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题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题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题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题

土壤侵蚀原理思考题(09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在地球陆地表面,土壤、母质及其地表其他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重力、

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

损失。

3.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

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4.古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所发生的侵蚀,称为古代侵蚀。

5.现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所发生的侵蚀,成为现代侵蚀。

6.正常侵蚀: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

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7.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

蚀速率,导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8.水力侵蚀: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

地表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9.风力侵蚀:由于风的作用使地表土壤物质脱离地面,被搬运的过程以及气流中的颗粒对

地面的磨蚀作用。

10.重力侵蚀:在重力作用下,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面向下运动的一系

列现象。(p118)

11.混合侵蚀:是指在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它的表现形式为泥

石流。

12.冻融侵蚀:当温度在0摄氏度上下变化时,岩石空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

胀,因而他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璧产生很大的压力,使裂隙加宽加深;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更深地渗入岩体的内部,同时水量也可能增加,这样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不断使裂隙加深扩大,以致岩体崩裂成岩屑,称冻融侵蚀。(p33)

13.化学侵蚀: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

壤肥力降低的过程称为化学侵蚀。(表现为岩溶现象的发育及土壤中盐分和有机质的流失)

14.流域输沙量: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15.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16.允许土壤流失量:

17.雨滴击溅侵蚀:在雨滴击溅作用下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颗粒产生位移的现象,简称溅蚀。

18.山洪侵蚀:在山区、丘陵区富含泥沙的地表径流、经过侵蚀沟网的集中,形成突发洪水,

冲出沟道向河道汇集,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称为山洪侵蚀。(p27)

19.滑坡:坡面岩体或土体沿贯通剪切面向临空面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20.崩塌:在陡峭的斜坡上,整个山体或一部分岩体、块石、土体及岩石碎屑突然向坡下崩

落、翻转和滚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21.山剥皮:土石山区陡峭坡面在雨后或土体解冻后,山坡的一部分土壤层及母质层剥落,

裸露处基岩的现象称之为山坡皮。

22.临界风速:

23.风沙流:风与其搬运的固体颗粒(沙粒)共同组合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

24.:输沙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或单位宽度)所搬运的沙物质量叫做输沙率。

25.风沙流容量:在一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

26.风沙流强度:风沙流所实际搬运的沙物质颗粒的量称为风沙流强度。

27.荒漠化:p106….

28.沙漠化:

29.风沙化:

30.沙尘暴: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现象。

31.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即侵蚀模数。

32.起沙风速: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二.填空题

1、外营力对地壳表面的侵蚀过程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2、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水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

4、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和(化学侵蚀)。

5、水力侵蚀形式的种类包括(雨滴击溅侵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和(岸坡浪蚀)。

6、重力侵蚀形式的种类包括(陷穴)、(泻溜)、(滑坡)、(崩塌)、(坠石)、(地爬)、(崩岗)、(岩层蠕动)、(山剥皮)。

7、面蚀分为(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8、按泥石流性质划分泥石流的种类(稀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和(过渡性泥石流)。

9、按泥石流的流态特征分为(蠕动泥石流)、(层动泥石流)、(紊动泥石流)、(滑动泥石流)、(波动泥石流)。

10、按沙丘移动方式分为(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11、按沙粒运动形式分为(悬浮式移动)、(跳跃式移动)、(蠕移式移动)。

三.简答题

1.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2.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3.土壤侵蚀量与土壤流失量

4.土壤侵蚀程度与土壤侵蚀强度

5.地表岩石物理风化作用

6.地表岩石化学风化作用

7.地表岩石生物风化作用

8.雨滴击溅侵蚀侵蚀过程

9.土壤侵蚀的危害

10.雨滴击溅侵蚀作用

11.山洪侵蚀特征

12.在不同风速条件下0—10cm气流层中沙粒的分布特点

13.0—10cm气流层内风沙流结构的基本特征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The Principle of Soil Erosion 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一、室内实验部分 (4) 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 1实验目的 (4) 2实验原理 (4) 3实验样品制备 (5) 4实验用具 (6) 5实验步骤 (6) 6数据整理与分析 (8) 7实验报告编写 (8)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 1实验目的 (9) 2实验原理 (9) 3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 4实验物品准备 (10) 5实验设计 (10) 6实验步骤 (10) 7数据整理与分析 (19)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0) 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 1实验目的 (21) 2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 3实验仪器及用品 (21) 4实验原理 (24) 5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 6实验步骤 (24)

7实验数据整理 (28)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9) 二、野外实习部分 (30) 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0) 3实习报告编写 (30) 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 1实习地点 (31) 2实习内容及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 2 实验原理 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同时还受到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的可蚀性不同)、地面坡度、地表覆盖物种类及其覆盖物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特定土壤(限于教学时数只能选择一种土壤),通过改变有限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度)探讨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上因素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 3 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产品厂家:日本大器株式会社; 有效降雨面积:1.5m×1.5m; 雨滴发生器至地面垂直高度:2.0m; 降雨强度:10 mm/h ~ 200 mm/h 连续可调; 雨滴直径:1.7 mm ~3.0mm; 降雨历时:0~24 h 自动控制; 工作方式: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任选。 4 实验物品准备 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1个(0.5m×1.5m); 供试土壤适量(1.0 m3以上)装入土壤侵蚀槽; 1000 ml 量筒10个;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土壤侵蚀原理_张洪江_试卷4

土壤侵蚀原理_张洪江_试卷4 水保04级B卷 北京林业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试卷名称:土壤侵蚀原理B卷课程所在院系: 水土保持学院 考试班级学号姓名成绩试卷说明: 1. 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本试卷共计2页,共六大部分,请勿漏答; 2.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3. 答题之前,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上的考试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4. 第一大题可直接在试题纸上答题;从第二大题开始可直接在试卷上写题号后答题 5. 答题完毕,请将试卷和答题纸正面向外对叠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6. 考试中心提示:请你遵守考场纪律,参与公平竞争~ 一、简释下列名词(2分/个×10个=20分)。 1.土壤侵蚀: 在水力、风力、温度作用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2.冻融侵蚀: 3.侵蚀沟: 坡面径流冲刷土壤或土体,并切割陆地表面形成沟道的过程,也称为线状侵蚀或沟状侵蚀。 4.侵蚀模数: 2单位面积上一定时间内被侵蚀带走的泥沙量,以t/km?a 表示。 5.土壤侵蚀程度:

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6.风力侵蚀: 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7.沟壑密度: 2沟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侵蚀沟道的总长度,常以 km/km表示。 8.开析度: 2开析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文网的总长度,常以 km/km表示。 9.允许土壤流失量 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说允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10. 重力侵蚀: 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中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很多情况还受下渗水分、地下潜水或地下径流的影响),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二、试述重力侵蚀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因素(20分)。 重力侵蚀的发生机理主要为,由于在下渗水分影响下,土体、岩体等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向下运动产生位移(10分)。 当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其抗滑阻力小于下滑力时,则发生重力侵蚀(8分)。 其影响因素主要为降雨、下渗水分、地形、地质、地震动等(2分)。 三、试述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依据及其大致范围(15分)。 土壤侵蚀类型一级区的划分依据是外营力种类,将全国划分为水力侵蚀类型区,其大致范围为内蒙的阴山以南、青藏高原的东缘线以东地区;风力侵蚀类型

城市规划原理40模拟题

[模拟] 城市规划原理4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的关系,把()放在首位。 A.保护和利用;保护 B.开发和利用;利用 C.保护和开发;保护 D.保护和发展;发展 参考答案:A 第2题: 城市生态规划即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动地调控()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A.城市空间 B.城市社区 C.城市居民 D.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C 第3题: 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 B.城市文化 C.全球化 D.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D 第4题: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是指()。 A.其他绿地 B.生产绿地 C.附属绿地 D.防护绿地 参考答案:A 第5题: 《镇规划标准》考虑调整因素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每人()平方米。 A.70~100 B.75~120 C.75~140

D.80~160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不属予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A.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换乘枢纽 B.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大型公共设施人流的换乘枢纽 C.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换乘枢纽 D.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转换公共交通的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 参考答案:B 第7题: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不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 A.建设条件分析 B.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确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 D.竖向规划设计 参考答案:C 第8题: 由于具有(),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A.全局性和单一性 B.全局性和综合性 C.分散性和单一性 D.分散性和综合性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下列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B.规划草案公告2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 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参考答案:B 第10题: C3级民用机场的指标为()。 A.机场长度800~1200m;翼展:24~36m B.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24~36m C.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15~24m D.机场长度>1800m;翼展:52-65m 参考答案:B

土壤侵蚀原理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主要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本章概念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显示图片和实习实验来完成。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第二节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第三节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 第四节土壤侵蚀形式 第五节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主要讲解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一、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1.基本概念(1)土壤侵蚀:《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199 2.3)对土壤侵蚀(soil erosion)的定义为: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劳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1990.12)中定义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4)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the rate of soil erosion)。 (5)水土保持: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1990.9)中水土保持的定义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土壤侵蚀原理第5章重力侵蚀

第5章重力侵蚀 主要教学目标:分析重力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重力侵蚀形式及影响重力侵蚀的自然因素。使掌握防治重力侵蚀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第一节重力侵蚀作用分析 第二节崩塌 第三节滑坡 第四节错落 第五节蠕动 第六节陷穴与泻溜 第一节重力侵蚀作用分析 一、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1.概念: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斜坡(包括山坡、岸坡、人工边坡)上松散堆积物或风化基岩,由于本身重量而沿着斜坡向下运动或发生垂直下落,在块体运动中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地震等因素往往起促进和触发作用。块体运动是一种固体或半固体物质的运动,可以是快速运动,也可以是缓慢不易觉察的移动或蠕动。它既是地质作用的动力,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因为当它沿斜坡向下运动时,一方面破坏沿途可能遇到的基岩,同时运动的物质本身也遭受破坏。 2.应力:重力是促使斜坡上的物质向下运动的动力。当重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力和摩擦阻力时,物体就要向下移动。在这一过程中,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它能促进块体运动的发生。这不仅因为水可以增大物质的重量,更重要的是水还起着润滑作用,从而减少松散物质颗粒之间的粘结力以及整个物体和基底之间的摩擦阻力。此外,地下水在流动中具有渗透力,这种力作用在它所流经的沉积物或岩石颗粒上,其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能促进沉积物或岩石的破坏。每当洪水退后河岸易发生坍塌,就是因为这时两岸的地下水均向河流排泄,其流向与渗透力的方向指向岸坡下方,从而破坏河岸的稳定性。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5)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五) 单项选择题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C.确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①索里亚·玛塔(SofiaYmata);②西谛(CamilloSitte);③戈涅(TonyGarnler);④格迪斯(PattickGeddes);⑤工业城市;⑥城市形态研究;⑦线形城市; ⑧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⑥;①—⑧;③—⑤;④—⑦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3.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 B.用地面积、性质 C.容积率 D.建筑密度 4.衡量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用地规划结合的程度,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看其是否最大程度()。 A.减少居民出行次数 B.减少货物的周转周期 C.减少交通 D.减少道路长度 5.下列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D.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国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 6.索里亚·码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7.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A.城市运输系统 B.城市道路系统 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8.我国公路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 A.国道、省道、县道 B.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C.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D.国道、省道、市道 9.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可见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城市。 A.港口 B.轻工业 C.疗养 D.海洋科学研究 10.机场的选址应()。 A.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试题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C 常熟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土木工程类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答案:B 2. 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答案:C 3. 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答案:D 4.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 1/26 — — 1/26 —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答案:B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答案:A 6. 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答案:D 7.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答案:B 8. 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答案:D 9.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 2/26 —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水保03级土壤侵蚀原理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北京林业大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答案 试卷名称:土壤侵蚀原理A卷课程所在院系:水土保持学院 考试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试卷说明: 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本试卷共计1页,共五大部分,请勿漏答;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3.答题之前,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上的考试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4.第一大题可直接在试题纸上答题;从第二大题开始可直接在试卷上写题号后答题 5.答题完毕,请将试卷和答题纸正面向外对叠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6.考试中心提示:请你遵守考场纪律,参与公平竞争! 一、简释下列名词(3分/个×8个=24分)。 1.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2.风力侵蚀: 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3.侵蚀沟: 坡面径流冲刷土壤或土体,并切割陆地表面形成沟道的过程,也称为线状侵蚀或沟状侵蚀。 4.侵蚀模数: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因土壤侵蚀导致的侵蚀总重量,常以t/a·km2为单位表示。在同一地区侵蚀模数仅能综合反映某一较大范围内土壤侵蚀发生的概略状况,而不能确切表达出任一具体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发展程度。 5.土壤侵蚀程度:

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6.水力侵蚀: 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7.沟壑密度: 沟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侵蚀沟道的总长度,常以 km/km2表示。 8.开析度: 开析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文网的总长度,常以 km/km2表示。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带答案)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匕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 14.边际效应乂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B】 A.纬度北高南低; B.纬度北低南高; C.经度低咼西咼; D.海拔低咼咼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B】。 A ?提高劳动生产率;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提高肥料利用率; D ?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 .生态最适宜区;B.生态次适宜区; C .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 .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C 】 A .提高光合效率;B.增加光合面积; C .延长光合时间; D .增加光合强度。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军事防御B.商品买卖C.集体耕作D.产业分工 2.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地理气候条件B.法律、法规 C.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D.交通网络的完善 3.关于城乡统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乡统筹应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 B.城乡统筹应统筹城乡的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 C.城乡统筹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城乡居民平等的权利 D.城乡统筹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同工同酬 4.古代欧洲城市轴线放射型街道布局主要体现了( )。 A.古希腊的民主政体思想B.古罗马的强势与享乐观念 C.君权统治的意志D.中世纪的宗教理念 5.十九世纪巴黎改建是由( )。 A.一批有责任心的建筑师发起的B.工会组织的 C.规划协会组织的D.政府组织的 6.不属于索里亚·马塔提出的城市形态的内容是( )。 A.城市平面布置要保证结构对称B.园形城市形态 C.城市点到点的方便联系D.街坊呈矩形或梯形 7.西谛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的核心是( )。 A.强调城市土地使用功能的最大化 B.主张人的感受与艺术性空间布局 C.要求发展快速公共交通 D.优先建设城市行政中心 8.首先提出规划过程理念的是( )。 A.《雅典宪章》B.《马丘比丘宪章》 C.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理念D.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9.不属于邻里单位理论所提倡的原则是( )。 A.创造安全的社区环境 B.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规模 C.街坊式的布局 D.商业服务设施应与其他商业设施对接 10.我国古代都城大部分采用规整的空间布局形态,其原因主要是为了( )。 A.尊重自然B.便捷交通C.方便建设D.合乎礼制 11.近代由于交通方式与交通设施的发展而导致原有地位相对衰落的城市是( )。 A.郑州B.石家庄C.芜湖D.扬州 12.有关城市规划特点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社会、经济、环境、技术发展等各项因素的综合作用 B.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C.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出发的地方性事务 D.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实践 13.有关《城乡规划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乡规划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B.国务院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时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C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A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0.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来实现。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

1、击溅侵蚀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第一,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赌塞,形成板结引起土壤渗透性降低,有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流动; 第二,直接击打地面导致土体分溅并且沿着坡面迁移; 第三,雨滴击打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的输沙能力增大。 2、溅蚀可分为那几个阶段? 干土溅散阶段;湿土溅散阶段;泥浆溅散阶段、土地板结阶段 3、坡面产流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坡面径流的形成是土壤和降水的共同作用形成,其机制是降水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导致水分不能入渗,在地表集中而形成。 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须渗阶段和漫流阶段。蓄渗阶段:首先是植被的含蓄作用,然后就是进入土壤的蓄渗阶段,当土壤水分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坡面低洼也会填起,这个过程叫做填洼整个蓄渗阶段都是对降水的一次性消耗。漫流阶段:径流为涉及到整个坡面,有时分时合的水流形成,此时的流速很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进入全面漫流阶段,次阶段水量增加,粗糙度降低,流速增加,径流冲击力增大,导致地表径流冲力大于土壤的抗蚀力,土壤表面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发生面蚀。 14、什么是沟蚀,影响沟蚀的因素是什么? 在面蚀的基础上,尤其是细沟侵蚀面进一步发展,分散的地表径流会逐渐集中形成固定流路的股流,集中的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岩和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成为沟蚀。影响沟蚀的因素:汇水面积、坡长、坡度,汇水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径流量,坡度坡长影响侵蚀力的大小,其中汇水面积是保证浅沟形成发育额首要条件 4、侵蚀沟发育包括那几个时期? 侵蚀沟的形成主要有:溯源侵蚀阶段、纵向侵蚀阶段、横向侵蚀阶段、停止阶段溯源侵蚀阶段:以向长发展为主,与汇流方向相反,尚未形成明显的沟头和跌水;纵向侵蚀阶段:以向深发展为主,沟头下部出现明显的跌水 横向侵蚀阶段(平衡坡面阶段):两岸向宽发展却成为主要形式,平面上呈树枝状侵蚀沟网,形成冲积扇。 停止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纵坡接近于或相当接近于临界侵蚀曲线,沟岸大致接近于自然倾角,因此沟顶已停止朔源侵蚀,沟底不再下切,沟岸停止扩张 5、什么是临界风速和起沙风?以及沙粒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临界风速:假定地表风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地表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这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或起动风速 起沙风: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沙粒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起动风速和沙粒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沙粒的运动形式:悬移、跃移、蠕移 6、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区原则:1、同一区内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基本一致;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及社会条件基本一致;3、同一区内治理方法、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一致;4、侵蚀分区尽量保持流域界线及行政界线的完整性 7、42地形与降雨对水蚀的综合影响: ⑴特大及较大暴雨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冲刷量均成正相关; ⑵降雨平均强度小,或平均强度较大而持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成反相关,而与冲刷量成正相关 ⑶一次降雨量很小,历时也很短的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冲刷量均成负相关。 8、崩塌的分类:按块体的地貌部位和崩塌形式分为: 山崩、塌岸和散落。

土壤侵蚀原理7

第7章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 主要教学目标: 分析冻融侵蚀、冰川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冻融侵蚀、冰川侵蚀形式及影响冻融侵蚀、冰川侵蚀的自然因素。使学生了解冻融侵蚀、冰川侵蚀分布范围。 教学方法: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冻融侵蚀 第二节冰川侵蚀 主要讲解内容 第一节冻融侵蚀 一、冻土作用机制 1.冻土基本特征 冻土是指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岩)层。处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高纬度极地或亚极地地区,以及高山高原地区,降水量极少、温度低,由于缺少冰雪覆盖,土层直接暴露于地表,从而导致土层中热量不断散失(年平均吸热量<放热量=,引起地温的逐步下降,因此在土层下部形成了多年不化的冻结层。冻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作用。有些土层的温度很低,但没有冰的存在则不能称为冻土,只能叫低温寒土。 2.冻土厚度 多年冻土的厚度从高纬到低纬逐渐减薄,以至完全消失。例如,北极的多年冻土厚达1000m 以上,年平均地温为-15℃,永冻层的顶面接近地面。向南到连续冻土的南界,多年冻土厚度减到100m以下,地温-3~-5℃,永冻层的顶面埋藏加深。大致在北纬48度附近是多年冻土的南界,这里年平均地温接近0℃,冻土厚度仅1~2m。 二、冻土层中地下冰和地下水 1.地下冰 冻土内所含的冰称为地下冰。按照成因及埋藏方式,地下冰可分为构造冰、洞穴冰和埋藏冰等三种类型。构造冰又分为胶结冰、分凝冰、侵入冰及裂隙冰等。不同类型的构造冰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冻土构造。 (1)构造冰 构造冰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它反映出在土层的不同深度上冻结条件、水分补给条件及土层本身的岩性和构造的差异。 (2)洞穴冰 在永冻土分布的地区,存在着一些地下洞穴,这些洞穴可以是岩溶洞穴,也可以是埋藏冰融解以后产生的“热岩溶”洞穴,充填在这些洞穴中的冰叫洞穴冰。 (3)埋藏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