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基于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分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分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分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分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1T10:39:12.6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作者:何吉翔

[导读] 摘要:配网规划与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力的正常供应,配网规划设计合理,对于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配网规划与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力的正常供应,配网规划设计合理,对于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配网规划;设计

1配网规划现状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使得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合理规划、设计城市配电网,是确保城市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配网规划中,应该坚持“可行性、前瞻性、灵活性”的原则,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配网规划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网的正常运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配网结构不合理

按照相关技术要求,配网接线保证在正常情况下,能满足供电安全、经济和质量的要求;在设备检修和故障等情况下,有比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尽量保持用户不间断供电,适应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过去在进行配网规划时,由于缺少整体观念和发展眼光,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造成配网的接线结构不合理,电网运行方式单一。配网的接线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设备检修、更换、扩容,迎峰度夏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开展,另外也造成了损耗率过高等问题。

1.2电源网点分布不均

从实践中可看到,部分区域的电源点非常多,且电源点难以物尽其用;部分地区的供电半径非常大,且线损耗较大,增加了系统的建设成本,浪费非常严重。同时,配网结构不合理,最初设计时因考虑不周而导致运行方式缺乏灵活性,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则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最终造成计划检修、高峰用电或故障复电等问题常态化。

1.3配网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由于长期以来配网的建设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建设资金短缺,配网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造成事故频繁发生。虽然近几年引进了一些新技术、采用了新设备,但与国外先进城市相比,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差距还是很大,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

1.4电力负荷增长过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城市建筑更加密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这不仅增加了电力负荷密度,还加大了配网规划的难度,导致国内电力资源供求矛盾日益严重。同时,配网线路故障问题发生率不断升高,加之受技术、环境条件的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逐渐降低。此外,自然环境在不断恶化,经常出现天气突变现象,导致架空线损坏现象频发。架空线受到损坏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配网线路修理的难度。

2新形势下配网规划与设计分析

2.1做好负荷预测

政府为了实现对现代化城市的管理,往往会以城市道路为分割线,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块,例如教育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商业区等。这些区块有着不同的用电规律。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按照城市的功能分区,切实做好负荷预测工作,为配网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这里针对几个关键区块的负荷预测进行简单分析。一是工业区:对于工业区的负荷预测,多采用大用户法和产值单耗法进行综合测算。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测算出该区域的负荷增长和电力需求状况,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对于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而言,应该不断调整工业区的配网规划,及时了解区域发展情况,并且电力负荷的性质,确保配网规划与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二是商业区:对于商业区的负荷预测,通常都会采用负荷密度法。通过逐级演算的方法,由小的功能分区逐步扩展到大的供电区域,结合功能分区的负荷密度基数,对其电力负荷进行分析和预测。

2.2与主网相互协调

对于变电站而言,应有效满足双电源的要求,分阶段增加变电站布点,优化主网架的结构形式,解决设备过载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建议加快“三T”或“双T”接线方式的应用和推广。鉴于当前国内电网规划已得到优化,日后应逐步由输电向配电转化,从而使配网功能得以优化。对于主网与配网的结合,主网规划对配网规划具有导向作用,而配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从实践中可看出,合理的主网系统可有效减少配网供电半径,对配网网损率降低、配网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高压电网主要采用集中补偿方式,低压配网主要采用分散补偿方式。

2.3供电半径的规划

供电半径主要指变电站或者配网变压器的供电范围之内的物理半径,与电网的合理布局密切相关。供电半径过大,一方面会增大线路损耗,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线路损坏率;供电半径过小,一方面不能满足供电要求,另一方面也造成资源浪费。适当的供电半径能够合理的分配供电范围和供电能力,提高输送和分配的可靠性。制定城区和近郊线路供电半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配网条件限制无法实现供电半径要求时,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客户端的供电质量。

2.4做好配网结构的优化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配电网采用的是放射状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对较差。电力企业应该在充分考虑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配网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对于一些电源点充足,电缆形式组网、环网节点明确的大城市,可以采用环网结构;对于不存在环网结构建设的中小城市,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以区域为中心的小型环网,或对配网进行改造,以确保配网结构的合理性,而不能盲目模仿大城市的环网结构,以免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2.5进一步更新和完善配电网所需的设备

一直以来,我国配电网设备都较为落后,这是使得我国配网工作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应用了较为先进的规划设计方式,也未能把配网规划设计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线路陈旧、设备老化等现象,这已对人们的用电需

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城市规划设计谁说了算 在烟台市东部海滨,一个能容纳4万人的新体育中心初展新姿。这个重要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就是由群众拍版的。 自1999年起,烟台市就开始试行“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风景区规划以及重要地段、新建居民小区、重要公共建筑和民众关心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举办展览、设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公示。 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实行两年来,共收到民众的建议和举报数百条。一些重要建筑项目甚至被民众否决。例如,烟台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没有通过民众的评议,工程就搁浅了;而烟台市体育中心的3个设计方案,经过民众投票,有一个方案获得多数选票,于是市政府决定,就按照这个方案施工建设。 试析: 1、分析烟台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怎样评价根据民众投票多少来 决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做法? 2、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怎样做到既吸取民意,又符合城市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要 求? 案例二:汉普顿市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 在一般社区,政府专家制定城市规划,公民学会按照规划安排生活。专家们努力工作以使公民的反对最小化。虽然公众可以在听证会上攻击这些规划,但通常规划者只是寻求对自己要做的决策得到批准。如果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就会迫使对规划进行修改。但即便如此,专业规划者仍然处于主管者的位置;下一轮规划还是他们控制。 在90年代初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这个有着13万人口的城市开始卓尔不群。 琼·肯尼迪(Joan Kennedy)还记得,当时传统的城市规划程序再也行不通了。她是该市的城市规划主任。她回忆说,她的机构刚刚起草好城市整体规划。 我们刚刚经过一种常规的、传统的公民参与程序,即你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告诉大家来参加会议。然后,把正在考虑要做的事情告诉大家。因此,我们声明,该计划将是整个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 接下来就是对规划委员会的公众听证会。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孙立军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孙立军 发表时间:2018-12-25T11:02:12.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孙立军 [导读]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结合城市中各类建筑物建设的情况、城市发展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科学分配资源能源,发挥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整合运作的价值。文章将结合当前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概念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保证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合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与城市居民工作及生活的正常进行紧密相连。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针对很多因素开展的,比如:建筑、空间、公共设施、功能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此将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与经济实力体现出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且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此得到广泛城市居民的认可。与其他工作相比较,城市规划更加的复杂且繁琐,该项工作实施的前提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城市空间布局情况,从而保证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让城市的居民能够更切实的感受到城市所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与生活动力。城市规划中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公共建筑,即医院、学校、宾馆、图使馆等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不管是在位置还是其他方面都要保证符合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城市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建筑外形、景观及各项目所实施的,其概念具体体现在:城市设计能够对城市自身的机能与形态规则进行约束,保证城市建筑造型与结构的统一规范性;城市设计关系到城市外在形象的创建,关系到一个城市在其他城市与国家中的形象是否良好;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为艺术的体现,是想要通过设计将城市的魅力展现给外界,能够让所有人看到城市中各项设施都得到了合理的安排,能够有效的满足城市居民不管是对美观、经济还是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2我国城市规划现状 城市规划法规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当中的重要核心,是保障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早已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全国人大所颁发的城市规划律法。因此其与发达国家的规划法规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法律体系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法规并未形成完整性的体系,因此其尽管有了母法,但是仍然严重缺乏全面深化、细化的辅助法;法规内容方面,难以体现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城市规划特点及要求。其主要缺乏从国家、地方、部门及个人等多方面利用的综合考量;所制定的城市规划难以和经济发展充分结合,主要要求城市规划至少应当积极的为经济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做好对环境的投资,这样才能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城市方面的公众参与性明显和不足,严重对城市规划工作召开及城市规划和公正执法的公共利益造成一定影响;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方面,主要结合当前先后愿意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当中,主要是结合相应结构与方法,具体针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阶段的安排,确认好内容及目标设定的规划工作。 3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可以通过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等方式,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 城市设计以空间景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特色化城市的构建,提升城市中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其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重视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以及个性彰显性原则,结合城乡规划与管理的要求展开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可以在明确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国外案例等,收集相关资料,借助图书、电子网络等丰富设计经验,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居民的实际城市生活需求等。结合调查的结果进行问题总结、经验分析等,为现代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科学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思维模式,结合城市发展期间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城市构建的要素、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综合探究,明确城市发展中的阻碍性因素。城市设计中需要对城市功能进行定位,明确建设与管理的内容、文化特色彰显的方式等,规划编制需要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互融合,可以邀请建设方、规划单位以及市民群众等参与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活动中。积极听取市民的建议,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时代元素、当地文化特色等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积极倡导绿色元素、环保性材料的应用,彰显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地域风貌。 3.2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需要将“精细化”的理念融入其中,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需要转变简单、粗放的管理理念,更加关注空间品质、居民生活方式的引导,凸显历史文化的魅力,城市的特色风貌等,增加社会居民的城市设计参与度,且将“低影响”、“微治理”等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实现城市的创新与发展,为城市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要求,可以将城市设计划分为三个层级,即为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重大项目实施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规划设计期间,重点根据城市的分区以及整体进行规划,明确总体性的空间格局、风格特征等,对城市形象进行清晰定位,制定明确的空间景观系统结构。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城市中的重点地区进行设计,比如可以将新城区、河道口或者是旧城区等纳入到重点规划设计工作范围中,对其空间景观特征、景观特色等进行设计。重大项目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已经建设的项目进行整体性分析,制定建设的规划,且需要分析空间的利用情况。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可以将各类色彩多样、形式丰富的内容融入其中,更好地呈现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特点,强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针对于重大公共建筑设计活动,可以通过专家决策、公众参与的方式保证其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效果。 3.3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 城市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时代发展的因素等,为城市未来发展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做好协调规划与设计的工作,使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价值更加突出。城市设计与规划期间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建筑项目的分配、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在综合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展开城市设计服务工作,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清晰性、合理性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使城市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年级专业:2012级园林(景观设计) 学号:201206194028 姓名:唐明明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用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配网标准设计说明书.doc

说明书目录 1、设计依据 2、工程概况 3、地形、土质及汽车及人力运距 4、线路路径简述 5、主要工程量 6、防雷接地 7.施工注意事项 8. G4层精细化工艺施工图册 9. 工程现场照片 1.设计依据(依据不同工程进行编写) 1.1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2014年中低压配电网项目可研-设计单位捆绑招标(罗湖区、盐田区)(第一标段)广州建交(公)中字[2013]第[3235]号项目中标通知书; 1.2 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3 《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标准设计》(V1.0版); 1.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 技术导则》; 1.5 《深圳电网标准化应用工作指导意见(试行)》(201 2.10); 1.6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配网安健环设施标准》(201 2.04); 1.7 《深圳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试行)》(2013.07); 1.8 盐田供电局、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对本工程现场的实地勘察。 2.工程概况(结合项目可研设计,进行深化) 2.1现状分析: (1)网格情况介绍 a、属于YTMS0004网格,网格特性为发展,地理位置位于梅沙街道,以环梅路---艺海路---万科东海岸---环碧路合围的区域内,主要为盐坝高速隧道、盐田梅沙医院、梅沙幼儿园、盐田外国语学校及万科东海岸等负荷负荷,嘉长源项目、梅沙幼儿园项目建设中,

预计用电负荷新增约10000kVA; b、网格目标接线为:三供一备接线,主供线路为梅沙站F4站(装机容量10660kVA)、梅沙站F7站(装机容量10420kVA)、东部华侨城站(装机容量10000kVA),备用线路盐田港站FA;近期三供一备接线,主供线路为梅沙站F4站(装机容量10660kVA)、梅沙站F7站(装机容量10420kVA)、梅沙站F14(装机容量2800kVA),备用线路盐田港站FA。(2)网格内现状线路及用电负荷 梅沙片区为深圳滨海旅游度假区,十二五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片区现状仅由一座110kV梅沙站供电,10kV线路缺少同其他变电站间的联络,当梅沙站检修、故障停电时,梅沙片区的供电压力相对非常大,影响该片区的供电可靠性; a、梅沙站F7(装机容量10420kVA,年最大电流值162.03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万科东海岸居民用电; b、梅沙站F4(装机容量10660kVA,年最大电流值116.28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盐田体育馆、盐田外国语学校、梅沙医院及居民用电为主; c、梅沙站F14(装机容量2800kVA,年最大电流值49.2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盐坝高速隧道,同盐田站F17联络; d、梅沙站F4同梅沙站F1、16、盐田站F4等线路均有联络,供电片区不明确,转供电复杂;梅沙站F8主供万科会议中心与梅沙站F7联络,跨片区供电。 e、盐田站F17(装机容量8000kVA,年最大电流值169.35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北山工业区;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a、梅沙变电站现状10kV线路缺少同其他变电站间10kV线路的联络,变电站母线停电不可转供; b、线路存在跨规划区域供电的情况,且线路联络比较复杂; c、为非标准接线方式,不可完全转供电; 2.3解决措施: a、由盐田港变电站新出10kV线路至北工环开转接北工环开至哨坝环开的电缆同梅沙站F14联络; b、新建组网环开,将梅沙站F4、梅沙站F7、梅沙站F14改接入新建组网环开形成“三供一备”标准接线,线路实现可转供,满足N-1校验。 详见《网架完善前、后系统接线图》和《完善后线路路径图一~三》。 3.地形、土质及汽车及人力运距(不同地区的运距布一样,不同工程的地形是有差距的) 本工程位于盐田区,地形为100%平地,土质为100%坚土。自水贝材料站至施工现场,汽车平均运距为25km,人力运距为0m。退料至观谰仓库汽车运距为50km。 4.线路路径简述(依据电缆的走向,详细描述电缆具体的敷设路径、方式) 第一回电缆由盐田港站新出线沿深盐路东侧电缆管沟敷设,至北山道,穿原有管横过北山道,于北山道北侧破复龙船花、勒杜鹃、白蝴蝶等花坛灌木、人行道及公共租赁自行车存放点埋管敷设,转接北工环开至哨坝环开的电缆;第二回电缆,原有海语东园至桥头环开电缆于原有中间头处解口同新建电缆中间头驳接沿闻檀路电缆管沟敷设至梅高环开,接入梅高环开,梅高环开更换为四单元。及公共租赁自行车存放点等,开工前施工单位需同相关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工程需要北山道北侧破复龙船花、勒杜鹃、白蝴蝶等花坛灌木、人行道详见《完善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面前一项紧迫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 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和优雅的生活态度。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展。17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质量日趋下降。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地租成为支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人认识到这样无序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城市模型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状况。可以说自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之初,对人的关怀就成为其紧扣的核心与主题。 到了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逆城市化浪潮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使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从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英国的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他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城市和农村各有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工人和就业岗位来实现把城市集聚的有利条件整个地移到新的居民点上;翁温在1922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卫星城规划理论”。其思想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城的职能是接纳大城市过于拥挤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少在中心城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之后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均为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物。 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有着巨大的贡献,早期的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城市结构模型,开创了技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居住区街坊的规划也得到了进化,同时带动了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设计运动。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处在一个战后的转性时期,不免流露出不少的时代局限性,如他们大多数只偏于绘制蓝图,陈述结果,但私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建设,从而产生很多矛盾;他们大多进行的是物质环境实体方面的规划,缺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城市规划的管理不完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规划不能展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风土人情,不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导致城市规划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阻碍。有些决策者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只是一种政绩的体现,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格外重视眼前的利益。很多房地产以及土地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滞后而施工超前的情况,资源配置问题没有进行重视,同时用地结构也出现了比较松散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开发商,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争夺。城市规划规程中更多的是对多元素、多因子、多利益群体的需求体现,规划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参与,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际中,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人们的权利没有得到重视,利益集团的参与导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城市规划规范大全完整版

《城市规划规范大全》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 [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防洪标准GB 50201-9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 46-91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附条文说明)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附条文说明)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2002(附条文说明)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 65-95(附条文说明)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95(附条文说明)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容貌标准CJT 12-1999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附条文说明)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条文说明]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摘要:随着人们住房消费水准的迅速提高,住宅环境设计的作用日益突出,住宅设计已不仅停留在美化生活、满足观赏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考虑人的各种细致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变静态的、封闭的环境为积极的、开放的环境,为人提供服务,并引导人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住宅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趋势。 关键词:与环境的结合流行趋势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住宅空间相对而言,可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等。当然,从另一角度分又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所谓的外部空间是指住宅排列组合与外部环境的结合所体现的气氛和关系,而内部空间则是指居室内部的处理手法。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是融入其中的。 一、与环境的结合 如何使建筑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创造出中国古人所寻求的“天人合一”艺术境界,一直让设计师们煞费苦心。改革开放前,由于财力所限,一般住宅根本就无环境、绿化可言,设计中只注重房屋的户型设计,不考虑外部空间。近年来,小区环境绿化逐渐被建筑师所认识,并逐渐成为住宅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已由以往割裂住宅实体与小区环境的设计方法转变为现代的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运用了“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环境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环境视觉上的兴奋点,比如在小区中将退让红线部分做成小型滑草场,在假山设计中引入探险谷的构思等,把旅游与居住两大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 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充分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手法,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环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过渡绿化空间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裙房是商场而主楼是住宅楼的建筑,在裙房屋面布置大面积的公共绿地,设有一个总的住宅入口,大厅内有集中的电梯将人引导到裙房屋面架空层,在架空层各单元均有各自入口。这样既解决了人流问题,又补充了小区绿地的不足,这是当容积率较高时处理绿化与住宅关系的较好方法。

城市规划相关规范

城市规划相关规范 目录如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 57-94 [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防洪标准GB 50201-9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 CJJ 46-91 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附条文说明)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35-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附条文说明)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2002(附条文说明)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CJJ 65-95(附条文说明)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 67-95(附条文说明)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 85-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容貌标准 CJT 12-1999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附条文说明)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附条文说明) 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标志CJ 28.1-91 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图例 CJ 28.2-91 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机械与设备CJ 28.3-91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条文说明]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供电局企业标准 Q/3SG—1.03.02—2001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2001—09—30 发布 2001—10—01 实施 前言 为规范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作,规范用户电能计量方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划分、规划设计原则及深圳城市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规定了用户供电方式与技术要求;规定了电能计量方式;规定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生技部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深圳供电局计量测试所、深圳供电局生技工作组。 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负责解释。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1) 3. 总则 (2) 4. 一般技术要求 (2) 5. 中低压配电网结线 (5) 6. 用户供电 (7) 7. 用户电能计量方式 (11) 8. 配网自动化原则- (11)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13) 附图1:城市中压配电结线方式图 (14) 附图2:各类用户高压供电方式示意图 (16) 附图3:含居民用电的综合型低压配电系统分类计量设计示意图 (17) 1. 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作。 1.2根据深圳城市发展规划,特区内的福田、罗湖为市级中心;南山区、盐田区,以及特区外宝安区的新安镇、西乡镇,龙岗区的龙岗镇(龙岗中心城)为次级中心。本标准所指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即为与上述区域相对应的由深圳供电局运行维护及与其联网的中压(10kV)、低压(380/220V)配电网;本标准所指的用户为在上述区域内由深圳供电局通过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供电的用户。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导则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在被引用标准被修订后,应重新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能源电[1993] 228号“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参加编制。经建设部1998年8月13日以建标[1998]1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有不够完善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办公室,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通信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标准时使用,不得翻印。 中华人民建设部 1998年8月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2.0.2 城市(城镇)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 2.0.3 市 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市是经国家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是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和地辖市的统称。市按人口规模又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0.4 镇 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2.0.5 市域 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实行市领导县(又称市带县)的市,其市域所包含所领导县的全部行政管辖范围。实行县改市的市,其市含原县的全部行政管辖范围。 2.0.6 卫星城镇 卫星城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城市类型。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3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 一、修订原则 1.坚持安全可靠原则。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设计方案、安装方式选择及设备选型应首先考虑满足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各个方案模块安全可靠,部分方案可通过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安全可靠。 2.坚持运检便利原则。充分考虑设备安装、检修、操作、配送的便利性,综合考虑差异化的运维条件,架空线路设计满足带电作业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 3.坚持技术连续性原则。以2013版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为基础,保持技术原则的连续性,保留应用成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条件,精简安全风险高、运维困难、可替代设计方案,合并技术参数差别较小的方案,将部分应用率高、适用面广的方案纳入增补方案。 4.坚持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原则。按照公司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适应配电网快速发展需要,根据供电区域负荷性质和未来发展,做到“适度超前谋划、一步到位实施”,线路和通道等设备设施宜一次性设计到位,中压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的设备、进出线等应按照目标网架结构要求,确定建设规模和接线方式相对固定的典型方案,避免大拆大建,

重复建设。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供电可靠性要求,满足配电网差异化建设需求,提高设备选型技术标准,降低设备故障率。 5.坚持应用标准物料原则。根据最新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目录(2015版)》,调整设计方案中所用物料,确保典设方案采用标准物料。 6.坚持深化典设方案原则。依据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和《配电网技术导则》,进一步深化完善2013版10kV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一次部分达到施工图深度,土建部分达到或超过初设深度,设计围扩展到二次系统,与配电自动化典型设计做好衔接,架空线路杆头及杆型模块均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 二、修订说明 (一)10千伏配电站台分册修订情况 2013年版《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及2014年典设补充方案(运检三〔2014〕147号)中10kV配电分册包含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箱式变电站、柱上变压器台、电缆分支箱等6类37个设计方案。本次方案分类新增环网室,取消电缆分支箱,通过优化调整、合理归并,精简为17个设计方案,精简率54.05%。同时,大幅度提高设计图纸深度,新增二次及土建部分图纸199。具体修订情况如下: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1.《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

Q/GDW 1738 — 2012 1 配电网:从电源侧(输电网和发电设施)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年最大负荷:全年各小时整点供电负荷中的最大值。 网供负荷:网供负荷一般分电压等级计算,指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所供负荷。饱和负荷: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电力消费增长趋缓,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连续5年负荷增速小于2%,或电量增速小于1%),负荷呈现饱和状态,此时的负荷为该区域的饱和负荷。负荷发展特性曲线:描述一定区域内(一般小于5km2)负荷所处的发展阶段(慢速增长初期、快速增长期以及缓慢增长饱和期)的曲线,也称为负荷发展S 型曲线。容载比:容载比一般分电压等级计算,指某一供电区域、同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的总负荷(网供负荷)的比值。容载比一般用于评估某一供电区域内35kV 及以上电网的容量裕度,是配电网规划的宏观指标。10kV 主干线:变电站的10kV 出线,并承担主要电力传输的线段为主干线。供电半径:变电站供电半径指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几何中心到边界的平均值。10kV 及以下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供电可靠性:配电网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N-1停运:a )110~35kV 电网中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B)10kV 线路中一个分段(包括架空线路的一个分段,电缆线路的一个环网单元或一段电缆进线本体)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N-1-1停运:110~35kV 电网中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计划停运情况下,同级电网中相关联的另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因故障退出运行。供电安全水平:配电网在运行中承受故障扰动(如失去元件或发生短路故障)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某种停运条件下(通常指N-1或N-1-1停运后)的供电恢复容量和供电恢复时间.负荷组:指由单个或多个供电点构成的集合。组负荷:指负荷组的最大负荷。转供能力:某一供电区域内,当电网元件或变电站发生停运时,电网转移负荷的能力,一般量化为可转移的负荷占该区域总负荷的比例。应急能力: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电网维持或及时向重要用户恢复供电的能力。网络重构:通过改变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的分合状态,重新组合优化网络运行结构,以达到隔离故障、降低网损、消除过载、平衡负荷、提高电压质量等目的。自愈:电网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快速诊断、调整或消除故障隐患,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不影响用户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的能力。双电源:分别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或来自不同电源进线的同一变电站内两段母线,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路供电电源,称为双电源。双回路:指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 4.1 为安全、可靠、经济地向用户供电,配电网应具有必备的容量裕度、适当的负荷转移能力、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 4.2 配电网涉及高压配电线路和变电站、中压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用户和分布式电源等四个紧密关联的层级。应将配电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规划,以满足各层级间的协调配合、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和时间上的合理过渡。 4.4 配电网规划应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原则,分析由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故障成本和退役处置成本等组成的资产寿命周期成本,对多个方案进行比选,实现电网资产在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检修等全过程的整体成本最小。 4.5 配电网规划应实行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4.6 配电网规划应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满足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接入。 5 供电区域和规划目标 5.1.2 供电区域划分主要依据行政级别或规划水平年的负荷密度,也可参考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程度、用电水平、GDP 等因素确定。 5.2.2 供电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等。在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普及后,可靠性指标应以低压用户作为统计单位,口径与国际惯例接轨。 5.3 建设参考标准 电网建设型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电站建设型式(户内、半户内、户外)、线路建设型式(架空、电缆)、电网结构型式(链式、环网、辐射)、馈线自动化及通信方式等。各类供电区域配电网建设的基本参考标准如表3所示。 6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6.1.1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包括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以及区域内各类电源发展预测。 6.1.2 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用户类型以及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确定负荷发展特性曲线(S 型曲线),并以此作为规划的依据。 6.1.3 负荷预测的基础数据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气候数据、上级电网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负荷预测结果、历史年负荷和电量数据等。配电网规划应积累和采用规范的负荷及电量历史系列数据,作为预测依据。 6.1.4 负荷预测应采用多种方法,经综合分析后给出高、中、低负荷预测方案,并提出推荐方案。 6.1.5 负荷预测应分析用户终端用电方式变化和负荷特性变化,并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接入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6.1.6 负荷预测应给出电量和负荷的总量及分布(分区、分电压等级)预测结果。近期负荷预测结果应逐年列出,中期和远期可列出规划末期结果。 6.2 负荷预测方法 6.2.1 配电网规划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有:空间负荷预测法、弹性系数法、单耗法、负荷密度法、趋势外推法等。 6.2.2 应结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区域划分,开展规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水平年供电小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预测相应小区电力用户和负荷分布的地理位置、数量和时序。 6.2.3 可根据规划区负荷预测的数据基础和实际需要,综合选用三种及以上适宜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 6.2.4 对于新增大用户负荷比重较大的地区,可采用点负荷增长与区域负荷自然增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6.3 电力平衡 6.3.1 电力平衡是确定规划水平年新增变电容量规模的主要依据。 6.3.2 电力平衡应分区、分电压等级、分年度进行,并考虑各类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的影响。 6.3.3 分电压等级电力平衡应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和现有变电容量,确定该电压等级所需新增的变电容量。 7 主要技术原则 7.1 电压等级7.1.2 配电网应优化配置电压序列,简化变压层次,避免重复降压。 7.1.3 主要电压等级序列如下: a )220(330)/110/10/0.38kV b )220/66/10/0.38kV c )220/35/10/0.38kV d )220(330)/110/35/10/0.38kV e )220(330)/110/35/0.38kV A+、A 、B 类供电区域一般可采用a )、b )、c )电压等级序列,C 、D 、E 类供电区域一般可采用b )、d )电压等级序列,E 类供电区域中的一些偏远地区也可采用e )电压等级序列。 7.2 供电安全标准 7.2.1 配电网供电安全水平应符合DL/T 256的要求。供电安全标准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单一元件故障停运后,允许损失负荷的大小及恢复供电的时间。配电网供电安全标准的一般原则为:接入的负荷规模越大、停电损失越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高、恢复供电时间要求越短。根据组负荷规模的大小,配电网的供电安全水平可分为三级. 7.3 容载比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宏观性指标,合理的容载比与网架结构相结合,可确保故障时负荷的有序转移,保障供电可靠性,满足负荷增长需求。 7.3.2 容载比的确定要考虑负荷分散系数、平均功率因数、变压器负载率、储备系数、负荷增长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7.3.3 对于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异较大、分区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可分区计算容载比。 7.3.4 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的配电网负荷增长速度可分为较慢、中等、较快三种情况,相应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容载比如表5所示,总体宜控制在1.8~2.2范围之间。 7.4 短路电流水平 7.4.2 对于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主变容量较大的变电站,需合理控制配电网的短路容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a ) 配电网络分片、开环,母线分段,主变分列。 b ) 合理选择接线方式(如二次绕组为分裂式)或采用高阻抗变压器。 7.4.3 对处于系统末端、短路容量较小的供电区域,可通过适当增大主变容量、采用主变并列运行等方式,增加系统短路容量,提高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7.5 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7.5.1 配电网规划需保证有功和无功的协调,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保证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变电站、线路和配电台区的无功设备应协调配合,按以 下原则进行无功补偿配置: a ) 无功补偿装置应按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配置,可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 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等方式。接近用电端的分散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集中安装在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控制电压水平。b )应从系统角度考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配置,以利于全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投切。c )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应与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相配合,以保证电压质量和系统无功平衡。d ) 对于电缆化率较高的地区,必要时应考虑配置适当容量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e ) 大用户应按照电力系统有关电力用户功率因数的要求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并不得向系统倒送无功。f )在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时应考虑谐波治理措施。g )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原则上不应从电网吸收无功,否则需配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 7.5.2 110~35kV 电网应根据网络结构、电缆所占比例、主变负载率、负荷侧功率因数等条件,经计算确定无功配置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无功优化计算,寻求满足一定目标条件(无功设备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的最优配置方案。 7.5.3 110~35kV 变电站一般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自动投切或动态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使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高峰负荷时达到0.95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对于分组投切的电容器,可根据低谷负荷确定电容器的单组容量,以避免投切振荡。 7.5.4 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应依据变压器最大负载率、负荷自然功率因数等进行配置。 7.5.5 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10kV 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宜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 7.5.6 提倡220/380V 用户改善功率因数。 7.5.7 电压调整方式 配电网应有足够的电压调节能力,将电压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主要有下列方式:a )通过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进行电压调节。b )选用有载或无载调压变压器,通过改变分接头进行电压调节。c )通过线路调压器进行电压调节。 7.6 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7.6.1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配电网规划要保证网络中各节点满足电压损失及其分配要求,各类用户受电电压质量执行GB 12325的规定。 a )110~35kV 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B)10kV 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C)220V 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与10%。d )对供电点短路容量较小、供电距离较长以及对供电电压偏差有特殊要求的用户,由供、用电双方协议确定。 7.6.2电压监测:电压偏差的监测是评价配电网电压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在配电网以及各电压等级用户设置足够数量且具有代表性的电压监测点,配电网电压监测点设置应执行相关规定。 7.7 中性点接地方式 7.7.1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绝缘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等有直接影响。配电网应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同一区域内宜统一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避免互带负荷。 7.7.2 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接地方式和非直接接地方式两大类,非直接接地方式又分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阻性接地。 a)110kV 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b ) 66kV 系统宜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c ) 35kV 、10kV 系统可采用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或低电阻接地方式。 7.7.3 35kV 架空网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5kV 电缆网宜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宜将接地电流控制在1000A 以下。 7.7.4 10kV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 及以下,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b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 ~150A , 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c )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达到 150A 以上,宜采用中性点经 低电阻接地方式,并应将接地电流控制在150A ~800A 范围内。 7.7.5 10kV 电缆和架空混合型配电网,如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应采取以下措施: a)提高架空线路绝缘化程度,降低单相接地跳闸次数。b )完善线路分段和联络,提高负荷转供能力。c )降 低配电网设备、设施的接地电阻,将单相接地时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7.7.6 220/380V 配电网主要采用TN 、TT 、IT 接地方式,其中TN 接地方式主要采用TN-C-S 、TN-S 。用户应根据用电特性、环境条件或特殊要求等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接地系统。 8 电网结构 8.1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满足供电可靠性、提高运行灵活性、降低网络损耗的基础。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以实现配电网技术经济的整体最优。A+、A 、B 、C 类供电区的配电网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正常运行时,各变电站应有相互独立的供电区域,供电区不交叉、不重叠,故障或检修时,变电站之间应有一定比例的负荷转供能力。 b )在同一供电区域内,变电站中压出线长度及所带负荷宜均衡,应有合理的分段和联络;故障或检修时,中压线路应具有转供非停运段负荷的能力。 c )接入一定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时,应合理选择接入点,控制短路电流及电压水平。 d )高可靠性的配电网结构应具备网络重构能力,便于实现故障自动隔离。 D 、E 类供电区的配电网以满足基本用电需求为主,可采用辐射状结构。 8.2 转供能力主要取决于正常运行时的变压器容量裕度、线路容量裕度、中压主干线的合理分段数和联络情况等。 8.3 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包括常开点、常闭点、负荷点、电源接入点等,在规划时需合理配置,以保证运行的灵活性。各电压等级配电网的主要结构如下: a )高压配电网结构主要有:链式、环网和辐射状结构;变电站接入方式主要有:T 接和π接。 b )中压配电网结构主要有:双环式、单环式、多分段适度联络和辐射状结构。 c )低压配电网宜采用辐射状结构。 9 设备选型 9.1.1 配电网设备的选择应遵循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节能环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所选设备应通过入网检测。 9.1.2 配电网设备应根据供电区域的类型差异化选配。在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环境条件恶劣(高海拔、高寒、盐雾、污秽严重等)及灾害多发的区域,宜适当提高设备的配置标准。 9.1.3 配电网设备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开关遮断容量应留有合理裕度,保证设备在负荷波动或转供时满足运行要求。 9.1.4 配电网设备选型应实现标准化、序列化。在同一供电地区,高压配电线路、主变压器、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分支线、次分支线)、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的选型,应根据电网网络结构、负荷发展水平与全寿命周期成本综合确定,并构成合理的序列。 9.1.5 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适应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要求,在计划实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区域内,应同步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需求。 9.1.6 配电线路一般可优先选用架空方式,对于确有必要采用电缆型式的,应遵循“谁主张、谁出资”的原则。电缆的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投资等因素确定,主要包括隧道、排管、沟槽、直埋等敷设方式。 9.2.2 应根据负荷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阶段,合理安排供电区域内变电站建设时序。变电站内主变台数最终规模不宜超过4台。 9.2.3 变电站的布置应因地制宜、紧凑合理,尽可能节约用地。原则上,A+、A 、B 类供电区域可采用户内或半户内站,根据情况可考虑采用紧凑型变电站,A+、A 类供电区域如有必要也可考虑与其它建设物混合建设,或建设半地下、地下变电站;B 、C 、D 、E 类供电区域可采用半户内或户外站,沿海或污秽严重地区,可采用户内站。 9.2.4 应明确变电站供电范围,随着负荷的增长和新变电站站址的确定,应及时调整相关变电站的供电范围。 9.2.5 变压器宜采用有载调压方式。 9.2.6 变压器并列运行时其参数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9.3 110~35kV 线路9.3.1 110~35kV 线路导线截面的选取应符合下述要求: a ) 线路导线截面宜综合饱和负荷状况、线路全寿命周期选定。 b ) 线路导线截面应与电网结构、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相匹配。 c 线路导线截面应按照安全电流裕度选取,并以经济载荷范围校核。 9.3.2 A+、A 、B 类供电区域110(66)kV 架空线路截面不宜小于240mm 2 ,35kV 架空线路截面不宜小于150mm 2 ;C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