地区发展养生旅游来看,养生旅游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是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若以大众化旅游市场进行市场开发和定位,游客的大量涌入将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的冲击,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发展的地区养生旅游,在树立养生旅游品牌后,旅游市场的定位,主要以高端人士或者高消费群体作为核心目标市场,控制人流,调控旅游者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提高旅游进入的门槛,保护养生旅游赖以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养生环境、保证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刚.养老旅游及其开发的可行性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6(3):63-67.

[2] 郭鲁芳,虞丹丹.健康旅游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63—66.

[3] 苏峰.保健旅游前景看好[J].技术监督纵横,2000(9):22-25.

[4] 吴登梅.旅游也可养生[J].粮食问题研究,2006(1):54-58.

[5] 卢素兰,刘伟平.森林养生旅游消费意向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5):455-456.

[6] 方智俊.养生休闲:健康引领旅游发展新趋势(上)[N].中国旅游报,2007-03-12(2).

[7] 杨光,林峰.生态养生旅游开发(下)[N].中国旅游报,2006-05-10(2).

[8] 朱生东,章锦河.齐云山道教休闲养生旅游市场培育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6(6):40-46.

[9] 朱跃东.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3-01-12(3).[10] 聂福源.温泉园林养生基地[J].南方建筑,2006(1):26-30.

[11] 王华,彭华.温泉旅游的发展与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32-36.

[12] 魏军,张春花.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9):854-856.

[13] 张金霞,罗安宁.生态养生旅游核心竞争力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5-68.

[14] 粟娟,谢德兴,廖少波,等.珠海市板樟山森林公园休闲保健型森林营建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5):497-498.[15] 李盛仙.森林浴:新型的都市休闲方式[J].云南林业,2000(4):21-23.[16] 吴章文.森林游憩区保健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64-65.

[17] 李梓辉.森林对人体的医疗保健功能[J].经济林研究,2002(3):69-70.

[18] 邵海荣,贺庆棠.森林与空气负离子[J].世界林业研究,2000(5):20-21.

[19]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0.

[20] 田广增.我国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6):84-86.

[21]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2] 赵荣光,夏太生.中国旅游文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3] 张群.我国中医药专项旅游开发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79-80.

[24] 赖良杰,王瑞红,辜寄蓉.论温泉旅游的创新开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4):42-43.

[25] 姚宝荣,韩琪.关于开发国内老年人旅游市场的一点构想[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110-112.

[26] 孙铭明,徐天英.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6):59-61.

[27] QQSurvey在线调查网.游客生态养生旅游行为特征调查报告[EB/OL].http://www.qqsurvey.com/showdata.asp?id=8.

Comments on Domestic Wellness Tourism Research

ZHOU Bo,FANG Wei

(Business School,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re’s a new trend in tourism consumption that leisure and wellness tourism is re-placing traditional tourism.Wellness tourism becomes a new tourism attraction people preferred.Domestic scholars’study onwellness tourism is deepening step by step.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wellness tourism,recentprogress of wellness tourism types and research of wellness tourism market in China,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re aredeficiencies on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wellness tourism,management mode of regional wellness tourism,wellness tourism cul-ture,and development levels,etc.Therefore,“regional wellness tourism”are highlighted by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At thesame time,development levels of wellness tourism,management mode of regional wellness tourism,and market positioning of re-gional wellness tourism are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in hope that it may provide a new thought for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well-ness tourism in future.

Key words:wellness;wellness tourism;management mode of wellness tourism;concept of regional wellness tourism

[责任编辑:张军洲]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2016中国旅游发展报告

2016中国旅游发展报告 《报告》从旅游行业发展概况开篇,盘点世界及中国旅游竞争力、分别以“五大转变、四大战略、五大影响、五个着力、四个阶段、五大作用”六大篇章,关注在线旅游发展态势、聚焦旅游业新规颁布实施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辉煌发展,并以专题形式,对“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度调查、细致解读和理性剖析。 旅游行业发展概述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大要素组成。按业务种类划分,旅游业可分为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和接待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世界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1、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2015年国际游客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了4.4%,达到11.84亿人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2、中国、美国和英国引领2015年出境游市场。 受欧元、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的影响,欧洲增速引领各大洲(+5%)。2015年,前往欧洲的国际游客为6.09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了2900万人次。前往中欧和东欧地区的旅游人次,自2014年下降之后,2015年回暖,增速达6%。北欧(+6%)、南地中海欧洲区域(+5%),以及西欧(+4%),均出现喜人的增速,这与该区域富含成熟旅游目的地息息相关。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 这两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对近十年的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并通过分析整理得到乡村旅游的四个主要研究方面: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做简单的评论,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 1引言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3乡村旅游研究内容 3.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推动型、市场驱动型、混合成长型。而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邹统钎(2005)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Richard Sharpley在2002年6月的《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一文。通过对诸多权威旅游研究的周刊,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旅行研究》中刊登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作者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可以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乡村旅游供给。作为乡村旅游的供给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目的地居民和地方社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二、对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剖析作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将更为合理、精确;三、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旅游地居民是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会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四、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但总体看来,集中于前两者;五、乡村旅游营销。目前,国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营销主体与营销策略、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等方面;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人们认为乡村是独特的,因此对其格外关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地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乡村性的需要。 Suzanne Wilson在《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一文中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认为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者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认为国外关于乡村旅游,从概念到乡村发展原因,发展方向、模式等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全面的研究体系。除了传统的分析推理等研究方法,访谈法、图表法、综合法等也成为重要的运用手段。国外研究人士注重细节研究,将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实践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何景文在2004年第19卷第一期《旅游学刊》中发表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一文中,提到了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对其旅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旅游管理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多彩,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我国民俗旅游1983年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俗旅游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民俗旅游已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雷俊霞 1983年,山东潍坊“石家庄千里民俗旅游线”开启了中国民俗旅游最具重要意义的一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新形式,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迄今为止,中国民俗旅游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民俗旅游经历了起步阶段、快发展阶段和深化成熟阶段等发展阶段。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今民俗旅游已经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中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其参与型和体验性成为新时期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的重要卖点。中国民俗旅游业出现了诸多新的领域和热点,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民俗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求新、奇异、求奇,注重参与型与体验性,民俗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改革开发以来至1989年,这一时期,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得到推广,作为风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在

旅游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少、规模小、范围窄。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1995年我国的民俗旅游逐渐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景点出现,如深圳的锦绣中华。这个阶段,我国的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观赏发展到多样的参与。 深化成熟阶段。1996年至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不断成熟,与自然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我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时,这些年也出现了中国的民俗旅游亮点活动,如从2002年—2011年我国各地陆续推出的民俗旅游主题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使我国的民俗旅游开发走向深入与成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印象刘三姐等大型民俗项目的出现即是其典型的标志。 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民俗旅游30过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我国旅游界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的开发,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中最具潜力的方面。同时,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迎合了国内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元需求。国家旅游局也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民俗主题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和主打项目,都凸显了民俗旅游额独特魅力。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我国的传统节假日,都是民俗旅游的高潮期,清明踏青游、端午近郊游、中秋赏月之旅、春节庙会游,使得民俗旅游热闹非凡。民俗旅游发展促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保存与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民俗旅游发展中业态逐渐多元化 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初期是作为自然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民俗

旅游景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A85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A853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数量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使社会认识到了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近年来,借助传统优势旅游资源,拓展社会景区资源,以保护为基础,旅游景区得到长足发展,提升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旅游景区也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成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依照国家法规,按照市场规则,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景区逐步推向了市场,在经济大潮的推波助澜下,景区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市场化特点。景区投资方涵盖了政府、民营、外资、国有企业等多个领域。旅游景区成为旅游投资和资本运作最活跃的领域。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157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共有186家国家5A级景区。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国外游客增长,国民出游率增长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稳定,大部分景区的营业情况良好,2014年我国旅游景区营业收入3254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 我国景区收入一部分来自门票收入,另外大约30%来自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服务收入。随着我国景区经营转型,依赖景区门票的利润下降,服务收入的利润比例上升。2014年我国景区整体利润达到202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旅游景区景点的平均利润率为34%,部分旅游景区净资产回报率达到60%,远高于酒店业5-10%、旅行社业2-4%的行业表现。旅游景区在各个财务指标和股市中表现都好于其他旅游行业。旅游景区投资将超过酒店投资,成为旅游业内最大的投资领域。 中国旅游景区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是对旅游景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5), 529-53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sj.com/doc/e816403702.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docsj.com/doc/e816403702.html,/10.12677/ces.2019.75090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Lu X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ug. 28th, 2019; accepted: Sep. 13th, 2019; published: Sep. 20th, 2019 Abstract Study tour,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investigative study with travel experie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which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a.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tudy tour,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curriculum design, business model, product and base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stud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such as research pers-pective,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tour theory and its pract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tudy Tour, Review, Prospect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徐璐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0日 摘要 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引发了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研学旅行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概念内涵的界定、课程设计、经营模式、产品与基地建设、研学主体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还存在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旅游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姓名: 曹秋雯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旅游42班 学号: 2224226 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曹秋雯 指导老师刘庆友 摘要: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本科生在饭店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率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众多有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我国饭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现状、流失的消极与积极影响、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学术动态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员工;流失;影响;原因 The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ao Qiuwen Tutor Liu Qingyou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ercenta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employed in hotels drops year by year. And the drai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for hotels keeps a constantly high rate. In this background, the text analyzed a lot of studies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employed in hotels, and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effect of the drain, and the reasons.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progress, academic dynamic state on research in this field,and essential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valued further from now 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mployee; drain;effects;reasons 任何行业要迅速发展都与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战略密不可分,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饭店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顺利加入WTO,外资饭店纷纷进驻,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学者们纷纷指出了我国饭店业加强人才竞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