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物体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物体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物体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物体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物体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涉及了物件沉浮条件,但未对沉浮的直接原因作祥细的解释,现用数学推导的方式阐述一下:

浸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与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重力时,物体下沉;与它所受浮力等于所受重力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一、漂浮

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F浮=G.

∵ F浮=ρ液gV排

G=ρ物gV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又∵ V排<V物

∴ρ物<ρ液

即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或者反过来说,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二、悬浮

当物体处于悬浮状态时,F浮=G。

∵ F浮=ρ液gV排

G=ρ物gV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又∵ V排=V物

∴ρ物=ρ液

即当物体处于悬浮状态时,物体密度等于液态密度;或是说,当物体密度等于液态密度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三、上浮(动态)

当物体处于上浮状态时(物体自下到上运动),F浮>G。

∵ F浮=ρ液gV排

G=ρ物gV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又∵ V排=V物(完全浸没)或V排<V物(部分浸没)

∴ρ物<ρ液

即物体处于上浮状态时,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或是说,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处于上浮状态。

四、下沉

当物体处于下沉状态时,F浮<G。

∵ F浮=ρ液gV排

G=ρ物gV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又∵ V排=V物

∴ρ物>ρ液

即为物体处于下沉状态时,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或是说,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处于下沉状态。

注:

(1)文中“物体密度”均指物体的平均密度。

(2)文“上浮(动态)”主要相对漂浮的静态而言,即上浮状态物体在运动,而漂浮状态物体静止。

(3)综合文中“一、三”可知: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可能处于漂浮状态或上浮状态,所以不能绝对化,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演示实验二: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红色的水50ml。 小组实验:一组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的小球。一组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立方体。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板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新课学习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大家请看实验台上这七种物体(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首先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观察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并作好记录,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接着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并作好记录。 3.对比两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提问学生。 4.学生回答。(板书:看不出沉浮与体积和轻重有什么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今天我们的实验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的。 2.那么,今天的实验怎么做呢?(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有体积大小和轻重)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共同探讨实验注意事项。 5.得到实验方案。 6.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小球,一套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实验一: (1)在同学们的桌上放着五个小球,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板书:体积相同,轻重不同。) (2)分组实验: (3)学生做好记录(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实验现象) (4)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 (6)师生总结。(板书:体积大小相同的物体,重的物体易沉,轻的物体易浮) 实验二: (1)在同学们的桌上有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五种物体,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体积不同,轻重相同。)(2)分组实验: (3)学生做好记录(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实验现象) (4)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 (6)师生总结。(板书: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小的物体易沉,体积大的物体易浮) 3.教师小结: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研究得出,不同材料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轻重有关。(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控制变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 【教学仪器】: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 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完整word版)《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体积相同,重物体容易沉;如重量相同,体积小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材料:水槽、4个同体积不同重的小球、4个可伸缩圆柱体、带盖的空瓶、红色水、7种材料(萝卜、泡沫块、小石块、蜡烛、橡皮、带盖的空瓶、回形针)、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7种材料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我们能看出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 2、7种材料按体积从大到小顺序排一排;我们能看出体积大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 三、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怎样才能看出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或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2、认识结构材料: (1)4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用天平比较一下轻重。 (2)4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3、预测:你们觉得把4个小球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会一样吗?把4个圆柱体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会一样吗?小组预测,把预测的结果画在记录单上。 4、汇报小球和圆柱体的预测结果。 预设:A、都浮。浮的情况一样吗?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 B、有的沉,有的浮。沉浮的情况都一样吗?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 5、实验要求: 把4个小球(圆柱体)一齐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用图示法记录沉浮状态。观察完后,将小球(圆柱体)从水中取出,用抹布擦干。 6、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球实验:展示一组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学生汇报。 预设:A、你觉得小球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 B、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有关系吗?怎样的关系? (2)圆柱体的实验汇报同小球实验汇报,尽量让学生说。 (3)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体积相同重的易沉] [重量相同小的易沉] 7、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对7种材料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却能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四、继续研究变量控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师:刚才我们通过控制小球的体积和圆柱体的轻重,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检验。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瓶子,来看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实验要求:(师简述实验要求) (1)小瓶子沉的实验: A、往小瓶子内一滴一滴加红色的水,观察小瓶子的沉浮; B、记下小瓶子开始沉下去时红色水的液面; C、再把红色水加到满瓶,观察下沉的情况。

最新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 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1111111 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漂浮和悬浮。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上浮和下沉。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 物体下沉: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 F浮变小(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悬浮 上浮v 下沉v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材分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沉和浮》单元中第二课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同种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其重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是学生经过学习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那么在这节课就要来解决学生的这个疑问。这节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其重量及体积关系的规律。第二个活动,探究如何改变小瓶子的沉浮状态的实验,从而认识到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改变整个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其沉浮状态。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又为后面继续研究物体沉浮规律作铺垫。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沉和浮的现象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很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但到底物体为什么会有沉有浮呢,究其原因他们并不了解,所以这节课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演示图片,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红色液体和胶头滴管,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四、教学仪器:烧杯、水、盐水、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乒乓球、 鸡蛋、比重计、小烧杯、小钢珠、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如何帮小朋友取出洞中球? 学生答:向洞中灌水,球会飘起来。 让学生用烧杯和乒乓球验证此法是否可行。 如果洞中是一个鸡蛋,此法可行吗? 学生:不行。可用盐水。 看视频:鸡与盐水的密度关系 看来,物体的浮沉是有一定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既然乒乓球和鸡蛋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鸡蛋沉底而乒乓球上浮?为什么鸡蛋在盐水中可以漂起来还能悬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1)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F浮>G蜡时物体上浮。当物体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物体最终漂浮在水面。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年级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杨小学张红梅 学习目标 1.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 因,认识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2.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4. 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感 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 原因。 难点:学习用画图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 素。 评价任务 1. 会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 因。 2. 能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准备1. 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 瓶、萝卜、橡皮。

2. 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套相同质量 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3. 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 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 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 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 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 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引子,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 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 4. 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 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 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_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说课稿 巴仁镇中学:古丽艾赛尔·艾力 2015年5月17日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选手,王俊耀,来自陇南市礼县雷王乡初级中学。-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理念六方面向大家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⑵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⑶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⑷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2.教材说明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实例——水饺在水中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开门见山地引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接着设计了演示实验1:观察等体积的兵乓球和橡皮泥在水中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学生感知漂浮、悬浮、下沉和上浮四种状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浮沉现象。最后,通过介绍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引向广阔的生产、生活空间。 传统教材把浮沉条件和认识浮力放在一起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显得内容多而乱,使学生一开始学习浮力就感到困难。该教材把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放在一起,作为独立的一节,安排在学习完阿基米德原理之后,既保障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使得整体知识脉络更为清晰,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本节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然后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最后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其中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组织学生做好鸡蛋的浮沉实验及理论分析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教学对象: 1.学生结构:

物体浮沉条件

初中物理《浮沉条件》组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水中,鱼、漂浮的木头、静止在水底的石头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水对石头的压强比对木头的小 B.木头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 C.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D.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2.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就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此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西瓜的密度比李子的密度大 B.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C.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D.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3.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甲、乙、丙、丁,静止在容器的水中,如图所示.这四 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则() A.F甲=F乙 B.F甲<F丁 C.F乙>F丙 D.F丙>F丁 4.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 块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面比放入木块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 压强变化了160Pa(取g=10N/k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就是() A.液体的密度就是0、8×103kg/m3 B.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木块受到的浮力就是6N D.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5.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盛满不同液体的溢水杯中,小球在甲杯中漂 浮,在乙杯中沉底,甲、乙两杯中溢出液体的重力分别为0、5N与0、4N,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就是() A.小球在甲杯中受到浮力作用,在乙杯中不受浮力作用 B.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为0、5N,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0、4N C.小球的质量为50g D.甲杯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液体的密度 6.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 力分別为F A、F B.则() 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7.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 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8.未煮过的汤圆沉在水底,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此时汤圆() A.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 B.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 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 D.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 9、就是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静止在海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就是 () A.航空母舰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航空母舰排开的海水越多受到的 浮力越大 C.航空母舰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它本身的密度有关 D.航空母舰的排水量约为7×104t,表示它空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约为7×104t 10.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两个烧杯内分别盛满密度为ρ甲与ρ乙的两种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地放入甲、乙烧杯内,静止时如图所示,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与P乙,小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与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就是() A.ρ甲<ρ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F甲<F乙 11.小明用矿泉水瓶与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她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

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旧知回顾 浮力的产生原因、特点、计算方法 2、新课引入: 潜水艇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有时又能停留在水中。这是怎么回事呢?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作用,那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呢?物体在液体中,什么情况下上浮?什么情况下沉?即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3、讲授新课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受力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收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取决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3.小组学习 根据物体所受力的情况讨论分析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就会上浮;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就会下沉;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就会悬浮或者漂浮; 并在图中标出合力的方向。 4. 引导学生有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公式,结合受力分析条件,得到新的分类; ρ物<ρ液上浮至漂浮 ρ物=ρ液悬浮 ρ物>ρ液下沉至底 (二)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 根据学案提示,小组完成“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的学习,找出下列各物体的原理 1、潜水艇 2、气球、飞艇 3、浮筒 练习: 例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它受到的浮力---------;它排开水的体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义及答案)

①F 甲<F 乙 ②F 甲=F 乙 ③p 甲=p 乙 ④p 甲>p 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4 题图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义) 1. 把重为 10N 的物体缓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 中,当物体静止 后,测得溢出的水重为 8N ,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 力大小为( ) A .漂浮, F 浮=8N B .悬浮, F 浮=10N C .沉底, F 浮=8N D .沉底, F 浮=10N 2.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 沉情况,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重力分别为 G 甲、G 乙、G 丙,则 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A .G 甲>G 乙>G 丙 B .G 甲<G 乙<G 丙 C .G 甲=G 乙=G 丙 D .G 甲=G 乙>G 丙 3. 有一长方体木块,长宽高之比为 4:2:1,分别以甲、乙两种方 式 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A .1:2 B .1:4 C .8:1 D .1:8 4. 如图,将一个小球先后放入装满甲、乙两种液体的相同烧杯 中,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小球在两种液 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 F 甲、F 乙,两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分 别为p 甲、p 乙。则下列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1)上浮 F 浮 G 物 F 浮′ G 物(漂 (2)悬浮 F 浮 G 物 (3)下沉 F 浮 G 物 F 浮+F N =G 物(沉底) 2.物体的浮沉条件 —密度条件 (1)上浮 ρ液 ρ物 漂浮 (2)悬浮 ρ液 ρ物 (3)下沉 ρ液 ρ物 沉底 一、知识点睛 1.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 ρ物 指的是物体的密度,不一定是物质的密 度。 注: 二、精讲精练 第 3 题图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 第六节物体的沉浮条 设计思想: 在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后,在这一节里再次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探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本教案立意与探究活动中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大胆探索物理规律,打开学习物理的思路,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的研究方法. 探究准备: 在事先分好组,按需要,一般是四五个同学一组为宜.同时提出要探究的课题. 探究中提供的实验仪器: 木块、铁块、弹簧称、天平、量筒等,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需要,为学生提供仪器. 探究中的具体操作: 提出问题: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二铁块却下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浮条件又是什么? 请同学们提出猜想,猜想不拘一格; 根据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提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

设计实验的记录表格; 写出实验步骤; 得出实验结论; 看实验结论和先前的猜想是否吻合; 写出个人自评. 以上的所有项目都填在下表里. 姓名实验日期 探究课题物体的沉浮条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仪器 实验的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和猜想是否吻合 自评 学生将上表交回后,此课时完毕. 下一课时,选几组完成较好的方案,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他们组的探究报告,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就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一总结,归纳出:F浮G时,合力的方向向上,物体就会上浮;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中.

请同学们用解释图8-33、图8-34、图8-36、图8-37等现象.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与它们的密度有何关系呢? 结论:当液〈物时,必有F浮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上浮. 注意:这里要指出物体是实心的,如果用大密度的材料制成的物体要附在水面上,则可以把他制成空心的,如轮船等.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请同学们学习“阅读材料”.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年级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下杨小学张红梅 学习目标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认识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4.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难点:学习用画图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评价任务 1.会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2.能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准备1.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3.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引子,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培优练习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个空塑料瓶放在水中会上浮,装满水后,瓶子会( )。 A. 向上运动 B. 向下运动 C. 不动 2.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只有一种在水中能浮,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3.大小相同的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 A. 越重越容易浮 B. 越重越容易沉 C. 越轻越容易沉 D. 与轻重无关 4.要使浮在海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A. 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 从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 把潜水艇的压载舱抛弃,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 5.我们会想出一些办法让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这与()有关。 A. 改变轻重 B. 改变高低 C. 改变大小 6.把下面三个一样的瓶子放在水中可能会出现悬浮的是()。 A. 装满沙的瓶子 B. 装有半瓶水的瓶子 C. 空瓶子 7.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 大小 B. 轻重 C. 形状 8.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A. 它的重量 B. 液体浓度 C. 它的体积 9.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排出潜艇水仓中大量的水时,潜艇会() A.上浮 B.下沉 C.既不下沉也不上浮 二、填空题

10.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________ (填“沉下去”或“浮起来”);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________,它就会________ (填“沉下去”或“浮起来”)。 11.将下图所示的各种物品按体积大小分别编号为1、2、3、4、5、6、7,然后将它们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其沉浮情况如下图所示,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 1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________ 和________都有关。 13.潜水艇是改变自身的________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________原理。 14.体积越________、重量越________的物体,越容易浮;体积越________、重量越 ________的物体,越容易沉。 15.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让潜艇上浮的办法是________,让潜艇下沉的方法是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体积大小不变时,物体越 ________就越容易上浮,物体越________就越容易下沉。 三、判断题 16.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17.在用小瓶子研究物体的沉浮时,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 18.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没有规律。() 1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便会下沉。() 20.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四、实验探究题 21.科学探究题。 如图所示,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进行探究物体的沉浮和物体轻重的关系。 (1)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演示]:a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b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教师: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学生:浮力、重力 教师: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学生: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教师: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2、进行新课 教师:下面我们讨论几个小问题: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学生:木材轻,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教师: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教师: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 [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教师: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 教师: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 教师: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 学生: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初中物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解释}——创造——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浮现象的乐趣,获取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思考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能力及达到高级的思维水平准备认识基础。让学生初步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参与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果的展示活动,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3、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施教策略: 1、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利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浮;巨轮在海上航行;飞艇在空中飞翔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边学边实验,在实验、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FLASH制作动态的受力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制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结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