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

项目教学案例4

李先生,男性,29岁。因发热20余天,干咳2周于2011年4月15日收入院。 患者20天前开始发热,伴畏寒,无寒战,体温高达39.5,自服“白加黑”无效。4天后间断出现腹泻,2周前开始咳嗽,干咳,咳少量白痰。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显示:WBC4.2×109,L0.9×109(0.22),N2.97×109(0.7244),Hb146g/L ,PLT236×109,肝功能显示ALT135IU/L ,余正常。胸片显示右下肺小片状阴影。肺炎支原体抗体IgG (+),IgM (-),初筛抗HIV (-)。流行病学史和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及婚育史:未婚,有同性恋史,近期于发热前2周和4周前各有一次无保护的高危性行为。

体格检查:T38.4℃,P92次/分,R16次/分,BP120/70mmHg 。主要阳性体征右下肺偶可闻及湿罗音。其余未见阳性体征。

入院后复查血常规两次,异形淋巴细胞分别为0.1和0.11,尿蛋白(+),肝功示ALT357IU/L ,AST1721IU/L ,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给予常规抗炎、保肝降酶治疗。入院后2周复查抗HIV 阳性,送北京市CDC 确诊为阳性。出院时复查血常规、肝功和胸片基本正常,T 细胞亚群为:CD 4 + 0.512×109(0.13),

CD 8 +2.517×109(0.67),CD 4/CD 8=0.2

护理小组工作任务

任务1 接收李先生入病房,说出护理评估的重点内容。

任务2 确定主要的护理诊断并列出主要护理措施。

任务3 李先生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

任务4请你与同桌互相模拟护士和群众进行过艾滋病的健康宣教。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CD 4+

T 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临床

上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感染者,继而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成为AID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HIV 是单链RNA 病毒,分2个型,即HIV-I 型和HIV-2型,两者均能引起AIDS ,

以HIV-I型为主。

成熟的HIV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90~140 nm,外层为类脂包膜,表面有球状突起,此为外膜蛋白gpl20。gpl20的下端与贯穿病毒包膜的运转蛋白gp41相连接。病毒的核心部分呈圆柱状,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单链RNA 。

+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HIV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

4

核一巨噬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HIV侵入人体数周至6个月后产生抗HIV抗体,此抗体不是中和抗体,不属于保护性抗体。

+T淋巴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2.发病机制 HIV对CD

4

有特殊的亲嗜性。不同的HIV亚株对不同类型细胞的趋向性不同,分别被称为嗜T

+T 细胞毒株、嗜巨噬细胞毒株和双嗜性毒株。发病与HIV含量、毒力、变异及CD

4淋巴细胞数量、功能和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T淋巴(1)HIV入侵及复制过程:HIV侵及人体后,病毒表面gpl20先与CD

4 +特异受体结合,在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等的帮助下,细胞的CD

4

gp41协同HIV进入主细胞,病毒核心蛋白及RNA进入细胞质。两条病毒RNA链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录成单链DNA,然后以此DNA为模板在DNA多聚酶作用下复制DNA,部分存留在胞质内,部分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成为潜伏状态的前病毒DNA。在一定条件下,前病毒DNA可被某种因素所激活而复制、转录成病毒RNA 和mRNA,翻译病毒蛋白,装配成新病毒,以芽生方式释出,再感染其他细胞。

+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和表现:

(2)CD

4

1)直接损伤: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溶解或破裂。

+T淋巴细

2)间接损伤:又称融合性损伤,受染的细胞与邻近未受感染的CD

4

胞融合在一起,最终导致细胞发生溶解破坏。

+T淋巴细胞产生减

3)骨髓干细胞受损:HIV可以感染、破坏干细胞,使CD

4

少。

+T淋巴细胞结合,使之成为靶细

4)免疫损伤:血液中游离的gpl20可与CD

4

+T淋巴细胞的损伤除了数量上的减少,还表现为功能异胞而被免疫细胞攻击。CD

4

常,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反应性减低,对B细胞的辅助功能减低等。

+T淋巴细胞的功能异常,B细胞的

3.淋巴细胞受损和功能异常:HIV感染者CD

4

数量及功能也发生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对新抗原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并可出现自身免疫现象。

【病理特征】

病理变化呈多样性、非特异性病变。包括

1.机会性感染:由于免疫缺陷,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而炎症反应少。

2.免疫器官病变:包括淋巴结病变及胸腺病变。前者又有反应性病变如滤泡增值性淋巴结肿及肿瘤性病变,如卡波希肉瘤或其它淋巴瘤。胸腺病变可见萎缩、退行性和炎性病变。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脱髓鞘改变。

【流行病学】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2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2011年底,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400万人;2011年,新发感染250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170万人。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2012年1-10月,全国报告的艾滋病病人数为34157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7%;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7740例,较去年同期增加8.6%。

1.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的传染性最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更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乳汁、唾液、泪水和皮肤中均能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目前确认的传播途径有3种,即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

(1)性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同性恋和两性恋为主,约占70%;非洲以异性传染为主。我国性接触传播虽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异性性乱交和同性恋者中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有可能成为今后的主要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包括:①注射途径传播,主要指静脉毒瘾者之间共用针头。在我国的HIV感染者中,静脉毒瘾者共用针具为主要传播途径。②在某些地区不规范的单采血浆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3)母婴传播:感染本病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

喂奶等途径传播给婴儿。

(4)其他:病毒携带者的器官移植及人工受精等的感染率很低。其他如剃须、纹身、口腔科等所用非一次性器械消毒不严,医护人员意外地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物品刺伤等亦可感染。

HIV在外界干燥环境下抵抗力很弱,短时间内即会失去活性和感染力,所以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具、卧具和浴池等不会传播AIDS。一般性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也不可能传播。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AIDS,因蚊子不是HIV的适宜宿主,在其体内数小时或两三天内HIV即消失。

3.易感人群不分种族,不分性别,各个年龄均可感染。从目前统计资料看,发病年龄以15~49岁的人居多。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①体重下降10%以上;②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⑤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包括:①有无输血、输血制品、吸毒、不安全性行为、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的胚胎移植史;如为婴儿,则应了解其母亲的情况;②首次发病的时间及主要表现,以往诊断、治疗情况;③本次发病的表现,包括体重、发热、咳嗽、腹泻、多种形态皮肤感染、淋巴结肿大等状况;④心理活动及对该病的认识、治疗及护理要求等。

(二)身体状况

本病潜伏期较长,HIV-1侵入机体后2~10年可发展为AIDS,HIV-2所需的时间更长。

1.AIDS的分期HIV感染人体后分为4期。

急性感染期 (Ⅰ期) 感染HIV后,部分病人出现一过性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起病急骤,有发热、出汗、咽痛、头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和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可伴有红斑样皮疹、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

少,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

4+/CD

8

+细胞比例倒置。此时血液中可检出HIV RNA及

P24抗原。此期持续l~2周。

无症状感染期 (Ⅱ期) 本期由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外周血单核细胞可检出HIV DNA。此期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HIV感染人体初期,血清中虽有病毒和P24抗原存在,但抗-HIV抗体尚未产生,临床检测抗-HIV常呈阴性,称为窗口期。此期一般为数周到6个月。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Ⅲ期)除腹股沟淋巴结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直径1 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可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伴有疲乏、发热、全身不适和体重减轻等。淋巴结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病人淋巴结肿大数月或1年多后可逐步消散,亦可重新肿大,个别病人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艾滋病期 (Ⅳ期) 主要表现有:①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②严重的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和结核杆菌感染,其他尚有念珠、隐球菌、EB病毒、鸟分枝杆菌、弓形虫、隐孢子虫等感染。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升高外,蛋白、糖、氯化物和细胞数可完全正常。④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最常见为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2.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1)肺部:以孢子虫肺炎最为常见,而且是本病因机会性感染而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念珠菌、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结核菌、卡波西肉瘤均可侵犯肺部。

(2)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及溃疡最为常见,表现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胃肠黏膜常受到疱疹病毒、隐孢子虫、鸟分枝杆菌和卡波西肉瘤的侵犯,引起腹泻和体重减轻。鸟分枝杆菌、隐孢子虫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肝脏,可出现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3)中枢神经系统:①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和巨细胞病毒脑炎等。②机会性肿瘤,如原发性脑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③HIV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炎,临床可表现为头晕、头痛、

癫痫、进行性痴呆和脑神经炎等。

(4)皮肤、黏膜:肿瘤性病变,如卡波西肉瘤可引起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或结节。机会性感染有由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感染等。外阴疱疹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均较常见。

(5)眼部: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引起视网膜炎和眼部卡波西肉瘤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人们对本病的恐惧心理和特殊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人往往受到他人的回避,甚至歧视,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及悲观失望的心理。由于病情迁延又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常心情沉重,恐慌绝望,又因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样改变带来的全身极度不适而情绪躁动不安、抑郁、孤独无助或恐惧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减少,多在4×109/L 以下;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常低于1.0×109/L 。淋巴细胞亚群检查,T 淋巴细胞减少,CD 4+T 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正常(0.8~1.2)×109/L],CD 4+T /CD 8+细胞

1.75~

2.1)。

2.免疫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升高,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等可阳性。

3.血清学检查 抗-HIV 抗体阳性。

4.其他尿检查 常有尿蛋白,血中肌酐、尿素氮升高,骨髓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浆细胞增多,有组织细胞吞噬血小板现象。

5.X 线及影像学检查 本病极易反复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应及时进行胸部及胃肠道X 线、B 超检查,必要时行CT 、MRI 检查,以及早作出诊断,及时予以治疗。AIDS 病人因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不同,X 线胸片变化较大,可有结核样表现、间质性肺炎样表现等;病变可位于肺尖、一个肺叶,也可呈弥漫分布。

【治疗原则】

尚无特效疗法,因而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控制机会性感染和抗肿瘤治疗等。目前认为早期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它既可缓解病情,又能预防和延缓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出现,减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1.抗病毒治疗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HIV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易发生突变,从而产生耐药性,因而主张联合用药进行强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能选择性与HIV逆转录酶结合,并掺入正在延长的链中,使DNA链延长中止,起到抑制HIV复制和转录的作用。此类药物包括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双脱氧胞苷(dideoxycytidine,DDC),或双脱氧肌苷(dideoxyinosine,DDI)、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与HIV逆转录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HIV复制。抗病毒作用迅速,但易产生耐药株。可用奈韦拉平(nevirapine)。

(3)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蛋白酶,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所必须的蛋白合成,从而抑制HIV的复制。此类制剂包括沙奎那韦(saquinavir)、印地那韦(indinavir)等。

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当外周血HIV载量为每毫升血30 000~50 000 copy以上,+T淋巴细胞低于O.35×109/L,以及非终末期有症状者,均应开始无症状病人CD

4

抗病毒治疗。

2.并发症的治疗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可用戊烷脒或复方磺胺甲唑(TMP-SMZ)。

(2)卡波西肉瘤:可用AZT与a干扰素联合治疗,或应用博来霉素、长春新碱和多柔比星(阿霉素)联合治疗。

(3)隐孢子虫感染和弓形虫病:可用乙酰螺旋霉素或盐酸克林霉素治疗。

(4)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更昔洛韦治疗。

(5)隐球菌脑膜炎:应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

3.支持及对症治疗

输血、补充维生素及营养物质。明显消瘦者可予乙酸甲地孕酮改善食欲。

4.预防性治疗

(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用异烟肼治疗1个月。

+T淋巴细胞

(2)CD

4

子虫肺炎。

(3)针刺或实验室意外感染者,2 小时内用AZT等治疗,疗程4~6周。

【常用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与HIV感染或机会性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摄入减少有关。

3.腹泻与免疫机能低下引起肠道感染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关。

【护理措施及依据】

1.一般护理①血液体液隔离。②休息:艾滋病病人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以减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③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病人食欲。不能进食者给以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对症护理

(1)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

(2)因滋病病人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口腔和皮肤常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

(3)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时翻身,预防褥疮。

3.用药护理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AZT,该药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可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定期检查血象。

4.心理护理护士应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同情和帮助,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及分析病人真实思想,针对病人心理障碍进行疏导,满足合理要求,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而不应采取歧视和惩罚性态度,也不应表现出怕传染的恐惧心理。还应作好家属及周围人的工作,不要对病人采取鄙视态度,应尊重病人人格,给以关怀、温暖和同情,使其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面对现实,鼓励其恢复正常人的生活,设法摆脱与世隔绝的忧虑和痛苦处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5.预防措施加强对AIDS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AIDS的传播及防治知识,使医务人员和群众对AIDS有正确的认识。

(1)控制传染源病人及HIV携带者的血液及排泄物和分泌物应进行消毒,AIDS进展期病人应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①杜绝不洁注射,严禁吸毒,特别是静脉毒瘾者,不共用针头、注射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灸针。如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或器械刺伤,应在2 h内服用齐多夫定,时间不少于4周。②加强血制品管理,血液抗-HIV阳性者应禁止捐献血、血浆、器官、组织和精液。加强血站、血库的建设和管理。

③开展AIDS的防治教育,开展正确的性道德教育,加强与HIV及AIDS有关的性知识、性行为的健康教育(避孕套的使用等),洁身自好,防止与HIV感染者发生性接触。④切断母婴传播,女性HIV感染者特别是HIV-1感染者应尽量避免妊娠,以防止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哺乳期妇女应人工喂养婴儿。⑤消毒隔离,工作实验台面可用75%乙醇消毒,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或器械用1:10~1:100浓度的次氯酸钠液,或者用1:10稀释的漂白粉液擦拭或浸泡。高温消毒也是杀灭HIV的有效办法。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片等。

(3)保护易感人群在进行手术及有创性检查(如胃镜、肠镜检查和血液透析等)前,应检测HIV抗体。对吸毒、卖淫、嫖娼等人群要定期监测,加强对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监测。

6.健康指导

(1)一般知识指导:向病人认真讲解本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式等。

(2)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可口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严重厌食者应静脉补给能量及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

(3)休息、活动指导在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症状;无症状感染期可以坚持工作,但要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4)隔离知识指导严密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等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排人下水道。病人所接触过的可能受感染的物品和环境要用含氯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病人用过的床单、被褥、衣物等装入防水口袋中,外加另一布袋,做好“污染”标志,经高压蒸气消毒后染再洗净。停止高危性行为,已婚者使用安全套,但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停止性生活。

(5)预防指导: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是预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感染者和病人禁止高危性行为;禁止以任何理由捐献器官或献血;禁止吸毒;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

【预后】

部分HIV感染者的无症状感染期可达10年以上,如此间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部分病人可停留于无症状感染或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而不进展为AIDS。进展至AIDS者的预后凶险,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则病死率极高,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一般存活期为6~18个月,但经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09-19T15:27:47.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兴泽 [导读] 艾滋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困扰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突出社会问题。大大损害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李兴泽 ( 甘肃省会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会宁 7 3 0 7 0 0 ) 【关键词】农村艾滋病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083-01 艾滋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困扰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突出社会问题。大大损害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疫情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地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性接触传播已成为第一传播途径,并且疫情已呈现由城市向农村扩散,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从低学历人员向高学历层次扩散的特点[1],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防治艾滋病的法律、策略、措施以及地方法规,以期在科学、合理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指导下构建有效的防治体系。我们针对目前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流行现状 1.1 我县此2006 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病例在逐年增加,从外地打工者和当地居民都有,但经过调查显示:农村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较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2],吸毒,卖淫嫖娼现象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素质低, 卫生知识缺乏, 对性病艾滋病知识了解甚少, 再加上农村地区干预措施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 安全套的使用率极低, 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开展针具交换非常困难, 给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带来很大阻力。虽然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不断加强, 力度不断提高, 但农村地区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仍令人担忧。 1.2 农村大多数人外出打工,他们的业余文化活动贫乏, 而且处于性活跃期, 非常容易发生高危行为, 再加上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 冬去春来, 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加重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 1.3 在农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不容忽视, 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医务人员消毒不严格, 操作不规范, 因此在注射、输血、手术、分娩、拔牙等过程中存在不安全操作, 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一些基层领导对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防艾工作是公共卫生的事,与自己的工作很遥远。基层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防治知识了解不多,认为只有吸毒,卖淫嫖娼和同性恋才会感染艾滋病,一般人没必要了解艾滋病,对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社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2.2 政策宣传和执行缺乏有效的途径:很多基层领导不了解中央政府的政策,对《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等防治政策学习不够,甚至处于盲区。社会多方面参与的防治局面尚未形成。 2.3 经费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困难,经费配套不到位,投入不足,使有关艾滋病防治措施难以落实,针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措施难以开展,制约了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 3 对策和措施 3.1 加强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共同参与实施综合治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组织落实防艾工作的各项措施。公安、司法、计划、财政、卫生、教育、民政、宣传、工商、旅游、广播、电视及妇联等部门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制定本部门的具体行动计划履行职责,各渠道、各层次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密切配合,实施综合治理。 3.2 卫生部门组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卫生机构,每年必须开展2 次以上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在育龄人群中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开展咨询服务。利用每年12 月1 日的“艾滋病宣传日”进村进社宣传和教育。 3.3 教育部门按照《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青少年中开展切实有效的青春期和性健康知识[3]、艾滋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共青团等团体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 3.4 工商、卫生、公安、计生及交通等部门合作,加强对高危行为人群(包括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恋和重点人群(包括营业性娱乐服务从业人员、长途汽车司机)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并使其彻底转变和消除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和歧视心理,从而使基层各项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实施得到保证。 3.5 开展培训活动,增进群众防病意识:各学校要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列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讲授艾滋病性病知识。对高危人群要加强禁毒禁娼法制教育,促进其改变不良行为。要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宣传共用注射器的危害。 3.6 依法管理,强化监督监测: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血液制品的监督监测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控制医源性感染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对艾滋病、性病疫情进行检测,提高现有的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工作规范性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基层艾滋病防治机构及队伍建设,加强质量控制,使其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疫情动态。完善艾滋病、性病医疗保健机构服务和咨询服务工作。 3.7 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疾病控制、性病防治、采供血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在现有的疾病控制机构内部,强化艾滋病防治的专业功能,加强技术力量设施装备,改善工作条件,使之能够承担起艾滋病检测,性病诊治,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任务。有步骤地、科学地、增加艾滋病哨点,逐步使性病防治、医疗卫生、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机构参与和承担相应的艾滋病监测与防治工作[4]。 3.8 加大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艾滋病防治经费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 分级承担,多渠道筹集的原则,保证防治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落实规划所需的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经费投入,强化监督管理检查和督促。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国际援助,拓宽投资渠道。各级政府加大艾滋病防治人财物力的投入,并完善其调配与使用,切实保证有限的防治资源用到实处。

[艾滋病病因治疗]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艾滋病病因治疗]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方法艾滋病是令人恐惧的,正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更应该积极做好日常的预防措施。但也不必太过恐惧,只要积极预防,自律自爱,也不会容易感染到。那么,感染者早期有什么症状呢?接下啦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近日有传一名大陆男艺人感染HIV病毒,但有专业人士表示,这个爆料号曾多次伪造消息,看来这名男艺人感染HIV病毒的消息多半是假的。娱乐新闻可以YY,但对于是否感染HIV病毒就不掉以轻心,早期发现感染HIV病毒,有降低死亡率、促进免疫功能重建、减少并发症风险、降低传染性等优点。 如何早期发现感染HIV 1.感染HIV后,患者会持续出现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 2.数周以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疲乏、发热或者盗汗,就要警惕是否感染HIV。

3.感染HIv后,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的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 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另外,两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 原体重的10%。 4.气促、干咳数周;皮肤、口腔出现平坦或隆起的大斑点,不痛不痒;咽喉部出现白膜;男性阴部出现鳞屑性斑,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痒,白带多;头痛、视物模糊。如果出现上述三个以上的症状,同时 又有不洁性接触使的,有可能是感染HIV。 感染HIV能活多久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3 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感染HIV后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无症状期,约占 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 称HIV)所致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血液制品和母婴传播传染。HIV能特 异性侵犯T.淋巴细胞(CD+),引起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顽固感 染、恶性肿瘤的发生,并对机体各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致命的损害,是当今世界 头号性传播疾病,也是头号传染病,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 中医过去无艾滋病的研究资料,本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出现后,特别是1985年在 国内出现第1例艾滋病以来,有关的研究已系统展开。目前除国内外,美国、日本、南韩及非洲援外的中国医疗机构都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艾滋病就其性质来讲,属于 “疫疠”、“虚劳”的范畴,就其临床疾病的演变来讲,属于正虚邪犯,是一个正气渐虚、 邪气渐盛的过程,依据中医诊疗的核心一一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辨病选药

遣方,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都会大有作为。 [病因病机] 根据艾滋病由艾滋病毒侵犯人体的基本原因来看,中医审症求因,其因当为邪毒外 袭和正气不足,特别是肾不藏精,肾亏体弱,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邪毒当属 疫疠之气,正如《温疫论》所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 有一种异气所感.”它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即“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 似”(《素问.刺法论》)。不过艾滋病这种疫疠不是以呼吸道、消化道这些常见途径传播, 而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及其制品、母婴接触及垂直传播传染的,又具有特殊性。由于肾 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通于脑,是先天之根,元气之所在,人的一身之根本,卫气之 所依,营气之所系.合其他脏腑及肌肤皮毛共司卫外固内之作用。大凡由性接触传染者, 多为嫖娼、同性恋、肛交、滥交伐精纵欲者,其肾精处匮乏状态易为邪毒之所入;而凡 吸毒者均用兴奋致幻之品,令人异常亢奋,性欲亢进(暂时),心神恍惚,不能自恃,为

分析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

分析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 发表时间:2016-10-14T09:51:22.9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6期作者:莫爱兰 [导读]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农村中。 (武鸣区宁武镇卫生院广西南宁 530102)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情况。方法:对目前农村中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问题。结果:农村艾滋病防控中会出现经费不到位、领导认识不足以及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艾滋病防控。结论:在进行农村艾滋病防控过程中,需要针对经费不到位、领导认识不足以及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处理。 【关键词】当前农村;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情况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250-02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农村中,由于没有及时的对艾滋病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农村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更是有着迅速增加的情况[1]。由于艾滋病的特点,一旦感染会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目前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对农村艾滋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现报道如下: 1.目前我国农村艾滋病的防控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农村中,感染者中大部分为外出工作人员、恋爱适龄青年、空巢老人以及普通群众等,这些感染者呈现出多发现和复杂性等特点,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其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1 经费不到位 在目前农村艾滋病防控时,药物经费不到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经济非常不发达,因此其经费也是非常精确的[2]。而经费的精确会导致最终防控效果的不理想。尤其是在整个艾滋病防控体系的建设以及体制上,均难以实施。这种情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展开。 1.2 领导对艾滋病防控的认识不足 从上文的分析中已经可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非常欠发达,不可避免的在这些地区中,领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同时很多领导对艾滋病的认识并不足,因此会直接性导致艾滋病的防控工作的松懈,最终让这些地区中农村艾滋病的大肆蔓延。这些领导人员认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应该是医院和疾控中心的责任,也是属于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和自身的本职工作没有关系,因此会造成对艾滋病防控的疏于管理,导致在这些地区中艾滋病泛滥的情况。 1.3 政策管理的宣传不到位 领导人员在对艾滋病防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政策的宣传管理不到位也是较大的问题。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人民群众无法客观详细的了解到目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主要症状等,会导致群众出现两极分化[3]。一类认为艾滋病非常可怕,即使日常接触也会传染,对艾滋病产生极大恐惧心理。另一部分认为只有吸毒和同性恋等渠道才会导致艾滋病,因此极大的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2.对农村艾滋病防控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构建起完善的艾滋病防控体制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艾滋病防控的效果,可以对艾滋病防控体制进行相应的完善,根据目前我国农村艾滋病的防控现状,结合我国各级政府针对艾滋病防控的诸多条例以及对现有的艾滋病防控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建立起专门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增强对艾滋病监督以及管理的效果,彻底提升对艾滋病的防控效率,并对控制效果进行提高。 2.2 强化基层领导队伍建设 在上文中的分析也可以发现,目前农村艾滋病防控过程中,基层领导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无法较好展开的严重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完善农村地区的艾滋病管理队伍,并将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提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4]。在这一点上,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艾滋病防控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塑造出一支能适应农村环境、有较高业务水平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基层工作人员,彻底将农村艾滋病的发展进行抑制。 2.3 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 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清,也是导致农村艾滋病泛滥的重要原因。而基于这一点,可以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可以注意到将传统宣传手段和现代化宣传手段进行结合,保证到农村中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均能够较好的了解到艾滋病相关知识。同时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到将艾滋病的所有知识进行全面化通俗化的普及。另外需要关注到在进行宣传过程中的具体性以及实用性,让农村群众可以在宣传后及时的纠正自身行为,彻底远离艾滋病,并提升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艾滋病的防治意识,实现对农村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 3.结语 艾滋病为临床较为严重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非常长,因此极易导致其传染。在农村中则是艾滋病传染的高发地带。本次研究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中艾滋病的防控工作的情况,并针对其缺陷分析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能够较好的改善农村艾滋病的防控情况。 【参考文献】 [1]夏虹.探讨如何做好山区农村艾滋病感染妇女所生儿童的预防与保健[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445,496. [2]莫洁玲,周容,黄颖红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农村地区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5,36(23):38-40. [3]邱婧,邱惠萍,王炜等.衢州偏远山区农村居民2014年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70-72. [4]韦丽,贾存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5,(1):42-44.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艾滋病即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名为英文缩写为“AIDS”的音译。艾滋病(AIDS)在全球流行日趋广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11月21日称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4030万。2005年新增感染人数为490万,有31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目前全球每天产生15000例新的HIV感染者,有8000人因AIDS而死亡。每年全世界约有500万人感染上HIV。该病于1981年6月在美国首先报告,迄今已蔓延到世界近百个国家,我国也不例外,1985年6月底在北京协和医院发现首例AIDS病例。我国自1994年以来AIDS病例数和HIV 感染者数迅速增加,全国各省区无一幸免,但以云南、新疆、四川等地最为严重。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58例,累计死亡7643例。到今尚无理想的治疗AIDS的方法。 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该

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就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不论中医或西医想把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还是很困难的。西医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叠氮胸苷(AZT)、拉米夫定、茚地那韦等。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鸡尾酒疗法。其作用是直接针对靶心,控制病毒的数量和病毒在体内的发展。甚至能达到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出来,但尽管如此,艾滋病病毒并没在体内彻底消失。西医虽然疗效肯定,可以把病治成慢性的可控制性疾病,但因价格昂贵使得其覆盖率有限,加之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不宜大面积推广。据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在河南地区有40%的病

抗HIV药物种类

抗艾滋病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这类药物可作为RT(HIV在DNA过程中起主导的酶)的底物或竞争性抑制药阻止病毒的复制。这类药物主要分为以下5类。 核苷类 类为最早发现的HIVRT抑制药。(AZT)是1987年在临床上最先使用的抗HIV药物,单一或二联治疗HIV感染。由于这种治疗通常在6个月内即出现明显的耐药性,而且对机体的不佳,因而很少取得疗效。目前临床应用的新药有(zidovudine)、(lamivudine)等双脱氧核苷类。主要治疗AIDS及其,减少,但仍无法根治AIDS,且大多数有严重,需长期或终身用药。 非核苷类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代表药为地拉韦定(delavirdine),该药与其他抗HIV药合用治疗HIV感染,包括新近感染而无症状的。另外,(nevirapine)也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对对核苷类敏感或耐药的HIV病毒均有活性。近期研究发现在时和降生后一次性给予奈韦拉平,即可获得与AZT一样的阻断效果,而费用却低廉得多。 蛋白酶抑制药 抑制药1995年蛋白酶抑制药经临床试用后取得成功,其应用标志着AIDS患者和出现了转折。代表药有沙喹那韦、(ritonavir)和吲哚那韦等。该类药物与核苷类联用可有效地抑制HIV复制,并减少不良反应。 侵入抑制药 侵入抑制药是一种新的实验性抗药物。本类药物以干扰HIV与宿主的粘附融合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有T20和BMS806。 整合酶抑制药 这类药物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类是第一类与酶作用的药物,其代表药物是齐多夫定,另外还有二酮类、硫氮硫扎平类、类、Lamellarina20盐类、类等部分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 如、2和等,都具有抗病毒、抗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2还可使患者增加,改善。近年来,在促进生长、、调理方面的显着效果使其在AIDS治疗中倍受关注。此外已建立的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明在免疫力增强和T细胞之间相互调节中也有一定作用,故其在AIDS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价值。 抗机会性感染药 临床上抗AIDS辅助用药的主要分为4类: 第1类用于,主要药物为和戊双咪,二者单用或复用均有一定疗效。 第2类用于新型隐感染,代表药物为两性霉素B和5?,前者和大,需小剂量。 第3类用于细胞感染,根据细菌及来选用不同,对非典型鸟型分支感染的治疗与抗相同,但时间稍长。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

附件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

山西省某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山西省某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43600) 张 霞 艾滋病因其传播迅速、病死率高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为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各地农村大力推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为了真实了解我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促进绛县控制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正常而有效地开展,本调查针对15~49岁农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3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15~49岁农村居民。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 1.2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以及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等。对15~24岁、25~49岁2个年龄段统计当地农村居民在过去12个月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的比例及能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主要错误观点的比例。 1.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全部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员统一培训后实施调查。所有资料通过EpiData 3.0录入并分析。对下列5个问题全部回答正确为艾滋病知晓: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桌吃饭会得艾滋病、仅与一个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发生性行为能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有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 2 调查结果 15~49岁人群中,在过去12个月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的人的比例为97.2%。15~24岁居民、25~49岁居民中能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主要错误观点的比例分别为71.0%、44.7%。 3 讨 论 本次调查表明,当地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处于“广泛听说但缺乏深入了解”的阶段:绝大多数(97.2%)居民听说过艾滋病相关信息,但是,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对于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于与艾滋病患者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等的认识不足、不深),艾滋病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不足(血液安全意识,对安全套的防病功能缺乏认识等)。 本次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居民对于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缺乏认识,特别是对于蚊虫叮咬以及与艾滋病患者共餐等心存恐惧,仍有31.2%和11.2%的被访居民不了解这两种方式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少数被访居民(3.3%)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妇女不会将病毒传播给她的孩子”。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会引起对艾滋病不必要的恐慌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对于“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共用注射器会得艾滋病”和“输入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分别有95.3%和97.0%的居民能正确认识到这两点。而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这一问题,仍有11.2%的居民不能正确认识。 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及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法提高宣传效果。只有使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充足的正确的艾滋病预防措施,才能消除他们对于艾滋病不必要的过度恐慌,提高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预防能力。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要求,到2007年底,全国15~49岁人口中,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要达到65%以上。本次结果表明,尽管已开展了多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但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率仅达到48.5%。由于在宣传工作中重视了核心信息的告知,农村居民对个别信息的知晓率相对较高,2004年本地调查农村居民对于与艾滋病患者日常接触以及蚊虫叮咬等方式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认知率分别为79.8%、38.5%,本次调查中,2个指标上升为88.8%、68.8%。与本地区2004年的调查相比,农村居民愿意与艾滋病患者继续交往的比例为由当年的59.3%上升到85.3%。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现象有所缓解,表明这些年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富有成效的。 本次调查显示,在以往的艾滋病知识宣传中,电视(68.3%)、广播(44.5%)和免费宣传材料(54.5%)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而对朋友、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课堂讲授及网络的选择均不足7%。表明本地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期望途径较少,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欲求不强。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选择仅4.9%。这表明当地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促进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建议相关机构尽快开展需求调查,找到开展VCT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和薄弱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推进VCT工作的开展,使更多的高危人群和其他潜在可能感染的人群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到相应的机构获得方便快捷和高质量的保密咨询和检测及转诊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扩大VCT的覆盖面,促进VCT的可持续发展[1]。 目前我县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农村。由于农村居民人口流动频繁,流动人口又以青壮年为主,因不良性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较大。流动在外的农村人口大都处于城市的边缘,住所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障都极度贫乏,艾滋病防护意识不强的农民在城市里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更少获得帮助。 · 2 4 3 ·山西医药杂志2012年4月第41卷第4期下半月 Shanxi Med J,April 2012,Vol.41,No.4the Second

艾滋病治疗方案

一、艾滋病一线治疗方案 (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病人的一线方案 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服用奈韦拉平预防母婴传播的妇女除外)的病人的标准一线方案: ①评估内容还将包括:有无D4T/3TC/NVP大禁忌症。主要禁忌症是明显的肝脏疾病(黄疸、腹水或基线血清转氨酶升高),此时不应该使用D4T/3TC/NVP。另外可能的禁忌症是严重点周围神经疾病,如果该疾病是HIV感染造成的,D4T/3TC/NVP可有助于控制HIV进展,在严格督导下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 ②对于基线CD 4计数>250/mm3的妇女,以及基线CD 4 计数>400/mm3的男性,NVP会增加肝毒性的危险, 因此应警惕用药并进行密切监视;如果病人没有怀孕,应考虑改用EFV。 ③使用NVP进行母婴阻断的妇女有产生NVP耐药的危险,尽管如此由于目前可获得药物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推荐使用NVP。 ④服用奈韦拉平时,如在前2周内发生了皮疹,则不应增加NVP大剂量。 (二)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病人的一线方案 本部分适用于已经在接受国家免费治疗的病人(用药放案为d4T+ddI+NVP或AZT+ddI +NVP,在接受NVP以阻断母婴传播电妇女除外)。对于这些病人,应由当地各级专家组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以及病人本人意见决定是否需要换药。原则上对使用原方案出现明显毒副作用或拒绝原方案而退出的病人可建议换药(具体药物调整方法详见第五章抗病毒治疗的副反应及其处理)。 由于3TC的毒副反应较小,建议可用3TC替换原方案中的ddI以改善或避免因ddI或ddI/d4T合用而造成的毒副反应,其他药物不变。 注意事项: (1)应尽量避免对基线CD 4>250/mm3的女性和基线CD 4 计数>400/mm3的男性使用含有NVP 的用药方案,因为这会增加严重肝毒性出现的危险; (2)已经服用EFV的病人如果无法继续获得EFV,可用NVP代替; (3)如果无法耐受NVP的副反应,病人可以使用EFV 600mg每日1次代替,但EFV并不在国家免费提供的药物目录里。如果有使用EFV的禁忌症,可用IDV/r代替。 二、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一)结核与HIV混合感染病人的抗病毒治疗 结核与HIV合并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方案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对策 姓名: 学号: 专业: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对策 目前,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各地传播。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至2000年底全球约有5 790万感染者,其中已死亡2 180万,每天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约有16 000人,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最为严重,亚洲其次。据国际组织专家预计,如果亚洲目前不抓紧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将会在本世纪的前10年超过非洲。由于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并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国际上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问题,许多国家把艾滋病问题列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和8国首脑会议均讨论了艾滋病的议题,今年6月联合国召开特别联大会议讨论艾滋病,许多国家派首脑参加了这一重要会议。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已经经历了传人期、扩散期和增长期3个阶段,疫情逐渐蔓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到2001年3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3 90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56例,死亡503例,是HIV亚型最多国家之一,艾滋病病毒的3种传播途径均已存在,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一我国艾滋病的现状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2003年,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涉及范围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现感染者。二是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经常性接触、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三是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分布在农村,例如,因非法采供血传播的感染者几乎100%分布在农村,而且大多在贫困地区。四是局部地区面临发病、死亡高峰。五是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不安全性行为在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娼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比例,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 二、中国艾滋病的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广阔,边境口岸众多改革开放加速,国际交往剧增,面临国际艾滋病大流行的态势,稍有疏忽,将有可能控制不住艾滋病的急剧传播,因此,下列情况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国际交往日渐频繁 目前国际上巳有1740万人感染了HIV,而我国每年出入境人数又处于逐年增多的态势。

治疗艾滋病存在的问题

治疗艾滋病存在的问题 免疫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细胞集合,拥有诸多消灭病原体的机制。即使hiv研究已经30多年,免疫细胞在hiv进入机体时是如何表现却尚不完全清楚。 科学家一直感兴趣的一种免疫细胞是cd8+t细胞,它主要通过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来控制hiv感染。levy博士表示,它可以分泌因子在不杀死细胞的情况下抑制病毒,感染的细胞可以继续正常功能,没有病毒的生产和病毒引起的细胞死亡。 由于这种免疫反应针对的是所有类型的hiv,所以提高抗病毒免疫反应和发展相关疫苗很重要。更重要的是,cd8+t细胞的活动需要被深刻认识。 无可否认,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降低病毒载量,减少传播,帮助hiv感染者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的作用。医生往往病人诊断hiv感染后开这类药物,但levy博士质疑无症状携带者长期服用药物后产生的副作用,比如肾脏和肝脏疾病,是否值得。 “一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就像无休止的在化疗”他写道,“未来的研究很可能证实诸多在治疗的患者面临着药物的毒性带来的影响。” 最近流行的“治疗性预防”也令人担忧。“治疗性预防”即医生给予hiv阴性的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大幅减少感染的几率。 这种治疗策略是新的,目前还不清楚是否药物的副作用比如恶心或者疲劳导致的不持续服药是否会影响预防效果。而且这种治疗也可能导致耐药病毒株的发展。levy博士呼吁同僚们对药物毒性和抗药性病毒株给予更多的关注。 levy表示,现有的hiv疫苗临床试验中最大的不足之处是研究人员主要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抗体来中和病毒。

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他提出一些其他疫苗策略,如增强免疫细胞的抗病毒应答,特别是在先天免疫系统。他还鼓励在高度暴露于hiv却没有被感染的人身上评估疫苗效果。 hiv感染的治愈病例——“柏林病人”(已知两例艾滋病感染治愈的病例恰好发生在德国柏林市),鼓励了为感染者寻找永久治愈方案的想法。 2008年的这位“柏林病人”接受了一位基因上可抵抗hiv感染者的干细胞的移植。levy认为当下一些被认为是可能会影响艾滋病治愈的理念“并不基于既定的实验事实”,而且如何消除基因已经整合到细胞基因的病毒还需要更多的了解。 levy认为使用遗传编辑技术来模仿用于治疗“柏林病人”的方案很有意义。而且他认为能成功的最直接的方法可能是增强免疫系统的抗hiv反应。 “这一战略,”他说,“可能让hiv感染者的发病得到持久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病毒的复制和其潜在的不利影响将被避免,这样感染者基本上就得到了‘功能上治愈’。” 感染hiv的人有一小部分已观察到病毒潜伏至少10年,有些超过35年。虽然hiv诊断一度被认为是“死刑”,但是证据表明,这种长期存活或不发作者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过上正常的,无症状的生活。 levy写道,“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特殊的人群了解很多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感染。” 研究人员观察到,有些人已经感染了多年hiv却没有疾病发作。其他一些人多次暴露于hiv,却不被感染。在这些情况下,先天免疫系统,作为抵御病毒的第一线,似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先天免疫应答失败,那么适应性免疫(主要t和b细胞)将会采取行动。作者呼吁加重对先天免疫系统和它各种免疫细胞、分泌的因子。通过专注于免疫系统抗hiv的早期活动,研究人员会有更好的机会来发现预防感染和疾病的方法。

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1] 流行病学 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 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印刷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3)新增了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RIBA/LIA等)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4)增加了第4代试剂(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的检测流程;(5)增加了核酸检测流程; (6)完善了检测报告。将抗体筛查和复检报告整合为 HIV抗体筛查检测报告,增加了HIV-1核酸检测报告和婴儿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报告,取消了流行病检测HIV抗体检测报告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和阳性人数统计报表、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7)取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章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一章。 所有附表的检测报告仅供使用实验室参考。 本《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下发至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及有关单位。本《规范》将为国家、相关部委下发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各项政策法规的有效实

(完整word版)艾滋病知识题库

郫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参考题库 一、选择题 1、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A) A、HIV B、AIDS C、HAV D、HBV 2、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毒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动物免疫缺陷病毒 4、成都市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5、以下哪种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A) A、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同性性行为 C、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D、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6、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A )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7、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B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D、艾滋病期 8、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什么期( D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9、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 D )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10、我国现阶段预防经血液传播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D ) A.打击卖淫嫖娼 B.禁止同性恋 C.应用疫苗 D、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