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3习题答案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3习题答案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3习题答案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3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

1.d ; 2.d ; 3.d ; 4.c ; 5.a ; 6.b ; 7.d ; 8.d ; 9.b ;

10.d ; 11.c ; 12.a ; 13.d ; 14.c ; 15.b ; 16.d ; 17.b ;

18.c ; 19.c ; 20.d ; 21.d ; 22.d ; 23.b ; 24.d ; 25.d ;

26.b ; 27.b ; 28.d ; 29.b ; 30.b ; 31.b ; 32.b ; 33.b ;

34.a ; 35.d ; 36.d ; 37.b ; 38.d ; 39.a ; 40.c .

二、多项选择

1.bd ; 2.cd ; 3.abc ; 4.acd ; 5.ac ; 6.abc ; 7.bcd ;

8.ad ; 9.acd ; 10.ac ; 11.bcd ; 12.abc ; 13.bcd ; 14.abc ;

15.ab ; 16.bcd ; 17.ab ; 18.abcd ; 19.ad ; 20.cd 。

三、名词解释

1.在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是指与总意愿支出相等时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加政府购买支出。

2.在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如果用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则消费函数的形式为:C=C 0+cY 。其中C 0为自发消费,c 为边际消费倾向,且C 0>0,0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如果用MPC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C 表示消费的变动量,△Y 表示收入的变动量,则MPC=△C/△Y 。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如果用APC 表示平均消费倾向,则APC=C/Y 。

5.边际储蓄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用MPS 表示。

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在收入中的比重,用APS 表示,APS=S/Y 。

7.边际税收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

8.投资乘数每增加一单位自发投资支出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用K I 表示。在两部门经济中,c I K -=11;在三部门经济中,若税收是收入的函数,ct c I k +-=11(其

中c 为边际消费倾向,t 为边际税收倾向)。显然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税收倾向成反比。

9.政府支出乘数指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支出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用K G 表示。在三部门经济中,若税收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则c G K -=11;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ct c G k +-=11。显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税

收倾向成反比,与同等条件下的投资乘数相等。

10.税收乘数指每增加一单位税收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用K T 表示。在三部门经济中,若税收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则c c T K --=1;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

ct c c

T k +--=1。显然税收乘数的绝对值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税收倾向成

反比。

1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转移支付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用K TR 表示。在三部门经济中,若税收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则c c TR K -=1;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ct c c TR k +-=1。显然转移支付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

税收倾向成反比。

12.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与税收同时同方向同数量变动时,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支出和税收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用K B 表示。在三部门经济中,若税

收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则B k =1111=+=+---c c c T G k k ; 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

则B k =ct c c +--11

13.出口乘数指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用K X 表示。在四部门经济中,若税收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则m c X k +-=11;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

m ct c X k ++-=11(其中m 为边际进口倾向)。

14.进口乘数指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用K M 表示。在四部门经济中,若税收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则m c M k +--=11;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

m ct c M k ++--=11。

15.加速数指资本存量与收入之间的比率。若用K 表示资本存量,Y 表示收入,V

表示加速数,则V=K/Y,进而有V=△K/△Y。若折旧为零,△K即资本存量的变化量正好等于投资量I,即△K=I,于是有V=I/△Y。因此加速数又指投资量与收入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四、判断题

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错;9.错;10.错;11.错;12.对;13.错;14.错;15.对;16.对;17.错;18.错;19.对;20.对。

五、辨析题

1.错。均衡的国民收入是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而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所有经济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国民收入。当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国民收入实现均衡,但此时不一定实现了充分就业,故两者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2.对。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的增加量。

3.对。因为△S+△C=△Y d,等式两边同除以△Y d,得MPS+MPC=1。

4.错。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所以0

5.对。随可支配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叫引致消费,它是边际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的乘积(c Y d)。

6.对。储蓄是国民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储蓄增加消费必然相应减少,从而经济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7.错。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8.错。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9.错。乘数效应发挥前提是社会有足够的闲置资源。如果经济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自发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的结果只能是提高价格,不会增加供给。另

外乘数效应还要受到其他因素制约: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10.对。由线性消费函数可得APC=c

d Y C +0=MPC+d Y C 0,由于自发消费和可支配收入都是大于零的值,故APC>MPC 。

11.对。均衡国民收入(产出)是与意愿总支出(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

12.错。核算时有实际投资=实际储蓄,均衡时是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13.错。可以表示为计划投资=储蓄。

14.错。凯恩斯定律被认为是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价格具有黏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15.错。APC+APS=1,但二者不一定相等。

16.错。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有d cY C C +=0,d sY S S +=0(其中c 为边际消费倾向0

17.错。在三部门经济中,若税收是收入的函数,ct c I k +-=11,显然投资乘数与

比例所得税税率反方向变化。

18.错。因为△S+△C=△Y d ,等式两边同除以△Y d ,得MPS+MPC=1。

19.错。因为C+S=Y d ,等式两边同除以Y d ,得APC+APS=1。

20.错。社会消费函数是描述社会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由居民消费函数简单加总求得,必须考虑到国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政府的税收政策和公司未分配利润在税后利润中的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1.错。有关,依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同的,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清除较高,因此,国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高低会影响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22.错。自发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都是直接作用于总需求,引起国民收入倍数增加的效果一样,即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投资乘数相等。

23.错。在四部门经济中,若税收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则m c M k +--=11;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m ct c M k ++--=11。边际进口倾向越大,自发投资乘数越小。

24.错。因自发投资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自发投资与税收等量增加时,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大于国民收入减少的倍数,国民收入总量增加。

25.对。如果政府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制,将富人原来可能用于储蓄的一部分收入征收过来,并以转移支付的形式转化为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并部分的转化为个人消费,那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就得以提高。

26.错。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人的消费与储蓄行为,主要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预期收入,因此一个暂时性的收入增加不会对当前消费产生很大影响。只有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一个暂时性的减税会对当前消费产生很大影响。

27.错。只有在实行定量税的三部门经济中才恒等于1。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税

收是收入的函数,则B k =111<+--ct c c 。

28.错。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等量增加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其增加量为B k △G 。

29.对。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持久收入相联系,经济的短期繁荣和衰退,只会影响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对长期收入的影响不大。

30.对。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有利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六、简答题

1.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通常不为零,但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因为产出总是均衡在厂商的实际存货投资与计划存货投资相等的水平上。实际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如果实际存货投资大于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即存货过多,为了减少存货,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使产出下降;如果实际存货投资小于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小于零,即存货过小,为了增加存货,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产出上升。故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 厂商的实际存货投资包括三部分:新增库存原材料,新增在产品(半成品)和新增产成品,对于理性的厂商来说,新增库存原材料和新增在产品总是属于计划存货投资,是厂商正常生产所不可避免的。就新增产成品来说,由于厂商的生产具有连续性,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该厂商正在生产产品,所以总有一定量的产成品存放在厂商的仓库里。这部分不是由市场需求降低而是由生产连续性引起的新增产成品,也属于计划存货投资。所以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不为零。

2.答:边际消费倾向指最后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它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经验证明,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收入增加时,消费一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量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量,后者与前者的差额就是储蓄的增加量。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它总是大于零但并不总是小于1。当收入为零或很少时, 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借钱消费。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

3.答: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收入,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只要增加总需求就能增加收入,减少总需求就会减少收入,收入的多少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按照凯恩斯的这种观点,增加储蓄意味着减少消费,减少总需求,最终会减少收入。而且根据乘数效应,收入的减少量将多于储蓄的增加量。

4.答: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税率的提高会减少收入。由三部门均衡收入表达式Y=(C0+I0+G0-T0)/(1-c+ct)。其中t为税率。可知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税率越高,即t越大,收入越小,t与收入负相关。若税收为定量税收,与收入无关,则三部门均衡收入Y=(C0+I0+G0-T0)/(1-c)。其中T0为定量税。如果其他条件既定,均衡收入与定量税负相关,增加定量税将使收入减少。

5.答:均衡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所有经济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候的国民收入。

6.答: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如果用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C表示消费的变动量,△Y表示收入的变动量,则MPC=△C/△Y。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如果用APC表示平均消费倾向,则APC=C/Y。

7.答:a.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b.短期,无论可支配收入为多少是否为零,消费都大于零;c.随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d.消费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增加量。

8.答:a.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对应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b. 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为1;c.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等于1。

9.答:凯恩斯提出的“节约悖论”是指引起个人收入增加的节约(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却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减少。产生的原因在于投资没有随着储蓄的增加而增加。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并一定完全转化为投资,即储蓄与投

资并不总是相等,一旦消费的减少或储蓄的增加没有转化为投资,总需求下降,最终引起国民收入的减少。

10.答:乘数效应的发挥以社会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为前提;同时社会中大部分资源闲置但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乘数效应的发挥也要受到限制;再有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程度以及货币供应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也会制约乘数效应的发挥。

11.答:a.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一个家庭的消费,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绝对收入水平,还取决于该家庭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是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b.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家庭在本期的消费不仅受其本期收入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地位的影响,还受其前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这是消费的“棘轮效应”;c.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反方向变化,但在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12.答: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因为暂时性减税会增加当前收入,故对消费影响较大。

13.答:会增加消费。因为完善的社保系统会减少老年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之后准备的储蓄,故增加消费。

14.答:社会消费倾向会提高,因为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比例提高,而老年人只消费不生产,故社会消费倾向提高。

15.答:a.利率,利率对消费有双重影响,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b.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改变实际收入而改变消费;c.收入分配,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不同富裕程度的家庭消费倾向不同,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与否会影响社会消费倾向;d.积累的财富,一个家庭积累的财富越多,消费倾向越高,反之亦然。另外消费还会受到人口增长和分布及社会年龄结构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16.答:从“持久性消费”的观点看,不会影响人们的当前的消费,因为人们用于炒股的资金一般是不用于日常消费的,但对耐用品的消费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有人在炒股中发了财,就会购买房屋等耐用消费品。同样,因股市大跌,使在炒股中发财的人减少,就会减少人们对购买房屋的需求。

17.答:根据消费理论,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一

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导致我国的内需不旺;b.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市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远超0.4的国际警戒值,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突出,必然降低我国社会边际消费倾向;c.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经济结构转型、企业体制改革、社保体系不完善等导致对未来持久收入预期下降,从而降低了当前消费需求;d.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交易缺乏诚信、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不完善,导致消费信贷发展滞后、消费者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e.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基础设施是消费行为赖以实现的主要依托,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仍受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尤其是广大落后农村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消费的增长。

七、论述题

1.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的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的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不会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生产的成本不变,进而产品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2.答:乘数原理说明一定量投资等支出的变动会引起数倍于自身的收入变动。而加速数原理说明一定量的收入变动将引起数倍于自身的投资变动。(加速数V=K/Y或V=I/△Y)两者结合形成的乘数-加速数原理可用来说明收入的周期性波动。但乘数-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制约。

首先乘数作用的发辉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闲置资源的多少。如果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二是投

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如果储蓄和投资的决定有一定的联系,即储蓄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还与利率有关,则由投资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从而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缩小乘数效应;三是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在投资增加时,货币供给不能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利率就会上升。更高的利率不但鼓励储蓄抑制消费,而且减少投资,最终大大地缩小乘数效应。

其次,制约加速数作用发挥的因素有:一是社会各企业的现有生产设备都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否则加速数的作用便无从发挥,当收入增加要求投资增加时,实际上投资无须增加,只要提高现有生产设备的利用能力就行了;二是假定资本品供给能适应收入增加引起的投资增加需要。实际上资本品的供给并不能时时适应投资的需要,从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就要打一定的折扣;三是假定资本-产量比率即加速数不变。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资本-产量比率经常变动。若资本-产量比率变小,则加速数的作用就变小。3.答:政府购买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是同方向变动。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转移支付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他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总支出变化是同方向的。当转移支付增加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总支出增加,并且总支出的增加数倍于转移支付的增加量。

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类似于转移支付,是间接的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影响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但与转移支付不同的是税收的变化是与总支出的变化反方向的。税收也会引起总支出倍数变化,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4.答: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他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取决于恒常收入,两者有着恒常不变的比例关系。这个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命题之上:(1)一个家庭事实上取得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即恒常收入和暂时收入,与收入相对应,现实的消费支出由恒常消费和暂时消费两部分组成;(2)恒常消费在恒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常数;(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

5.答:就区别而言,生命周期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他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1;(3)当政府想要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是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八、计算题

1.解:(1)均衡收入Y=(100+50)/(1-0.75)=600

消费C=100+0.75×600=550

储蓄S=Y-C=600-550=50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S=-C0+(1-c)Y=-100+0.25×600=50

(2)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实际储蓄-计划投资=-100+(1-0.75)1000-50=100。2.解:(1)均衡收入Y=C+I+G =100+0.8(Y-0.25Y+62.5)+200+100,即Y=1125;

(2)根据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公式,可得:

投资乘数K I=政府购买乘数K G=1/(1-c+ct)=1/(1-0.8+0.8×0.25)=2.5;

税收乘数K T=-c/(1-c+ct)= -0.8/(1-0.8+0.8×0.25)=-2;

转移支付乘数K TR=c/(1-c+ct)=0.8/(1-0.8+0.8×0.25)=2;

平衡预算乘数K B=(1-c)/(1-c+ct)=(1-0.8)/(1-0.8+0.8×0.25)=0.5;

(3)为了达到1325的充分就业收入,收入必须增加200。为此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a.增加政府购买△G=△Y/K G=200/2.5=80;

b.减少税收△T=△Y/K T=200/2=100;

c.增加等量的政府支出和税收:△G或△T=△Y/K B=200/0.5=400。

3.解:当投资由300增至500时,△Y=(500-300)/(1-0.75)=800;

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则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第1、2、3、4期收入分别为:

Y1=0.75×5200+1000+500=5400;

Y2=0.75×5400+1000+500=5550;

Y3=0.75×5550+1000+500=5662.5;

Y4=0.75×5662.5+1000+500=5746.875.

4.解: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C t=cY t-1本期投资由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构成,本期的引致投资I t=V(C t-C t-1)。最后本期收入由本期的消费和投资组成,即Y t=C t+I t。根据上述原理,可得:

1990年的消费支出C90=cY90-1=0.75×(6000-400)=4200;

1991年的消费支出C91=cY90=0.75×6000=4500;

1991投资=I0+V(C91-C90)=900+2(4500-4200)=1500;

同年的收入Y91=C91+I91=4500+1500=6000;

1992年的消费支出C92=cY91=0.75×6000=4500;

1992年投资=I0+V(C92-C91)=900+2(4500-4500)=900;

同年的收入Y92=C92+I92=4500+900=5400;

1993年的消费支出C93=cY92=0.75×5400=4050;

1993年投资=I0+V(C93-C92)=900+2(4050-4500)=0,

同年的收入Y93=C93+I93=4050。

5.解:税率的提高和政府购买的增加都会引起收入的变动。总的收入变动量等于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量与税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量之和,即:△Y=△Y G+△Y T=1/(1-c+ct')50+[-c /(1-c+ct') 0.05×1000]= (1-c) /(1-c+ct')50 (其中c为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t为边际税收倾向, t'= t+△t)。

设△BS为政府预算盈余的改变量,则

△BS= (t+△t)( Y+△Y)- tY-△G= t'△Y = t'(1-c) /(1-c+ct')50>0

故预算盈余上升。

6.解:(1)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Y=C+I+G+(X-M)=100+0.8(Y-50-0.25Y)+50+100+(40-20-0.1Y),即Y=460;(2)净出口(X-M)=40-20-46=-26。7.解:(1)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Y=C+I+G=150+0.8(Y-20-0.25Y)+50+80,即Y=660;

(2)政府预算盈余BS=T-G=20+0.25×660-80=105。

8.解:(1)第2年的永久可支配收入为6000,则第2年的消费为:C=200+0.9×6000=5600;

(2)第3年的永久收入为:Y p=0.7×7000+0.3×5000=6400;

第3年的消费为:C=200+0.9×6400=5960;

第4年的永久收入为:Y p=0.7×7000+0.3×7000=7000;

第3年的消费为:C=200+0.9×7000=6500;

从第5年开始永久收入一直为7000,故消费也保持在6500。

九、案例分析

1.答:减免农业税、特产税,增加政府向农村的转移支付,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农民消费水平一个显著的提高;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其它支农措施,能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预期,依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农民预期收入的增加,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消费支出作为经济社会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社会总产出带来倍数的扩张。自发消费的提高,会在乘数作用下使总产出数倍增长;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会使乘数增大,放大自发支出对社会总产出的影响。2.答: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Y=C+I+G+NX,税收的变化虽不直接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但它通过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间接的对国民收入决定起作用。税收变化对国民收入作用的大小可以用税收乘数来表示,每减少单位税收,国民收入会倍数的增加。不过,税收变化与政府购买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不同,政府购买直接影响总支出,会引起总支出倍数变化,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而且政府购买乘数要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转移支付类似于税收,间接影响国民收入,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等,即等量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量是一致的,但转移支付与税收不同,它与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