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微孔管道增氧养鳅技术

微孔管道增氧养鳅技术

微孔管道增氧养鳅技术
微孔管道增氧养鳅技术

微孔管道增氧养鳅技术

微孔管道增氧,可发展高效规模化养殖特种水产品,如青虾、鳜鱼、泥鳅、黄鳝、河蟹等,在养殖过程中特种水产品耐低氧的能力很差,通过微孔管道增氧后,可人为调控池水溶氧,采用单养、混养及网箱养殖,均可收到多倍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效镇利用一口0.67公顷池塘,发展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2625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63千克;网箱外收获青虾270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7千克。实践证明: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改传统的局部增氧为全池增氧,改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改表面增氧为底层增氧,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底层水体溶氧,还能提高水体活性,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大大提高鱼池综合生产能力。现将该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便养殖户借鉴,推广应用。

1.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围5公里内无污染的精养鱼塘,面积0.67~

2.0公顷为宜;注排水方便,淤泥较少,平均水深1.2米左右,池坡比1∶1.5,土质为硬质壤土的。冬季鱼塘捕捞结束后,抽干池水,让其充分冻晒;在放养苗种前半个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千克化水

后立即全池泼洒,清除野杂鱼类并杀灭病原微生物。

2.微孔管道增氧设施安置选择配置罗茨风机(涡轮风机、空气压缩机)的增氧机,配置200米硬质耐压塑料供气管道,以及600米微孔管道,管目为800目,一端接供气管,另一端则延伸至离池边1米处。总管道设置为“工”字形,微孔管道是20根,每间隔8米安装一根微孔管道,然后接通在

总管道上,并用竹桩将管固定在离池底10~15厘米处即可,启动后整个池塘均匀曝气为好。

3.栽种水草冬季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即可种植水草,

以伊乐藻为主,按行株距3米×2米,切10厘米长的株束,插入底泥中,并搭配少量水韭菜或黄丝草,长成后全池覆盖率达30%左右。

4.培肥水质清塘一星期至10天后,667平方米施发酵鸡粪150~250千克或“速效肥水王”700克,使水体肥、活、嫩、爽,培育红虫、水蚯蚓、小螺蛳等,为泥鳅、青虾提供优质天然饵料,并促进水草生长。

5.网箱设置和种苗放养网箱规格一般为5米×2米×2米,网目为0.5毫米,网箱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40%,每0.67公顷精养塘可安置网箱120只,每只网箱投放鳅鱼苗种10~20千克;元旦前后667平方米投放规格1000~1500

只/千克幼虾2.5~3.75千克。端午节捕捞后,再投放虾苗2

万~3万尾。

6.饲养管理

(1)水质、水位调节。在水质调节方面,保持肥、活、嫩、爽,每10天至半个月施用“水博士”、“底必净”等,

吸收分解水体中有害物质,培育有益的生物活菌,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减少换水频率。4月份前水位保持60厘米左右,提高池水温度,促进青虾生长,5~6月份,保持水深70~80厘米,夏秋高温季节1.5米以上水位,高温结束后,水位保

持在1.2米左右。

(2)微孔管道增氧机使用。一般在高温季节6~8月份

夜间12点钟左右,池水溶氧降至最低,要开启增氧机,到

早晨太阳出来时,关闭增氧机,阴雨天要正常开机,投放生物制剂时要开增氧机,另外要在高温雷阵雨和连续阴雨天气及时灵活使用增氧机。

(3)饲料投喂。由于池塘水产品养殖密度高,如何科

学投喂是关键,而饲料质量又是影响泥鳅、青虾规格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宜采用粗蛋白含量较高的沉性膨化颗粒饲料投喂,前期蛋白质含量在36%以上,中期30%~33%,后期33%~35%,投喂量按泥鳅、青虾体重计算,前期投喂量占3%~5%、中期5%~6%,后期6%~8%,适当搭配蛋白质含

量高的鲜活无菌蝇蛆投喂,可更好更快地促进泥鳅生长发育。

(4)病害防治。每半个月施用一次“水博士”和“底

必净”,高温期禁用消毒剂,每月喂1次药饵(中草药“克

菌威”、免疫多糖),提高泥鳅、青虾机体抗病力。■(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水产站224022王书林)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中蜂人工育王条件 在我国南北中蜂群势差异大。在华南,能维持7-8框蜂不分蜂就算是强群;而在长江中游,7-8框蜂只能算中等群势;在华中地区,能维持8-10框蜂(中蜂标准箱)不分蜂的蜂群,可以算得上是强大的群势。 在同等蜜源条件、气候条件下,工作蜂出勤早,归巢晚,蜂群进蜜快,取蜜时产蜜量明显高于其他群,这样的蜂群采集力强。在蜂场有的蜂群对巢虫和中囊病的抵抗能力强,遇上中囊病发生却安然无恙。这样的蜂群就可以作为培育蜂王的哺育群。性情温和的蜂群便于检查、取蜜等管理。蜂群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遇上恶劣的气候条件时不飞逃,抗寒能力较强等。

(5)培育优质蜂王的群内条件 有足够的哺育蜂:工作蜂羽化第4日龄后,工蜂位于头部前额和两侧的王浆腺开始发育,并分泌王浆,哺育蜂是羽化出房中4-18日龄的年轻工作蜂。群内哺育蜂多能够分泌充足的蜂王幼虫发育需要的蜂乳。 稳定的巢温:蜂王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3℃-35℃,哺育群的温度要保持在33℃-35℃,才能使幼虫健康成长。 , 育蜂,保留封盖子脾和少量的幼虫脾,抽出空脾使蜂数密集。 中蜂在无王的状态下情绪低落,工蜂泌乳减少。所以,在培育蜂王期间哺育群不能无王或靠临时抽出蜂王来提高接受率。为了使哺育群正常繁殖和育王,在蜂巢当中插入隔王板,把蜂群划分为繁殖区和育王区。繁殖区留成熟子脾,育王区留卵虫脾和蜜粉脾。这样哺育群很容易接受王台。 3、制作人工王台

在自然蜂群里,中蜂王台刚产卵时的台基深度约6-9mm。随着台基内幼虫发育工蜂逐渐加高台壁,封盖的自然王台高度在15-20mm。根据工蜂在建造王台时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台基以高9mm,直径8-lOmm为宜。 4、移虫 第一次移虫:工蜂饲喂蜂王幼虫是随着幼虫生长逐渐增加泌乳量。根据这一特点,第一次移虫的虫龄可适当大一点。这样的幼虫易挑,易被工蜂接受。移虫时动作要轻,不能擦伤幼虫。 这 各开巢门。分区第二天在无王区介绍成熟王台。 2、多区组织交尾群:把标准蜂箱分隔成三个小区,巢门开在不同的方向。每个小区放子脾和蜜粉脾各一张,小区内要蜂多于脾。三个小区四周要隔严,防止区间的工蜂和蜂王串通。组织交尾群的第二天介绍王台 介绍王台一天后处女王出房,处女王出房的第一天在巢脾上不停地爬行。第二和第三天处女王特别畏光,大部分时间静静地匍匍在巢脾上。处女王在出房后

福建省渔业种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doi :10.3969/j.issn.1001-1994.2014.06.009 收稿日期:2014-10-31 作者简介:游岚(1965—), 女,高级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渔业管理工作。福建省渔业种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游岚 (福建省渔业指挥部办公室,福州350003) 摘 要:概述了福建省渔业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了影响渔业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制定渔业良种工程规划、推进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优势主导品种产业发展、启动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培育渔业种业龙头企业、设立渔业良种工程专项资金等对策,以期对促进福建省渔业种业的跨越发展有所裨益。关键词:福建;渔业;种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近年来,福建省渔业生产取得了迅猛发展,水 产品总量平稳增长,名优水产品的比重和水产良种的覆盖率逐年提高。2013年全省海水养殖面 积154453hm 2 ,产量354.9万t ,产值490.94亿元;淡水养殖面积98799hm 2 ,产量78.3万t ,产值175.93亿元,水产品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并加强水产苗种的生产与管理,通过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推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扶持建设了一批水产原良种场和现代渔业苗种基地、开发和选育了名优新品种,提高了水产苗种的质量,推动了全省渔业种业的发展,使全省水产苗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呈现出健康、稳定、协调的发展局面。 关于水产养殖苗种对渔业生产发展重要性的 研究,已有诸多报道[1-5] ,对我国水产苗种体系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基于福建实际,根据 多年从事水产苗种管理工作的实践,通过总结福建省渔业种业发展的经验,旨在为我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背景下的水产种业实现跨越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1 福建省渔业种业发展现状 1.1 苗种生产体系较为完善 为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确保水产苗种质量 安全,逐步实现水产苗种良种化和生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我省于2001年制定了 《福建省水产种苗场建设和管理意见》 ,2011年又出台了《福建省水产苗种场认定管理办法》 。按照省建原良种场、市建良种场、县建苗种场的水产苗种体系建设原则,开展了省级、市级水产原良种场的认定工 作。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家、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2家;批复建设的国家级原良种场20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30家、市级水产良种场38家。具有较为完善的鲍鱼、大黄鱼、真鲷、石斑鱼、对虾、海带、紫菜和罗非鱼等良种繁育生产体系,加强了水产原良种亲本保种、更新和良种的选育,提高了水产良种的供应能力,推动了水产养殖良种化的进程,逐步实现主要养殖种类良种的规模化人工培育和养殖生产。据2014年普查,全省现有水产苗种场2363家,其中海水水产苗种场 2048家,育苗水体750万m 3;淡水水产苗种场315家,育苗面积591hm 2,形成了海淡水苗种场配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在2012年~2013年利用底层微孔曝气技术,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疾病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降低,死亡率下降6~12个百分点,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提高30%。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是利用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河蟹来提高池 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12年~2013年在城南镇汪家行生态园养殖塘口实现了亩产河蟹65~75千克,平均规格150克以上,回捕率达75%以上。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选择:在生态园内大小规格一致的河蟹养殖池塘3口,每口塘东西向200m,南北向400m,面积12亩,水源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平均水深1.5米左右,坡比1:3,保证一定的浅滩区,浅滩区的最高水位0.5~0.8米,进排水方便,外河水质良好,种植适量的水草和水葫芦。 2、清塘消毒:清塘消毒一般要求在春节前完成,首先清除过多的淤泥,清淤后暴晒15~30天,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然后进水20厘米,用生石灰150~200千克/亩全池泼洒,也可结合使用茶粕除野,使用前将茶粕浸泡24小时,加1%食盐水,效果更佳,泼洒浓度为20~30克/米。 3、设置增氧设备:微孔增氧设备由增氧机、主管道、支管和底管组成。本试验增氧机采用浙江森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增氧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型号为HG一1100(Y802-2),功率为1.1KW;主管道采用50mmPVC塑管,支管采用32mmPVC塑管,底管采用20mmPVC 塑管,底管用6分钻打孔25cm,每口塘放底管15排,每排长30cm,底管、支管、主管和增氧机之间密封焊接,增氧机固定放置在池塘埂上。 4、放养前准备

适合中蜂继箱饲养的技术方法

适合中蜂继箱饲养的技术方法 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以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平时 平箱饲养双王群,流蜜期叠加浅继箱取蜜。采用FWF型中蜂箱双王 继箱饲养,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各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 设在箱侧向。这种蜂箱其巢框(内围尺寸宽为300mm,高为175mm)大 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 要像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 需要上、下调整巢脾,进行继箱饲养。流蜜期,用继箱取蜜,或同 时也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底箱侧向1~2 框范围内产卵,底箱内中央也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底箱一侧1~2框范围内产卵 繁殖,底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1、过箱条件:应在外界有蜜粉源并且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不宜在阴雨天及大风天进行。蜂群应选择强群且过箱蜂数达三、四框以上为宜。此外,还应备好过箱用具。 4、过箱后的管理:首先要缩小蜂箱巢门,观察工蜂活动情况, 若在第二天工蜂能积极进行采集和清巢,并携带花粉团回巢,表示 蜂群已恢复正常;其次,在三四天后对蜂巢进行整顿,粘牢的可以除 去绑线,若发现失王,要选留1~2个好王台或诱入一只蜂王;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若蜂群强壮,且又正当流蜜时期,应及时加 础造脾,以更新蜂巢,促进蜂群繁殖。 l、组织双群同箱饲养 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较差,很难在大流蜜期时达到强群的群势。在蜂场的分蜂季节里,经常可以用蜂笼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势的蜜蜂。这时就可以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了。方法如下;用蜂笼收捕到蜂群时,

大刺鳅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概要

大刺鳅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概要 大刺鳅(Mastacembeluearmatus)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辣锥,猪姆锯,石锥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酷渔滥捕和江河环境污染,野生资源枯竭。大刺鳅被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年以来,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大刺鳅池塘驯化养殖技术》的基础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进展。现介绍其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 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在每年4月-8月的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其中,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大而凸出;雄鱼则身体较雌鱼略长,生殖孔微呈粉色,人工挤压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雄亲鱼按1:1的配比进行催产。 2、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桝)。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注射剂量按亲鱼体重0.5毫升/公斤计算,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注射使用两针法,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量的1/5,第二针注射剩余部分,间距24小时。雄鱼用药剂量减半。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36-48小时。 3、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药物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中交配。产卵池一般使用面积在50平方米-100平方米左右的水泥池,水深1.2米-1.5米,池水使用80目的网片过滤。催产前,在水泥池中设置以质地柔软、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等做成的人工鱼巢,以供亲鱼发情产卵,鱼

巢放置数量为1个/平方米-2个/平方米。亲鱼发情产卵时,产卵池周围一定要保持安静。人工催产后,大刺鳅亲鱼会自动发情配对,在鱼巢中进行产卵,产卵后卵粒遇水即具有黏性,可黏附在鱼巢上面。亲鱼产后取出鱼巢进行孵化。如果进行人工授精,则采用干法授精。 4、受精卵的孵化亲鱼产卵后,要及时将受精卵收集而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以面积为4平方米-6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宜,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0万粒/平方米-1.5万粒/平方米。孵化过程中,注意防止水霉;孵化期间,尽量保持水温18℃-31℃,最宜水温20℃-28℃之间,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并且每天更换新水3次,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升)。 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采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直接用孵化池培育,放养密度3000尾/平方米-5000尾/平方米。刚孵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池底,在3天-4天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不必投喂。5天以后,鱼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始主动摄食。鱼苗初期,主要投喂丰年虫幼体或小型枝角类,每天投喂4次;鱼苗经过8天-10天的培育,体长可达1.5厘米-2.0厘米,体色转黄,此时可投喂切碎并经消毒的水蚯蚓;经过30天的驯养,鱼苗体长达2.5厘米-3.0厘米,开始成群觅食,体色变黑。培育期间,每天适当换水充气,且用胶管虹吸池底的排泄物,保证水质清新。随着个体增大,对饵料生物、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

微孔增氧技术简介知识分享

微孔增氧技术简介

微孔增氧技术 “微管增氧技术”全称“池塘管道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是近几年继水车式、叶轮式、喷泉式传统增氧技术之后涌现出来的一项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已被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景观水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微孔管道增氧克服了传统增氧机表面局部增氧、动态增氧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全池静态深层增氧,使增氧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上下水层的交换,使得上下水层的温度、盐度和溶氧都趋于一致,利于消除因气象条件改变时产生的不利于养殖的物理因素,利于养殖水体自净能力的恢复,散发有毒气体,有效活化水体,降低病害发生率,实现健康养殖。 一、微孔增氧原理 微孔增氧技术,采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将空气以大量的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与水体接触充分,使氧气充分溶解到水中,而且还增加了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同时水流的上下流动同时水流的旋转流动将微孔管周围富含氧气的水向外扩散,实现养殖池水的均匀增氧。 二、微孔增氧机的结构

微孔管道增氧设施由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等部分组成。主机包括电动鼓风机、储气缓冲装置等,鼓风机连接储气缓冲装置、储气缓冲装置连接主管、主管连接支管、支管(橡胶软管)连接微孔曝气管。微孔增氧机主要设备见下图: 微孔增氧机主机与曝气管

主管 支管 曝气管盘片 微孔增氧机主管道、支管道与曝气管 鼓风机常用功率有7.5kw、5.5 kw、3.0 kw、2.2 kw、1.5 kw,选用功率大小依水面面积而定,如15~20亩(2~3个塘)可选3kw一台,30~40亩(5~6个塘)可选5.5kw一台。 主管道种类有PVC塑料管和镀锌管,由于罗茨鼓风机输出的是高压气流,所以温度很高,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与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降低了成本。 充气管道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VC管、铝塑管和微气孔管(又称纳米管),其中以PVC管和微孔管为主。从实际应用情况看,PVC管和微孔管各有优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微孔管曝气效果好,PVC管经打孔后曝气均匀度较差;二是PVC管材料组织容易。 PVC管在各种管道材料店都有经销,质量从饮用水级到电工用管都可;三是PVC管相比微孔管成本低。 三、微孔增氧机的安装与曝气效果

黄鳝养殖技术资料

黄鳝养殖技术 一、食性: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蚯吲是很好的饵料。 黄鳝池水温应保持在15-28摄氏度之间;切忌碱较重的水,并要求隔日换水一次。否则不好养。 黄鳝一般不会抡食(视觉不好)。昼伏夜出,白天藏于洞内,晚间守候在洞口捕食,当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常出洞呼吸与捕食。 摄食多为啜吸方式,视觉不发达,夜间主要依靠前后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感受随着水流传过来的饵料生物发出的微弱的化学分子的扩散。 在野生条件下,主要摄食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大型浮游动物如轮虫类,也捕食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鱼虾类,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近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蚯蚓、蚱蜢、飞蛾,还兼食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 黄鳝养殖技术及养殖注意事项黄鳝长得又快又好

二、饲养池: 最好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以便换水和排水。池的大小应根据养殖的规模和数量来确定。 家庭付业养殖,以,宽4-5平方米或十几平方米均可。饲养池深1.5米。池内壁涂抹水泥。池的上半部应略为向内倾斜,以防逃跑。 黄鳝喜穴居,故池底应铺筑30-50厘米厚的肥泥,并在泥中渗和一些稿杆和畜粪,以增加有机质,然后再投以石块、断砖等物,人工造成穴居的环境条件。 池子铺好后,在泥土上面应保持15CM左右的水层,在与水平面相平的地方设一排水口,在排水口对面略高于水面的地方设一进水口.进出水口都要用塑料网布或铁丝网拦住,以防逃逸。也可利用宅旁园地的旧粪坑、积肥池、废沼气池等加以改造利用。 为保持池内水质新鲜,水体溶氧充足,应隔日换水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更应增加换水次数。(北方及寒冷地应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饲养池) 由于鳝鱼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性,因此应分池饲养。一般可分为亲鳝繁殖池、苗种培育池和成鳝饲养池(亲鳝繁殖池和成鳝饲养池也可以合并)。在成鳝产卵孵化期间(4~8月份),可在池内投放半腐烂的苕种或油荚子等稿秆,让雌鳝在上面产卵,当其孵化出幼鳝后,可全部捞取放入另外的池中喂养。苗种池以肥水为主,培养水蚤和其它小虫,供幼鳝摄食。 三、养殖技术

传统桶养中蜂人工分蜂初探

蜜蜂杂志(月刊)JOURNAL OF BEE(Monthly)NO.42016Apr. ●中华蜜蜂 传统桶养中蜂人工分蜂初探 李龙标 (中国电信兰溪分公司,浙江兰溪321110) 百花盛开的春天,蜜粉源充裕,为中蜂繁殖创造了优良的生活环境,蜂群随之日益增长,子丰蜜足。江南一般3月中旬中蜂进入分蜂期,蜂农将迎来一个繁忙的季节。然而中蜂传统的桶养饲养模式,无法查找蜂王,更不用说将蜂王囚禁管控。因此,对于分蜂,蜂农既高兴分蜂能扩群,又担心没见着蜂群分出而随之丢失。为此,笔者对传统桶养中蜂的人工分蜂进行了一些探索,与蜂友们分享。 1传统桶养现有的分蜂模式 现有桶养中蜂分蜂,在笔者生活的浙江中西部地区,多维持传统模式:任由蜂群自然分蜂,蜂群发生分蜂后,有人提着收蜂笼追赶时而向东时而向西飞舞的蜂群;有人用泼水、撒沙等方式干扰漫天飞舞的蜂群,迫使其就近结团。待分出的蜂群停歇后,用收蜂笼将其收捕,轻轻提回,将新蜂群放在拟放置的石(木)板上,上方用黑、蓝等深色布遮盖,在收蜂笼下方用小树枝、竹片、小石块等垫起,保持收蜂笼内空气流通,防止蜂团出现闷热。 从原桶中割出1张巢脾,放入新蜂桶,再将收蜂笼内的分出蜂或倒入桶中,或将收蜂笼反转,蜂桶靠放其上,轻轻拍打收蜂笼,让蜂徐徐向上进入蜂桶,完毕后放在新址。 2人工分蜂准备工作 收蜂笼,为了加快蜂群入笼停留,可对收蜂笼雾状喷吹少许蜂蜜。 蜂桶,有旧蜂蜡迹最佳。对旧蜂桶加热,即可起到消毒作用,又会增添香甜蜡味。新制木桶,有条件的可涂抹旧蜂蜡后再加热,同样能添香甜蜡味,为蜜蜂的入住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捆扎好的艾叶、香草,用于燃制熏烟。 割脾刀具,置放巢脾的盆、板等。 3强行分蜂 3.1时间 选“分蜂热”严重,有封盖王台出现的蜂群,王台颜色变深,封盖已有3d以上的,王蛹相对较老,最不容易受到伤害。尽可能选择临近傍晚时人工分蜂,通过夜晚的歇息,降低新分群反应,稳定蜂群情绪。3.2赶蜂 先将欲分蜂的蜂桶倒立,放在2张板凳之间,蜜脾在下,子脾在上。上放收蜂笼,将捆扎备用的艾叶、香草点燃,使烟向桶内喷熏,轻轻地连续敲击木桶外侧赶蜂。因蜜蜂有向上爬往黑处的习性,蜂群会往上方的收蜂笼内集结。连续敲击10min左右后,稍停3~5min。片刻的静止后,工蜂回脾护子,仍留置在收蜂笼的大多是休闲蜂。查看收蜂笼中的蜂量,估计达到0.50~0.75kg即可,不足的可再敲击木桶,再赶些蜂进收蜂笼。一般来说,赶蜂后又稍作停留的,蜂王回木桶的可能性大,即老王在原桶蜂群中,而敲击后不停歇直接提走收蜂笼的,蜂王在收蜂笼的可能性大。当然,如果有经验能在收蜂笼中查找到蜂王最好。 将收蜂笼用深色布笼罩,确保蜂群安静,放在新址。在收蜂笼下方用小树枝、小石块垫起,保持收蜂笼内空气流通,防止蜂团出现闷热。 3.3割脾 将原桶巢脾一分为二。一般原先木桶中会有6~7张巢脾,割出其中一侧的3脾,下手要狠,割至竹签或木档,以确保割出的巢脾有蜜有粉,有卵虫封盖子,保护好封盖王台不被损伤。 3.4整脾 将割出的巢脾放入新桶,靠桶一侧摆放,小的脾必须紧靠桶壁。割一脾放一脾,保持在原桶中的排列顺序,各蜂路间基本上控制1cm左右。蜂桶上方用原先习惯用的棕丝等盖住扎紧后,加盖深色遮挡物。 3.5回蜂 将收蜂笼轻轻反转,笼口向上,将整脾后的蜂桶大口向下与收蜂笼对接,露出缝隙区用柔软棉布或旧衣裤填塞。尔后,轻轻拍打收蜂笼,让蜂缓缓向上进入蜂桶。 3.6放置 蜂群进入新蜂桶后,可放在原址,也可放在新址。能基本确定蜂王所在群的,老王群放新址。如果感觉分出蜂量偏少的,选择新桶放在原址;如果感觉蜂量很足的,选择新桶放新址,巢门用青草遮掩。笔者习惯分出新群放原址,老蜂桶移往新址。 收稿日期:2016-01-13 36

DB511802T 2-2011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DB511802T 2-2011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养殖雅鱼成鱼养殖环境条件、投入品、成鱼养殖鱼病防治、安全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行政区域内的雅鱼成鱼人工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6 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DB511802/T 1 雅鱼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有自流水源,水源充足,水质不受污染,水温不高于25℃,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池。或选择雨城区境内水库,根据雨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在其适宜区域设置网箱。 3.1.1 面积 根据地形,建设规模,养殖类型确定面积大小。 3.1.2 池深 成鱼池深度1~1.5m。 3.1.3 鱼池消毒 放鱼之前用生石灰或用漂白粉泼洒消毒。 4 成鱼养殖 4.1 鱼种来源 鱼种来源于雅安雨城区境内青衣江水系的齐口裂腹鱼亲鱼,经过人工繁殖而产生的苗种,并经检疫合格。 4.2 养殖池的条件与要求 水源充足,进水排水方便,池埂坚固,无渗漏,pH值6.5~8.5,水深在1.0~1.5m为适宜,水质应符合NY 5051规定。 4.3 放养前的准备,对鱼池进行整修消毒、对鱼种进行消毒。 4.4 鱼种放养规格和密度,规格为≥20g/尾,放养密度为流水养殖100~200尾/㎡,网箱养殖80~200尾/㎡,网箱养殖应符合SC/T 1006的规定。 4.5 养成期管理,经常巡视鱼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每日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3~5次;做到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保证水体交换,注意鱼池卫生和病害防治,

精选最新黄鳝养殖技术点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无鳞公子、罗鱼等,是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且有滋补强身和药用功能。 一、放养前的准备 鳝种放养前要清整池塘,提前2-3周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在放鳝种前3-4 天加注新水,将水深控制在15-30厘米。 二、鳝种的选择 严格挑选规格以每千克30-40尾最好,要求体质健壮,体表无伤的鳝种。 三、放养时间与密度 鳝种以春放为主,每平方米放养量高达5千克左右,放养前可用4%的食盐水消毒,杀灭病菌和寄生虫。 四、饲料投喂 刚入池的前三天不投喂饲料,使其适应池塘生活环境,开食时尽量模仿天然鳝种摄食习性,于傍晚投饲。投喂方法严格遵守“四定”原则 五、饲养管理 1、控制水质、稳定水位 2、防暑、防寒 3、防逃 六、病害预防 1、采购与捕捞鳝种时,注意操作,免伤鳝体 2、鳝种放养前,作好鳝池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3、放养前进行鳝种消毒; 4、在饲养管理中注意水温、水质控制,病严格执行“四定”投饲原则。 1、水体选择 一般能养殖鱼、虾且排灌方便的水体都能养殖黄鳝鱼,水体大小不限,只要能设置网箱的池塘、河沟、水库、藕塘均可,但水深最好在1米以上,水质较好,中性偏碱(pH值在6.8~7.5之间),同时水温要求变化不大,若池子太小水温易变化,不利于黄鳝鱼鱼养殖。

2、网箱建设 一般视水体大小而定,最常见的是长8~9米,宽2~3米,深1.5~2.0米,每个网箱20平方米左右。采用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有些伪劣网片看上去无光泽,称起来很重,这种材料做的网箱用不到一年就老化,中途又要换网箱,不宜选用。网箱入水0.5~1.0米,露出水面0.4~0.8米。箱底与池底距离最好在0.3~0.5米以上。至于放网箱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因黄鳝鱼鱼有耐低氧的特性,如果水体大,水交换方便,只要操作便利,全池放满也可,但水体小且水交换困难,则不能放得太多,因水体长期处在缺氧状态下,水质极易恶化,影响黄鳝鱼鱼摄食生长,甚至发病。 3、网箱环境 有无水草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水草以水花生、油草、水葫芦为最好,水草必须多放,成活后以看不见水为宜,宜多不宜少,但要在网箱两头各留一处能看见水的地方,作为投饵场让黄鳝鱼鱼吃食,该位置要固定,若水草长满了吃食的地方,则要经常取走一些水草,但不能使吃食的地方空荡荡的,吃食的地方一般留脸盆大一块能看到水的地方即可。 4、鳝种放养 投放的鳝种每箱内必须规格一致以免互相残食,一般每平方米放1~1.5千克左右,放养规格为50~100克/尾为最好,因黄鳝鱼鱼养殖时间短,种苗太小难以达标,又因太小的都是雌性,成活率较低。放养时可搭配放养泥鳅3~5尾/平方米在箱内可起到清除残饵、清洁网箱的作用。 5、饵料投喂 要根据黄鳝鱼鱼食性投以喜食饵料,如蚯蚓、蝇蛆,螺、蚌、蚬、小杂鱼、蚕蛹或猪、禽内脏等下脚料。也可以兼投饼块、麦粉、小浮萍及粉坊,豆腐坊的下脚料等。最好晕素结合,以补充动物性鲜活饵料的不足。如有条件,可设灯诱虫,增加动物性活饵料。要设食场,使黄鳝鱼鱼养成定点吃食习惯,以便检查摄食情况和清理残饵。饵料要新鲜,因为黄鳝鱼不吃腐臭食物,数量要适当,应根据每日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以不剩和稍剩为度,不可时多时少,时饱时饥。残饵过多,不仅浪费,而且食饵腐烂发臭,也影响水质。5 -9月是黄鳝鱼摄食最盛,生长最快的时期,一定要抓好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这是全年增产的关键。 6、控制水位 池水不宜过深,一般底泥厚30厘米,水深5~10厘米。夏天雷雨时,如池水上涨,黄鳝鱼外逃量很大,甚至全部逃光。所以,这时一定要及时排水,控制好水位,保持水面与池顶的距离。因黄鳝鱼习居穴中,头不时伸出洞外窥测或呼吸,水层过深,将迫其游出洞外,不利生长。

格箱自然分蜂与人工分蜂的方法

格子比桶养的高级一点的在于可人工分蜂。那么预知分蜂时间尤为重要,掌握了它心里有数就不会出现漫天飞舞的情景了 格子与桶养一样,蜂强了,到了分蜂期,雄蜂出房了,见了斗笠壳,就可预知蜂群会造王台了。于是养蜂人开始查台了,有经验的养蜂人一看便知王台有多少,多久出房。余下的就开始计算时间,查看天气,大约就可预算出那天分蜂了。格子与桶养的区别在于,既然知道了王台情况,提前割蜜分蜂就可以了。蜂王卵期大约为三天,与工蜂相似。蜂王卵孵化后一天半,明显可见幼虫体节,虫体呈弯月c形,王台中的王浆量明显多于工蜂,成点状浸润包围幼虫体。蜂王卵孵化后三天,蜂王幼虫体已占王台底四分之一,王浆已布满王台底部,并较为浓稠。蜂王卵孵化后三天半,蜂王幼虫体已占王台底的二分之一,王浆全部浸润包围幼虫体。 蜂王卵孵化后四天,蜂王幼虫体已填满王台巢房底部,首尾相接浸润于王浆中。蜂王卵孵化后四天半,蜂王幼虫体肥大,蜂王幼虫背血管明显可见。工蜂从此时起开始为王台封蜡盖。 蜂王卵孵化后五天,王台已经完全封盖,蜂王幼虫在台内吐丝作茧。 蜂王卵孵化后六天,蜂王幼虫在台内吐丝作茧完成,工蜂开始啃去王台上部及顶端的封盖蜡,暴露出半茧帽,此时的老熟蜂王幼虫直立呈现前蛹状态。蜂王卵孵化后七天,蜂王幼虫呈现典型的离蛹状态,蛹体白色而极其幼嫩。 蜂王卵孵化后八天,蜂王蛹体的复眼着色,由红色逐渐变为酱色。从茧盖仔细看下去,可以看到已着色的复眼。 蜂王卵孵化后九天,蜂王蛹体的单眼已着色,从茧盖已不能观察。蜂王卵孵化后九天半,蜂王蛹体已开始着色,由白转黄,复眼已呈黑色,。 蜂王卵孵化后十天,蜂王蛹体颜色进一步加深,王台茧盖也开始变色,王台茧盖略发黑。此时可以割台移台了,割下的王台在强光下可见蜂王蛹体活动。 蜂王卵孵化后十一天,王台茧盖完全发黑,蛹体呈褐色。此时割下的王台在强光下可见蜂王己经开始羽化,准备出房。 蜂王卵孵化后十一天半,蜂王卵孵化后272小时。中蜂蜂王的发育期共计14.3天后蜂王羽化出房。 综上所诉,如果从王台被封上蜡盖时算起,则大约封盖后7天,新王羽化出房。如果从显露半茧时开始计算,则在大约5天后新蜂王羽化出房。如果茧盖己明显发黑,那么则在大约8小叫后新蜂王羽化出房。作为中蜂养殖者,尤其是格子箱养殖者和初学者,务必掌握以上三项特征。作为格子分蜂前的参考。认识蜂王幼虫,蛹的发育历期与特征,是判定其龄期,实施人工育王,割取王台诱入他群进行格子人工分蜂等养蜂措施的最基本的依据。 掌握了蜂王幼虫,蛹的发育历期与特征,就可以预测蜂群自然分蜂的大致时间。一般情况下,从王台封盖到出房的7天时间内,只要天气晴朗,条件合适,都有分蜂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正逢下雨,那么,在雨后初晴的当天,蜂群必分无疑。如果下雨太久,新王会在台内不出房只是咬开房盖,等待时机有利时再出房。 格箱分蜂可分为自然分蜂与人工分蜂。因格箱查台查王不易操作,鼓励大家尽可能让格子箱自然分蜂,以利用招收的自然分蜂群发展快,造脾快,交尾易的生物学习性。以往土养与格子箱自然分蜂有不好招收,易飞逃的难题。现在胡子专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29.5%。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 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体呈长椭圆形。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体窄长。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生活于水体中上层。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10.长江体长,侧扁。温水性鱼类。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 11.赤眼鳟俗称红目鲀。形态与草鱼相似。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食物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在福州地区,该鱼为池塘混养对象。

广东地区鳜鱼成鱼养殖模式介绍及效益分析

广东地区鳜鱼成鱼养殖模式介绍及效益分析 前言鳜鱼又称桂花鱼,淡水品种,鲈形目,常见养殖品种有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翘嘴鳜的幽门盲囊数量最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强,因而生长最快,目前人工养殖最多的也是翘嘴鳜本文所说的鳜鱼就是翘嘴鳜。自古就有“海中梭,江中鲥,河中鳜”之说,从消费市场来分析,鳜鱼的市场定位:大众化的高档鱼品种,同时在淡水养殖的高档鱼中,鳜鱼是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几乎没有任何品种可以达到鳜鱼所达到的高度,比如曾经很火的鲟鱼、淡水石斑、大菱鲆。这些引进品种在上市初期价格非常高,不久就快速跌落,如鲟鱼上市之初价格高达近200元╱斤,仅仅3年就下跌到不到20元╱斤,与其他淡水鱼品种比较鳜鱼价格一直较为稳定,总体来讲鳜鱼是我国淡水鱼品种中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品种。鳜鱼养殖现状与发展方向全国养殖鳜鱼规模与产量当属广东为最,江苏次之,广东亩产多在4000-5000斤左右,同时养殖成功率相对较高,其他省份平均亩产多在1000-2000斤。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苗种退化,病害严重,养殖成本高风险大,冬季饵料鱼难寻,用药多食品安全问题。发展方向: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倡无公害生态养殖,建立国家级鳜鱼良种场,探索鳜鱼饲料养殖,鳜鱼疫苗的研发与运用,工厂化养殖,拓宽消费市场如深加工。生物学特性典

型的肉食性鱼类,终身以活鱼为食,鳜鱼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透明度好、有微流水、水草茂盛的河流、湖泊中生活,特别喜欢藏鱼湖底石块、树枝下面,一年中没有明显的停鱼期,当水温将至7℃以下时,便在深水处以其尾鳍扫去淤泥,形成凹穴以供藏卧,鳜鱼生长温度为7℃-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同时鳜鱼胆小怕光怕惊,一般夜晚摄食旺盛。广东鳜鱼成鱼养殖技术简介一:池塘条件池塘选择东西走向,避风向阳,水源较好,进排水方便,同时要有利于看守,防止被盗,水面多在3-10亩,水深1.8-2.5米,增氧能力:1-1.5kw╱亩,地址最好是砂质壤土,淤泥10-20cm为好,与饵料鱼的配套面积1:10左右(鳜鱼4000斤╱亩,麦鲮1800斤╱亩,饵料系数4.5计算)鳜鱼池塘4亩二:清塘培水清塘有两点关键,第一:暴晒1-3个月,切记一定要多多暴晒,急不得,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第二:生石灰清塘,此处只介绍干法清塘:暴晒后进水5-10cm,在池塘四周和中间均匀挖几个小洞,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并趁热向周围均匀泼洒(此处一定要小心烫伤)生石灰用量50-100公斤╱亩;最好次日再用铁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不仅能够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还能使底泥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加水体中钙离子含量碱化土壤,有利于鳜鱼的健康生长。提前几天进水,等水质稳定后再放苗,进水时用密网防止各种杂物

黄鳝怎么养殖

黄鳝怎么养殖 [科技苑]任超养黄鳝有新招。四川内江的任超,从2007年开始承包改造的稻田养起了黄鳝,为了养好黄鳝,他是用了不少的新招,说这其中的一个招吧,就是在黄鳝的养殖池里放上泥鳅苗。 【解说】:任超不是养黄鳝吗,怎么这个往黄鳝的养殖池里放泥鳅呢?记者对他的这个做法产生了怀疑,网箱是容积是有限,放泥鳅进去,黄鳝的数量不就得要减少吗? 【采访】四川某黄鳝合作社负责人任超:这个不会的,因为我们放的数量比较少,每一个网箱我们放在12条左右的泥鳅。 【解说】:任超的网箱,水面有6平方米大,养了大概500来条黄鳝,网箱里只放12条6-7厘米左右的泥鳅。泥鳅本身个体小,这么少的数量,不会占太大的空间,也不会造成两者缺氧。因为黄鳝和泥鳅都耐低氧,黄鳝的鳃不发达,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放这么少数量的泥鳅进网箱,既不需要减少黄鳝的养殖数量,也不会对黄鳝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解说】:泥鳅放到黄鳝呆的网箱里,两者是能和平共处的,不过对于往黄鳝池里放泥鳅,记者还是有疑问。 【采访】:

记者:您不养黄鳝吗,怎么这个往黄鳝池里放泥鳅呢? 任超:在黄鳝池里放泥鳅,这个放泥鳅有几个好处。第一点就是清残。 【解说】:这第一个好处就是当个清洁工,清除网箱里的残留,净化水质,减少黄鳝由于水质原因得疾病,500多条黄鳝的网箱,只要这么少的泥鳅,怎么就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还得从没放泥鳅的时候说起。 【采访】四川某黄鳝合作社负责人任超:没有投喂泥鳅之前,然后这个投喂饲料,每次黄鳝抢食完之后,饲料沉淀到一个地方,这个就导致现在网箱已经发黑了。 【解说】:把饲料投到网箱里给黄鳝吃,黄鳝吃掉一大部份,还有一小部份没有吃完,就会落到箱底。 由于饲料是属于高蛋白的,落到箱底沉下来,时间久了变黑发臭,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导致黄鳝得腐皮病,严重的还会引起黄鳝中毒死亡。 【采访】四川某黄鳝合作社负责人任超:那么有这个泥鳅以后,可以清残,它这个网箱底部会很干净的。 【解说】:泥鳅之所以能清残,这是由于它们的天性。泥鳅相对于黄鳝是弱势一些,当投下的黄鳝料时,因为它们的个体小,抢食没有黄鳝快,它们抢不赢,所以泥鳅会躲得远远的,当黄鳝抢完后,吃饱了,它们才能去吃黄鳝剩下的残留饵料。

微孔增氧技术简介

微孔增氧技术 “微管增氧技术”全称“池塘管道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就是近几年继水车式、叶轮式、喷泉式传统增氧技术之后涌现出来得一项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广应用得新技术,已被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景观水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微孔管道增氧克服了传统增氧机表面局部增氧、动态增氧效果差得缺陷,实现了全池静态深层增氧,使增氧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上下水层得交换,使得上下水层得温度、盐度与溶氧都趋于一致,利于消除因气象条件改变时产生得不利于养殖得物理因素,利于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得恢复,散发有毒气体,有效活化水体,降低病害发生率,实现健康养殖。 一、微孔增氧原理 微孔增氧技术,采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将空气以大量得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与水体接触充分,使氧气充分溶解到水中,而且还增加了水流得旋转与上下流动,将上层富含氧气得水带入底层,同时水流得上下流动同时水流得旋转流动将微孔管周围富含氧气得水向外扩散,实现养殖池水得均匀增氧。 二、微孔增氧机得结构 微孔管道增氧设施由主机、主管道与充气管道等部分组成。主机包括电动鼓风机、储气缓冲装置等,鼓风机连接储气缓冲装置、储气缓冲装置连接主管、主管连接支管、支管(橡胶软管)连接微孔曝气管。微孔增氧机主要设备见下图:

微孔增氧机主机与曝气管 主管 支管 曝气管盘片 微孔增氧机主管道、支管道与曝气管 鼓风机常用功率有7、5kw、5、5 kw、3、0 kw、2、2 kw、1、5 kw,

选用功率大小依水面面积而定,如15~20亩(2~3个塘)可选3kw一台,30~40亩(5~6个塘)可选5、5kw一台。 主管道种类有PVC塑料管与镀锌管,由于罗茨鼓风机输出得就是高压气流,所以温度很高,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与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降低了成本。 充气管道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就是PVC管、铝塑管与微气孔管(又称纳米管),其中以PVC管与微孔管为主。从实际应用情况瞧,PVC管与微孔管各有优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就是微孔管曝气效果好,PVC管经打孔后曝气均匀度较差;二就是PVC管材料组织容易。PVC管在各种管道材料店都有经销,质量从饮用水级到电工用管都可;三就是PVC管相比微孔管成本低。 三、微孔增氧机得安装与曝气效果 微孔增氧机得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就是条式安装法;二就是盘式安装法,其中又有浮动式盘片增氧模式。安装模式见如下图所示:

中蜂人工育王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养蜂、养蚕) 发布时间: 2003-10-25 信息来源: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饲养管理。 2 名词术语 2.1 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2.2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2.3 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2.4 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2.5 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2.6 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2.7 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2.8 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9 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10 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2.11 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2.12 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2.13 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2.14 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3 中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3.1 中蜂蜂箱的排列 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3.1.1 山区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 3.1.2 转地放养的蜂群,应以3~4群为一组排列,组距4m左右。但两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以上。 3.1.3 每个蜂箱,用短木桩支起,使其离地面约30cm。 3.2 蜂群的移动 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每日0.5m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不能改变。 3.3 蜂群的检查 为了摸清蜂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应通过全面检查、局部检查、箱外观察等方法对蜂群进行了解。 3.3.1 全面检查 一般在越冬前、大流蜜期前后和转地放养后进行。全面检查须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气温15~25℃),养蜂人员衣着整洁,无异味。动作要稳、准、轻、快。 3.3.2 局部检查 对蜂群不定期,进行针对性抽查,了解蜂王是否健全,蜂内是否产生分蜂热,有无病虫害,贮备蜂蜜和花粉的多少等。以便实行正确的管理措施。

成鱼养殖与商品鱼养殖的区别

商品鱼和成鱼养殖的区别

成鱼养殖与商品鱼养殖的区别 商品鱼是需要上市的成鱼,因此商品鱼的养殖也叫成鱼养殖,或食用鱼养殖。即在池塘中将鱼种养殖一段时间,使之达到上市规格,作为商品,投放进市场,供消费者使用。 在商品鱼的养殖即销售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商品鱼鱼种养殖的水质问题和上市鱼的食品质量问题,以确保食品安全。因而在商品鱼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养殖水体得水质问题和饲料投放的安全问题,养殖无公害的商品鱼,确保市场的安全和苗种的健康成长。 水质是商品鱼苗种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养鱼就是养水,养鱼与水质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养鱼时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本质上不是在养鱼,而是在培养和管理生态环境,从而保证苗种能够健康成长。池塘作为一个小型水体水质变化大,加上投喂饲料,施肥和鱼类自身排泄的废物,所以池塘水质的管理是商品鱼养殖的重中之重。故而我们需要科学的管理水质。水质评判的标准有重要四点:肥、活、嫩、爽。首先,肥表示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浮游动物多: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有日变化和月变化:嫩表示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水中溶氧条件良好。因此在商品鱼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对水质进行分析。 对水质进行分析时我们需要了解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氨和硫化氢的含量,水的酸碱度,水中的有机物的含量,以及水的肥度。 一、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各种鱼类和饵料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水中溶氧较低时会影响鱼种的摄食,降低鱼种对饲料的消化率:水中溶氧很低时,雨中会产生浮头现象甚至造成鱼种大量死亡。改善池塘溶氧的方法1、定期加注新水。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cm。夏季时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2、定期搅动。底泥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3、使用增氧机。增氧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4、适当追施化肥。适当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因此,夏秋季施肥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每667m2每次施尿素2.5kg,过磷酸钙5kg,每隔5—7天施1次,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5、移植水生植物改良。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鱼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养殖者可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