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或有疏漏,仅供参考)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答: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由于终端没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但在这个阶段中,逐步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是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多主机互联计算机网络

处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特征在于运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第三阶段:标准计算机网络

主要特征是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了资源共享。

第四阶段:国际化的Internet

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2.计算机网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

1、资源共享(硬件共享、软件共享、信息共享)

2、数据通信

3、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4、分布计算与协同工作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答:1、按网络交换功能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2、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结构

3、按网络作用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以及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答: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发送方和接收方在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必须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

路,通信双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一直占用该通路,在数据传输完成后才释放该通路;

报文交换: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需要建立专用的物理通路,发送方在发送报文时,要将接收方的地址添加到报文中一起发送,也称为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在发送报文前要将较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较小的等长数据段,然后以分组为单位采取存储转发方式传输。

三种方式的比较:

电路交换建立通路后,传输延迟短并固定,适用于实时信息、大容量且连续的数据传输;

报文交换适用于线路带宽比较高的情况,可靠灵活,但延迟大;

分组交换缩短了延迟,也能满足一般的实时信息传送。在高带宽的通信中更为经济、合理、可靠。是目前公认较(最)好的一种交换技术。

5.虚电路工作方式和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比较

答:

对比的方面数据报虚电路

建立连接无有

接收节点地址每个分组均有建立虚电路时使用,每个分组使用较短的虚电路号标识出虚电路

分组顺序到达接收方时可能与发

送顺序不同

按发送顺序到达接收方

路由选择各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建立时虚电路完成,所有分组的路由相同

6.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答:从逻辑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层。

7.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组成、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通信子网包括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等。主要负责计算机网

络的数据通信,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是计算机网络的内层,或者说是骨架层。

资源子网主要包括主机、终端、通信子网接口设备以及软件等。主要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共享。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相互关系: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没有通信子网,网络不能工作;而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传输也失去了意义。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服务,资源子网直接为用户服务。

8.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答: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

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

数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处理机、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连设备;

网络软件及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传输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服务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9.计算机网络分层的优点

答: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促进标准化。

10.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答:三要素是指:

语法:是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或格式。

语义:表明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完成相应的响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答:通常把网络协议及各层功能和相邻接口协议规范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实体、服务的概念

答:实体是指网络中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设备或进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服务是下层通过层间的接口为上层提供其实现的某种特定功能。

13.OSI参考模型的划分以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答:从上往下依次为:

分层结构基本功能数据传输单位

应用层触及到应用程序的网络

业务

APDU

表示层数据表达PPDU

会话层主机间通信SPDU

传输层端到端的连接可靠性TPDU

网络层地址和最佳路径包数据链路层访问介质帧物理层二进制传输比特

14.物理层的特性

答:物理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15.OSI参考模型中各层数据传输的单位

答:(见题13)

16.网络层的路由选择算法(两种)

答: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

17.TCP/IP协议分层结构以及各层的功能及其常用的协议

答:从上往下依次为:

分层结构各层功能常用协议

应用层(相当于OSI模型中的应用层+表示层+会

话层)

触及到应用程序的网络

业务、数据表达、主机间

通信

HTTP(超文本传输)、

FTP(简单文件传输系

统)、

DNS(域名系统)、

Telnet(远程访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

议)

传输层端到端的连接可靠性TCP(传输控制协议,是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

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网络层地址和最佳路径ICMP(控制报文协议)、IP(不可靠无连接的分组

服务)、

IGMP(组管理协议)

网路接口层(相当于OSI

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物

理层)访问介质、二进制传输

ARP(地址转换协议)、

RARP(反地址转换协议)

18.IP地址的构成、书写格式以及规定

答:IP地址的构成:网络号+主机号

IP地址的书写格式:32位二进制数、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

IP地址的规定:

关于网络编号:网络编号必须唯一;网络编号不能以十进制数127开头;网络编号的第一段不能都设置为1 或0;用十进制数表示时,A类地址第一段范围为1~126,B类地址第一段范围为128~191,C类地址第一段范围为192~223。

关于主机编号:对于每一个网络编号来说,主机编号是唯一的;主机编号各个位置不能都设置为1或0。

19.IP地址分类以及各类地址的适用范围

答:

分类

特点地址构成适用范围

名称

8位网络号+24位主

1.0.0.1~126.255.255.254

A 最高端的二进制位为0

机号

16位网络号+16位主

128.0.0.1~191.255.255.254 B 最高端的前2个二进制位为10

机号

24位网络号+8位主

C 最高端的前3个二进制位为110

192.0.0.1~223.255.255.254

机号

D 最高端的前4个二进制位为1110

最高端的前5个二进制位为

E

11110

20.特殊意义的IP地址

答:特殊意义的IP地址有:

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255);

有限广播地址:32位全为1(255.255.255.255);

0地址:32位全为0(0.0.0.0)——当前网络主机;

回送地址:首字节为127 ——回送到地址接受序列;

主机位全0 :标识一个网络;

网络位全0 :标识当前网络的特定主机

例如:IP地址为:202.112.81.75

判断:这是一个C类地址,它的网络地址为:202.112.81.0;它的主机地址为:0.0.0.75.

21.子网掩码的概念、作用

答: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代码,也用“点分十进制法”来表示。子网掩码也是由左边网络地址位加上右边主机地址位来表示的。子网掩码的网络地址位均用数字1表示,称之为“打开”;主机地址位均用数字0表示,称之为“关

闭”。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划分IP地址,以形成扩展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即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子网掩码和IP地址通过逻辑“与”运算可以计算出主机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号。

22.A、B、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

答:A类:255.0.0.0

B类:255.255.0.0

C类:255.255.255.0

23.子网划分以及子网掩码的确定(必考应用题)

答案参考第一次作业内容

规划带子网的IP地址的步骤:

1、确定网络中的物理网段数量,即子网个数;

2、确定每个子网需要的主机数,一台主机至少要有一个IP地址,同时还要为网关分配IP地址;

3、基于这种需求确定网络的子网掩码、各子网的子网号和各子网的主机号范围;

4、确定各子网的主机和网关IP地址。

24.地址解析协议ARP的作用和工作过程

答:ARP协议用于在以太网中解决网络层地址(IP地址)与数据链路层地址(MAC 地址)的映射问题。

工作过程分两种情况:在本地网络工作、跨网段工作。

首先比较两地IP的网络地址,判断是否在同一网络内工作。

1、在本地网络工作(A与B通信)

ARP将网段内IP与MAC地址的对照表存在内存中,刚开机时因为内存为空,此时A在本地网络发送广播,B收到广播后将自己地址发送给A,A将其存入对照表中,开始通信。

2、跨网段工作(A通过网关与C通信)

首先,A将数据发送给本地网关,若ARP中无网关地址,则先广播,收到

地址后存入对照表,发给网关;

其次,网关收到数据后,判断网关与C是否在同一网络。若在同一网络,按照本地网络通信的流程,将数据发送给C;

最后,若网关与C不在同一网络内,网关通过算法找到C的网关,发送给C网关。C网关按照上述流程发送数据给C。

由于每次通信都要对方广播地址,速度太慢。采用优化方法:每个主机启动时,广播它的IP地址和MAC地址。

25.域名的命名机制、语法格式以及域名解析过程(两种方式)

答:域名系统采用层次型命名机制,各层次分别授权给不同的机构

进行管理,各层次自左至右越来越高。

语法格式:主机名. n级子域名. ……2级子域名. 1级子域名(顶级域名)域名解析过程: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方式有:递归方式、迭代方式。

注意:域名代码的说明(可能考)

域名代码国家或地区

cn中国

us美国

au澳大利亚

ca加拿大

hk香港地区

tw台湾地区

fr法国

jp日本

uk英国

域名代码意义

com商业组织

edu教育部门

gov政府部门

mil军事部门

net网络组织

org非赢利组织

int国际组织

26.局域网的分类

答:按局域网的逻辑拓扑结构分类:以太网、令牌环网;

按照网络的通信方式分类:专用服务器局域网(Server-Based)、客户机/服务器局域网(Clinet/Server)、对等局域网(Point-to-Point)。

27.双工和半双工的概念

答:半双工:在同一时间内通信双方中只能有一方发送或接收信息;

全双工:在同一时间内通信双方都能够发送或接收信息。

28.局域网的组成

答:一、硬件系统:

1、资源硬件:主要是指组成局域网的各种计算机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共享的外围设备等。

2、通信硬件:主要是指网卡、传输介质、集线器和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包括网卡、传输介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等。

二、软件系统

1、介质访问控制:CSMA/CD、令牌环网、令牌总线。

2、通信协议:NetBEUI协议、IPX/SPX及其兼容协议、TCP/IP协议。

3、网络操作系统:流行的操作系统有UNIX、Windows NT/Windows 2000、NetWare、Linux。

29.网络适配器的作用

答:代表固定的网络地址、完成计算机内部与网络间的数据转换。

30.同轴电缆的组成和分类

答:组成:从里向外是铜芯、绝缘层、屏蔽层和封套。

分类有: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粗缆和细缆。

31.双绞线的组成和分类

答:它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的。

分类有: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

32.光纤的组成和分类

答:组成:从里向外是纤芯、包层和封套。

分类:按芯线的数目分为单芯光纤与多芯光纤;按照传输的模数不同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33.中继器、集线器和交换机的作用

答:中继器——为了保证有用数据的完整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传送,就要用中继器把所接收到的弱信号分离,并再生放大以保持与原数据相同。每使用一个中继器就可以延长传输介质的一个最大网段长度。以太网标准规定,单条网线上最多只准有5个网段。

集线器——集线器是星状拓扑结构网络的中央连接单元;集线器是一个共享的中继器;集线器可以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和监视。

交换机——交换机可以在现存网络基础上增加带宽和提供桥接能力。能够将一个网络从逻辑上划分成几个较小的段并解析传输数据包中的MAC地址,能记忆哪个地址接在哪个端口上,从而实现传输数据包的有目的的转发,而不会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

34.局域网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答:介质访问控制:CSMA/CD、令牌环网、令牌总线。

35.载波监听/冲突检测(CSMA/CD)的基本设计思想

答:讲前先听:直到听到线上空闲才发送;

边讲边听:避免与其他主机同时发送;

冲突重发:谁检测到冲突谁重发;

按址接收:接受地址是自己的才接受。

36.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答:令牌环网:令牌环网中的节点连接成的是一个物理环结构;令牌没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地址,相当于一个通行证并沿环路循环,只有拿到空令牌的主机才能发送。令牌为空,其形式为01111111;令牌为忙,其形式为01111110。

令牌总线:拓扑结构为总线型,但在逻辑上设计成环型。节点的逻辑位置由本节点地址、先行节点地址和后继节点地址确定。必须交出令牌的情况:该节点中没有数据等待发送;该节点未发送完数据,但是持有令牌的最大时间已到。

37.常用局域网(10Base2、10Base5、10BaseT)的含义

答:10Base2——网速10Mb/s;基带网不须调制;采用细缆,两点传输最高距离200m。

10Base5——网速10Mb/s;基带网不须调制;采用粗缆,两点传输最高距离500m。

10BaseT——网速10Mb/s;基带网不须调制;采用双绞线,两点传输最高距离100m。

38.防火墙的概念

答:防火墙(Firewall)是指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LAN和Internet 之间,用来加强Internet与LAN之间安全防范的一个或一组系统。

39.防火墙的设计及设置原则

答:一、防火墙的设计原则:

1、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业务流均经过防火墙

2、只允许本地安全政策认可的业务流通过防火墙

3、尽可能控制外部用户访问内域网

4、具有足够的透明性

5、具有抗穿透攻击能力、强化记录、审计和告警

二、防火墙的设置原则

1、“凡是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

2、“凡是未被禁止的就是允许的”

40.对称加密算法体制是加密和解密双方公用一个公用的密钥。而公钥加密算法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并且解密密钥不能从加密密钥中推导出来。

41.RSA算法的计算过程,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的组成(必考应用题)

答:RSA算法步骤:

1、选择两个素数p 和q

2、计算n = p*q 和z = (p-1)*(q-1)

3、选择一个与z 互质的数d

4、找出e 使得e*d = 1 mod z

加密过程:C =

()n

mod

e

P,公开密钥(e,n)

解密过程:P =

()n

mod

d

C,私有密钥(d,n)

注意:1、p与q必须有一个大于5;

2、26个字母对应数值01~26,一位数前面的零不能丢;

3、考试时加密后的密文数值可能超过26,不需要再转换回字母。

42.数字签名的原理、必须保证的条件、数字签名的RSA算法以及使用RSA算法进行数字签名的过程

答:一、数字签名的原理:文件签名发送方运用某一加密算法,加上唯一标明自己身份的加密钥,对所需签名的文件进行变换处理,生成称为数字签名的一定长度的字符串;文件接收方将所收到的密文解密为明文后,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步骤再次生成数字签名,并通过对两个数字签名的比较来判定原文发送方身份的真伪。

二、数字签名必须保证的条件:

1、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

2、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名;

3、接收者不能伪造对报文的签名。

三、数字签名的RSA算法:

发送者A用其私有加密密钥SKA对报文X进行运算,将结果DSKA(X)传递给接收者B;B用已知的A的公开解密密钥得出EPKA(DSKA)= X

四、使用RSA算法进行数字签名的过程:

A在发送报文X前:先用SKA签名,再用PKB加密;

B在收到密文后:先用SKB解密,再用PKA验证。

详细流程请看PPT。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一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与共享性。(P1) 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 )(P3) 3、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合。(P2) 4、简述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P4) (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2)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5、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是什么?(P4) ISP ,Internet Servvice Provider ,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又通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P8)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 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P10) 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P12) 9、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03]?(P17) 10、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 )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为b/s(比特每秒)或bit/s ,有时也写为bps 等。(P18) 11、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 比特/秒”(P19) 12、掌握传输(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公式:(P19~20) ) 发送速率(比特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s /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划的集合。(P30) 14、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P30) 15、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间接提供的。(P30) 16、同一系统的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P30) 第二章 物理层 1.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区别。P38 (1)单工: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 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哪几种。P38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计算机网络》作业 一、填空题 1.光纤通讯中,按使用波长区的不同可分光纤通讯方式和光纤通讯方式。单模,多模 2.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它们执行协议和功能转换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其中只负责数据链路层,而专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网桥,网关 3 4 5 6.ISDN 7 8.Internet中的URL是指,IP地址的网络号是。统一资源定位器, 9.在OSI 10 11.ISDN 12(FSK) 13 14 15.Internet中的SNMP PPP 16 17 18.ISP是专业从事于Interne 19.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 20.局域网协议把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子层和 21 22.根据的编码规则,Integer 48 23.ARP 24 25 二、选择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连接的结点之间赖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的基础是 B 。 A.网络语言 B.网络协议 C.网络接口 D.网络标准 2.想要组成一个网络,对于服务器的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D 。 A.必须有服务器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服务器 D.根据网络类型的要求而定 3.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 。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 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4.电缆可以按照其物理结构类型分类,目前计算机网络使用最普遍的电缆类型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C 。 A.电话线 B.输电线 C.光纤 D.天线 5.关于OSI参考模型陈述正确的是 B 。 A.每层之间相互直接通讯 B.物理层直接传输数据

C.数据总是由应用层传输到物理层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6.在TCP/IP协议集中, B 协议是每个应用程序必须使用的。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7.Ethernet LAN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为 D 。 CA CD 8.ISDN的基速接口提供了 B 。 +D +D +D +D 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10.SNMP是 D 协议的一部分,用来监视和检修网络的运行情况。 SPX IP 11.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朴结构的是 C 。 A.星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2.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其必备的设备是 C 。 A.网卡 B.中继器 C.调制解调器 D.同轴电缆 13.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 B 。 14.关于以太网网卡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 B.在世界范围内不唯一 C.在一定范围内唯一 D.在一定范围内不唯一 15.物理层采用 D 手段来实现物理连接。 A.物理设备 B.物理媒体 C.传输差错控制 D.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种特性16.PCM调制中T1链路的标准速率是 A 。 A.1.544M B.3.096M C.2.048M 17.在ATM网络中,ATM结点 A 。 A.只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B.不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C.既做信头的CRC校验,也做差错控制 D.不做信头的CRC校验,只做差错控制18.TCP/IP应用程序中 C 用于测试网络中主机是否可达。 19.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20.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21.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22.Intranet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组件和技术构成,Intranet的网络协议核心是 C SPX IP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年新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部件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年至今) 主机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纸 袋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挂 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 处理速度几千条几万至几十 万条几十万至几百万上千万至万亿 条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

作业一 1.简述OSI/RM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七个层次模型及其主要功能。 自上而下: 应用层:为用户使用网络提供接口 表示层:实现通信程序数据到网络传输数据的信息格式转换、数据加密、解密。 会话层:通过建立会话实现应用程序进程间的连接。会话管理与数据传送同步。 传输层: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顺序控制等,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连接。 网络层:在通信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选择一条路径。 数据链路层:通过差错、流量控制可控制的数据“帧”,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物理连接标准、数据传输率、监控数据差错率。 2.简述OSI/RM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数据流流动方向的特点。 整套通信协议的实现称为栈.数据从发送方向下通过协议栈的每一层,又从接收方向上通过协议栈的每一层.每一层把数据传送到低一层之前在数据前面附加一些控制信息,称为协议头部,接收方收到数据之后分析相应头部的信息,然后卸掉头部提交上一层。 3.简述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电路交换: 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不易丢失。 缺点:线路专用——线路的利用率不高;高峰时没有空闲线路。 电路建立、释放——通信量小时,链路建立拆除占用时间比例过大。 报文交换: 特点: 以报文为单位的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无须建立一条专用的传输线路,只需在已存在的网络中择一条到达目的结点的路径。报文交换不适于实时性要求高和交互性应用。 优点: ●充分利用线路; ●报文可在中间结点缓存; ●可实现一对多传输; ●可实现报文的优先级传输; ●在中间结点的存储转发中实现差错校验和纠错 缺点: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延时较大; ●由于报文大小不定,所以每个中间站点都必须有足够的缓存,通常采用 硬盘作缓存。 分组交换: 特点: ●与报文交换相似,只是将报文分为若干个定长的分组,每个分组为一个 子报文 ●线路的利用率较高、传输速度提高 ●由于分组小固定,所以每个中间站点的缓存通常是内存,无需外存储设 备,大大提高存储交换速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一、选择题 1.8031单片机的( d )口的引脚,还具有外中断、串行通信等第二功能。 a)P0 b)P1 c)P2 d)P3 2.单片机应用程序一般存放在(b) a)RAM b)ROM c)寄存器d)CPU 3.已知某数的BCD码为0111 0101 0100 0010 则其表示的十进制数值为(b ) a)7542H b)7542 c)75.42H d)75.42 4.下列指令中不影响标志位CY的指令有(d)。 a)ADD A,20H b)CLR c)RRC A d)INC A 5.CPU主要的组成部部分为(a) a)运算器、控制器b)加法器、寄存器 c)运算器、寄存器d)运算器、指令译码器 6.INTEL 8051 CPU是(c)位的单片机 a)16 b)4 c)8 d)准16 7.8031复位后,PC与SP的值为(b) a )0000H,00H b)0000H,07H c)0003H,07H d)0800H,00H 8.8031单片机中既可位寻址又可字节寻址的单元是(a) a)20H b)30H c)00H d)70H 9.MCS-51单片机复位操作的主要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 a )。 A.0100H B.2080H C.0000H D.8000H 10.若单片机的振荡频率为6MHz,设定时器工作在方式1需要定时1ms,则定时器初值应为( b )。 A.500 B.1000 C.216-500 D.216-1000 11.定时器1工作在计数方式时,其外加的计数脉冲信号应连接到( d )引脚。 A.P3.2 B.P3.3 C.P3.4 D.P3.5 12.当外部中断请求的信号方式为脉冲方式时,要求中断请求信号的高电平状态和低电平状态都应至少维持( a )。 A.1个机器周期 B.2个机器周期 C.4个机器周期 D.10个晶振周期 13.MCS-51单片机在同一优先级的中断源同时申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 a )。 A.外部中断0 B.外部中断1 C.定时器0中断 D.定时器1中断 14.MCS-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1的中断请求标志是( d )。 A.ET1 B.TF1 C.IT1 D.IE1 15.串行口每一次传送( a )字符。 A.1个 B.1串 C.1帧 D.1波特 16.在CPU内部,反映程序运行状态或反映运算结果的一些特征寄存器是(b) (A)PC (B)PSW (C)A (D)SP 17.要用传送指令访问MCS-51片外RAM,它的指令操作码助记符应是(b) (A)MOV (B)MOVX (C)MOVC (D)以上都是 18.指令ALMP的跳转范围是(c ) (A)256B (B)1KB (C)2KB (D)64KB 19.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奈氏准则,波特和比特率的关系:实际的信道所能传输的最高码元速率,要明显地低于奈氏准则给出上限数值。波特(Baud)和比特(bit)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每秒传多少个码元)。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若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比特/秒”和“波特”在数值上相等。若1 个码元携带n bit 的信息量,则M Baud 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M n b/s。 3香农公式: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若信道带宽W 或信噪比S/N 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也就没有上限。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对于频带宽度已确定的信道,如果信噪比不能再提高了,并且码元传输速率也达到了上限值,那么还有办法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这就是用编码的方法让每一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4常见的物理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5双绞线的应用:同种设备使用交叉线,非同中设备使用平行线。 6信息复用的种类及特征:最基本的复用是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宽带资源,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STDM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 7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其他: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的屏蔽掉差异,是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介是什么。物理层的特性:机械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信息交互的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互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传输媒体不属于物理层。 8点到点协议PPP及透明传输的实现:PPP协议是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PPP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将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PPP即支持异步链路,也支持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链路控制协议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网络控制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可支持IP、OSI网络层、DECnet,AppleTalk等。PPP 有一个 2 个字节的协议字段。当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当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O比特填充: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5 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接收端对帧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每当发现5 个连续1时,就把这 5 个连续1 后的一个0 删除。 9以太网的拓扑类型: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网状结构。现在常用的以太网为星形(在物理上星形,在逻辑上总线型)。以太网协议标准:DIX Ethernet V2(正规标准)和IEEE 802.3(定义总线型)。 10CSMA/CD协议的工作过程: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检测。(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等待重发)。多点接入表明此协议为总线型,载波监听指在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碰撞检测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配适器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监听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也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停止发送。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就是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2τ。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传统以太网的争用期:51.2us,可发送512bt 即64字节。信道利用率的公式:Smax=To/(To+τ)=1/1+a。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如果帧的前64字节没有发生冲突,那么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做一以太网的最短有效帧长即为64字节。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 11网桥和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转发过程: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测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那个接口,或者把它丢弃。网桥是通过内部的接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实现操作的。P92。12、集线器和交换机对带宽的影响: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集线器是一种广播工作模式,所有的端口都可以接受到信息,而交换机只有当某端口发送请求时才工作,只发送到目的端口。 13VLAN的概念及应用:虚拟局域网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一个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协议允许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4个字节的标识符,成为VLAN标记。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属于哪个虚拟局域网。 其他: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 字符填充:在发送端的SOH或EOT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而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再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这种方法成为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的后面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然后构成一个帧发送出去,一共发送(k+n)位。 零比特填充:在发送端,先扫描整个信息子顿,只要发现5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因此不会出现连续地6个1,接收端在收到一个帧时,先找到标志字段F以确定一个帧的边界,接着再用硬件对其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每当发现五个连续1时,就把这5个连续1后边的一个0删除,以还原成原来的信息比特流,这样就保证了透明传输;在所传送的数据比特流中可以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而不会引起对帧边界的错误判断。MAC地址:48比特,6字节 扩展的以太网仍然是处于同一个网络。 虚拟局域网只能建立在交换机上。 14 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关系: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 帧的首部。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 IP地址的特点:1)每一个IP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2)实际上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和一个链路的接口。3)按照因特网的观点,一个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网络号的主机的集合。4)在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路都是平等的。 15子网的划分: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当然主机号也就相应的减少了同样的位数,于是两级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0.0.0,B类是255.255.0.0,C类是255.255.255.0。P133例4—2 例4—3 16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CIDR 消除了传统的A 类、B 类和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IPv4 的地址空间。CIDR 把32位的IP地址划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部分是“网络前缀”,用来指明网络,后面的部分则用来指明主机,因此CIDR使IP地址从三位又回到了两级编址。CIDR 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 地址组成“CIDR 地址块”。一个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很多个(例如上千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CIDR 地址块中的地址数一定是 2 的整数次幂。地址块的分配:P137。P138图4—25 求地址数: 17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为了提高IP 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CMP 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 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 层的协议。ICMP 报文作为IP 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 数据报发送出去。ICMP 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 询问报文。ICMP的应用:PING应用:PING 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P143图4—29.Traceroute应用:P144 图4—30。 18路由器的转发分组流程:(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 地址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2) 若网络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19路由算法的含义和应用(RIP和OSPF):理想的路由算法:1)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2)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3)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4)算法应具有稳定性。5)算法应是公平的。6)算法应是最佳的。RIP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最大的优点是简单。RIP对直接连接的路由器的距离定义为1,然后经过其他非直接连接的路由时加1。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相当于不可到达,所以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RIP协议只关心路由器个数,不关心时延问题。RIP算法中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是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算法:P149 例4—5。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协议不仅要考虑最短路径,还需要考虑时延,费用,距离,带宽等。 20 VPN和NA T的含义:VPN: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为虚拟专用网VPN。VPN只是在效果上跟专用网一样,它用的还是公用网。VPN包括全球地址(即公用地址)和私有地址(专有地址)。网络地址转换NA T: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 T路由器上将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公用网)连接,NA T既是从私网到公网的转换。 其他:网际IP协议是用来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因此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常常称为网际层,或IP层。 IP地址为32位,全球唯一。 A类地址前一位网络号为0,B类为10,C类为110。 所有经过因特网传送的数据都必须加密。 21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的特点: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TCP的特点:1)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2)每个TCP 只能有两个端点。3)TCP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4)TCP停工全双工通信5)面向字节流。UDP的特点:1)UDP 是无连接的。2)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3)UDP是面向报文的4)UDP没有拥塞控制。5)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6)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八个字节。 22、端口,套接字,网络中通信一端的标识:端口只具有本地意义,在网络中用IP地址+端口号。套接字:TCP连接的端点叫套接字或插口。每一个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套接字)所确定。 23、流量控制的含义和方法:所谓的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的及接受。 24、TCP的流量控制与确认机制: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的在TCP连接上实现对发送方的流量控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接受窗口的数值。TCP 的窗口单位是字节,不是报文段。具体流程:P203图5—22。确认机制:确认TCP基本的传输单元是TCP段,而这些段的长度是可变的.由于TCP要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所以TCP在接到数据段后要对其进行校验,并且向发送方反馈确认消息.如果发送方没有接受到这样的确认消息,TCP将尝试重新发送数据.TCP接受方发送的确认信号ACK是对其已经接受的、连续的最后一个字节的确认。ACK信号包含在TCP段的头信息中,发送方将从序号的ACK+1开始发送后面的数据。

一、名词解释 1.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2.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他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信息处理任务。 3.广播/点对点通信: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计算机都会接受到这个分组。点对点式网络中的每条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线路直接连接,则他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节点转发。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4.有连接/无连接网络:有连接是电话系统服务模式的模型,即每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都要经过建立连接,使用连接,终止连接的过程。无连接是邮政系统服务的模型,把每个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报文本身并没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5.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Or 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6.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自含时钟的编码方式,利用电平的跳变来表示0或1,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 7.误码率: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CRC:循环冗余编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错码,检错能力很强的一种检错码编码方法,它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 8.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 9.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低层的服务是通过接口向上一层提供的,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无关,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与各层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是具体实现的。 10.接口: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11.FCS:在数据后面添上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2.滑动窗口:一种流量控制技术,协议用来改善吞吐量的一种技术,即容许发送方在接收任何应答之前传送附加的包。接收方告诉发送方在某一时刻能送多少包(称窗口尺寸) 13.CSMA/CD: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用来解决多个结点共享公用总线的问题。 14.VLAN:虚拟局域网,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之上,以软件方式实现对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结点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交换式局域网技术是实现虚拟局域网的基础。 15.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二、简答 1.分组交换、报文交换、虚电路与电路交换的异同。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前必须首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物理连接,这种物理连接需要独占电路资源,在释放连接前只能由两个端点所使用。因此,电路利用率低,通信费用高。 报文交换:数据传输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建立连接,在传送报文时,可以共享线路资源。中间节点根据报文中的目的端地址选择适当路由来转发报文。在转发报文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网络延迟,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因此,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 分组交换:报文被分成若干分组进行传输,并规定了最大分组长度。在数据报方式中,中间节点必须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目的端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方式中,中间节点只是建立虚电路时选择一次路由,在数据传输时将沿着该路由转发各个分组,而无需再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交换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的交换技术。 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处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与虚电路释放阶段。 2. 解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涵义。 差错控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变得紊乱或丢失。为了捕捉这些错误,发送端调制解调器对即将发送的数据执行一次数学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连同数据一起发送出去,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对它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并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数据

水泵与水泵站试题A参考答案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10分): 1.水泵 它是一种水力机械。它把动力机的机械能传递给所输送的水流,使水流的能量增加,从而把水流从低处抽提到高处,或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 2.流量 单位时间内水泵所抽提的水体体积。 3.有效功率 水流流经水泵时,实际得到的功率。 4.水泵站 由抽水机(水泵、动力机、传动设备)、机房、管道、进出水建筑物、输配电力系统等所组成的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水利枢纽。 二、填空题(本题共 20个空,每空0.5分,共 10分): 1.常见叶片泵的叶轮形式有封闭式、半开式、敞开式 ,心泵最常用的叶轮是封闭式。 2.叶片泵可以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3.轴流泵主要与离心泵不同的构件有进水喇叭管、导叶体、出水弯管。4.轴流泵应采用开阀启动方式,离心泵应采用关阀启动方式。5.离心泵工况点的调节方法有变径、变速、变角、变阀等。6.叶片泵按其叶片的弯曲形状可分为后弯式、前弯式和径向式三种。 1

而离心泵大都采用后弯式叶片。 三、单项选择题(四选一,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泵中,不是叶片式泵【B】A混流泵B活塞泵C离心泵D轴流泵。 2.与低比转数的水泵相比,高比转数的水泵具有【C】A流量小、扬程高B流量小、扬程低C流量大、扬程低D流量大、扬程高 3.离心泵的叶轮一般都制成【 D 】A敞开式B半开式C半闭封式D闭封式 4.轴流泵的叶片一般都制成【B】 A柱状B扭曲面C旋转抛物线D球体 5.叶片泵在一定转数下运行时,所抽升流体的容重越大(流体的其它物理性质相同),其理论扬程【C】 A越大B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叶片泵在一定转数下运行时,所抽升流体的容重越大(流体的其它物理性质相同),其轴功率【 C 】 A越大B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5.水泵铭牌参数(即设计或额定参数)是指水泵在时的参数【B】A最高扬程B最大效率C最大功率D最高流量 6. 当水泵站其它吸水条件不变时,随当地海拔的增高水泵的允许安装高度【A】A将下降B将提高C保持不变D不一定 7.定速运行水泵从水源向高水池供水,当水源水位不变而高水池水位逐渐升高时,水泵的流量【 B 】A保持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D不一定 8.固定式轴流泵只能采用【C】 A 变径调节 B 变角调节 C 变速调节 D 变阀调节 14.水泵调速运行时,调速泵的转速由n1变为n2时,其流量Q、扬程H与转速n之间的关系符合比例律,其关系式为【 C 】A (H1/H2)=(Q1/Q2)=(n1/n2) B (H1/H2)=(Q1/Q2)=(n1/n2)2 C (H1/H2)=(Q1/Q2)2=(n1/n2)2D (H1/H2)2=(Q1/Q2)=(n1/n2)2 9.某台离心泵装置的运行功率为N,采用变阀调节后流量减小,其功率变为N',则调节前后的功率关系为【C】AN'<NBN'=NCN'>NDN'≥N 10.上凸管处危害最大的水击是【D】 A 启动水击 B 关阀水击 C 正水击 D 负水击

2020 年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n.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 学, 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 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学习相关内容。了解:指对所列 知识要熟悉其内容及含义。(单项选择题)理解: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单项选择题、问答题)掌握:指对所列知识能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和 判断等过程中综合运用。(单项选择题、问答题、综合应用题)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 4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论 1.计算机网络得定义与组成,几种常见得网络拓扑结构得名称。 (1)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得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得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得系统。 (2)组成:通信子网-网络信息得传输与交换 终端系统-负责信息得处理 (3)网络拓扑: 星形结构、层次结构或树形结构、总线形结构、环形结构 2.计算机网络得体系结构概念 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得分层及其服务与协议得集合,也就就是它们所应完成得所有功能得定义,就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与通信系统设计得基础。 3.协议得概念、协议三要素与服务访问点得概念。 (1)协议概念:协议就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得、控制信息交换得规则得集合,就是一套语义与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得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与接收工作中必经得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得格式、定时方式、顺序与检错。 (2)三要素: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得结构或格式,确定通信时采用得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 电平等,回答“怎么讲”。 语义:协议得语义就是指对构成协议得协议元素含义得解释“讲什么” 同步:规定了事件得执行顺序 (3)服务访问点:SAP实际上就就是(N)层实体与上一层(N+1)层实体之间得逻辑接口。 4.OSI七层模型名称,物理层(传输得基本单位: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得基本单位:帧)、网络层(传输得基本单位:分组)、传输层、应用层得基本功能。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得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得透明传输,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得基础上,在通信得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得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得方法,使有差错得物理线路变成相对无差错得数据链路。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得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得数据报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得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端到端(end-to-end)得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为上层屏蔽低层得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节点之间得会话连接得建立、维护与断开,以及数据得交换。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得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得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使用得协议。 5.TCP/IP体系结构(知道各个协议在哪一层),OSI与TCP/IP得比较。

1.4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答:根据定义我们可以把一个计算机网络概括为一个由通信子网和终端系统组成的通信系统 终端系统:终端系统由计算机、终端控制器和计算机上所能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源(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构成。计算机通过一条高速多路复用线或一条通信链路连接到通信子网的结点上。终端用户通常是通过终端控制器访问网络。终端控制器能对一组终端提供几种控制,因而减少了终端的功能和成本。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由用作信息交换的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网络结点提供双重作用:一方面作终端系统的接口,同时也可作为对其他网络结点的存储转发结点。作为网络接口结点,接口功能是按指定用户的特定要求而编制的。由于存储转发结点提供了交换功能,故报文可在网络中传送到目的结点。它同时又与网络的其余部分合作,以避免拥塞并提供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1.7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定义网络的体系结构? 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及其服务和协议的集合,也就是它们所应完成的所有功能的定义,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和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因此,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而不涉及每层的具体组成和实现细节。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节点组成,节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节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规则,才能实现网络的互连,网络的体系结构包含了各个层次的服务及协议规程,为软件和硬件的具体实现提供了统一的规范。 1.8什么是网络协议?由哪几个基本要素组成? 答:简单地说,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经的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方式、顺序和检错。 一般说,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1.9试分析协议分层的理由。 答:在设计和选择协议时,不仅要考虑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的传输量、所采用的传输技术、数据存取方式,还要考虑到其效率、价格和适应性等问题。因此,协议的分层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信协议可被分为多个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