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题库(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题库(1) 题型:单选 1.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首楚国民歌叫D《孺子歌》 2. “赋”作为一种文体名称,最早见于 D 荀子《赋篇》 3.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 B 张籍《节妇吟》 4.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是 D 杜甫新乐府的创作特色 5.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是A 孟浩然 6.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7.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作者是C 李商隐 8.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出自陶渊明的A 《归园田居》 9.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的作者是A 韩愈 10. 《国语》又被称为 B 《春秋外传》 11. 《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D 本纪、传、表、志 12.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B 断代史 13. 《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是由何人撰成的D 班昭与马续 14. 《九歌》中表达神人之间才结相知、顷刻别离的悲愁作品是D 《少司命》 15. 《九章》的风格A 平实素朴 16.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表现了 C 李广的负能使气 17. 《论衡》一书的作者是A 王充 18. 《论语》编纂成书最早当在 C 春秋战国之际 19. 《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 C 杨衒之 20. 《琵琶行》在白居易诗歌的分类中属于 C 感伤诗

21. 《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作者是 B 枚乘 22. 《诗经。邶风。静女》是一首A 情爱诗 23. 《诗经》中的小雅有D 74篇 24. 《诗经》中收录诗歌的时间断限时 B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25. 《诗经》中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的诗篇是A 《七月》 26. 《诗经》中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是 B 赋 27. 《史记》五种体例中,“本纪”是记载 B 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28.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在内容上的不同表现在.B 前者集中记述了吴越争霸的故事,后者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29. 《西京杂记》的作者是 D 葛洪 30. 《橡媪叹》一诗的作者是A 皮日休 31. 《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建安诗人 C 陈琳 32. 《战国策》的风格特色是 B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 33. 《战国策》的整理者是 D 刘向 34. 《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C 柳宗元 35. 《庄子》一书今存篇数是:33 36. 班固对《离骚》题意的解释是 D 离,犹遭也;骚,忧也 37. 北朝乐府民歌主要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 C 梁鼓角横吹曲 38. 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是A 温子升 39. 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庾信 40. 被公认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是 C 钱起 41.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诗歌是 C 《古诗十九首》 42. 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 《史记》 43.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A 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归园田居其一习题

《归园田居》其一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一)翻译: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翻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翻译: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翻译: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翻译: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翻译: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翻译: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翻译: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翻译: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9、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翻译: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1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二)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句子: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7.《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句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三)选择题: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C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材章节:中职语文教科书第五单元 授课教师:周士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 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 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考勤 二、导入: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 三、简介作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四、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6 ::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 二、鉴赏步骤 (一)知人论世(3分钟)

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天性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活中倍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辞赋《归去来兮》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公布答案)适当补充 (二)诵读感知(5分钟) 活动二: 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 (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 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 3.齐读诗歌 (三)眉目传情(3分钟) 活动三: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归”,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情境复原(25分钟) 活动四: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 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 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 2. 成就: (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 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 2.成就: (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 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 2.成就: (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 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 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 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2.成就: (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2)陶渊明:东晋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作品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后世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田园诗鼻祖)。 (3)谢灵运:东晋人,诗作清新自然,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 五、南北朝时:386~589年 1.时间:南朝(420~589年)与北朝(386~581年) 2.成就: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中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和渊明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 2、掌握并运用诗歌白描的艺术手法。 3、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难点 1、重点: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难点:了解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掌握并运用诗歌白描的艺术手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畅所欲言,什么是幸福。教师总结学生结论:其实幸福很简单的,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幸福的。有人说: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也有人说: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幸福即平淡、简单,从而引入课题,探讨渊明的幸福生活。 2、作者介绍 (1)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晋浔阳柴桑(今)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后期(41岁以后)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与官场彻底决裂。 (2)渊明的称号:友人在其死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3)简介“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泽县令的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泽县令就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3、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字音:羁( jī)拙(zhuō)荫(yìn)暧(ài)墟(xū)樊(fán) 情感:要注意诗歌的情感变化。例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读出诗人感到惋惜、后悔、痛心疾首的感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要读出心胸

《短歌行》《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导学案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2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 3、品位《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迢迢牵牛星 【导入语】 在前一课《孔》中,我们感受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一个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乞巧节”这一天,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庭院里摆上茶品水果拜祭七姐,并且要举行缝纫比赛活动,还要唱“乞巧歌”。乞巧,就是向七姐乞求灵巧、智慧的意思,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其实,纪念牛郎织女的方式是很多的,除了用节日活动的方式外,还有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来赞美他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迢迢牵牛星》,看看作者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古诗十九首》介绍】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选自于哪里呢?﹙《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呢?写了哪些内容呢?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从思想内容上可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游子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思妇诗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的写照。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疏通字词、翻译】﹙见课本﹚ 【赏析】 诗句描写内 容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领悟陶渊明的精神。 2、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最牛的田园诗人是谁吗?对,他就是陶渊明,他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他的诗看起来很通俗很朴素,但却表达了很高的情操和很深的哲理。他在田园诗歌这一方面,至今还无人能超越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非常经典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看看我们能从这首诗中解读出一个什么样的陶渊明。 二、幻灯片展示课堂学习目标: 这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请你来读一下。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领悟陶渊明的精神。 2、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三、预习检测,落实字词。 1、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 j ī)守拙.( zhuō)荫.后檐( yìn ) 暧.暧(ài )墟.里烟( xū)樊.笼( fán ) 同学们觉得哪些字最容易读错? 好,现在我们扫除诗歌的读音障碍,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歌。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读一遍,第二遍的时候,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你们不要读得太快,把我丢在后面哦。 3、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 ..诗歌,根据相关的句,快速完成下列填空题。 请一位同学来读出你的答案。(指出学生哪里答的不一样,如果这样说也可以。)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归字,开头八句,作者概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原因;接下来八句,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描述;最后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归园田居赏析

归园田居 咏水仙 浮云见天末,山峡秋水多。 君子独骋望,水仙人间落。 湖波碧似剪,娇花明眸博。 皓腕娉婷意,摇曳舞菩陀。 天河见人意,青帝点璎珞。 心明天地间,拂袖弹指愿。 茫茫魂寂寥,飘然见水仙。 固知此景远,惟彼至真言。 世俗蓦然隐,至静天地间。 沧海换桑田,此花独安然。 花不醉人兮人自醉,愿骋余马兮笺花颜。 世风不若古之采菊兮,东篱水仙菊花相伴兮。 蓦然回首见君兮,青帝留此千万枝头花神伊人兮。 凝眸不换人间兮,何日再见此碧波姣花浮我心神兮。 兰有秀兮菊有芳,余独一人不堪忘。 归园田居 桥上作 清晨初禅心,偶于西桥过。 车马喧嚣落,天地静观寞。 碧水青穹连,楼观平素多。 尘陌现花草,白杨入天郭。 潇潇晨风意,飘飘衣襟佛。 西桥少行人,自此登高坡。 止境于尘寰,旭日黄衣衫。 寂然余居此,归园湖畔边。 《浅论华兹华斯诗两首》 华兹华斯其诗,若陶渊明之诗,有一种平淡悠远的意境之美。语言平实,而意蕴无穷。其诗,虽写自然风光,然处处不显人生哲思。当有静心安神之效。华诗若咏水仙,以偶然所见之水仙入诗,平素之际,即赏千古自然之馈赠。若刻意寻之,反无此效。陶诗若采菊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皆归隐人之热切观照也。归隐之士,意图反世俗之喧嚣杂尘,陶于官场,华于工业,皆欲以自然之静以冲破生命之郁热。故此类诗篇可长久感发人也。华诗与陶诗之美,若于人间词话言之,皆是有我与无我之境也,无我胜于有我。虽有我之观照,然情感与物象相融之程度胜于有我。王国维先生云:有我之境,则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

境,则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水仙与菊花虽有作者之主观情感,亦有情景相融处,然实先有此景,再生其情。物非诗人心中之物,亦非为情所造之物,浑以自然之独立人格,与人之心灵相依,对话之诗篇故有诗词。柏拉图著理想国,言诗为自然之模仿,理式之模仿。其观于天地大化,则成诗魂以通神灵。余意此诗学有教化之意。孔子亦有言,诗三百,曰思无邪。无邪为真,真诗者,抒发个人之情性也,文赋论诗,讲情性之重,情欲于中而形于言,故嗟叹之,口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然其中,神思灵魂最重。对话集有言,灵魂通于上帝也,诗人所有之心伟通灵之心。余姑妄言之,此实为诗人陶醉于自然之情景,心灵之诗境,所造之情感,一时陶醉忘记凡尘俗世而已。至于通灵之说,余不妄言。余读华诗之水仙,再听钢琴之曲,恍然若见遍山漫野之水仙现于目前也。故诗歌之意境,到此当有联想之美感也。古希腊罗马之长篇史诗虽气势恢弘,叙事精妙,英雄神话皆有涉及。若伊利亚特、奥德赛之类,以战争,游历之英雄神祗故事入诗,然所涉及之感情颇少。至于神曲,但丁言贝阿特丽采之美,朦朦胧胧,虽有诗人之情感,然主为宗教之救赎。彼德拉克以劳拉之爱入于歌集,抒情色彩较为浓厚。此为文艺复兴时期。而中国自诗经楚骚时代既有抒情之传统,国风尤甚,关雎蒹葭以爱情入诗,硕鼠小星以讽刺入诗,楚辞之篇极尽天马行空之想象。后世,汉大赋诗虽为恢弘,然亦未以叙事为主,描写抒情为中,古诗十九首及乐府诗篇,则有叙事成分于其中。唐诗宋词,尤重抒情,孤篇压全唐之一首春江花月夜,则又以人世之情尽于春花。李白之抒情气质实为豪放,其浪漫气质后人难以企及。然后亦有世事之坚之作,若杜工部麻鞋见天子之悲怆,亦有三吏三别,纯为诗化之史。白居易亦有书信云: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世而作。虽有卖炭翁,观刈麦等诗,然亦有主观之色彩。不同于西方纯叙事之史诗。故中国抒情之传统由来久矣。以景抒情,以事抒情,因文因体而变。咏水仙一诗,又译宛若孤独浮云,浮云自古即有两种意境,一为浮云漂泊之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为心清朗静之感,若静看天上云卷云舒,细看涛生涛灭,亭前花开花落。此浮云之意象,实为作者内心之自况,工业文明之冲击,人与物与自然唯通过机械而联。而诗人于工业繁华自然萧条之际,忽见自然亦有此美景,不得不心而往之。一瞬刻之欢愉往往流传甚久,若诗词之中,诗尊盛唐,词尊两宋,外国之文学亦常以复兴之口号革新,意图以所过之情之景,以新今日之心境,以图今朝之新文学。若于人生之中,尚可懂,人何为怀旧也,实为所见所思常萦绕于心也。而于文学之中,余以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过分复兴不可,过分革新亦不足取。 《西敏桥上作》一篇,质朴无华,宛若静听上帝之梵音教诲,佛教及禅宗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菩提者,无他,将自我之情性融于自然,恐为片刻即是永恒哉!济慈有诗《希腊古瓮颂》,其描写之一花一草均非真实,然其吹笛少年,歌颂之女子,虽刻画于古瓮之上,然跃然于心者,可谓永恒哉!张若虚有诗云: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只是江月年年望相似,岁岁月月人不同罢了。江月之所以相似,在于其神灵之中尚存不灭之情怀,千年万代,人皆赏月,诗经有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楚辞有云前望舒使先驱兮。前者言佼人之美,后者言行人之艰。古人望月思乡怀远之意境可谓深且远矣。唐人李白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言进天下游子思妇之意也。待到我歌影零乱,我舞影徘徊,倒是以悲苦作乐矣。以悲写美之人尤为多矣,若三千里路山河尽失之李后主,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虽有国破家亡之感时花溅泪之心,然小词读之,凄凉之美。亦有李清照秦观诸人等痴心小词,载不动许多舴艋舟之愁苦。闲愁亦能写得凄婉动人,若贺梅子之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闲愁写得至此境界,可谓不虚矣。然尤能将愁苦之心写出大气之言者,东坡居士实为令人钦佩矣。江海寄余生,醉中言之,又不距世人远矣。故东坡非同于陶渊明,然东坡是以陶翁为精神支柱,写得不少慕陶诗。故余言华兹华斯之诗与陶渊明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淡自然见得内心之强大。梭罗有文《瓦尔登湖》便于自然静谧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 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学生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学生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作者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作者:作者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 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 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 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 还是“居”?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 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 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学生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 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四、诵读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请学生们打开优化方案128页。我们班哪个学生说话最大声的,自告奋勇起来读给大家听, 好吗? 2、为何而归? (1)本xingai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归园田居》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鉴赏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谓“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不管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复被提出的一种思想。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读者应当注意到: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并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一小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如果要找相类的表述,读者可以在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看到。小说中的列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也曾亲身参加农业劳动,而从中求取人生的

真理,以此来批判贵族社会的虚伪、空洞、无聊。 所以,这首诗看起来极为平易浅显,好像只是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断,其实却有不少需要深入体会的内涵。 首先,这诗中不易察觉地涵化了前人的作品,那就是汉代杨恽(司马迁外孙)的一首歌辞: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此诗原是杨恽得罪免官后发泄牢骚之作。据《汉书》颜师古注引张晏说,南山为“人君之象”,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豆实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此说大体不错。 将陶诗与杨诗比照,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种豆南山下”,便是“田彼南山”;“草盛豆苗稀”,便是“芜秽不治”;“晨起理荒秽”,也是针对“芜秽不治”这一句而写的。考虑到陶渊明对古代典籍的熟悉,这种明显的相似,可以断定不是偶然巧合。 那么,陶渊明暗用杨诗,用意又何在?首先,这种化用,已经把杨诗的一部分涵意移植到自己诗里了。对于熟悉《汉书》的人来说,马上会联想到“朝廷之荒乱”、贤者无所用这样的喻意。 但是,这诗又并不是单纯地脱化前人之作,诗中所写种豆锄草,都是作者实际生活中的事情。陶渊明既移植了杨诗的某种涵意,表达他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又用自己亲身种豆南山的举动,针对杨诗“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的喻意,表

精选题库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 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二、课前预习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还顾 ..望旧乡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有哪些?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 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二、合作探究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其目的是什么?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3.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延伸拓展: 1.古人有赠送花草的习俗,无论男女。或表示留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表示爱慕之情,《诗经邶风静女》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西周曲》(《荷塘月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双关。采来“莲子”送给思念的人。 2. 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就《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或者后四句,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2、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的内心情感。 3、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 建安风骨:曹操作为一代英雄,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在本首诗歌当中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人生短暂这个话题,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作出一番事业,这也是他在《观沧海》、《龟虽寿》中所说的观点。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国家衰微,作为一个有统一天下壮志的政治家兼诗人来说,他心忧天下,因此决定了他的诗歌风格只能是悲凉的。另外,建安时期是一个追求建功立业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一方面反映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风格苍劲雄健,情辞慷慨悲凉,有力地表现了时代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风格称作“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3.建安文学: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当时文坛领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学创作,就称为“建安文学”。

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写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赏鉴】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