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西安历史简介

西安历史简介

西安历史简介
西安历史简介

国庆节西安4日游(10.2-10.5)

名称演变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

唐时,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朝,朝廷改奉元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由此定名至今。

中国历代朝代更替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阳城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毫,殷

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镐京

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间。洛邑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30年间。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间。咸阳嬴政,扶苏。胡亥。

西汉:前206年--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386-581年

隋朝: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1644-1911年

建都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目前仍然众说纷纭。现在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依照时间次序为(括号内为历时年数):西周(281年)、秦(177年)、西汉(214年)、王莽建立的新朝(15年)、东汉(6年)、西晋(4年)、前赵(11年)、前秦(35年)、后秦(32年)、西魏(24年)、北周(23年)、隋(37年)、唐(272年)。

历史简述

史前:百万年前,蓝田猿人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半坡的母系氏族聚落是原始社会的缩影。

西周: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秦: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将都城自雍城(今宝鸡市凤翔)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在此开始。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将都城由此迁咸阳。

【秦建阿房宫】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营建阿房宫。由于工程过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部分。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金人立于殿前。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又继续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直至秦亡,尚未竣工。项羽进关中后,将其付之一炬。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函谷关攻破秦军,进驻鸿门(今临潼区东北)。此前,刘邦已由武关(在今蓝田县)入关中,驻军霸上(在今西安城东灞桥区)。按当初约定,当以先入者刘邦为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强大势力,邀请刘邦赴鸿门宴,意图伺机除掉刘邦。刘邦在张良和樊哙的帮助下脱险,逃回霸上。这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

汉: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定都洛阳。张良等谋士认为关中是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应该建都。刘邦采纳此建议,迁都于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翌年又将都城迁至长安。

【西汉建长安城】公元前202年,西汉开始营造长安城。高祖命丞相萧何主持营建工程,在秦宫基础上兴建了长乐宫(皇宫)和未央宫。汉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故称“斗城”。汉武帝时期,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当时长安面积36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都市。

【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通了从长安通往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掌握朝政大权的相国外戚杨坚胁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改国号隋,以长安为都。

【隋建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创立科举制】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文帝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诏以十科举士,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确定。

唐: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唐公李渊起兵反隋。其子李世民占领关中渭北,弟李神通、女平阳公主在今户县起兵,占领今周至等县。十一月克大兴城,翌年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

【唐建长安城】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

【日本遣唐使】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十一月,日本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锹为大使、药师惠日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城。此后,到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的264年中,日本共派出13次遣唐使团。

【文成公主入藏】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相国禄东赞来长安,以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求和亲。太宗以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入藏使汉族高度发展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得以输入吐蕃。

【玄奘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玄奘精通佛家经典,被誉为“三藏法师”。他决心赴印度取经,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毅然私自离开长安,从凉州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冒死出国。途中历尽艰险,最终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在此苦读5年,成为第一流学者。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他携带大量经书返抵长安。此后玄奘在大慈恩寺等皇家寺院译经传教,并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笔录,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及中国西北的重要文献。

【西安碑林的创始】唐开成年间,朝廷将12部儒家经典校订刻石,作为士子应试进士的标准版本,称《开成石经》。唐亡废弃。北宋哲宗元二年(1087年),漕运大使吕大忠把《开成石经》由故唐尚书省西南隅(今钟鼓楼广场)移置长安府学北面,以利保存。即今西安碑林所在。

明:明王朝建立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朱元璋又封次子朱木爽为秦王,驻西安,在城东北部(今省政府一带)建秦王府。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增修西安城,建城墙。明中期以后,西安城墙又经历几次修葺。

近现代:

【创立易俗社】1912年8月13日,陕西省修史局总纂李桐轩与修纂孙仁玉等创立易俗伶学社(后称易俗社),招生排演新编秦腔剧目,进行戏剧改革,倡导社会新风尚。鲁迅于1924年暑期在西北大学讲学期间,曾5次观看易俗社的演出,并亲笔题赠“古调独弹”匾额。讲学结束后,将自己的部分讲学酬金捐赠易俗社,支持其秦腔改革。1949年后,易俗社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至今仍是西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戏曲团体。

【西安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但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首的部分军队,与红军实现了停战。12月上旬,蒋介石到西安督战,迫张、杨进攻红军。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随即,张、杨发表了对时局的通电,提出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来西安调停,争取蒋抗日。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答应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十大旅游区

(一)西安古都旅游区

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北京、南京、洛阳、开封、杭州共为我国六大古都。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余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六大古都中最古老、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古迹荟萃,帝都风韵犹存。游人可以看到:丰京、镐京、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唐大明宫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古色古香,与高楼大厦相映成趣的居室庭院;清雅恬静,与宽阔大街并存的僻巷小径;巍峨壮丽,耸入云端的古建高塔;松柏掩影,庄严肃穆的名刹古寺;从宋代开始建置的中国古代碑石精华荟萃之处碑林;明代的钟鼓楼;明代古城墙等众多的风景名胜构成了西安古都旅游区以及文化古迹的旅游特色。

(二)骊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县,由骊山、华清池、秦始皇陵、秦兵马桶博物馆一、二、三号坑、秦陵地宫模拟馆、临潼博物馆、鸿门宴遗址等游览点组成。旅游区内的秦始皇兵马俑制作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以体型高、制作精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年代久远、雄伟壮观而闻名国内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内还开展了文物考古旅游、温泉疗养旅游和休闲度假游。

(三)长安古寺庙旅游区

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境内,以名刹古寺众多而闻名。佛教八大宗派中的法相、净土、律宗、华严四大宗派的开山祖师和发展地都在长安。区内有佛教寺院40多座,著名的有唐玄奘墓地兴教寺,中国佛较净土宗发源地香积寺,中国佛教密宗发源地大兴善寺和对日本佛教颇有影响的青龙寺等寺院。

(四)华山旅游区

西岳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南。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奇峰突兀、巍峨壮丽,以"险、奇、峻、绝、幽"而名冠天下。旅游区内著名的景观点有玉泉院、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长空栈道和东、西、南、北峰。东峰观日出已成为旅游者所喜爱的观光游览活动。

(五)咸阳帝王陵墓旅游区

咸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北10公里的渭北东西百余公里的高原上.分布着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汉景帝阳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等27个帝王的陵墓和256个陪葬墓。举目陵冢累累,一字排列,形成了极其壮观的陵墓群。茂陵、昭陵、乾陵和已发掘的唐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大号墓均已对外开放、汉阳陵出上大量汉代兵佣,正在发掘修复,将对外开放。

(六)宝鸡法门寺旅游区

位于宝鸡市以东,沿西宝公路北线"一"字排列,主要景点有反映新石器文化的北首岭遗址、先秦雍城遗址、隋唐帝王避暑行宫--九成宫遗址、酉府园林胜景凤翔东湖以及歧山周公庙、宝鸡县钓鱼台等。享有"关中塔庙之祖"称誉的扶风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后成为唐代皇家寺院,因珍藏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大量珍贵文物而举世闻名。法门寺现已成为西线的旅游热点。

(七)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

三黄是指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黄土风情,一圣是指延安革命圣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壶口瀑布能体现黄河的雄伟壮观气势,黄帝陵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

(八)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塞上风光别具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塞北重镇榆林为中心。主要参观游览景点有秦、隋、明三代古长城,明代所建边防要塞镇北台,靖边县大夏统万城遗址,米脂县李自成行宫,绥德县扶苏祠、蒙恬墓等文物古迹,红石峡、红碱淖、佳县白云山和神木县二郎山等景观。

(九)黄河旅游区

位于韩城市境内,包括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以及中国历史文化村落党家村等景观组成。黄河龙门为黄河之咽喉,两山耸峙,黄河川流其间,涛声滚滚,出龙门一泻千里。韩城市为黄河岸上的一颗明珠,古老而文明、市内保存大量的文物古迹,韩城文庙是陕西现存的大型古建筑群之一。

(十)柞水溶洞旅游区

位于柞水县城东17公里的石瓮镇,旅游区内有佛爷洞、风洞、天洞、百神洞、云雾洞等近百个溶洞;有对峰台、云台山、马鞍岭三座奇山异峰;有明代建造的祖师庙以及乾佑河、马乳泉、玉皇瀑布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以溶洞和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

延安

延安市

延安是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城市。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

历史

延安,又称肤施,夏,延安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犬戎和猃狁的领地。春秋时期白翟族在延安地区居住。延安城始建于战国,称“高奴”。秦汉时属上郡。楚汉相争时翟王董翳以此为都。隋唐时延安设延州、丹州、敷州、坊州等。宋代延安属永兴军路,1089年升延州为延安府,是对抗西夏边陲重镇。《水浒传》中第一回便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元代置延安路,包括鄜州、葭州、绥德州(后两个州现属榆林)。明代改设延安府,沿至清代。中华民国初1912年属榆林道,后由陕西省直辖。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1949年5月共产党执政后设陕北行政区。1997年1月设地区级延安市,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成立延安市。

地理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公里。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名人

范仲淹、沈括、种谔等政治家都曾治理过延安。

韩世忠:宋朝名将。

高迎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岳伯父。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延安地区米脂人。

刘志丹、谢子长:中共领导人。

路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名胜

壶口瀑布:黄河上最著名的瀑布。

黄帝陵:黄帝的陵墓。

宝塔山:初创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有延安宝塔、宝塔山摩崖石刻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等中共中央在陕北时的遗迹。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文明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

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7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产霸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西安旅游的历史文化

西安历史文化 历史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一说17朝),中国历史上的四个伟大时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又称为“西京”、“西都”、“凤城”、“斗城”,简称“镐”(与“皓”同义同音,寓意“光明之都”)。从古到今曾用名:酆京、镐京、酆镐、长安、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西京,以“长安”最为常见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西安建城史已有3100 多年,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方罗马,东方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传说 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整理)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关内容

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 (七贤庄历史街区说明) 近现代历史街区 【七贤庄历史街区】七贤庄建立于清满城的废墟之上。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安”的号召,在清满城的废墟之上建设新市区,达官贵人及商贾们纷至踏来。至1936年,西安新城先后建起了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七贤庄等新村,成为当时西安城内新生活、新住区的样板。 七贤庄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四合院民居空间格局,通过建筑材料和结构变化,塑造西安民国时期民居雄浑质朴的形式和鲜明的建筑特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购置七贤庄部分用房作为办事处,接待了周恩来等一系列中共重要领导人,并引导大批进步青年奔向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据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民国时期建设的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等传统民居院落群已陆续拆除,唯七贤庄因种种原因得以幸存,成为西安在民国时期成片建设居住区的典型代表。 1革命公园 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军阀刘镇华率其部由河南入陕,围攻西安。陕西国民革命军团结西安民众困守孤城,与之进行了长达八个月之久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同年十月,国民革命军冯玉祥将军所部援陕部队及达,刘军全线溃败,西安方得以解围。刘军围城八个月,给西安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守城居民死亡近五万人,占当时西安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纪

念死难军民,1927年2月,由国民革命联军总部发起,在皇城北门外清满城废墟上置地10.3公顷,辟为公园,设置公墓,纪念西安围困被军阀刘镇华攻打时期阵亡的守成军民。革命公园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亭、东大墓、西大墓、忠烈祠。八办在为延安输送革命青年的时候,曾因住处紧张,部分进步青年将革命公园革命亭作为休息与聚会的场所。 革命公园现在是西安明城内最大的一片集中绿化,并免费为市民开放。革命亭前的喷水池,立有太湖石,相传为唐兴庆宫遗物,在园中自成一景。园东有宽敞的展览室,常有书画展出。西南的“棋艺之家”,为棋艺爱好者的活动场所。北面是人造湖,湖上架设曲桥,并建有亭子,称为“湖心亭”。西北有假山,山上有石洞、茅亭等。西南新开辟的游乐园,有很多游乐设施。节假日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元宵节灯展,花展;早晚有老年自娱班活动。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是周边居民和市民们休闲、游憩的好去处。革命公园以其独有的历史氛围、生态景观和城市生活优势吸引着人们。公园不仅给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场所,而且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和地区竞争力。 革命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局已对其作保护规划,基本信息如下: 革命亭基本信息 革命亭保护范围图

陕西地域文化

浅谈陕西地域文化 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关中平原的灞河上游繁衍生息,用旧石器为工具,与大自然作斗争。到距今三四万年时,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他们活动在西安附近和整个渭河流域。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原是六七千年前母系公社的一座村落。半坡人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会制造很多精巧的石质工具,有了纺织和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会建筑能抵御风寒的房屋,身穿衣服,生活在组织的公社之中。大约又过了一两千年,西安附近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沣河流域发现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址。这时的人类已使用木耒和石镰等新式工具,使农业生产向前进了一大步,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 古代政治中心(周) 周人原是活动于关中西部的一个部族。相传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分封在武功。泾河流域的彬县、旬邑一带,也是周人活动的一个中心。到古父公时,他们由旬邑迁居岐山南的周原,营建宗庙城廓,开荒种地,还设立官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首都就在岐山、扶风之间。到周文王时,周国迅速发展,攻灭了附近许多小国,并进一步在沣河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又在沣河东岸修建了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丰、镐共同作为周王朝的首都,历时360余年。这是古代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大城市。“陕西”这个名称,也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武王的胞弟周公和大臣召公的封邑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属召公管辖,陕原以西属周公管辖,后人因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西安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经济发展

西安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经济发展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历史之悠久,其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其历史的演变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它们相互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影响。 一.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二.十三朝古都——西安 从奴隶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颠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062年,世居关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陕西歧山、扶风县一带]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流

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57年伐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九区、四县。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三.西安名片——人类起源地、中华文明摇篮、黄河文化、丝绸之路西安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囊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类社会演进各历史阶段的多种类型,构成人类社会进化世上举世罕见层次清晰的完整系列。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被称“中华民族摇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得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从神话和传说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和中心位置,汉唐两带尤为突出。佛教文化中心魏晋南北朝时,长安与西方各国

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课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指导教师:陈颖 学生:蒋升桓 学号:07089003 作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 二0一一年六月七日

城市遗产保护与利用 ——以西安为例摘要:本文对城市更新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城市规划、更新、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目的是唤起我们城市管理人员和公民对城市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不要只为了经济利益而将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破坏殆尽了。关键词:城市更新遗产保护城市化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预计在未来20年时间里,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者超过60%,城市不断的增多,大城市不断地扩张,在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些城市更新的盲目性和决策的局限性,再加上设计的落后,各地争相模仿,出现了“千城一面”、“大拆大建”的现象,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城市正在渐渐地消失它的历史和地方特色,成为雷姆库哈斯所描述的“无性格城市”,历史的城市中心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功能,出现城市中心区衰败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对城市进行更新,既然要更新,就必须对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景观等进行保护......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这个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一场大病后要重新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计划,但是如今世界的背景已经不同以前了,西安面临着国际文化的冲击;如何积极应对、合理取舍成为规划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个重要阶段,我们更应该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以寻求富有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路径。 一、城市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这呈现加速运动的趋势,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北京、西安等古城的老城区也成片的被更新,不论是老城还是新城,塔吊林立,城市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 我们在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感叹的同时,一些有志之士也在为这种快速的更新现象所带来的城市问题而感到惋惜和痛心。我们的政府,尤其是我们的国民应该马上从“欣喜”中苏醒过来了,我们已经给城市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否则,若干年后,我们将对以前我们所做的事情而感到惭愧。 1.1 大拆大建 《北京宪章》指出:20世纪:“大发展”和“大破坏”,21世纪:“大转折”...... 20世纪已经过去,西安的老城已经被更新的面目全非,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随之灰飞烟灭,永远的消失了。幸运的是西安还留下了明城 墙,钟楼等对经济利益干预不大的历史遗产;在21世纪,全球化和多 样化的矛盾将继续存在,并且更加尖锐,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城市建 设理念和原则,来面对新世纪对我们的挑战。 1.2 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张建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内涵。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兴趣及热爱。 教学方法: (1)研读教学法。“研读”指研究性阅读。具体地说就是知道学生反复阅读和理解课件,变学生被动的地听讲为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 (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多设问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的展示,化文本中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与冲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体味文章的内涵。 教具准备: 西安的图片资料、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历史问题:你们知道世界四大名城是哪些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解说)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是有道理的。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城是一个古城魅力十足的所在:你看,那依然迎风挺立的古城墙,那铸就了历史永恒的兵马佣,还有那历代碑刻聚集地的碑林和那夕照中美丽的大雁塔,无不在告诉我们西安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 二、介绍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图片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安历史文化) (一)、历史的足迹 1. 八百里秦川居中间,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 2. 走过蓝田人 3. 半坡遗址存 4. 十三王朝建都地 5. 西安事变天下闻 小结:西安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二)、名胜解读 1. 周公庙里思无穷 2. 千里演进长安城 3. 巍巍宫殿今何在 (1)渭河南岸阿房宫 (2)大明宫与九成宫 4. 大小雁塔城中立 5. 长安城外帝陵多 (1)秦始皇陵 (2)乾陵 (2)昭陵 6.关中塔祖法门寺 7.丞相祠堂“五丈”寻 小结:西安,古称长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周、秦、西汉、东汉(末年)、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唐朝以后多次更易名称,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现在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西安历史考察报告

历史学专业考察报告 姓名:孔霞专业:历史学班级:20100251班学号:2010025146 2013年4月3日,我们一行27人从学校出发,在刘黎老师、冯伟娟老师和邱宇德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此次考察让我收获颇多,现将个人的学习体会报告作如下介绍: 一、简单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长安”,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等朝都定都于此,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中国近代发展中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直至今天西安仍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西安考察之行,我们一路参观游历了:昭陵、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岳华山、华清池、骊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北广场。西安之行是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至今仍记忆犹新。 二、考察实录 4月3日中午我们从曲靖出发,坐火车到达昆明,随后转乘昆明直达西安的火车,4月5日早晨6点到达西安。在乘车到宾馆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悠远厚重的古城墙,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及防御思想。我们在宾馆休息了一天,4月6日正式开始西安之行。 (一)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我们看到了《开成石经》,还有许多书法名碑,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颜家庙碑》等。我们欣赏到了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清刻《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另外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线刻等石刻艺术品60余种,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都集中于此。

陕西文化概述

陕西文化概述 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展示着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陕西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展示着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陕西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对外开放发祥 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

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形象定位概要

64 论坛 观察思考 ■栏目璃辑/王雷 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形象定位 ■丁孝真 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本质内涵,二者的目标完全一致,这一目标定位包括: 1.重塑城市精神。西安要围 绕“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 城市文化身份定位,进行城市精神的提炼、更新、培育,提升市民素质和城 市形象,大力弘扬以“承古更新,开放 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为导向的 西安精神,并使之成为每个市民和组织团体的自觉实践;面向未来,培养 西安入自由、解放的精神和创造性的人格;强化“我文明西安文明,我诚 信西安诚信,我美丽西安美丽”的意识,不断增强市民对这座干年古都的 i、西安城市文化建设 自豪感和责任感,使西安成为最具东方神韵的入文之都。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珍贵的历史遗存、丰富的2.提高市民素质。西安作为西部大都市要着重培育市民 人文资源和久远的文化传承,不仅使西安成为中国诸多吉都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生活意识,增强市民对党和政府的售住,中历史最悠久、个性最鲜明的城市,而且是世界城市建设史倡导与大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上的典范,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家庭美德,提升全民的道德境界,培育文明的生活方式。通 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西安的特色、西安的品牌和金过多种教育形式,普及知识,增进修养,养成市民对文化艺 字招牌,它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城市物质文明术的尊重,对精神生活的重视,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典型象征。西安始终把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针对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要特别注重放在第一位,积极吸纳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培养市民的心理调适力,增进心理健康,并加强职业培训,成功经验,包容并蓄,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教育市民树谐共处,使历史氛围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使西安这座世界立风险竞争、敬业创新、契约诚信、贵权对等、环境保护、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成为历史文化传统的聚集地,而生态文明等现代意识,实践绿色、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且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衍生地,成为人们生活居住的美好家使西安成为理性、文明之城。 园和观光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3.完善城市结构。西安的城市文化建设要遵循以人为作为“世界文化首善之地”,文化一是西安的历史底气,

西安历史

西安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 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环绕(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自然景观优美。 远古时期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周朝时期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秦汉时期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

西安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经济发展

西安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经济发展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历史之悠久,其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其历史的演变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它们相互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影响。 一.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二.十三朝古都——西安 从奴隶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颠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062年,世居关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陕西歧山、扶风县一带]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57年伐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九区、四县。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三.西安名片——人类起源地、中华文明摇篮、黄河文化、丝绸之路西安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囊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类社会演进各历史阶段的多种类型,构成人类社会进化世上举世罕见层次清晰的完整系列。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被称“中华民族摇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得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从神话和传说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

陕西历史与文化

陕西历史与文化 历史文化 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展示着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陕西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对外开放发祥 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

西安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简况 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 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九区、四县。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二、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10朝说 10朝——依照时间次序为: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10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说 11朝——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说 12朝——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13朝说 13朝——在12朝的基础上加上东汉(献帝6年)。 ·14朝说 14朝——有两种情形:(1)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 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西安历史简介

西安历史简介

国庆节西安4日游(10.2-10.5) 名称演变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

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 唐时,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朝,朝廷改奉元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由此定名至今。 中国历代朝代更替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阳城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毫,殷 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 镐京 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间。洛邑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30年间。 齐,楚,燕,韩,赵,魏,秦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间。咸阳嬴政,扶苏。胡亥。 西汉:前206年--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386-581年 隋朝: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