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一高危儿范畴: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2过期产.巨大儿;

3多胎;

4新生儿窒息;

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

6新生儿核黄疸.黄疸迁延;

7胎盘异常:老化.早剥.前置;

8脐带脱垂.绕颈等;

9羊水异常:过多.过少.浑浊 . 胎膜早破;

10异常分娩:产钳.胎吸产.因故剖宫产;臀位或足位

产;产程延长;急产等;

二、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它用于发展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小儿。通过这种措施,可望使这些儿童的体格、智力、语言、行为能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

谈到早期干预,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干预里面的“干预”,“干预”这个词首先确定了其独特的医学背景。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是以促进高危儿各个能区的发展并规僻其发育风险为首要目的的一种疗育手段。是从专业角度,概括疗育专家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能区促进方案并实施。而且,早期干

预也不等同于现在市面上各大早教、育婴机构里面单纯的亲子教育,早教和育婴机构更多是从教育的角度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而面对高发育风险的高危儿,是生存发展并存的,因此在实施生长发育追赶的同时关注孩子其他方面,比如心理等。所以早期干预是医教结合的方法,对促进高危儿各能区的发展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其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早期干预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早期”,“早期”也有两个层面:一是尽可能在低年龄段(0-2岁之前),让高危儿接受干预,因为婴幼儿在0-2岁中脑部发育是最快的,脑细胞的代偿能力也是最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第二是在孩子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干预。很多家长会有疑虑,说我的孩子尽管是高危儿,但是现在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干预?其实早期干预也是一种预防的医学手段,目的是把孩子的发育风险控制到最小化,防范于未然。就像婴幼儿为什么要接种疫苗一样,主要是预防孩子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如果预防没有做好,等到孩子真的有了问题,那就不是早期干预能够完全解决的了,而且耗时耗力,并且也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发育留下阴影。所以,尽早进行早期干预,是每一个高危宝宝和家长必须完成的功课。

最后,早期干预是一种无创的,但临床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预防和降低高危儿发育风险的方法,而且高危儿早期干预所采用的方法,全靠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及合理的训练,不吃药不打针,所以是“绿色”的。按照今天的公益理念,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方法至少是“低碳”甚至是“无碳”的环

保疗法。

三、早期干预有哪些内容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好处如此之多,那早期干预具体要做什么呢?早期干预有哪些内容呢?

1. 运动训练: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

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

作以及患儿自身的参与,通过主

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

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

治疗方法。

2. 精细运动训练:针对上肢肌张力异常引

起的上肢功能障碍及单纯手功能落后进行的操

作性的训练。

3. 智力训练:针对小儿智能发育延迟所作

的综合性训练,包含注意力、认知、语言、手操

作能力的训练。

4. 感统训练:通过对儿童

视、听、嗅、味、触及本体感觉

的刺激,促进身体和谐有效运作,

提高儿童交往及学习能力。

5. 集体功能课:通过肢体运

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亲子关系等,促进高危宝宝各个能区。

6. 物理治疗:①脑循环治疗仪:是采用数字频率合成仿生物电流进行的电刺激治疗设备。通过黏贴于体表的电极,将治疗电流无创伤导入小脑顶核区,达到刺激脑组织,是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加快,改善大脑供血,保护神经细胞,促进受伤脑细胞功能恢复的目的。

②经络导平治疗仪:是根据“中医阴阳平衡”治疗的原

理,以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

为指导,借助低频电流刺激人

体适当穴位,通过平衡疗法,

疏通平衡病理经络,以促进血

液循环,改善肌张力等,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7. 家庭训练: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也不光全是医生的工作,作为高危儿家长应该全力配合医生。父母是孩子第一责任人,家是高危儿成长必须的空间,所以以家庭为核心,指导高危儿家长学会一些基本的干预方法,让高危宝宝在家庭环境下由家长进行辅助干预也是尤为重要的。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也是一项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功课,因为,发育是动态的过程,在发育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另外,早期干预也是需要时间来体现的效果的,所以家长要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宝宝以后健康成长的角度,打一场有效、有用、有价值的“持久战”。

高危儿早期干预

高危儿早期干预 一.概念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的高 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使赶上正常儿童。 二.高危儿是干预的主要对象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Ⅲ0和Ⅳ0)、高胆红素血症、持续低血糖和产伤等。 三.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1.脑的发育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时期,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支持细胞的增殖是从妊娠后期延续至生后2岁。在2岁前,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2.脑发育的关键期关键期内脑功能的建立要比成熟后更容易。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如视觉发育有关键期。先天白内障的婴儿从生后缺乏视觉刺激,如果到了3岁不能复明,其视觉脑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即使做手术治疗,患儿仍将永久性地丧失视觉功能。人的视觉关键期,最敏感是在生后半年 内, 一般认为可长达4~5年。人类语言学习也有关键期。一般在5~6岁以前。因此,小儿耳聋应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聋而不哑。 3.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可变更性意义为某些细胞预先确定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胞被移植到其他脑的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伙伴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不过移植时间要早,过了一定关键期,移植的细胞不但不会起新的作用,而且会死亡;神经细胞对经验的敏感性可以变更。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在神经元丧失或损伤后可以得到功能代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 将成 为永久性。在婴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通路,如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分叉,或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以达到代偿目的。 四. 早期干预的关键年龄早期干预愈早愈好,6岁以前都称早期,但3岁以前更好,最好从新生儿开始。关键期是指学习或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提供刺激最容易获得反应,过了这个时机,反应或者不能获得,或者不能达到最好水平。当然,早期虽然重要,但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学就不起作用了。因为突触的可塑性终生存在,因此,一个人的学习可以持续终身。 五. 方法 一).评估 a. 生长发育现状。通过体检和智测了解。 b. 小儿的能力和缺陷 c. 发育偏离的原因 d.伴发疾病和治疗情况 二)决定训练内容和计划 1.改良婴儿抚触法 1). 婴儿抚触是一种利用皮肤触觉刺激的婴儿保健方法,对婴儿脑功能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在新生儿、婴儿和高危儿的干预和家庭护理中有着广泛应用。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60%~70%。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的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他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和脑损伤的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的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和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的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的能力。 应注意的几种异常的运动模式 4月龄是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运动模式: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的伸肌是否出现异常的紧张,头部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和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的伸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的髋关节的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诊断手段是观察小儿是否出现踝关节的背屈运动,否则就是需要治疗的对象。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60%~70%。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的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他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和脑损伤的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的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和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的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的能力。 应注意的几种异常的运动模式 4月龄是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运动模式:

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的伸肌是否出现异常的紧张,头部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和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的伸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的髋关节的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诊断手段是观察小儿是否出现踝关节的背屈运动,否则就是需要治疗的对象。 6月龄如果在任何肢位上见不到运动发育迟滞或异常的表现,则其后的移动运动发育的准备活动就会迅速发展,如果有脑损伤就会表现明显的某些定型的姿势和运动模式 异常所见: ①明显的左右不对称的肢位或运动 ②头部回旋时出现ATNR ③虽可从俯卧位翻向仰卧位,但不能从仰卧位翻向侧卧位; ④仰卧位上不能将手拿到前方的正中方向,母亲伸手时不会伸手要抱;不能将蒙在脸上的不拿掉; ⑤俯卧位上头部垂直抬起时见不到躯干的伸展和下肢的外展外旋活动; ⑥拉坐时,头仍后仰; ⑦坐位上腰椎的明显弯曲,呈园背现象,这类的婴儿特别讨厌伸腿坐,患儿常取“W”肢位 ⑧扶持立位上见不到足的踢蹬动作; ⑨扶持立位上见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尖足或剪刀步态、足内外翻倾向; 家庭监测10条 1、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3、3个月不能抬头; 4、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5、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7、7个月不能发ba、ma音;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 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

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 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 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二、高危儿筛查工作制度 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 四、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 组 成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高危儿保健干预方案计划

高危儿童保健干预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时期或未成熟脑时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的婴幼儿。高危儿由于受到多种不良因素(高危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存在生长发育障碍和危重病症以及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的潜在危险,与一般健康儿童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特殊的保护。高危儿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占活产儿60%左右,发生生长发育障碍或机体功能障碍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一旦错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时机,将造成难以治疗的功能障碍或脑损伤后遗症。因此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必须重视对高危儿的保健,这是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儿保工作新的发展平台。 高危因素并不局限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也可出现在婴儿期或幼儿期,例如颅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缺乏早期教育和训练等,都需要在婴幼儿期进行医学监测、干预或治疗。大部分高危儿并没有疾病的表现,仍属于健康儿童的范畴,少数高危儿有发生危重病症的潜在危险,需要进行医学监测,达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医学干预,避免病情发展或产生残障。为有效管理高危儿,更好地动态监测以改善其预后,特制定“高危儿童保健干预方案”。 一、高危儿的分类 根据高危因素可能产生危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可以将高危儿分为3大类: (一)健康高危儿

虽然在胎儿期、围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但生长发育正常,经医学监测随访没有发现疾病的表现。绝大多数高危儿是健康高危儿,应该作为健康儿童对待。 (二)发育临界儿 发育临界儿是以中枢发育障碍为主的高危儿。高危因素主要影响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在临床上出现中枢性发育障碍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有导致脑性瘫痪、智能低下、癫痫、视听障碍、行为异常等脑损伤致残疾患的危险。 (三)其他高危儿 常见的其他高危儿有以下几种:孕期感染致胎儿和新生儿感染(TORCH感染、乙肝病毒感染、HIV感染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反复感染(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原发性免疫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有过敏体质或缺乏锻炼的婴幼儿易发生)、出生缺陷(外表可见的畸形和基因缺陷所致的细胞与分子水平异常造成的功能障碍)。 二、高危儿发育障碍监测的实施 高危儿的管理应该贯彻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对高危儿发育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要坚持系统性、制度性进行, 主要措施是建立两个体系: 即早期评价体系和早期综合发展体系。 (一)早期评价体系 1 高危儿筛选与监测 1. 1 高危儿筛选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出院后访视,通过了解其出生

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小儿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脑瘫高危儿4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0.83%;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为每个月(6.0±1.0)d,对照组为每个月(14.0±1.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康复效率,缩短治疗天数,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Method:48 cases of cerebral palsy select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ent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December 2016,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24 cases of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ear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https://www.docsj.com/doc/d817660315.html,pared effect two groups.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67%,the control group was 70.83%,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0±1.0)days per month,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0±1.5)day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iciency,shorten the number of days of treatment,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arly intervention;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Clinical analysis 小兒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儿童时期中常见的一种身体残疾。近年来,由于围产保健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危儿存活率不断提高,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有增无减,而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后遗症就是脑瘫[2]。 脑性瘫痪的发病与母亲妊娠、分娩过程及生后疾病等多个环节的高危因素有关。这些高危因素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脑发育异常,临床可表现出运动障碍,其严重程度与脑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3]。对于CP,仍然没有治愈的方法,这意味着出现这种疾病的婴儿将需要一生查访、干预和配备。有关脑瘫的治疗,普遍认为脑瘫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起步越早,效果越好。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是由奥地利神经发育学家Prechtl首先提出的,一种观察胎儿至4~5个月龄婴儿自发运动以预测其神经发育结局的评估方法[4]。GMs评估的基本方法是拍摄一段适龄婴儿的运动录像,再由具有资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为什么高危儿要做早期干预? 一高危儿范畴: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2过期产.巨大儿; 3多胎; 4新生儿窒息; 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 6新生儿核黄疸.黄疸迁延; 7胎盘异常:老化.早剥.前置; 8脐带脱垂.绕颈等; 9羊水异常:过多.过少.浑浊 . 胎膜早破; 10异常分娩:产钳.胎吸产.因故剖宫产;臀位或足位 产;产程延长;急产等; 二、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它用于发展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小儿。通过这种措施,可望使这些儿童的体格、智力、语言、行为能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 谈到早期干预,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干预里面的“干预”,“干预”这个词首先确定了其独特的医学背景。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是以促进高危儿各个能区的发展并规僻其发育风险为首要目的的一种疗育手段。是从专业角度,概括疗育专家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能区促进方案并实施。而且,早期干

预也不等同于现在市面上各大早教、育婴机构里面单纯的亲子教育,早教和育婴机构更多是从教育的角度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而面对高发育风险的高危儿,是生存发展并存的,因此在实施生长发育追赶的同时关注孩子其他方面,比如心理等。所以早期干预是医教结合的方法,对促进高危儿各能区的发展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其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早期干预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早期”,“早期”也有两个层面:一是尽可能在低年龄段(0-2岁之前),让高危儿接受干预,因为婴幼儿在0-2岁中脑部发育是最快的,脑细胞的代偿能力也是最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第二是在孩子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干预。很多家长会有疑虑,说我的孩子尽管是高危儿,但是现在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干预?其实早期干预也是一种预防的医学手段,目的是把孩子的发育风险控制到最小化,防范于未然。就像婴幼儿为什么要接种疫苗一样,主要是预防孩子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如果预防没有做好,等到孩子真的有了问题,那就不是早期干预能够完全解决的了,而且耗时耗力,并且也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发育留下阴影。所以,尽早进行早期干预,是每一个高危宝宝和家长必须完成的功课。 最后,早期干预是一种无创的,但临床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预防和降低高危儿发育风险的方法,而且高危儿早期干预所采用的方法,全靠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及合理的训练,不吃药不打针,所以是“绿色”的。按照今天的公益理念,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一、高危儿的定义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等、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牵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病理性黄疸等。 二、高危儿的管理模式 1、部分高危儿出生后即进入新生儿科病房进行监护和治疗。病情严重者还需进入NICU(重症监护室),待病情稳定后于适当的时间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一般这个时间选择在足月儿生后7天、14天、28天,早产儿则在胎龄满40周后的7天、14天、28天进行)。这个测查对判断预后很有价值,做起来也挺方便的,经济、实用,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只需一个摇铃,一个红球和一把手电,适当的培训。若当着家长的面做,则对早期养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高危儿从新生儿科出院时应对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了解高危儿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评估高危儿的预后,让其及时到儿童保健科建立高危儿档案,进行连续的生长发育监测,并接受高危儿养育指导。 3、开设高危儿专科,由指定的医师负责高危儿管理。高危儿专科医师应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熟悉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儿科临床经验,同时具备儿童心理发展及神经运动发育等相关知识。定期对高危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智能发育、营养情况以及行为发育进行监测,评估,指导。监测的时间定为:初生至6个月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至1岁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至1岁半每3个月检查一次,1岁半至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专案记录。 4、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发育的测试,分别在6个月、1岁、1岁半、2岁进行,同时还进行儿童气质及感觉统合的测评。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采用最合适孩子发育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养育。 5、在监测过程中,对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要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以期达到降低脑瘫及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因为对于未成熟的大脑,若早期采取了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与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得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得60%~70%。这就就是特别脆弱得人群,需要特殊得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得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得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就就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她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与脑损伤得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得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得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与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得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得能力。 应注意得几种异常得运动模式 ?4月龄就就是小儿运动发育得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与异常运动模式: 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得伸肌就就是否出现异常得紧张,头部就就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就就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与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得伸 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得髋关节得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就就是发育过程中得正常现象,重要得诊断手段就就是观察小儿就就是否出现踝关节得背屈运动,否则就就就是需要治疗得对象。?6月龄如果在任何肢位上见不到运动发育迟滞或异常得表现,则其后得移动运动发育得准备活动就会迅速发展,如果有脑损伤就会表现明显得某些定型得姿势与运动模式 异常所见: ①明显得左右不对称得肢位或运动 ②头部回旋时出现ATNR ③虽可从俯卧位翻向仰卧位,但不能从仰卧位翻向侧卧位; ④仰卧位上不能将手拿到前方得正中方向,母亲伸手时不会伸手要抱;不能将蒙在脸上得不拿掉; ⑤俯卧位上头部垂直抬起时见不到躯干得伸展与下肢得外展外旋活动; ⑥拉坐时,头仍后仰; ⑦坐位上腰椎得明显弯曲,呈园背现象,这类得婴儿特别讨厌伸 腿坐,患儿常取“W”肢位 ⑧扶持立位上见不到足得踢蹬动作; ⑨扶持立位上见髋关节得内收内旋、尖足或剪刀步态、足内外翻倾向; 家庭监测10条 ?1、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3、3个月不能抬头; ?4、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5、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7、7个月不能发ba、ma音; ?8、8个月不能独坐; ?9、头与手频繁抖动; ?10、视、听反应差。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早期干预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 与早期干预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山东省妇产医院 何守森 2014/5/10 1 一、高危儿的概念 ◆高危儿(High-risk infants )通常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内存在对其发育(主要指神经心理发育)可能产生有害影响不良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所遭受的不良因素对机体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潜在损害,最终导致儿童发育异常(特别是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概率远远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概念的源流 ●高危妊娠—高危围产儿、高危新生儿、脑瘫高危儿、 ●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障碍高危儿 预防医学 高危儿 — 高危状态 健康状态 临床医学 2014/5/10 3 从胚胎开始形成到发育为成熟个体——全程 从体格、心理行为到社会能力发展——全面 发育医学 高危状态 疾病状态 预防医学 社区卫生:低水平,广覆盖——基本服务,有问题转诊 高危儿 高危儿的三个状态 ◆高危儿不是一类疾病或综合征,而是泛指一类具有导致脑发育障碍高危因素的小儿特殊群体。高危儿大致存在三种高危状态: ●已经发生或存在着明确的病理损害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需对这些原发损害进行治疗,原发病症急性期临床治愈后遗留近期或远期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的危险性较大,需要密切的监测或一定的早期干预。 ●已经处在发育偏离状态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社会剥夺儿童。但只要进行及时干预和特殊的呵护,通过自身追赶或自我修复往往能够恢复正常,未必一定会出现神经心理发育障碍。 ●虽遭受过一定的高危因素,但没有显在的疾病征象,外观上和正常儿童没有分别,长期监测下来也只有少数在一定时间后可能出现发育障碍或功能异常。 高危儿筛查、管理的意义 ◆高危儿是高度混杂的异质群体,情况千变万化。 ◆前期的高危因素与病理损害与后期发育障碍之间并不呈现明确的线性关系。 ●前期高危因素病情严重的到后期不一定发生显在的异常,而一些前期高危因素不突出、症状不明显者后期也可发生显著的神经心理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因此,无论那类高危儿,都要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发育测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理征象和相关表现,及时管理、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小儿的发育,减少和避免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 高危儿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随着新生儿复苏、生命支持技术等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许多过去难以存活的危重病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他们成为高危儿群体中比重很大的一部分。 ●有数据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可高达29.13‰,是足月儿的25.16倍,近年脑瘫就诊数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按广义的高危儿概念,高危儿占活产婴儿的60-70%以上。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 容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60%~70%。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的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他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和脑损伤的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的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和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的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的能力。 应注意的几种异常的运动模式 4月龄是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运动模式: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的伸肌是否出现异常的紧张,头部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和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的伸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的髋关节的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是发育过程

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

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 2009年1月~2013年1月因出生后窒息、早产、难产、严重黄疸曾在NICU 住院的患儿40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根据病情具体情况给予功能训练、全身按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出生后12个月复诊,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反射发育评定和智力测定结果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组的脑瘫发病率为3,85%,未治疗的对照组发病率为21,4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脑瘫高危患儿采取早期监测、预防、综合康复治疗的措施,能有效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标签: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治疗 小儿脑稚,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早产、难产、窒息、黄疸是导致小儿脑瘫的主要原因,脑瘫患儿运动、智力、语言等多方面生理功能障碍[1],且无法消除后遗症,早期的干预冶疗并进行综合康复智力能有效减低脑瘫发生率,从源头上遏制脑瘫的发生,现报告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入患黄疸、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同时有2种及以上因素者13例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26例,未进行干预放弃治疗及离院后未进行复查的对照组例。 1.2研究方法治疗组采取保持日常监测,早期预防,出现异常情绪、动作,如不会爬、不会翻身、眼睛斜视、足内翻等,及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干预,进行适度的运动训练,根据婴儿年龄和发育情况,制定诸如抬头、翻身、坐、爬、抓握的训练时间,一般10min/次左右,每天最好能保持在2次以上另外,视情况决定是否辅以促进脑细胞发育的药物,高压氧治疗等。对照组为未进行早期综合治疗及离院后未复查的婴儿,家庭在婴儿某些症状还没显现或症状不明显阶段放弃观察治疗,以及在新生儿出生12个月之内未来医院复诊,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婴儿年满1岁到医院进行各项功能测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反射发育评定和智力测定,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检验。治疗组和埘照组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 结果 本组40例研究对象均是婴儿,年满l岁后进行复查并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反射发育评定和智力测定。脑瘫发生率:治疗组26例,经各项测试诊断,仅有l例婴儿患中度脑瘫(会坐但姿势异常,不会爬,不能扶站),其余各项检测指标与同龄婴儿对比正常对照组14例,患脑瘫的婴儿有3例,其中2例轻度(会爬、能扶站,但姿势异常),l例中度。治疗组脑瘫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2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