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_R_S_分析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_R_S_分析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_R_S_分析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_R_S_分析

 第23卷 第2期地 震 学 报Vol.23,No.2 2001年3月 (143~150)ACT A SEISMOLOGICA SINICA M ar.,2001 文章编号:0253-3782(2001)02-0143-08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R/S)分析

李 娟 陈 

(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摘要 将改变时间标度的方法应用于地震活动性分析中,选择具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时间

范围和地震活动背景的现代仪器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几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地

震频度和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与时间标度的关系.这些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极差和均方差之比与

时间标度呈现出幂指数变化方式,且幂指数都大于0.5,表明地震的发生并非无记忆的泊松

过程,而是具有随机和规律的双重特性.H指数偏离0.5的程度可以衡量随机与规律成分所

占比重,偏离越大,该序列的规律性成分越多,反之则越少.通过时间标度变换,可以较短时

间的观测为基础,对变量未来的发生情况做出保守的估计.

关键词 变尺度(R/S)分析 极差 Hur st指数 地震活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震活动性研究是对成组地震活动总体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傅征祥, 1997).利用地震目录来描述区域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征是现今研究地震活动性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地震作为地球岩石圈这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一种失稳现象,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地震活动的强弱随时间有明显的涨落,表现出活跃与平静的交替变化(傅征祥, 1986;茂木清夫,1984;张国民,1987).因其具有复杂性,所以产生了大量描述地震活动水平、地震活动性的时间变化、地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丛集以及地震空间集中性等不同方面的参量(Benioff,1951;Ustu,1961;Kagan,Jackan,1991;Eneva,Benzion,1997;朱岳清,1990),像Kagan等用变异系数C v等描述相邻地震发生时间间隔的统计特征,定量描述地震过程的均匀或不均匀等特性.

以上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统计学,用平均值、均方差等统计特征量描述某地区过去地震发生的总体情况和涨落等特征.现在的问题是能否以过去、较短时间的观测为基础,对变量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估计;或者反之,由长时间变量的统计特征推测其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在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是个有意义的问题.

本文将把Hurst提出的改变时间标度的分析方法(R/S分析方法)应用于地震活动性分析中.对于R/S分析方法,多数学者都是利用Hurst指数与分维数D的密切关系(Feder, 1988),讨论一个时间序列的分形特性(Leary,1991;Dolan,Bean,1997;Boschette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4023)资助项目.

2000-09-06收到初稿,2000-11-27收到修改稿并决定采用.

1996;Goltz,1997);陈佩燕(1997)和王碧泉等(1995)还研究了地震序列的Hurst 指数及其变化情况,并将这一信息用在强震预报上.本文从R /S 分析方法的核心尺度变化问题入手,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探讨,发现地震频度的最大涨落与时间标度之间呈现出幂指数关系,从而为我们通过对时间标度的变换,由短时间内的变量变化规律外推未来时间内地震活动性情况提供了一条思路.

1 改变时间标度的分析方法

在对自然现象进行分析时,需要将各种自然现象抽象为没有大小、没有质量的点,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系列由事件组成的时间序列.通常情况下,这个时间序列看起来是十分复杂的.然而研究表明,许多毫不相关的自然现象可表现出某种共同特性,它们的某一统计特征量极差和均方差之比与研究的时间标度呈现出幂指数关系,并且指数值大都在0.72附近摆动(Hurst,1951;Hurst et al .,1965;Feder ,1988;Bassingthw aithte,Raym ond,1994;Goltz,1997).洪水、树木年轮、海洋波浪高度(Feder,1988)、洋底沉积物(Fluige-man,Snow ,1989)以及温度的变化等都存在与时间标度的幂指数关系.这一现象由Hurst 首次发现,相应的统计方法称为改变时间标度的分析方法(rescaled range analysis m ethod,以下简称R /S 分析方法).

对于一个研究期限为 的时间序列 (t ),它的平均值< > 为

< > =E [ (t )]=1 ∑ t =1

(t )(1)

定义t 时间的累积离差(accum ulated departure )X (t , )为

X (t , )=∑t u =1[ (u )-< > ] t =1,2,…, (2)

X (t , )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定义为 时间内的极差R ( )(range)R ( )=m ax 1≤t ≤ X (t , )-m in 1≤t ≤

X (t , )(3)极差R ( )的大小定量描述了变量在 时间内出现的累积偏差的最大涨落.再定义标准均方差S 为

S ( )=1 ∑ t =1

[ (t )-< > ]2(4)对于不同时间段 ,新产生的无量纲数R /S 满足如下经验关系式:R ( )S ( )

~ H (5)公式(5)称为R /S 经验关系式,表明在研究期限 时间内,时间序列的极差和均方差的比值按时间标度的幂律方式变化.其中幂指数H 是位于[0,1]的常数,称为Hurst 指数.2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分析

2.1 资料介绍

地震目录是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基础资料(Cornell,1968;Turcotte,1989).本文中选取的都是现代仪器地震目录,主要来源有3处: 由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1964~1996144

地 震 学 报 23卷

年全球地震目录,从中选出了中国及其邻近地区(70°~135°E,15°~55°N )和中美洲地区(77°~93°W ,4°~19°N )的地震事件; 由土耳其数字地震台网提供的1990~1999年8月土耳其地区3级以上地震目录; 由中国地震局(CSB)提供的中国大陆1970~1998年2.0级以上地震目录,以及华北地区(108°~125°E,35°~42°N)地震目录.

根据全球地震数字台网的监测能力(Eng dahl et al .,1997),将全球地震记录下限定为

4.5级.表1和表2是对不同空间尺度下原始地震目录情况的介绍,给出了各不同震级范围内的地震数目.其中,M min 是由Guternberg -Richter 关系确定的震级下限,N 是最小震级M min 以上地震数目.

表1 取自ISC 资料的地震目录情况

地震资料(1964~1996年)

N M =4.5~4.9M =5.0~5.4M =5.5~5.9M >6.0M min 全球

122498791533403277641549 4.5中国

1054773412390622194 4.5中美洲3003228857811621 4.5

表2 取自土耳其地震台网及中国地震局资料的地震目录情况

地震资料

N M =2.0~2.9M =3.0~3.9M =4.0~4.9M =5.0~5.9M >6.0M min 土耳其(1990~1999年)

39443454463234 3.0中国(1970~1998年)

1550281098703528481471401326 3.0华北(1970~1998年)22415174773412136514516 2.0

2.2 地震频度序列的分析

地震频度N (≥M ,T ,t )是指研究区域在[t ,t +T ]时间内发生的M 级以上地震次数,它是震级M 、研究时间范围T 和初始时间t 的函数.地震频度的涨落可以直接体现地震活动的活跃与平静的交替变化(茂木清夫,1984;傅征祥,1986).为得到足够长的时间序列,将主要以地震自然周期t m 为基本时间窗进行地震频度的统计.自然周期t m 是指研究时段 内,某震级M 以上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记得到的时间序列为{ (n ),n =1,2,…,N },其中N = /t m . (n )为第n 个自然周期内的地震数目,多数情况下 (n )取值1,其次为0,2,3,…. (n )的涨落反映出地震的非平稳性和丛集特性.

对得到的时间序列{ (n ),n =1,2,…,N },可以得出 时间内( =N ?t m ) (n )的平均值E [ (n )]和均方差S .对于给定的时刻t (t =k ?t m ,1≤k ≤N ),按照公式(6)和(7)计算累积离差X (t , )和极差R ( )

X (t , )=X (k ,N )=∑k

n =1( (n )-E [ (n )])(6)

R ( )=R (N )=max 1≤k ≤N X (k ,N )-min 1≤k ≤N

X (k ,N )(7)这里,累积离差X (t , )表示t 时间内地震频度相对于均值的累积偏差,极差R ( )为研究时间尺度 =N ?t m 内,地震累积频度的最大涨落,也即 时间内可能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数目与最小地震数目之差.

图1给出了土耳其地区3级以上和华北地区2级以上地震频度时间序列的R /S 统计结果.为便于比较分析,除了采用前面所说的以自然周期为时间窗进行频度统计外,还采用了其它几种时间窗,它们分别是1,2,5,10和20天.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地震频度1452期 李 娟等: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R /S )分析

统计时间窗怎样,在lg (R /S )-lg n 双对数坐标中,数据点都很好地位于一条直线上,直线的斜率H 分别为0.827和0.721,这说明地震频度时间序列的极差和均方差之比与时间标度存在着幂指数关系,且Hurst 指数H 都大于0. 5.

图1 (a )土耳其地区3级以上地震频度序列R /S 分析结果;(b )华北地区2级以上地

震频度序列R /S 分析结果.统计时间窗分别为1,2,5,10和20天

对于大空间尺度、高震级下限的地震序列,我们也进行了同样的分析.图2是全球尺度下地震频度时间序列R /S 分析结果.从震级M =4.5开始,以0.5级为步长,以自然周期为单位,统计了不同震级下限的地震频度序列.随着震级的不断增大,地震数目也在急剧减少.计算过程中,将最小样本数目定为300个

.

图2 全球尺度下不同震级下限地震频度时间序列的R /S 分析结果

用类似方法对中国及其邻近地区(ISC)、中美洲、中国大陆(CSB)、华北及土耳其地区地震序列进行了分析.表3列出了以上所有地震目录R /S 分析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不论空间尺度和震级下限如何,地震频度时间序列都存在R /S 经验关系,且Hurst 指数H 都大于0.5.146

地 震 学 报 23卷

表3 不同空间范围内地震频度时间序列的Hurst 指数值地震资料土耳其M ≥3H 0.827M ≥40.697华北M ≥20.721M ≥30.702M ≥40.688中美洲M ≥4.50.720M ≥50.632中国及其M ≥4.50.721邻近地区M ≥5.00.702(IS C)M ≥5.50.688中国大陆M ≥4.00.723(CSB )M ≥5.00.693M ≥6.00.670全球M ≥4.50.723M ≥5.00.696M ≥5.50.643M ≥6.00.609

在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通常都假定地震过程满足理想的泊松模型,即前后地震的发生相互独立,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种极端随机的情况;在实际的

预报工作中,往往假定地震的发生并非完全随机,而

是暗含一定的规律性.这一现象正是地震复杂性的体

现.对于一个方差有限、完全独立的随机时间序列

(t ),Hurst (1951)证明该序列的Hurst 指数H =濎 ,

也即理想、完全独立的随机时间序列H 值为0.5;对

于一个完全规律的时间序列,如一组正弦信号,可以

很容易发现它的H 指数趋于1.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真实地震的发生并非是无

“记忆”的泊松过程,毫无规律可循;相反,在不同空

间范围、不同震级情况下,地震频度时间序列都存在

R /S 关系,从而揭示出地震的发生具有规律和随机的

双重性质,Hurst 指数偏离0.5的程度可以衡量随机

因素与确定性因素在地震时间分布中所占的比重.

2.3 地震发生时间间隔序列的分析

用同样的方法对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序列进行讨论.由全球4.5级以上地震数据可以得到一组地震发生时间间隔随机序列{ (i ),i =1,2,…,N }.N 为研究时间段内总的地震数目,i 是第i 次地震.这里要强调一点,所得到的序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时间”序列,它不是以真实时间轴为变量,而是以每次地震事件的发生为变量,因此,这一组随机序列,实际上是对时间的不等间隔采样得到的、随地震发生次序变化的随机序列

.图3 全球中强地震时间间隔序列R /S 曲线

1472期 李 娟等: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R /S )分析

图3给出了不同震级情况下,地震时间间隔序列的极差与均方差比值R /S 随研究时间范围 变化的曲线.在双对数坐标lg (R /S )-lg n 中,地震时间间隔序列经过R /S 分析后的数据点很好地位于一条直线上,并且斜率H 大于0.5.

表4 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地震时间间隔序列R /S 分析结果地震资料(1964~1996年)Hurst 指数H 全球M ≥4.50.683M ≥5.00.666M ≥5.50.649M ≥6.00.636中国及其邻近M ≥4.50.743地区M ≥5.00.668M ≥5.50.604中美洲地区M ≥4.50.789M ≥5.00.678 表4列出了全球、中国及其邻近地区、中美

洲等地区4.5级以上地震时间间隔序列的Hurst

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空间范围下,地

震时间间隔序列中也存在着R /S 经验关系.

Hurst 指数H 大于0.5,表明地震的时间分布同

样受随机和规律性双重因素的支配.这与由地震

频度序列得出的结论一致.

2.4 时间标度变换的意义

地震频度时间序列中的极差R ( )是研究区

域在 时间内( =N ?t m )可能记录到的最大地震

数目与最小地震数目之差,也即 时间内地震频度可能出现的最大涨落.这种涨落随时间并非固

定不变,而是以时间 的幂次律方式变化.当我们研究某一地区今后T 年的地震危险性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地震发生频度的不确定性做出估计,极差R ( )就可以作为地震频度不确定性的描述.对于一段有限时间内的地震资料,有

R ( )S ( )~ H ~n H

(8)

如果假定地震时间序列是准平稳的,即均方差S ( )随时间标度 的变化很小,由式

(8)对研究的时间标度进行变换,就可以由10年内地震频度的涨落情况R (10)推测20年、100年中可能出现的地震频度的最大涨落情况R (20)和R (100).这样,对于未来时间内地震频度最大涨落就给出了一个定量、保守的估计.

在地震时间间隔序列中,极差R (N )实际上意味着等待N 次地震全部发生所需时间的最大涨落.由图3可知,地震时间间隔问题中极差R (N )与均方差S (N )的比值R (N )/S (N )与地震数目呈现出幂指数关系.如果假定均方差为常数,那么极差R (N )随地震的发生按幂律增长.也就是说,等待10000次地震所需时间的最大涨落和等待1000次地震所需时间的最大涨落的比值等于等待1000次地震所需时间的最大涨落和等待100次地震所需时间的最大涨落的比值.

对地震次数,而不是时间进行标度变换,就可以得到等待m 次地震所需时间的最大涨落;若再除以地震次数m ,就可以估计出平均情况下等待一次地震可能需要时间的最大涨落情况.这在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3 结论

通过对不同时间范围、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活动背景现代仪器地震目录的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得出了更深一层认识.表征地震活动性的参数地震频度序列和地震时间间隔序列的极差和均方差之比与时间标度存在幂指数关系,并且Hurst 指数都大于0.5,多数在0.72附近摆动.表明实际地震的发生并不是一个理想泊松过程,地震过程具有一定的148

地 震 学 报 23卷

“记忆性”,后继地震的发生受前面发生情况的影响.地震的发生具有规律和随机双重性质,H 指数偏离0.5的程度衡量了随机性因素与确定性因素在地震的时间分布中所占比重.偏离0.5越大表明规律性成分越多,反之则越少.

幂指数关系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对时间标度进行变换,以短时间范围的资料为基础,对未来地震发生情况给出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像地震频度的最大涨落以及等待地震发生所需时间的最大涨落等等.这正体现了分形几何学的尺度变换思想(Feder ,1988;Turcotte ,1992;陈,陈凌,1998).

参 考 文 献

陈佩燕.1997.非线性参数H 值和 H 值在强震预报中的应用[J ].地震学报,19(2):145~153

陈,陈凌.1998.分形几何学[M ].北京:地震出版社,138~160

傅征祥.1986.全球强震活动性的某些统计特征[J ].地震学报,8(2):137~145

傅征祥.1997.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力学研究[M ].北京:地震出版社,4~18

茂木清夫.1984.日本地震预报[M ].北京:地震出版社,7~14

王碧泉,黄汉明,范洪顺,等.1995.非线性R /S 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J ].地震学报,17(4):528~532张国民.1987.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韵律性特征[J ].地震地质,9(2):27~37

朱岳清.1990.地震活动性增强度、增强图象及其在中期地震预报上的应用[J ].地震,10(1):23~29

Benioff H.1951.Crustal strain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from earthquak e sequence[J ].Tr ans A me r Geophy Union ,32:508~

514

Bassingthw aithte J B,Raymond G M .1994.Eval uati n g rescaled range analysis for ti m e seri es[J].A nnals of B iomedical En -

gineering ,22:432~444

Boschette F,Den tith M D,List R D.1996.A fractal-based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first arrivals on seismic traces [J ].Geo -

physics ,61(4):1095~1102

Cornell C A.1968.Engineering seismic risk analysis[J].Bull S eism Soc A mer ,58(5):1583~1606

Dolan S S,Bean C J.1997.S om e remar ks on the estimation of fractal scali n g parameters from boreh ole w ire-line logs[J ].

Geop hys R es L ett ,24(10):1271~1274

Eneva M ,Benzion Y.1997.Techniques of parameters to anal yze seism i city patterns associated w ith large earthquakes [J ].J

Geop hys R es ,102(B8):17785~17795

Engdah l E R,Van der Hilst R D,Buland R P.1998.Global teleseismic earth quake relocation with i m proved travel times and

procedures for depth determination[J].B ull S ei sm S oc Amer ,88(3):722~743

Feder J .1988.Fr actals [M ].New York :Plenum Press ,149~199

Fluigeman R H,S now R S.1989.Fractal analysis of l ong-range paleoclimatic data:Oxygen isotrope record of pacific core

V28-313[J].P ure Ap pl Geophys ,131:307~313

Goltz C.1997.Fractal and Chaotic P roper ties of Earthquakes [M ].Berlin:Springer-Verlag,49~55

Hurst H E,Black R P,Simaike Y M.1965.L ong -ter m Storage :an E xp erimental S tudy [M ].London:Constable,1~155Hurst H E .1951.Long -term capacity of reservoirs [J ].T rans Amer S oc Civ Eng ,116:770~808

Kagan Y Y ,Jackan D D .1991.Long -term earth quake clustering [J ].Geop hys J I nt ,104:117~133

Leary P.1991.Deep borehol e log evidence for fractal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in crystalline rock[J].G eophy s J I nt ,107:615

~627

Turcotte D L.1992.Fractals and Chaos in G eolog y and Geophysics [M ].Cambridge:C ambridge University,36~60Turcotte D L .1989.A fractal approach to probabi 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J ].T ectonop hysics ,167:171~177Ustu T .1961.A statistical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of aftershock [J ].Geophysical M agazine ,30(4):521~606

1492期 李 娟等: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R /S )分析

150 地 震 学 报 23卷

RESCALED RANG E(R/S)ANALYSIS O N 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S

Li Juan Chen Yong

(Center f or A naly sis and Pr ediction,China Seismological Bur eau,Beij ing100036,China)

Abstract:The Rescaled Range(R/S)Analysis,proposed by Hurst,is a new statistical method.Being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R/S analysis can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maximum fluctuation(range)of statistical parameters.At present paper,several modern instrumental earthquake catalogues i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temporal scale,and w ith different seismic activ ity background are studied,and R/S m 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range of seismic parameters such as earthquake frequency,and earthquake tim e inter-val.For different seism ic param eters,the ratio of range to standard deviation-R/S is a power law function of the length of time,and the ex ponent H of pow er law is alw ays greater than0.

5.As w e know,H=0.5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ideal random process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rthquake series is not an ideal Poisson process,on the contrary,the earthquake as a phenomenon bears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andom icity and regularity,and the g reater H de-parts from0.5,the more regularity the time series w ill show,and vice versa.With time scale changing,one can give the conservativ e estimate of the fluctuation w hich might occur in a rela-tively long tim e scale,only by using the limited and known time records.

Key words:Rescaled Range analysis;range;Hurst exponent;seismicity analysis

I

网壳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网壳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网壳结构作为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综合文体中心、大型交通枢纽车站及航站楼、集群式工业厂房等基础设施。我国地震灾害严重,量大面广的网壳结构面临着严重的地震威胁。 大跨度空间结构一旦发生破坏或倒塌,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多级设计的思想,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实质是性能化设计的雏形,但该设计思想不能考虑到中小地震时结构或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程度及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对结构抗震性能的需求。 本文以基于性能的多水准化抗震设计及地震风险评估为研究背景,对典型的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单层球面网壳和单层柱面网壳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方面可为网壳结构的多水准性能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则为地震灾害损失的快速预测与评估及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以平均模态应变能系数作为振型贡献指标,将其值大于0.01的振型定义为网壳结构线弹性地震响应的主导振型。 以2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分别考虑4种地震动输入情况:仅X向、仅Y向、仅Z向和三向地震动同时输入,对单层球面网壳和单层柱面网壳的主导振型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CQC振型组合方法计算网壳结构仅考虑主导振型、前30阶及前250阶振型三种情况的地震效应组合值,并将其与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该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2)基于网壳结构的主导振型,提出了可同时考虑更多结构自振特性和地震动频谱成分的地震动强度参数Sa,dom

(T1d,T2d,...,Tid,...TNd,(ζ))(简记为Sa,dom),该地震动强度参数表示为结构各主导振型对应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值的几何加权 平均数,其中各阶主导振型的平均模态应变能系数作为相应的权值。选取了11 个常见的地震动强度参数,从与网壳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相关性、有效性、充分性等方面与本文提出的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并对Sa,dom 的地震危 险可计算性进行了讨论。 (3)确定了网壳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历史地震动记录的选取原则及合理输入数目,并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衰减模型”强震数据库中选取了 40条远场地震动记录来考虑易损性分析中的地震动不确定性。总结了网壳结构有限元建模中13个随机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并通过单参数敏感性分析获得 了表征13个随机参数敏感性大小的“龙卷风图”。 在此基础上,采用Sobol’法和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5个主要的随机参数 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获得了 5个参数各自对结构响应的贡献率。(4)从结构滞回耗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地震能量需求的结构损伤指标DIE,该指标定 义为地震能量需求与结构耗能能力的比值,其中地震能量需求即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总滞回耗能,可通过对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时程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等效获得。 以高效的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5个主要的结构随机参数进行抽样,以40 条远场地震动作为输入,对18个不同矢跨比及屋面质量的单层球面网壳和单层 柱面网壳的720个随机样本进行动力荷载域全过程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 基于损伤指标DIE建立了不同网壳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概率抗震能力模型和概率倒塌能力模型,并获得了网壳结构不同性能水准的地震易损性曲线。(5)

《地震中如何有效逃生》研究性学习活动

《地震中如何有效逃生》研究性学习活动 【背景分析】: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伤亡巨大。今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又发生了9.0级大地震。这一次次的地震牵动世界人民的心,也是同学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一个个生命就这样消逝,我们都为之感到惋惜!增强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在地震中有效逃生,无异于让学生自己学会开启生命之门。而且我们当前面对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依赖心理很强,自理自立能力很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对于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本身他们就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地震中有效地逃生,所以给学生储备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以备不时之需。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5.12汶川地震的各种信息,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认识其损坏严重性的同时消除过于恐慌的心理。知道在地震之前有什么前兆,以及地震发生时的各种场合有效逃生的相关技巧及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知识。 2、情感目标: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是惨重的,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方法、思路,激发他们探究与思考的欲望。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自救、互救能力。通过演练的方式培养学生面对灾难镇定冷静的心态、快速有序的逃生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总时长:8课时每段时长: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内外1周) 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整理阶段(1课时) 第四阶段课题成果展示阶段(1课时) 第五阶段实践阶段(1课时) 第六阶段总结评价阶段(1课时)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在地震发生时如何有效地逃生自救,知道地震逃生的正确方法。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学生准备:查找5.12地震中的受灾情况,了解这一次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思考 1、还记得去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5.12大地震吗?说说大地震让你感受最深的什么? 2、今天,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视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师播放课件)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2、噪声的危害和测定 3、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4、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 5、物理习题中的近似估算法初探 6、物理情景与模型 7、高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心理障碍种种调查 8、高中生学习心态的调整 9、生活与物理 10、应用蚊子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制作电子驱蚊器 11、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 12、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1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14、制作小水气压计测山高 15、粉笔的改进和粉尘消除 16、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7、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18、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9、太阳能的利用 20、研究影响轮胎上摩擦力的因素 21、节能台灯与生活空间 22、简易地震记录仪的设计制作 23、电磁辐射在工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24、摩托车手的手套的原理及制作 25、载人航天站的生态平衡 26、仿生学在物理中的应用 27、多媒体电教室的灯光设施 28、建设你在月球上的家 29、电视、电脑视保屏的防辐射功能 3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 31、手机幅射的调研 32、足球场上的力学知识 33、身高与体重比列探究 34、十大物理学难题困扰世界 35、风力发电 36、气象卫星 37、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制作 38、几何画版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 39、紫外线的预报 40、近视眼镜的检测 41、高压锅的秘密 42、潜望镜里的望远镜 43、寻找牛顿的足印 44、伽利略的研究艺术 45、地电流变化与地震 46、高速公路“弹簧路”在原因及防治 47、星星之路--天空中的圆周运动 48、地心说和日心说 49、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 50 、双星运动的机制和黑洞的发现 51、从占星术到天文学 52、近现代科技、教育与现代化进程 53、移动电话对人体的影响 54、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55、太空太阳能电站 56、海水盐度差能 57、太阳能源之谜

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大连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 10、被遗弃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 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 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 14、广场文化 15、中国的足球文化 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8、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 19、诗词与现代歌曲中的使用 20、诗人与“四君子” 21、诗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2、中国姓氏的特色 23、走近街头文化 24、卡通动漫 25、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 26、辛弃疾词作研究 27、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8、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29、《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30、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 31、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32、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33、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34、唐朝田园水诗的研究 35、本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36、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37、《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38、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39、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40、“新概念阅读” 41、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42、川端康成与《雪国》 43、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44、我眼中的诸葛亮 45、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46、《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 英)的对比 47、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有何不同 48、《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49、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50、中学生有阅读名著的必要吗 51、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52、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 53、韩寒现象透视 54、中国行诗与外国十四行诗比较 55、香港新武侠小说为何难现昔日风采 56、我看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57、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58、港台文化的含金量有几成 59、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60、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61、金庸、琼瑶小说为什么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关注 62、“韩寒”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63、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探究 64、豪迈洒脱---苏轼诗词研究 65、从诗词风格探究毛泽东和曹操的人格异同 66、古为今用——现代文学创作题材的开采粗探 67、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68、潇洒飘逸---李白其人 69、诸葛亮其人其事 70、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71、武侠小说中的“情”与“义” 72、广告语设计 73、写作技巧与写作灵感 74、千古名士——竹林七贤 75、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 76、修辞在文章中的运用 77、茶与茶道 78、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79、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80、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 81、“韩寒”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82、校园设计之我见 83、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84、探讨韩寒作品特点及从作品中剖析性格特点 85、古代礼俗研究 86、关于普通话在我校的运用情况的调查 87、名著,想说爱你不容易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第三讲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3.1 强震分布的成带性 地震活动并不遍地开花,地震危险性并非到处一样。强震往往沿着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地震带分布,地震越大,分布的成带性越明显。 图3-1绘出了1900~2004年全球7级以上强震分布。很明显,全球大多数7级以上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另外,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洋脊,东非裂谷,以及东亚和北美大陆也都有一些地震分布。图3-2是世界中源和深源强震震中分布图。深源强震(h ≥300千米)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带的几段俯冲带上。中源地震(70千米≤h<300千米)90%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南亚带的兴都库什与中缅交界也有两个著名的中源地震区。 图3-1 世界强震震中分布图(1900-2004) 46 45

图3-1世界强震震中分布图(1900~2004) 图3-2世界中深强震震中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沿岸集中分布了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全部的深源地震,是世界最大的地震带。在西太平洋,该带沿着勘察加、库页岛到日本,在日本西南分成两支,一支经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苏拉威西到巽他群岛;另一支沿马里亚纳海沟延伸,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与前一支汇合。在东太平洋,该地震带北从美国的阿留申群岛,经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中美洲巴勒比、南美洲秘鲁、智利,进入南东太平洋,经澳洲麦阔里岛、新西兰、汤加、新赫布里特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到加罗林群岛。抱歉的是,本讲所给出的地图比例尺很小,无法给出地名,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对照着阅读。 对照图3-1和图1-3,可以看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位置基本上就是太平洋板块与四周的欧亚大陆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澳洲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太平洋地震带在日本西南分两支,又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汇合,实际是沿着菲律宾海板块与太

语文研究性学习材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大自然的启示》研究课题名称:《大自然的启示》 所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题组其他成员:本组语文教师及四年级学生 一、课题背景、意义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前几年突袭而来的雪灾,地震、海啸、等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我国人口日益增多,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变浅,所以我国出现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醒大家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得到启发,来爱护大自然,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得到启发,这应该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本课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现状,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3、课题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特点相适应,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明白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和专家等等,了解大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本课题学习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采用分组活动,社会调查,讨论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开展擂台赛、互动游戏等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展示活动成果。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方法简介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方法简介 1.地震统计单元—地震带对场点的地震危险性贡献 设有N 个地震带对场点地震危险性有贡献,而第n 个地震带在点的某地震动年超越概为P n (Z ≥z ),则场点总的年超越概率为: ∏=≥=≥N 1 n z n -1-1z )) (()(Z P Z P 式中,Z 为地震动参数;z 为给定的地震动参数。 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基本单元,它应具有统计上的完整性和地震活动的一致性。考虑某一地震带,其地震时间过程符合泊松过程,在T 年内的4级以上地震年平均发生率为v 则有: VT K K VT P -k e ! )(= 其中P k 为该地震带内未来T 年内发生K 次地震的概率。 地震带内大小地震的比例遵从修正的Gutenberg-Richter 震级—频度关系,相应的震级概率密度函数为: ()[]()[]οοβββ M M M M M f u -----=exp 1exp )(m 其中,β为地震带b 值的2.3倍,M u 为地震带的震级上限。 2.地震带内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假定在每一个地震带的各个潜在震源区内,地震活动水平和强度的分布是相对均匀的。潜在震源区的地震空间分布系数是与震级有关的,记为f l,mj ,其物理含义为发生一次震级为m j ± 0.5△m 的地震的条件下,次地震落在第l 个潜在震源区的概率。该分布系数可反映地震带内地震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对指定震级档,此分布系数在整个地震带内是归一的。即对不同震级档有: 1 =∑=S N 1 l j m ,l f 其中,N s 为地震带内能够发生m j ± 0.5△m 级地震的潜源区总数。 根据泊松分布模型和全概率定理,一个地震带所发生的地震在场点所产生的地震动Z ()()??? ? ??????≥?--=≥∑???∑==S m j N l N j l l m l j dxdyd f z Z P S f m P v z Z P 11,E |)(exp 1)(θθ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一 1.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2.课题内容:古诗的特点、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古诗的语言特点、古诗的形象与意境、 古诗的思想与感情、古诗的背诵技巧、古诗的鉴赏方法、古诗的答题技巧、古诗的命题趋向3.思路提示:(1)研究内容比较多,每组可以自选课题的内容;(2)到图书馆、书吧或者 上网搜集相关资料;(3)撰写论文。(4)在班级内展示优秀论文。(5)教师点评部分学生作品。 研究性学习课题二 课题名称: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课题内容:(1)高中学生上网都做什么?(2)每周花多少时间上网?(3)高中学生上网对学业是否有影响?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3)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 网查阅、搜集关于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4)撰写〈〈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报告。(5)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 窗内展出。(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研究性学习课题三 课题名称:名著研究性阅读 课题内容:《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母亲〉〉、〈〈红与黑〉〉、〈〈西游记〉〉等中外名著的研究性阅读,探究其中的某些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课题目的:比较深入的接触中外的一些名著,理解某些名著的基本内容,学习我国以及世界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我国以及世界文学的艺术魅力。 思路提示:(1)用资料室,图书室、网络等资源,阅读名著;(2)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 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3)撰写一篇反映研究性阅读成 果的论文。(4)在班级内展示优秀论文。(5)教师点评部分学生作品。 其余课题参考:1、××民风民俗研究2、广告语的修辞分析3、韩寒现象分析4、××民间传说赏析5、姓名趣探6、商店招牌赏析7、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8、追寻在成县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9、我校学生课外阅读倾向10.台湾言情小说探幽11.〈兰亭序〉与书法文 化12. 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13. 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14. 《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15. 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16. 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17. 陇南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 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18. 关于成县水暖器材现状的调查19. 梁实秋与闲适小品20. 陇南报透视社会现象的优点与不足21. 成县居民中成年人阅读 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22. 读狂人鲁迅23. 《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24. 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25. 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26. 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27. 红楼梦服饰研究28. 中国吉祥图案29. 西藏文化30. 浅议〈鸿门宴〉的人物31.“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32. 陶渊明的思想初探33. 传道授业解惑?——现代老师的职责34. 维纳斯真的不可复原吗?35. 拇指按出的精彩——短信文化36.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37. 阅读,是生命的天堂38. 拜访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佚名39.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40. 话说雨果41. 张爱玲的苦恋42. 杜甫在同谷43.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44. 漫谈《红楼梦》45. 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46. 什么是轻音乐?47. F4与青少年偶像崇拜48. 流行音乐是一门世界性音乐艺 术吗?49.“高雅”音乐与“不高雅”音乐?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地震活动并不遍地开花,地震危险性并非到处一样。那么,地震活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1、强震分布的成带性 强震往往沿着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地震带分布,地震越大,分布的成带性越明显。 图绘出了1900~2004年全球7级以上强震分布。很明显,全球大多数7级以上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另外,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洋脊,东非裂谷,以及东亚和北美大陆也都有一些地震分布。图是世界中源和深源强震震中分布图。深源强震(h≥300千米)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带的几段俯冲带上。中源地震(70千米≤h<300千米)90%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南亚带的兴都库什与中缅交界也有两个著名的中源地震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沿岸集中分布了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全部的深源地震,是世界最大的地震带。在西太平洋,该带沿着勘察加、库页岛到日本,在日本西南分成两支,一支经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苏拉威西到巽他群

岛;另一支沿马里亚纳海沟延伸,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与前一支汇合。 对照图中可以看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位臵基本上就是太平洋板块与四周的欧亚大陆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澳洲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太平洋地震带在日本西南分两支,又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汇合,实际是沿着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界分布。这些强震的发生正是这些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或俯冲等各种运动的结果。在几个俯冲带,既有浅源强震,也有中源强震和深源强震。而且,越深的地震分布在朝俯冲方向离边界线越远的地方。 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它位于非洲、阿拉伯和印度—澳洲等大陆板块向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的边界上。这里没有板块俯冲带,因此,没有深震。但在喜马拉雅弧东、西两端,分别与缅甸弧或俾路支弧交汇处附近,形成两个著名的中源地震集中地区:缅甸中源地震区和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区。 中国大陆地震带格架中国大陆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部,东有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西南有印度板块的推挤,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据统计,20世纪以来,全球1/3的大陆强震发生在中国大陆。从中国强震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到,中国大陆东部的强震和主要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如著名的郯(城)—庐(江)带、山西带、渭河平原带和东南沿海带等;而西部的强震和主要断裂带从西向东,先东西向,然后转北西向,再转南北向,如西藏南部—金沙江—红河带、昆仑山—甘孜、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带、塔里木—祁连山—天水、兰州带等。东西

高层结构易损性简述

结构易损性简述 余佳骏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南京 210094) 摘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相比,承灾体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尤其是土木工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还远没有成熟;另外,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也受到了工程界与经济界学者的共同关注,目前这两个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的发展过程中。本文对结构易损性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系统地提出了框剪结构分析方法和其易损性曲线的形成。 关键词:易损性;地震风险分析;易损性曲线;框架结构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YU Jiajun (College of Science, NUST, Nanjing 210094)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study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hazard bearing bodies,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re also far away from mature; In additi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los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has been a common concern of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 scholars, the two branch i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vigorou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analysis method of 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was introduced, and put forward the formation of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analysis and its vulnerability curve. Keywords:Seismic vulnerability; risk analysis; fragility curve; frame structure 引言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的灾种之一,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因此对地震灾害进行风险分析已成为目前主要的防灾和减灾措施。地震灾害的风险分析主要包括 3 个方面: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估计。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的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易损性分析一方面可以用于震前灾害预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结构易损性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用于震后损失评估,为估计地震损失提供依据,从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实现我国防震减灾的目标。 1 研究背景 灾害风险分析是指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后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及评估,其目的是为风险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投资、灾害预防与管理、灾害保险制度的建立、城市与工程的防灾减灾以及灾期的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3]。 灾害风险分析主要包括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分析、承灾体的易损性分析和灾情损失评估三个方面的内容。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分析主要研究给定区域内发生各种强度灾害的概率;承灾体的易损性分析是研究承灾体易于受到致灾因子的破坏、伤害或损伤的可能性;灾情损失评估是在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风险区内一定时段内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强度灾害给风险区造成的可能后果和经济损失值[1-3]。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由于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因此对地震灾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报告编写要求 目录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2.报告文字要求 3.报告图件要求 4.报告表格要求 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 6.公式使用 7.术语使用 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Ⅱ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A.封面 B.扉页 C.目录 D.前言 1.技术思路 2.地震活动性 地震资料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现代构造应力场 历史地震影响 近场小震活动 3.地震地质背景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区域地震区、带

v1.0 可编辑可修改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 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地震动衰减关系 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构造法 历史地震法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潜在震源区划分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7.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场地条件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9.结论和建议 地震环境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小区划 使用建议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 在编写最终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本要求,不应增加或减少陈述的内容,但对于本要求没有包括而实际工作大纲要求进行的有关工作,可以增加相应的陈述内容。 本要求的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终报告的建议模式。实际报告章节安评。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的要求和编写者的论证思路来编排。 2 报告文字要求 报告文字安排 2.1.1 叙述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论证思路。 2.1.2 论述理论与方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已有成果,则论述应从简但必须给出相关的引用参考文献;如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本次工作提出的新成果,则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步骤的论述,可能的情况下应与现行方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比较的结论。 2.1.3 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或资料进行论述时,如系引用现有的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的改动和补充,则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的研究结果,则应加以详述;如数据或资料系对现有数据进行了部分改动而得到的,则也应对改动情况和改动原因加以详述。 2.1.4 报告各部分内容应前后衔接,上下文相互引用时(尤其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 2.1.5 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须保证上下文的一致性。 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标准,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

研究性学习地震

关于地震、火灾逃生方法和自救 方法的研究 研究背景:火灾和地震,一直都是让人们烦恼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人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呢,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下研究。 研究目的:降低人们在地震或火灾中的损失。 研究方法:查阅书籍资料、实地考察等 研究结果: 一、地震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8、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两种模型研究

第24卷第6期辽宁工学院学报V ol.24 N o.6 2004年12月JOURNAL OF LIAONING INST IT UTE OF TECHNOLOGY D ec.2004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两种模型研究 张晓东,刘 舰,叶 冶 (辽宁工学院土木建筑系,辽宁锦州 121001) 摘 要: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以地面运动参数的年超越概率与平均复发周期关系的形式给出。它综合了所有地震潜源和它们的平均地震活动率对场点的影响。在输入对场点的影响时往往需要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而不同的数学模型又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通过对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两种数学模型的对比研究,为在地震发生的时空不均匀性和不同地震资料精度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时确定模型适用范围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贝努利随机独立试验;模型 中图分类号:T U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90(2004)06-0051-02 Study of Two Models on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Earthquake Hazards ZHANG Xiao-dong,LIU Jian,YE Ye (Dept of Civil E ngin eering,Liaoning Insititute of T ech nology,Jinz hou121001,China) Key words:seismic risk;random independent test;model Abstract:U sing probability to analy ze seismic risk w a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in earthquake occurrence.This m ethod w as given in the form of relations based on annually transcendented prolabil-ity with averaged recurrence period.T he form sy nthesed all earthquake potentialities of the source to-gether w ith their av erag ed active rate and effects on seism ic spots.Inputing effects on spots needs set-ting up m athematic models.However,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adaptable to different ranges.Contrast studies were made of two kinds of models set up with probability analyzing seismic risks.Some referrences w ere proposed in view of inconsistence in time and space as earthquake oc-curred,with seismic risk and adaptable rang e of model analy zed. 在新编的“中国地震区划图(1990)”中,由于采用了若干改进措施,使得国际上通用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能够较好的反映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 1 地震发生过程数学模型类型 1.1 地震活动的n重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 假设: E为一次贝努利随机试验,它包含两个基本事件A(成功)及A-(失败),令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p(A),q=p(A-),其中0≤p≤1,0≤q≤1,且p+q=1; 将E独立地重复n次,令A i表示第i次试验出现的事件(i=1,2,…,n),则A1,A2,…,A n相互独立,称这一试验为n重贝努利独立试验。n次试验中,恰好有k次成功的概率为 p n(k)= n k p n q n-k,k=0,1,2,…,n(1) 从物理意义上讲,一般在某一地震活动区域内,可将地震活动的某一时间段等间隔地划分为若干小 收稿日期:2004-05-26 基金项目:辽宁工学院青年教师基金 作者简介:张晓东(1971-),男,辽宁大石桥人,讲师,硕士。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集锦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绿岛的保护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酸雨与人体健康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汽车与环境 无污染汽车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降解塑料的发展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水体的富营养化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创造绿色电能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绿色消费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氟利昂问题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二恶英污染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 日韩发生重大核事故臭氧层破坏 太湖零点行动长江上游生态保护黄河断流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 绿色文明淮河治污零点行动 苏州河综合整治电磁辐射污染 环境与健康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农药污染的影响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居室污染 食品污染 研究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常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研究和对策 洗涤剂、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磷对水质的污染 小区环境对住宅和人的影响北方沙尘暴又起的原因分析 沿海生态环境调查手帕和餐巾纸的利弊研究 (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农用生物肥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生命之源——营养家庭包装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油烟革命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金属防锈的研究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化学与农村经济 纯净水是否“纯净”

地震活动有何规律

地震活动有何规律 全球强震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强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成带性和在时间域具有活跃―平静的交替出现 过程 2016年的4月10日至17日,在短短8天时间内,全球先后发生了多次地震:4月10日阿富汗7.1级地震,4月13日缅甸7.2级地震,4月16日日本7.3级地震,4月17日厄瓜多尔7.5级地震,另有数个地区还发生了多次5?6级的地震。其中,日本7.3级地震与厄瓜多尔7.5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上述一系列强震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活跃-平静交替出现 近100年来的地震观测资料显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约20次;6级以上地震100多次;5级以上地震1000多次;4级以上地震约1万次;3级以上地震约10万次。也就是5级多的地震平均每天有3~4次。 地震震级和能量的关系为:地震震级每提高一级,地震能量提高约31.6倍;地震震级每提高两级,地震能量提高约1000倍。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地震,其能量相当于1000个7.0级地震。全球强震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

强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成带性和在时间域具有 活跃平静的交替出现过程。图为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名地质工作者查看地震波 全球强震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强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成带性和在时间域具有活跃―平静的交替出现 过程。 经研究,全球强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两大地震活动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北美洲的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二是欧亚地震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我国的西藏延伸到印度洋的东北边界,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占全球地震的15%。 就中国大陆而言,东经107°以西的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由于直接受到印度板块的强烈碰撞,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均大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20世纪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浅源地震64次,其中东经107°以西的中国大陆西部地区56次,占87.5%,且其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整个大陆的95%以上。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报告编写要求 目录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2.报告文字要求 3.报告图件要求 4.报告表格要求 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 6.公式使用 7.术语使用 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Ⅱ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A.封面 B.扉页 C.目录 D.前言 1.技术思路 2.地震活动性 2.1 地震资料 2.2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2.3 现代构造应力场 2.4 历史地震影响 2.5 近场小震活动 3.地震地质背景 3.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2 区域地震区、带 3.3 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 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4.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4.2 地震动衰减关系 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5.1 地震构造法 5.2 历史地震法 5.3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6.1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6.2 潜在震源区划分 6.3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6.4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 6.5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7.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7.1 场地条件

7.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7.3 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7.4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 7.5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8.1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 8.2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8.3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9.结论和建议 9.1 地震环境评价 9.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9.3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9.4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9.5 地震小区划 9.6 使用建议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1.1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 1.3 在编写最终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本要求,不应增加或减少陈述的内容,但对于本要求没有包括而实际工作大纲要求进行的有关工作,可以增加相应的陈述内容。 1.4 本要求的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终报告的建议模式。实际报告章节安评。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的要求和编写者的论证思路来编排。 2 报告文字要求 2.1 报告文字安排 2.1.1 叙述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论证思路。 2.1.2 论述理论与方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已有成果,则论述应从简但必须给出相关的引用参考文献;如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本次工作提出的新成果,则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步骤的论述,可能的情况下应与现行方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比较的结论。 2.1.3 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或资料进行论述时,如系引用现有的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的改动和补充,则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的研究结果,则应加以详述;如数据或资料系对现有数据进行了部分改动而得到的,则也应对改动情况和改动原因加以详述。 2.1.4 报告各部分内容应前后衔接,上下文相互引用时(尤其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 2.1.5 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须保证上下文的一致性。 2.2 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标准,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 2.3 报告中不应出现错字。 3 报告图件要求 3.1 报告中图件只对文字的表述起补充和提示作用,不可替代文字说明;凡文字说明不可取代图件表示的地方,必须给出相关图件。 3.2 图件必须插放在报告文字引用处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幅面大于报告文本页面数倍的大型图件,可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引用(不编排图件引用编号),并可将图件按附件形式置于报告尾部或独立于报告本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