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 s)、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鲢鱼(Chub)、青鱼(Piceus)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中的亲鱼培育、产卵孵化设施、人工催产、孵化等。

本规程适用于资兴市水产良种场草鱼、鳙鱼、鲢鱼、青鱼的鱼苗繁殖。

2 引用标准

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亲鱼培育

3.1亲鱼的来源及选择

3.1.1亲鱼的来源

亲鱼要求从省级以上鱼类原良种场引种或从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捕捞选育达到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个体,从天然水域捕捞选留的种用亲鱼,必须在亲鱼培育池中专池培育一段时间,到第二年再催产。

3.1.2亲鱼的选择

1.1.

2.1雌雄鉴别

鉴别四大家鱼雌雄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从胸鳍上来区别。主要特征比较见表1。

表1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雌雄特征比较

1.1.

2.2成熟年龄和体重

湖南地区四大家鱼亲鱼成熟较早,个体较小,雄鱼较雌鱼早熟一年。四大家鱼亲鱼成熟年龄和体重见表2。

表2 四大家鱼成熟年龄和体重

1.1.

2.3雌雄搭配比例

选留亲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一般应在1:1~1.5,即雄鱼略多于雌鱼。

1.2亲鱼培育池

1.2.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水源条件好,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符合NY 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阳光充足,距产卵池、孵化场不能太远。鱼池面积一般3~4亩,底质符合GB/T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水深1.5~2m,长方形为好,池底平坦,以便管理和捕捞。

1.2.2亲鱼培育池的清整

一般每年清整一次,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主要是清除过多的淤泥,平整加固池坎,清除野杂鱼,鱼池消毒杀灭病原体等。

1.3亲鱼放养的密度

亲鱼放养的密度不宜过大,以重量计算,放养150~200 Kg/亩为宜。一般主养一种亲鱼,搭配少量其它亲鱼,以充分利用池塘的饵料生物。任何一种亲鱼池中不宜搭养鱼种,否则会互相争夺饵料和氧气,影响亲鱼性腺发育。

表3 四大家鱼亲鱼放养密度

1.4亲鱼培育的方法

1.4.1鲢、鳙亲鱼的培育

鲢、鳙鱼是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以施肥培育为主,投饵为辅的培育方式。在亲鱼下池前可根据底泥多少,水质肥瘦及肥料浓淡等情况施300~500Kg/亩的底肥,当浮游生物大量产生时放入亲鱼。以后根据水质情况一般每月施4~6次追肥,总量为400~600Kg/亩。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

1.4.1.1秋冬季培育

秋冬季节是亲鱼育肥和性腺发育积累物质的关键时期。入冬前注意让亲鱼吃好吃饱,尽可能育肥,因此要加强施肥,使水质较浓。入冬后水位可加深些。以保持水温,少量施肥以保持水的肥度,天气晴暖时还可按鱼体重1%~2%的量投喂精饲料。

1.4.1.2春季和产前培育

春季是亲鱼性腺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除了施肥量应适当增加外,还需投喂精饲料。催产前半个月到20天可经常冲注新水,以促进性腺发育,并可同时降低施肥量。

1.4.1.3产后培育

产后的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由于亲鱼体质较弱,易感染疾病,耐氧能力降低,再加上水温较高,容易浮头死亡,因此应多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施肥应量少次多,适量加喂精饲料。

1.4.2草鱼亲鱼的培育

草鱼喜欢清瘦水质,水质不宜过肥,因此草亲鱼的培育关键是饲料投喂技术及定期冲水保持水质清新。

1.4.

2.1秋冬季培育

秋冬季节主要任务是让亲鱼育肥和冬季保膘,前期以投喂青饲料为主,配搭少量精饲料。日投喂量,青饲料约占体重的30%~50%,精饲料约占体重的2%~3%。入冬前随着水温降低,草源枯竭,则以喂精饲料为主,投喂量逐渐减少。天气晴暖时,应适当增加精饲料和青饲料的投喂量。

1.4.

2.2春季培育

进入春季,应加大换水量,经常冲注新水,使水位降低到

1m左右,以提高水温。水温回升后,鱼类摄食日渐旺盛,性腺处在大生长发育时期,应投足饵料。3月份可投喂少量豆饼、麦芽、谷芽,投喂量约为体重的1%~2%,并逐渐转为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投喂方式。青饲料的日投喂量约为体重的40% ~60%,喂一些莴苣叶之类的青饲料对性腺发育有利,精饲料日投喂量约为体重的2%~3%。

1.4.

2.3产前培育

产前一个半月左右,过渡到全部投喂青饲料,以防止积累过多脂肪,影响催产效果。冲注水次数可由每周一次开始,逐渐过渡到了3~5天一次,到临产前可每天冲一次水,每次冲水3~5小时,以促使性腺发育成熟。如果草亲鱼摄食量明显减少或停食,则显示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可以进行人工催产。

1.4.

2.4产后培育

产后的一个月左右是草亲鱼体质恢复期,这时应保持清新的池水,并经常加注新水。刚催产完的亲鱼可投喂少量新鲜嫩草和精饲料,以后再根据亲鱼摄食情况逐渐增加投饵量,并适当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

1.4.3青鱼亲鱼的培育

青亲鱼一般搭养在其他亲鱼池中,青鱼的投喂以螺、蚬、蚌肉为主,辅以配合饲料、豆粕等精饲料。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度,不宜多喂,以防止水质败坏。青鱼喜清新水质,故要注意经常冲

水,以保持水质良好,促使性腺发育,产前一个月可每天冲水2~3小时。

2 产卵孵化设施

2.1产卵池

2.1.1地址选择

应靠近水源和亲鱼及孵化设施,能利用水位高低落差取水,以节省动力和防止断水事故。另外交通要方便,排水口不被洪水淹没。

2.1.2产卵池的设计

以圆形产卵池为主。产卵池面积50~100 m2,一般为砖水泥结构。圆形产卵池直径8~10m,池底由四周向中心倾斜,一般中心较四周低10~15cm。池深1.5~2m左右,池底中心设方形或圆形出卵口一个,上盖拦鱼栅,出卵由暗道引入集卵池。墙顶每隔1.5米设稍向内倾斜的挂网杆插孔一个。集卵池一般为长2.5m、宽2m的长方形,其底一般较产卵池底低25~30cm。在集卵池尾部设溢水口一个,底部设排水口一个,最好由阀门控制排水。集卵池墙一边设阶梯3~4级,每一级阶梯设排水洞一个,可采用阶梯式排水。集卵网与出卵暗管相联,放置在集卵池内,以收集鱼卵。进水管一个,直径15~20cm,与池壁切线成40度角左右,进水口距墙上缘40~50cm。进水设有可调节水流量的阀门以便调节流速等,要求冲水形成的水流不能有死角,同时池壁要光滑,便于冲卵。

2.2孵化设施

孵化设施和种类很多,生产上常用的有孵化桶(缸)、孵化环道及孵化槽等。孵化工具的基本原理是造成均匀的流水条件,使鱼卵悬浮于流水中,在溶氧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流中翻动孵化,因而孵化率均较高(80%左右)。一般要求壁光滑,没有死角,不会积卵和鱼苗。每m3水可容卵100~200万粒。

孵化槽:长方形,其长度可根据生产规模和地面长短灵活掌握,一般为长3~4m,宽度1~1. 5m,深1m左右,底呈流线形(或“U”字形)。进水在长边底部每隔8~10cm设喷水口1个,口长5cm左右,宽4~5mm,下接进水管(小10cm),在喷口上5~8cm处设略向内倾斜的滤水窗。滤水窗宽同孵化槽宽度,深直达槽口面。过滤窗架为杉木制成的木质框架,架上装上50 目的乙纶胶丝布。在过滤窗后的槽墙壁上每隔15cm开直径7cm左右的出水小洞1个,洞口离槽口12~15cm。洞口外接人墙内暗沟中,沟宽15cm,深20cm(墙宽25cm),暗沟汇集出水排出槽外。孵化槽内壁光滑,通水后水流上下呈流线形翻动,以消除死角。第个孵化槽底部中央设排水口一个,出苗口相联,并直接通集苗池。

3 人工催产

3.1常用催产用具

3.1.1亲鱼网

用于在亲鱼池捕亲鱼,要求网目不能太大,2~3cm即可,且材料要柔软较粗,以免伤鱼。网的宽度一般为6~7m,长度一般为亲鱼池宽的1.4倍左右,设有浮子和沉子。用于产卵池的亲鱼网可不设浮子和沉子。

3.1.2亲鱼夹和采卵夹

亲鱼夹是提送及注射亲鱼时用的,采卵夹为人工授精时提鱼用的。两种夹规格完全相同,只是采卵夹在夹的后端开了一个洞,使亲鱼的生殖孔露出来,以使3.其他工具注射器(1mL、5 mL、10 mL)、注射针头(6、7、8号)、消毒锅、镊子、研钵、量筒、温度计、秤、托盘天平、解剖盘、面盆、毛巾、纱布、药棉等。

3.2催产期的确定

在实践中可结合下列因素来进行判断:

3.2.1气候及水温变化

天气睛好,气温回升就快,当早晨最低水温能持续稳定在18℃以上,就预示催产期到来。

3.2.2亲鱼食量明显减退,甚至不吃东西,便是性腺成熟的表现。

3.2.3有选择地拉网检查亲鱼性腺发育情况,如雄鱼有精液,雌鱼腹部饱满,水温适宜时即可催产了。

3.2.4四大家鱼中一般鲢、草鱼催产期稍早,鳙鱼次之,青鱼最晚。此外,已多次成熟的鱼,催产期可能提前,初产鱼催产期则较晚。

3.3催产亲鱼的选择

3.3.1催产用雄亲鱼的选择标准

从头向尾方向轻挤腹部即有精液流出,若精液浓稠,呈乳白色,入水后能很快散开,为性成熟的优质亲鱼;若精液量少,入水后呈线状不散开,则表明尚未完全成熟,若精液呈淡黄色近似膏状,表明性腺已过熟。

3.3.2催产用雌亲鱼的选择标准

鱼腹部明显膨大,后腹部生殖孔附近饱满、松软且有弹性,生殖孔红润。使鱼腹朝上并托出水面,可见到腹部两侧卵巢轮廓明显。在鲢、鳙亲鱼能隐约见其肋骨,如此时将尾部抬起,则可见到卵巢轮廓隐约向前滑动;在草亲鱼可见到体侧有卵巢下垂的轮廓,腹中线处呈凹陷状。采用挖卵观察,可更准确地判断亲鱼成熟的程度。将挖卵器轻轻插入亲鱼生殖孔,然后偏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几圈抽出,便可得到少量卵粒。若挖卵器在靠近生殖孔就能得到卵粒,且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光泽好、易分散,大多数卵核已极化或偏位,则表明雌亲鱼性腺发育进入最佳催产期。若亲鱼后腹部小而硬,卵巢轮廓不明显,生殖孔不红润,卵粒不易挖出,且大小不整齐,不易分散,则表明性腺成熟度不够。反之,若亲鱼腹部过于松软,无弹性,卵粒扁塌或呈糊状,则表明亲鱼性腺已退化。这里需说明的是青鱼雌鱼往往腹部膨大不明显,只要略感膨大,有柔软感即可。还要注意检查草亲鱼时,需

停食2~3天,以免过食后形成假象。

3.3.3亲鱼选择与雌雄配比

生产上,一般早期选择比较有把握的亲鱼催产。中期水温等条件适宜了,只要一般具有催产条件的亲鱼都可进行催产。接近繁殖季节结束时,只要是未催产而腹部有膨大者,均可催产。同时,雌雄比的选择应为雄鱼略多于雌鱼。生产上在同时催产几组亲鱼时,可按1:1配好后再多加一条雄亲鱼,以提高催产效果及受精率。

3.4注射催产剂

注射催产剂可分为一次注射、二次注射,青亲鱼催产甚至还有采用三次注射的。亲鱼成熟很好,水温适宜时通常可采用一次注射,但一般来讲两次注射法效果较一次注射法为好,其产卵率、产卵量和受精率都较高,亲鱼发情时间较一致,特别适用于早期催产或亲鱼成熟度不够的情况催产,因为第一针有催熟的作用。两次注射时第一次只注射少量的催产剂,若干小时后再注射余下的全部剂量。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6~24小时,一般来讲,水温低或亲鱼成熟不够好时,间隔时间长些,反之则应短些。

3.4.1注射剂量

四大家鱼采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选用的激素符合

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要求,采用单一激素使用或多种激素混合使用。常用催产激素的剂量如表3所示

表3 常用催产激素的剂量

在使用表中剂量催产时需注意下面几点:

(1)对成熟较好的亲鱼第一针剂不能随意加大,否则易导致早产;

(2)雄鱼若成熟较好也可不打第一针;

(3)一般来讲,一次注射与两次注射剂量相同;

(4)早期水温较低时催产,或亲鱼成熟不太充分时,剂量可稍稍加大;

(5)经多次注射催产剂催产,或以前用剂量一直较高,或亲鱼年龄较大,应适当增加剂量;

(6)不同种类的亲鱼对催产剂的敏感性有差异,一般草鱼、鲢鱼较敏感,用量较少,鳙鱼次之,青鱼在四大家鱼中剂量用量最大;

(7)绒毛膜激素用量过大会引起鱼双目失明、难产死亡等副作用,因此需加以注意;

(8)用释放激素类似物或绒毛膜激素催产时,加适量的垂体,催产效果更好。

3.4.2配制注射液

注射用水一般用生理盐水(0.7%的氯化钠液),医用注射用水,蒸馏水,也可用清洁的冷开水配制。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激素均为易溶于水的商品制剂,只需注人少量注射用水,摇匀充分溶解后再将药物完全吸出并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即可。垂体注射液配制前应取出垂体放干,再在干净的研钵内充分研磨,研磨时加几滴注射用水,磨成浆糊状,再分次用少量注射用水稀释并同时吸人注射器,直至研钵内不留激素为止,最后将注射液稀释到所需浓度。配制注射液时还需注意:

(1)一般即配即用,以防失效,若一个小时以上不用应放入4℃冰箱保存。

(2)注射液需略多于总用量,以弥补注射时和配制时的损耗。

(3)稀释剂量以便于注射时换算为好,但一般应控制在每尾亲鱼注射剂量不超过5mL为准。

3.4.3注射

注射前用鱼夹子提取亲鱼称重,然后算出实际需注射的剂量,就可进行注射。注射时,一人拿鱼夹子,使鱼侧卧,露出注射部位,另一人注射。注射器用5mL或10mL或兽用连续注射器,针头6号~8号均可,用前需煮沸消毒。注射部位有下列几种:

(1)胸腔注射注射鱼胸鳍基部的无鳞凹陷处,注射高度以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呈45~60度角刺入,深度,一般为1cm左右,不宜过深,否则会伤及内脏。

(2)腹腔注射注射腹鳍基部,注射角度为30~45度左右,深度为1~2cm。

(3)肌肉注射一般在背鳍下方肌肉丰满处,用针顺着鳞片向前刺人肌肉1~2cm进行注射。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并用碘酒涂擦注射口消毒,以防感染。注射中若亲鱼挣扎骚动,应将针快速拔出;以免伤鱼。3.4.4注射时间

为了控制鱼在早上产卵,以利工作,应根据天气,水温和效应时间,确定注射时间。一般一次性注射多在下午进行,次日清晨产卵。两次注射时,则根据第二次注射的时间,一般第一针在

早上9时左右进行,第二针在当日下午6~8时进行。日温差较大的话可向后移1~3小时,以便产卵时水温较高。

3.5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的长短主要由水温决定,水温高效应时间就短,反之则较长。一般两次注射比一次注射效应时间短。水温和注射次数与效应时间的天系。一般垂体效应时间比绒毛膜激素短,绒毛膜激素又比类似物短。通常鳙鱼效应时间最长,草鱼效应时间最短,鲢鱼和青鱼效应时间相近。

3.6发情、产卵和鱼卵收集

3.6.1发情

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在激素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效应时间,产生性兴奋现象,雄鱼追逐雌鱼,这即是发情。开始时不激烈,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使水面形成明显的波纹和漩涡,激烈时甚至能跃离水面。一般草、鲢鱼较青、鳙鱼明显。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必须有专人值班,密切注意鱼的动态。一般在发情前2小时开始冲水,发情约半小时后便可产卵,若产卵顺利,一般可持续2小时左右。受精卵在水流的冲动下,很快进入集卵箱,当

集卵箱中出现大量鱼卵时,应及时捞取鱼卵,经计数后放入孵化工具中孵化,以免鱼卵在集卵箱中沉积导致窒息死亡。产卵结束,可捕出亲鱼,放干池水,冲放池底余卵。

3.6.2产卵

亲鱼产卵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如下:

3.6.2.1全产

雌鱼腹部已空瘪,轻压腹部仅有少量卵粒及卵巢液流出。这是最正常的结果。

3.6.2.2半产

雌鱼腹部稍许缩小,但未空瘪。若此时轻压腹部有较多卵了流出,过说明雌鱼卵已完全成熟,未产原因可能是雌鱼成熟度差或个体太小,或亲鱼受伤较重,或水温太低等原因所致。若轻压鱼腹只有少量卵子流出,这说明鱼卵尚有相当部分未成熟,这可能是雌鱼成熟度较差,或催产剂量不足,遇此情况可将亲鱼放回产卵池,过一会它可能会再产。

3.6.2.3难产

一般又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1)雌鱼腹部变化不大,轻挤鱼腹无卵粒流出。原因可能是催产剂有问题或未将催产剂注入鱼体,遇此情况可再另行催产。也可能是亲鱼成熟度太差,遇此情况可再送回亲鱼池重新培育后催产。还可能是性腺过熟后严重退化,遇此情况应放人产后亲鱼池中与产后亲鱼一起培养。

(2)雌鱼腹部明显膨大,轻挤鱼腹无卵粒,但有混浊液体或血水流出。取卵检查,可见卵无光泽,无弹性,易与容器粘连。这可能是卵巢组织已退化,并由于催产剂的影响而吸水膨胀。这种鱼很易发生死亡,需放人清新水体精心护理。

(3)卵子在腹内过熟并糜烂,这可能是由于雌鱼生殖孔不肛或亲鱼严重受伤,也可能是雄鱼太差或环境条件不适所致。

3.7人工授精

用人工方法采取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将它们混合后使之完成受精过程即叫人工授精。进行人工授精需密切注意观察发情鱼的动态,当亲鱼发情至高潮即将产卵之际,迅速捕起亲鱼采卵采精,并立即进行人工授精。

3.7.1干法人工授精

将普通脸盆擦干,然后用毛巾将捕起的亲鱼和鱼夹上的水擦干。将鱼卵挤入盆中,并马上挤入雄鱼的精液,用羽毛搅动,使精卵混匀,再加少量清水拌和,静置2~3分钟,慢慢加入半盆清水,继续搅动,使其充分受精,然后倒去浑浊水,再用清水洗3~4次,待卵膜吸水膨胀后移人孵化器中孵化。

3.7.2半干法人工授精

将精液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与挤出的卵混合的授精方法。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干法人工授精,值得注意的是亲鱼精子在淡水中存活的时间极短,一般在半分钟左右,所以需尽快完成全过

程。

3.7.3湿法人工授精

脸盆内装少量清水,由两人分别同时将卵和精液挤入盆内,并由另一人同时用羽毛轻轻搅动或摇动,使精卵充分混匀,其他同干法人工授精。

3.8鱼卵计数法

3.8.1体积法

用容器量出鱼卵的总体积,再测出单位体积的鱼卵数,用总体积乘以单位体积的鱼卵数即可。此法注意:防止水不均匀引起的鱼卵密度的变化,若卵已开始吸水,则应待充分吸水膨胀后再测定。

3.8.2重量法

用雌鱼产卵前后的重量之差作为雌鱼的产卵量,再乘以单位重量的卵粒数。一般按草、鲢鱼未吸水卵700~750粒/g,鳙鱼未吸水卵600~650粒/g计算。

3.9产后亲鱼的护理

亲鱼产卵后体质十分虚弱,稍不注意便会导致亲鱼死亡,因此对产后亲鱼的护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产后亲鱼应放入水质良好,溶氧充早的池塘精心饲养,使它们尽快恢复体质。若是受伤亲鱼可用各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软膏涂抹伤口,也可用1%孔雀石绿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涂抹。伤情较重的,可同时注射脊

霉素(剂量为1万IU/Kg体重)或10%的磺胺噻唑钠(剂量为0.2g/尾)。

4 孵化

孵化是指受精卵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胚胎发育最后孵出鱼苗的全过程。人工孵化就是要创造合适的孵化条件,使胚胎正常发育成鱼苗。

4.1孵化条件

4.1.1水流

因家鱼卵均为半浮性卵,在静水条件下会逐渐下沉,落底堆积,导致溶氧不足,胚胎发育迟缓,甚至窒息死亡。而在水流的作用下受精卵漂浮在水中,此外流水可提供充足的溶氧,及时带走胚胎排出的废物,保持水质清新,达到孵化的目的。水流的流速一般约为0.3~0.6m/秒,以鱼卵能均匀随水流分布漂浮为原则。

4.1.2溶氧

鱼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因新陈代谢旺盛需要大量的氧气。要求孵化期内溶解氧不能低于4mg/L,最好保持在5~8 mg/L。实践证明当水体中溶氧低于2 mg/L时,就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受阻甚至出现死亡。

4.1.3水温

家鱼胚胎正常孵化需要的水温为17~31℃,最适温度为22~28℃,正常孵化出膜时间为1天左右。温度愈低胚胎发育愈

慢,温度愈高胚胎发育愈快。水温低于17℃或高于31℃都会对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死亡。温差过大尤其是水温的突然变化(±3~5℃时),就会影响正常胚胎发育,造成停滞发育,或产生畸形及死亡。

4.1.4水质

孵化用水不能被污染,受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的水不能用作孵化用水。水的pH一般要求7.5左右,偏酸性水会使卵膜软化,失去弹性,易于损坏;而偏碱性水卵膜也会提早溶解。

4.1.5敌害生物

水体中会对鱼胚胎孵化造成危害的敌害生物有桡足类、枝角类、小鱼、小虾及蝌蚪等。前两类不但会消耗大量氧气,同时还能用其附肢刺破卵膜或直接咬伤仔鱼及胚胎,造成大批死亡;后三类可直接吞食鱼卵,因此均必须彻底清除。常用的办法是将孵化用水经60~70目筛绢过滤。

4.2孵化的管理

4.2.1催产前必须对孵化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试用若有不符合要求的就及时修复,特别是进出水系统,水流情况,进水水源情况,排水滤水窗纱有无损坏,进水过滤网布是否完好,所用工具是否备齐等。然后将有关工具及设施清洗干净或消毒后备用。

4.2.2孵化容器的流速调节:使流速大致控制在不使卵粒、仔鱼下沉堆集为度,鱼苗平游后应适量减低流速。

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19.doc

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 (二)项目单位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三)项目负责人涂彭文(所长、高工)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目标 (一)必要性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隶属鲤形目,亚口鱼科,原产地为中国长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6龄,为溯江产卵的大型经济鱼类,成熟个体15-20kg,最大达30kg。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游均有分布,我省赣江、鄱阳湖为重要的索饵育肥场。因过度捕捞和天然产卵场遭破坏,这一水产珍品的资源量逐年锐减,近二十年来在赣江几乎绝迹。为保护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四川、湖北等省相继开展了胭脂鱼的驯养繁殖,至今已获子二代(F2)。从生物学习性来看,胭脂鱼性温驯,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属杂食性鱼类,饲料易解决,又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很适宜于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养殖,有望成为一个极具推广价值的养殖新品。胭脂鱼幼体阶段(1kg以前)体形和体色优美,淡黄色体表披数条黑带,各鳍伸展如船帆,俗称“一帆风顺”,极具观赏价值。因胭脂鱼尚处子二代,国家明令禁止交易,货源供不应求,食用鱼仅见于高档宾馆饭店,售价每公斤100元以上,尾重250克以

下的观赏鱼要卖50元/尾,市场需求极为旺盛。 相形之下,国内水产养殖业长期低迷,常规养殖品种已趋饱和,导致渔农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有必要引育开发市场畅销、附加值高的名优新品。有鉴于此,项目组拟引进胭脂鱼子二代进行驯养研究,掌握全套养殖技术后向全省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将凸显三大功能:一是向省内渔农提供食用观赏价值兼备的名优新品,对于调整养殖结构,发展高效渔业意义重大;二是未来繁育出胭脂鱼子三代(F3),可直接向赣江放流,对濒临灭绝的资源进行增殖保护;三是胭脂鱼养殖形成规模后,在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渔农增收致富。(二)目标 本项目着重于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并储备后备亲鱼。计划于2006年底引F2 5000尾,开展池塘主养试验5亩,单产500kg/亩,池塘混养8亩,单产100kg/亩,优质商品鱼总产3300kg,创产值19.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10.56万元。长远目标是:储备后备亲鱼150组,2012年突破人工繁殖关,形成年产F3 350 万尾的繁育能力,除开展赣江增殖放流外,推广养殖20万亩,总产量达160万kg,实现社会效益1亿元。 三、项目实施条件 (一)技术力量雄厚。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集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于一身,多年来成功开发引育了十多个名优新品种,获 多项成果奖励,在省内水产界赢得口碑。项目组由所长亲自挂 帅,汇聚了三名高工和三名工程师,技术力量雄厚。此前项目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养殖食用水产品过程中的生产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质量;水产品引进准则;饲料、肥料、渔药的使用准则;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环节。 本规范适用于池塘养殖食用水产品。 二、技术要求 1 .生产环境要求 ①产地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②土壤:凡未经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 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土壤,只要能保水均可开 发利用。 ③水: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 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 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养殖设施 ①池塘池形以长方 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池子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

积减少,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池塘坡度以125或1:3 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应土质松软,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②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通常采用沟渠。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置。不得从相邻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③池塘应具备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 ④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3.苗种质量 用以养殖的水产品苗种、亲本(或后备亲本)必须体格健壮,无疫病。常规养殖的苗种质量的鉴定与识别,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4.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 进;弓I进包括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境外品种的引入。无论从境内外引进用以养殖的水产品,都必须得到市水产行政主管部 门的批准,并须经过市级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查询及备案后,方可进行。 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 该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情况的检测及查询。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 引进的苗种必须具有不污染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等特性。

我国胭脂鱼资源现状及其资源恢复

我国胭脂鱼资源现状及其资源恢复 提要胭脂鱼为我国特有鱼类,已知仅分布于长江和闽江。目前胭脂鱼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量明显减少,数量已较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和达氏鲟为少;闽江胭脂鱼种群几近绝迹。造成胭脂鱼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与其自身繁殖力低,发育时间长,以及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因素有关。人工放流是恢复长江胭脂鱼资源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胭脂鱼;资源现状;致危原因;资源恢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 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Catostomidae)。现知全世界约有该科鱼类13 属68 种[1],其中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洲,仅亚口鱼(Catostomus catostomus)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胭脂鱼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闽江,为我国也是亚洲特有种。因此,该鱼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也由于其体型大,最大体重可达40kg、体长100cm 以上,以往在长江上游的数量较多,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国胭脂鱼由Bleeker(1864) 定名。之后进行研究的有Nichols(1925、1943)、Kimura(1934)、Nelson(1948),以及我国鱼类学家张春霖(1929、1930、1931、1933、1944)、方炳文(1934)、易伯鲁(1949)、刘成汉(1964)、伍献文等(1979)、熊全沫和夏盛林(1985)、丁瑞华(1994) 等。由于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体形和体色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又因其自然独立分布于长江和闽江两大水系,曾被定为不同的亚种。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胭脂鱼为一个单型种,没有种或亚种的分化。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众多生物物种的生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很多物种的资源量下降,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胭脂鱼的资源变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胭脂鱼曾在长江和闽江有过广泛的分布,并有较大的产量,但近年来资源量急遽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以往有关我国胭脂鱼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分类方面,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工养殖工作的报道,但有关资源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有专门报道。为了使胭脂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得以很好的保护和恢复,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 1 主要工作方法 工作区域主要在四川省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上游江段,以及区域内一些主要支流。该区域为历史上胭脂鱼主要分布区。在区域内设置了8 个长期观测点:湖北省荆州、宜昌,重庆直辖市的万州、涪陵、巴南区,四川省泸州、合江、宜宾等江段。它们基本涵盖了由宜宾至宜昌近千公里的江段和附属的主要支流。记录研究范围内1997 年4 月至1998 年10 月胭脂鱼误捕情况。同时,还沿江进行了标

胭脂鱼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29公斤的胭脂鱼被放生,胭脂鱼介绍,价格(图片) 29公斤的胭脂鱼图片 长达1.3米的胭脂鱼图片

一条重29公斤、长达1.3米的胭脂鱼在前晚被几位渔民在嘉陵江上无意捕到。好心人老板张学兵知道胭脂鱼捕获一事后,花1.2万元将此胭脂鱼买下,并将其放生。据悉,这条胭脂鱼是重庆市至今发现最大的野生胭脂鱼。胭脂鱼也许你没见过也不知道,那就快来看看胭脂鱼图片和胭脂鱼介绍吧。 胭脂鱼介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俗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体高侧扁,腹部平直,外貌呈三角形。口下位,嘴唇肥厚而外翻,似马蹄状,唇上有乳头状小突。背鳍起点外高隆,往后逐渐降低。雄性成鱼体侧胭脂红色,雌鱼为酱紫色,自鳃孔上角沿背部上缘有一条猩红色宽纹,直至尾鳍基部。 胭脂鱼不但体态优美,而且在繁殖期由于全身呈现红色而显得艳夺目,就好像披上了一套漂亮的婚装,胭脂鱼的名字也就不胫而直闻。胭脂鱼一般6龄可达性成熟,体重约10公斤左右。胭脂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亦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图片|照片:胭脂鱼.jpg 胭脂鱼简介 ?名称:胭脂鱼 ?拉文种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 ?英文名:Chinese sucker ?科属: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 ?分布:长江、金沙江等地。 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生存环境: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 ?捕食与食物:主食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吃水底的有机物质,还常在水底砾石上吸食附着的硅藻及植物碎片。 ?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俗称有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等。乌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去淤生肌、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被人们视为“鱼中珍品”。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乌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2011年,东昌府区承担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推广项目“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为东昌府区乌鳢养殖高 产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此项目共推广乌鳢池塘养殖面积5038亩,平均亩产2042.1千克;平均亩效益从7736元增加到8900元,增长15%,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其主要技术如下: 池塘建设及水源条件 1.池塘条件:项目区乌鳢养殖主要采用集约化养殖集成模式,池塘多采用土池,池深2米~ 2.5米,水深1.5米~2米,塘埂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池塘大小一般在1亩~5亩。 2.防逃设施: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池塘 四周的塘埂上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鳢跳上堤岸。 3.水源水质要求:养殖乌鳢的水源多采用河水、地下井水,地下井水要先经过曝气后再使用。水质要求中性或碱性,pH值为7~8.5。 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放养前前15天~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150

千克,现化现用,均匀地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可以放养鱼种。 2.水草种植:在池水面的四周种上飘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供乌鳢捕食、栖息,还可调节水质。宽度约在0.8米~l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 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并且规格整齐。放养选用的鱼种是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多数在16厘米~20厘米,一般放养后需经过1次~2次的分养。放养一般在1月~3月进行。一般放16厘米~20厘米的鱼种每亩2000尾~2500尾。在乌鳢精养池适量搭配不同食性,不同栖息水层中的鲢鱼、鳙鱼等,规格为每尾0.2千克左右,放养密度为每亩100尾,调控池塘水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部分养殖户搭配了大规格鲫鱼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25尾~50尾。 养成管理1.水质管理与调节 在乌鳢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残饵、排泄物多,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塘底部,作无氧发酵分解,常产生硫化氢、甲烷、亚硝基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不仅有害于乌鳢的生长,还会导致乌鳢中毒及发生疾病。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容易发臭变黑。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时换水。3月~5月每15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3%。随着鱼体的长大,6月~9月每10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具体看水质变化灵活掌握。冬季和高温季节水位要升高,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性。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属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鳢属中还有一种鱼叫月鳢,俗称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常栖息于山涧溪流中间,月鳢体型似乌鳢,长圆筒形,与乌鳢不同之处主要为: 月鳢无腹鳍,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处折断。月鳢尾鳍基部两侧各有一个白色边缘的黑色圆斑块,头和体背为绿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沿中部有7?10条’〈”形灰色斑纹,全身均匀地分布灰白色小斑点,雄鱼在生殖季节,斑点更闪亮。 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 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据医药书记载,乌鳢有去瘀生新、补血调养的药理作用,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我国人工饲养乌鳢刚刚开始,其前景看好,但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现 将乌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乌鳢的生物特性、生活习性 乌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 厘米。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 2 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乌鳢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沟及低洼沼泽的静水草区。乌鳢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乌鳢也能生活。 乌鳢的生存水温为0—41 摄氏度,最适宜水温为26—28摄氏度。乌鳢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乌鳢善跳易逃,

胭脂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胭脂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河南水产)2oo6年第4期 胭脂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田海军潘华.周本翔杨治国t (1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464002;2郑州大学后勤管理处450001) 胭脂鱼是国家二类水生保护动物,体态优美,既 可作观赏鱼又可作食用鱼.胭脂鱼肉质鲜美,性情温 顺,生命力强,生长迅速,杂食,耐寒,最适合于混养. 由于受苗种的数量限制,该鱼数年来价格看好,养殖 效益非常可观.特别是在鳗鱼塘里混养.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在大型池塘中饲养,只要饵料充足,养殖1年 个体可达1千克左右. 胭脂鱼在自然环境中,抵抗疾病能力较强,一般 很少患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胭脂鱼苗,鱼种,成 鱼等各阶段均有患病现象.像大部分养殖鱼一样.对 于胭脂鱼的病害防治工作也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 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 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其具体做法是:在 预防环节,实行科学饲养.在做好"种,饵,密,管"等 的基础上,坚持常现消毒,做好鱼池,鱼种,食场及饲 (肥)料消毒.在非发病季节,每月泼洒1次杀菌,杀虫 药物;发病季节(4—6月和9—10月)每月消毒2次,并投 喂1个疗程药饵,预防疾病发生. 胭脂鱼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l烂鳃病 烂鳃病是胭脂鱼的主要病害,在成鱼和幼鱼阶 段均有发生.苗种长至3~4厘米时最易发病.由于胭

脂鱼有集群习性,故该病一旦发生,即迅速感染.有 时可导致大量死鱼. 防治方法:1.大量换注水,改善池塘水质状况;2. 鱼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除致病菌.养殖过程中定期 消毒水体和食场. 治疗方法:当鱼病发生时,用0.2—0.5毫克/升二 溴海因或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续2~3天;同时拌饵内服鱼服康(100千克鱼用量为50100克)或 红霉素(100千克鱼30克有效成分),l天1次,3天为一个疗程. 2肠炎病 肠炎是胭脂鱼苗种(低龄鱼种)阶段的主要疾 病.在饲料及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易发生;流行季节 为6~9月. 防治方法:一是坚持不喂变质腐败饲料;二是加 强水体消毒工作. 治疗方法:在疾病发生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毫 克/升或0.3~0.4毫克/升强氯精;同时,内服磺胺胍(或土霉素)药饵,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天开始减半,连用6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治愈肠炎 病症. 3赤皮病 鱼体表受伤后,因细菌感染而发病.病原为荧光 假单胞菌.病鱼体表尤其是两侧的部分鳞片脱落.表 皮发炎充血,鳍基充血,鳍末端腐烂,常与烂鳃病并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为多发季节,危害 鱼种和成鱼,可导致鱼死亡. 预防方法:1.养殖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鱼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浴1O15分钟;3,在该

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

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 这是一个初级的有关淡水鱼类养殖的知识问答,适用于刚刚进入公司的非专业员工的初步培训。我们在这里讲的淡水鱼,主要是指我国养殖面积最大,养殖历史最长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以及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等。其他的特种或名贵的养殖对象不包括在内。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编者的非专业和有限的知识,再加上时间仓促,不足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同仁们不吝赐教。本人不揣唐突出己纰漏,实为同仁们学习之业中能起抛砖引玉之想,谢谢大家的包涵! 四大家鱼养殖模式为什么是最经典的养殖模式?众所周知,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封建的种养殖经济引领世界,在长期的养殖历史过程中,逐渐地在不断的筛选择优淘汰中,固定下一个经济高效的立体混养模式。具体地说,在一个养殖水体中,按各种鱼类的自然生长习性,本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又充分地获猎利用水体,提高效益的意图。把鲢鱼放在养殖的表层,顺其以天然藻类和浮游物为饵料的习性;而鳙鱼在鲢鱼之下,也是滤食水中的浮游藻类和有机物;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而青鱼、鲤鱼、鲫鱼生活在水的底层,以螺蛳、沉底的有机碎屑、残饵、鲢鳙草鱼的粪便为饵料。这样,各鱼种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好一个水体的稳定,成就了一个高效利用水体的共生共长的混合立体养殖模式。 养鱼要成功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首先,养鱼当然要有鱼种,很多的养殖户在这一点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他们没有任何比较和

要求,从就近的但非常简易的鱼苗孵化场购进种苗,结果一些近亲繁殖的不带任何疾病抗体的种苗下塘,注定夭折和损失的结局就在所难免。第二,饲料,饲料的好坏对水产鱼类的养殖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在鱼生长的不同阶段,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不一样,而且饲料的原材料是否干净卫生?防腐剂和抗生素的含量是否超标?都对鱼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第三,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养殖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养殖的始末,水质管理(包括底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功,即使是种苗,饲料等两个条件优越,水质的管理跟不上的话,也能因水体的诸多理化指标的恶化而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死亡,从而从根本上造成养殖的失败。第四,病虫害防治,俗话说,养鱼不死,富得流油,让在随着环境的恶化,暴发性鱼病地不确定性暴发,时刻地威胁着养殖的成败,一旦鱼病暴发,就是神仙来也回天乏力。因此,水产养殖历来就是防病重于治病,我们病虫害防治的根本,也就是心防为主,二防病的开始,也就是从日常的精细管理出发,重点在于对水质、底质的调控管理,能以好的饲料和过硬的鱼种,以保证养殖的成功丰收。 施肥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施肥?高产、高效促进渔业生产是池塘施肥的根本目的,因鱼池施肥时培养鱼类大然饵料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增加腐屑食物群,以作为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以及草食性鱼类的饵料,池塘肥料的种类可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微生态制剂)三种,有机肥营养成分全面,肥效持久,一般作为基肥施用;无机肥肥效短,但作用迅速,一般作

黑鱼养殖技术介绍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黑鱼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也是一种紧俏价高食品。 黑鱼的生活习性 1、生活习性: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所以说,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黑鱼的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黑鱼能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pH值:黑鱼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黑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黑鱼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2、食性:黑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 3、生长:当年孵化的鱼种一般长约150毫米,体重50克左右。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水温在20-25℃时,生长较快。 4、生殖 ①性成熟年龄:长江流域一般2冬龄,本地一般第三年开始成熟产卵。 ②怀卵量:一般个体怀卵量为1-3万粒,最大者5-6万粒。不同年龄与不同大小的个体及不同水体的黑鱼其怀卵量不同。

鱼养殖技术汇总

出口达标的罗非鱼养殖技术 字号:T|T 2010-09-20 来源:养殖宝典网友评论0 条 一、池塘条件与生产设施 本试验池塘面积10亩,水深2.5米,水源为河道水,底质为粘土,有淤泥15厘米左右,设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同时配备15千瓦的发电动机组1台,小型颗粒饲料机1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2台,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二、鱼种放养 放养前按常规养殖方法进行清理消毒,以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合理混养,2007年4月15~18日共放养吉富品系吉诺玛罗非鱼(规格40尾/千克)12000尾、淡水白鲳(规格20尾/千克)3000尾、花鲢(规格4尾/千克) 500尾、白鲢(规格4尾/千克)800尾、彭泽鲫(规格40尾/千克)500尾,所有进塘鱼种在密封网箱内用高锰酸钾进行药浴后直接放养池塘。 三、饲料管理 根据淡水白鲳可直接摄食黄豆的食性,与罗非鱼投喂时间错开,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投饵,以淡水白鲳总体重的3%~6%(以养殖各阶段灵活掌握)称取黄豆,浸泡4小时后首先地定点投喂,过1小时后再按罗非鱼总体重的0.5%~5%定点投喂颗粒饲料。 水温20~22℃,体重30~100克,投饵率3~5%;水温22~25℃,体重100~300克,投饵率3~4%;水温25~28℃,体重300~500克,投饵率2~3%;水温28~30℃,体重500~800克,投饵率1~2%;水温30~32℃,体重800~1000克,投饵率0.5~1%。 为了节约成本及考虑到主养鱼的体质与生长速度,用小型饲料机对各阶段饲料配方进行调整,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长速度,增强鱼体自身抗病力。具体做法是:在调整配方的同时,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剂与防病药物,一般一个月内有5~7天投喂添加防病药物的饲料,其余时间全程添加微生物制剂,虽然微生物制剂在高热作用下有所损失,但通过养殖观察对比,在增强体质、抗病力与提高生长速度等各方面都高于未添加微生物制剂的其他同等条件的养殖塘。各阶段饲料配方见表。 四、水质管理 调好水质,能促进鱼类正常生长,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产量。 1、保持较高水位,有效利用各水层鱼类的生长,特别是混养池塘水位应相对稳定在2.5米左右。夏天高温季节,每星期或10天换水1次,排去底层污水,加入新鲜水,换水量1/5左右,边排边注,保持水位稳定。 2、水体环境理化因子调控

DB34 T 512-2005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4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sj.com/doc/e310530940.html, 免费下载

DB34 512—2005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亲鱼池的准备 (1) 4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1) 5 人工催产 (2) 6 受精卵孵化 (2) 7 乌鳢仔鱼培育 (2) I

DB34 512—2005 II 前 言 乌鳢(Channa argus)俗称乌鱼、黑鱼等,属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是 我省重点推广的水产名特优品种之一。 为规范乌鳢人工繁殖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魏泽能。 本标准2005年5月9日首次发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sj.com/doc/e310530940.html, 免费下载

DB34 512—2005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鳢亲鱼池塘条件、乌鳢亲鱼的选择、培育、亲鱼的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培育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进行乌鳢人工繁殖的苗种生产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亲鱼池 3.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00 m2~400 m2,水源充足,注排方便,水质符合NY5051。土质池底,淤泥不超过10 cm。按每667 ㎡池塘面积使用生石灰50 kg~60 kg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2 kg彻底清塘。1周后注水1.2 m~1.5 m。 3.2 防逃设施 池堤四周设0.8 m~1 m高尼龙或聚乙烯网。 4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4.1 亲鱼选择 选留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重750 g以上、2冬龄性成熟的亲鱼。 4.2乌鳢的雌雄鉴别 雌鱼腹面和腹鳍条纹呈白色,胸部无黑斑,尾鳍有两列黑斑;雄鱼腹面和腹鳍条纹呈黑色,胸部多黑斑,尾鳍有三列以上黑斑。 4.3 亲鱼培育 4.3.1亲鱼放养 乌鳢亲鱼每100 m2池塘放8~10组,雌雄比例以1︰1为宜。搭养花白鲢5尾,规格100g以上,用以调节水质。 4.3.2 饲料质量要求 小杂鱼、虾要新鲜适口;人工配合饲料符合NY5072,按乌鳢营养需求配比且物理性能良好。 4.3.3饲料投喂 乌鳢饲料主要为小杂鱼、虾,辅以人工配合饲料。当水温达10℃时,即可投食,当水温达23℃~27℃时乌鳢食量大增,此时的投喂量为亲鱼体重总量的10%~15%。 4.3.4亲鱼的饲养管理 1

大型鱼塘养殖技术

大型鱼塘养殖技术 本人有一鱼塘在山区,面积50亩左右,水深10米左右。这样的环境应该怎么养殖,需要注意什么环节。请多多指教!!! 最佳答案 首先:水质合适养殖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不?具体可到当地的检验检疫所或自来水厂均可检测。 其次:交通方便不?有没有电。常年水温在多少,此项决定你养殖什么样的鱼。再次:水源好不?枯水季节水位多少,发水的时候水位多少。此项决定你是否应该加高堤坝。 还有的就是你当地的消费情况与苗种来源情况。 如果是一般的山区池塘适合养殖的对象有:四大家鱼,冷水鱼类(虹鳟鱼,丁桂鱼等)不合适养殖的有对虾类,蟹,甲鱼,及热带鱼(生鱼,笋壳鱼等) 建议养殖:四大家鱼,丁桂鱼。 四大家鱼消费多,养殖技术成熟,饲料与销路都不成问题,还有就是丁桂鱼,此鱼合适水温较低的地区,饲料可使用鲤鱼饲料,目前养殖的地区不是很多,推广不太好,但是其市场前景很好,且易养殖,不易生病。 鱼塘养殖有哪些问题 6到8月份是养殖鱼类大量摄食、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鱼病暴发的流行季节,因此鱼塘养殖管理应立足抗灾、投喂和防病等工作。 第一、增强抗灾风险意识 每年夏季是台风暴雨集中期,各级政府要树立增强抗灾风险意识,各养鱼场则要巡查鱼塘周围的防洪排水渠,塘基进出水闸,禽畜栏舍,防止崩漏塌方,发现险情,马上抢修、加固,防患于未然。 第二、注意调节水质 用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夏季是台风暴雨季节,山洪暴发冲下的黄泥浆水难免涌入池塘,况且天然水都是酸性水体,故要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一般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5至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15天一次,使pH值在7.5至8.5之间。 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特别是长时

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新疆乌鳢养殖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苗种主要来自内地。为了满足新疆乌鳢养殖业苗种的需求,我们于1999年5、6月间做了乌鳢鱼苗早繁苗种培育试验。试验在新疆五家渠猛进水库上渔场的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塑料温棚的水泥池里进行。催产亲鱼12组,分4批。第一批4月30日催产。孵出水花2.5万尾,6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的鱼种1.4万尾,成活率56%,这是最好的一批。最差的是第三批,于6月4日催产,孵出水花鱼苗4万尾,7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鱼种0.5万尾,成活率12.5%。平均成活率28.5%。现将本次试验的进行情况总结如下: 1亲鱼培育 1.1亲鱼来源:选择我站试验基地池塘自育个体1kg以上达性成熟的亲鱼。 1.2亲鱼培育:催产前1个月左右(即3月底)将亲鱼放在15m2的水泥池里进行强化培育。放鱼前用漂白粉彻底消毒。然后加1m深的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鱼2尾(1~2kg/尾)。亲鱼进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0min左右。先让鱼适应小水体的环境。第三天投喂新鲜的鱼肉块,大小以鱼能一口吞吃为度。分上、下午各喂1次。池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临产前一星期提高到26~28℃。每2~3天换

水1次,同时清除池底沉淀的废弃物。水源是经过曝气预热的深井水。池内放置占水面积1/4的水葫芦遮阴。 2人工催产 2.1亲鱼选择:雌亲鱼要选择腹部膨大、用手轻压腹部感觉柔软且有弹性,肛门微突且呈红色。雄亲鱼则选择腹部稍大、肛门微红、体两侧有明显的暗红色条纹。临产时雌、雄鱼很易区别。一般雄鱼个体比雌鱼大。雌、雄以1∶1配对。但雌雄鱼个体之间配对时不要悬殊太大,以利发情产卵受精。 2.2催产剂种类和单位剂量:催产剂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高效催产合剂(RES)和地欧酮(DOM)三种。其匹配形式及单位剂量如(1)LRH-A2.2ug+RES.5mg/kg鱼; (2)LRH-A2.2ug+DOM.2mg/kg鱼。作胸鳍基部腹腔1次注射。雄鱼剂量减半。总用量如表所示。 2.3产卵效果:雌、雄按1∶1配对、置于约1~0.5m2小水体中产卵。当水温在26~30℃时,效应时间为30~36小时,其产卵结果如下表所示。 2.4孵化结果:我们采用“静水法”孵化。即将产卵时段相隔4小

渔民捕获的胭脂鱼王长什么样

渔民捕获的胭脂鱼王长什么样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渔民捕获的胭脂鱼王长什么样》的内容,具体内容: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月03日南京渔民捕获1米多长"胭脂鱼王" 已就地放生,以下是事情回顾:本报讯南京市渔政支队2日发布消息,南京渔民近日捕获一... 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月03日南京渔民捕获1米多长"胭脂鱼王" 已就地放生,以下是事情回顾: 本报讯南京市渔政支队2日发布消息,南京渔民近日捕获一条胭脂鱼,体长达1.1米,重达15.5公斤,是近年长江南京段出现的最大胭脂鱼。胭脂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长缓慢。 "10月29日,我划捕蟹船在长江捕鱼,收网时感觉渔网剧烈震颤。折腾好大一会儿,才把网拉出水面。" 发现胭脂鱼王的捕蟹船船主张银发介绍,自己常年在南京长江二桥下游三江口水域从事作业,以前也捕到过胭脂鱼,但捕获这么大只的还是头一次。"这条胭脂鱼全身通红,足足有半人多高!" 现场"胭脂鱼王"图片: 南京市渔政处负责人介绍,胭脂鱼属亚口鱼科,也是迄今所知的亚口鱼科分布于中国唯一的鱼种。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为多,由于捕捞过度等原因,野生状态个体数量逐年下降,长江南京段出现如此大只的胭脂鱼,非常罕见。渔政执法人员现场对"胭脂鱼王"进行初步检查后,认为鱼体没有丝毫体表伤痕,考虑到鱼体巨大,无法安全救

助运输,已就地放归长江。 (鹿琳) 相关报道:29公斤江北嘴网起最重胭脂鱼1.2万元昔日打鱼人买来即放生 前晚,几位渔民在嘉陵江江北嘴水域无意捕到一条重29公斤、长达1.3米的胭脂鱼。昔日的打鱼人、现"鑫缘渔港"老板张学兵知道此事后,花1.2万元将胭脂鱼买下,并将其放生。据悉,这条胭脂鱼是我市至今发现最大的野生胭脂鱼。 胭脂鱼外形特征 胭脂鱼体侧扁,背部在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头短,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状。唇发达,上唇与吻褶形成一深沟。下唇翻出呈肉褶,唇上密布细小乳状突起无须。下咽骨呈镰刀状,下咽齿单行,数目很多,排列呈梳妆,末端呈钩状。上颠窝明显下陷,位于顶骨外侧,下颊窝浅而不无须。腹部干直。背靖基底极长,无硬棘,鳍条50根以上,基部延长至臀鳍基部后上方;臀鳍条10-12;尾柄短,尾鳍深又形,下叶长于上叶。背鳍无硬刺,基部很长,延伸至臀鳍基部后上方。臀鳍短,尾柄细长,尾鳍叉形。鳞大呈圆形,侧线完全。 在不同生长阶段,体形变化较大。仔鱼期当体长为1.6-2.2厘米时,体形特别细长,体长为体高的4.7倍;稍长大,在幼鱼期体高增大,体长12-28厘米时,体长为体高的2.5倍;成鱼期体长为58.4-98.0厘米时,体长约为体高的3.4倍,此时期体高增长反而减慢。其体色也随个体大小而变化。仔鱼阶段体长2.7-8.2厘米,呈深褐色,体侧各有3条黑色横条纹,背鳍、臀鳍上叶灰白色,下叶下缘灰黑色。成熟个体体侧为淡红、黄褐或暗褐色,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醴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鲤属皱形目、鲤科、鲤属,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属鲤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鲤属中还有一种鱼叫月鲤,俗称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常栖息于山涧溪流中间,月鲤体型似乌鲤,长圆筒形,与乌鲤不同之处主要为: 月鲤无腹鳍,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处折断。月鲤尾鳍基部两侧各有一个白色边缘的黑色圆斑块,头和体背为绿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沿中部有7?10条V”形灰色斑纹,全身均匀地分布灰白色小斑点,雄鱼在生殖季节,斑点更闪亮。 乌鲤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乌鲤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据医药书记载,乌鲤有去瘀生新、补血调养的药理作用,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鲤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乌鲤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我国人工饲养乌鲤刚刚开始,其前景看好,但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现将乌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一、乌鲤的生物特性 一、生活习性 乌鲤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2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乌鲤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沟及低洼沼泽的静水草区。乌鲤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乌鲤也能生活。

四大家鱼

四大家鱼 导读:本文是关于四大家鱼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唐代以前,鲤鱼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青、草、鲢、鳙的四大家鱼。 青鱼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又叫黑鲩,全身有较大的鳞片。外形很像草鱼,但全身的鳞片和鱼鳍都带灰黑色。青鱼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鳞片大而粗。它的尾部比草鱼要细长。 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草鱼长且硬挺。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 青鱼在生殖季节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 草鱼(Grass carp)又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 身体长而“秀气”,体色为青黄色,腹部略显白色。鳞片大而粗。

它的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青鱼小而短。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鲢鱼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鲢鱼鳞片细而小。 鳙鱼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又叫花鲢、黄鲢、鱃鱼、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有叫雄鱼。 背鳍III-7;臀鳍III-11—13;胸鳍I-17—19;腹鳍I-8、侧线鳞

2繁殖乌鳢

科学养殖和繁殖乌鳢 乌鳢又名黑鱼、乌鱼,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喜生活在河、湖、池塘的水草丛生处,耐受力强,即便是缺水、缺氧,也能存活数小时,而且死后肌体不易腐烂。 我国曾盛产乌鳢,但近30年来随着天然乌鳢的大幅减少,乌鳢成了水产类中的稀有品。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据测定,每100g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乌鳢作为药用,可去瘀生新、滋补调养;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可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水产品之一。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人工养殖乌鳢的科研和实践,已初步取得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推动我国乌鳢人工养殖及外贸出口业的发展,使乌鳢养殖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让广大渔民共同走养殖黑鱼致富的阳光大道,作者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毫不保留的、无私的将乌鳢的成鱼养殖、苗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共大家参考借鉴: 1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有单养、混养,还有工厂集约化养殖,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中小水塘、浅水池沼里也可养殖,但大多数养殖场宜采用混养形式。 1.1混养 即在家鱼的成鱼或亲鱼池中进行少量搭养,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提高主养鱼类的生长率,减少池塘的饵料消耗量,最终达到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目的,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同家鱼混养时,乌鳢的鱼种要有选择性,家鱼的鱼种要比乌鳢的体长大1倍以上,以免受到乌鳢的危害。乌鳢的每亩投放量通常为30~40尾,选择体长10cm左右,比家鱼鱼种晚1个月(5~6月)下塘。生产中一般不给乌鳢投饵。到年底,乌鳢可长到0.4~0.5kg。 1.2单养 采用家鱼的成鱼养殖池单养乌鳢,并在池塘周围添设拦网,以防乌鳢跳跃逃窜。池水深1.5m,水面上种植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达到隐蔽、遮阳、改良水质的作用。养殖池在投放鱼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