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在中石化的应用

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在中石化的应用

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在中石化的应用
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在中石化的应用

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在中石化的应用

中国石化是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贸易、石油产品的炼制与销售及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的能源、化工企业。近十年以来,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原油产量突破4000万吨/年;炼油能力排名世界第三位;乙烯产能排名世界第四位;成品油销售网络不断完善,自营加油站数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三位。2006年销售营业额突破1万亿元,在《财富》杂志2007年全球500强企业中位次17位。

中国石化能够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建设上认真探索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与中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

的成果。

石化在重大建设项目上的项目管理模式

中国石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在借鉴国际工程管理经验,结合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整体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的实际,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上,主要采用的是“IPMT+EPC+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IPMT是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的缩写,直译为项目一体化管理组;

EPC是指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

这一管理模式首先在中国石化与BP公司合资建设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工程中采用的。建设初期,外方坚持采用国际通用的“PMC+EPC”,管理模式,但在实施中矛盾十分突出。一是把整套工程合同分成专利合同、基础设计合同、技术服务协议、EPC或EP+C等四个开口合同,分阶段进行签署,以至专利商、工程承包商漫天要价,商务谈判旷日持久。二是在组织管理上,有关各方各行其是,很难进行全过程协调。三是外方承包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惜大幅度增加成本和延长工期,而中方则坚持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加快进度,由于双方矛盾十分尖锐。四是外方照搬照抄国外标准,国产化进程难以推进。这些矛盾致使工程建设运转陷入了争论不休的漩涡,外部业主与承包商无休止谈判的“两个怪圈”,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中外合资双方的优势不能有效发挥,中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针对出现的问题,中国石化下决心探索和采用新的管理模式。经与BP公司高层反复沟通,最终决定同意采用中国石化提出的“IPMT+EPC+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

“IPMT+EPC+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

项目管理的三层组织架构:第一层是决策层。由IPMT主任组成员组成,授权决策项目建设的重大关键问题。IPMT主任组

成员由总部有关部门、业主建设单位、参建的EPC承包商等单位主管领导组成。第二层是管理层。由矩阵方式构成的IPMT项目管理部成员组成,主要承担与EPC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之间的协调,实施HSE、质量、进度、费用和合同执行的有效控制,并承担除EPC、工程监理以外的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第三层是执行层。,由EPC承包商、监理承包商和项目前期咨询商组成,执行具体的工程管理与建设任务。

IPMT项目管理部的矩阵式架构。IPMT项目管理部由国内石化建设行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经理由总部或业主单位派出,总部予与授权,项目部成员由总部联合业主单位从中石化系统内选用。在项目管理部的职能组成上,采取纵向以项目管理为主,横向以专业管理为主,形成纵横交叉的矩阵式管理架构。这个组织构架,吸取了PMC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管理的优点,避免了聘请PMC承包商支付高额项目管理成本的弊病;实施合同约束加行政协调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克服国内承包商合同意识不强出现的过程控制失控的局面;聘请EPC承包商,避免了业主自营管理模式出现的大批管理人员项目结束后难以

安置以及大量复杂的界面管理工作的弊端,使IPMT项目管理部人员数量大大减少;吸取业主自营管理模式的监理机制,引人被国内工程建设业普遍接受的监理承包商,从而在质量控制上减少了国内外EPC承包商、施工分包商和制造分包商因自我约束机

制不健全造成的质量问题等通病。

采用合同约束加重点控制和过程协调的管理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既严格跟踪监督合同执行,发挥合同约束作用,又加泽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点控制和协调管理。IPMT项目一体化管理组在成立后,将会立即着手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每月召开一次IPMT主任组成员参加的工作例会,检查工程进展、监督工程执行、协调工程问题、调整工程进度、部署工程目标;IPMT项目管理部实施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调度会议制度,加强以合同为依据的进度、质量、安全、费用的控制,严格防止过程失控。

优选EPC工程承包商,充分发挥承包商的作用。总部联合业主单位牵头组织成立招标委员会,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工程承包商和监理商。明确要求EPC承包商按照相应的组织架构与IPMT项目管理部的架构相配套,使工程项目管理协调畅通。要求监理承包商设置总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同时扩大监理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内容,在项目管理上给与授权,发挥了监理工程师对EPC工程承包商的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和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合同执行等方面的管理和过程监管,从而实现了项目管理层和项目执行层的专业技术及管理相衔接,接口明晰顺畅,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下左右畅通协调。

“IPMT十EPC十工程监理”模式的主要应用效果

鉴于采用“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在赛科工程的

成功,中国石化全面推广应用于海南大炼油,取得了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史上项目实施最为完美的成效。在茂名乙烯扩建、广州炼油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部分采用了这种模式,也取得了很好效果。海南大炼油项目采用“IPMT+EPC十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使中国石化的集团化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业主单位、总承包商、监理承包商及施工分承包商分别在统筹协调、设计、现场管理上的优势得到互补。项目在克服了设备材料涨价因素情况下,实现了“投资、进度、质量、HSE、合同”五大控制目标,投资控制在批复概算之内并有节余,项目建设实际施工工期22个月,比正常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茂名乙烯扩建项目采用“IPMT+E+P+C(部分EPC)+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后,按时按质完成了建设任务,使茂名石化成为我国目前首家达到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的石化基地。广州炼油改造项目采用“IPMT+E+P+C(部分EPC)+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强大的业主管理优势,强化各方的协调与配合,做到设计、采购和施工合理深度交叉,有效缩减建设周期。7套新建装置全部提前建成投产,并开车一次成功,其中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建设周期仅为10个月,比目前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周期最快的新疆塔河焦化装置快了3个月,创下国内同类型装置建设

周期最短的纪录。

目前,“IPMT+EPC+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正在中国石化的青岛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工程上全面开展。近一段时间,在不断探索新的一轮大规模化工乙烯建设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把已经取得较好应用效果的“IPMT+EPC +工程监理”模式再进行创新,把过去由业主建设单位为主的管理主体,改变为由总部和业主联合管理为主体的,由总部控制的、集中统一的专业化项目管理中心模式。目前我们已开始在天津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镇海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川气东送等重大在建项目初步推广应用。

多年工程项目建设实践证明,“IPMT+EPC+工程监理”模式在优化工程组织、确保安全、减少投资费用、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是有生命力的,为在石油化工重点工程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有益探索。

其他项目管理模式的开展情况

目前,中国石化所属工程公司在项目管理上主要实行工程总承包(EPC)和项目管理承包(PMC)两种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完善上海赛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对

海外项目、合资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提出了工程公司作为项目承包商的捆绑式EPC模式,即工程公司为了发挥设计、采购的优势,降低施工管理较为薄弱的不利因素,在项目投标前先确定施工分承包商的合作伙伴方式,在双方合作协议达成一致后,联合捆绑式地组成EPC承包团队开展投标工作。中标后的捆绑式EPC对所承包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的HSE、质量、进度、费用、及合同执行等全过程负责,进一步降低总承包实施风险,充分发挥了中国石化的整体优势。在项目实际运作上按实施过程和专业化实行矩阵式管理,接受业主项目管理部门和监理单位的监督。

对于系统内的中小项目直接实施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工程公司对系统外项目还实施PMC项目管理承包。如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在中海油南海石化项目与美国柏克德公司、英国福斯特惠勒公司组成联合体承担了该项工程的PMC项目管理承包。

石化施工企业主要是实施施工总承包的项目管理模式。与EPC工程总承包商签订施工分包合同,按矩阵制组建项目经理部,对承包项目中装置的核心主体,采取内部分包方式与其所属专业公司签订分包合同;对土建及安装的非核心部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的方式,分包给社会上具有

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对外代表公司对承包工程的HSE、质量、工期和合同执行负责,对内与公司经理签订项目实施经济责任书,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特别是对项目的成本负责。

对于专业化工程建设项目,如长输管道项目、大型储运项目和大件吊装等项目,实行专业施工承包的方式。由承包单位组建专业项目经理部,直接对EPC或业主负责。近几年我们在重大建设项目的大型设备吊装、运输上,积极推行了大型设备吊装“一体化”的专业承包方式,改变过去谁施工谁负责大型设备吊装的传统模式,由具有大型设备吊装能力的一家或两家施工企业的吊装运输公司联合组建大型设备吊装项目部,统一组织全厂大型设备的吊装工作,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石化系统吊装资源的优势。通过以上介绍的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不仅提高了石化工程建设的质量,而且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建设成本,促进了石化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适应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推进工程建设体制和企业改革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的过程,实际也是工程建设体制及工程建设企业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的过程。项目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适应石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石化工程建设系统认真落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十字方针,贯彻石化工程建设“夯三基、抓分包、创特色、争高端”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改革调整力度,力争早日形成国内外市场上的整体竞争优势,全面提升石化工程建设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程公司在产业结构上从过去侧重于化工设计、炼油设计向“研发一设计一体化”、“炼油化工一体化”转变,从单纯的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向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管理承包(PMC)等业务集中;施工企业为适应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从2001年开始积极开展了内部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工作,按照“精干主业、分流辅业”的要求,将企业非主营业务通过改制分流,逐步分离出母体;同时,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从传统劳务密集型向施工管理(CM)、施工总承包和“四大一特”(大型设备吊装、大型储罐安装、大型机组安装、大型以污/ESD安装调试和特种材料焊接)专业化我们有部分施工企业还通过与设计单位联营的方式进行了工程总承包的尝试。如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采取聘用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和与国内设计单位强强联合的方式,先后在芬兰凯米拉公司投资的约旦复合肥工程、叙利亚麦哈德电厂改造工程实施了EPC工程总承包,把单纯的施工承包转向了EPC

总承包。中国石化第二建设公司与南京化工设计院联合,先后对广州石化16万吨/年硫磺回收工程、上海拜尔公司罐区工程、福建炼油改造20万吨/年硫磺回收工程实施了EPC工程总承包。

结束语

2007年7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石化工程建设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把原集团公司工程部分为两部分:一是组建石化股份公司工程部,下设若干的区域项目管理中心,作为工程部的派出机构,把石化建设行业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集中起来,主要负责中国石化投资建设的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今后石化集团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直接由石化股份公司工程部项目管理中心派出项目管理人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逐步削弱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作用。二是组建集团公司工程建设企业管理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管理及海外市场的开发。通过石化集团炼化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与协调,更好地发挥石化建设企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本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购并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阿尔弗雷德?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事业部制改造,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事业部制管理的基础,因此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多数事业部是靠公司母体自己“孕育”出来的新业务形成的,这就需要企业花相当长的时间培育新业务,使之逐渐成熟以准备将来能“自立门户”。很多企业在新业务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将新业务组建成不同的“事业部”,实际上,事业部仍然由总部实施集权式管理。但是随着事业部的不断成长,“翅膀硬了想分家”,总部却苦恼该不该分家。这样的矛盾成为事业部管理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这类管理问题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对事业部制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第二,企业对于构建事业部制管理体制缺乏系统性设计。本文作者通过归纳咨询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首先回答三个问题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的概念可以通过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来理解: 第一,事业部制管理是否是对事业部的管理, 第二,采用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事业部的定位是什么,总部和事业部的关系怎样, 第三,事业部制管理的最核心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事业部制管理就是对采用事业部组织机构的管理。因此事业部管理是否合理,首先取决于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是否正确。那么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什么特点,这涉及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组织结构实际上是责权分配的载体。那么在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一方面,事业部应该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能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独立核算,是“独立的职能集合体(设计、生产、销售)[1]”因此事业部是作为利润中心来体现自身在整个公司中的价值。而事业部又非绝对完全独立的单位,事业部的经营活动是需要在总部控制、监督下进行。另一方面,总部的定位是监控、协调与服务的主体。事业部组织结构实际上“将政策和政策的执行区别开来,并细化了二者在整个组织结构中的位置[2]”。总结内容见表1。 表1 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事业部与总部定位表 第三个问题,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改革指导性文件――《组织研究》中,对事业部制管理实践进行了研究。其中,斯隆提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是“协调控制下的分权运营模式”的概念。具体来讲,斯隆提出事业部制管理有两条原则: (1) 每一作业单位的主要经理人员的职责应该不受限制。――作业单位分权化 (2) 某些中央组织职能对公司活动的合理发展进行恰当协调。――参谋服务部门集中化 因此,“集中决策,分散经营”为事业部制管理的最核心原则。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设计的前提:必须确保总部的三大权力 为了保证“协调控制下的分权运营模式”的实现,首先明确总部必须拥有哪些基本权力。为了保证总部在管理模式中对各个事业部有效控制,我们认为,总部基本权力应包括:重大决策权、合理监控权、高层人事权。

目标管理学习心得

目标管理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组织最高管理者根据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需要,制订出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的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目标管理的五大特点 当今市场,有特色才能生存。目标管理有5点独到的导向功能: 1、参与导向目标管理是上级与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确定、计划实施乃至绩效评定的综合过程。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订者。 2、系统导向目标管理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同时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进而形成一个系统化双向的管理流程。 3、控制导向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通过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 4、授权导向目标管理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 5、结果导向目标管理是注重成果、态度、能力整体的管理方法。 三、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它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每个人对既定任务有准确、量化把握,通过事前制定指标与计划、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最终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 具体到其施行的意义,我们分为2方面来看: 1、目标管理推动企业发展; (1)清晰的远景 目标管理为企业制定发展蓝图,促进"向前进的管理"; (2)透明的管理 目标管理通过目标体系明确个人和部门的责权利,消除"死角、暗区和交叉带"; (3)共同的立场 目标管理使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融为一体,既避免了本位主义,又能集思广益; (4)双向的提高 目标管理通过授权和自我管理,既提高了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又提高了员工素质; (5)非压的动力 目标管理通过人人制定目标,迫使每个人为未来做准备,防止短期行为; (6)多点的控制 目标管理通过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便于对目标进行调整及对目标的实施进行控制; (7)公正的考核 目标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使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得到如实的评价。 2、目标管理促进个人成长; (1)挑战精神:能够使得个人挑战自我; (2)主动精神:工作不是他人强加于己,而是需要自我计划和管制的;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doc 12)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 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意识地按照其建设的特殊性和规律,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活动。根据项目的客观规律,通常一个建设项目划分为四个阶段:①项目概念阶段,即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核准阶段。②项目定义阶段,即从项目实施策划、初步设计至签订承包合同的阶段。 ③项目执行阶段,即执行承包合同到项目建成交付使用的阶段。④收尾阶段,即项目的完善和终结阶段。各个项目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但对于投资方来说,建设项目是短期、暂时的,并非其核心业务。因此,出于工程项目建设的特殊性,投资方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始终有着如下需求:①建设全过程的投资及成本控制需求;②专业的建设合同及风险控制需求;③体系化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需求;④及时准确获取项目决策数据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投资方出于业务专业化的原则,需要采用合作、委托、招标等方式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它合理的项目寿命周期,有客观需要的项目阶段及项目专业。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是一个整体,这就产生了对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化、正规化和整体化管理的要求。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功能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性越来越强,技术要求越来越专,对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管理的要求愈加迫切。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实施方式即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同时投资方为全力保障其核心业务的运行及发展,追求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因此专营工程建设及项目管理、具有丰富经验、专业配置齐全、技术实力强,具有先进软件、程序及体系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己成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力量。 根据介入项目阶段的不同和各个项目业主自身能力的差异,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度和服务内容、身份也不相同。以下,本篇简单介绍IPMT,PMT,PMC和EPC四种常用项目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规模逐年增加,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业也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采取什么样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国家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本文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根据风险管理程序,结合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工程管理;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put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models to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ccording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s,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security risk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research. i hope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risk identific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

事业部制管理系统模式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本期提要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多数事业部是靠公司母体自己“孕育”出来的新业务形成的,这就需要企业花相当长的时间培育新业务,使之逐渐成熟以准备将来能“自立门户"。很多企业在新业务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将新业务组建成不同的“事业部",实际上,事业部仍然由总部实施集权式管理.但是随着事业部的不断成长,“翅膀硬了想分家”,总部却苦恼该不该分家。这样的矛盾成为事业部管理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那么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构建和应用呢?我们将分两期来和大家探讨一下。本期内容包括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概念\该模式设计的三大前提\该模式的三大核心的第一部分。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黄文颖 本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购并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阿尔弗雷德·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事业部制改造,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事业部制管理的基础,因此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多数事业部是靠公司母体自己“孕育”出来的新业务形成的,这就需要企业花相当长的时间培育新业务,使之逐渐成熟以准备将来能“自立门户”。很多企业在新业务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将新业务组建成不同的“事业部",实际上,事业部仍然由总部实施集权式管理。但是随着事业部的不断成长,“翅膀硬了想分家”,总部却苦恼该不该分家。这样的矛盾成为事业部管理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这类管理问题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对事业部制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第二,企业对于构建事业部制管理体制缺乏系统性设计。本文作者通过归纳咨询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首先回答三个问题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的概念可以通过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来理解: 第一,事业部制管理是否是对事业部的管理? 第二,采用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事业部的定位是什么?总部和事业部的关系怎样? 第三,事业部制管理的最核心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事业部制管理就是对采用事业部组织机构的管理。因此事业部管理是否合理,首先取决于事业部的组织结

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目标管理方式

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目标管理方式【本讲重点】 选择目标管理方式的原则 企业如何选择目标管理方式 选择目标管理方式 (1)目标管理的基本模式: ◆贯彻型——选择个人能力型目标管理 贯彻型的领导适合搞个人能力型目标管理。贯彻型的领导的业绩很好,但整体意识特别差,缺乏创新的热情,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关键是缺乏整体观念和团体意识,可通过个人能力型目标管理来改变思想观念。 ◆放任型——选择提高业绩型目标管理 放任型的领导必须采用业绩型目标管理,他完全放任,员工到底怎么干工作都不清楚,要完成什么目标也都不清楚,所以首先应该有目标,目标完成以后再来谈能力的问题。这种管理形态在实践中总是采用提高业绩型的目标管理方式。 ◆专制型——选择提高业绩型或个人能力型目标管理

专制型的领导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专制型的领导很主动,但是管理松散,可以通过目标体系把企业上下所有的管理明确分工,加强业绩管理,提高企业业绩。此外,有的企业采用个人能力型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所以专制型的领导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 ◆官僚型——选择提高业绩型或个人能力型目标管理 官僚型也是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因为形成官僚主义需要有热情的投入,所以一般采用个人能力型,但有一些企业搞业绩型目标管理效果也不错。(2)选择管理方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市场是成长型还是衰退型; ◆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 ◆员工的发挥好不好,员工的能力要不要继续培养; ◆企业的人际关系好不好。 ?分析企业特性 特性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企业属于哪种管理形态。一般从如下两个方面分析: (1)经营者的领导作风 请在下列三条标准前进行选择,如果回答“是”请在题前打“√”: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X X X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组织结构是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前提、载体,管理运 行模式则是组织结构存在和发展的保障,没有科学管的理模 式组织结构就不会有生命力,所以在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 中,经营者会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会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 追求组织结构的合理与管理模式的最佳。 管理模式实际上指的是组织机构在各种职能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讲的运行机制或者说机制。几年来,党和国家号召我们深化改革,实际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体制改革,就是组织机构的改造重组;一个是指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就是组织机构之间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所以,研究XXX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实际是要为该公司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就是要进行机制创新。 一、XXX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模式分析运行模式分析就要研究组织机构或部门在职能的落实过程中,采取了何种方式、方法,也就是说在组织机构实施和兑现职能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机制。从组织职能角度讲,XXX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同社会多数单位一样都是一种职能型组织。即在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中,各级机构和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独立实施各自的职能。那么,这种职能型组织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机制在运行呢?从组织层次看、即上下级关系看,它的运

行机制就是“命令” 。从组织内部机构或部门之间的关系看,它的运行机制就是“配合” 。由此可见概括为:纵向命令,横向配合。从职能实施的因果关系看,就是命令基础上的配合。这种机制在组织结构的同一层次,各单位与各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界限分明、各施其职。 对一个企业来讲,特别是以为业主提供优秀项目成果为谋生手段的项目来讲,需要向业主奉献的不仅仅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一项体现了多种劳动技能的综合成果。它不仅要求组织内各单位或部门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奉献最终成果。所以在这种组织内部“命令”畅通,“协调”阻滞。我们常常看到×××领导协调几个部门开会完成一件事情这样的情况,其实是职能制型组织结构缺陷的真实反映。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协调难度的不断增加。工作难度越大,协调难度也越大,这就使组织内部常常产生多名副经理来协调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了这种组织结构的官僚特色。我们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实现快、灵、巧、准,协调工作的增加,难度的加大,正好对组织的反应增加了阻力和障碍。可见我们讨论改革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实际上就是要把日常工作中那些阻碍组织快速和有效运行的弊端革除,努力实现企业的快、灵、巧、准。 二、XXX工程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的选择

目标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目标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标管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对管理学的一项主要贡献,强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人的具体目标,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的管理方法,它能有效管理员工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改善员工技能。很多公司目前在推行目标管理法,本文分析企业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给企业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方法。 关键词目标管理推行程序企业问题解决方法 一、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定义 (一)目标管理的定义 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它包括组织的任务、目的、指标的时限、具体的目标项目、指标。 目标管理也叫做“成果管理”,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它是管理者与每位员工一起确定特定的可检测的目标,并定期检查这些目标完成境况的一种绩效考评方法。 (二)目标管理法的推行程序 1.确定目标 企业发展取决于目标是否明确,只有对目标作出精心选择后,企

业才能够生存、发展和繁荣。 目标应该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操作性。没有操作性的目标就像是海市蜃楼,远景美好但你永远也无法到达,也就是说目标应该是有一定难度,企业领导在给员工设定目标时,要使目标具有吸引力,能真正起到引人向上、不断奋斗的激励作用。 2.分解目标 由最高决策层制定战略性目标。根据战略目标,由组织的高层领导制定总目标;各级管理阶层制定策略性目标、部门目标;在部门目标的框架下,由各级管理层和相关人员根据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人员目标。各级管理人员提出各种建议,相互进行讨论并修改,就各项目标达成协议。 目标并不是越全越好,现在经常采用的是关键业绩指标kpi,通过对岗位关键成功要素、关键职责的产出分析,得出企业的kpi,让人员抓住核心和重点。当然,这样的目标设计不能太多,一般来说三到五项就可以了,要保证目标能涵盖其80%的工作。同时,关键性目标要在整个目标中占绝对性的权重,这样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保证企业主要工作能顺利完成。 3.对目标进行检查和评价 为了保证目标管理的顺利实现,企业各级管理者要对各级目标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实现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

(完整版)监理表格全套

工程款支付申请(核准)表 工程名称: 计划文号: 项目编号: 致:(发包人) 我方于 年 月曰至 年 月 日期间已完成了 工作,根据施工合同的 详细清单附后 承包人(章) 承包人代表: 日期 ______ 年 月 日 注:1.在选择栏中的“□”内作标识“V” 2. 本表一式四份,由承包人填报,建管局财务科、监理人、预算科、承包人 各存一份。 复核意见: □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修改意见见附 件。 □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具体金额由造价 工程师复核。 监理机构(章) 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年—月」 复核意见: 你方提出的支付申请经复核,本期间已完 成工程款额为(大写) _______ ,(小写) _____ 元, 本期间应支付金额为(大写) ,(小写) 丿元。 预算科 ___________ 分管领导 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 年 月 日 日 期—年 月—日 复核意见: □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修改意见见附 件。 □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具体金额由造价 工程师复核。 工程科 ___________ 分管领导 日期 年 月曰 日 期 年 月—日 审核意见: □不同意。 □同意,支付时间为本表签发后的 15天 内。 建管局(章) 法人代表 日 期 年 月曰

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基本表式 A类表(承包单位用表)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工程开工/ 复工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报验申请表工程款支付申请表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工程临时延期申请表费用索赔申请表工程材料/构配件/ 设备报审表工程竣工报验单 B类表(监理单位用表) B1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B2工程暂停令 B3 工程款支付证书 B4工程临时延期审批表 B5工程最终延期审批表 B6费用索赔审批表 C类表(各方通用表)C1 监理工作联系单 C2工程变更单 D1 旁站监理记录 D2第一次工地会议纪要 D3工地例会 D4专题会议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8-09-27T13:29:40.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郑海荣 [导读] 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企业和安全机构的事情,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和机构共同的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开始将以人为本和关注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守则,在建筑工程项目运营管理中,更是将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而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的的管理模式,则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施工经营项目管理水平质量方面起到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引言 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企业和安全机构的事情,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和机构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这并非否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和安全机构的作用,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管理也十分必要。 一、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指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理论、方法,通过法规、政策、技术、组织等手段,使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系统达到最有效安全状态,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监督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二、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现状 1.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主权和控制权: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丧失自主权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于建筑施工项目的承包人,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也从某种意义上,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而造成现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国家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规范,才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2.管理机制造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平衡:当前,市区与郊县的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相差较大。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存在安全文明施工资金投入不足或无安全文明施工经费的现象。然而,当前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差距较大,不适应新时期、新发展的落后管理机制和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造就市一级对区、县一级业务指导脱节,甚至出现政策贯彻真空、政策信息不灵、我行我素、划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被动局面。 3.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不够重视: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二定”未落实,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常忙于其它事务,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形势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无暇顾及,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落实。 三、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 1.建设单位安全管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意识到在建筑项目中增加安全投入、改善现场施工面貌会带来更大的收入和好处。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建设单位对于现场文明施工带来的销售收入增加的拉伸效应会有更好的体会。项目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场地材料布置合理,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工地流水作业有序,作业现场繁忙而不紊乱,这就给前来参观楼盘的潜在客户以好的印象。同时,对于一些看期房的直接客户更是打上“公司管理规范”的强心针。目标客户的增多,对公司品牌的传播,都让建设单位受益。也会让建设单位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来。 2.勘察单位安全管理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在对建筑物基础的质量安全验收或其他需勘察单位参加验收的工程部位的质量安全验收时,勘察单位要积极参加,并配合好相关单位的工作。 3.监督机构安全管理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是代表我国政府对生产和服务中的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监督检查、科学指导,其安全管理的依据是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建筑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可见,政府授权的监督机构所进行的安全管理行为具有强制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而这些被授权的监督机构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中心任务,其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安全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发生。但不要过于着重形式而忽视实效,实效就是不出事故。 4.承包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 承包商(施工单位)与施工生产活动直接联系,故对能否实现施工安全目标承担着主要的责任;而承包商(施工单位)能否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的现场管理水平的过硬的项目班子,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美国的很多项目承包商都把“零事故”作为努力的目标:英国则要求项目承包商在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使工作方法更安全、有效,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各种方法和物资完全避免风险。 5.设计(咨询)单位安全管理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方案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建筑安全,设计师设计内容、选择材料、安排设备构件以及对设计变更处理的方式都会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完成工作的方式。其次,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性意

目标管理的特点

目标管理的特点 试题: 试述。 正确答案: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包括以下方面:(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上级与下级在一齐共同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2)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我的行为。这种自我控制能够成为更为强烈的动力,促使人们尽力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 (3)促使下放权力。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集权和分权的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持续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气氛更有生气。 (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评价。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齐,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关阅读:

为什么需要目标管理? 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德鲁克认为,需要目标管理的原因是鉴于一般企业实务存在着三种导致“错误领导”的因素: 第一是“过分强调个人技术第一”,以至每个成员只照顾自我的专业技术,而忽略了整合协作,使整群企业成员变成了一盘散沙。 第二是“过分重视顶头上司的个人所好”,以至忽略了工作的真正需求,使整个企业成为主管人员喜怒哀乐的应声虫。目标管理就是透过目标来保障“工作的真正需求”,同时将主管人员的个人影响约束在“工作的真正需求”范围内。 第三是“不一样层次的见仁见智观点”。目标管理就是透过目标的价值及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赏罚和是非评价标准。 目标管理的含义及实质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对企业来说,可行、准确的目标能够正确引导企业进行高效的经营运作。我们企业的领导者能够透过目标管理,与员工共同制定完成目标,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工作,改为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我控制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必须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用心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让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

目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

目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选择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员工开展管理工作,在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标管理也必须坚持革新,更好的适应社会出现的新变化,通过科学的手段发挥它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市场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企业所受的困扰也越来越多。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必须实施科学而又有效的监管,才能突出企业的特点,更好的迎合市场定位和群众的需求,通过管理能力的凸显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关键词:目标管理企业管理运用 现如今,社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组织以后,市场逐步开放,各种经营形式的企业涌入进来,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更为多样。管理是对企业实施控制的关键,也是企业需要采取的主要工作形式,对整个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标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它主要强调通过目标的确定,按照规则,一步步的实施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协调运转能力的一种管理手段。目前,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点,它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如何发挥它的优势,

应用好目标管理就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目标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提出有效运用的策略,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 一、目标管理 1.基本概念。 通常意义上我们理解的目标管理就是指通过对企业目标的确定,按照程序逐步实现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将组织整体目标分散到组织单位各个成员之间的管理方式,强调集体的努力。具体来说,目标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的目标,依照目标来实施计划,并对组织管理任务开展考评的一种方式。 2.特点。 目标管理是管理的重点,在经验过程中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要以目标为导向,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实际行动中,强调有效管理,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指明经营的方向;二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员工的积极参与,在目标管理中需要考虑民主参与热情,强调组织特点与个人意志的结合。此外,在管理阶段还

施工企业的“1+X”安全管理模式.docx

施工企业的“1+X”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而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此,我们将其归结为“1+X”安全管理模式。 “1+X”中的“1”,是指安全管理中的规定动作,即必须遵守的固定部分。如安全法规、各种规程规范等。“X”即所谓的“自选动作”,安全管理中的创新部分。众所周知,在安全管理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安全法规,各行业也针对自己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全面的规程规范。因此,就制度上而言,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已逐步健全。正因为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必须要贯彻落实的,所以,安全管理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被固定思维套牢。然而,我们常说:任何事物,都要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安全管理亦是如此。“1“这部分是经过实践经验的日益积累凝聚而成的,是应该遵循的准则。但各行各业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各个施工点的危险因素也不一样。如何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创新,如何时常为安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笔者所要探讨的“1+X”安全管理模式。 一、规范动作不走样,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制度建立健全后,强调的是贯彻落实,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的确,“安全管理,如履薄冰”、“安全生产须常抓不懈”,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几年来,公司全系统在具体的工作中一直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然而,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仍然有不到位和走样的情况存在。如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野蛮施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抢工期时忽视安全规程规范等等,给施工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这些都是规定动作没有贯彻落实到位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基建单位,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目前,主体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和临时工,由于农民工和临时工这个群体的天然局限性,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组织纪律性差的问题,所以对农民工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员工培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坏。即使对农民工、临时工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农民工、临时工的整体安全意识还是不很牢固,规范化作业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确保临时工的施工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应当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检查和督促,确保临时工进入施工现场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要利用一切教育方式使临时工对所接触工作的性质和注意事项有所了解,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意识,懂得“三不伤害”。要加强上岗前教育,使他们知道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有效落实。要将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纳入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将安全管理贯穿到临时工管理的全过程。要加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如BECHTEL、FLOUR、FOSTER、WHEELER、KBR、AMEC、JGC、LUMMUS等为了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推出了一些成熟的项目管理方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在DBB 模式中,参与项目的主要三方是业主、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 优点: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缺点: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模式) 又称阶段发包方式,业主在项目开始阶段就雇用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即CM经理,参与到项目中来,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它打破过去那种待设计图纸完成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的连续建设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完成一部分分项(单项)工程设计后,即对该部分进行招标,发包给一家承包商,无总承包商,由业主直接按每个单项工程与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 其优点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交付业主使用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业主可以较早获得效益。由于分项招标导致承包费用较高,因而要做好分析比较,研究分项工程的数目,选定最优结合点。 代理型CM模式 CM单位是业主的咨询单位,业主与CM单位签订咨询服务合同,业主分别与多个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签订所有的工程施工合同和供应合同。CM单位对设计单位没有指令权,只能向设计单位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因而CM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是协调关系。这也是CM模式与全过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区别。CM单位与若干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是协调管理关系。 代理型CM模式中的CM单位通常是由具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的专业CM 单位或咨询单位担任。 非代理型CM模式 该模式又称为风险型CM模式,属管理承包模式组织结构。业主一般不与

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的“1+X”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而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此,我们将其归结为“1+X”安全管理模式。 “1+X”中的“1”,是指安全管理中的规定动作,即必须遵守的固定部分。如安全法规、各种规程规范等。“X”即所谓的“自选动作”,安全管理中的创新部分。众所周知,在安全管理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安全法规,各行业也针对自己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全面的规程规范。因此,就制度上而言,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已逐步健全。正因为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必须要贯彻落实的,所以,安全管理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被固定思维套牢。然而,我们常说:任何事物,都要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安全管理亦是如此。“1“这部分是经过实践经验的日益积累凝聚而成的,是应该遵循的准则。但各行各业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各个施工点的危险因素也不一样。如何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创新,如

何时常为安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笔者所要探讨的“1+X”安全管理模式。 一、规范动作不走样,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制度建立健全后,强调的是贯彻落实,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的确,“安全管理,如履薄冰”、“安全生产须常抓不懈”,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几年来,公司全系统在具体的工作中一直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然而,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仍然有不到位和走样的情况存在。如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野蛮施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抢工期时忽视安全规程规范等等,给施工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这些都是规定动作没有贯彻落实到位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基建单位,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目前,主体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和临时工,由于农民工和临时工这个群体的天然局限性,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组织纪律性差的问题,所以对农民工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员工培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

企业目标管理体系

企业目标管理体系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 管理模式。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让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 目标管理层次包括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年度计划、各部门目标计划、各个人目标计划。 目标管理以公司战略规划为前提,以公司年度计划为依据,将各种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个人。 目标管理实施的关键是事先制定分公司合理的任务指标体系,考证因素分值体系,将罚标准体系,事中进行过程管理检查考评目标任务完成执行情况,事后按工作绩效和约定的奖罚标准及时兑现奖罚。 IS09000标准是注重过程管理的思想,与目标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但随着管理思想的演化,ISO9000标准也逐步开始从过程的角度反映目标管理的思想,并将越来越重视目标管理的思想。如ISO9001-94版标准指出,“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这体现出ISO9000管理体系也已经从企业质量 目标的要求来反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 一管理目标及目标管理 1管理目标

1)管理目标的概念 管理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与其达到的成果或效果。按照计划的时间 性分为带有战略性的长期目标(10年以上),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 年)和执行目标(季度或月度) 目标既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制订计划的基本依据,科学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正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选择好目标方向,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确定目标的依据和要求指导企业资源分配方向 激励员工 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 衡量经营活动成效创造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 3)管理目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上级目标 下级目标 2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 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制度或方法目标管理的概念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 ?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时目标的制订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共同确定目标,上下协商,制订出企业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https://www.docsj.com/doc/e311171182.html,。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举例: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二、DBM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

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三、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 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