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从内向外的圈层结构分别为: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绿化带和工业区。

2、盖迪斯反对形式主义与专家规划,提出有机规划概念,是人本主义的综合规划的代表人物。P11

3、芒福德的建筑与城市思想的基本点:注重人的需要和人的尺度。P12

4、聚居是人类居住活动的现象、过程和形态。P16

5、道萨迪亚斯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P17

二、单选题

1、田园城市的群体组合模式是由(D)个单体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分布形成无贫民窟无污染城市群。A 3 B 4 C 5 D 6

2、(A)与霍华德堪称“两股并行的溪流”。A盖迪斯B芒福德C斯坦因D道萨迪亚斯

3、芒福德认为,对城市文化来说,在区域范围内保持一个(C)是极其重要的。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绿化环境D 文化环境

4、从1986年开始,联合国将每年十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B)。P22

A世界环境日B世界人居日C 世界地球日D世界水日

5、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A),发表“人类环境宣言”。P22

A“人类环境”大会B“人类住区”大会C“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D“人居二”会议

三、多选题

1、田园城市的影响(ABC)。

A疏散拥挤的人口B建设新型城市C改革土地制度D提高土地利用E美化环境

2、在霍华德的启动努力下,建设了(AD)。A莱奇华斯B新协和村CSaltaireD韦林

3、芒福德的思想特点在于(BCD)。

A提倡综合规划B强调以人为中心C区域观D自然观E反对形式主义与专家规划

4、盖迪斯用(ABC)的观点揭示城市在空间与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与社会方面的复杂性,指出在规划中要把不同部门和工作统一起来考虑。

A哲学B社会学C生物学D景观生态学E地理学

5、“城市未来全球会议”以(CDE)为主要内容,讨论世界市场经济区域经验,科学文化技术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协作问题。

A环境B社会C人居D自然E技术

四、名词解释:

1、物质规划:作为建筑师的规划主要是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建筑群的章法与布局以及具体的城市设计技巧。

2、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五、简答题

1、道氏的理论特点。P17-18

答:①对时代及其所面临的任务的认识。②考虑问题的整体观、系统观。③在建筑与城市科学中,较早地有意识地运用交叉学科的观点,引入多学科理论方法,从事城市研究。

④初步建立起理论框架。

2、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P20-23

答:①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②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③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

六、问答题

在“21世纪议程”中,提出哪八个发展目标?而会议决议的意义又是什么?

答:八个发展目标:向所有的人提供适当的住房;改善人类住区的管理;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和加强对水、卫生、排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的能

源和运输系统;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类住区的发展。会议决议的意义在于,将人类住区问题从专业范围,从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界的讨论上升为世界首脑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全球性的奋斗纲领。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用系统观念,从分解开始,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即: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社会系统。P40-46

2、人居环境五大层次是: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P50

3、当前收到广泛关注的全球或区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酸沉降)。

4、自然、人、社会、建筑物、网络是构成人居环境五大系统的五种要素。

5、道氏把十五个人类聚居单位归并为十个层次,即:家具、居室、住宅、居住组团、邻里、城市、大都市、城市连绵区、城市洲和普世城。

二、选择题

1、人居环境的核心是(A)P38 A.人 B.自然 C.社会 D.建筑物

2、人居环境五个子系统可以有(C)种组合方式。P39 A.10 B.5 C.26

D.1

3、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将每年(B)定为“世界人口日”。P43

A.10月12日

B.7月11日

C.6月25日

D.3月22日

4、人类聚居系统最小的单元是(C)P48

A.城镇

B.邻里

C.个人

D.普世城

5、(A)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潮流。P56

A.经济全球化

B.城镇化

C.城市化

D.工业化

三、多选题1、下列属于中国五大层次的是(A.B.C )A.全球 B.区域 C.城市 D.个人2、以下关于五大系统的综合说明正确的有(A.C)

A.人、自然与社会要协调发展

B.各大系统不可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C.五个系统都有如何面向持续发展的问题

D.在任何一个聚居环境中,这五个系统都独立存在着,五大系统也各有基础科学的内涵3、荷兰城市建设是西欧诸国中较成功的一例,其在政策集中在(A.B.C)几个主要问题上。

A.土地系统

B.集中城市控制

C.人口分布

D.重视自然方面

4、强调“人—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其目的在于(A.B.C)P79

A.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自然”的关系;

B.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C.人居环境的各个学科、各方面的研究必须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及其空间布局上,因此,“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处于核心位置

D.从不同尺度研究人居环境

5、下列关于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P70

A.人居环境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环境

B.人居环境各时代各地区有各自的内涵和侧重点

C.五大系统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重点

D.根据形势的发展,可以选择适合客观情况的解决途径与行动纲领,暂时搁置一些尚未明确的因素。

四、名词解释:

1、人居环境: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P38

2、生态环境问题: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五、简答题

1、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往高排列依次是什么?

答: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如感情,亲情、爱情、友情);④受人尊重的需要(如名誉、社会地位);⑤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如事业)。

2、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必须抓住整体性,其中主要的方面有什么?

答: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支撑系统;③各类建筑群的组织;④环境保护;⑤城市环境艺术。

六、问答题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是什么?P62-68 答:人居环境建设从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方面出发,具体如下: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热剧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利益;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在人居环境科学方法论上其根本之点就是重视哲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锻炼P098

2、宏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反映这些事物规划的各门学科也是相互联系的P101

3、复杂性科学有非系统整体和系统整体之说。P102

4、无序性和有序性共同构成世界的本质P115

5、不同层次的区域规划与种种专项规划的目标就是获得“整体协调发展”,发回整体作用。

二、单选

1、获得整体协调发展,发挥整体作用的具体途径之一是(C)。P103

A、防护整治

B、区域保护

C、竞争与协作

D、竞争与治理

2、对开发的复杂系统的任何一次解答都是

(A)PPT A、暂时性B、永久性C、持续性D、持久性

3、无序性会引起事物的(A)和干扰人类行动计划的执行P115

A、衰退

B、产生

C、灭亡

D、更新

4、科学战略包含着对世界事物发展中的(C)因素的正视、反抗、作用P116

A、有序性 B 层次性C、无序性D、开放性

5、科学的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B)P98

A、道德修养

B、哲学修养

C、理论修养

D、人格修养

三、多选题:

1、系统的特征包括(ACD )P100

A系统是动态的B系统各单元之间是互不联系的

C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结构D 系统开放的

2、系统的整体性质是由个组成部分(AD )而涌现出来的,即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P102

A相互作用B相互制约C相互激发D相互促进

3、以下不是对开发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BC ) P106-110

A“庖丁解牛”与“牵牛鼻子”B“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C“自适应”发展D融贯的综合研究

4、城市规划的复杂性在于它面向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表现有(AC)P100

A诸多不确定因素要经过一定时间实践才会暴露出来B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C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团体,常使得问题复杂化D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5、人居科学战略包含:对世界事物发展中的无序性因素的( ABC )P116

A正视B反抗C作用D联系

四、名词解释

1、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简称,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P100

2、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系统的整体性质是由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激发而涌现

出来的。

五、简答题:

1、人居环境系统方法的思维框架要求的是?P105

有意识地将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相关学科,有关专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文献数据、资料方面进行人机结合,综合集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求对在开发的复杂巨系统的整体认识下求解。

2、对开发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的有?P106-110

答:a、融贯的综合研究;b、以问题为导向;

c、“庖丁解牛”与“牵牛鼻子”;

d、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

六、问答题:

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思路结合起来阐述人居环境科学之建立,其中要加以说明的是?P113

答:(1)着眼于当今世界的、中国的、地区的人居环境问题与矛盾,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2)确定研究目标;(3)重视理论框架的建立与方法论的探索;(4)在前述工作基础上,探索范式,确定研究战略,作为一定时期内开展工作的基础;(5)重视选题与立项工作,选择典型地区,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项目,在有关方面参与下进行试验;(6)希望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试验、修正,并及时地、实事求是地上升为相应的结论,如此反复;(7)目前我们的研究处于多学科集成阶段,只要水到渠成,就一定能够形成人居环境科学群体;(8)提倡有能力的科学共同体,平行第研究,一致百虑,殊途同归,使人居环境科学日趋完善。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城市设计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要素的变化,使规划设计观念和学术落后于时代要求。【P118】

2、规划理论思想的变化在70年代,灵活性、小步骤、可逆性、谨慎的行动等成为目前的主要术语。生态观点反对进一步的扩张,“有序减退”似乎成为时代的要求。【P121】

3、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形态涉及区域整体论、城乡协调论、城市建筑学、社区建筑学等多种基本规划理论,以及若干关键问题的综合解决。【P138】

4、模式的建立在战略决策的基础上,是具体方案形成前的、理念性或概念性思考的结晶,是设计主题形成前立意的依据,是方案研究中评论的依据或准则。【P136】

5、物质规划的三个主要方面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支撑系统、规划布局与空间组织。【P138】

二、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道氏分析未来发展的4种可能的是__B____。(131)

A、不变

B、走上坡路

C、继续过去

D、创造的未来

2、下列规划设计的哪个阶段,需要落实到功能内容的细化,合理的布局与形象的思考___D___(133)A、设计阶段B、概念阶段C、模式阶段D、方案阶段

3、亚历山大在《规划理性的回顾》中将规划分为理性规划、沟通规划、__C____、制定政策框架的规划,即四种不同的范式。(124)

A、综合性规划

B、倡导性规划

C、沟通规划

D、渐进式规划

4、规划模式建立在__A____基础上,是设计主题形成前立意的依据,是方案研究中评论的准则。(136)

A、战略决策

B、战略目标

C、战略重点

D、战略实施

5、以下不属于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的五个设计要素的是__B____。(149)A、边缘B、河流C、区域D、标志

三、多选题

1、几十年来,对城市设计有不同的理论与理解,包括。(A、B、C、D、E )【P128】

A、作为整体设计的城市设计

B、参与基础设施的城市设计

C、作为建立设计导则的城市设计

D、作为解决问题方式的城市设计

E、社区设计

2、弗雷德曼在《公共领域的规划》中将规划理论分为哪四个传统。(A、B、C、D)【P124】

A、社会改革

B、社会动员

C、政策分析

D、社会学习

E、社会研究

3、道萨迪亚斯将未来分为哪几个。(A、C、

D、E)【P149】

A、近期未来

B、可知未来

C、中期未来

D、遥远不可知未来

E、远期未来

4、亚历山大在《规划理性回顾》一文中,将规划分为等几种模式。(B、C、D、E)【P124】

A、分析规划

B、理性规划

C、沟通规划

D、协调规划

E、制定政策框架的规划

5、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需要。(B、D、E )【P148—149】A、体国经野,地宜其事B、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基于自然,高于自然

C、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D、既要“审势”,又要“造形”

E、笔落实处,“借题发挥”

四、名词解释

1、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对可预见的未来的预期和准备。(125)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观:在规划设计管理中,对区域—城市—社区—建筑空间的发展予以“协调控制”保证,使人居环境在生态、生活、文化、美学等方面,都能具有良好的质量和体形秩序。(128)

五、简答题

1、关于战略规划阶段,常常采用概念性规划方式,具体内容是什么?【P135】

答:①尽可能占有详尽的材料;②把握矛盾的焦点,抓主要矛盾;③找出可能途径,并不要全部都拍案定板;④概念性规划之前或规划过程中,愈是重大的问题,愈要充分讨论。

2、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指导原则是什么?【P147】

答:①不同空间层次(区域的、城市的、社区的)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设计者要“外得造化,中得心源”;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结合、巧为因借,相得益彰;

③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六、问答题

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139)答:(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人们对建筑学致力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即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不同层次,以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质的问题来看待建筑。P159

2、在“体形环境观”基础上,可以设立下列各系:建筑学系、市乡计划学系、造园学系、工业艺术学系、建筑工程学系。P157-158

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P164

4、人居环境科学对全球化过程的态度中,希望有一种文化自觉,积极发展多元文化与地域文化,以自己的文化成就,构建新时代的具有文化内涵、适宜于居住的人居环境。P164

5、城市规划一直被看作是属于建筑、建设专业的工程类技术,即从事的是城市的物质规划或建设规划,但现在也将城市规划视为

政府的行为和一种城市的社会运动。P167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和人居环境科学与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起源于建筑专业的技术工作,谈人居环境还是要从建筑教育说起p155

B、“环境认识与教育发展”,这个环境观已不局限于“体形环境”或“物质环境”,而是“人居环境”p159

C、建筑学专业因为知识领域狭窄的综合性成为世界趋势,正面临分裂的危险p161

D、人们对建筑学的认识,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不同层次,以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质的问题来看待建筑p159

2、下列不是2000年国际区域和城市规划师学会的《千年报告》提出的是:(D )A、规划研究和分析应该与规划实践相一致p154-155

B、实践是规划循环的开始和结束,即实践——研究——教育——实践

C、应该把从研究和实践得到的思想,不断反馈到现实的规划教育培训中

D、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科学,需要多专业的人才参与并善为组织3、下列不属于建筑学中广义的“体形环境”的是(C )P156

A、适用

B、坚固

C、自然

D、美观

4、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和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用从(B)方面进行

A、加强基础,培养自学能力,适应发展与创新需要P162-167

B、重视本学科教育,人文与艺术的综合培养

C、重视具有人居环境综合观念的“专业帅才”的培养

D、结合国情,培养村镇建设人才

5、关于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理解错误的是( D )p168

A、其“最高境界”之一是政治上的、战略上的最高境界

B、另外一个“最高境界”是环境科学、艺术创造上的最高境界

C、这两种分别依赖于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有造诣的建筑师和规划师

D、一个城市建设的完美,主要是建筑师、规划师的功劳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1、人居环境科学的普及与提高,要依靠(AB)p162

A、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实践

B、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

C、相关法律的保障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以下不属于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和途径的是(BD)P162-167

A、加强基础,培养自学能力,适应发展与创新需要

B、重视个人理解能力的培养

C、重视跨学科教育

D、重视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

3、人居环境建设有两个“最高境界”,分别是(AD)P168

A、政治上的、战略上的最高境界

B、人文和社会发展上的最高境界

C、全球化趋势上的最高境界

D、环境科学、艺术创造上的最高境界

4、城市规划一直被看作是属于建筑、建设专业的工程类技术,但现在也将城市规划看成(AC)

A、政府的行为

B、经济现象

C、一种城市的社会运动

D、政治主张的体现

5、对于人居环境科学与教育的总结有:(ABC)P170-171

A、人居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断地发展、提炼,各种相关的技术知识,可以简练、浓缩,以至“综合”“集成”等等

B、对专业技术教育来说,人居环境科学提倡多元化的教育

C、人居环境规划设计者的道德伦理修养很重要

D、重视法律制度的保障

四、名词解释

1、体形环境:就是有体形的环境,细自一灯一砚,一杯一碟,大至整个的城市,以至一个地区内的若干城市间的联系,为人类生

活和工作建立文化,政治,工商业……等各方面合理适当的舞台‘都是体形环境计划的对象。P156

2、美国建筑师M.Brook说规划师:规划师是能够梦想一个美好的世界,又能设计路径以通达目标的人们。P171

五、简答题

1、建筑行业的社会意义是什么?p156-157 答:建筑行业的社会意义是:①人民生活问题之中,除去衣食之外,尚有住的问题,是社会中一个极大的问题。人民大众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之提高,是我们建设目标之一。②建筑业是以推进工业的发展及生产力的。

2、建筑学中广义的体形环境是什么?p156 答:建筑学中广义的体形环境是第一适用,第二坚固,第三美观。①适用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要求形体使其适合生活和工作方式,适合于社会的需求,其适用与否对于工作或生活的频率,增加居住及工作者身心的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②坚固是工程问题,在解决了适用问题之后,要选择经济而能负载起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与方法以实现之。③美观是艺术问题,在第一、二两个限制之下,建造出来的体形环境,必须使其尽量引起居住或工作者的愉快感,提高精神方面的健康。

六、论述题

1、请简述人居环境科学中教育——研究——实践之间的关系。P154

答:2000年国际区域和城市规划师学会的《千年报告》认为实践是规划循环的开始和结束,即实践-研究-教育-实践,强调三者结合的整体性。①实践:指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以至建设单位对人居环境的管理、实施、推进。②研究:指中央或有关学术部门,包括隶属于高校的研究单位、学术团体,为推动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从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③教育:包含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专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培养,此外还包括官员的专业培训,在职学习及各种研究班;社会教育——全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教育。第六章

一、填空题

1、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P179

2、在以江南水乡,早期的区域城镇布局和农用土地的开垦是以台田的形成为基础,逐步形成了由道路、河网、田野、村落、市镇等为要素的布局形式。P181

3、特大城市、大城市有着从集中的、单中心的结构形态向地区性扩散趋势,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群”或“城市地区”。P183

4、“滇西北人居环境(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这一课题属一种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范畴,其研究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因此,在这项研究中药处理好系统与整体性的关系。P197

5、1993年在三亚进行市中心10㎞2城市设计时对三亚提出“山—海—河”模式,称之为“三雅”。P206

二、单选题

1、1983年形成的《太湖地区小城镇发展与规划建设》中提出的新观点有(D)。P179 ①长江三角洲“彗星式”城镇体系②苏南小城镇“金字塔式”城镇模式

③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环境问题

④城乡地区水陆两套交通系统并行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

①②③④

2、“十字花瓣的模式”是在(C)年提出的。P209

A、1987

B、1879

C、1978

D、1879

3、文化建筑必须要有(A)。P211

A、文化内涵

B、政治内涵

C、经济内涵

D、社会内涵

4、特大城市不单纯是以某特大城市为核心、若干卫星城相环绕的网络体系,而是以点、线、面相结合、呈(D)的城镇群的方式向区域整体化发展,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已向远程状态发展。P184 A、单核心B、组团式C、双核心D、多核心

5、(C)不仅是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问题,而且是从库区移民安置到广大地区人民的优良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形式。P203

A、山水城市

B、三亚

C、三峡工程

D、太湖

三、多选题

1、以下是在若干年来涉及的问题中专题方面的研究是(AD)。P176

A、城市文化,区域文化

B、村镇研究

C、整体设计观念

D、园林、风景区规划设计2、大中小城市要协调发展,组成合理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CD)的综合性网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P183

A、城镇之间

B、乡镇之间

C、城乡之间

D、地区之间

3、今天的(BCD)虽然进步很快,但是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远不能称繁荣,还缺乏活跃的空气。P217 A、城乡规划学B、城市规划学C、地景学D、建筑学

4、对“区域整体化”的探索到长江三角洲的研究,我们有理由要求的是(ACD)。P186 A、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上的整体性B、区域时间上的整体性C、城乡发展的整体性

D、发展阶段上的整体性

5、人居环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ABCD)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P203 A、社会

B、政治

C、技术

D、文化

四、名词解释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关系的科学。P203

融贯:是指各有关学科综合在一起,先把问题找出来,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P197

五、简答题

1、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是什么?P178

答:(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互相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

2、三峡工程除本身的水利枢纽建设和淹没移民外,同时还面临哪些十分重大的课题?P200

答:(1)三峡工程是三峡大地区产业和经济结构的一次大调整和大发展;(2)是中国一次特殊形态的城镇化过程;(3)是保持三峡工程大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4)是库区120万居民迁移的一项特大安居工程;(5)是保护三峡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严峻的、前所未有的新任务。

六、问答题

说说你对几十年来人居环境科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答:第一,科学工作者、建筑师、规划师应当面对祖国建设需要,探索立足于中国的城市建设道路,并在这探索过程中逐步确立自己对专业的追求目标,并为此奋力以赴第二,在上述目标下,客观需求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每个人的专业、经历等各方面千差万别,一样的,其自身的知识系统也永远是不会完善的。但是由于注意到客观需要和建立自身知识系统自觉性、迫切性,于是就有可能在自己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有一些甘苦自得之处。第三,在可能条件下,随时从自己的知识系统归结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凝结成理论和方法,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再作新的探求,如此往复不已。第四,“学而后知不足”。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实中种种问题的涌现,各种讯息和新思想的启发,便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追索进一步努力探讨的新方向,即要不断填补、深化对某些关键的问题的研究。第五,人居环境科学必然是开放的,它本身的阔步前进,必然带动更多有关学科的、参与推进人居环

境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第六,在全球化与地区化交织的时代里,人居环境的科学与文化、艺术必然要善为交融、相互促进、共臻繁荣。第七,作为教师,特别是执教多年的教师,更应知肩负责任之重大。教师水平能高些,科研经验多些,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不能“以其昏昏,使其昭昭”。我每以语为戒,鞭策自己。第八,对于学生来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既要高瞻远瞩,又要关心现实问题,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敏感,特别要有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繁荣人居的志愿与抱负。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人类聚居学是由(道萨迪亚斯)提出的。P222

2、所谓人类聚居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P222

3、人类聚居学是一个综合体,由(自然)、(人)、(社会)、(建筑)(支撑网络)五个元素组成。p226

4、人类聚居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聚居)。P227

5、根土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分为15个单元。P229

二、单选题

1、涉及到人类聚居学的学科不包括(D)p226

A、社会科学

B、经济学

C、技术学科

D、宗教信仰学

2、各层次的人类聚居单元有(A)的特征。P229

A、相似性

B、差异性

C、地域性

D、流动性

3、第一个制定有关聚居形成的规则的是(B)p235

A、西波丹姆

B、普罗泰格勒斯 C 、亚里士多德D、道氏

4、(C)为人类聚居学制定了终极目标。P235

A、西波丹姆

B、普罗泰格勒斯 C 、亚里士多德D、道氏

5、人类聚居的基本研究方法是(A)p236

A、经验证实

B、数学模型

C、综合归纳

D、抽象推理

三、多选题

1、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工业的高度集中和城市的迅速膨胀,从而使现代城市在四个方面出现了“爆炸”现象,包括(ABCD)P224

A、人口爆炸

B、郊区爆炸

C、高速公路爆炸

D、游憩地爆炸

2、人类聚居由(AC)组成。P228 A、内容B、产物 C 、容器D、环境

3、在谈及和研究人类聚居时,需要通过(ABCD)和政治或行政的这几种方式来认识人类聚居,并以此来检验研究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方面。P232

A、经济的

B、技术的

C、文化的

D、社会的

4、关于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方法,道氏认为应当同时使用(AD)P236

A、经验证实

B、数学模型

C、综合归纳

D、抽象推理

5、人类聚居的属性包括(ACD)p232

A、人类聚居是复杂独特的生物个体

B、人类聚居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C、人来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

D、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

四、名词解释

1)人类聚居的定义:是人类为了自身所作出的地域安排,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P228

2)人类聚居学的概念:是从所有角度对人类聚居进行综合考察,规模宏大,包罗万象。P234

五、简答题

1)人类聚居的研究内容和工作体系。P235 答:(1)对人类聚居基本情况的研究。(2)对人类聚居基本理论的研究。(3)制定人类聚居学建设的行动步骤、计划、方针。

2)人类聚居的属性。P233

答:首先,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其次,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再次,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

六、问答题

人类聚居的组成。P229

答:人类聚居由内容和容器两部分组成。他们可以继续细分为五种元素,即所谓的人类聚居的五种基本元素。(1)自然:指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2)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3)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4)建筑:指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5)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道氏强调:对人类聚居的研究不能只把注意力局限在聚居的有形实体上,而忽略其他无形要素;不能只把注意力局限于五种要素的孤立研究上,而应当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人类聚居从诞生到现在拥有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有组织的原始聚居阶段的时间跨度为(B)P262 A.数百万年 B.一万至一万两千年 C.五千至六千年 D.约需四千年

2.静态城市的人口规模一般都在(B)万人以下P257 A.5 B.10 C.15 D.20

3.早期的动态城市的出现,在经济上由于城市工业化,在技术上是由于(A)的出现。

A.铁路

B.公路网

C.管道运输

D.航空技术

4.以下不属于道氏根据人口集聚的不同情况而区分的三种聚居类型的是(D)P265

A.发展中的聚居

B.静态聚居

C.正在衰退的聚居

D.动态聚居

5.城市形态的变化发展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的(C)A.地理条件 B.水文条件 C.自然条件 D.经济实力

二.多选题

1.引起聚居疾病的原因主要有(ABCD)P269

A.老化

B.异常的生长

C.功能和准则的变化

D.人们的错误行为

2.新的动态聚居系统和动态区域主要受到(ABC)吸引力的作用.P263 A.主要聚居中心 B.现代交通干线 C.具有良好景观的地区 D.丰富的文化

3.聚居系统形成的最初阶段人类的聚居地的选择过程中受(BC)因素的影响P262

A.经济因素

B.功能因素

C.安全因素

D.社会因素

4.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人类聚居的发展过程包括(ABCD)P257

A.无组织的原始聚居

B.村落

C.集镇

D.静态城市

5.道氏认为现代世界的聚居系统大致可以归结为(AB)P249

A、六边形模式 B.动态聚居 C.静态聚居D.中心集聚模式

三.填空题

1.道氏认为,按聚居的不同性质,通常可以把人类聚居分成乡村型聚居和城市型聚居两大类。

2.聚居是由自然、人、社会、建筑、支撑网络这五项元素组成。P242

3.引起聚居疾病的原因主要有老化、异常的生长、功能和准则的变化、人们错误的行为四种。

4. 道氏认为,根据人口集聚的不同情况而区分的三种聚居类型的是发展中得聚居、静态聚居、正在衰退的聚居。P265

5.人类聚居从诞生到现在拥有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无组织的原始聚居,有组织的原始聚居,静态的城市聚居,动态的城市聚居。P262

四、名词解释

六边形聚居系统:是指一个较大的区域内,所有聚居在平面上都成六边形,相互紧挨在一起。

普世城:全球的城市地区将会联成一片,形成一个崭新的聚居形式。(P262)

五、简答题

1、简述道氏对迄今为止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分析,看到的发展趋势。

答:○1从时间上看,人类聚居的变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频繁;○2城市的地域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3城市人口密度将逐步降低,然后趋于平衡;○4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密

切。(P261)

2、简述新的聚居系统和动态区域主要受到的三种吸引力作用。

答:○1主要聚居中心的吸引力;○2现代交通干线的吸引力;○3具有良好景观的地区的吸引力。(P263)

六、问答题

请论述密度对聚居生理学研究的影响。

答:密度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人与他所生存的空间的关系;人们生存的可能性、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人的幸福等,都有懒于他和空间的关系。

聚居密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使人们趋向于集中,人体本身的生理因素使人们趋于离散;而社会因素和美学因素,则使人与人、建筑和建筑之间处于最佳的状态。

道氏指出,20世纪以来,城市的密度正在逐步下降,其原因是高层建筑的大量建造和汽车的不断增多,使城市用地增长比人口增长快。道氏认为,与平常人们接受的观点相反,高层建筑不仅不能增加密度,反而会降低密度,同时也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要想解决因密度变化而引起的聚居问题,人类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以系统的方式对密度问题进行研究,道氏指出今后将在空间的性质、尺度、功能、空间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P248)

第九章

一、单选题

1、道氏认为(A)是导致城市形态按等效曲线分布——理想状况下是一组同心圆。P276

A、向心力

B、线性力

C、不确定的力

D、肌理力

2、道氏对城市发展理想模式的研究是建立在他对( C )的研究基础上的。P293

A、城市范围

B、城市人口

C、城市尺度

D、城市规模

3、道氏把全球的土地划分为( D )基本的类型和()类基本区域。P313

A、四13

B、五12

C、五13

D、四12

4、道氏认为在中期未来,世界高收入地区饿最大城市半径将达到( B )Km。P300

A、1500

B、1000

C、1200

D、1300

5、( C )导致聚居中的某几个部分呈线形。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有可能使整个聚居呈线形,但其长度是有限的。P276 A、向心力B、不确定的力C、线性力D、肌理力

二、多选题

1、聚居的类型主要有(ABC),这几类基本形态还有很多变化形式。P290

A、圆形

B、规则线形

C、不规则线形

D、正方形

2、道氏认为目前聚居的区位主要受到(ACD)的影响。P306

A、现有城市中心的吸引力

B、城市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C、自然景观的吸引力

D、主要交通干道的吸引力

3.、道氏根据人类的适应能力从(BCD)等方面对“可居住性”的差异进行了考察。P306 A、热供应B、高程C、气候D、水供应

4、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中,人们始终在(ABCDE)原则的的引导下,通过创建聚居来获得安定的生活,并战胜困难而谋生。P281

A、交往机会最大原则

B、联系费用最省原则

C、安全性最优原则

D、人与其他要素间关系原则

E、前四项原则所组成的体系最优原则

5、道氏提出:首先应在全球范围内对土地按性质不同做出明确的划分,并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各类土地。其中他认为土地的基本类型有(ABCD)P313

A、自然区域

B、农耕区域

C、人类生活区域

D、工业区域

E、动植物栖息地

三、填空题

1、人的尺度归根到底来自于人自身,人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尺度关系是通过人的身体尺度、人的感官和人在空间中的运动这三个

方面得到体现。P293

2、聚居单元为居民提供服务之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聚居的基本密度。P277

3、聚居的功能取决于她的地理和地形位置、人口规模和它在聚居系统中的地位。P275

4、时间是聚居发展的必要要素,它寓于聚居之中,并被物质地表现出来。P273

5、聚居的空间肌理随尺度的变化而变化。P276

四、名词解释

1、聚居的结构是指一个城市或者村落的总体骨架组合,表现为路网形式和各部分功能的关系。P288

2、聚居的形态指得是聚居的外观形象,主要表现在城市平面的形式以及城市在空间高度上的形态。P288

五、简答题

1、人类聚居的评价及其标准:1)人在每个空间单元中花费的时间2)每个空间单元对人的重要性3)有多少人一起使用这个空间单元P287

2、聚居的结构和形态是各种作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1)、向心力2)、肌理力3)、综合力产生形态4)、力动体决定结构5)、结构和形态最终被确定P289

六、问答题 P299

对未来聚居的发展过程的认识:

答:第一,对于未来聚居发展阶段的认识。第二,未来城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首先,城市的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展,其次,城市用地规模也将不断扩展。第三,全球将成为一个日常生活系统。第四,关于未来城市区位与人口分布模式的预测。第五,从社会、政治和文化角度对全球城市的具体预测。

第十章

一、填空题

1、道氏认为未来的城市存在三种可能的形式:环城或底死托邦,不可行的城市或乌托邦,合意而可行的城市或安托邦。

2、安托邦是合意而可行的城市,他有四个目标:幸福安全人性地发展拥有平等的权利。

3、未来城市的人口大约在5000—200000 人之间。

4、人类聚居的五种基本要素自然人类社会建筑支撑系统。P351

5、城市连绵区是一种正在出现的居住形式,规模非常巨大,其理想形式目前知识一个理想的概念。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个的形成过程是从文明社会走向世界大同的过程 B P329

A城市洲 B 普世城 C 邻里单位 D 城市连绵区

2、大都市的人口规模A P329

A20万—1000万 B 20万—500万

C 10万—1000万

D 10万—100万

3、在人类聚居的建设中,政策应当是 C 的行动,以防治紧急情况的出现P341

A明确性 B 宏观性 C 远期的预防性 D 实用性

4、道氏提出“静态细胞”的设想,他认为一个典型区段的边长在(D)之间P355

A 0.8—1.5

B 0.5—1.6

C 0.5—

1.5 D 0.8—1.6

5、底特律城市地区选择变量考虑的十中因素,共选择十个变量,组成一个“理论矩阵”下列是属于矩阵纵向变量的是 B P367

A主要城市中心 B 人口规模变量C 主要机场 D 主要港口

二多项选择

1、底特律城市地区选择变量考虑的十中因素,共选择十个变量,组成一个“理论矩阵”下列是属于矩阵横向变量的是A B C D P367

A主要城市中心 B 主要工业地区

C 主要港口

D 主要机场

2、巴基斯坦在道氏和当地专家的共同分析下,新首都的选址,考虑下列哪几个方面ACD

A国家的发展重心 B 国家整体发展

C 位于主要交通线上

D 良好的美学环境

3、道氏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具体有哪些特

点ABC P360

A注重功能,注意解决实际问题 B 始终如一的在规划中贯彻他的人类聚居的思想 C 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

D 和古老的城市相比较。

4、下列是区域研究工作步骤的是BCD P364

A制定区域发展的模型。 B 对现状进行评价。C 对现状进行分析。 D 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

5、对动态的人类聚居发展的建议ABCD P350

A对每个人类聚居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而不是局限某一方面。

B 决定采取适当的行动。

C 进行诊断以帮助我们确定的问题所在

D 抱着唯一的目标开始行动,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任何技术的或其它的相关方面。

四、名词解释

1、城市洲:城市洲是指在整个大陆上形成的统一的城市系统。P329

2、运动走廊:建立相互协调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走廊,称为交通设施走廊或运动走廊P349

四、简答题

1、道式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具有几个特点?360

答:1)注重功能,注意解决实际问题,绝不做沽名钓誉、好大喜功的规划;2)始终如一地在规划中贯彻他的人类聚居学思想;3)总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城市。

2、人类聚居学思想在城市研究工作中的步骤?P364

答:①对现状的分析;②对现状的评价;③根据现状发展趋势预测未来;④对上述预测进行评价;⑤找出其他所有可能的未来发展方案;⑥对所有方案进行评价、筛选、择优;

⑦选出城市地区未来发展的最佳方案。

五、问答题

1、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P339

答:首先,需要对人类聚居有全面的、合理的认识;包括人类聚居的定义、类型、属性、基本要素、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这是任何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基础。第二,需要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由于人类聚居的问题十分繁杂并且多种多样,因此需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加以区分,如确定某一问题是否与人类聚居直接相关,是哪一层次聚居单元中的问题,涉及到哪一种要素或影响因素,它的影响范围有多大,是否与更大范围的区域相联系以及怎样联系,及其重要性如何等等,以决定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这是任何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前提。

第三,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确定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聚居单元以及不同的聚居要素,其发展目标各不相同,需要加以区别,具体对待。所有的发展目标都应当有各个聚居内部的居民自己决定,而不是由专家们来越俎代庖;专家的任务是要向居民们讲清楚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弊,以利于他们做出合理的决定,并将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尽可能的表达得明确,具体。

第四,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以及其中的各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这是为人类聚居而采取的行动中最为困难的一项任务。没有具体的方针政策,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一般情况下,聚居所涉及的地域范围越大,政策的概括性越强;相反,聚居的规模越小等级越低,政策也就越为具体。另外,在针对某一聚居及其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制定具体的政策时,需要考虑问题的来源以及它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该聚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不能只局限于该聚居的行政边界范围。

第五,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建设,确定居停的行动计划。计划就是在政策指导下的具体措施,以引导聚居的增长。与政策的制定相似,聚居所涉及的地域范围越大,计划的概括性越强,聚居的规模越小,等级越低,计划也就越为具体;同样,计划的制定不能仅着眼于该聚居的行政边界范围。制定计划必须要有远见卓识。

第六,需要为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制定具体的实体规划。规划是人类聚居发展的目标、政策和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人类进行实体环境建设的依据。

陈家桥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人居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工程管理系城市管理与监察2班孙爽爽熊莎莎周建宇李娜刘菲指导老师:贺祖松 一.调查原因 近几年,陈家桥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崭新的高楼大厦,新修的宽阔的公路处处可见。。。。。。但在这样的变化过后,旧城区的改建问题,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路面飞尘四起问题(生态环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却很少得到政府的重视。我们的调查原因有: 1.人居环境建设是改善国计民生的需要。现在政府提出要保障民生, 重视老百姓社会福利,而民生的基本就在人居环境上,人居环境好了,社会就稳定了,民生也就得到了改善; 2.人居环境涉及到具体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与我们人居委 员会的工作内容相关; 3.老百姓对自己的人居环境提出建议和意见、反映问题的需要。 4..调查工作起到了宣传普及人居环境知识作用,通过调研能唤起当 地老百姓对人居环境的意识;

5.起到了使当地政府听取民意、关心居民人居环境状况的作用。 6..通过调查期间的系列活动,促进公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作用。 二.调查过程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在陈家桥居住两年以上(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的居民进行了采访调查,共采访人数一百余人。 调查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采访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我们采访调查时,针对我们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询问(如:人们对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生态问题,社会服务问题等的满意度),并了解人们对不满意的地方的期望。 三.调查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数据并一起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对陈家桥镇人居环境问题得到了以下结论。 1.小区居住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1)环境的改善和品位的提升在某些程度上,社会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早期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恶化认识不足,导致诸如有些小区建设初期,缺乏超前意识,造成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巨大障碍:绿地预留不足、辅助设施的缺乏等。这些都给居住区的改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现象在今天的许多居住区的设计建设中依然存

(环境管理)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杭州的人居建设为例 城市环境是由那些与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等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包括自然地、人工的)条件与社会、人文、经济、信息条件所构成。其中社会人文环境是指非物质的、无形的存在,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与深层结构之中,指导其行为与行动。城市环境若按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来分类,主要有居住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及其他环境。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生活品质的高低,是非常主要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就是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的现况下, 能够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空间。对现在的人们来说, 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包含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舒适, 而且还包含精神方面的享受要求,尤其后者的优劣, 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等生活的效率, 而且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开发日益强调环境效应,“绿色地球”、“绿色城市”、“森林都市”、“园林城市”等等设想和实践成为当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新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将呈现出三大趋势:(1)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2)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3)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 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着比大多数城市要优良合理的人居环境,但是也同样难以避免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人居环境特色的日渐衰微。 近几年,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杭州城市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杭城的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渐衰微、消失,我们的周遭正不断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恶俗的建筑物。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一个个用红油漆写成的“拆”字令人触目惊心。整个杭州仿佛是一个大工地,到处在拆房,到处在建房。在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场面的同时,以牺牲杭州原有居住文化、人居环境特色为代价的“建设性破坏”也随处可见。杭州正在成为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汇报

凝心聚力谋新篇人居环境大整治 ——柯坦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柯坦镇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抓早动快,全力以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和面上覆盖,成效初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柯坦镇下辖10个村(社区),482个村民组。截止4月7日,全镇已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组239个,完成“五清”村民组53个。清理渠塘126处,清理乱搭乱建、乱推乱放4159处,有序堆放柴草、杂物2065处;清理无功能建筑1656处。其中清理残垣断壁382处,清理废弃畜禽圈舍267处,清理废弃厕所(旱厕)795处,清理废弃房屋212处,面积12720平方。 二、基本做法 (一)坚持统筹谋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完成这项工程必须要统筹规划,久久为功。根据上级方案部署,柯坦镇迅速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和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领

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组、督查(宣传)组和保障组,负责指导、宣传、督查、保障和考核验收等工作,研究制定了《柯坦镇2019—2020年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试行)》,做到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省市县确定的2020年度全面完成村庄整治的工作目标,我镇将在2019年底提前完成镇域范围内所有村庄的“五清”整治任务。 二是明确整治要求。一般村庄以“五清一改”为主要整治内容,重点村庄要基本完成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净化、硬化、亮化和绿化要求,示范村庄在重点村庄的基础上增加美化要求,提升公共实施配套水平,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风貌。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整治提升,要从完成“五清”、规划设计、编制工程量清单、改水改厕、硬化道路及公共设施、安装路灯、绿化美化等步骤逐步推进。 三是明确考核办法。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订验收考评细则,2019年主要对完成“五清”整治任务的村庄进行考评打分,考评打分时间根据村组申报,兑现“五清一改”奖补配套。2020年根据村组申报对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并对“五清一改”一般村庄长效管护情况进行考评验收。 四是明确奖标励准。对开展“五清一改”的村庄实行奖补,奖补金额为村庄人口×20元×考评得分百分比;对被列为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根据群众筹资(捐款)金额,镇财政按筹资(捐款)额1:1比例奖补配套,作为村庄提升整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姓名:李婷 班级:11景观1 学号:1110643127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2) 1.1课题的选择 (2) 1.2调研地的选择与目的 (2) 1.3实地调研后 (2) 1.4调研与分析方法 (2) 第二章城市人居环境 (3) 2.1概念 (3) 2.2研究内容 (3) 第三章武汉市人居环境调研 (4) 3.1历史发展状况 (4) 3.2城市发展现状 (5) 第四章武汉市人居环境分析 (7) 4.1交通部分 (7) 4.2居住区部分 (7) 4.3绿化部分 (8) 4.4污染部分 (9) 4.5人文部分 (9) 4.6提出的一些建议 (10)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共同关注。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城市地率先高速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首要议题被多次提出讨论。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领域,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主要是采用“从小见大”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调研,分析其人居环境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参考,从这一“小”的方面,找出城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关键这一“大”的方面。 相对“城市人居环境”,可能“城市环境”这一词大家更熟悉,若从最基本的说离不开城市是什么、城市具备什么,城市环境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又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在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因面临着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等城市问题,人们越来越关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本文从一个具体实例出发,通过对武汉市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从交通、居住区、绿化、污染、人文这些部分分别阐述问题和特点,并提出“屋顶花园”、“保护并开发旅游资源”、“城市多样性建设”等等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和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武汉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问题,而且也能发现其他城市在某些方面出现与武汉类似的情况,比如:交通拥堵问题、噪音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共同问题无疑是为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敲响警钟,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为指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长久利益出发才能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城市建设地更美好、舒适。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多样性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杨雨宵资源072 2007034048 摘要: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因人居环境问题近年来成为全球的普遍问题。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述,建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原则及发展对策等方面阐述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人居环境概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意义建立的原则对策 一、人居环境的概述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它所考虑的是小到三家村,大到城市带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非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人居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包括城市、集镇和村庄及维护人类活动所需物质的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即它不仅仅指人类居住和活动的有形空间,还包括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二、建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城市不仅是人类聚居活动最密集、最丰富的区域,而且,随着当前城市化越演越烈,到本世纪末,全球将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预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2/3将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在给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享受、便利的生活设施和高效的信息交流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人居环境恶化问题。因而,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衡量和检验,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可量化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它的意义表现在:①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述城市人居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②有利于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或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找出不足,端正发展的方向;③通过对未来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为城市人居环境的合理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服务;④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学的理论体系。 三、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作为衡量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完整性、有效性等普遍原则,还应满足以人为本、层次性、区域性、可操作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等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居环境是人居住的,也是人管理的,更是为居民服务的,构成人居环境的三大要素;人类社会、人工环境、地域环境,即人、物、地(空间),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人”居于首要地位,抽去了人及人类活动的聚居环境,不能称之为“人居环境”,而仅仅是“空间”。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镇力求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科学统筹,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以农村建筑、城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县委办好两件大事,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镇位于**县北部,南枕**山麓,北连**,东至**,**四面环山,沟壑纵深,气候适宜,环境宜人。全镇国土面积1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13700人,农业人口12723人,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为610毫米,无霜期120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小杂粮等。 境内交通便捷,汾屯线、王关线穿镇而过,具有黄金三角之称;境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930万吨,铝矾土资源储量1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作为**的主导产业,现有煤炭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80万吨,铝矾土厂1个,建材厂3个。属于我县北部工业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理清思路,审时 1 / 24

度势,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 村庄改造力度势头强劲。我们按照由各村自行组织,镇政府全力支持的村庄提升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古寨村综合改造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涉及周边绿化、污水排水系统建设、所坝和防洪渠修建、旧房拆迁等民生项目;铁水沟村综合改造工程于5月底开工,投资30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进行新型环保节吊炕推广、污水排水系统建设等,目前各项工程也基本完工。农民培训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为长期在村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了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实现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环境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全镇总投资200余万元,对**、红莲、铁水沟、虎限、后沟、前西、太山沟、南坪、大栅、松树、前军、古寨、贾郭、王凤等14个村进行了危房改造;大栅村投资80余万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岩进石、道北、坡底、虎限、神灵、前西等16个村,都完成了节能路灯的安装。城镇建设阔步前行。铁水沟村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率先进行了美好家园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后沟等村累计投资452.5万元,完成211户美丽乡村改造工程;古寨村投资180万元,实施街巷整治,集中搬迁居民47户。生态绿化工作蓬勃发展。大栅、松树、西沟三村总投资75万元,种植了2500亩生态林;铁水、口头、大栅、古寨、松树、西沟、红莲七村总投资68.4万元,种植了经济林1200亩;铁水沟村投资60万元,种植了2000亩的油松;后军村投资120万元,种植了4000亩的油松。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使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加强了城市的集聚力与辐射范围,构建了整洁有序的城市物质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完备的城市市政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引起“城市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文明不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相反会加剧城市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包袱双重危机,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人们怀念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指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外部力量是一种思想、一种共识,它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既然摈弃城市,回归自然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自然化、生态化。国际上将这种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称为“生态城市”。 1 生态城市的渊源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1981年首次提出的,虽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学说,生态城市的历史渊源却很久远。早在3000 年前,中国人就已形成了一套人类生态理念体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而在古代欧洲城镇和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也能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愿望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英国恩维的“卧城”(或卫星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则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徘徊和停滞之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紧跟国际发展的趋势,自80年代初以来得到了迅猛复兴和发展,至1990年己经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指导的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的不少城市已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采取步骤加以实施。如长沙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市,江西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区,云南提出要建绿色经济省,上海、大连、株洲等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并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 生态城市的含义 简单地说,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从未停止。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界保持相对和谐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快速增长,人类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化自然的步伐。加速了对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的破坏。研究城市与农村人居生态化的问题迫在眉睫,对于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是有现实而伟大的意义。一.人居环境生态化的内涵与特点 人居环境是由英文HumanSetdements转译而来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即城市公民生活周围的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空气、动物、植物、水体、大地、自然景观等)、人工环境(即人工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造而产生的建筑、城镇、风景、交通等物体、景观或空间)、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和心理环境(即自然、人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居民群体及个体主观精神、心理感觉产生影响的外部综合性氛围)。人居环境应是人、建筑、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可持续性的和谐状态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生存的理想模式。

人居环境具备以下特点: 1.崇尚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并保护自然。 2.经济高效: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利用。3.乡土特色: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分类利用。4.生态安全: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5.生活方便、环境舒适。6.适应发展;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7.人本关怀: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 二.人居环境生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在从事区域的经济和生态规划时,以着眼范畴和重点策略的不同,人居环境可以有农村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之别。 1.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人居环境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空气污染严重②水体污染严重、缺水问题严重③“垃圾围城”问题严重④噪音污染、光污染明显⑤城市人口急剧增加⑥交通拥挤严重⑦工业化污染严重⑧城市生态系统整体脆弱等问题。主要对策如下:①建设生态社区:生态社区由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所构成,是满足居民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和景观环境优美要求的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生态社区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②发展绿色空间: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

《【 县城镇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人居环境改善》

《【县城镇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人 居环境改善》 【摘要】 :编者按: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编者按: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我县在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城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我县人居环境取得可喜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xx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5.11平方米。到xx年年末,全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47平方米,已经超过小康社会标准。楼房居住面积扩大。xx年住宅楼面积仅为276102平方米,到xx年末,住宅楼面积累计达到478670平方米,

人均楼房居住面积由xx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xx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热,占住宅楼面积的81.5%。 ----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我县相继完成了克东镇、宝泉镇主次干道硬化改造项目13项,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积14万平方米,硬化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板6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5%。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完成通乡公路107.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 ----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绿地面积由xx年的75公顷增加到xx年的135公顷,增幅达到80%;新安装路灯810盏,做到了路铺到哪里,亮化和绿化工作就做到哪里。同时,根据“依山建城,围山发展”的城镇发展战略,将二克山融入了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赋予了“生态县、园林城”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城镇供水能力得到提高。xx年以来,克东镇内新建水厂2处,新打机电井4眼,更新供水管线米,持续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环境保洁取得实效。xx年以来,克东镇更新改造公厕座,污水井个,垃圾清运设施个,清运车辆台,镇内道路保洁力度加大,环卫工人年均增加工资元。城内居民(包括住宅楼)垃圾清运和公厕及污水井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居民保洁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人居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到位。县领导非常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基

人居环境评价

人居环境评价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题目: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土管1402 学号: 学生姓名:郭宏伟 指导教师:王莉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它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实体和空间构成。然而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似乎已经忽视了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大连的市长夏德仁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宜居型城市将是大连在“十一五”时期的建设重点、奋斗目标。尽力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向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分布合理的生态型城市的转型。

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同时也是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一直以风景秀丽而着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研究杭州也会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1996年在杭州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城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有效样本计1000份,受访者占杭州市民总数的‰。 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分为传统型和综合型。 传统型城市人居环境以城市这一类从事有组织活动的重要聚落形式为研究对象,历来是各种学科尤其是建筑学和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从建筑学角度把握的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偏重于小尺度操作,具体表现为对居住区规划理论的探讨。 而综合型城市人居环境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最激烈的相互作用的时空存在形式,既是一种形态,也是一个过程。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非线性和多因素性决定了它既非居住区的放大,也非区域地理系统的缩影,而应是一个综合型概念,一个兼容建筑学中人的尺度和地理学中社会经济空间的尺度的新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层次划分 城市人居环境在地域层次上可划分为近接居住环境(微观城市人居环境)、社区环境(中观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宏观城市人居环境)。以住宅为核心的近接居住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情感和活动,这一圈域是人──自然环境和人──社会环境结合的基点,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住宅和邻里环境。社区环境为居民社会活动的主要环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由希腊oikos(住所)加上logos(学科)组成okologie 衍生而来,意即研究环境中的生物。现代生态学概括为:研究决定生物分布及其量度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简言之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环境总和。其与生态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在参与编写《乌鲁木齐市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及《乌鲁木齐市南郊绿色长廊生态建设项目》中,将林业生态规划理念运用到人居环境中去,得到较好的评价。因此,特撰写此文,望能给从事林业咨询人员借鉴。 标签:人居环境、生态学 前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森林是自然生态的主体,是人与环境和谐的重要因子。认真研究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是林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人居环境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所有人类聚居形式的环境为研究对象,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1 林业工作者关注“人居环境”的必要性 人居环境是20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被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起来。它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从而使人类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是:建设规模大,动用资金多,发展速度快,城市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与部门广。城市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以及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等等,都已成为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而在生态建设项目中,往往涉及此领域,因此,这就要求林业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迅速掌握人居环境的理论,在生态建设项目中,提高将生态理念与人居环境良好结合的能力。特别是人居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建设项目中,更应该将二者和谐统一。 2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良好聚居环境为目的的。而生态学则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目的的一门基础性科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也就是在一切的生产、生活活动中,要有生态的意识,要尊重自然,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现在以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例,说明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如下: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的历程.着重阐述并分析了国内外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城市因子选择、评价适用性、评价思想等方面。并提出未来人居环境评价应特别注重区域性、引入人地和谐——环境友好观,最、加强多学科的耦合及GIS的应用等。 关键词:人居环境评价区域性GIS指标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居住环境发展非常迅速.而人居环境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事实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熏待加强,在纵深方向和不同领域加以深化。本文试图对国内外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作进行系统综述,探究这些研究对中国人居环境的启示、展望人居环境评价.以期抛砖引玉的目的 1人居环境的起源及国际响应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还是一个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问题,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日益拥挤、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导致了“城市噩梦”的产生。从而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早在1954年,希腊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学者道萨迪亚斯等创立了“人类聚居科学”)的理论,即:ScienceofHumanSettlement 伸文简译为“人居环境学”),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即: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 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如何建设、评价人居环境成为探索热点。1961年wH0(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人类基本生活要求的条件(即“安全性(Safe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适性(Amenity)”),并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 1976年,温哥华第一次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提出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类住区政策的首要目标。1996年,伊斯坦布尔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会议(HabitatII)探讨了两个具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人居署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以表彰在人类住区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2001年,在纽约召开的Istanbul+5特别联大,检讨和评估了《人类居住议程》的执行情况 2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人居环境评价来描述.而人居环境评价则由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或定性描述来体现。人居环境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来刻画人居环境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可以使对人居环境理论的探讨转向如何实施和操作的应用层面.因而人居环境评价是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还有利于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便找出不足,取长补短,进而寻求发展的方向。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人居环境优劣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对人居环境质量的一种刻画、描述和度量,是一种“尺度”和“标准”。而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则在系列指标体系中表现出来。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是综合评价人居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基础.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可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区下辖长风乡、新洲乡两个乡,共16个行政村,其中有3个行政村于2018年实施了棚改拆迁,还有1个行政村实施了引江济淮工程拆迁,目前只有12个,农村户籍人口3.5万人。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专项工作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纳入区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同时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工作调度机制,由区委分管县干牵头,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区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二是投入保障机制,由区财政局牵头,根据年度任务,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财政专项资金x万元;三是督查考核机制,由区考核办牵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政府对各乡、各区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二)农村“三大革命”工作 1.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全区农村改厕253户,其中结合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改厕x户,自然村常住户改厕

x户(省、市下达的任务)。在充分调研2018年农户改厕使用情况和群众认可度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参照2018年改厕模式,即采用装配式一体化三格化粪池模式,聘请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改厕工程施工设计,制定技术标准,同步开展厕具招标采购工作。改厕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村,明确实施主任、责任人、完成时间进度表,同时加强工作落实情况跟踪调度。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正顺利推进中,计划于8月底前全面完工。 2.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一是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农村垃圾保洁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长风乡、新洲乡与安庆京环公司2018年签订协议,由京环公司统一管护。1-5月份共处理农村垃圾3238吨。二是强化村庄内日常保洁,加强保洁人员的配备,全区两乡共配备保洁员x名,配齐保洁装备,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探索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长风乡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垃圾分拣站3处,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3.稳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x万元,完成了对新洲乡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保证了污水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在长风新义村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二是做好污水处理站的运管工作,目前,全区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全覆盖,

人居环境与生态城市

浅议人居环境与生态城市 摘要:从人居环境概念入手,综述了人居环境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引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概述其内涵及特征,最后为创造适合人们生活的良好居住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生态城市;建议 亚里士多德在2000 多年前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可见,人的生存和发展 是人类城市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的内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时代的更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追求就是以人为本,满足人不断变化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在新的世纪,一个不适宜现代人生存的城市自然会被淘汰,一个窒息人的发展的城市必将衰落。因此,许多城市都在为改善各自的人居环境、创造适合现代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1人居环境的概念与内涵 人居环境科源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类聚居学,他不拘泥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的概念,强调从整体上来考察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问题。道氏将其划分为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 5个基本构成要素,提出了研究人类 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1] 。 在我国,明确提出“人居环境”一词只有 10余年的时间,而后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运用。我国学者吴良镛在道氏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基础上,认为“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提出要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的融合”为核心来建构人居环境科学的学术框架,拟定其研究领域有:①居住系统; ②支持系统;③人类系统;④社会系统;⑤自然系统;⑥跨系统研究[2] 。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聚居环境状况引起了广泛重视, 相关的理论成果也大量涌现。邹德慈认为应从人居环境科学的高度审视城乡规划问题 [3] 。吴良镛、毛其智提出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人居环境的 发展[4]。刘平等对城市住区人居环境进行了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探讨[5] 。李长坡等建立数学 模型,探讨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定量关系[6] 。熊鹰等进行了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的研究[7] 。这些文献都是从不同学科领域探讨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关问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汇报

标准文档 凝心聚力谋新篇人居环境大整治 ——柯坦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 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柯坦镇 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抓早动快,全力以赴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和面 上覆盖,成效初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柯坦镇下辖10 个村(社区), 482 个村民组。截止 4 月7 日,全镇已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组239 个,完成“五 清”村民组53 个。清理渠塘126 处,清理乱搭乱建、乱推 乱放 4159 处,有序堆放柴草、杂物2065 处;清理无功能建 筑 1656 处。其中清理残垣断壁382 处,清理废弃畜禽圈舍 267 处,清理废弃厕所(旱厕)795 处,清理废弃房屋 212 处,面积 12720 平方。 二、基本做法 (一)坚持统筹谋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完成这项工程必 须要统筹规划,久久为功。根据上级方案部署,柯坦镇迅速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和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领 文案大全

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 设办公室、指导组、督查(宣传)组和保障组,负责指导、 宣传、督查、保障和考核验收等工作,研究制定了《柯坦镇 2019— 2020 年人居环境 整治实施方案(试行)》,做到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省市县确定的2020 年度全面 完成村庄整治的工作目标,我镇将在2019 年底提前完成镇 域范围内所有村庄的“五清”整治任务。 二是明确整治要求。一般村庄以“五清一改”为主要整 治内容,重点村庄要基本完成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净化、硬化、亮化和绿化要求, 示范村庄在重点村庄的基础上增加美化要求,提升公共实施配套水平,塑造富有特色 的村庄风貌。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整治提升,要从完成“五清”、规划设计、编制 工程量清单、改水改厕、硬化道路及公共设施、安装路灯、绿化美化等步骤逐步推进。 三是明确考核办法。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订验收考评细则, 2019 年 主要对完成“五清”整治任务的村庄进行考评打分,考评打分时间根据村组申报,兑现 “五清一改”奖补配套。 2020 年根据村组申报对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建设情况进行考评 验收,并对“五清一改”一般村庄长效管护情况进行考评验收。 四是明确奖标励准。对开展“五清一改”的村庄实行奖补,奖补金额为村庄人口× 20 元×考评得分百分比;对被列 为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根据群众筹资 ( 捐款 ) 金额,镇财政按筹资(捐款)额 1:1 比例奖补配套,作为村庄提升整 文案大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