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精品教案

19 皇帝的新装

第1课时

1.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2.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一、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情节

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以“新装”为线索,依次写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接龙复述课文:

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结果如何?

【学法指导】

理解本文的主旨,可从小孩、大臣、皇帝、骗子等角度切入,答案不求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明确:(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却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能步步行通。

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3.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

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的性格,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所畏惧,敢于说真话。

三、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爱新装 (引子)织新装 (开端)看新装 (发展)穿新装 (高潮)揭新装 (结局)以

“新装”为主线

第2课时

1.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2.了解童话的特点,领悟课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人物赏析

1.请用下面一句话说明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我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皇帝,因为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大臣、骗子、百姓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

3.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明确:①两个骗子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个群体,是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的病态。②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

了捞取个人钱财。

目标导学二:语言品析

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下面一起去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

..把

他所有

..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

..喜欢去看戏,也不

..关心他的军队,也不

..的钱都.花掉。他既不

除非

..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明确: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明确: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骗子行骗做了铺垫。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

..

....了。难道

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

.....

..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

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

..分地满意!”

明确: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荒唐、昏庸。

4.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明确:一“转”一“扭”写出了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明确: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目标导学三:写法探究

1.老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不同在哪里?

明确:描写上:写老大臣一再写眼睛睁得怎样大,写其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语言突出衰朽的特点;写官员心理活动运用不肯定的语气,突出其狡猾;写皇帝心理用了反问,既写其恐惧,又突出其虚伪。

2.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后面提到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

理智”“称职”“善良”“高贵”,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

明确:讽刺。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欺骗皇帝——不诚实、不称职;他们为虎作伥——不善良;他们在皇帝面前奴颜婢膝——不高贵;他们的理智就是用来保全自己利益,又是多么自私。

3.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替安徒生续写一篇《皇帝的新装》吧!

皇帝游行回来,知道人们在议论他什么衣服也没穿,所以他非常生气,便派人把“御聘织师”叫来,过了一会儿,“御聘织师”来了,皇上问他们:“百姓们议论的事,你们怎么解释?”织师们说:“皇帝,因为你的百姓都很愚蠢,所以他们看不见这衣服,而您聪明绝顶,所以您能看见。为了证明我们的清白,我们要再做一件衣服,凡是有野心的人才能看见这件衣服。”皇帝非常高兴,让他们快点做。一个月以后,另一次游行大典开始了,皇帝穿着这件衣服在大街上游行,大臣和百姓们都装出吃惊的样子说:“皇帝怎么不穿衣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人说这件华丽的衣服多么漂亮,那么皇帝肯定把他当叛国者斩死。皇帝回到宫中,收到了一封信:爱漂亮的皇帝,也许您正在更衣间,我只是想打扰您几分钟。您嘛,好比一艘大船,而我们平民百姓则是海水,我们既可以把您托得高高在上,可是我们也能淹没您,希望您能当个好皇帝,让我们永远托着您。一个天真的孩子。皇帝读完非常感动,开始专心治理国家,并放逐了织师。从此人们在提起皇帝总说:皇帝不在更衣间,在书房。

二、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人物形象???皇帝:愚蠢、昏庸、虚伪、无能

大臣、百姓:虚伪、自私、阿谀奉承小孩:诚实、天真、无畏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 1.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 .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 7 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七年级下语文一对一教案

2014.06.28 (10:00-12:00) 一、触摸文言文的余温 《口技》(林嗣同,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点明口技表演的准备,设好铺垫)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正面: 侧面: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皇帝的新装

第周(月日------ 月日) 教学内容:《皇帝的新装》 2课时 《诗两首》 2课时 课堂练习 2课时 21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字词、积累词语 2、把握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情感目标: 认识人性中的虚伪,现实生活中要努力让自己“说实话,做真人”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难点: 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看这么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创始人。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想象和夸张,本文就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著称。 三、预习检测 1.生字词 炫耀()称职()滑稽() 陛下()头衔()爵士() 赏赐()随声附和() 2.多音字 漂圈系称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 》教案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学会讲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3、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 2、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接触新课,走近作者 2、写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关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故事 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把本故事压缩在150字以内 3、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四、研究课文,理解内容 1、刚才我们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试试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

2、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节发展,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游行大典之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童话运用想象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 2.正确认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品析人物形象。 2.通过梳理写作思路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依据主题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早有了解,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往往流于情节与人物的浅层理解。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复述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对童话主旨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19皇帝的新装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2.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手法的作用。 3.联系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审视并反思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培养真诚、求实的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审视并反思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培养真诚、求实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吧?这些优美的童话故事曾经承载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

的《皇帝的新装》,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品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看门人的儿子》《丑小鸭》和《红鞋》等。他的作品集《安徒生童话》已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37年,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丹麦追随法国拿破仑与英国作战,结果战争失败,丹麦成了英国的附属国。从此,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常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称.职(chèn)愚蠢.(chǔn)钦.差(qīn) 滑稽.(jī) 陛.下(bì)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è) 赐.(cì) 爵.士(jué) 头衔.(xián) 勋.章(xūn) 御聘 ..(yùpìn) (2)词语释义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精致:精巧细致。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天真: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3)词语辨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 郭文英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 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 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 (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篇一:202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完整版)1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家庭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

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新生入学的情境,以“自我介绍”为主题,了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活动,不像单纯的口语交际、单纯的写作训练那样简单,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教师要满腔热情,组织好这种学习活动。 第一课《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 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

19 皇帝的新装 知识与技能 学习时顺着作者的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妙处,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过程与方法 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更深地理解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借助童话来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 重点 1.加强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 结合具体情节,对皇帝的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进行评价。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拓展法。 1.安徒生的画像。 2.《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的封面。 2 课时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待1~2名同学讲完后)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 。 安徒生(1805 ~1875)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 年开始写童话,他的160 余篇童话在近150 年中被翻译成140 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 分配角色。 叙述旁白皇帝老大臣骗子诚实的官员大家( 骑士、典礼官、小孩子、爸爸、百姓) (2) 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4) 评价。 2.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情节线索:( 爱)新装——( 看)新装——( 穿)新装——( 展)新装。3.请一位同学照此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情节完整,语言连贯,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说得简要明白。 1.复述“爱新装”部分。 (1) 弄清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从置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爱新装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②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 当受骗的缘由。 (2) 找出第一部分中的关键词语。 “为了”、“不惜” 、“既不”、“也不”、“除非”、“炫耀”、“都”、“总”等词。 (3) 请两三位同学复述第一部分“爱新装”,要求详细复述。 (4) 教师评价。 2.复述“看新装”部分。 (1) 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②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以及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③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④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以及保住自 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 怕的事情。” ⑤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入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⑥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样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小编为您精心设计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希望此文章能使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

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课文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一) 海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二)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三)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新人教版)

皇帝的新装 知识和能力: 1.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学情分析:《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但其中常读常新的思想内核不易把握,认识不够。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诞可笑的情节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内蕴丰富的资源,学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浅文趣教,做到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以点带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求教学语言鲜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机智。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皇帝是怎样的昏庸无能让人啼笑皆非,我们从中又能够学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二、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出示) 作者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暂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精品语文资料 一、七、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角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 (教案一) 执教者:余刚 时间:二月二日地点:教室 执教班级: 综合实践的目标: 1 明确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 2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3 综合实践课的实践安排和过程要求。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结果的体现形式。 综合实践的重点: 1 激发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2 展示上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秀成果。 3 认识本学期我们要实践的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1 总结上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绩和经验。 上学期,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很积极的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在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之中,同学们在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等等方面获得了可喜的进步。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课堂和40分钟,语文学习处处都有,生活处处涉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语文课堂时空的无限延伸和无限可能性的一次有益的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细致的分析能力,广泛的搜索能力,良好的团结意识。"综合"二字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综合,也是学科的综合,意识思维意识的综合,更是团队意识和团队力量的综合。我们初2006级三班的同学将自己的团队组合成若干个小的合作的团结的队伍,不仅胜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集体精神: 1 宋亚运(蜘蛛侠小组) 1人 2 胡悦(SPRING小组) 1人 3 李伊杨文倩周耘芸刘捷琳(动感地带小组) 4人 4 龚研王澜罗徐丹(蓝血小组) 3人 5 王雅琪姚梦君陈建宏周睿(VICTORY小组)4人 6 吴穹杨华宇陶岳枫(ROCK MAN小组) 3人 7周腾跃李祺灵陈逸豪 (SUPER AWD小组) 3人 8 马彪赵路程王亚雄(天炫小组) 3人 9 苏博生夏秋雨王一帆蔡佳伟(S X W小组) 4人 10 周子栋张辰窦南松(曼彻斯特联组小组)3人 11黄迪谭哲一(欣雨小组) 2人 12 张芸仪李雪钱佳婧(RUBASSE小组) 3人 13巫海强万渝圣彭美逍逸李璐君(十字军小组) 4人 14 刘宁武文婧罗丹纳吴青霞(X小组)4人 15 杨颖希彭丰梁俊杰(无名小辈小组) 3人 (画横线的同学为小组长)

《山中避雨》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山中避雨》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 册) 丰子恺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通过两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本篇文章的内容,这堂课我们继续把这篇课文讲透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样写”。这三方面来分析课文。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 (根据六要素概述避雨的全过程) 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发生)。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潮),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结果)。 好,同学们,丰子恺写《山中避雨》要表达什么? (证明“乐以教和”的道理。)

老师:那么“乐以教和”在哪里得以证实? (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三家村气氛变化) 老师:作者和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有什么变化呢? 1、两女孩:怨天尤人——欢喜——纵情高歌——难舍难分 2、作者:扫兴——趣味更好——尝到音乐趣味——惜别 3、三家村:寂寥——观看——和唱——惜别 老师:产生变化原因是什么?(乐以教和),乐以教和在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选材紧紧“乐以教和”这一中心。 的确: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的更和谐。 二、品味语言。 1.“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中,“我所体验的境界”指什么?作者为何“不愿她们‘大人化’”? 提示:“境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里应从周围环境和作者的感受两方面答。 明确:“大人化”怎样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不愿”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什么态度?“我所体验的境界”指“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情,反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