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早期干预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早期干预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早期干预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早期干预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

与早期干预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山东省妇产医院

何守森

2014/5/10

1

一、高危儿的概念

◆高危儿(High-risk infants )通常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内存在对其发育(主要指神经心理发育)可能产生有害影响不良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所遭受的不良因素对机体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潜在损害,最终导致儿童发育异常(特别是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概率远远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概念的源流

●高危妊娠—高危围产儿、高危新生儿、脑瘫高危儿、 ●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障碍高危儿

预防医学 高危儿 — 高危状态

健康状态 临床医学

2014/5/10

3

从胚胎开始形成到发育为成熟个体——全程 从体格、心理行为到社会能力发展——全面

发育医学

高危状态 疾病状态 预防医学

社区卫生:低水平,广覆盖——基本服务,有问题转诊

高危儿

高危儿的三个状态

◆高危儿不是一类疾病或综合征,而是泛指一类具有导致脑发育障碍高危因素的小儿特殊群体。高危儿大致存在三种高危状态:

●已经发生或存在着明确的病理损害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需对这些原发损害进行治疗,原发病症急性期临床治愈后遗留近期或远期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的危险性较大,需要密切的监测或一定的早期干预。 ●已经处在发育偏离状态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社会剥夺儿童。但只要进行及时干预和特殊的呵护,通过自身追赶或自我修复往往能够恢复正常,未必一定会出现神经心理发育障碍。

●虽遭受过一定的高危因素,但没有显在的疾病征象,外观上和正常儿童没有分别,长期监测下来也只有少数在一定时间后可能出现发育障碍或功能异常。

高危儿筛查、管理的意义

◆高危儿是高度混杂的异质群体,情况千变万化。 ◆前期的高危因素与病理损害与后期发育障碍之间并不呈现明确的线性关系。

●前期高危因素病情严重的到后期不一定发生显在的异常,而一些前期高危因素不突出、症状不明显者后期也可发生显著的神经心理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因此,无论那类高危儿,都要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发育测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理征象和相关表现,及时管理、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小儿的发育,减少和避免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

高危儿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随着新生儿复苏、生命支持技术等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许多过去难以存活的危重病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他们成为高危儿群体中比重很大的一部分。

●有数据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可高达29.13‰,是足月儿的25.16倍,近年脑瘫就诊数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按广义的高危儿概念,高危儿占活产婴儿的60-70%以上。

高危儿概念的界定问题

◆概念的界定决定了高危儿筛查、监测、管理、干预的

具体范围、内容、方法与管理流程。

●广义高危儿概念把可能影响小儿发育的所有不良因素(生物

因素、营养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均概括进来

,这固然符合当今儿童早期发展的理念,但广义性、宽泛性

所带来的内容过于庞杂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过于狭义高危儿概念例如仅指脑瘫高危儿,则又把对儿童发

展影响较突出的一些常见高危情况如认知发育障碍、语言发

育障碍、行为障碍的高危儿排除在早期干预之外,会使许多

这样的高危儿失去早期干预和康复的机会。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内存在对其

发育(主要指神经心理发育)可能产生有害影响不良因素的小儿。

二、高危因素

◆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中对胎儿、新生

儿和婴幼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内外各种因素均称之为高危因素。

◆从胎儿期到婴儿期影响儿童发育的高危因素很多

,主要选择那些影响突出、危害显著、便于识别和便于干预的高危因素进行重点管理,这样能够抓住影响儿童发育的主要矛盾,便于管理的组织实施和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措施的具体落实。◆为了便于筛查和管理,按照发生的时间把高危因

素归为三个时期。

三个时期的常见高危因素

(一)胎儿期高危因素

●母体因素: 1. 母亲感染;2. 妊娠高血压疾病; 3.羊水异常 ;

4. 脐带问题;

5. 胎盘异常 ;

6.妊娠期合并糖尿病 ;

7.妊娠期贫血;

8.接触或使用有害物质;

●胎儿因素:9.胎儿生长受限; 10.双胎/多胎;11.宫内窘迫。(二)分娩时及新生儿期高危因素

1.早产/低体重儿;

2.过期产儿;

3.出生缺陷;

4. 新生儿窒息;

5.颅内出血;

6. 缺氧缺血性脑病;

7. 出生缺陷;

8.病理性黄疸;

9.新生儿低血糖;10. 严重感染病史(呼吸/神经/全身感染);

11.新生儿行为评定或影像学检查异常者。

(三)婴儿期高危因素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中度以上营养性贫血;

3. 颅内感染;

4.脑外伤;

5. 颅内出血;

6. 养育环境不良(严重社会剥夺)。产

妇幼保健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医疗机构

面向群体—监测、预防、筛查-及时转诊

群体+个体—监测、预防、

筛查、早期诊断-干预治疗

群体保健

早期发展

生长发育

儿童营养

心理行为

婴幼儿期筛查/干预

胎儿期管理

分娩期监测

新生儿期管理

2014/5/10

10

-

三.各阶段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管理

(一)胎儿期-分娩期(产科)高危儿

的筛查、评估与管理

1.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孕期保健科室(妇保科、产科)。

2.内容与程序:建立《孕期保健档案》,按照技术常规定期

检查,筛查、评估孕期高危因素,进行孕期保健、干预;

并记录完整。

3.信息流程:高危儿出院时开具《高危儿健康管理知情书》

同时用《高危儿家庭访视通知单》通知新生儿访视机构。

(二)新生儿期高危儿的筛查与管理

◆新生儿科(NICU)住院高危儿的管理

1.管理:新生儿科(NICU)住院新生儿均视为高危儿。

2.信息流程:出院时开具《高危儿健康管理知情书》,同时开具

《高危儿家庭访视通知单》新生儿访视机构,按照高危儿进行

访视。(治疗后功能障碍明显、诊断明确者,可直接开具《转

诊单》转入康复科等相关专科进行治疗)

◆社区卫生机构高危儿筛查与管理

1.管理:胎儿期和分娩期没有高危因素的者,回家后接受《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011年版)》规定的常规新生儿访视。

2.转诊:对常规访新生儿访视中发现异常情况的新生儿,及时转

诊到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诊治;

3.信息流程:不需要临床治疗者也要列入高危儿管理,新生儿期

相应增加随访次数,同时开具《高危儿健康管理知情书》。

新生儿期高危儿的筛查与管理流程

◆所有高危儿满月时均到儿童保健科(早期发展中心)进行专案健康管理。

(三)婴儿期的筛查、监测、评估

与管理

1.机构:高危儿的专案管理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负责。

2.筛查、监测与转诊程序:

(1)信息、文书:设立《高危儿专案管理登记薄》(参考样式见附件3),高危儿建《高危儿健康管理专案》(参考样式见附件4)。

(2)检查、评估的流程与频次: 首诊建档时高危因素复核:

常规体格检查: 生后6个月内每月一次,6个月后每2个月 一次,12个月后每3个月一次; ●神经运动测查:1岁内随常规体格检查同时进行;

?发育评估:原则上1岁内3个月进行1次,1~3岁每半年1次。

(3)早期干预与转诊 有症状的干预管理

●凡体格检查和神经运动测查发现阳性体征或发育测验发现异常,诊断为发育边缘状态或中枢协调障碍者,立即进行早期干预。

●干预效果良好,各种异常消失者,高危儿结案,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儿童健康管理。

●干预治疗1-2月效果不好、或高危儿月龄在12个月(含)以上者转专科治疗。 无症状的监测管理

●专案管理的高危儿经检查、评估暂时未发现异常者继续监测6个月,经检查评估确无异常者,高危儿结案,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常规儿童健康管理。

高危儿筛查、评估、管理与转诊流程图

医疗保健机构妇保、产科、儿科

基层卫生机构社区(乡镇)

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康复科室

地市辖区域内高危儿筛查、管理网络

孕期管理 孕期管理

基础网络体系

筛查、干预网络的要义

◆该流程所体现的管理模式是依据现有规范性文件和现有妇幼保健组织体系在一般情况下的设定,主要涉及工作流和信息流两大层面,意在明确各个环节包括评估、筛查、管理、转诊等工作程序及规范,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高危儿筛查、监测的高效网络,做到衔接紧密、运行流畅、信息通畅、工作到位,使高危儿能够得到早期发现、系统监测和及时干预。 ◆强求一致的工作模式是不存在,各地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以实现功能、完成任务、取得效果为目的,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的整齐划一。

四、高危儿早期筛查、干预

做好高危儿早期筛查、管理工作的二个关键◆网络体系:

●行政管理

●学科协作

◆适宜的筛查、评估、干预技术:

●妊娠期胎儿监护、评估、干预技术

●新生儿期诊断、救治技术

●儿童体格、营养评价与健康管理技术

●儿童早期神经运动测查技术

●儿童早期发育水平测验技术

●儿童早期干预促进技术◆为什么要做神经运动测查和发育测验

?发育障碍包括脑瘫等是功能异常,其诊断没有定量的标谁,没有确定的临床征象、影像学或实验室试验。只能依靠间接的证据,即神经行为和发育状态作为依据.

?发育障碍包括脑瘫早期诊断仅靠一般的神经学检查是做不到的,必须在掌握小儿神经正常发育知识基础上,结合婴儿神经发育进程来判断。

(一)儿童神经运动测查

测验的基本问题

◆量表目的:测验什么?筛查性、诊断性、治疗性

◆结构特征:内容、结构、测试方法

◆常模特征:样本范围、数据方法、难度、截值

◆信度特征:同质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

评分者间信度

◆效度特征: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标准关联效度、

实时效度、预测效度(敏感性和特异性)1.经典神经学检查

2.常模标化量表

3.全身运动模式评估整体观察法

4.运动发育自然进程观察法

论国内常用儿童早期神经运动测查

1. 经典神经学检查方法

●Amiel-Tison的0-6岁神经运动检查:通过检查意识反应、视

听情况、原始反射、运动能力、肌张力检查、异常姿势检查

等方面进行筛查。各项均有记分标准,但结果需要根据各个

功能区的情况综合判断,缺乏标化。

●0-1岁神经运动检查52项:鲍秀兰教授根据Amiel-Tison的0-

6岁神经运动检查方法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加以修订而成,通

过检查意识反应、视听情况、原始反射、运动能力、肌张力

检查、异常姿势检查等进行筛查。用于0-1岁阶段的检查。

●高危儿筛查五项(谢鹏教授):包括视听反应、拉起抬头、

俯卧抬头和手支撑、肌张力、异常姿势五个方面的内容。该

量表依靠经验成分较多,缺乏标化。

●Hammersmith 婴儿神经检查:1999年英国Haataja教授编制

,用于2月-2岁幼儿神经运动检查。包括神经学检查26项,运动功能8项,行为状态3项。该方法较Amiel-Tison的简明,对高危儿的预测效度较高,但对小于3个月和大于19个月小儿的效度有所下降。

●0-1岁神经运动检查20项: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根据

法国Amiel-Tison的0-6岁神经运动检查,在鲍秀兰教授52项基础上简化而来。对有临床基础者易学易用,记录直观,但也是缺乏标化。◆总体上说,这

类量表有深厚

的神经学基础

,操作重复性

好,对高危儿

的预测效度较

高,但结构化

不高和缺乏标

化是其缺点。

2. 常模标化量表

●各种综合性发育量表:如贝利、Gesell、儿心发育量表

均有运动发育分量表,这些量表结构化和标化均好,但

对早期高危儿的预测效度不高。

●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专门儿童运动发

育的评价量表,适用0~6岁,由反射、姿势、移动、实

物操作、抓握、视觉-运动整合6个分测验组成。是标化

程度最高的运动量表,通过评估得出各个能区的原始分

、相当月龄、标准分、百分位数,结果以粗大运动商、

精细运动商和总运动商表示,用于评测儿童的运动能力

,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良好;预测效度尚可, 对康复诊

断和疗效判断都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GMFM:属于治疗性运动发育水平评价量表。3. 全身运动模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GMs)

●欧洲发育神经学家Prechtl 提出的一种自然状态下观察

婴儿自发性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 评估。

通过视频记录婴儿仰卧位的全身运动录像,采用Gestalt知觉法进行评估,婴儿早期出现的痉挛-同步性全身运动和不安运动缺乏对脑瘫等严重神经学发育障碍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一般可在3月龄内早期鉴别脑性瘫痪等发育障碍, 预测效度良好。但该方法仅适用于2-4个月龄的婴儿,需要一定记录设备,花时较长, Gestalt知觉评估对人员要求较高,广泛应用有一定难度。

4. 运动发育自然进程观察法

●加拿大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

量表包括58个项目,分为4个亚单元,即在4个体位

下(俯卧位、仰卧位、坐位及站位) 对运动进行评估。适用

0-18个月婴儿。

需要温暖的环境下完全暴露,对运动的姿势、负重部

位及抗重力运动方式等进行运动质量评估,从而可以较早

地发现婴儿运动发育问题,包括落后的程度和运动模式的

异常,但其应用于高危儿远期结局预测的有效性方面尚待

证实。

国内常用儿童早期神经运动测查

●发育测验是应用标准化的结构性发展量表来对儿童早期发育状况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认知水平和人际互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

●发育测验与智力测验一样属于能力测验,一些人把发育测验看作是儿童早期的智力测验。但发育测验内容较智力测验广泛,除了对认知、语言进行测评外,还对情绪-社会性、运动能力进行了测评,是集多种能区的综合性测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大龄儿童或成人的智力测验。发育测验是应用最久、量表较多、方法较为成熟的一类测验。

●常用的发育测验按其临床功用,可分为筛查性测验与诊断性测验两大类。

(二)儿童早期发育水平测验技术

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

◆卫生部《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是一种十分简便的发育筛查工具。

33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DDST

◆包括: (1)应人能

(2)细动作—应物能 (3)语言能 (4)粗大动作

◆DDST 用于6岁以下儿童

的发育筛查,而非诊断。由于用具简单、费用低廉,很快成为最常用的儿童发育筛查项目之一。

2.丹佛发育筛查量表

3.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 )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

◆社交情绪问卷

35

4. Gesell 发展量表

◆1940发表。美国心理学家Gesell 通过上千儿童观察和9万多米胶片摄影记录分析,编制了Gesell 发展量表。 Gesell 发展量表享誉世界多年,它的许多测查项目成为后来许多同类量表项目的主要来源。 ◆内容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5个方面。 ◆但由于Gesell 发展量表标准化程度较差,近年一些专家更倾向于使用Bayley 婴儿发展量表。

◆由Bayley 等编制,1969年发表第一版, ◆1993年和2006年进行了2次修订发分别发表了第二版和第三版(BSID-II ,BSID-III )。 ◆在国内虽然有个别试用,目前尚没有进行版权引进和标化,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根据1969年版本BSID-I 进行修订的中国版BSID 。

5.Bayley 婴儿发育量表

37

Bayley-I 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其内容、结构: 精神运动量表(81项):测试婴儿控制自己身体程度、

大肌肉协调和手指的精细动作; 智能发育量表(163项):智能发育量表测试婴儿感知、记忆、 学习、概念、发音、语言等能力; 儿童行为记录(24项): 小儿情绪、社会行为、注意力、 坚持性、目的性等性格特点。 智能发育量表测定结果用智能发育指数(MDI )表示;精神运动量表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 )来表示。

◆ 取得革命性进步的是BSID-III ●龄扩展到42个月龄。

●也解决了以往的发育量表因常模缺乏特殊儿童数据在发育障碍儿童评估时效度下降的问题。 ●分量表由原来的三个扩展到五个,包括认知量表、语言量表、动作量表、社会情感问卷和适应性行为问卷;其中语言量表分为接受性语言量表和表达性语言量表,动作量表分为粗动作量表和精细动作量表,适应性行为问卷分为交流、社区应用、功能性学前技能、家庭生活、健康和安全、娱乐、自理、自律、社交及运动能力。

39

特点

●测定方法复杂,测定过程要求严格,测试内容繁多,测试者必须经过系统专业培训才能胜任。

●该量表被认为是婴幼儿量表中可靠性高、有效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的量表,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赞誉和广泛应用。

40

6. CDCC 婴幼儿智能发育测

(1989)

◆为婴儿发育量表为诊断性量表,适用于2~36个月婴幼儿发育水平的诊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 ,结构上和Bayley 婴儿发育量表类似 。

精神运动量表(61项):测试婴儿控制自己身体程度、 (PDI ) 大肌肉协调和手指的精细动作; 智能发育量表(121项):测试婴儿感知、记忆、学习、 (MDI ) 概念、发音、语言等能力。

41

CDCC 婴幼儿

智能发育测验

◆CDCC 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标准化程度较高,为国内编制的较好的婴幼儿发展量表之一。

42

7.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测

(儿心量表)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为婴儿发育量表为诊断性量表,适用于2~72个月婴幼儿发育水平的诊断。

●共 192个项目,包括5个能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交行为。

●测定结果用DQ 表示,可具体区分为PDI 和MDI 。 ●特点:连续性好,难度适中,适合早期潜能开发;但标准化程度稍差。

国内儿童早期常用发育测验 简易发育筛查:预警症状筛查

(三)儿童早期干预促进技术

◆以家长为中心的早期综合干预,在发挥专业机构干预和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长、家庭在儿童早期干预中的作用。 ◆体现三级预防干预,一级预防主要消除可能导致发育损害的各种因素;二级预防干预主要通过筛查评估对存在潜在发育问题的小儿进行综合性早期干预;三级预防干预就是对一些出现明确病理表现的小儿及时转诊到专科机构进行诊治(康复)。 ◆临床治愈者,重新转回社区或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常规健康管理。

◆胎儿期干预

●孕期监测、高危妊娠管理、产前诊断、孕期干预、产科监护

●分娩期干预:产科质量建设、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技术、孕产妇、新生儿急诊急救绿色生命通道。

◆新生儿期干预

●高危因素干预:提高新生儿疾病救治水平;

●高危儿促进:社区家长,有条件的进行感知觉刺激和运动干预,如抚触、按摩,视、听觉感知,被动操等,每次约15-20分钟,每天至少2次。

◆婴幼儿期干预

●喂养与营养干预:按照卫生部卫办妇社发[2012]49号发布的《儿童保健技术规范》执行。

●运动发育促进训练: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立等运动训练。在训练方法上可吸收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的长处,综合运用,如Bobath 法、上田法、Vojta 诱导疗法等,。

●物理因子治疗:经络导平治疗、小脑循环治疗仪,水疗等。中医治疗:针灸、推拿、按摩、蜡疗等。其中抚触按摩较为简单易行。

●早期发育促进:养育环境改善、亲子体验课堂、游艺活动,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干预促进等。

●健康教育:应特别注意做好家长培训。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不仅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家长应该起主要的责任并参与到康复中来。

早期发育促进

◆认知发育促进 ◆情绪/行为发育 ◆气质个性发展

◆社会能力发展(亲社会性、自我调节、交往能力、自理能力) ◆养育环境改善

48

The beginning screen of 0~6 years old child home nurture

environment scales system

0-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软件

0~6 years old child home nurture environment scales

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评价结果及指导

依恋的测评系统

谢谢 !

高危儿早期干预

高危儿早期干预 一.概念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的高 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使赶上正常儿童。 二.高危儿是干预的主要对象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Ⅲ0和Ⅳ0)、高胆红素血症、持续低血糖和产伤等。 三.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1.脑的发育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时期,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支持细胞的增殖是从妊娠后期延续至生后2岁。在2岁前,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2.脑发育的关键期关键期内脑功能的建立要比成熟后更容易。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如视觉发育有关键期。先天白内障的婴儿从生后缺乏视觉刺激,如果到了3岁不能复明,其视觉脑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即使做手术治疗,患儿仍将永久性地丧失视觉功能。人的视觉关键期,最敏感是在生后半年 内, 一般认为可长达4~5年。人类语言学习也有关键期。一般在5~6岁以前。因此,小儿耳聋应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聋而不哑。 3.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可变更性意义为某些细胞预先确定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胞被移植到其他脑的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伙伴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不过移植时间要早,过了一定关键期,移植的细胞不但不会起新的作用,而且会死亡;神经细胞对经验的敏感性可以变更。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在神经元丧失或损伤后可以得到功能代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 将成 为永久性。在婴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通路,如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分叉,或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以达到代偿目的。 四. 早期干预的关键年龄早期干预愈早愈好,6岁以前都称早期,但3岁以前更好,最好从新生儿开始。关键期是指学习或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提供刺激最容易获得反应,过了这个时机,反应或者不能获得,或者不能达到最好水平。当然,早期虽然重要,但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学就不起作用了。因为突触的可塑性终生存在,因此,一个人的学习可以持续终身。 五. 方法 一).评估 a. 生长发育现状。通过体检和智测了解。 b. 小儿的能力和缺陷 c. 发育偏离的原因 d.伴发疾病和治疗情况 二)决定训练内容和计划 1.改良婴儿抚触法 1). 婴儿抚触是一种利用皮肤触觉刺激的婴儿保健方法,对婴儿脑功能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在新生儿、婴儿和高危儿的干预和家庭护理中有着广泛应用。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60%~70%。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的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他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和脑损伤的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的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和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的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的能力。 应注意的几种异常的运动模式 4月龄是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运动模式: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的伸肌是否出现异常的紧张,头部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和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的伸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的髋关节的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诊断手段是观察小儿是否出现踝关节的背屈运动,否则就是需要治疗的对象。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 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 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60%~70%。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的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他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和脑损伤的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的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和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的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的能力。 应注意的几种异常的运动模式 4月龄是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运动模式:

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的伸肌是否出现异常的紧张,头部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和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的伸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的髋关节的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诊断手段是观察小儿是否出现踝关节的背屈运动,否则就是需要治疗的对象。 6月龄如果在任何肢位上见不到运动发育迟滞或异常的表现,则其后的移动运动发育的准备活动就会迅速发展,如果有脑损伤就会表现明显的某些定型的姿势和运动模式 异常所见: ①明显的左右不对称的肢位或运动 ②头部回旋时出现ATNR ③虽可从俯卧位翻向仰卧位,但不能从仰卧位翻向侧卧位; ④仰卧位上不能将手拿到前方的正中方向,母亲伸手时不会伸手要抱;不能将蒙在脸上的不拿掉; ⑤俯卧位上头部垂直抬起时见不到躯干的伸展和下肢的外展外旋活动; ⑥拉坐时,头仍后仰; ⑦坐位上腰椎的明显弯曲,呈园背现象,这类的婴儿特别讨厌伸腿坐,患儿常取“W”肢位 ⑧扶持立位上见不到足的踢蹬动作; ⑨扶持立位上见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尖足或剪刀步态、足内外翻倾向; 家庭监测10条 1、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3、3个月不能抬头; 4、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5、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7、7个月不能发ba、ma音;

高危儿脑损伤简易筛查法

高危儿脑损伤简易筛查法 作者:ZY 发布时间:2008-11-30 9:18:14 1、视、听感觉检查:在小儿清醒状态下进行。 (1)视反应检查:婴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用直径10CM红球,在距小儿眼前20CM处轻轻晃动引起小儿注视。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小儿眼球与头部跟随红球转动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90度(左右各45度),2-3个月小儿追视大于90度,3-4个月小儿追视并转头180度(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听反应检查:小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用内装20粒干玉米粒的硬塑料盒(在摇动时可发出高声调的“格格”声)在小儿视线外,距左或右耳10CM处连续摇动发声,观察小儿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音一侧。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4个月后头不能转向声源。 (3)人脸反应检查: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小儿头颈后部,保持头正中位,使其成半卧位,检查者在距小儿脸前20CM处发出屈曲去、柔和的声音(如来-来、来),吸引小儿注视。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情况,这是视和听的综合反应。 正常:1个月小儿能追视90度(左右各45度),2-3个月小儿追视大于90度,4个月后能追视并转头180度(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人脸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拉起抬头检查 婴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或上臂慢慢拉起小儿至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至坐位观察竖头情况。 正常:0-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能竖头5秒钟;2-3个月小儿头轻微后垂,可竖头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与躯干呈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异常:0-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竖头不稳。 3、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检查 小儿置俯卧位,在头前上方用玩具逗引,观察小儿抬头和手支撑情况。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 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

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 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 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二、高危儿筛查工作制度 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 四、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 组 成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高危儿专案管理常规

高危儿专案管理常规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均应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功能低下症、苯丙铜尿症、听力障和精神发育退滞的息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毎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ニ)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他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的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其他高危儿视病情而定。中度以上肥胖症,每季度随访1-3次。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铜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息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

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高危儿保健干预方案计划

高危儿童保健干预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时期或未成熟脑时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的婴幼儿。高危儿由于受到多种不良因素(高危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存在生长发育障碍和危重病症以及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的潜在危险,与一般健康儿童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特殊的保护。高危儿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占活产儿60%左右,发生生长发育障碍或机体功能障碍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一旦错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时机,将造成难以治疗的功能障碍或脑损伤后遗症。因此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必须重视对高危儿的保健,这是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儿保工作新的发展平台。 高危因素并不局限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也可出现在婴儿期或幼儿期,例如颅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缺乏早期教育和训练等,都需要在婴幼儿期进行医学监测、干预或治疗。大部分高危儿并没有疾病的表现,仍属于健康儿童的范畴,少数高危儿有发生危重病症的潜在危险,需要进行医学监测,达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医学干预,避免病情发展或产生残障。为有效管理高危儿,更好地动态监测以改善其预后,特制定“高危儿童保健干预方案”。 一、高危儿的分类 根据高危因素可能产生危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可以将高危儿分为3大类: (一)健康高危儿

虽然在胎儿期、围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但生长发育正常,经医学监测随访没有发现疾病的表现。绝大多数高危儿是健康高危儿,应该作为健康儿童对待。 (二)发育临界儿 发育临界儿是以中枢发育障碍为主的高危儿。高危因素主要影响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在临床上出现中枢性发育障碍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有导致脑性瘫痪、智能低下、癫痫、视听障碍、行为异常等脑损伤致残疾患的危险。 (三)其他高危儿 常见的其他高危儿有以下几种:孕期感染致胎儿和新生儿感染(TORCH感染、乙肝病毒感染、HIV感染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反复感染(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原发性免疫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有过敏体质或缺乏锻炼的婴幼儿易发生)、出生缺陷(外表可见的畸形和基因缺陷所致的细胞与分子水平异常造成的功能障碍)。 二、高危儿发育障碍监测的实施 高危儿的管理应该贯彻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对高危儿发育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要坚持系统性、制度性进行, 主要措施是建立两个体系: 即早期评价体系和早期综合发展体系。 (一)早期评价体系 1 高危儿筛选与监测 1. 1 高危儿筛选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出院后访视,通过了解其出生

高危儿管理

体重低下(中重度营养不良)管理 一、筛查标准: 参考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参照值标准,按年龄别体重低于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二、治疗干预 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㈡饮食调理:在患儿原摄食量基础上,增加食物的摄入。首先以补充热量为主,保证主食,在食欲调整不理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定植物油或含脂肪较多的食物,1岁以上儿童脂肪供能占总热能30-35%;热能的提供从每日每千克60千卡(60kcal/kg/d)逐渐增至120-170千卡(120-170 kcal/kg/d),在体重正常后,应降到正常水平,即占推荐摄入量的90-100%。㈢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酌情给予助消化药或营养补充剂。 ㈣推拿、捏脊、中药等。 ㈤随访时间:每月随访1次。连续三次随访结果无好转,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治。 三、结案标准 经常规治疗后,“按年龄测体重”数值大于等于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差(P3),或连续三次随访,生长曲线与正常参考曲线平行或上升。

儿童单纯肥胖症管理 一、筛查标准 采用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2005年生长发育参照值标准中身高(身长)别体重或BMI标准。 1、2岁以下,体重达到身高(身长)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以上为肥胖。 2、2岁以上,体重达到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BMI(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参照值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3、对可疑为病理性肥胖的儿童应进行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二、干预 ㈠婴儿肥胖 1、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 2、6个月内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干预,至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3、6-12个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减重措施,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 ㈡幼儿肥胖干预方法 1、不宜使用任何减重措施,定期监测体格发育情况,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2、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㈢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法 1、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评估健康风险 对筛查为肥胖状态的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有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者为高风险肥胖儿童,需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①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②家族史:包括肥胖、过度进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③BMI快速增加:BMI在过去一年中增加超过2.0。 ④上述各项均为阴性的儿童,则定期监测体重,一年后重新筛查。

高危儿筛查知识

高危儿筛查知识 一、什么是高危儿筛查? 在出生前到婴儿期内,凡是可以导致非进行性脑缺陷或损伤,继而引起中枢性运动障碍的因素都可视为小儿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对这些有高危因素的孩子进行发育监测称为高危儿筛查。 二、高危因素包括哪些? 产前因素:包括年龄16岁以下和35岁以上孕妇的分娩、既往妊娠分娩史有异常、妊娠早期出血、妊娠三个月以内病毒感染、吸烟习惯、放射线腹部照射、内分泌疾病史、肥胖、妊高症、糖尿病、妊娠中的感染、妊娠中的重症疾病、长期用药、贫血等。 产时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异常、脐带异常、产程长、剖腹产、产钳助产、臀位、产钳分娩等。 产后因素:包括早产、过期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双胎、多胎;缺氧窒息、抽搐、新生儿重症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青紫发作、畸形、产伤、颅内出血,重症贫血、颅内感染;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酸中毒等。 三、高危儿的风险有哪些? 高危儿存在运动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协调注意能力差、学业困难等潜在危险。 四、具体筛查内容有哪些? 根据围产期病史、早期定期门诊随访并筛查、结合全身运动评估、头颅核磁、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视听反应检查、拉起抬头检查、俯卧抬头及手支撑检查、肌张力检查、原始反射、异常姿势等,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准确、有效的筛查。 有问题者适当增加次数或增加检查项目,如头颅核磁,遗传代谢检查、基因染色体检查、神经肌肉疾病检查。 五、什么是全身运动评估?

全身运动评估是生后前几个月内预测脑瘫较灵敏和特异的工具,是一种源于欧洲的一种新型的早期神经学评估技术,通过记录并评估孩子仰卧位时的全身运动录像,可以早期预测孩子是否存在脑性瘫痪等运动发育障碍,同时亦可早期预测运动发育正常的孩子。该技术对孩子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及副作用。 六、哪些婴儿适合做全身运动评估? 1、胎龄小于37周; 2、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 3、出生Apgar评分0-7分; 4、双胎、多胎; 5、母亲妊娠期曾患糖尿病、妊高症、甲亢、肝肾等疾病; 6、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7、新生儿期有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8、重症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0mg/dl(核黄疸)或ABO溶血症患儿; 9、生后4月龄内患过严重疾病(化脑、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10、家长发现4月龄内婴儿运动发育可疑者。 七、什么年龄适合做全身运动评估检查? 简单说:生后5个月内均可做此项检查。 第一阶段:扭动运动,一般在出生后3天——生后纠正年龄4周。 第二阶段:不安运动,纠正年龄9周——出生15周,最迟不超过生后20周。 八、做全身运动评估这项检查有什么意义? 此项检查可早期发现运动发育落后,脑瘫等疾病,尤其对脑瘫的预测有较高价值。 九、家长如何早期发现自己的宝宝有发育异常的情况?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法;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包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 精心整理

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 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 的知晓率。 精心整理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五、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 六、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七、早产儿出院后管理流程 精心整理

(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建议)组长:市卫健委妇幼处 副组长:徐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精心整理

成员: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 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 1. 2. 3. 4. 量控制,每年至少一次。探讨高危儿筛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持续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工作质量。 5.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升高危儿筛查、管理的综合能力。 精心整理

6.掌握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信息,每年质量控制后,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 7.开展高危儿筛查管理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市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工作。 2. 3. 4. 5. (一)高危儿筛查评估制度 1.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危重孕产妇的筛查与分类分级管 精心整理

高危儿筛查法在儿吴俊

高危儿筛查法在儿吴俊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儿筛查法在儿保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随州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筛查的3278例婴儿的筛查结果,分析高危 儿的发生几率及筛查异常的分布情况。结果:高危儿筛查异常构成比为9.23%, 正常儿为4.06%;高危儿脑损伤检出率为4.23%,正常儿为0.87%;运动发育异常 和肌张力增高在异常分布中所占比列最高。结论:高危儿筛查能够早期发现脑损 伤的儿童,是一种简便易学有效的筛查技术,值得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在儿保 门诊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危儿;高危儿筛查;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87-02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影响,日后发 生神经运动异常的可能性会远大于正常出生的婴儿,约8%~9%发生脑损伤。谢 鹏教授提供的高危儿筛查法[1]是一种能早期筛查发现发育异常或脑损伤的方法。 临床开展早期高危儿筛查,早期发现脑损伤的儿童,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是改 善高危预后的关键,对提高脑损伤儿童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3]。现将随 州市2016年新生儿高危儿筛查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6年在我院儿保科高危儿门诊进行高危儿筛查的3278例婴儿,年龄1~6个月。其中高危儿(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520例,男282例,女238例; 正常婴儿2758例,男1516例,女1242例。 1.2 方法 采用高危儿筛查法,内容:①视听、感觉检查(视反应检查、听反应检查、 人脸反应检查);②拉起抬头检查;③俯卧抬头和手支撑检查;④肌张力检查:增高或减低;⑤异常姿势检查:持续头背屈,4月紧握拳或拇指内收,两上肢硬 性后伸,下肢硬性内收、交叉,角弓反张,尖足。有任何1项异常者为发育临界儿,转高危儿专科门诊进行进一步检查,给予家庭康复指导,并进行定期复查。 复查至3~6个月仍未恢复,诊断符合脑损伤标准的收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筛查制定统一表格登记、由培训合格的医师进行高危儿筛查。 1.3 脑损伤诊断标准[4,5] ①中枢性运动功能落后,可伴有或不伴有语言、认知、社会行为发育异常; ②肌张力异常(增高、低下或紊乱);③姿势异常或姿势反应异常;④辅助检 查异常,如头颅B超、头颅CT、脑电图、智力测试等。有其中任1项者异常,诊断为脑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高危儿筛查结果 高危儿组520例中有48例异常,占9.23%。正常儿组2758例中有112例异常,占4.06%。经χ2检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高危儿管理总结

高危儿管理总结 **县妇幼保健院 2010年高危儿童管理工作总结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省卫生厅《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及市卫生局《关于明确妇幼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的通知》要求,我科对本院出生的高危儿进行了系统管理。现将本年度高危儿童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我院共分娩新生儿1485人,归属高危儿范畴的90人,占6.06 %。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凡出生体重低于2500g者,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多胎儿等)27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30%,;“新生儿窒息”25例(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多胎儿等)占高危管理范畴的27 %;黄疸儿(病理性黄疸者包括渗血性黄疸,新生儿肝炎,胆汁积及胆道闭锁等因素)18人,占高危儿管理范畴的20%;感染儿(凡具感染体征如脐炎、口腔炎、脓疮疹、肺炎、败血症等)8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8%;先天缺陷儿(凡先天畸形伴影响生活能力者,如先天心脏病,兔唇、腭裂等)2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2.2 %;先天代谢性,遗 传性疾病(如苯安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9人,占高危管理范的1%,其他(凡具有不适宜新生儿安全生活条件者,如母亲呆傻、盲聋、亲属又无能力照顾者,家庭卫生条件极差者)1 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 0.1%。 二(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由于围产期保健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危儿成活率明显提高,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同时,随着本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年轻的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保健不再满足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方面及营养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注重智能行为发育问题,这些都对我们儿童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院情况,我科对本院90例高危儿均已建册登记,对这些高危儿在0-6月时进行行为神经测定及神经运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视听反应、肌张力、运动发育、神经反射、异常姿势等,发现异常者(脑损伤可能),即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并由医生每月定期检查、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测量表进行发育水平评定。出院前指导达100%,由于地址电话变更,外出打工及家长不愿接受继续访视等原因,平均回访率69.9%,未能达到100%。 三. 下年度改进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完成工作目标。加大对高危儿管理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板报、义诊宣传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宣传高危儿管理科普知识,提高广大人 民群众对高危儿的认识,提高高危儿筛查率;对高危儿进行中枢神经发育检查、智力监测,心理行为测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迟缓或落后的儿童,以便早期干预,使这些孩子的智力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切实做到“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 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维护儿童的健康权益。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一高危儿范畴: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2过期产.巨大儿; 3多胎; 4新生儿窒息; 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 6新生儿核黄疸.黄疸迁延; 7胎盘异常:老化.早剥.前置; 8脐带脱垂.绕颈等; 9羊水异常:过多.过少.浑浊 . 胎膜早破; 10异常分娩:产钳.胎吸产.因故剖宫产;臀位或足位 产;产程延长;急产等; 二、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它用于发展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小儿。通过这种措施,可望使这些儿童的体格、智力、语言、行为能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 谈到早期干预,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干预里面的“干预”,“干预”这个词首先确定了其独特的医学背景。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是以促进高危儿各个能区的发展并规僻其发育风险为首要目的的一种疗育手段。是从专业角度,概括疗育专家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能区促进方案并实施。而且,早期干

预也不等同于现在市面上各大早教、育婴机构里面单纯的亲子教育,早教和育婴机构更多是从教育的角度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而面对高发育风险的高危儿,是生存发展并存的,因此在实施生长发育追赶的同时关注孩子其他方面,比如心理等。所以早期干预是医教结合的方法,对促进高危儿各能区的发展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其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早期干预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早期”,“早期”也有两个层面:一是尽可能在低年龄段(0-2岁之前),让高危儿接受干预,因为婴幼儿在0-2岁中脑部发育是最快的,脑细胞的代偿能力也是最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第二是在孩子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干预。很多家长会有疑虑,说我的孩子尽管是高危儿,但是现在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干预?其实早期干预也是一种预防的医学手段,目的是把孩子的发育风险控制到最小化,防范于未然。就像婴幼儿为什么要接种疫苗一样,主要是预防孩子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如果预防没有做好,等到孩子真的有了问题,那就不是早期干预能够完全解决的了,而且耗时耗力,并且也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发育留下阴影。所以,尽早进行早期干预,是每一个高危宝宝和家长必须完成的功课。 最后,早期干预是一种无创的,但临床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预防和降低高危儿发育风险的方法,而且高危儿早期干预所采用的方法,全靠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及合理的训练,不吃药不打针,所以是“绿色”的。按照今天的公益理念,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一、高危儿的定义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等、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牵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病理性黄疸等。 二、高危儿的管理模式 1、部分高危儿出生后即进入新生儿科病房进行监护和治疗。病情严重者还需进入NICU(重症监护室),待病情稳定后于适当的时间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一般这个时间选择在足月儿生后7天、14天、28天,早产儿则在胎龄满40周后的7天、14天、28天进行)。这个测查对判断预后很有价值,做起来也挺方便的,经济、实用,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只需一个摇铃,一个红球和一把手电,适当的培训。若当着家长的面做,则对早期养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高危儿从新生儿科出院时应对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了解高危儿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评估高危儿的预后,让其及时到儿童保健科建立高危儿档案,进行连续的生长发育监测,并接受高危儿养育指导。 3、开设高危儿专科,由指定的医师负责高危儿管理。高危儿专科医师应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熟悉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儿科临床经验,同时具备儿童心理发展及神经运动发育等相关知识。定期对高危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智能发育、营养情况以及行为发育进行监测,评估,指导。监测的时间定为:初生至6个月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至1岁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至1岁半每3个月检查一次,1岁半至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专案记录。 4、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发育的测试,分别在6个月、1岁、1岁半、2岁进行,同时还进行儿童气质及感觉统合的测评。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采用最合适孩子发育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养育。 5、在监测过程中,对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要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以期达到降低脑瘫及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因为对于未成熟的大脑,若早期采取了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与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得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得60%~70%。这就就是特别脆弱得人群,需要特殊得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得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得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就就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她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与脑损伤得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得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得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与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得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得能力。 应注意得几种异常得运动模式 ?4月龄就就是小儿运动发育得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与异常运动模式: 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得伸肌就就是否出现异常得紧张,头部就就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就就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与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得伸 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得髋关节得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就就是发育过程中得正常现象,重要得诊断手段就就是观察小儿就就是否出现踝关节得背屈运动,否则就就就是需要治疗得对象。?6月龄如果在任何肢位上见不到运动发育迟滞或异常得表现,则其后得移动运动发育得准备活动就会迅速发展,如果有脑损伤就会表现明显得某些定型得姿势与运动模式 异常所见: ①明显得左右不对称得肢位或运动 ②头部回旋时出现ATNR ③虽可从俯卧位翻向仰卧位,但不能从仰卧位翻向侧卧位; ④仰卧位上不能将手拿到前方得正中方向,母亲伸手时不会伸手要抱;不能将蒙在脸上得不拿掉; ⑤俯卧位上头部垂直抬起时见不到躯干得伸展与下肢得外展外旋活动; ⑥拉坐时,头仍后仰; ⑦坐位上腰椎得明显弯曲,呈园背现象,这类得婴儿特别讨厌伸 腿坐,患儿常取“W”肢位 ⑧扶持立位上见不到足得踢蹬动作; ⑨扶持立位上见髋关节得内收内旋、尖足或剪刀步态、足内外翻倾向; 家庭监测10条 ?1、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3、3个月不能抬头; ?4、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5、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7、7个月不能发ba、ma音; ?8、8个月不能独坐; ?9、头与手频繁抖动; ?10、视、听反应差。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早期干预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 与早期干预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山东省妇产医院 何守森 2014/5/10 1 一、高危儿的概念 ◆高危儿(High-risk infants )通常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内存在对其发育(主要指神经心理发育)可能产生有害影响不良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所遭受的不良因素对机体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潜在损害,最终导致儿童发育异常(特别是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概率远远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概念的源流 ●高危妊娠—高危围产儿、高危新生儿、脑瘫高危儿、 ●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障碍高危儿 预防医学 高危儿 — 高危状态 健康状态 临床医学 2014/5/10 3 从胚胎开始形成到发育为成熟个体——全程 从体格、心理行为到社会能力发展——全面 发育医学 高危状态 疾病状态 预防医学 社区卫生:低水平,广覆盖——基本服务,有问题转诊 高危儿 高危儿的三个状态 ◆高危儿不是一类疾病或综合征,而是泛指一类具有导致脑发育障碍高危因素的小儿特殊群体。高危儿大致存在三种高危状态: ●已经发生或存在着明确的病理损害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需对这些原发损害进行治疗,原发病症急性期临床治愈后遗留近期或远期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的危险性较大,需要密切的监测或一定的早期干预。 ●已经处在发育偏离状态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社会剥夺儿童。但只要进行及时干预和特殊的呵护,通过自身追赶或自我修复往往能够恢复正常,未必一定会出现神经心理发育障碍。 ●虽遭受过一定的高危因素,但没有显在的疾病征象,外观上和正常儿童没有分别,长期监测下来也只有少数在一定时间后可能出现发育障碍或功能异常。 高危儿筛查、管理的意义 ◆高危儿是高度混杂的异质群体,情况千变万化。 ◆前期的高危因素与病理损害与后期发育障碍之间并不呈现明确的线性关系。 ●前期高危因素病情严重的到后期不一定发生显在的异常,而一些前期高危因素不突出、症状不明显者后期也可发生显著的神经心理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因此,无论那类高危儿,都要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发育测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理征象和相关表现,及时管理、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小儿的发育,减少和避免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 高危儿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随着新生儿复苏、生命支持技术等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许多过去难以存活的危重病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他们成为高危儿群体中比重很大的一部分。 ●有数据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可高达29.13‰,是足月儿的25.16倍,近年脑瘫就诊数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按广义的高危儿概念,高危儿占活产婴儿的60-70%以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