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五章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

第五章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

第五章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
第五章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

第五章知识技能品德的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第五章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反映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C)。

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

2.由于反映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A)与程序性知识。

A.陈述性知识B.实用性知识C.抽象知识D.直观的知识

3.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B)。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4.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C)。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5.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A)。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6.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C)。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

7.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A)。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

8.学习质量与重量、热与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D)。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9.作为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C)。

A.抽象B.概括C.直观D.比较

10.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 A)。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形象直观D.感性直观

11.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C)。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

12.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C)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A.知识 B.能力C.练习D.活动

13.(A)对活动起定向作用。

A.知识B.能力C.技能D.智力

14.技能的学习要以(D)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度性知识

15.操作技能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B)。

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

16.操作技能从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A)。

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

17.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结构来看,具有(C)。

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

18.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D)。

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

19.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C)。

A.外显性B.展开性C.内潜性D.客观性

20.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A)。

A.简缩性B.外显性C.内潜性D.观念性

21.加涅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D)的范畴。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22.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A)为基础。

A.认知B知识C.智力D.练习

23.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B)

A.听觉控制B.视觉控制C.触觉控制D.动觉控制

24.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只有通过(C),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

A.定向B.模仿C.整合D.练习

25.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练习可分为( A )。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C.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6.(A)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A.能力B.态度C.道德D.情绪

27.(C)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性格C.态度D.气质

2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B)。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29.个体品德的核心部份是(A)。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0.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A)。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1.(C)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

3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C)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伦理的D.行为的

33.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4.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D)。

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

35.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C)。

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

36.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B)。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37.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C)。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38.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D)形成时期。

A.情感B.意志C.个性D.伦理

39.(C)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A.直觉B.想像C.伦理D.主观

40.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A)。

A.动荡性B.平稳性C.过渡性D.适应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BD)。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E.描述性知识

2.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BD)。

A.感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理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E.概念知识

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ACE)。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下位学习E.命题学习

4.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ABCD)。

A.汉字学习B.英语单词学习C.图像图表学习D.历史事件学习

E.一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5.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ACE)。

A.上位学习B.概念学习C.下位学习D.命题学习E.并列结合学习

6.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ACE)。

A.知识的获得B.知识应用C.知识巩固D.知识编码E.知识提取

7.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ACE)。

A.实物直观B.感知直观C.模像直观D.本质直观E.言语直观

8.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BCD)。

A.网络模拟动画B.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

E.文艺作品赏析

9.下列属于模像直观的是(AC)。

A.观看教学电影B.演示实验C.观察地图地球仪D.观察实物E.文艺作品阅读10.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可运用的感知规律有(ABCD)。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E.同一律

11.对技能分类,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BD)。

A.言语技能B.操作技能C认知技能D.心智技能E.体育技能

12.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具有(ACE)特点。

A.对象的客观性B.执行的内潜性C.动作的外显性D.发展的连续性E.结构的展开性

1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ACE)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的外显性C.执行的内潜性D.运用的闭合性E.结构的简缩性

14.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ABCE)。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控制E.操作熟练

15.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ACE)。

A.示范者的身份B.示范的速度C.示范的准确性D.示范的过程E.示范的时机16.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ACE)。

A.演唱B.文学创作C打球D.运算E.开车

17.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BD)。

A.细微型操作技能B.闭合性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性操作技能E.徒手型操作技能

1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将心智技能分为(ACE)。

A.认知阶段B.操作阶段C.联结阶段D.深化阶段

E.自动化阶段

19.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ABE)。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联结D.原型整合

E.原型内化

20.原型内化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小阶段,即(CDE)。

A.动作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

21.态度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其构成成分有(ACE)。

A.认知成分B.直觉成分C.情感成分

D.形象成分E.行为成分

2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BE)。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E.道德行为

23.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ABCDE)。

A.爱国主义情感B.集体主义情感C.义务感和责任感D.事业感E.自尊感和羞耻感24.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是(BCD)。

A.集体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事业感

2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ACE)。

A.直觉的道德情感B.自发的道德情感C.想像的道德情感D.灌输的道德情感E.伦理的道德情感

26.道德行为包括(BD)。

A.道德行为认知B.道德行为技能C.道德行为体验D.道德行为习惯E.道德行为方式

27.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将态度的水平分为(ABCDE)。

A.接受B.反应C.评价D.组织E.性格化

28.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ACE)水平。

A.前习俗水平B.服从水平C.习俗水平D.观念水平E.后习俗水平

2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BDE)三个阶段。

A.强迫B.依从C.反抗D.认同E.内化

3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BDE)。

A.认知失调B.家庭教养方式C.定势D.社会风气E.同伴群体

三、判断题

1.符号学习就是词汇学习。R

2.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到命题学习水平。R 3.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R

4.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T 5.概括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R

6.实物直观一般比模像直观教学效果好。R

7.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的两端学习慢,记得差一些,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快,记得牢。R

8.过度学习效果好,所以复习次数越多越好。R

9.对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R

10.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R

11.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R

1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动觉控制水平较高,而视觉控制水平较低。

13.操作技能形成的整合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却有所增加。R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熟练阶段,动作执行达到高度自动化。自动化意味着动作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控制。R

15.操作技能熟练阶段动作的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T

16.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R

17.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所模拟的原型不应是原始的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型,而应是对理想的科学思维过程的模拟。T

18.模拟的心智技能的原型应该是某一个专家的心智活动原型。R

19.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R

20.态度与能力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内部倾向。R

21.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R

22.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R

23.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R

24.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T

25.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R

26.柯尔伯格认为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成正比关系。R

27.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关系。R

28.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就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

四、填空题

1.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前者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后者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3.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又叫描述性知识,后者也叫操作性知识。

4.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大类。

5.命题学习必须是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6.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即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7.心智技能的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

8.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9.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0.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

11.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感性概括,也叫直觉概括。12.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13.在指导学生概括时,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14.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15.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16.心理学对技能的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相对简单的动作技能方面。

17.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18.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19.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20.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21.根据加涅的观点,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区

别在于前者的作用是对外办事,后者用于对内调控。

22.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3.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24.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25.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6.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结构化才得以实现。

27.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

28.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29.练习是形成各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30.操作的熟练指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31.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对物的态度,都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33.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34.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

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35.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6.了解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

38.皮亚杰认为,他律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39.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40.10岁以后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41.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42.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43.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44.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45.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

五、名词解释

1.知识2.下位学习3.相关类属学习4.上位学习5.并列结

合学习6.知识学习7.直观8.言语直观9.组块10.技能11.操作技能12.心智技能13.操作定向14.操作整合15.操作熟练16.原型定向17.态度18.品德19.道德行为20.从众21.服从22.认同23.内化24.观察学习

六、简答题

1.知识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2.言语直观有哪些特点

3.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4.在运用变式时,往往会发生什么错误

5.什么是重学法(节省法)

6.技能有哪些基本特点

7.技能有什么作用

8.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哪两方面

9.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10.整合阶段操作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11.应从哪些方面理解态度的定义

12.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1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4.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自律性与言行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

1.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3.试论在教学中应如何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4.试述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5.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6.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思想品德》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2)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3) 新学校,新同学 (4) 创建新集体 (7)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0) 学习新天地 (11) 享受学习 (18) 第二单元认识新白我 (22) 第三课珍爱生命 (23)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4)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7)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33) 走进青春 (34) 感悟青春 (39) 祝福青春 (43) 第五课白我新期待 (45) 日新又新我常新 (46) 发现白己的潜能 (51) 白我新形象 (54)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58)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59) 丰富多样的情绪 (60) 学会调控情绪 (64) 第七课品位生活 (69)

情趣与兴趣 (70) 追寻高雅生活 (75) 第八课学会拒绝 (80) 身边的诱惑 (81) 对不良诱惑说“不” (88) 第九课保护白我 (90)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91) 防范侵害,保护白己 (93)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白尊白信的人 (2)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白尊 (3) 白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4)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9)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2) 第二课扬起白信的风帆 (17) “我能行!” (18) 白信是成功的基石 (23) 唱响白信之歌 (27) 第二单元做白立白强的人 (32) 第三课走向白立人生 (33) 白己的事白己干 (34) 告别依赖走向白立 (39) 第四课人生当白强 (46) 人生白强少年始 (47) 少年能白强 (51)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58)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9) 人生难免有挫折 (60) 挫折面前也从容 (65)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71) 让我们选择坚强 (72)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79)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84)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85) 走进法律 (86) 法不可违 (91) 防患于未然 (97)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02)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03) 善用法律保护白己 (108)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2)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3) 我知我家 (4) 我爱我家 (8) 难报三春晖 (12)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8) 严也是一种爱 (19) 两代人的对话 (23)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28)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29) 同学.朋友 (30)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期末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青少年自尊的特点 ①渴望表现自己;②关心自己的形象。③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3.自尊的表现 ①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②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①做人不能没有自尊②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③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4.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缺点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但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1)虚荣心的表现(原因)P8【(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 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过分在乎他人的对自己的评价)】 (2)虚荣心的危害 ①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会走向偷盗、贪污等违法犯罪;②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嫉妒心理③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④影响人际关系和谐; ⑤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3)怎样克服虚荣心理? ①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虚荣心与自尊,保持适度自尊心;②客观评价他人的议论,大胆暴露自己的优缺点;③全身心投入学习,把所有精力放到学习中来;④不过分追求名利 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自尊;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3)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4)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把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的认识自己,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5)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与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8尊重他人要做到哪些方面?(怎样尊重他人?) ①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真正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3)尊重他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4)不做有损于他人人格的事情。 9自尊的重要性(人为什么要自尊?? ①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②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③

九年级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单元分析与提示 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5.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 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5.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三、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 2.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 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 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文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 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思想教育。 五、单元教学设想 1.熟读成诵法:古代诗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学生能流畅诵读,对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掌握,而且诵读本身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疏通文意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浅显的文言词语,归纳积累重要词语,掌握疏通文言文内容的技巧和方法。

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结构图表

8年级上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练习 ㈠选择题 1.在中华文化中,“家”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古今,通未来,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层面。“家”字在甲骨文中,是房屋里养着一头猪的形象。儿童启蒙教育读本《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歌曲《我想有个家》中唱道:“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以上这些,体现了家庭的哪些功能() ①物质生产功能②人口生产功能③消费功能④抚养和赡养功能⑤教育功能⑥休息娱乐功能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⑥ 2、2003春节晚会中,歌曲《让爱住我家》中唱道:“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可见作者认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是() A、成员间的血缘关系 B、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C、平安和快乐 D、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3、根据我国法律,下列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不存在的是() A、父母与成年子女 B、和养父母已经确立合法收养关系的子女与亲生父母 C、离异父母和随对方生活的子女 D、共同生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

4、秀怡的父母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长大后,通过诉讼要求父母支付了教育、抚养费的。这个案例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A、亲情的自然流露 B、传统美德的彰显与发扬 C、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D、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 5、教材13页“颖考叔与郑庄公”的故事选自《左传》,郑庄公的母亲姜氏不喜欢郑庄公,宠爱郑庄公的弟弟段,段却据地叛乱,郑庄公迁怒于母亲,把母亲贬居于城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久就后悔了,接下来就有了教材中的故事。郑庄公见颖考叔要把肉留给母亲,感叹地说:“你能给母亲送(肉),我却没有啊!”颍考叔问:“为什么这样说呢?”郑庄公说出自己的悔意,颖考叔立即建议挖个深及黄泉的地洞,在地洞中郑庄公母子相见,此后母子如初。《左传》中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由此可见()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天然的感情③赡养和扶助父母,是子女的法律义务④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对“孝”的看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孔子的认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 A、供给父母生活所需要衣食 B、帮助父母做事 C、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 D、敬重和爱戴父母 7、小钰的爸爸是一位大货车司机,有一次她见爸爸出车回来心事重重,偶尔听到爸爸和妈妈的对话,才知道爸爸开车撞伤人逃逸了。这时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爸爸的违法行为 B、帮爸爸隐瞒事实真相 C、劝说爸爸去投案自首,劝说不成再举报 D、只当没听到,大人之间的事与自己无关 8、由上题的案例可见,孝敬父母需要() A、遵守当代的法律和道德 B、帮助父母隐瞒缺点和过失 C、在一切方面维护父母的利益 D、事事顺从父母 9、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在心理方面也会成长。下面体现了我们在心理方面的成长的是() ①对父母事事依赖、顺从②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③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④更加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身心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烦恼,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就是一大烦恼。下面现象中,体现了两代之间的“代沟”的是() A、父亲喜欢下棋,我喜欢篮球 B、每天出门前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嘱咐,这让我心烦 C、父母对我期待太高,让我去实现他们的夙愿 D、父母只会工作、挣钱,不懂享受生活,对周杰伦、S.H. E、CS、街舞、NBA一无所知 11、对于“代沟”认识正确的是()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下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边疆管理与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框架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知识结构表 这是我们解答叙述题的套路,有了这个法宝,任何叙述题、展板填空题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宏观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避免了零星散乱的复习毛病。

总结史料分析题与论文题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史料分析题被很多老师认为是历史高考的小论文,solo论文更被同学们视为噤若寒蝉,但是如果对题目进行归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题目的一些规律和和结构。 所以无论是史料分析题还是论文题有一定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第一、观点清晰,通过归纳找出观点的通用性。 如2013年严复对进化论翻译的论文和2014年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论文,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即“作者对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人物的评价都是作者以引进西方思想与评价近代人物来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目的,使作者的思想带有时代和个人的烙印。” 这种观点可以通过课堂和题目的答案进行归类总结,这样遇到陌生的论文史料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第二、在论述中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也就是俗话说的“引材料”概括归纳。 第三、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答题结构,如社会转型的史料分析,总观点往往是通过微观事件折射宏观的社会变迁,然后逐条分析材料展开其具体变化。 再如场景还原题(穿越题),其回答步骤一定要体现利弊和时代的关系,而最后不要忘记作为当时人,一定会对反对派的意见有妥协和让步,或者提出改进的方案。 我们以2013年李鸿章为同文馆辩护为例,可以从以下结构展开: 以后再遇到场景还原辩论题,这个步骤是可以通用的。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唯心主义 (物质)的关系问题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 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 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 辩证唯物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联系 辩 证发展 唯唯物辩证法 物 矛盾 主 义 创新 马 克实践 思 认识论 主认识和真理 义 哲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学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 史 唯 价值观 物价值与价值观 主 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生观人的价值

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 有能动作用 含义 普遍性 特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改造正确意识会 客观世界具 人能够 有指导作用错误意识会 能动地 改造世 意识对于人高昂的精神 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萎靡的精神 控制作用 要重视意 识的作用、 精神的力 量,自觉树 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客观性 辩 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证方法论 唯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物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论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 尊重客观规律和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的辩证关系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哲学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要意义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怎样做到:①②③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5、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6、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如何忠实的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几种行为: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也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3、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几部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e618451321.html, 知识结构图 作者:唐四红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09年第03期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诺瓦克和高温首次提出后,在心理学等领域一直被广泛使用。但这样一种智能化的工具与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却通常被忽视,因此,笔者认为知识结构图作为教学改革的“利器”,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知识结构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地位重要的原因 1由现今高考综合测试的命题原则和方向决定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蒋超多次强调:“了解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分析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是高考改革中综合测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笔者认真查阅并分析过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与以往高考卷相比,它们都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充分强调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淡化了对知识覆盖面的强调。然而,当我们真实地回到现实中,却发现历史教学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与高考命题原则和方向不符,也与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不符。 2由现今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决定 (1)部分教师不注重抓主干知识。他们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教学,学生成天泡在题海之中死 记硬背,学得苦不堪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2)部分学生容易将历史知识“张冠李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跟教材本身的容量大和编排体例有关外,更重要的是跟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关,比如习惯用感性认识模式学习,不抓重点和主干知识。 因此,为了适应高考综合测试的命题原则、解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此目标呢? 二、知识结构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思想品德知识点(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3、自尊的重要表现: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4、生活中我们自尊获得满足的经历: 语文课上只有我的答案最有新意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我鼓掌;我英语发音标准、老师叫我每天早上带领同学们朗读英语;我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登上了领奖台…… 5、虚荣心的含义: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6、虚荣心的表现: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儿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7、尊重他人的必要性:(为什么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把我们感受到的他人给予的美好,再转达给他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8、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9、如何正确对待议论和批评?为什么? (1)对待议论和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关紧要的议论,忍让一下就过去了。(2)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 10、自尊要适度。 (1)适度自尊的意义: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 (2)过度的自尊的危害: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知识整理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 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填写家庭树,看看自己家庭结构的类型;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侯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 (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3.感受家庭温暖 (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 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心间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知识树说课稿 胡淑霞 一、说课标 (一)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来说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首先是人文性: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工具性——从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是双基方面: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听和说的方面——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读的方面——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 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 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 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写的方面——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文熏陶必须在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和相伴而行。 (二)五年级学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第三学段的目标系统。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胡孝义整理 1、幼儿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1)掌握普通文化知识; (2)掌握幼儿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3)掌握幼儿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 (4)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根据上述认识,幼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应由普通文化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构成。 普通文化课程也可以称之为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幼师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幼师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理解; 幼儿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内容,幼师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教育原则、人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幼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幼儿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做幼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弹、唱、舞、美(做、写、画)、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幼师形象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其目的是帮助幼师具有幼儿教育教学的特殊技能; 幼儿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师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普通文化课程和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是幼师教育的基础性必备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是幼师教育的标志性必备课程。一个幼师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做、写、画、弹、唱、舞、讲等传统的教学技能,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掌握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和提高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综合教育能力。 (2)创新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锐意进取。未来社会是一个创新时代,它要求幼儿教师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能够在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批判反思和不断学习的能力。21世纪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研究型和反思型的教师,必须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和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和优劣比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思考和意见。因此,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要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新的理解力和思维力,专业化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3、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品格特征: (1)对儿童爱而公平。爱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儿童应该具有“慈母的心肠、爱的性情”,它包括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关心儿童、对儿童寄予适当期望等多方面的内容。公平就是真正具有“博爱”的心怀,爱每一个儿童,而不管他们是否富有、聪明、漂亮,也不管他们是否调皮、捣蛋、胆小。 (2)有比较强的专业意识。幼师不应把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它视为一种专业,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志做研究型教师,不断拓展自己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为人师表。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儿童品质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儿童,所以,做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优良品质,处处以身作则。幼师要言于律己,言行一致,处处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说课教案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春光无限”,共安排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三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课文和两首古诗分别是《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因为时值春天,所以本册书的第一单元便安排了以“春光无限”为主题的一组文章。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体验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如同花儿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要时时早事事早,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另外还安排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写出它的特点”习作一次;练习一组。 一、知识树的构建 1、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 生字与词语:本单元共出现能识会写的生字27个;认读生字10个;还有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以及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 课文的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读准确、会停顿,语言流畅,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情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理解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够找到春天;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习作1

结合例文,领会写好景物的要领,注意写出自然现象的特点。 练习1 猜灯谜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诵读散文诗《丝丝春雨》能初步领会散文诗的韵味;练好钢笔字,注意提升书写的速度和保持准确的书写姿势;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使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向别人请求协助;学写毛笔字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书写正方形字与长方形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形成知识网络图 在准确分析和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出详细的知识网络图(幻灯片)。 3、形成单元知识树 在完整、详细地梳理好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并完整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再来制作单元知识树。知识树的出现,仅仅单元知识框架由抽象变形象的升华过程,仅仅将单元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化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使用知识树这个形式组织教学,我还为本单元设计了“学习目标知识树”“自我检测知识树”,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实行自我检测。 二、本单元知识的教与学 1、教学目标的制定

什么是责任: 责任的产生(来源): 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知识树 单元一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 一 课 责 任 与 角 色 同 在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从个人角度,承担责 任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从社会的角度,承担责 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言代价 与回报 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我承担, 我无悔 承担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 权利,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 的义务 承担责任的意义: 如何对自己承担的责任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代价: 回报: 对于并非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 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 的情感是: 社会责任感集中表现为: 第 二 课 在 承 担 责 任 中 成 长 承担关爱集 体的责任 我是集体的一员 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原因: 表现: 承担对社会 的责任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如何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青少年肩负的重任: 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 参加公益活动的体会: 做一个负责 任的公民 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信守承诺的原因: 负责任的表现: 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如何自觉承担责任: 责 任 = 自觉承担责任 责 任 感 人 人 应 有 谁 在 对 我 负 责 自己对自 己负责 意义: 表现: 不能对自己 负责的后果: 我对他人负责, 他人对我负责

单元二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 三 课 认 清 基 本 国 情 我们的社会 主义祖国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取得的成就(地位): 存在的差距: 面临的形势及措施: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我国 的基本国情) 表现(或原因): 特征和时间: 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家的根本任务: 指导思想 内容: 坚持“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含义: 地位:党的基本路线 制定依据: 根本目的: 具体内容: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含义: 意义: 内容: 意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 革开放 实质: 根本目的: 改革 开放 必要性: 是必须长 期坚持的 基本国策 重要意义: 如何坚持: 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共同浇灌民 族团结之花 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三个尊重): 实现祖国 和平统一 最广泛的爱国 统一战线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关于台 湾问题 基本内容 共同政治基础 根本目的: 内涵: 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立场和基本方针: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 史潮流。 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SASLP ├─01.基础(base) │├─01.高精度(bignum) │├─02.排序(sort) ││├─01.选择排序(select sort) ││├─02.冒泡排序(bubble sort) ││├─03.希尔排序(shell sort) ││├─04.快速排序(quick sort) ││├─05.归并排序(merge sort) ││├─06.堆排序(heap sort) ││└─07.桶排序(bucket sort) │├─03.分治法(dichotomy) │├─04.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01.单调队列(humdrum queue) ││├─02.四边形不等式() ││└─03.决策单调性() │├─05.贪心(greedy) │└─06.搜索(search) │├─01.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 │├─02.宽度优先搜索(breadth first search) │└─03.迭代加深搜索(iterative deepening) ├─02.数学(maths) │├─01.高斯消元(gauss elimination) │├─02.同余(modular arithmetic) │├─03.进位制() │├─04.开方(evolution) │└─x.01.群论(group theory) ├─03.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01.线性表(linear table) ││├─01.栈(stack) ││├─02.队列(queue) ││├─03.哈希表(hash array) ││└─04.链表(linked list) │├─02.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 ││├─01.堆(heap) ││└─02.单调队列(humdrum queue) │├─03.线段树(interval tree) │├─04.树状数组(tree array) │├─05.二叉查找树&平衡树(binary search tree & balanced search tree) ││├─01.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 ││├─02.伸展树(splay) ││├─03.Treap(treap) ││├─04.SBT(size balanced tree)

基础 能力 搜集资料 句子理解 概括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 认读字 四会字 回顾拓展 古诗 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类课文的生词 会默写,书写规范 诗句、小注和中心 习作 写人记事写景 了解课文的写法 多练笔 多修改 结合情境揣摩 上网查寻、图书和图片 一二类课文认读字 会正确标音 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写写﹑记记和日积月累 抓要素概括 由点到面概括 表达有条理 声音响亮 触类旁通 迁移 布局谋篇 谴词造句 事例具体 语句通顺 学以致用仿写 会默古诗

第口语交际 讲读课文 1草原 2丝绸之路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习作一 提高学生正确书写信封的能力。 提高写作书信的能力。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 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回顾·拓展一

阅读 训练 敕勒歌 抓住特点 了解作者 展开想象 体会含义 理解感情 最后一句话 理解内容 叙事议论结合 热爱草原 蒙汉情深 叙事写景 基础 篇 句 词 字 恰当比喻 背诵 作者 不忍分离 团结 热爱人民解释 老舍 作品 语言 景物 造句 记忆 认识6个 会写10个 读懂课文 背诵课文 说话 理解

阅读 训练 张骞 名字由来了解作者 历史 体会含义 理解感情 伟大之路 理解内容 科技之路 隆重热情 友谊 文化科技 基础 篇 句 词 字 文化传播 资料 西域 路上相迎 相见谦逊 薄礼不薄传递 情感 作品 语言 景物 理解 填空 认识6个 读懂课文 过渡句 理解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政治知识结构图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5.1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P5 (1)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3)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内涵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范围上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 (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特征) (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2义务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 3.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 (1)公民的平等权利。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非法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注:成年人入党后不可随意信教,入党,为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党,中国改革是采用“马克思主义”,所以应信奉“马克思主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 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 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