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
教学目的
1.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规律;
2.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
3.形成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新世纪的社会特征和教育特征;
2.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新世纪的教育话语
一、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前瞻
(一)经济知识化
(二)社会生活数字化
二、新世纪教育展望
(一)教育事业社会化
(二)个人教育终身化
(三)教育活动个性化
(四)教育手段现代化

第二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学习教育学,对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教育学,对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教育学,对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习教育学,对于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
本章教学目的
1.理解教育的涵义与本质;
2.掌握诸种教育起源学说的基本观点;
3.认识各教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教育的涵义与本质
一、教育的涵义
二、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演进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说
(二)心理摹仿说
(三)劳动起源说
二、教育的演进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近代教育
(四)现代教育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本章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并掌握教育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
3.理解并掌握教育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4.理解与掌握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
(一)社会生产力规定教育所要培养的劳动能力的规格
(二)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培养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三)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
(四)社会生产力促进教育手段的更新
二、教育具有生产性功能
(一)教育具有使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二)教育具有使科学知

识增值的功能
(三)教育具有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政治对教育目的和若干教育内容的影响
(二)政治对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影响
(三)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四)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一)教育培养政治领导人才,直接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是培养改革意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第三节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本身就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二)文化直接影响学校的课程
(三)“校园文化“是潜在的、稳定的教育因素
二、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
(一)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三)净化提升的功能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五)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第四节教育促进人类个体发展的功能
一、人的可塑性
二、教育是塑造人、促进人的发展的首要因素
(一)教育是个体主体性自生产的活动领域
(二)教育是巩固和强化个体主体性的手段
(三)教育对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与完善起着定向、制约作用
(四)教育在个体主体性生成中的作用将日益提高
三、促进个体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育思想,以塑造个体性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目标
(二)总结教育历史经验,吸收人类主体性教育思想
(三)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藏息相辅,让学生拥有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
第三章教育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
1.明确教育目的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
2.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和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
3.认识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价值取向
一、教育目的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
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2.对教育活动的指导和支配作用
3.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1.教育的内在目的
2.教育的外在目的
(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局限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三)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1.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
2.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一致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
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4.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5.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历史背景
1.是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
2.针对当时青年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沿革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
(一)普通中学的任务
(二)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

第三节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必然走向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
1.素质教育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必然出路
2.素质教育的提出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必然走向
(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2.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是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1.素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个体发展对素质教育的需求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2.认识我国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及社会对他们的特殊要求;
3.了解师生关系的意义及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
4.以身作则
二、教师的智能结构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1.扎实的专业知识
2.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3.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二)教师的能力结构
1.组织管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机智
三、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稳定的情绪
(三)良

好的性格特征
(四)清晰的自我意识

第二节当代中学生的特点
一、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
(一)文化撞击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
(二)偶像崇拜所导致的“追星“心理
(三)信息多元化所导致的怀疑心理
(四)心理上的闭锁性所导致的不易被理解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心理
(五)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所导致的心理内容的社会性的增多
二、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特殊要求
(一)要具有艰苦、勤奋的吃苦精神
(二)要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要做“四有“新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