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福州市麦浦小学:雷桂英

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1]孔子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智。其言也,约而达,激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其言下之意,即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涉及的问题是:什么是好课和不好的课?[2]基于什么样的课属于好课,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一、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四、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必须站在新世纪的高度,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教学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

[3]椐叶澜先生自己讲,他是很反对在语文前冠加一些如“诗意”“生命”等词语修饰的。我推测,叶澜先生是怕这样的基于个人风格的研究取向遮蔽一般老师对于语文本质性的把握,但我还是将其倡导的“五实”策略试着作如下解释。推敲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五实”在表达上是有层次差别的。

一、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位,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记得老一辈特级教师袁蓉执叫教《少年润土》时,文中有“秕谷”一词,学生查字典回答:“秕谷是干瘪的谷子。”一般来说说,到此为止就够了,可袁老师又问学生:“能不能说秕枣啊?”学生答:“不能。”袁老师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秕”字是“禾”字旁,是专用来形容谷子的。”解释一个“秕”字,增长了多少见识啊!

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还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如有遗漏及时填补,发现生成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而不闻。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二、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近几年,理论界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国家级的参赛课、示范课,到学校的教研课、引路课,评价标准中都把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作为一项参照标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手段越先进越好,如果有人听课,不作点课件,似乎对不起人家,也显得对公开教学不重视,参赛课就要对课堂进行包装,费尽心思把课件作好,用声光电冲击评委的视听器官,以获取高分。于是,公开课就频繁出现老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盯着屏幕看的“读屏”现象。

笔者前不久看到一则报道:一批中国教师到日本的几所小学考察,看到日本国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一节课下来,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不停地书写示范,学生在练习本也不停地写,真可谓“小米加步枪”,够寒酸了,但日本小学生的写字水平普遍较高。反观我们用“日式装备”武装的课堂(我们用的投影仪多为日产。)学生却读书少、动笔少、思考少,热热闹闹,收效甚微。

“读屏”与“读书”不是天生的一对冤家,“读屏”是为了更好地“读书”,“读屏”

本无错,但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等一系列问题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新课程崭新的教育理念已悄然在课堂教学红释放出馨香。很多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在阅读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并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让他们去体验、去感悟。但是教师们在大胆创新课堂的同时,也出现了“新课堂”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的现象。最近笔者观摩了一些展示课,发现“课堂教学课件”、“课堂表演”备受老师们青睐。课堂教学中的课件是有双重身份的,用好了,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不好则容易作茧自缚。教师大部分的心思都被放到做课件上,不注意深入钻研教材,那就会舍本求末。例如,一位老师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书上图文并茂,而老师偏偏要把课文呈现到屏幕上,字号很小,学生看不清楚,一节课下来,老师也没让学生看一眼教材,读文、识字都是看屏幕进行的。还有的课,本来没什么课件可做,老师也要把课文一段段地呈现到大屏幕上,就是不让学生沉下心来品读课文。很多大量的非语文元素进入课堂,语文课的味道淡了、味道变了,离好课也越来越远了。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把语文作为学生观察和认识的对象,让学生动用全部感官去直接触摸语文材料,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来获取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力求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的表演等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实践证明,课堂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探究性阅读方式,使用恰当则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表演过程即学生解读文本、迁移语言、获取审美体验的过程。但是滥用表演只会适得其反。一位教师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时,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老红军和小红军,表演老红军背小红军过草地,不幸掉入泥潭里牺牲的情节。表演的学生在讲台前来回转圈走,背人的累得气喘吁吁,被背的捂着嘴偷着乐,“台下‘也时常发出一两声窃笑。本该严肃的课堂此刻却显得滑稽可笑。这样的课堂表演怎么不会令人产生疑问呢?表演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队文本的感悟理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刻意求新,追赶时髦,徒然地给课堂教学披上一件虚伪华丽的外衣。

全国小语学会会长崔峦同志说:“语文课一定要姓语,新课程的确要求学生“乐学”,但唱、画、跳、演的手段最终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服务的,离开了这一本源,语文教学就失去了“本姓”‘新课程弘扬创新精神,也倡导“扎实、朴实、老实”的教学风格,呼唤课堂教学的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挤占学生大量宝贵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是不利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

三、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

语文学科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价值观,意味着人性的回归。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在动态中放飞的个性。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引领学生大胆质疑,于是学生思潮涌动,思通语畅,积极展开生命的对话,课堂因此充满动态和活力。

生:作者看到的到底是一棵还是许多棵?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生1:我觉得大榕树应该不止一棵,要不然为什么另一个朋友也说大榕树应该是两棵?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大榕树应该只有一棵,因为书本中讲到:“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只有一棵,只不过应为丫枝多,树根也多,从远处看,就以为有许多棵树了。

生3:我也同意是一棵大榕树。文中说“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因为看不到榕树的树干,就以为是许多的树在一起,这也是产生错觉的原因所在。

生4:我补充一下。我觉得文中第八自然段就能够明确地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我建议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生4:大家读出意思来了吗?

生5:我从“枝繁叶茂”中出了大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看起来会产生错觉。

生6:我从“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中可以看出榕树的叶子非常密,尤其是“堆”字和“不留一点缝隙”可以说明大榕树似乎把自己整个包围起来了,所以作者作者看不出它的树干了

(大家兴奋地鼓掌)

生:我觉得“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大榕树展示给我们看”这句话虽然是作者产生的联想,但就是因为作者看到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才会觉得似乎大榕树非常旺盛。

生:还有“翠绿的颜色…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也是作者对大榕树生命力强的联想。

师:听着你们的体会,老师的眼前似乎也看到了那又大又密又美丽的大榕树,似乎也看到了大榕树的生命力正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扩展。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共同感受大榕树的美。

(生读第7、8自然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理应尊重生命的自主性,善待生命的独特性,关注生命的生成性,挖掘生命的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积极探索者和反思者,在合作与分享之中,在争论与维护之内,学生生命的体验因对话沉淀。思维的空间因对话拓宽。无论是一棵、二棵还是许多棵,无论是见闻还是联想,学生都借自己对文本的多元体捂,进行了阐述,加以了栓释。在赞成与反对、浅显与深入的生成对话中,丰富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展现着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一个过程。

四、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许多教育专家都在课堂内外进行着探索和尝试。国外有不少成功的素质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新西兰的阅读教育

如果说阅读是整个学习的基础,那么新西兰的阅读教育堪称世界一流,该国学生在国际作文比赛中得分最高,世界各地教育学家经常幕名去新西兰“取经”。

新西兰实行“整体语言教学法”,让儿童在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上下文推测出新单词的意义,从而记住它们。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初期的作文强调文章的思路和意义,而不拘泥于单词的拼法和文章语法。充分保证课堂学习时间是取得阅读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新西兰的儿童每天有半天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而且连续八年狠抓不放,直到每个儿童都能流利地读写。

(二)、意大利的工艺教育

意大利北部勒佐艾米亚城内有一座特殊的少年工艺教育学校,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地居民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意大利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下面就是一幕生动的教学情景:一天上午,孩子们正在上工艺课,其中一名4岁的儿童正在往树上粘贴树叶。这时老师走过来,问他是否注意到了树叶正反面的差异,然后耐心地向他解释树叶两面的不同组织和纹理。经过老师的讲解,这位小朋友又仔细地观察了这些树叶,最终选出了最相匹配的树叶粘在了树上。

(三)、日本的科学教育

多年来,日本的科学教育注重实践,在学习抽象理论之前,要先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卖克斯韦电磁法则时,老师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安装电磁炉,老师决不会代替他们去做。他们就是这样通过实践,知道了什么是电、电路和电动机。按照日本的教学要求,10岁的学生就能够亲手制作太阳能电池、模型汽车和太阳能玩具。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互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教育模式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两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思想分享”定能激起智慧的火花。

五、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我始终固执地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有人为复杂化的倾向,现在的公开课更有追求完美的倾向。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越趋于真实的语文教学才是最艺术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真实,不是刻意追求的真实,这儿的真实是一种境界。把课讲得真实些,其实就是去掉一些本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把语文课上得真实些,就是不要太理想化,不要刻意追求把课上得顺顺当当,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把帮助纠错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出来。

如有位学生在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一句时,把“划过来,划过去”读成了

“划来划去”。多次纠正,却仍然改不过来,全班议论纷纷。这时老师是这么引导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读不好吗?因为他没见过大龙虾啊!(有同学“扑哧”笑出了声,反问道:“没见过就一定会读错吗?”)

师(点了点头):谁见过大龙虾,电视里、书本里都行!

生(抢着答):我,我!

(学生会声会色地描述起大龙虾的模样,甚至有孩子边说边比划起来。)

师:知道了大龙虾样子,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划过来,划过去”和“划来划去”一样吗?

(学生认真得读起书来,不久,便有人兴奋地囔道)

生1:我发现了,“划来划去”读起来感觉很轻松,大龙虾那么庞大,移动起来没有那么轻松的,所以要“划过来,划过去”(故意拖长了音调)。

生2:是啊是啊,大龙虾那么笨重,不可能“划来划去”,一下子到了这里,一下子又到了那里。

生3:读“划过来划过去”,我不仅感觉到大龙虾移动的速度慢,还觉得他很悠闲,好象在散步。

生4:是啊,课文中不是说“大龙虾全身披甲吗?它就象一个大将军在巡逻,“划过来,划过去”,才显得神气!

(学生们已经完全沉浸在文本中了,他们快乐地读着,手舞足蹈地表达着。)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浅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需要、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语文课堂呈现丰富性;师生是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但他们存在着情感与体验、观察与思维、学识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互动带来可语文教学的多变性。因此,教师既要保持预设的教学进度,又要使教学具有更多的容纳量、灵活性和拓展空间。这时,教师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这种动态生成、即兴式课堂的建构及良好发展,不是由教师或学生来控制的,而是对话舒展的结果。在课堂上,师生时空共有的、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师生对话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由此看来,对话中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教师要善于倾听,用心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支持对话的持续展开和不断优化,建构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参与充满创造的活力。

总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的本色正如刘勰说的:“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的确,人生有尽,学海无涯,在有限的人生里,去穷尽万物之奥妙真是太难了。还是凭着天性,顺乎自然去吧!

参考文献

[1]《四书五经》之《论语篇》。

[2]《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张祥明-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2005.12重印)第八章《教学工作评价》中的第六节《课堂教学评价》。

[3]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锦集九篇.doc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锦 集九篇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锦集九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整理的教师教育心得体会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篇1 持续十天的初中新课程教师研修培训即将结束,通过这次培训,我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本次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曾在网络上读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被一个社会所淘汰了,那么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失去了再学习的能力。不错,只有学习再学习才能保持与时俱进!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一线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富有时代气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会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我们教师如果僵化了自己的思想,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又怎能为人师表呢?正如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日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当今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旧知识迅速的老化,新知识飞速的生成。如果我们教师仍然死守着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法、理念,不愿意学习新知识,那么势必跟不上时代发展。所以,教师的假期再教育再学习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远程教育培训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的教育空间,在这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 远程教育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搬到的网络虚拟空间里,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多媒体课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通过看专家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下面是的关于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设计理念】 重视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和所浸透的情感;遵循课程要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独特感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来体会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和高尚人格。鉴于本文时写人的记叙文,但并不明显具备一般叙事文章所具备的“五要素”,也没有一条贯穿事件发展始末的线索,且篇幅较长,因此,我就抓住关键性的词“镭”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长文短教,并聚焦于具体事例来展开教学,并借助具体事例感悟人物形象,体会“科学精神”和“人生意义”。做到深文浅教,短教长效,做到设计简简单单,交流与朗读训练扎扎实实。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的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具体事例,通过抓重点词句,有层次的读,适当拓展资料、想象说话、小练笔等方法走进居里夫人,感受她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初步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理解课题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认识图片上这位美丽的女子吗?她就是玛丽.居里。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 (二)揭示课题 玛丽居里诞辰于1867年,距今已经快一个半世纪了,为什么至今人们还依然铭记着她的美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梁衡的叙述一起走进玛丽居里,一起走进她那跨越百年的美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前字词预习情况 第一组:(科学家的名字)伦琴贝克勒尔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 第二组(三个化学名词)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镭引导发现:这两组词之间的关系。 2.过渡:是的,居里夫妇在伦琴和贝克勒尔的基础之上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她的一生与“镭”结下了不解之缘。(板书:镭)请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_1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味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仔细学习钻研,别仅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制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味总结如下。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特别有权威的。教师怎么样教学生就怎么样学。学生依照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能够有别同的教法,但别管如何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受像小河,有的说感受像小路,有的说感受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依照想象去练习,很多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别到的有制造性的生动的画面。如此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考虑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并且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舞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制造力~tmp0063.txt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觉到成功的欢跃和自豪感。并且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挑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挑选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挑选学习制作办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办法之后,并别限定学生用哪一种办法,而是鼓舞学生依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挑选办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能够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别同的办法进行练习,经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脚感。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很难想象一具可不能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怎么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别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怎么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如此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味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如此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明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别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如此使学生清楚地感觉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什么原因?学生很快发觉,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并且,他们发觉,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觉咨询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五、在观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在新课程“观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能够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能够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赏同

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设_张晓亮

—————————————————— —张晓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李 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张晓亮 李 森 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养?如何培养?这些都会受到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对教学价值取向的研究,需要对教学价值的相关问题进行界定,如什么是价值,教学价值和教学本体价值是什么,什么是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如何呈现的,什么影响了主体的教学价值取向,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教学价值取向。这些问题是本文要回答的。 一、教学价值的相关问题界定 人们认为事物是否有用,总是和自己的需求、愿望、渴望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价值总是无法回避。价值这一概念向来是含糊而多义的,但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型:(1)关系型。在关系型中,某一事物是有价值的,当且仅当它满足了某种主观需求或某种被约定的规范;(2)自足型。在自足型中,某一事物是有价值的,当且仅当它能够实现其自身注定的目的。在两类价值中,自足型更为重要,因为几乎所有永恒的价值都属于这种类型,而关系型的价值总是临时性的和不确定的,尤其是必须以自足型为前提。 [1] 按照赵汀阳的分 析,课堂教学价值就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属性能够满足教学主体需求的意义,这种教学价值是多元的,而且不是建立在自足型价值基础上的,是混乱的,即教学本体价值才是最为根本的。本体价值作为一切价值的存在基础和最终依据的价值,它是判断其它一切具体价值之合理性的最高准则和标准,也就是价值评价的 终极标准。本体价值是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承诺。 [2] 我们知道教学是依据一定的目标进行培养人的活动,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这并没有陷入“个体本位”的教学价值取向,个体毕竟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新型价值关系引导下,以个体为基点,以知识创新为纽带,实现教学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动态平衡,是教学价值研究摆脱困境的一条出路。”[3]同时我们已明确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给教学活动增加了比别的任何活动都多的复杂程度,这也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那么如何在这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实现每个个体的发展,这是教学活动不能回避的问题,更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事实上不同等的个体使用同等的尺度必然会造成差距。”[4]“同等的尺度”显然不适合每一个个体,因为每个个体都有其擅长某一领域的天赋。教学促进个体的发展是一种差异发展,在能够努力消除和补偿个体之间的社会出身和教育客观条件差距的基础上,个体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便体现着教学的本体价值。 教学主体对符合其需求的教学价值进行选择和利用,便产生了人们对教学价值的取向。不同个体对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便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因此教学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同时也存在着教学价值 摘要: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学活动不容忽视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受科 学发展至上、传统文化钳制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影响,虽然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但仍然无法摆脱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灌输式的教学过程价值取向和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价值取向。鉴于此,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建设需突破教学思维定势,领略教学理论的价值实质并发挥其指导作用,放慢教学实践节奏以不断整合教学价值取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价值;教学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设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是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其 理论基础的。 建构主义在对待学习和教学方面的主张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 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认知 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后现代主义主张“非中心化”、“多元化”和“零散化”。 这二者作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课改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国家、地方 和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模式;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全方位的交互式师生关系;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目标提倡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人;教材的多样化,在 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提倡教材层次性、选择性,以适应不同需要;课程类型多元化,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把综合课程 作为一个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备课程;教育评价的理性化,改变国家评价机构大一统的局面,在评 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形式方面都走向多元化,评价内容更丰富和灵活。此外,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智 力理论,联系我国实际,以它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有助于转 变教育观,端正学生观,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观,有助于促 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实施新课改,应该是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指 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体验和感 悟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 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认知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长必然要求。新课程目标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 次的革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 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会生存》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就向我们

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我通过查阅教育教学文献资料,了解到有效的教学系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量促进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总是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取得。也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以及团队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态度的教学与学习。还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有效教学:其一是教师必须明确促进什么样的学习;其二是教师必须安排和提供给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的学习经验。不难看出,着眼于目标的定义,重点强调的是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之效,结果表现为质量。质量来自哪里?来自日积月累的功效。这日积月累,涉及面甚广。单就课堂教学而言,来自于每一节课,以及相关的课前深入研读教材以至有效备课、课后根据学情差异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培优补差辅导、科学训练考试、深入教学反思和习惯总结提升……。 认真推敲起来,从一定义以上说,实现教学有效、高效,就是抓好抓实教学常规。说到教学常规,大家都有话可说。但是,说起来常常不外乎这样一些话语:备课,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上课,方式转变师生互动;作业,减轻负担;辅导,

有的放矢;训练,讲究科学;反思,教后笔记;总结,撰写论文……。这些,都没错。 但是细加研究,又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备课,飞跃不易;上课,互动艰难;作业,负担难减;辅导,乱矢穿空;训练,机械重复;反思,鲜花朵朵而已;总结,论文拼凑罢了。要真的做到有效,照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教学的每一个常规环节做到精细。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那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尊重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开展课堂教学,应该以尊重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我们在选用各种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简单、实际、经济、易操作”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自然。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我们还应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有时又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课堂上,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宁可不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杨建伟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让我们带上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品悟这——跨越百年的美丽(齐读课题)。 二、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师: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并在旁边做批注,等会儿我们来交流。(生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感受信念坚定的美 关注语句: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将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提炼了多得能把我们的大教室装得满满的矿石,但是最终得到的却只有0.1克镭。0.1克有多少?就像你们手中的圆珠笔尖那么一丁点儿。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此时你们想到的话语有哪些? 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这份坚定的信念不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吗? 板书:坚定执著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导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价值引导,是很重要的课堂评价标准,往往体现出教师的师德水准和专业水平,体现出一个老师的育人思想。学校要紧扣师德教育和专业提升对教学观加以引导,让正确的价值引导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中国传统教学中的价值观,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在这种教学价值观里,知识的价值大于人的价值,把知识的传授当作了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这与新课改的要求,这与党的教育方针相去甚远,这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格格不入。其实,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任何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都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肯定也不能离开社会价值观,不能离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含的价值观念,不能离开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不能离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的关怀。这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涉及到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绝不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么简单,教师应该站在育人的高度,站在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以生为本”,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忽视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师就会误导学生,就会抓住了考分而失

去了人。这样的教师也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教师要有这个高度。明白人才能指出明白的路。也就是说,教师本人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自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体现出教师的榜样示范,才能向学生传达出明确无误的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尽不到为人师的责任,或者更有甚者会强化学生错误的价值认识,干扰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致误导学生。某重点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一次大型的公开课上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总之你为了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而我要明确的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挣下大把的钱,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是为了自己!”此言一出,举座哗然,令人瞠目。这位老师在神圣的讲台上向学生传达了一个什么信息呢?读书、考大学都是为了自己,这就向学生宣扬了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价值观。这就完全背离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价值观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位老师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私下里讲这通话,还可以以觉悟不高来搪塞,但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是有悖师德的,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教师不能等同于一般人,他的语言,他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的师德建设,做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孩子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在课前课后,我千方百计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执教者:胡桂环 教学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引发学生读、思、议、品,领悟居里夫人的美丽人格和科学精神,并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请同学们说说,成功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是什么?(敢于坚持科学精神的勇气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意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学习一开始就紧扣这个话题,启发学生以科学精神为切入点来理解本文。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脉络。 1、初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自由读课文,根据以下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发现镭一百周年美丽的形象,伟大的成就镭的发现过程淡泊名利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4自然段。这两段具体描写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3、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了百年,除了容貌美丽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三、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1、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合作,自由阅读课文2到6自然段,思考问题: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能跨越百年而不衰?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感悟理解。 2、全班交流。 3、阅读5、6自然段,问: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个方面?(淡泊名利。)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她将奖金捐赠给法国,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以及爱因斯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包家屯九年一贯制学校马丹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本人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让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

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一、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在教书育人的时候,要作出自己对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才能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下 面给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从开学到现在,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作为 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 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 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 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 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 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 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 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 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 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 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 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 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 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 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 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类型,比如上课迟到、没有带 鞋套、上课把手机带去充电、做练习时没有耐心、课后不及时关电脑,各种类型的问题都 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向班主任告状,那只会让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尤其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学生,以后的管理会更加困难。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一些 奖惩措施来约束他们,比如迟到的同学我不会记名字,但是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要 额外多的完成一个我布置的任务,课下要把所有学生的凳子推到桌肚里,带着手机去充电 的同学我也会直接没收,但不是交给班主任,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确定归还的日期;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也会有奖励措施,比如大家集体都表现好的话,我会给大家

跨越百年的美丽公开课教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忠路民族小学zxx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2、在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的同时,体会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中有所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领悟居里夫人精神美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玛丽·居里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完成的人生价值的飞跃。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出“美丽”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图片,并介绍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 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 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 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是唯一 一位在两个不同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 誉头衔。)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看过对居里夫人的介绍,请同学们用几个词形容居里夫人。——(生答) 那么,作家梁衡又是捕捉到居里夫人的哪个特征,使得文章生成另一番景象呢?——(“美丽”) 同学们回答的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领略领略居里夫人的美丽吧。(出示课件)板书:美丽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如下认识: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王敏勤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算一堂好课,这是目前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一般说来,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除了要看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主要有如下几点要求:1. 在课程目标方面,师生是否明确并落实了三维的课程目标;2.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是否转变了教的方式和学生是否转变了学的方式;3. 在使用教材方面,教师是否能够做到用好教材并超出教材,能够开发课程资源;4.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的收获是否大,课堂教学的效益是否高。实际上,在这四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看课堂教学效果。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是指什么,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取向问题。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在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其实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20世纪以前,在西方的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学是无规律可循的,是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教学只能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步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教学的结果是可以测量的。所以人们才提出:教学不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正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共7页word资料

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的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正是如此,从而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改革,这将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对新课程的认识 (一)新课程改革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目标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