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1)

作者:佚名转贴自:五洲传媒网点击数:211

《一声钟》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广东日报》的附刊。其前身为《广东日报》的附刊《无所谓报》,自1905年4月(光绪三十一年三月)李汉生接办《广东日报》后,报发行的附刊改名为《一声钟》。1905年5月5日(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一)在香

港出版。内容有:文界(杂文或杂说)、白话、谐文、谐谈、小说、传记、琐闻、艺闻、格致、谈丛、班本、龙舟、粤讴、诗界等栏目。

《一声钟》创刊后,为配合全国掀起的反美爱国运动,刊登了不少说唱材料,主张废除美帝国主义的禁华工苛约,向各阶层人民进行广泛宣传。在“班本”一栏,曾刊出《国民义讨袁世凯》唱词,揭露清廷权臣袁世凯卖国、媚外的丑态。

《一声钟》于1905年底停刊。

《二十世纪大舞台》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1904年10月(光绪三十年九月)创刊,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及发行。半月刊。主办人陈去病(佩忍)、熊文通、陈竞全、孙寰镜、孟崇军,实际创办人国陈去病与汪笑侬。发刊辞为柳亚子所

作(署名“亚卢”)

该刊宣称:“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内分:论说、传记、小说、传奇、班本、丛谭、诙谐、文苑、歌谣、批评、纪事、译编、杂录、调查、答问等栏目。刊出的主要文章有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南唐伶工杨花飞别传》、静庵《安乐窠传奇》、汪笑侬《长乐老班本》等,卷首还刊有汪笑侬扩日本名优宫崎寅藏肖像。

《二十世纪大舞台》原定月出两册,但仅出刊二期后,即被清政府封禁。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杂志目录》(二)第89页载:《二十世纪大舞台》为日本东京舞台丛报社出版,与一般说法不同。

《二十世纪之支那》

在日本东京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为《民报》的前身。1905年6月3日(原件上标有:开国纪元4603五月初一)由宋教仁湖南、湖北、广东、江苏、安徽等几个省的留日学生联合创办。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发行。主编程家柽,参加编辑和发行工作的有:田桐、白逾桓、陈天华、刘公、鲁鱼、何谌霖、雷克宇、张炳标、高剑等。初印三千册,第册120页。

该杂志在《发刊趣意》一文中说:“对于内足以组织完全之国家,对于外足以御列强之吞噬。于是树二十世纪新支那之旗于支那,此则我《二十世纪支那》杂志所以发刊之趣意也”。栏目有:论说、学说、政法、历史、军事、实业、理科、丛录、文苑、图画、时事、时评等。创刊号印有轩辕黄帝像,并使用黄帝纪元。明显地持反清立场。

1905年8月,黄兴提出《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半数以上社员都已加入同盟会,意将该杂志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得到与会社员的赞成。可是就在8月27 日出现了新的情况,因为蔡序东在《二十世纪支那》第二期上发表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阴谋,触怒了日本当局,遭到查禁。已印好准备发行的刊物被没收,宋教仁,田桐受法院传讯。

1905年9月,《二十世纪之支那》的物资设备移交给同盟会。由于日本官方的查禁,使用原来名称已有困难,经过短期筹备,于同年11月26日改组为《民报》,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

查张静庐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1页,将该杂志作“1904年创刊”,误。

《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

中国留学组织河南学生会创办的妇女杂志。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主笔为恨海女士。

该刊以“纠正近世女子教育之谬妄,提倡社会女子,注重道德,恢复女权”为宗旨。

《二十世纪军国民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1907年11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八)创刊,在广州出版。周刊。三十二开本,每期八十二页,逢星期三出版。零售每册一毫五仙。总代理处原设广州十八甫,后迁广州西荣巷26号。

该报系《国民报》主办人卢谔生个人所筹办。因为社会署名“卢骚之徒”,评论激烈,公然主张民主革命,为广州将军所忌,下令巡警逮捕主办人。卢谔生事先得到风声走避,该报仅出七期,于1908年初即被迫停刊。

该报政治态度显明,以发刊辞中公开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主张“锄非种、驱异族”、“推专制、诛独夫”、“均地权、重共产”,时事评载有《悲哉徐锡麝之友》,报界评刊出《天趣报知人间羞耻事否耶》,小说有《秋瑾》。辟有本省事、中国事、各国事及史传、戏曲等专栏。

《二十世纪报》

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刊。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创刊,在广州出版。该报的前身的1905年冬(光绪三十一年)创刊的《群报》,改组后篇幅由一张增至两张。主笔为康梦狂、黄轩曾、邓小彭、崔肃平。

1906年广东出版的《亚州报》因揭露粤汉铁路的黑幕被封,羊城各报噤若寒蝉,而《二十世纪报》敢

于仗义执言。由于多次揭露清政府的黑暗面,1906年8 月11月(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南海县知县奉督抚札饬,传《二十世纪报》记者到衙署问话,训斥该报的著论中干涉时政。1907年2月10 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周馥派人在《二十世纪报》捕获革命党人四人。该报因此停刊。

《十日小说》

晚清上海出版的文艺报刊。1909年9月14日(宣统元年八月初一)创刊,上海环球社出版。最初三册随《图画日报》附赠。

每期有插图,末为“余墨”,此外全为长篇或短篇小说。短篇每期刊一、二篇,长篇以《宦海》最有影响,曾出单行本。

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称:曾访得十一册,最后一册为十二月初一出刊。现存十册,吉林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丁巳》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北京创办的杂志。

《七十二行商报》

广州商会机关报。1906年9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创刊,该报是在《广州总商会报》停办后,重新集股开办的,在广州出版。日报,星期日休刊。主办人黄诏平、罗啸#,主笔陈宝尊、陈萝生。馆设广州太平门外第七甫西向门

牌100号。

该报自称以“注重商善两界之机关”及“坚持现在之办路主义”为宗旨。主要栏目有上谕电传、论说、本报专电、本报专电、本报特别要闻、本省要闻、中外要闻、时谈、谈屑等。

《七十二行商报》开办之初,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化政策,其后成为君主立宪派的报纸。革命派报纸常与其论战。民国初,仍坚持拥护帝制。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下令镇压,该报又为叛乱辩护。1937年停刊。

《七日镜览》

1870年8月13日(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创刊,在上海出版。周刊。由英国人主办,上海通问馆印刷。版面狭长,类似《京报》。铅字印刷,每期九页。内容有:轮船客运广告、洋行与保险行广告、传记、奏稿和新闻。新闻部分称“七日镜览”。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部分实物,该报中缝部位印有“第七次新报”、“第八次新报”字样。

《人权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11年3月1日(宣统三年二月初一)创刊,在广州1907出版。日刊。主笔:劳纬孟、陈耿夫、黄浩公、黄霄九、李孟哲。发行所在广州第八甫。当时广东赌风甚炽,该报宣称:

“对于庇赌官绅,剥夺我人民自由权者,本报攻讦之,不遗余力。”以“唤起民族思想”为宗旨。据冯自由《革命逸史》介绍:1910年新军起义失败后,陈耿夫认为在海外宣传革命远不如直接在中国大陆宣传更为深切而有实效,于是新赴广州,创办《人权报》。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广州的重要言论机关之一。

民国成立后,该报继续发行。编辑人为黄伯器,发行人李文治,印刷人是胡惠。内分:论说、要件、专电、命令、粤事、通讯、中国新闻、外国新闻、天声人语、岭南月旦、大陆春秋(即时事短评),其副刊称《人权报谐部》,有针针见血(杂文)、小说、谈丛、喷饭、班本、歌曲、粤讴等栏目。

《人道日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香港出版。督印人为李孟哲。

《人道杂志》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似在香港出版。该刊由《平民报》代理经销。每本售价

银二毫半。

该杂志以宣传社会主义为号召,可能与当时香港出版的《人道日报》有人事上

的关联,待考。

《人道新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在香港出版。主办人为陈春生(春醒)。

《人镜画报》

1907年7月22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创刊,在天津出版。周刊。每册售铜元九枚。三月后停刊,共出二十四期。馆址在天津日租界旭街德安里。主要内容有图画、论说、谭丛、中外新闻及科学小说等。

现存1--24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九经补学报》

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性期刊。1905年8月创刊,由九经补学报馆编印,在四川成都出版。月刊。

内容分:经学、小学、诸子、史学、辞章、医学、附录、中西哲学等门类。

现存1--2期,四川省图书馆藏有原件。

《又新日报》

1910年间江西赣州出版的报纸。该报曾参加1910年上海《时报》和《神州日报》发起的“全国报界俱进会”。

《又新报》

晚清广州出版的日报。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工艺报》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前北京出版的杂志。1902年在发行所迁往上海新马路百合里一号。《工会日刊又名四川工会日刊》1905年3月16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创刊,在四川成都出版。为成都商会和农会同人合办的刊物。

内容以社会新闻为主,销路不畅。1911年3月间,因刊载揭露巡警道周肇祥国忌#会事,周利用权势将其封禁。该报社同人通电全国,要求主持公道。由于证据确实,得到四川省谘议局的支持,通过了对周肇祥的弹劾案,清朝政府只得将周肇祥调离四川。

《工商日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汉口创刊。日报。商务局总办孙询#等合资创办。该报注重实业、商务。《工商学报》(北京)

1898年5月(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创刊,北京工商学馆出版。周刊。北京图书馆藏有《工商学报》第一期。

《工商学报》(上海)

以介绍中外工商界情况为主的期刊。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创刊,在上海出版。每月四册,逢初二、初九、十六、二十三日发行。连史纸石印,线装书形式,每期约二十余页。汪大钧(仲虞)创办和主编,参加编撰和翻译工作的有前《时务报》英文翻译张坤德等。最后一期为1898年10月出版的第七期。馆址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

该报宣称:“以振兴商业收回利权为宗旨”,“本报论说须关涉工商学业确有见地者,始予登录”。栏目首列谕旨恭录,依次为奉章案牍、论说、中国工商情形、译编东西报章、章程律例,附译各种专书。自第二期起,刊登各货行情及进出口情况等内容。该刊还附有石印图画,印刷尚称精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1--7期。

《工商学报》(成都)

1910年(宣统二年)创刊,在成都发行。四川留日工商学会协会出版的期刊。四川省图书馆藏有该刊第一期。

《大中日报》

沈阳出版的进步报纸。1910年7月10日(宣统二年六月初五)创刊。由袁毗乔创办,总编辑为沈肝若。每天出版两大张共八版。该报极力主张保持国权,重视政治时事报道,敢直抒已见,对立宪的虚伪性经常予以揭露。报纸有仅在东北省有代销处,还远销京津和朝鲜。社址在大北门外东鹿店街。

1911年1月(宣统二年十二月)该报刊载记者蒋梦梅的来信,叙述1911 年1 月17(十二月十七日),乘南满汽车到大房时所见日人以检验鼠疫为名,对民众大肆摧残的情况。同时,该报还揭露了省巡警总局

防疫所真相。为此,报馆在这年曾被捣毁。

该报恢复后,言辞更加激烈,辟有“三知毛瑟”一栏,以辛辣警句抨击时事,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呼声。

《大中华》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在上海出版。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停刊。

《大公报》(上海)

上海出版的小报。1898年1月1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大公报》(天津)

近代著名日报。1902年6月17日(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创刊,在天津出版。日刊。创办人为英敛之。主要由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朱志尧及王郅隆等人投资,也接受过法国传教士和法驻华公使的少量入股。先后担任主笔的有方定六、刘孟扬、王瀛孙、黄与之、郭定森、樊子熔、唐梦幻等。主张保皇立宪,最初亲法,以后又亲日,刊头有法文L'mpaitial字样。社址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

主要内容有以通俗文字撰写的论说、新闻及附件。1916年由安福系财阀王郅隆继续经营。1925年11月27日停刊,这是早期的《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起,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接办。该报在小资产阶级及上层知识分子中有广泛的影响赠增出上海、汉口、长沙、重庆、桂林、香港等版。1949年2月27日,天津解放后,《大公报》改为《进步日报》。《大公报》(上海版)于1949年6月17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继续出版。

1953年元旦《进步日报》与上海《大公报》合并为天津《大公报》。1956 年10月1日迁往北京,1966年9月10日停刊。解放后的《大公报》以报道财政经济为主要内容。

《大风》

1911年11月10日(原件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日)创刊,不久改为《大风晚报》。为上海出版的武昌起义时期的战事号外。

《大风晚报》

原名《大风》。1911年11月10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日)创刊。上海发行的辛亥武昌起义战事号外。每张售铜元二枚。发行所在上海三马路迎宾旅馆。

《大汉日报》

中国洪门民治党纺加拿大部支部机关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创刊。经理黄璧峰、黄树球,编辑及发行人为冯自由、张儒伯、黄希纯。早年曾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改名《大汉公报》,现继续出版,每日发行三千余份。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据冯自由回忆,该报创刊于1910年,是中国洪门致公堂机关报。

《大汉公报》

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1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创刊。

《大汉民报》

湖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起义后创办的报纸。初创时称《湘省大汉报》,911年11月1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九月十一日)起,改为《大汉民报》。在长沙出版。由杨宗实邀集李任民、刘#、游大瀛等出资创办。原为四开四版一小张,改名后,日出对开一大张。社址设在曾子庙,又一说为顺星桥枣园。

改称后,刊有《发刊辞》。开宗明义第一句就产:“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痛斥清廷钳制舆论,说该刊的创刊是“举二百六十余年中蕴蓄抑郁之气而畅所欲言”,在历史上“放一特别光明”。1912年3月,《大汉民报》因发“号外”,得罪了由谭延#改编、控制的第四师师长王隆中,被都督府罚令停刊七日,报社被军人捣毁,工作人员亦遭逮捕。此时,都督一职已被立宪派谭延#窃据,原革命派人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遭到反动势力暗杀,《大汉民报》政治上陷于孤立,经费也受到立宪派阻挠,无法继续出版,仅出四个多月即告夭折。参见《湘省大汉报》。

《大汉报》(汉口)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所出版的第一家报纸。1911年10月15日(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武昌起义后的第五天创刊。胡石庵(原名人杰,兴中会员)在汉口军政府分府的支持和津贴下,于汉口歆生路大成印刷公司内设馆出版。《大汉报》整个编辑工作曾由胡石庵一人承担,自作、自抄、自编、自校。创刊号上正式使用黄帝纪元,公开“中华民国军政府”名义发表檄文和新闻专电。为了宣扬革命的声势,胡石庵臆造了许多各地独立和起义的消息。每日数达二万多份。汉口失守后,该报迁武昌出版。后来由于《大汉报》倾向民党,为黎元洪所不满,二次革命爆发,编辑余慈航被惨杀。段祺瑞督鄂期间,《大汉报》曾遭封禁,胡石庵等被捕入狱。1917年复刊,1927年胡石庵病故后停刊。

《大汉报》(上海)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0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日)创刊,由原江苏巡抚、改变旗号后成为江苏都督的程德全拔款一千二百元创办。主持人为张涵秋,陈去病任主编。每天出版四开小报两张,共四版。骨国产竹帘纸单面印刷。开始用石印印刷,全部赠阅。发行所设在苏州沧浪亭对面的可园。11月21日(十月初一)起改用铅字印刷,期数另起,除赠阅外,销售全国各地。后因程德全的都督府移驻南京,停止拔款,该报于12月21日(十一月初二)停刊。该报声称宗旨为:“以张吾民族之气,而助民国之成,并提倡民主主义,以亟图社会之升平,获共和之幸福”。

原上海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藏有1911年11月的部分原件。

《大汉报晚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创刊。

《大汉国民报》

1911年12月17日(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创刊,在成都出版。日刊。1912年2月27日起改名为《中华民国报》,后与《四川公报》合并,改名为《国民公报》。《国民公报》于1912年4月22日出第1号,至1935年5月停刊,共计出版了7925 号,1936年8月1日重新改组,迁往重庆出版,自新1号开始。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大汉新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创刊。

《大汉滇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纸。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昆明出版。

《大共和日报》

1912年1月4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创刊,在上海出版。日刊。章太炎主办。线装书形式。馆设上海英租界福州路20号。该报发刊辞称:“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秕政。”与孙中山、黄兴持反对立场。主要栏目有:专件、丛录、小说、传奇、文苑、来稿、杂俎等。《大共和日报》与《太平洋报》在1912年6月间展开过论战。章太炎组织了中华民国联合会,与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公开闹分裂,《大共和日报》便是这个小政党的机关报。1912年5月转为共和党的报纸,后又成为进步党的报纸。1915年6月30日停刊,共出1251号。

《大同日报》(北京)

前身为日本东京刊行的《大同报》月刊。1908年3月27 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日刊,在北京出版。为清宗室恒钧等主办。编缉荣华卿、林质生、王藻轩、恒叙达。每日出版两大张,月售大洋六角。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

该报“以鼓吹立宪,融和满汉为唯一宗旨”。后与《帝国日报》合并,为《帝国大同日报》,时已辛亥革命前夕。

《大同报》(上海)

基督教刊物。1904年2月29日(光绪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创刊,上海广学会出版。周刊。至1914年12月止,共出刊538期。1915年1月起,改为《大同日报》,卷期另起,1917年停刊。高葆真任主笔。馆址在上海福州路。

栏目分说:社说、外论、西报选译、西书选译、智丛、艺文杂纂、新闻选译等。译著材料较丰富,包

括哲学、教育、历史、宗教、农业、动植物等。该刊附有插图及照片,当时摄影初到中国,该刊替文人名士摄影,刊入杂志,要求被摄者供销若干份,以广销路。这种发行办法,在中国新闻史上亦属罕见。

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大同报》(日本.东京)

在日本出版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杂志。1907年6月29 日(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十九日)创刊,东京大同报社编印,北京大同报社发行。月刊,实际末按月出版,共出七期。编辑兼发行者署名叔达,其主干人物为留日学生有恒钧、(十丰)、乌泽声等。恒多钧为清宗室,主张君主立宪。主要撰稿人有恒钧、乌泽声、穆都哩、佩华、隆福和荣陲等。印刷者为上村龙之助。编辑所和事务所设在日本东京早稻田鹤卷町493号大同报社,从第四期(1907年11月10日)起,迁至早稻田鹤卷町285号。发行所北京大同报社,在北京崇文门方巾巷公益报馆内。

该报宗旨为:“一、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二、主张开国会以建设责任政府;三、主张满汉人民平等;四、主张统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大国民。”内分图画、论说、论著、评著、来稿等专栏。

1908年3月27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大同日报》,日出两张大张。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

该报第一期初版标五月望口(1907年6月25日)发行的同时,又标阳历七月一日发行,而第一期再版本则标明初版的出版、发行日期为六月廿九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1907年到1908年的1--7期。

《大同学录》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间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1901年底,已停刊。

《大同晨报》

晚清在旧金山出版的报刊。仅见于戈振《中国报学史》。

《大江七日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1907年3月9日(光绪三十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周刊。夏重民、黄增等主编。参加撰稿的有省子、锄非、血性等。《发刊辞》为章炳麟所作。

该报以光复汉族,推翻清朝统治为宗旨。内分:论著、海外要闻、时事汇译、国内要闻、虏廷记事、杂文、文苑、讴歌、琐谈片等栏。刊有《排美必先排满》(侠武著)等文章。该刊的花边空白处印上口号及爱国诗词。

统见两期,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大江白话报》

湖北出版的白话报刊。1910年12月14日(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创刊,在汉口出版。经理胡为霖

是黄梅富家子弟,受革命党人梅宝玑的劝导,愿投资报业。聘詹大悲、何海鸣任正付主笔。日出一小张。馆址在汉口新马路52号。因抨击英水兵无理殴毙汉口人力车夫吴一狗事,揭露中外反动派狼狈为奸,很快为社会秘注目。胡为霖之父担心事态扩大,急将其子召归,报馆陷于停顿。

1911年1月3日(宣统二年十二月初三)该报改名《大江报》继续出版。日出二大张,由大成印刷公司印刷。

《大江报》(日本.东京)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月刊。编辑及发行人夏重民、黄增#。

《大江报《(汉口)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前身为1910年12月14日(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创刊的《大江白话报》。原为黄梅富家子胡为霖投资的小报,主笔为詹大悲。因抨击英水兵殴毙汉口人力车夫吴一狗案,为社会所注目。胡为霖的父亲怕事态扩大,将其子召走,报社陷于停顿。詹大悲集资三千元于1911年1月3日(宣统二年十二月初三)接办该报,改名《大江报》

《大江白话报》每天出一小张,改为《大江报》后每天出版二大张。馆址在汉口英租界歆生路(今江汉路)。

《大江报》的编辑人员几乎就是《商务报》的原班人马,詹大悲为经理,何海鸣、查光佛、梅宝玑等任编辑。居正、田桐、黄侃、蒋翊武、谢楚珩等革命党人均积极为之撰文。

《大江报》为湖北革命团体振武学社和继起的文学社的宣传阵地,在新军中很有影响。鼓吹革命、抨击时政,擅敢言之名。1911年7月26 日(宣统三年闰六月初一),黄侃(笔名“奇谈”)发表短评《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越二日,何海鸣又著《亡中国者和平也》短文。鄂督瑞#立即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淆乱政体、扰害治安”为名,饬令江汉关道率兵于8月1日晚9时查封报馆,宣布“永禁发行”。主笔兼经理詹大悲,副主笔何海鸣被逮捕,入汉口礼智司狱。在法庭上詹、何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社会上广大群众集会抗议,各报也纷纷声援。瑞#慑于民众情绪,怕引起骚动,判詹大悲监禁一年半,何海鸣监禁一年,武昌起义,詹、何出狱,该报于1912年春在汉口后花楼街重新复刊。1912年8月8日为黎元洪以“乱党秘密机关”、“专取无政府主义”罪名查封。下令通缉主笔和编辑,编辑凌大同于1913年被黎元洪杀害于武昌汉阳门的江边。

《大观报》

消闲性的报纸。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创刊,在杭州出版。陈蝶仙任主笔。

《大声日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创刊,在汉口英租界出版。

该报自称:“抉以官场利弊不遗余力”。

《大声报》

在檀香山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编辑及发行人:卢信、孙科、许裳。声称以宣传民主革命为宗旨。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第280页作1907年创刊,侍考。

《大陆》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刊物。1902年12月9 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十)创刊,在上海出版。第一、二卷为月刊,第三卷起改为半月刊。编辑兼发行者先后署:大陆报总发行年、林志其、廖陆庆、江吞,实为留日回国的学生,在东京主办《国民报》之戢翼#(元丞)、秦力山、杨廷栋(翼之)、雷奋等主持。陈冷后也参加编辑工作。每期约一百二十页--一百五十页,总发行所在上海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55号。

该报《发刊辞》称:“今者同人倡为丛报,颜曰‘大陆’。大陆云者,盖深有痛于大陆之事,而特为大声疾呼,以觉我大陆者也”。栏目分:论说、学术、谭丛、史传、中国纪事、外国纪事、杂录、小说、问答、讲筵、军事、工商、教育、时事批评、外论、插图等。1903年第六号起,附设质疑栏。1904年第二年第一号起扩大篇幅,每期页数约一百六十--二百页左右,栏目增商工、军事二门。

因《大陆》在上海出版,宣传比较迂回曲折,创刊号上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照片,并侧面宣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以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此刊封面及书脊均题《大陆》,版权页及目录页题《大陆报》。

1906年1月(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共出四十七期停刊。

现存第一卷一期--第三卷二十三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大越新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创刊。在越南河内出版。周刊。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丈务杂志》

1909年6月创刊。江苏宝山(今上海市宝山县)清丈局主办。

《万有学报》

1908年6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月刊。主编杨同衡。每册售价三角。仅出创刊号期停刊。发行所在上海法租界理科专修学校内万有学报社。

该刊为介绍东西方文化的理科杂志。它以普及理科知识为宗旨。内分:社说、理论、实习、工艺、教育、历史、调查、小说、校务、杂志等栏目。

安徽省图书馆藏有创刊号。

《万国公报》(上海)

英文名:Chinese Globe Magazine

英美传教士在中国出版的综合性刊物。1868年9月5日(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创刊,周刊。初名为《中国教会新报》,不久改称《教会新报》,上海林华书院刊发。1874年9月5日(同治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第301卷起改名《万国公报》,变宗教性宣传刊物为以时事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内容大体分为五类:一、时事类,二、教事类、三、中外新闻,四、杂事,五、科学知识。1883年7月28 日(光绪九年六月廿五日)出至第750卷停刊,册次重起,成为英美在华基督教组织广帝会的机关报。每册三十二页,约三万字左右。增设社说、评议、政治和中外时事,译介西方政论和伦理、学说等,其次是光绪政要,包括摘录谕旨和奏折,然后是名国新闻和电报辑要。1907年12月(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出至750卷第237

册停刊,前后存的时间达四十年左右。创办人和主编是林乐知(Young.J.Allen)、辅助的为慕维廉(Willinm Muirhead)、艾约瑟(Joseph Edkins),改为月报后,参加编辑的有沈毓桂(赘翁)、蔡尔康(铸铁庵主)、范#(子美)、袁康(竹一)、任廷旭(保罗)等。主要撰稿人有林禾知、慕维廉、李佳白(Gilbert Reid)、花之安(E.Faber)、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等。

《万国公报》的体例,屡有变更,主要因为捐款的都是教士,主张办成传教刊物,而普通读者喜欢读时事性材料,所以难免时有偏颇。1876年曾增出《益智新录》(A Miscellany of Useful knowledge)为科普性质的姐妹刊物。1891年(光绪十七年)又增出《中西教会报》(Missionary Review),此刊为宣传宗教的姐妹刊物。但都因为销路不畅,不久便停刊。

《万国公报》(北京)

维新运动最早的宣传刊物。1895年8月17 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由康有为、陈炽等筹集经费,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原刊末署出版日期及地点,似为两日刊。用木刻活字排印,形式与《京报》相似,托售京报人随“宫门抄”分送。1895年12月16日(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正式改名《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

每期一般只有一篇文章,如《地球万国说》、《通商情形考》、《各国学校考》等。有时一篇文章连载三期,如《学校说》。偶而一期内有两篇文章,最多不超过三篇。

现存1--45号,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万国商业月报》

1908年4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创刊,上海万国商业月报馆出版。黄赞熙主办。月刊。

主要栏目有:社论、商务纪闻、商务论说、实业图画、实业论说、实业纪闻、财政论说、财政纪闻、新机器、新艺术、路矿论说、路矿纪闻、航业论说、航业纪闻、农务论说、农务纪闻、市价表、小说等。

现存17期,最后一期为1909年8月出版。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在旧金山出版的报刊。1901年尚在出版。仅见于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一百册《中国各报存佚表》一文所注录。

《寸心杂志》

1907年2月在北京创刊。月刊。出六期后停刊。

《上海》(1904)

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创刊,为《中汇报》的附张。1905年时已停刊。仅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刊最近调查表》。

《上海》(1907)

1907年5月2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初一)创刊,在上海报馆发行。日刊。

上海图书馆藏有1907--1908年间的部分原件。

《上海日报》

日本人创办的报刊。初名《上海新报》,周刊。1905年3 月改名《上海日报》,每天出版。社长先后为永岛高连、原定太郎、井乎三郎。

1929年12月该报转卖于叶田氏。

《上海书业商会图书月报》

我国早期的图书刊物。1906年7月6日(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创刊,上海书业商会出版。停刊时间不详。

该刊主人有:社说、出版界、谭丛、教育界、专件、杂录、本会纪事、小说等栏目。

现存第1--2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上海白话报》

上海出版的娱乐性小型报。1910年11月2日(宣统二年十月初一)创刊。谢慧禅编辑。至1911年1月(宣统二年十二月)革新过一次,变化不大。版面如现在的小型报。用四号字排印,广告占三版,文稿仅一版。馆设上海二马路石路86号。每张售价一分。

内分:演说坛、见闻录、沪事谭、莺花志、歌吹海、新小说等六栏。

《上海杂志》

1910年12月在上海创刊。上海集成图书公司发行。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报道上海时事。出版六卷停刊。

《上海报》

1907年5月12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李钟珏主办。

1910年7月创刊,在上海出版。旬刊。顾实秋主编。

《上海医学报》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创刊,在上海出版。中国最早的医学杂志之一。

《上海青年》

基督教青年会在上海出版的周刊。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创刊。上海四川路201号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印行。

最初专载会务,将青年会工作状况报告给会员及各界人士,以后增加知识性内容,从1930年的第30卷起,篇幅增多,刊登论著、演讲、书评。1932年“一二. 八事变”后,因集稿困难,自32卷10期(4

月28日)起,篇幅缩减。1949 年出至第四十九卷后停刊。

《上海晚报》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夏创刊,在上海出版。该报没有自己的发行所,由《游戏报》和《中外日报》馆代为发行。《中外日报》创刊时,《上海晚报》曾随其附送一天,不另取资。每天下午五时派报,日出一张,售价五文。

内有:论说、连载小说、社会新闻等栏目。论说如《策论取土私议》、《论总会》、《论酒馆》、《四明公所奇案》、《滑震笔记》等等。

《上海新报《(1861)

上海第一家中文报纸。由英商匹克乌得(Edwin Pickwoad)于1861年11月下旬(咸丰十一年十月)创刊。在匹克乌得于1866年前后组成字林洋行后,成为这个洋行的报纸。创刊时为周刊,1862年5月7

日(同治元年四月初九)起改为每周出三期,每逢星期二、四、六出版。1872年7月2日(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改为日报,每逢星期日休刊无报,1872年12月31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停刊。该报刊经历十二年。由华美德(M.F.Wood)傅兰雅(John Fryer)、林乐知(Young J.Allen)相继担任主编。该报用进口白报纸两面印刷,大小约为普通报纸四分之一。

该报新闻多半是译自《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和《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也有一些转载自香港报纸和“京报”。由于为外国人所办,能得到清朝军队和太平军双方的战事消息,一时颇为畅销。1868年2月1日(同治七年正月初八)起革新版式,期数另起。每次出报一张,对折为四个版面,每版高18英寸,宽12英寸。第一版为告白,第二版为中外新闻,第三版除告白外,有船期表、物价表,第四版有机器图说等。这时因篇幅增多,新闻较前增加,但是还没有标题,仅仅在所有新闻前面冠以“中外新闻”、“褝÷夹*

没有标题,仅仅在所有新闻前面冠以“中外新闻”、“选录xx报”字样。1870 年3月24日(同治九

年二十三日)起,每条新闻上均加有简明的标题,如《刘提督战亡》、《种树得雨》等,用头号活字排印,正文则用四号活字排印。

1872年(同治十一年)《申报》出版,该报为了与它竞争,也改为日报,削减报价,刷新内容。但由于成本较高,亏损颇多,《申报》又挽人游说,用“同是英商所办,何苦自相予盾”为理由,终于使字林洋行感到徒劳无益,决定自动停办。1872年12月31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上海新报》宣告停刊。

《上海新报》(1904)

日本人控制的期刊。1904年7月1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八日)在上海创刊。周刊。社长先后为永岛高连、原定太郎、井乎三郎。

1905年3月改为日刊,更名《上海日报》。

《云南》

云南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1906年10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创刊,1911年武昌起义后停刊,共发行二十三期。创刊初期每期销售约三千册,最多时销达一万册。发起创办人为李根源、赵伸等,主编为张耀曾、席聘臣、孙志曾等。第一期编辑兼发行者署名云南留学生同乡会;第二期起署名编辑者吴琨,发行者赵伸;第五期编辑者署名席聘臣;第六期为孙志曾;第十四期发行者署名刘九畴。发行所也时有变更,开始在日本东京府丰多摩郡内藤新馆北裹町百125番地。该刊还曾出有平刊《滇粹》。1911年10月出二十三期后停刊。

《云南》为月刊,但往往不能按时出版,每册约六十页。1906--1907年基本上每月期,共出十一期,即1--11号。1908年改为两个月开期,这年的七、八月间,延迟了三个月才恢复出版。这一年共出版了五期,即12--16号。第17号推迟九个月才发行。1909年只发行了一期,即18号。1910 年因经费和人力不足,从第19号开始,与《滇话报》合并,改为三个月一期,现在见到第19号、20号两期。每册定价三角。

该刊“以揭露清廷黑暗,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栏目有:图画、论说、译述、时评、新闻、诗选、历史小说等。除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对法国窥视云南时有揭露,颇能发人深思。

该杂志的创办经费,主要依靠缅、越华侨以及滇籍官吏、留学生、商人等名界爱国人士捐款。多数撰搞者都是尽义务,不取稿酬。

查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101 页将出版年月作“光绪戊申1908年)创刊”,误。

云南省图书馆藏有原件。

《云南日报》

1910年(宣统二年)间创刊,云南教育总会主办。初创时,由钱用中主持,编辑为赵世铭、甘德光。

1911年(宣统三年)教育总会会长李华阳请孙璞主持后,由于倾向民主,受到法国领事和政府的干涉,规定稿件必须每日送巡警道审查才可出版。该报日出一张,按月收费在角,有光纸铅印。报头在右上角,类似当时的《苏报。形式。发行年所:昆明大德寺教育总会。代印处:省城官印局。

主要栏目有:社说、特电、本省要闻、京师特别访函、外省要闻、不伦不类之时评、专件、谐薮、来稿、上谕、特电、文苑、小说、谈丛、译述等。每版分横栏三行,广告刊在中缝。每天出四个版。

《云南公报》

晚清创刊。昆明出版的倾向革命的报刊。仅见于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云南政治公报》

1911年2月11日(宣统三年一月十三日)创刊。云南督军府法制局编辑的定期公报。该刊以登载命令、法规、规程和选录关于正式进行的文告,俾全省官绅士民都知所遵守为宗旨。该公报特点是:凡有通行合属命令规章文告等件,如各属尚末奉到公文而先阅见本报业经登载者,不必另候文札即可遵照实行。《云南教育官报》

1907年6月创刊,昆明云南省教育厅出版。月刊,共出版五十五期,于1911 年9月停刊。

清华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及四川省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支那小报》

日本商人所办的晚清主小报。1902年7月间(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创刊,在上海出版。用报纸印,每张售钱七文。馆设上海四马路。

内容和体式,完全模仿当时的《戏报》和《华报》。首为“评林”,载诗或词;次为“奇新”,载论说;以下有“语林”,记新闻;“谐林”记诙谐及新奇的故事;“花林”,写妓院事;“文林”专刊诗词。该报“大改良”之后,以当时的报名,作为栏目名称,分别为“寓言”、“奇新”、“采风”、“笑林”、“游戏”、“世界繁华”、“春江花月”、以及“文林”等。

《支那革命丛报》

在日本东京出版以报道革命党起义为内容的时事性刊物。1908年7月8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十)创刊,该刊为中国留学生所办,通讯外作“神田骏河铃水町中国留学生会馆转交李修文”。半月刊,每逢初十、廿五日发行。三十二开本,每册约五、六十页,售价一角。

简单中说:“本报居中立之地位,介绍关于支那革命事情,以代世界人士之研究为宗旨。”分:纪事、电丛、论著、专件、调查、历史、传记、小说、文苑、杂俎、余录等十余种专栏。创刊时,正值黄兴于钦州起义,黄明堂于河口起事,着重报道当时革命的消息。

现存1--4期,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支那泰晤士报》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创刊,在北京出版。该报有中文和英文两种,1905年时中文已佚,英文仍在出版。仅见1905年5 月《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艺林》

1910年7月创刊,南京艺林月刊社出版。

现存仅两期,第一期上海图书馆收藏;第二期存四川省图书馆。

《艺林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在上海出版。1906年已佚。

据项士元《浙江新闻史》记载:“该报主持人高邕之、何桂笙、王韬。后因主持者相继逝世而停刊。”查王韬死于1897年,显然有误。

《艺林新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上海《艺林报》因主持者去世而停刊。陈栩因《著作林》月刊来稿拥挤,于是续办该报,并改名为《艺林新报》。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迁往杭州发行。

栏目分:社说、译林、丛谈、音乐、美术、小说、文苑、笑林、杂俎、社课等。

《艺学报》

晚清上海出版的杂志。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开明报》

1910--1911年间在上海出版。旬刊。上海开明报馆编。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该杂志第一年与第二年的部分原件。

《开通画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北京创刊。英铭轩主编。周刊。每期出十六开本一册,官书局石印。社址在北京弓弦胡同铭汇画室。

《开智日报》

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广州创刊。总编辑为谢英伯。

《开智白话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夏创刊,重庆精宏书局出版。

内容以兴学劝工为宗旨。

《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出版第一个刊物。1900年11月1 日(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十)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又称《开智会录》,是横滨“开智会”机关报。该会由郑贯一创立于1900年冬,是横滨最早的留日学生团

体之一。最初用油印出版。当年12月22日,改出“改良第一期”,铅印,共印五百份,随《清议报》发行。1901年3 月20日,共印了六期。半月刊。停刊时间有详。

郑贯一、冯自由和冯斯栾三个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学生为刊物创办者。以“开民智”为宗旨,鼓吹“倡自由之言论,伸独立之民权,启上中下之脑筋,采中、东、西之善法。”后期鲜明提出推翻清朝统治的口号,受到孙中山的资助。

在体例上,分论说、言论自由录、杂文、译书、伟人小说、词林、时事笑谭、粤讴解心等栏。

该刊是利用《清议报》机器印刷,而旨趣与保皇立宪不相同,受到康梁一派的干涉。郑贯一被逐出《清议报》编辑部,该报即停办。

《无所谓报》

香港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广东日报》的附刊。1904年3月31 日(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创刊。每日出版两页。

栏目有:俗话史、谈风、舞台新簌、社会心声、灯前诗潮等。“舞台新簌”和“社会心声”是用广州方言写的民间说唱班本、龙舟、南音、粤讴等演唱材料。谱写的题材大都是民族历史故事,揭露清政府专制黑暗、反映人民疾苦。政治倾向鲜明。

《无锡白话报》

中国最早的白话报刊这一,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5月11 日(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十一日)创刊,在无锡出版。每五日出刊一期,从第5期起,改名《中国官音白话报》,两期合出一册。改名的原因,据该报声称,这种白话不同于无锡土白(吴语),而且该报不专为无锡而办,是要“以号召全国”。由无锡裘廷梁(可桴)及其从侄女裘毓芳(梅侣女史)创办和主编。1898年,裘廷梁和同里好友顾述之、吴荫阶、汪赞卿、丁仲#等组织“白话学会”,并在此基础上刊行了这个白话报。该刊书本形式,木刻活字毛边纸印。初期每册十多页,以后扩充为二十多页。馆设城内沙巷。

栏目有:五大洲最电杂录、中外纪闻、无锡新闻、海国丛谈、史地知识及政论,兼载工商情况和一些小品文。自第13--14期起,增设“上谕恭注”栏刊推新政的上谕,译成白话。

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无锡况志女学杂志》

1910年6月创刊,无锡竞志女学校出版。仅见原《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期刊目录》

《天下新闻》

英文名为Universal Gazette。

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早期中文报刊。1828 年(道光八年)创刊于马六甲,至1829年(道光九年)停刊。为英国人吉德(Samnel Kidd)主编。

内容为:中外新闻、科学、历史、宗教之类。用白话报纸活版印刷。是以新闻为主的散张印刷品。出版一年即停刊。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67页,作“英国人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等所编辑”,误。《天义报》

我国最早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为“女子复权会”的机关报,后来也是“社会主义讲习会”的机关报。1907年6月10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三十日)创刊,日本东京天义报社出版。初为旬刊,后改半月刊。白报纸铅印,每册四十页左右,售价一角。编辑及发行人为刘师培(光权)和何志钊(何震)夫妇。主要撰稿人除刘师培、何震外,有汪公权、陆恢权等。第十卷以后,迁至上海出版。现存最后一卷为1908年3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三日)出版的第十九卷。东京社址:牛#区新小川町二丁目8番地。

该刊声称:“本报之宗旨,在于破坏固有之社会,颠复现今一切之政府,抵抗一切之强权,以实行人类完全之平等。”于提倡女界革命外,还提倡种族、政治、经济诸革命。主要栏目有:论说、学理、时评、译丛、来稿、杂记等,卷首有图画。曾刊载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还刊载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译文。第十五卷刊有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的中文译文,这是上目前所见恩格斯著作的最早中文全译本。《天义报》第二卷,登出该报的发起人为:陆恢权,周怒涛、何震、张旭、徐亚尊、殷震。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天目报》

1910年(宣统二年)秋创刊于杭州。日报。王朗月主办。

《天民报》(广州)

广州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11年6月22 日(宣统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创刊。出版仅两天,即被查封。主笔为卢谔生、郭唯灭、黄霄九、卢博浪、李孟哲、李竞生。

该刊发刊词署名“卢梭之魂”,并大段刊登革命党的著名文章。广东巡警道以“扰乱治安”,于6月23日勒令停版。24日报界公会提出抗议,认为不经审判勒令停刊,有违报律。26日地方审判厅开庭,传报纸发行兼编辑人黄平,实系化名。这时,郭唯灭的朋友郑昌平,自告奋勇昌名投案,法庭以“冒渎乘舆、毁谤朝政”罪判处他徒刑一年,卢谔生等才幸免于难。

《天民报》停版,舆论界均代抱一平。6月24日、25日两天,有小学生、商界人士携花圈香烛到该报门首凭吊,连日帖出挽联,如署名“我亦天民”的挽联:“天道宁足论乎!意使斯文逐丧;民心尚末死也,当知公论难诬。”又“增城湛青天”的挽联:“哭天民仅两日盖馆论定;问诸君待何时卷土重来。”《天民报》(成都)

1911年(宣统三年)在成都出版。主办人林山腴、周子华、康万里。主笔余孝初。在总府街编辑有发

行。

《天足会报》

中国天足会主办的机关刊物。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夏季创刊,在上海出版。上海中国天足会发行,第一期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第二期由上海汇通印书馆代印。创刊时为季刊,后改月刊。但第一期因积稿太多,夏秋两季合出。第二期至1908年5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才出刊。第二期出版时,只提出全年出十册,每册售大洋一角。每期约180页。编辑者署沈仲礼、管西园(鹤)。发行所为上海新朔望报馆。

该报刊宗旨:“在劝导不缠足与谋利异,故以价贱广行为目的。”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说、会事纪要、会友题名录、文艺、杂俎、戏曲、紧要新闻等。

《中外新闻七日录》

英文名:Chinese and Foreign Weekly News

教会办的宣传刊物,最早的中文周刊。1865年2月3日(同治四年正月初八)创刊,在广州出版。查美司(Chalmeis)为主笔。十六开本,每期一册。报头右有“广州城”,左有“远人采”字样。1870年刊至152期停刊。

创刊号的“小引”称:“我侪耶苏教会忻忻而创是新闻七日录,非欲藉以邀利也,盖欲人识世事变迁而增其闻见。”内容为新闻、科学、宗教、杂俎等。

《中外算报》

1902年3月间在上海创刊,每月发行一小册,用有光纸石印,每册二十余页,

另售每册二角。为杜亚泉等所编辑。发行所在上海新马路。

分文编、演说、译编、来稿、课艺、问答等栏。译编部分刊有微分学、解析几何学、平面立体几何学、三角、物理计算法、化学计算法、大代数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

《中西日报》(广州)

前身为1886年6月广州出版的《广报》,1891 年(光绪二十七年)因揭露某大员,触怒粤督李小泉,令番禺、南海两县查封。遂迁往沙面租界,并请英商必文出面继续经营,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冬以《中西日报》名称另行创刊。主办人仍为邝其照。馆址在羊城外沙面东桥马路直落。

内分:论说、本省新闻、督抚宪辕抄、书课榜、上谕电传、宫门抄、本国新闻、西报译登、各行告白等栏目。除国内发行外,还远销新加坡、越南、旧金山等地。

该报发刊后,逐渐开始评论时政,清朝官吏慑于洋人势力,无可奈何,只得惩罚卖报的小贩。后来南海县令裴景福投资该报,于是又迁回广州朝天街。

后因登载义和团获胜及八国联军败绩,帝国主义大为恼火,逼迫清朝政府查封该报。

《中西日报》被查封后,又改称《越峤纪闻》出刊,但不久即告停刊。

中国近代历史探索的过程及其特征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一百多年间,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探索过多种救国道路,实践过多种救国方案,走过了最艰苦、最复杂、最激烈的探索道路。由于其阶级立场与时代背景各有所异,其救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局后果也大为迥异。虽然这些的探索最终均不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失败再次告诉国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 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拓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等新的革命战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无论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近代史名人名言_名人名言

近代史名人名言 近代史名人名言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鲁迅全集》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 卓越的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就将失去价值。——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 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苦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我未尝踌躇。——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 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1 / 9

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近代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给内政部长的信》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民权主义》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建国方略》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集外集》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 还有一点,是:不要只用力抹杀别人,使他和自己一样的空无,而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初初出阵的时候,幼稚2 / 9

中国近代名人名言精选的名言_名人名言

中国近代名人名言精选的名言 余光中 1、乡愁,是一张邮票——余光中 于右任赠蒋经国 1、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赠蒋经国 于右任 1、自古成功之大人物,莫不从铁中来,血中来,荆棘中来,冰雪中来。一言以备之曰:忧患者英雄之原料也。——于右任于右任赠蒋经国 于沙 1、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于沙 易卜生 1、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2、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3、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易卜生4、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才是社会的支柱。 -佚名 1、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佚名 佚名 1、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佚名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佚名3、人生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要做妨碍自由的事情。一切人生问题,都是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并抗拒那妨碍人生的事物。 1 / 7

伊索 1、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伊索2、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伊索3、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4、用了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伊壁鸠 1、最善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往来,为自己的利益疏远他们。 叶芝 1、人心只能赢得,不能靠人馈赠。——叶芝2、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3、我从来没有埋怨人民,不论是现在或任何时刻——叶芝 叶圣陶 1、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2、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3、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杨尊田 1、谁在装束和发型上用尽心思,谁就没有精力用于学习;谁只注意修饰外表的美丽,谁就无法得到内在的美丽。——杨尊田 杨振宁 1、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杨振宁2、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雄务学不如务求师。类别:奉献重言,重行,重貌,重2 / 7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起止期: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化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军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暗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76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法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冶 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二)、分析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与产品市场,原始积累时期主要靠掠夺土地、不平等贸易、奴隶贩卖等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则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了《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在江东六十国屯将数千中国居民赶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1. 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2)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激烈变动的时期,出现“千古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清王朝已经走下坡路,中国被隔绝在世界之外,世界不了解中国,中国更不了解世界。正是在这样的时候,1840年英国的大炮把中国带入近代。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殖民地化,只是在形式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的地位。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中国的社会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和特点是不同的。例如在第一次在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则压倒国内的阶级矛盾及中国人民同其他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2010-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班级:测控09-1 任课教师:卢诚姓名:CHNlyt 学号:090340101YT 成绩: 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古未有之巨变”。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B)。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4.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5.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B)。 A、撕毁《双十协定》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进攻上党地区 D、撕毁停战协定 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B)。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9.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 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针对的是(D)。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B )。 A、保持中立的政策 B、扶蒋反共的政策 C、武力干涉的政策 D、遏制中国的政策 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C)。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3.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是(B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B )。 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15.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D)。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现代名人名言

中国现代名人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现代名人名言,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财富、兴趣、幸福、荣誉和成功是几乎每个人都想追求的。当你必须作出唯一选择的时候,自己的兴趣往往比名利更重要! 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只需一分钟就可以碰到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掉一个人。 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永远要寻找比自己更积极的人,比自己更积极的环境。 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 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不断的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 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 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并选定了自己的工作愿望,就会自发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没有任何目标,那他最终就会迷失自己。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 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

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专制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4、继承性和发展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各种思想主张或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5、由被动到主动: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维新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成果落空,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民族、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近代中国人学西方不断深化的过程 1、学技术、器物:学军事、工业技术,如新思想萌发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学好这段历史,进行这段历史的教学,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

中国近代励志名人名言名句

中国近代励志名人名言名句 励志名人名言名句--中国近代篇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不过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理应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名言名句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

11 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个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12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13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4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15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16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17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B 5.B 6.B 7.C 8.D 9.D 10.A 11.D 12.D 13.C 14.A 15.D 16.D 17.C 18.B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BC 3. ABCDE 4. ABC 5.ABDE 6.ABE 7.ABC 8. AB 9. BCD 10.CDE 三、简答题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有哪些?如何防止中国再次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 侵华日军在中国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极为慎重的灾难。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如何防止中国再次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 第一,以史为鉴,面向末来,是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要百倍珍惜和维护中日两国人民历尽艰辛共同努力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第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第三,我们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警惕。记住历史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残余死灰复燃,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2.什么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概括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基本内容,一是进行人民战争,全民战争,二是坚决抗战,反对任何妥协、投降。

3.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主要有:普遍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开展生产自救式的大生产运动;调整赋税政策,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等。 通过采取上述政策和措施,根据地的经济困难情况得到了有效的克服。 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 第五,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四、辨析题 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参考答案:错。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就此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第二次合

初中历史中外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七年级上】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之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史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治世不一道,变过不法古。——商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 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精神,事实上用处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朝廷如有大仪,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汉书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后汉书 1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后人称《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七年级下】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史记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追根溯源其实都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信 2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试题答案

、判断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选择一项: 同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 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选择一项: 反馈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 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正确的答案是“错”。 3、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 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 -对 4、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5、《北京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包括: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辛丑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一系列特权正确的答案是“错”。 6、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7、1952年10月26日,由西铺村23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集体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 错 反馈 由西铺村23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正确的答案是“错”。 8、由于西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村民都比较穷,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和车辆,因 此被人们称做“三个驴腿”穷棒子社。

中国现代明星名人名言大全

中国现代明星名人名言大全 杜淳曾经有句话说很对:用的最快的永远是银子,过的最快的永远是日子。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中国现代明星名人名言大全摘抄,欢迎阅读收藏。 杜淳名言摘抄篇 1. 时间是谁也跨不过的过程,过程中你可以选择越来越好,也可能会越来越差,你想变化,必须需要时间。时间里发生的事儿,就决定了你的变化。 2. 工作到极致,疲劳到极致,快乐到极致,休息到极致。 3. 我们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我们要用我们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4. 要学习自己鼓舞自己,挺过去觉得很为自己高兴,其实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若自己放松自己,成为习惯,一定会是很可怕的事情。 5、每个人的成功经历千差万别,但一样的是他们都在以自己的经历和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人。 6. 真正的痛苦没人能与你分担,你只能把痛苦从一个肩换到另一个肩。 7. 世界上唯一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变越美好的东西,只有回忆。

8. 无论是美妙的还是痛苦的回忆,都是生命中的财富,势必会对我们的身心情怀带来益处。 9. 善良可以给所有无助的人们勇气,也是传递爱的最佳方法。 10. 顺风兮,逆风兮,无阻我飞扬。 11. 蜘蛛结网可能逮不到昆虫,但是不结网则永远不可能逮到昆虫。 12. 社交之所以累,是因为每个人都试图表现出自己其实并不具备的素质。 13. 令人沮丧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比较。 14. 所谓大人物,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 15. 新闻就像是生活这出影视剧的情节点,总有让我们酸甜苦辣的所在。 16. 人的骨肉活在世界上,情感也一样活在世界上,毕竟人类是感情动物,个人情感和心怀就像身体一样,也是需要锻炼和保养的。无论是美妙的还是痛苦的回忆,都是生命中的财富,势必会对我们的身心情怀,带来益处。 17. 比不容易,有很多人比我们更不容易,比辛苦,有很多人比我们更辛苦,劳动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我们要用我们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18. 多的人生体味,或许真的是从环境和习惯的改变而开始变化的。 19. 只有生活过,生命才会有意义。我觉得生活使我们真实、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