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ICS 27.100

CSEE CCS F 22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

T/CSEE XXXX-YYYY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Test method of leveling the hot primary air volume of coal fired boiler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

T/CSEE(/Z) XXXX-YYYY ICS 27.100

CCS F 22 CSEE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指导性技术文件

T/CSEE/Z XXXX-YYYY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leveling the hot primary air volume of coal fired boiler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目次

前言................................................................................. I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煤粉细度 pulverized coal-fineness (1)

3.2一次风 primary air (2)

3.3可调缩孔 adjustable orifice (2)

3.4靠背管 backrest tube (2)

3.5动压 dynamic pressure (2)

3.6煤粉浓度 pulverized coal concentration (2)

3.7一次风量调平 primary air leveling (2)

4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3)

5 风量测量测孔布置方法 (3)

5.1测孔布置 (3)

5.2动压测量 (3)

5.3对数—线性法求平均流速 (3)

5.4对数—契比雪夫法求平均流速 (3)

6风量测量装置选取方法 (3)

6.1风量测量装置 (3)

6.2测速管直径 (4)

7煤粉取样方法 (4)

7.1煤粉取样装置的选取方法 (5)

7.2煤粉取样测孔布置方法 (5)

8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 (4)

8.1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 (5)

8.2试验相关计算方法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标准型皮托管 (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非标准型测速管 (11)

附录C (规范性附录)煤粉等速取样管及系统 (12)

索引 (14)

编制说明 (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团体标准的管理办法要求,依据GB/T 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以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为基础,主要针对国内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编制。标准规定了燃煤锅炉热态下开展一次风量调平试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内容为:

——规定了适用范围(见1);

——提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明确了本标准适用的术语和定义(见3.1~3.7);

——提出了开展热态调平试验的条件(见4);

——规定了风量测量测孔布置方法(见5);

——规定了风量测量装置选取方法(见6);

——规定了煤粉取样方法(见7);

——规定了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见8);

——规定了试验结果误差分析(见10)。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标准专业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电力技术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英、蔡铭、张世红、章亚林、钟用禄、刘发圣、柳宏刚、陈文、杨培军、徐锐、刘定坡、陈林国、毛晓飞、周平、夏永俊、李阳、李海山、熊体华、晏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执行办公室。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燃煤发电厂锅炉一次风量调平试验、锅炉燃烧调整试验以及以研究为

目的的一次风量测量设备与煤粉取样设备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0184—2015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DL/T 567.5 煤粉细度的测定

ISO 3966-2008 封闭管道中液体流量测量.用皮托静压管的速度面积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煤粉细度 pulverized coal-fineness

煤粉细度表示一定粒级的煤粉含量的百分比,用煤粉在筛孔尺寸为x μm 筛子上筛后剩

余量的百分比Rx (%)来表示。煤粉细度R x 和煤粉粒度x 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煤粉中颗粒

的分布规律,它可以用Rosin-Rammler 方程来表示:

100n bx x R e -=

(1) 式中:

Rx ——煤粉细度,%;

b ——反映煤粉粗细程度的常数;

x ——颗粒尺寸,μm ;

n ——煤粉的均匀性指数,反映煤粉粒径分布的指数,取决于制粉设备的形式。

对式(1)两边取双对数得到: 100lgln lg lg x

b n x R =+ (2) 根据式(2)可以绘制煤粉细度和煤粉粒径之间的双对数坐标关系图。不同粒径下的煤

粉细度在此坐标图上应满足直线关系。

根据式(2)可以导出煤粉均匀性指数的计算式:

1212

100100lgln

lgln lg x x R R n x x -= (3)

3.2一次风 primary air

输送煤粉进入燃烧器的煤粉和空气(或烟气—空气)的混合物。

3.3可调缩孔 adjustable orifice

可调缩孔用于燃煤锅炉的送粉管道,调节管道内的流体的阻力,以保证磨煤机出口各粉管间阻力的平衡。

3.4靠背管 backrest tube

靠背管是测量气流动压以确定气流速度的一种管状装置,靠背管测量管道风速,经过换算来确定流量。

3.5动压 dynamic pressure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速度所产生的压力称为动压,动压等于气流总压与静压之差。

3.6煤粉浓度 pulverized coal concentration

煤粉浓度指每千克空气中含煤粉重量的多少,它表示的是一次风中煤粉所占的重量份额。

3.7一次风量调平 primary air leveling

一次风量调平指通过动压测定管测定磨煤机出口一次风粉动压,计算出煤粉气流流速、一次风量和风速偏差结果,根据结果调整磨煤机出口可调缩孔,使磨煤机出口各粉管风粉混合速度达到均衡。

4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4.1试验现场清理干净,便于走动。

4.2确保各粉管上可调缩孔均能正常使用(对于使用周期较长的应在检修期间解体检查其内

部磨损及锈蚀情况),调整手轮安装到位且转动灵敏,刻度指示清晰准确,试验开始前完整记录一次各可调缩孔开度指示值。

4.3各粉管上测量风量及取粉样的测孔已按要求布置好。

4.4测量动压的靠背管需在检定周期内或冷态下用标准毕托管标定完毕,得出修正系数,并

分别做好标记。

4.5制粉系统所有风门、挡板轴上应打码格线且灵活可调,就地开度指示与集控室仪表开度

指示一致并与实际开度吻合。

4.6投用所有运转辅机监视仪表,并确认其指示正确。数据采集系统有关画面应调好,采集

点数据准确可靠,如风量、风压、负压等显示。

4.7投入各制粉系统的所有压力表、温度表、速度表,经校验并确认其指示正确。

4.8对于操作不方便的试验测点处,需搭好临时脚手架和临时平台,平台牢固,好用,并预

先通过试验人员验收合格方可使用,测量处照明充足。

4.9试验要求试验磨煤机的负荷为80%以上进行,且试验前需至少稳定运行30min,试验过

程中试验磨煤机各参数保持稳定。

4.10所有工作都必须符合安规要求。

5 风量测量测孔布置方法

5.1测孔布置

对于圆形管道,当风量测点上游直段L1≥10D(D为被测管道当量直径),下游直段L2≥3D,且其中无风门挡板等局部阻力的情况下,可以只开设一个测孔,而且可以采用事先经过标定的代表点的测量方法。如不满足上述直段条件,需开设2~3个测孔(沿圆周均布)。

5.2动压测量

在一个测孔上测量动压时,应进行插入和抽出两次的测量,同一测点上两次测量的动压波动不应超过±2%,否则该点应重新进行测量。两次测量的动压进行算术平均后作为该点动压。

5.3对数—线性法求平均流速

参见DL/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8.2.3.5。

5.4对数—契比雪夫法求平均流速

参见DL/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8.2.3.6。

6风量测量装置选取方法

6.1风量测量装置

6.1.1测量清洁气流和含尘浓度小于0.05kg/kg的气流流量的测速管,ISO3966—1977推荐了三种形式的测速管,分别为AMCA型、NPL型和CETIAT型。其结构见附录A所示。此外常用的还有普朗特管、BS–Ⅲ型笛形管、BS–Ⅰ型靠背管、弯头式靠背管。其结构见附录A和附录B。

6.1.2 测量含尘浓度大于0.1kg/kg的气流流量时,可以用BS–Ⅰ型或弯头式靠背式测速管,但其速度系数k需事先在纯空气下在被测管道内进行标定。

6.1.3 在用BS–Ⅰ型靠背式测速管进行含尘气流流量测量时,煤粉浓度对流量测量的影响可以参见DL/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8.2.4.3或者DL/T 5145-2002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7.2.3。即利用BS–Ⅰ型靠背式测速管所测定的压差及它的流量系数进行流速计算,其气流密度按含粉气流的密度进行计算。

6.2测速管直径

测速管的直径应按d≤0.02D选用,测量含尘浓度大于0.1kg/kg的气流流量时,为防止测试过程中发生堵塞,测速管的直径d应≥10。式中D为被测管当量内径,d为测速管直径。

7煤粉取样方法

7.1煤粉取样装置的选取方法

7.1.1 煤粉等速取样管有平头式和弯头式,见附录C中图C.1、图C.2,它们都是补偿式静压零位等速取样管。平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外径为 25,取样孔为 8,弯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外径为 19,取样孔为 10。平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单点取煤粉样多用于直吹式制粉系统的一次风煤粉管道上,它们可以与密封管座相配进行煤粉取样,弯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单点取煤粉样多用于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磨煤机出口的煤粉管道上进行煤粉取样。

7.1.2煤粉取样装置的系统简图见附录C中图C.3。

7.1.3 对于采用弯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在直吹式制粉系统的一次风煤粉管道上取煤粉样情况,可采用同一截面上多点等速取样装置(如:德国澳柯玛零压摆动式多点取样装置AKOMA2000)。

7.2煤粉取样测孔布置方法

7.2.1 当采用平头式或弯管式煤粉等速取样管进行单点取煤粉样时,煤粉取样测孔的布置,应充分考虑煤粉管道的直管段长度和煤粉等速取样装置的操作空间要求,具体位置需现场确认。当采用取样测点上游侧距局部阻力件(弯头、收缩管、扩散管、挡板等)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风道直径的10倍(对矩形截面,不小于10倍当量直径),下游侧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风道直径的3倍。在满足上述要求时,同一圆周截面上开孔数为2个(互成90°)。如满足不了上述要求,则同一圆周截面上开孔数应为3个(互成120°)。

7.2.2 对于圆形管道,当采用平头式或弯管式煤粉等速取样装置进行单点煤粉取样时,煤粉取样测孔布置按照风量测量测孔布置方法进行。当采用平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进行多点煤粉取样时,煤粉取样测孔的密封管座的结构图可参见DL/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附录J中图J.3;当采用弯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进行多点煤粉取样时,可以只开设一个测孔,煤粉取样测孔的密封管座的结构图可参考附录C中图C.4。

7.2.3同一圆周截面上取样点的划分按照风量测量的方法进行。

7.2.4在截面的每一个拟定点上取样的时间必须相等,每点上取样的时间应使总截面取样量不少于150g,以减少取样误差。

7.2.5 对于单根一次风煤粉管道等速取煤粉样,至少应进行两次取样,两次取得的煤粉量偏差在10%以内,取两次测得的煤粉量的平均值作为该一次风煤粉管道所取煤粉量,若两次取得的煤粉量偏差大于10%,则需进行第三次取样,选择接近的两次煤粉量的平均值作为该一次风煤粉管道所取煤粉量。

8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

8.1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

8.1.1读取各一次风管上可调缩孔开度指示值并做好记录,如有刻度指示不清晰的,查阅最

近一次的风量调平试验报告记录。

8.1.2维持制粉系统运行参数稳定并逐一切除磨煤机自动运行方式,读取表盘各一次风管风

速值并计算各一次风速相对平均值的偏差做好记录。

8.1.3利用风量测速装置就地测量各一次风管气流动压并计算各一次风管动压相对平均值

的偏差做好记录。选出最大相对偏差值大于±5%的磨煤机做为调平试验对象,对于没有安

装煤粉分配器的磨煤机,选出最大相对偏差值大于±10%的磨煤机做为调平试验对象。

8.1.4 结合8.1.2和8.1.3中数据,分析待调平磨煤机表盘显示风速偏差值与就地测量动压

偏差值的一致性,如果两者比值 在0.95-1.05之间,则认为表盘和就地数据一致,调平试

验可以依据表盘显示风速进行。否则,则认为表盘和就地数据不一致,调平试验依据就地测

量动压进行。

8.1.5调节待调磨煤机一次风管上的可调缩孔(或风门),以使各一次风管最大风量相对偏

差(相对平均值的偏差)值不大于±5%,对于没有安装煤粉分配器的磨煤机,最大风量相

对偏差(相对平均值的偏差)值不大于±10%。

8.1.6磨煤机一次风管风量热态调平后,对于磨煤机出口装有煤粉分配器等用于各粉管粉量

调节装置的,可进行磨煤机各一次风粉管的煤粉量调平。采用第7节所述方法进行各粉管的

煤粉等速取样,各一次风粉管所取煤粉量相对煤粉量平均值的偏差做好记录,选出最大相对

偏差值大于±10%的一次风粉管做为粉量调平试验对象。调节磨煤机出口的煤粉分配器装

置,以使各一次风粉管煤粉量的最大粉量相对偏差(相对平均值的偏差)值不大于±10%。

8.2试验相关计算方法

8.2.1风量测量计算

根据测速管测得的气流平均动压计算气流速度和流量,计算式为: 2d P v k ρ= (5)

3600Q Av =

(6) 式中:

A ——管道截面积,m 2;

v ——气流速度,m/s ;

k ——测速管速度系数,按8.2.2计算。

当流量单位用kg/h 表示时,式(6)用下式表示:

36002d Q Ak P ρ= (7)

2(1)1100100(1)(273)*1013251100100()273()0.804 1.285c a p M M M M t V p p μμμμρ??+++??+++++=

(8)

式中:

ρ——含粉气流密度,kg/m 3;

μ——含粉气流煤粉浓度,kg/kg ;

?M ——磨煤机内原煤蒸发水分,按公式(9)求取,kg/kg ;

p a ——大气压力,Pa ;

p p ——气流静压,Pa ;

V C ——每公斤煤粉的体积,0.001m 3/kg 。

(9)

式中:

?M ——水分蒸发量,kg/kg ;

M ar ——收到基水分,kg/kg ;

M pc ——煤粉水分,kg/kg 。

采用逐步逼近法计算密度。即先假定μ,待求出浓度进而求出流量后,根据煤粉取样得

出的煤粉量可以计算出浓度,再与假定的浓度进行比较,要求两者之间相差小于5%。

示例:含粉气流煤粉浓度为0.5kg/kg ,原煤水分为10%,煤粉水分为1%,磨煤机出口

温度为80℃,大气压力100kPa ,气流静压为1.5kPa ,则含粉气流密度可根据式(9)和式(8)

得到:

8.2.2测速管速度系数计算

标准测速管的速度系数k ≈1.0,当用非标准测速管时,速度系数用标准皮托管标定得到: ,d pit d

P k P = (10) 式中:

pd, pit ——标准皮托管测得的动压,Pa ;

pd ——测速管测得的动压,Pa 。

8.2.3风量相对偏差的计算

风量相对偏差按下式计算:

100%i i Q Q Q Q -?=

? (11)

式中: i Q ?——风量相对偏差,%;

i Q ——一次风管风量,m 3/h ;

Q ——一次风管平均风量,m 3/h 。

8.2.4粉量相对偏差的计算

粉量相对偏差按下式计算:

(12)式中:

——粉量相对偏差,%;

βi, max——一次风管粉量,kg/s;

——一次风管平均粉量,kg/s。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标准型皮托管

图A.1NPL型

图A.2CETIAT型

图A.3AMCA型

图A.4普朗特型

(规范性附录)

非标准型测速管

图B.1BS–Ⅲ型笛形管

图B.2靠背式测速管

(规范性附录)

煤粉等速取样管及系统

图C.1平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

图C.2弯头式煤粉等速取样管

图C.3煤粉等速取样系统简图

图C.4煤粉取样测孔的密封管座结构图

索引

×××××××××××××××××××××××××××××××××××××××××××××××××××××××××××××××××××××××××××。

燃煤锅炉一次风量热态调平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

目次

1 编制背景 (2)

2 编制主要原则 (2)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

4 主要工作过程 (2)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3)

6 条文说明 (3)

电气工程领域核心期刊大全

电气工程领域核心期刊大全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旬刊 1964年创刊 EI核心期刊 本报是报道电机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交流技术经验和信息、开展学术讨论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64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学报》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期刊”、“电子技术”和“动力工程”类核心期刊。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电工理论、电力系统、自动化、动力工程、电机、高压电器及转、变、配电、通信及电力市场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技术论文、成果经验及其他。 ISSN:0258-8013 CN:11-2107/TM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邮政编码:100085 电话: 62913201-2908 传真:62916910 网址: 电子邮件: 2、电工技术学报 月刊 1986年创刊 EI核心期刊 本刊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中文核心期刊,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主要刊登电气领域的理论探讨、科研成果、设计制造、测试控制及系统配套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供电气科技作者、大专院校师生阅读者参考。ISSN:1000-6753 CN:11-2188/TM 主办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编辑单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地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电话: 88379846 传真: 网址: 电子邮件: 3、电力系统自动化 半月刊 1976年创刊 EI核心期刊 本刊办刊宗旨为“立足行业,鼓励创新,面向应用,促进电力工业科技进步”,主要面向电力行业从事科研、设计、运行、试验、制造、管理与营销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电力产品用户等,既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同时也重视和鼓励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经验、改进和革新。专业范围包括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计算机、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工程应用、专题报告、新技术新产品、现场经验、国外情况介绍、讨论园地、信息动态、综述等。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技查新管理规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技查新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有效利用电力科技信息,更好地为电力各级科技决策和研究服务,规范电力科技查新(以下简称查新)的管理,参照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原国家电力公司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查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的要求,按照《科技查新规范》,围绕项目科学技术要点,针对查新点进行文献检索和对比分析,查证其新颖性的信息咨询服务。 第三条查新工作服务的范围通常包括: 1、科技决策;2、科研立项;3、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4、科技奖励;5、技术咨询;6、其他。 第四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受委托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国电力行业的查新工作,包括对电力查新机构(以下简称查新机构)的资质认定和业务管理等。 设电力查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同有关单位提出,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批准。 第五条查新机构应取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认定。依据工作需要分为一级查新机构和二级查新机构。查新业务由获得资质认定的查新机构具体实施。 第六条查新工作实行有偿服务。 第七条一级查新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承接过电力行业的查新业务并有良好的信誉;得到其挂靠单位及其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推荐;在某行政区域内和在发电或输配供电专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 2、具有5人以上取得电力行业查新资格证书,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3人; 3、具有10年以上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数据库; 4、具备国际联机专业检索系统; 5、有完善的查新项目审核、用户反馈和监督检查等规章制度和严密的工作程序。 第八条二级查新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承接过电力行业的查新业务并有较好的信誉;得到其挂靠单位及其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推荐。 2、具有3人以上取得电力行业查新资格证书,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1人; 3、具有10年以上国内专业文献数据库;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 传统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青铜器的出现,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到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体现出机械工程的不断进步。并且这一时期机械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

工艺的转变。这充分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春秋战国之汉代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普遍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时期都有很大的发展。标志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东汉时期发明的提水翻车得到了改进和推广。同时还发明了高转筒车等灌溉工具。 (春秋时期攻击机械弩) (秦汉时期反盗机械装置—机弩)

轻纺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于2004年8月入职XXXXXXXXXXX有限公司,并担任品管部经理、兼研发中心主任,回顾过去,工作十几年以来自己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品德 本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是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都能站在党员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做表率。同时作为一名公司工会的妇女主任,我经常深入车间,积极做好员工的的思想工作,平时经常与女职工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向公司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在我的建议下,公司率先在全市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每年组织员工一次旅游和健康体检。 二、工作态度 几年的XXXX生活中,我首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同时将自己所学的纺织技艺倾囊相授,编制成《机台操作规程》与《检验规范》,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尽其所能,采取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操作技能。同时,为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生产热情,保证产品质量,每月都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操作技能比赛,选树操作能手,明确员工们学习的榜样。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不怕苦、不怕累,凡是走在前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工作,面对公司繁重的生产任务,我经常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 三、学习能力 学习培训经历:2013年5月6日—5月8日,参加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的“纺织品检验检测与质量技术研修班”学习;2013年9月—2016年1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进行工商管理的学习;2015年5月23日—10月1日参加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生态环境保护、毛纺质检”学习;2016年9月27日—9月28日,参加了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及中毛协原毛专业委员会组织的

电气工程知名期刊

国内: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工技术学报》 国际权威期刊: 电机领域:《IEEE T MAGN》、《IEEE T ENERGY CONVER》 电力电子领域:《IEEE T POWER ELECTR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系统领域:《IEEE T POWER SYST》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工技术学报, 3.电力系统自动化, 4.电机与控制学报, 5.电力自动化设备 -------5大EI检索源刊. 电工技术类核心期刊: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力系统自动化 3.电工技术学报 4.电网技术 5.电池 6.电源技术 7.高电压技术 8.电工电能新技术 9.中国电力 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1.电力自动化设备 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电力电子技术 14.高压电器 15.微特电机 16.电化学 17.电机与控制学报 1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变压器 20.电工技术杂志 21.电气传动 22.磁性材料及器件 23.电机与控制应用 24.华东电力 25.绝缘材料 26.低压电器 27.电瓷避雷器 28.蓄电池 29.电气应用 30.大电机技术 31.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

Guangzhou is the capital and a sub-provincial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It is a famous cultural city with a history of over2,210 years. Its long history has left Guangzhou with a number of scenic spotsand historical sites, e.g. The Tomb Museum of the King of Southern Yue inWestern Han Period, Chen Clan Temple, Six Banyan Temple, Zhenhai Tower,Guangxiao Temple, Sanyuan Temple, Memorial Mosque to the Prophet,Sacred Heart Church, The Taoist Temple of Five Immortals, and the DivineTemple of South Sea, each of which being a lively witness to the historic andcultural city of Guangzhou.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在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的指导和在挂靠单位、会员单位的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下称学会)以"围绕中心、服务重点、立足学会、促进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学会工作的新发展。 一、坚持以加强学术建设为基础,营造科学共同体 (一)国内学术会议注重学术氛围、质量与效果 学会组织了电力节能、电力节水、清洁煤发电等学术交流会议。20××年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特点是:提高了会议的互动性,使参会者有更多的参与度,学术氛围浓厚;会议提交的论文质量有明显提高,学术交流取得了显著效果。 1. 5月主办"第十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电力产业峰会",会议以"科技引领未来合作创造共赢"为主题,安排了14个主旨报告,主要内容是"节能与环境保护"、"电网安全与灾害防范"、"现代输变电技术"、"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分布式发电"; 2. 6月主办"第二届工业企业节电技术研讨会",会议就当前节能降耗形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3. 9月组织2007科协年会单元会场"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会议对燃煤污染物的生成与减排、生物质能利用与节能减排、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等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4. 11月与中国华电集团联合主办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2007年会",围绕"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需求与挑战"的主题,组织了18个主旨报告、1个专题讲座、1个科普讲座,并安排了2场论文交流; 5. 11月主办"2007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会议以"清洁电力和谐社会"为主题,组织了11个主旨报告、30篇专题报告, 4场论文交流,会议评选出优秀论文21篇。 (二)学会各专委会(分会)和省级学会,结合电机工程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应用的科技成果,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 1.电力信息化专委会9月召开的"2007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 2.火力发电分会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清洁化石能源专家组共同举办的"和谐可持续煤基发电,清洁化石能源技术研讨会"。 3.电力系统专委会召开了"2007年电力系统新技术研讨会"。 4.电站焊接专委会召开的"第十届电站焊接学术讨论会"。 5.电力建设专委会召开的"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 6.电力土建专委会召开的"2007年年会"。 7.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联合召开的"第十四届输配电技术研讨会"等。 (三)组织较高层次有影响的国际会议,积极介入国际组织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场专委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委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 - 1 -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地址 邮编; ENGLISH TITLE NAME Name-name Addr. ABSTRACT: □□□□□□□□□□□□□□□□□□□□□□□□□□□□□□□□□□□□□□□□□□□□□□□□□□□□□□□□□□□□□□□□□□□□□□□□□□□□□□□□□□□□□□□□□□□□□□□□□□□□□□□□□□□□□□□□□□□□□□□□□□□□□□□□□□□□□□□□□□□□□□□□□□□□□□□□□□□□□□□□□□□□□□□□。 KEY WORD: □□□□□;□□□□□□;□□□□□□ 摘要:□□□□□□□□□□□□□□□□□□□□□□□□□□□□□□□□□□□□□□□□□□□□□□□□□□□□□□□□□□□□□□□□□□□□□□□□□□□□□□□□□□□□□□□□□□□□□□□□□□□□□□□□□□□□□□□□□□□□□□□□□□□□□□□□□□□□□□□□□□□□□□□□□□□□□□□□□□□□□□□□□□□□□□□□□□ 关键词:□□□□□;□□□□□;□□□□□ 1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 aaaaaa 外文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aaaaaaaaaaaaa □□□□□□□□□□□□□□□□□□□□□□□□□□□□□□□□□□□□□□□□□□□□□□□□□□□□ 中文表题 Tab 中文图题 Fig 1.2 二级标题□□ □□□□□□□□□□□□□□□□□□□□□□□□□□□□□□□□□□□□□□□□□□□□□□□□□□□□□□□□□□□□□□□□□□□□□□□□□□□□□□□□□□□□ 2 一级标题□□ □□□□□□□□□□□□□□□□□□□□□□□□□□□□□□□□□□□□□□□□□□□□□□□□□□□□□□□□□□□□□□□ 致谢 □□□□□□□□□□□□□□□□□□□□□□□□□□□□□□□□□□□□□□□□ 参 考 文 献 [1] 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2] 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3] 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项目资助: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XXXXXXXXXX )

中国机械简史

中国机械简史 冯立升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六个时期:①形成和积累时期,从远古到西周时期。②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⑧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到元代中期。④缓慢发展时期,从元代后期到清代中期。⑤转变时期,从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的发展时期。⑥复兴时期,解放后的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机械的形成和积累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在工艺方面以石器打制工艺为主,主要是经过敲击和初步修整使石块成石器。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当时的石器工具的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尖状器、石球、石矛和石镞等,这时出现的其他材料的工具有木捧和磨制的骨针等。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在石器制造方面以磨制工艺为主,同时对石器的制造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过程。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如锛、斧、铲、凿、磨盘、磨棒、杵臼、钻、网坠、纺轮、犁、刀、锄、耘田器等。工具的种类不但有所增加,而且出现了不少专用工具。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古车和风帆的出现标志着新的动力出现。商代已经开始用牛来耕地。这一阶段已广泛使用犁来耕地。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铜器,但没有大量使用。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从使用单面范和双面范制作小件器物,发展到用多块范、芯组成的复合范制作大型器件。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 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这一时期锻造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sj.com/doc/db6264527.html,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010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名单 3、科技学术期刊的编校合一及其办公少纸化——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为例 4、《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5、《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度刊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论文排行 6、《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专栏策划总结 7、《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2003年载文及引文的统计分析 8、《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在全国科技期刊排序中的位置 9、《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 10、《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专栏策划总结 11、200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引文的统计与分析 1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4卷作者索引 1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年 14、《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 15、《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索引 16、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征订单 17、《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18、《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委员 19、《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参考文献要求

https://www.docsj.com/doc/db6264527.html, 20、《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题目大全 1、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征订单 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4、《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入围奖名单 5、《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索引 6、《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7、《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索引 8、2000年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刊发文章单位统计 9、《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10、《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1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度主要审稿单位(按审稿数量排序) 1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索引 13、2007年度《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主要审稿单位 14、《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 15、《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16、《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度主要审稿单位 17、《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期志庆 18、201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征订单 19、《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度主要审稿单位 20、《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度刊登稿件排行

2014国内机械工程类相关期刊(包括最新EI)

国内机械工程类相关期刊 1. 机械设计方向: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设计、工程设计学报、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EI)、工程图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EI)、振动与冲击(EI)、计算力学学报(EI)、应用力学学报(EI)、力学进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爆炸与冲击、力学季刊、力学学报(EI)、工程力学(EI)、固体力学学报(EI)、实验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机械强度、强度与环境、摩擦学学报(EI)、润滑与密封、系统仿真学报、计算机仿真、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应用科学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轴承、机械传动 2. 机械制造方向:制造技术与机床、机床与液压、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现代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制造业自动化、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航空精密制造技术、航空制造技术、精密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EI)、模具技术、模具工业、焊接、焊接技术、焊接学报(EI)、铸造、铸造技术、锻压技术、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中国表面工程、工具技术、塑性工程学报、机械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 3. 机电测控方向:机电工程、机械与电子、机电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信号处理、仪器仪表学报(EI)、测试技术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现代仪器、自动化与仪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自动化学报(EI)、控制理论与应用(EI)、控制与决策(EI)、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信息与控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EI)、电机与控制学报(EI)、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遥感技术与应用、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振动测试与诊断(EI)、噪声与振动控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机器人(EI)、无损检测、液压与气动、计量学报、电机与控制应用 4. 专业机械方向:农业机械学报(EI)、建筑机械、矿山机械、流体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重型机械、煤矿机械、化工机械、食品与机械、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压缩机技术、风机技术、水泵技术、声学技术、光学技术、汽轮机技术、车用发动机、压力容器、微电机、微特电机、汽车工程、船舶工程、动力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材料工程(EI)、材料科学与工艺(EI)、光学精密工程(EI)、工程塑料应用、应用声学、声学学报(EI)、工业安全与环保、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磁性材料及器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 5. 军工机械方向:航空学报、航空学报英文版(SCI)、航空动力学报(EI)、航空材料学报(EI)、宇航学报(EI)、宇航材料工艺(EI)、宇航计测技术、航天控制、飞行器测控学报、空间科学学报、中国航天、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探测与控制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EI)、弹道学报(EI)、固体火箭技术(EI)、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飞航导弹、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现代防御技术、火工品、推进技术(EI)、兵工学报(EI)、火炸药学报、核技术(EI)、核技术英文版、核科学与工程、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学报(EI)、中北大学学报(E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EI)、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EI)、沈阳航空航天大

电气工程知名期刊

国内: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电工技术学报》 国际权威期刊: 电机领域:《IEEE T MAGN》、《IEEE T ENERGY CONVER》 电力电子领域:《IEEE T POWER ELECTR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系统领域:《IEEE T POWER SYST》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工技术学报, 3.电力系统自动化, 4. 电机与控制学报, 5. 电力自动化设备 -------5大EI检索源刊. 电工技术类核心期刊: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力系统自动化 3.电工技术学报 4.电网技术 5.电池 6.电源技术 7.高电压技术 8.电工电能新技术 9.中国电力 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 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 15. 微特电机 16. 电化学 17. 电机与控制学报 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 20.电工技术杂志 21. 电气传动 22.磁性材料及器件 23.电机与控制应用 24.华东电力 25.绝缘材料 26. 低压电器 27.电瓷避雷器

28. 蓄电池 29.电气应用 30. 大电机技术 31. 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 Guangzhou is the capital and a sub-provincial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It is a famous cultural city with a history of over 2,210 years. Its long history has left Guangzhou with a number of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e.g. The Tomb Museum of the King of Southern Yue in Western Han Period, Chen Clan Temple, Six Banyan Temple, Zhenhai Tower, Guangxiao Temple, Sanyuan Temple, Memorial Mosque to the Prophet, Sacred Heart Church, The Taoist Temple of Five Immortals, and the Divine Temple of South Sea, each of which being a lively witness to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of Guangzhou.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o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十五”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数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009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电力装备方面: 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已可批量生产60万及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电设备最大单机容量已由30万千瓦升级到70万千瓦,机组效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已具备自主生产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能力,三代核电站装备的成套制造技术正在研发,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兆瓦级风电机组已实现批量生产,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我国已进入世界风电设备生产大国行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成功,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须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动力与电力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新数据或新结论。 论文的特点:(1)创新性或独创性;(2)理论性或学术性;(3)科学性和准确性;(4)规范性和可读性。 注意事项 ●请勿一稿多投。本刊不接收一稿多投稿件,在稿件受理期间,不得另投他刊。 若录用后发现已在他刊刊出,本刊则不予刊登,作者应承担经济责任并记录在案,我刊以后不再接收该文通信作者的稿件。 ●在投寄稿件的同时,请附言说明作者的简历(性别、出生年、学历、职务职 称、当前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等)以及稿件所涉及的科研项目概况和有关的背景资料(若为基金资助项目或部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请提供项目编号,本刊将优先受理和发表)。 ●编辑部从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向作者提供初审意见,在3个月内通知作者 审稿结果。未采用的稿件一般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文字删改。如果作者不愿意删改,则请事先说明。 ●录用的稿件将收取版面费。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媒体,有关稿酬已包 含在我编辑部支付的稿酬当中,不愿意通过这些媒体发行者,请特殊说明。 ●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或联系人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传真以及E-mail地址。 ●全国统一投稿邮箱:zgdjgcxb@https://www.docsj.com/doc/db6264527.html,。 1 稿件总则 ●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 字数以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论文的排序为: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每位作者一个工作单位,包 括邮政编码和所在省、市)、英文标题、作者汉语拼音、工作单位英译名(包括邮政编码和所在城市汉语拼音)、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论文的中图

中国机械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中国机械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 田博鑫1 (1.大学机械与运载学院工业工程1101班) 摘要: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该历史,可以以史为鉴,辨清现在,把握中国机械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现代设计方法,传统设计方法,机械发展,古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发展史。 Abstract: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a brilliant achievement,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but also for the world technology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can take history as a mirror, clear now, gras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chinery. ·0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经过中国不懈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近年来,工程机械产品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升级之时,也已经走进了国际化的轨道。无论在各行各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商品贸易的主流趋势。工程机械作为主导国民经济的工程建设的下游行业,也会将产品和技术推向世界。 ·1正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1964年创刊,国家一级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主要出版动力和电力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是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其他国内外重要相关数据库的核心期刊,具有国际影响。 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012年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07—2010年学报共有8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8年共 有14篇论文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了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各项期刊指标逐年上升,影响力不断提高。根据2010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继续稳居学科总排名榜首,已经连续七年学科各项指标总排名第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征稿简则《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动力与电力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新数据或新结论。 论文的特点:(1)创新性或独创性;(2)理论性或学术性;(3)科学性和准确性;(4)规范性和可读性。 1 稿件总则 ●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 字数以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论文的排序为: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每位作者一个工作单位,包 括邮政编码和所在省、市)、英文标题、作者汉语拼音、工作单位英译名(包括邮政编码和所在城市汉语拼音)、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附录。 ●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尽量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致。 ●文中所用技术名词前后应一致,新名词应注明原文或加注释。计量单位的名 称、符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规定使用。 ●外文字母需分清大小写;容易混淆的英文、希腊字母要书写清楚;字母带有 上下角标时,要明显区分其相对位置。 ●对英文稿件的要求与对中文稿件的要求相同,请同时提供作者中文信息。 2 关于作者单位和署名 ●作者署名中的单位一般指成果所属单位,而不是作者投稿时的就学单位或工 作单位。作者署名的单位应该是注册的法人单位全称,为便于读者联系,作者可列出法人单位下设的二级单位。 ●若两人以上作者属于同一法人单位,但二级单位不同,则只使用法人单位名 称,不列二级单位名称,二级单位名称在作者简介中说明。一个法人单位不能分成两个单位署名,如1. 清华大学电机系,2.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每位作者只署一个单位,其他单位可以在作者简介中列出。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名称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 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

中国机械工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sj.com/doc/db6264527.html, 中国机械工程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机械工程论文选题参考 1、SMART 发展之道——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为中国机械工程业带来发展机遇 2、强化特色力创名牌——《中国机械工程》办刊实践与思考 3、领先进入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数据库 4、《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机编主题索引分析研究 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王瑞刚副秘书长会见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代表 6、向着国际一流的学术团体迈进——纪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创建40周年 7、中国机械工程继续教育回顾 8、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举办工业工程师"现场管理改善"培训班2005年4月开班 9、薛群基院士荣获2011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 10、黄卫东理事长到沈阳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秘书处人员进行工作研讨 11、五十年艰辛历程半世纪辉煌成就——纪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成立50周年 12、第五次全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 1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二十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1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三个工作会议在浙江召开 1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常务理事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

https://www.docsj.com/doc/db6264527.html, 17、《中国机械工程》2003~2012年发文及被引情况统计分析 18、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2013年度工作计划 19、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解聘、增聘物料搬运分会委员 2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组成第5届委员会 二、中国机械工程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选“伯乐奖”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十周年年会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王益群教授在京会见SMC株式会社高田芳行会长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七届二次理事长办公会 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举行1992年学术年会 6、纪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三十五周年 7、摩擦学重在应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教育培训委员会 8、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涂料涂装技术论坛在湖南举办 9、一湾海峡,材料为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海峡两岸交流纪实 1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周济:中国后来居上必须并联式发展 11、以责任编辑为主线的英文摘要质量控制研究--以《中国机械工程》英文摘要为例 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七届四次委员会议暨第七届全国设备维修与改造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召开 1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2011年度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合肥召开 14、新世纪中国机械工程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管理办法(暂行)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开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以下简称“CSEE标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CSEE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监督和日常管理。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均应按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CSEE标准是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按照公开、透明、协商一致原则制定,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团体标准。 第四条 学会开展标准制定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CSEE标准。标准制定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CSEE标准对接采用国际标准时可采用双编号。CSEE标准主要以中文编撰。根据需要,部分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编写并出版,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六条CSEE标准主要涵盖基础技术标准、规划设计标准、建设运行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规范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技术标准。CSEE标准的形式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CSEE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要求,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技术

第七条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第八条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第九条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第十条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第十一条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第十二条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CSEE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班级:机械10-2班 学号:3100644240 姓名:赵明明

中国机械发展史 摘要: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本文简介了中国古代、近代机械产品发展和现代机械产品发展概况外,主要是总结中国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重点是制造技术和产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史实。 关键字:中国;机械工业;产品发展;技术发展史 Abstract: Machinery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Mechanical invention w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ajor sign of other animals, human mechanical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ore status.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ncient Chinese, modern mechan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modern mechanicalproducts ,main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ese modern mechanical industry . The focus is 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istorical facts. Key word: China ;mechanical industry ; product development ; technograph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在机械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机械的很多方面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机械业发展停滞,同时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的机械发展开始远远超过中国,直到今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机械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机械发展时期,二是中国近代机械发展时期,三是中国现在机械发展时期。 一、中国传统机械发展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金属冶机械铸技术发明时间 较早,且技术精湛。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 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不同刀刃的区分。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