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

我由衷地同意这个警句──“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我希望看到这个警句迅速而且系统地得到实施。我相信,实施后,其最终结果将是──“最好的政府是根本不进行治理的政府”。当人们做好准备之后,这样的政府就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政府,政府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大部分政府,有时所有的政府却都是不得计的。对设置常备军的反对意见很多、很强烈,而且理应占主导地位,它们最终可能转变成反对常设政府。常备军队不过是常设政府的一支胳臂。政府本身也只不过是人民选择来行使他们意志的形式,在人民还来不及通过它来运作之前,它同样也很容易被滥用或误用,看看当前的墨西哥战争,它是少数几个人将常设政府当作工具的结果,因为,从一开始,人民本来就不同意采取这种作法。

目前这个美国政府──它不过是一种传统,尽管其历史还不久,但却竭力使自己原封不动地届届相传,可是每届却都丧失掉一些自身的诚实和正直。它的活力和气力还顶不上一个活人,因为一个人就能随心所欲地摆布它。对于人民来说,政府是支木头枪。倘若人们真要使用它互相厮杀,它就注定要开裂。不过,尽管如此,它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们需要某种复杂机器之类的玩意儿,需要听它发出的噪音,藉此满足他们对于政府之理念的要求。于是,政府的存在表明了,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如何成功地利用、欺骗人民,甚至可以使人民利用、欺骗自己。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真了不起。不过,这种政府从未主动地促进过任何事业,它只是欣然地超脱其外。它未扞卫国家的自由。它未解决西部问题。它未从事教育。迄今,所有的成就全都是由美国人民的传统性格完成的,而且,假如政府不曾从中作梗的话,本来还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政府是一种权宜之计,通过它人们可以欣然彼此不来往;而且,如上所述,最便利的政府也就是最不搭理被治理的人民的政府,商业贸易假如不是用印度橡胶制成的话,绝无可能跃过议员们没完没了地设置下的路障;倘若完全以议员们行动的效果,而不是以他们行动的意图来评价的话,那么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应当被视作如同在铁路上设路障捣蛋的人,并受到相应的惩罚。

但是,现实地以一个公民的身份来说,我不像那些自称是无政府主义的人,我要求的不是立即取消政府,而是立即要有个好一些的政府。让每一个人都表明能赢得他尊敬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这样,也就为赢得这种政府迈出了一步。到头来,当

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时候,多数派将

有权统治,而且继续长期统治,其实际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极可能是正义的,也不是因为这在少数派看来是最公正的,而是因为他们在物质上是最强大的。但是,一个由多数派作出所有决定的政府,是不可能建立在正义之上的,即使在人们对其所了解的意义上都办不到。在一个政府中,如果对公正与谬误真正作出决定的不是多数派而是良知,如果多数派仅仅针对那些可以运用便利法则解决的问题做出决定,难道是不可能的吗?公民

必须,哪怕是暂时地或最低限度地把自己的良知托付给议员吗?那么,为什么每个人还都有良知呢?我认为,我们首先必须做人,其后才是臣民。培养人们像尊重正义一样尊重法律是不可取的。我有权承担的唯一义务是不论何时都从事我认为是正义的事。……

那么一个人应当怎样对待当今的美国政府呢?我的回答是,与其交往有辱人格。我绝对不能承认作为奴隶制政府的一个政治机构是我的政府。

人人都承认革命的权利,即当政府是暴政或政府过于无能令人无法忍受的时候,有权拒绝为其效忠,并抵制它的权利。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说,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他们认为,1775年的情况才是如此。如果有人对我说,这个政府很糟糕,它对运抵口岸的某些外国货课税。我极有可能会无动于衷,因为没有这些外国货,我照样能过日子。所有的机器都免不了产生摩擦,但是这也许却具有抵消弊端的好处。不管怎么说,为此兴师动众是大错特错的。可是,如果摩擦控制了整个机器,并进行有组织的欺压与掠夺,那么,就让我们扔掉这部机器吧。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被认为是自由的庇护所的国家里,人口的六分之一是奴隶,如果整个国家任由一个外国军队蹂躏、征服,并被置于军管之下,那么,我认为,诚实的人都应立刻奋起反抗、革命。使这个责任变得更加迫切的是,这个被如此蹂躏的国家不是我国,恰恰相反,我们的军队却正是入侵的军队……

事实上,反对马萨诸塞州改革的人不是南方的万把政客,而是这儿的千千万万商人和农场主,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商业和农业,而不是他们属于人类这个事实。不论花费什么代价,他们都不打算公平对待奴隶和墨西哥。我要与之争论的敌人,不是远在天涯,而是那些就在我们周围的敌人。他们与远方的敌人合作,按照他们的旨意办事。要不是这些人的话,远方的敌人不会为害。我们习惯于说,群众还未做好准备。可是情况的改善是缓慢的,因为这些少数人实质上并不比多数

人高明多少或好多少。在某处树立某种绝对的善,比起让许多人都像你这么好更

重要。因为绝对的善将像酵母一样影响整体。在成千上万人具有反对奴隶制、反对战争的观点,但实际上却未做任何事情来结束奴隶制和战争。他们自以为是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的子孙,却是两手插在裤兜里,坐在那儿,借口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而无所事事,他们甚至优先考虑自由贸易问题,而不是事关自由的问题。饭后,他们安然地同时间读时价表和来自墨西哥的消息,也许,读者读着便睡着了……

美国人已经蜕变成奇怪的家伙──以爱交际的器官发达而着称,同时又显示出智力低下的沾沾自喜。在世界上,他最最关心的是确保救济院情况良好;他还未披上合法的外衣,便四下募捐以扶助孤寡,尽管这些孤寡眼下还不是孤寡。总之,他冒险光靠互助保险公司的资助过日子,而该公司已经答应为他体面地安葬……

不公正的法律仍然存在:我们必须心甘情愿地服从这些法律,还是努力去修正它们、服从它们直至我们取得成功,或是立刻粉碎它们呢?在当前这种政府统治下,人们普遍认为应等待,直到说服大多数人去改变它们。人们认为,如果他们抵制的话,这样修正的结果将比原来的谬误更糟。不过,如果修正的结果真比原来的谬误更糟的话;那是政

府的过错,是政府使其变得更糟的。为什么政府不善于预见改革并为其提供机会呢?为什么政府不珍惜少数派的智慧呢?为什么政府不见棺材不落泪呢?为什么政府不鼓励老百姓提高警惕,为政府指出错误而避免犯错误呢?为什么政府总是把基督钉在十字架上,把哥白尼和路德逐出教会,并指责华盛顿和富兰克林是叛乱分子呢?”…

如果不公正是政府机器必然产生的磨擦的一部分,那么就让它去吧,让它去吧:也许它会磨合好的。──不过,毫无疑义,机器终将被彻底磨损掉的。如果不公正的那部分有其独自的弹簧滑轮、绳索,或者曲柄,那么你可能会考虑修正的结果会不会比原来的谬误更糟;但是,如果不公正的那部分的本质要求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时,那我说就别管这法规了。以你的生命作为反磨擦的机制来制止这部机器吧。我不得不做的是,无论如何都要确保我不为我所唾弃的谬误效劳。

至于采纳州政府业已提出的修正谬误的方法,我听都没听过。那些方法太费时日,不等它们奏效,已经命赴黄泉了。我还有别的事要干。我到这世上来主要不是为了把这世界变成个过日子的好地方。而是到这世上来过日子,不管它是好日子还是坏日

子。一个人办不了每一件事,但是可以做些事。正因为他不必样样事情都要做,所以他也不一定非做出什么错事来。州长和

议员们用不着向我请愿,我也犯不着向他们请愿。如果他们不听从我的请愿,那么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事到如此,州政府也就自绝其路了:其宪法本身也就是谬误的了。这似乎显得粗暴、顽固和毫无调和之意。但是,最温和、最体贴的作法,只适用于能够欣赏它,并能够配得上它的人;一切能使情况好转的变迁都是如此,正如振撼整个人体的生与死一样。

我毫无反顾地认为,凡是自称废奴主义者的人都必须立刻撤回对马萨诸塞州政府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不必等到废奴主义者在政府中形成多数,不必等到他们让正义通过他们占了上风才动手。我认为,如果有上帝站在他们一边的话,就足够了,不必再等另一个了。况且,任何人只要比周围的人更正义一些,也就构成了一人的多数……

在一个监禁正义之士的政府统治之下,正义之士的真正栖身之地也就是监狱。当今马萨诸塞州为自由和奋发图强之士提供的唯一妥当的处所,是监狱。在狱中,他们为州政府的行径而烦恼,被禁钢在政治生活之外,因为他们的原则已经给他们带来麻烦了。逃亡的奴隶,被假释的墨西哥囚犯和申诉白人犯下的罪孽的印第安人可以在监狱里找到他们,在那个与世隔绝,但却更自由、更尊严的地方找到他们。那是州政府安置不顺其道的叛逆者的地方,是蓄奴制州里一个自由人唯一能够骄傲地居住的地方。如果有人以为他们的影响会消失在监狱里,他们的呼声不再能传到政府的耳朵里,他们无法在囹圄四壁之内与政府为敌,那么他们就弄错了。真理比谬误强大得多,一位对非正义有了一点亲身体验的人在与非正义斗争时会雄辩有力得多。投下你的一票,那不仅仅是一张纸条,而是你的全部影响。当少数与多数保持一致时,少数是无足轻重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少数;但是当少数以自身的重量凝聚在一起时,便不可抗拒。要么把所有正直的人都投入监狱,要么放弃战争与奴隶制,如果要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州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如果今年有一千人不交税,那不是暴烈、血腥的举动,但是若交税则

不然。那是使政府得以施展暴行,让无辜的人流血。事实上,这正是和平革命的定义,如果和平革命是可能的话。如果税务官或其它政府官员问我,正如有位官员问我的那样,“那么,我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真希望做什么的话,那你就辞职。”如果臣民拒绝效忠,官员辞

职,那么革命就成功了。即使假定这会导致流血的话,难道当良心受伤害的时候就不流血吗,从良心的创伤里流出的是人的气概和永生,将使他永世沉沦于死亡之

中。此时此刻,我就看到这种流血……

我已经六年未交投票税了。我还一度为此进过监狱,关了一夜。当我站在牢房里,打量着牢固的石壁,那石壁足有二、三尺厚,铁木结构的门有一尺厚,还有那滤光的铁栅欗。我不由地对当局的愚昧颇有感独。他们对待我,就好像我不过是可以禁锢起来的血肉之躯。我想,当局最终应当得出这么个结论:监禁是它处置我的最好办法,而且我还从未想到我还能对它有什么用处。我知道,如果说我与乡亲之间挡着堵石墙的话,那么他们若想要获得我这种自由的话,他们还得爬过或打破一堵比这石墙更难对付的墙才行。我一刻也不觉得自己是被囚禁着。这墙看来是浪费了太多的石头和灰泥了。我觉得,似乎所有公民中,只有我付清了税款。他们显然不知道该怎样对付我,他们的举止就像些没教养的人。他们的威胁恭维,样样都显得荒唐可笑。他们以为我惦记的是挪到这堵墙的另一边。我不禁觉得好笑,我在沉思时,他们却煞有介事地锁起牢门,全然不知我的思绪就跟在他们身后出了牢房,丝毫不受任何阻碍,而他们自己才真正是危险的。他们既然奈何不了我,便打定主意惩罚我的身躯,就像群顽童,无法惩罚他们憎恨的人,就冲他的狗撤野。我看,州政府是个傻子,如同一位揣着银匙的孤女,怯生生的,连自己的朋友和敌人都分不出来。我已经对它失去了所有的敬意,我可怜它。

州政府从未打算正视一个人的智慧或道德观念,而仅仅着眼于他的躯体和感官。它不是以优越的智慧或坦诚,而是以优越的体力来武装自己。我不是生来让人支使的。我要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生活。让我们来看看谁是最强者。什么力量能产生效果?他们只能强迫却无法使我顺从。因为我只听命于优越于我的法则。他们要迫使我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我还不曾听说过,有人被众人逼迫着这样生活或那样生活。那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当我遇到的政府对我说:“把你的钱给我,不然就要你的命!我为什么要忙着给它钱呢?那政府可能处境窘迫不堪,而且不知所措。我不能帮它的忙。它必须像我一样,自己想办法。不值得为这样的政府哭哭啼啼。我的职责不是让社会机器运转良好。我不是工程师的儿子。我认为,当橡果和栗子并排从树上掉下来时,它们不是毫无生气地彼此谦让,而是彼此遵循各自的法则,发芽、生长

,尽可能长得茂盛。也许直到有一天,其中的一棵超过另一棵,并且毁了它。如果植物不能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那么它就将死亡,人也一样……

我不想同任何人或国家争吵。我不想钻牛角尖或自我

标榜比旁人强。我倒倾向于认为,我寻求的是遵守我国的法则的理由。我是太容易遵守这些法则了。我完全有理由怀疑我有这毛病。每年,当税务官造访时,我总是忙着回顾国家与州政府的法令和主张,回顾人民的态度,以便找到个遵命的理由。我相信州政府很快就能免除我的这类操劳,那么我简直就同其它国民一样爱国了。从较低层次的角度看,宪法尽管有缺点,但还是非常好的。法律和法庭是非常令人尊敬的,甚至这个州政府和这个美国政府在许多方面也是非常令人敬佩、非常难得可贵、令人感激的,对此人们已经大加描述过了。但是,如果从稍高层次的角度看,它们就不过是我所描绘的那个样子。如果从更高或最高层次的角度看,那么有谁会说它们是什么玩意儿,或者会认为它们还配让人瞧上一眼,或者值得让人考虑考虑呢?

不过,政府同我没多大关系,我尽可能不考虑它。我不常生活在政府之下,我甚至不常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个人思想自由,幻想自由,想象自由,那么不自由的东西在他看来就绝不会长期存在。愚蠢的统治或改良者们不可能彻底妨碍他....

政府的权威,即使是我愿意服从的权威──因为我乐于服从那些比我渊博、比我能干的人,并且在许多事情上,我甚至乐于服从那些不是那么渊博,也不是那么能干的人──这种权威也还是不纯正的权威:从严格、正义的意义上讲,权威必须获得被治理者的认可或赞成才行。除非我同意,否则它无权对我的身心和财产行使权力。从极权君主制到限权君主制,从限权君主制到民主制的进步是朝着真正尊重个人的方向的进步。民主,如同我们所知道的民主,就是政府进步的尽头了吗?不可能进一步承认和组织人的权利了吗?除非国家承认个人是更高的、独立的权力,而且国家的权力和权威是来自于个人的权力,并且在对待个人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绝对不会有真正自由开明的国家。我乐于想象国家的最终形武,它将公正地对待所有的人,尊重个人就像尊重邻居一样。如果有人履行了邻居和同胞的职责,但却退避三舍,冷眼旁观,不为其所容纳的话,它就寝食不安。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结出这样的果实,并且听其尽快果熟蒂落的话,那么它就为建成更加完美、更加辉煌的国家铺平了道路。那是我想象到,却在

任何地方都不曾看到的国家。

语言不能够免除沉默中的痛苦。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位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他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毕业于哈佛大学。在担任了数年小学校长之后,梭罗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作为他终生的事业。他是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的信徒,是先验主义运动的一位领袖。与浪漫主义和改革结合在一起的先验主义推崇感觉和直觉胜过理智,宣扬个人主义和内在的心声──完整和自然的声音。

梭罗零打碎敲的以文谋生的努力几乎从未给他带来什么稿酬。他发表的作品销路不佳,便不时在家中的小铅笔厂里工作。1845年,时年二十八岁的他,下决心撇开金钱的羁绊,在征得埃默森的同意后,在埃默森拥有的离康科德二英里的沃顿塘上建了一座小屋。

1846年7月,梭罗居住在沃顿塘时,当地的警官找他,叫他支付投票税,尽管他已经数年未行使这个权利了。梭罗拒绝支付税款。当夜,警官把他关在康科德的监狱里。第二天,一位未透露身份的人士──可能是梭罗的姨母支付了税款,他便获释了。不过,他表明了他的观点:他不能向一个容许奴隶制并且对墨西哥发动帝国主义战争的政府交税。他准备了一份解释自己行动的演说稿,并于1849年发表了这篇演说稿。当时,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这篇文章却成了经典之作,在国际上出现了一批追随者。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年读到这篇文章,对它崇拜不已。圣雄.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篇文章为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度人辩护。甘地深受梭罗的影响,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反抗和消极抵制非正义权势的典范。通过甘地,梭罗的主张变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后来在二十世纪,年轻的小马丁.路德.金也深受甘地的影响,梭罗的主张便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得到了新生。

梭罗 作文素材

梭罗作文素材 海子说《瓦尔登湖》是他读到的最好的书。 徐志摩说“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 于是他“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 梭罗,哈佛大学毕业多年后,单身只影,拿着借来的一把斧头,跑到自己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枝,为自己盖了一座木屋。在没有工业污染的大自然怀抱中,他上午耕作,中午在树荫下休息,下午读书。 他始终聆听自然的声音。他穿梭于一行行亲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松土、施肥;他光着脚丫投入地细数瓦尔登湖畔第一片落叶的脉络;他戴着草帽爬到树上去找老鹰或松鼠的窝;他时常夹着旧乐谱来采集植物标本而乐此不疲;他顶着最灿烂的星空,静静观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 “我生活在瓦尔登湖,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了。我是他的石岸,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殷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

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人类唯我独尊的行径。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今天的现状。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世界嘈杂多变,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了,生存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带来的是一张张匆忙麻木的脸。透过繁华而喧嚣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而热闹的人群,我们是否还能静下心来,留一点空间对失去的珍贵东西进行回味,留一点时间可以倾听来自纯粹和生命深处的吟唱。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在文字里得到美妙的慰藉,你的心中是否还藏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遐思,你的眼底是否还藏着“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情谊。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 当我们在生活中因为顾虑和追逐过多的东西而感到不堪重负、不知所措的时候,别忘了去感受梭罗。读完《瓦尔登湖》,心仿佛也成为了一潭宁静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尔在说“人,当诗意地栖居”。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

论公民的不服从

【编者按】 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终生在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镇从事教书与写作,并在爱默森影响下加入超验主义者俱乐部,成为美国文化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 1845年,梭罗开始在康科德镇外的瓦尔登湖畔离群索居达两年之久,为的是“有目的地生活,仅仅面对生活的要素”。梭罗不仅是位崇尚自然、追求超灵理想的哲人,他还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与个人独立精神。1846年一个夏日傍晚,他由林中小屋返回镇上取一双修补的皮靴,路遇警官,要他交纳三年未付的人头税。梭罗拒绝以税款援助正在进行的美墨战争及与其有关的蓄奴势力。他因此坐了一夜牢房(他的姨母赶来代交了税款,并阻止了他同政府的对抗)。 出狱后,梭罗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写成论文,先在康科德夜校向公众宣读,继而刊登在波士顿一家杂志上,题名《论公民的不服从》。未曾料及,该文绵延百年,传遍世界,影响了英国工党、印度独立斗争、丹麦反法西斯团体、美国的女权与黑人运动,甚至俄国的托尔斯泰伯爵。后者赞扬梭罗对公民权益的坚持推动了西方政治思想对异议的重视与宽容,因为梭罗“不仅相信自己的道理,还亲身加以实践”。 文/亨利·大卫·梭罗 我真心接受这一名言--“最少管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并希望它能更迅速更彻底地得到执行。执行之后,我也相信,它最终会变成:“一事不管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只要人们对此有所期待,他们就会得到那样的政府。充其量政府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是大多数政府往往不得计,而所有的政府有时都会不得计。人们对常备军提出的意见很多,也很有份量,值得广泛宣传。但它最终也可能会用来反对常备政府。常备军只是政府的一个手臂。政府本身是由人民选择用来执行他们意志的一种模式。但是在人民能够通过它采取行动之前,它同样有可能被引入歧途,滥用职权。请看当前的墨西哥战争,这是相对少数人把常备政府当工具使用的例子。因为在一开始人民并不同意采取这种手段。 目前的美国政府--它实际上是个传统形式。虽说人选是新的,它却努力使自己完整地传送到下一代,而每一刻又都在失去它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它又能是什么呢?它的朝气和力量抵不上一个活人;因为一个人也能按他的意志使之屈从。对人民自己来说,它是一种木枪。如果他们一本正经地把它当真家伙用来互相攻击,它肯定会崩裂。但它的必要性不会因此而减少,因为人民必须要有这样或那样的复杂机器,并亲耳聆听它发出运转噪音,以此来满足他们有关政府的概念。因此政府便能显示出人们会多么容易地置身于强制之下,甚至是自我的强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益。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是桩妙事;但政府除了极善于偏离自己职能之外,它可从来没有促进过任何事业。它没有使国家保持自由。它没有安定西部。它没有提供教育。所有已取得的成就都是靠美国人民固有的性格而获得的;而且,要不是政府经常从中阻挠,这成就或许会更大些。如果人们能通过政府这一权宜之计实现互不约束,他们将会非常高兴。正如刚才所说,被统治者最不受约束时,正是统治机构最得计之时。贸易与商业,若没有与印第安人磨擦所造成的刺激,根本不可能越过立法者们不断设置的障碍而得以发展。如果我们仅根据政府行动的后果,而不顾及其动机,我们真应当将这批人当作那些在铁轨上放置障碍物的淘气鬼一样加以惩罚。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公民,而不像那些自称为无政府的人,我并不要求立即废除政府,而是希望立即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政府。让每一个人都说说什么样的政府能赢得他的尊敬,这将是建立那种政府的第一步。 当权力一旦落入人民手中,大部分人被允许长久地治理国家的理由毕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代表着真理,也不因为这看来对少数人最公正,而是因为他们在力量上最强大。然而,即使是一个在所有情况下都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也不可能基于正义,哪怕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正义。假设在政府里不靠多数人,而用良知来判断是非,多数人只决定政府该管或不该管的问题,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可能实现吗?难道一个公民永远应当在特定时刻,或在最低程度上迫使他的良心服从立法者吗?如果这样,人们要良心又有何用?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是人,其次才是臣民。仅仅为了公正而培养尊敬法律的习惯是不可取的。我有权承担的惟一义务就是在任何时候做我认为是正确的事。公司没有良心,但是由有良心的人们组成的公

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

整整一个星期了,当我看完《瓦尔登湖》的结束语,把书静静放到书架上时,才发现我陶醉到书中而忘记了时间的悄然流逝。心情一直都没法平复,脑海中有瓦尔登湖的美景,湖边的小动物,春天的景象,梭罗那并不孤独的背影,还有,书中那让我久久回味的自然芬芳。我承认,这是一本洗礼我心灵的书,因为我从中获得慰藉和启发,驱赶了心灵的空寂。 起先拿起这本书时,我觉得它只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描写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的经历:他如何建造湖边小屋,他的豆田、来他小屋的访客、瓦尔登湖和周边小湖的美丽、湖边的动物、村子、农场、冬天的湖、春天的万物……梭罗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透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感叹。但是,细细地品味,才发现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文集,其中渗透着思想者的内心,让我感觉这是一本哲学层面的作品,思想撼动人心。 看了这本书的最大感慨,就是梭罗心中存有的纯净的思想和质朴的心。他让人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还有另一种生活,就是可以带来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拼命追求各种生活方式,却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许多人没有真的生活,大多数人只是花费时间和思想来获得衣、食、住所,而不是精神上的慰藉。梭罗在书中写道:“无论你的生活多么卑微,他都要勇敢地面对,坚强地生活,不要回避它,……”“热爱你的生活吧!……”“我想,一个人只要清静淡泊,那么他生活在贫民院跟生活在宫殿一样,心满意足,思想愉快。”在梭罗看来,他需要的是清醒的生活,简朴而纯真的生活,他在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一篇中谈到:“我到森林中去住,是因为我希望生活过得谨慎一点,只面对基本的生活事实,看看我是否能学会生活教我的一切,免得到临死之前发现自己没活过……我要深入地生话,吸出生活的全部精髓,要坚强地生活,……”而审视我们自己,在浮夸的社会中,我们获得的不是生活的清醒,而是浑浑噩噩地追求着物质上的东西,甚至找好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漂亮的衣服,昂贵的修饰品,还有豪华的房子、车子,也许,我们穷其一生,都不曾得到心灵的充实。 在阅读一篇中,他强调书籍的重要性。梭罗一生熟读了古代经典,他认为:“那些没有学会阅

梭罗《瓦尔登湖》语录名句大全

梭罗《瓦尔登湖》语录名句大全 1、许多人过着看似宁静,实际上却是没有希望的生活,这也就是绝望的命运的安排。你从失去希望的城市走向没有希望的乡村,像水貂和麝香鼠那样安慰自己。在人类的休憩和消遣之下,实际上隐藏着传统的恶习,无意识的绝望。——梭罗《瓦尔登湖》 2、可怜呐!人类最终却沦为了自己工具的工具。——梭罗《瓦尔登湖》 3、我们的天性的最优秀的品质,就像果实上的那层粉霜一样,只有在搬动的时候非常小心翼翼才能保留下来。然而不论是对待我们自己,还是对待别人,我们都并非这样体贴入微。——梭罗《瓦尔登湖》 4、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苦来维持。西方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5、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或者舒适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温暖。——梭罗《瓦尔登湖》 6、世界留给黑夜和我。——梭罗《瓦尔登湖》 7、一个健康的人内心深处的那种微弱而自信的反对,终将能战胜人类的种种雄辨和习俗。——梭罗《瓦尔登湖》 8、这种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人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使我想起了那个英国人,为了他可以回到英国去过一个诗人般的生活,他首先跑到印度去发财。它应该立即住进破旧的阁楼去才对。——梭罗《瓦尔登湖》 9、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

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劳过度,使他们的手指粗笨了,颤抖得又太厉害,不适用于采集了。真的,劳动的人,一天又一天,找不到空闲来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无损;他无法保持人与人间最勇毅的关系;他的劳动,一到市场上,总是跌价。除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时间来做别的。他怎能记得他是无知的呢——他是全靠他的无知而活下——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10、他既不伟大,也不神圣,仅仅就是自己思想的奴隶和囚徒而已,这个称谓也算对得起他的所作所为了。——梭罗《瓦尔登湖》11、年长并不一定都好,长者有时甚至连指导年轻人的资历都不具备,因为他在岁月里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梭罗《瓦尔登湖》12、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就像果实上的早霜,需要我们最温柔的呵护,才能得以保存。然而,不管是对己还是对人,我们从不曾真正温柔过。——梭罗《瓦尔登湖》13、精神可以一时之间渗透、控制身体的每一部分器官和每一个功能,把外表最粗俗的淫荡变成纯洁和虔诚。当我们放纵自己的生殖能力时,我们就会污秽不堪,而若我们有所节制,我们就会生机勃勃,大受鼓舞。贞洁是人类之花:而所谓的创造力、英雄主义、神圣等等都是它的果实。——梭罗《瓦尔登湖》14、是骄奢淫逸之徒开创了民众奋力紧跟的时尚。《瓦尔登湖》15、由于日常生活太过奢侈浪费,人们的身体往往是有些问题的,饿一顿往往很有好处,可以奇迹般的恢复活力。——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16、"我也没有像鸟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静静地微笑,笑我自己幸福无涯。Instead of singing like the birds, I silently smiled at my incessant good fortune. ——梭罗

瓦尔登湖的小学生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的小学生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不太好读的原因,我觉得李继宏在翻译这本书时,写的序中的解释很好。首先是梭罗大量的引用古代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的典籍,缺少足够的古典学知识的读者很难领略,其次是书中出现了许多植物和动物,如果没有一定的博物学基础,那么联想出的画面绝对是不够完整的。最后就是作者很多的假设和推断都是建立在超验主义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读过其他相关作品,读这个就很难从超验主义的层面上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 另外我觉得读这个之前也应该对于当时美国的文化,个人主义,还有梭罗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用我们最集中的精力,平复心情直至内心坦坦荡荡,以一种心无杂念,心如止水的沉静去阅读去思考,也能感受到作者质朴的语言,美丽的自然美景,以及融在文字之中的人生哲学。 梭罗的这种生活似乎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几分相似。但梭罗和陶渊明是完全不同的“梭罗到瓦尔登湖去,并非想去做永久‘返归自然’的隐士,而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现之一”。 当代散文家赵丰在《想象梭罗》中精彩的道出了二人的区别,他这样的写道:“他真的想做隐士吗?为何不到人烟罕至的更遥远的森林去?我的答案是梭罗是一个思想家,而非陶渊明般的隐士。陶渊明构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乐,而梭罗呢?他却是通过独居来解析人类的心灵。他的清静和陶渊明的清静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的,这

两份悠然或恬静是不一样的。而梭罗更叫我着迷。回归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个自然中的人,一个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处,领略自然的真谛,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窥到了自然的堂奥,好像在笑,笑我们芸芸众生。 梭罗致力于把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变成艺术性的,一种审美的 生活,它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获,感受四季的变化,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欣,他倾听,他真正体验着自己,把美学贯彻到他的生活,他的写作中,他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他是从审美体验中获得真理和伦理。 梭罗的独居并不让他感到孤独难耐,除了思考这件事让他忙碌外,还在于他钟情自然的程度近乎狂热。 他的超验主义哲学在他对自然的崇拜和热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认为人们一辈子为了多余的财富和贪婪的物欲去工作是愚蠢的,是对造物主的亵渎,他希望人们卸下身上无谓的负累,去尽情享受自然,于是他发出这样的呼喊:“去钓鱼打猎吧,尽管去更远的地方,趁着年轻,你要纪念你的造物主、尽管无忧无虑地在黎明苏醒,踏上探险的征途。尽情享受大地吧,但别占有。 世人往往缺少冒险精神和信仰,所以他们忙于买卖经营,过着 奴隶般的日子。”我常常惊异于梭罗描绘自然的能力,语言精妙绝伦,却毫无矫揉造作的嫌疑,字字句句都让人被他对自然发出的由衷赞叹吸引,并有种立刻不带分文,不携行囊地向自然狂奔的冲动。一抹晨光可以让他倾情讴歌欧若拉女神,一滴露珠可以让他看到青草的真情,

浅谈“公民不服从”的概念与类型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公民不服从”的概念与类型 一、不服从权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公民不服从即公民行使不服从权的行为或活动。公民有权对政府不合法、非正义的命令或行为拒绝服从;认为某一条或部分法律、政令、制度、政策不合理或不合法,拒绝遵守但绝不诉诸暴力,这是公民非暴力抗议的一项主要策略。公民不服从的代表人物有印度圣雄甘地、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以及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等。一般认为,公民不服从理论肇始于美国思想家梭罗,他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一文中最早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述。公民不服从就内在而言,与人的良心自由密切相关,外在的制度层面则与民主政治有天然亲缘。西方古典民主时期已有不服从的概念,及至近代,经过梭罗、洛克、卢梭、康德、罗素、罗尔斯等几代西方思想家的努力,尤其汲取了公民屈服于军国主义暴政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逐步建立了公民不服从的理论体系,并使之不断成熟和完善。当下,公民不服从由实然状态被确认为公民的应然权利。从观点到权利,公民的不服从实现了从书斋和街头向规范和庙堂的转变。到今天,公民的不服从权在民主和法治国家多已成为一项公民的宪法权利。 不服从权在我国宪法上尚未构建起来,只是在行政法上表现为《公务员法》第54 条的公务员抵抗权,对上级领导与单位违法、失当的指令可拒绝服从和执行,以保障依法履职的普通公务员的权益; 也有人在行政相对人抵抗与不服从行政主体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层面上使用不服从权概念。本文要探讨的乃是作为一项宪法权利的不服从权。以杜钢建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国内学者对宪法上的不服从权有过系统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多为学界和实务界忽视与回避。这或许是因为关于不服从权本身的争议,也可能是因为这一命题较为敏感。但在西方,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民主实践中就已能寻到公民不服从的身影;至近代,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成熟系统的理论。 基于社会契约论,人民进行政治结合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宪法即通过控制政府权力达到这一目的之基本方法,如果政府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违背人民进行政治结合的目的,人民可以不服从政府,并在终极意义上有权推翻政府。国内学者的研究一般将不服从权( 又称抵抗权) 和违宪审查一起纳入宪法保障的范畴; 也有学者将其作为一项政治权利归入公民权利与义务序列,认为不服从权又称反权,即公民必要时可对以政府( 国家) 名义作出的行为采取不服从或者抵抗行为的权利。很多学者论述抵抗权以替代或包含不服从权,抵抗权和不服从权在大部分语境下是可以通用的。不服从权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主体是一国公民。不具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无国籍人或外国人) 无法针对该国政府行使不服从权,当其人权受到该国公权侵害时,可通过其他途径( 如外交手段)寻求救济。不服从权的主体是一国宪法和法律上的公民或国民,而非政治性的人民或抽象的人,这是因为公民或国民可能被排除在人民之外,至少在当下,人权保障仍应以民族国家为界。无论是否是人民,只要是一国的公民或国民,其人权就应受尊重与保护,遭遇国家权力的不法损害就有权不予服从。 第二,对象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者。在现代多为民选政府和官僚阶层,也可以是国王、皇帝、贵族、寡头、僭主等一切曾经或正在掌握国家权力的主体。对社会中其他实际掌握权力的主体,如垄断巨头、宗教组织、政党社团甚至割据集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此时此刻当你闭上双眼,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是一片静谧的花园?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还是一片空白?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内心。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努力奔忙着,却又担负着泰山般的压力。如果说想要让自己浮 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此时此刻当你闭上双眼,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是一片静谧的花园?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还是一片空白?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内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努力奔忙着,却又担负着泰山般的压力。如果说想要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妨拿起《瓦尔登湖》,翻开它跟随梭罗的脚步来一场心灵之旅,来一次灵魂的涤荡。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徐迟先生在序言中说道:"《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

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梭罗,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 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 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 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 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 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 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 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 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 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 的简朴生活,(范_文_先_生_网)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 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 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 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印度及其世界性

《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印度及其世界性 王学良 (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00871)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的一部作品。其中描写了作者在瓦尔登湖两年又两个月的隐居生活。在湖畔,他自己建造了用来居住的小木屋,吃自己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庄稼。他的大量时间用于在湖边散步、林中沉思。也是在那里,他完成了他的两部著作的初稿,《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其中的《瓦尔登湖》也许还处于日志形式。《瓦尔登湖》曾被奉为美国超验主义圣经;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美国人从《瓦尔登湖》中寻找支持和力量;当代美国文学界生态批评文论家将其视为生态文学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现代城市生活的烦躁和工业、信息社会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冲动又使许多读者重新阅读《瓦尔登湖》。由于《瓦尔登湖》不断地被重新提起从而确立和巩固了它在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的意义在于文化,文化的建立同样来源于生活。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原点。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梭罗在作品中引证了大量的东西方文化经典,包含了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等文化典籍,涉及了世界各大文化圈,以此与他的林中生活进行互相印证,以探索更高的生活规律。其中中国和印度的文化经典的引用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可见《瓦尔登湖》有着深刻的东西方跨文化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意味。 1827年1月,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在与爱克曼谈论他刚刚读完的一部中国传奇(可能是《风月好逑传》的法译本)时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快来临了。”[1]歌德以天才的眼光预言了世界文学时代的来临,认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是有意识的世界文学写作,他批评了德国人“不过说句实在话,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2]强调了关注他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他认为文学的模范不是中国、德国、也不是其它个别国家,而是希腊。“不过我们一方面这样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为典范。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国人或塞尔维亚人、卡尔德龙或尼伯龙根就可以作为模范。如需要模范,我们要经常回到古希腊那里去找……”[3]熟悉世界文明史的人知道希腊的文学的繁荣是和其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看,希腊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它与后来日益分裂的各国国别文学是不同的,歌德以十分独到的眼光认识到希腊文学的典范性。从世界文学的角度上看,梭罗的《瓦尔登湖》同样进行了东西方文化整合的努力,奠定了其写作的世界性胸怀。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曾经兴起梭罗的阅读热潮,从中国读者阅读接受的角度也可以说明《瓦尔登湖》的世界性意义。[4]在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整整二十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5](编者注:“文学”一词的德文是literatur,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中国学者钱理群先生说:“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世界文学’译成‘世界文化’可能更恰当一些。”[6]马、恩的世界文学概念在这里更偏于指向精神产品——文化产品,他们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世界文化的来临(当然也包含世界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详细论述要等到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了),世界文化的形成和建立重要的问题是文化的沟通与理解,它的实现可能要由敏感的文学写作

《简单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简单生活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久违的独处安宁,是知己间的心有灵犀,是人们所向往的纯粹、真诚的社交。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欲望和喧嚣不绝于耳,简单生活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渴望。 1845年,为了学习如何以更审慎的态度生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搬离喧嚣的闹市,独自一人住进了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这或许是对简单生活最好的诠释:只有慎独、慎友、慎交,才能拥有简单生活。 简单生活需要“慎独”。这里的“慎独”,是指在独处中完成对自我灵魂的洗礼。一个人,一盏灯,一杯香茗,独自谨慎地反思省察,在纷扰中重新寻回迷惘的内心,生活的声声悠远、字字珠玑才会在茶香弥漫中浮现。[甲]给自己一个面对自我的机会,澄静思考,看清初心,返璞归真。 简单生活需要“慎友”。“慎友”就是不要错过以心相交、以情相惜的那一个遇合。[乙]知音难觅,正如伯牙与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汪伦与太白的一汪桃花潭深,可遇而不可求。而这个遇合又是如此简单,双方除了两心相知的默契别无所求,只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一枝梅花,或如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一句邀约,就能彼此会意。 简单生活需要“慎交”。[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之交是简单自然的,可缘志趣投合而随心聚首,不因利益诱惑而刻意逢迎。“慎交”是对自己朋友圈的审视、选择和重组,删繁就简,激浊扬清,活出真实的自我。 智利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豪华落尽见真纯,简单,才是本色生活的开始。 1.下面对文意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从“慎独”“慎友”“慎交”三个角度,论述了怎样拥有简单生活。 B.“独处”时的“反思省察”与《论语》中所说的“三省吾身”意思相近。 C.“慎友”就是以心相交、以情相惜,所以人的一生有一个知音就足够了。 D.“君子之交”是指君子之间自然真诚的交往,不会掺杂着铜臭之气。 2.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引言分别填入原文的[甲][乙][丙]处,依次应 为:[甲],[乙],[丙]。(只填写序号)(3分) 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②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③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3.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必不可少。你怎样划定你的“朋友圈”?请结合文章内容,与大家分享你的心得。(2分)

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梭罗

《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美〗亨利.戴维.梭罗著,1849 2005年10月,『福子书屋』整理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 1862年5月6日),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Civil Disobedience)》(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梭罗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学生和朋友,受爱默生的影响,梭罗也是一位先验主义者。 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论公民的不服从》 (Civil Disobedience) 〖美〗亨利.戴维.梭罗著 “在一个监禁正义之士的政府统治之下,正义之士的真正栖身之地也就是监狱。”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位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他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毕业于哈佛大学。在担任了数年小学校长之后,梭罗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作 他终生的事业。他是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的信徒,是先验主义运动的一位领袖。与浪漫主义和改革结合在一起的先验主义推崇感觉和直觉胜过理智,宣扬个人主义和内在的心声──完整和自然的声音。 梭罗零打碎敲的以文谋生的努力几乎从未给他带来什么稿酬。他发表的作品销路不佳,便不时在家中的小铅笔厂里工作。1845年,时年二十八岁的他,下决心撇开金钱的羁绊,在征得埃默森的同意后,在埃默森拥有的离康科德二英里的沃顿塘上建了一座小屋。 1846年7月,梭罗居住在沃顿塘时,当地的警官找他,叫他支付投票税,尽管他已经数年未行使这个权利了。梭罗拒绝支付税款。当夜,警官把他关在康科德的监狱里。第二天,一位未透露身份的人士──可能是梭罗的姨母支付了税款,他便获释了。不过,他表明了他的观点:他不能向一个容许奴隶制并且对墨西哥发动帝国主义战争的政府交税。他准备了一份解释自己行动的演说稿,并于1849年发表了这篇演说稿。当时,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什麽反响。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这篇文章却成了经典之作,在国际上出现了一批追随者。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年读到这篇文章,对它崇拜不已。圣雄.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篇文章 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度人辩护。甘地深受梭罗的影响,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反抗和消极抵制非正义权势的典范。通过甘地,梭罗的主张变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后来在二十世纪,年轻的小马丁.路德.金也深受甘地的影响,梭罗的主张便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得到了新生。

“梭罗与瓦尔登湖”专题阅读汇总

“梭罗与瓦尔登湖”专题阅读 目录 梭罗生平 (2) 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何怀宏) (4) 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曹勇军) (6) 瓦尔登湖:大地的眸子(余杰) (9) 名言摘录 (13) 素材运用实例 (14)

梭罗生平 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晷》(Dial)写稿,之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梭罗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但是梭罗从来没有踌躇。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他不肯为了狭窄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大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我们好好地生活。如果他蔑视而且公然反抗别人的意见,那只是因为他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行为与他自己的信仰协调。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他需要钱的时候,情愿做些与他性情相近的体力劳动来赚钱——如造一只小船或是一道篱笆,种植,接枝,测量,或是别的短期工作——而不愿长期地受雇。他有吃苦耐劳的习惯,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里的知识,算术又非常好,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谋生。他可以比别人费较少的功夫来供给他的需要。所以他可以保证有闲暇的时间。 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态主义哲学家。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奥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因为梭罗反对黑奴制(Negro Slavery)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夜却激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来后曾有一些市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为解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了著名的政论《抵制国民政府》(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后改名为Civil Disobedience)。他所宣传的这种依靠个人的力量,“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对印度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

梭罗名言名句大全_名人名言

梭罗名言名句大全 1、富裕是全然体验生活的能力。——梭罗 2、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3、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梭罗 4、一所精美的房子又有何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梭罗 5、活出你的信念,你就能转动世界。——梭罗 6、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梭罗 7、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梭罗 8、当我们从容不迫而睿智,我们就知道,只有大事和有价值的事才是永久的和绝对存在的,而细微的害怕和愉悦只是真实的阴影。——梭罗 9、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梭罗 10、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梭罗 11、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休闲。——梭罗 12、人类,犹如一支浮标,任何风浪也无法使它沉没。——梭罗 13、当你过于注意细节的时候,却是在一点一滴地浪费你的人生。倘若真心地做事,约莫用你的双手就够了。如果还嫌不足,无防再加1/ 2

上你的双足,便会能做成了。一切要简化!简化!再简化!——梭罗 14、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梭罗 15、天堂在我们的头上,也在我们的脚下。——梭罗 16、能处处寻求快乐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梭罗 17、一本真正的好书教给我的远不止只是阅读它。我必须很快将它放在一边,然后按照它来生活。我始于阅读,终于行动。——梭罗 18、我们能够爱的人,我们也能恨他们。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梭罗 19、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梭罗 20、不要回头看,除非你想走回去。——梭罗 相关内容 梭罗 2/ 2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体会5篇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体会5 篇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1 《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

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图称霸地球的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瓦尔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绿色经典文库”中的第一本,这样的定位,也是编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2

梭罗 论公民的不服从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txt12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 我由衷地同意这个警句──“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我希望看到这个警句迅速而且系统地得到实施。我相信,实施后,其最终结果将是──“最好的政府是根本不进行治理的政府”。当人们做好准备之后,这样的政府就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政府,政府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大部分政府,有时所有的政府却都是不得计的。对设置常备军的反对意见很多、很强烈,而且理应占主导地位,它们最终可能转变成反对常设政府。常备军队不过是常设政府的一支胳臂。政府本身也只不过是人民选择来行使他们意志的形式,在人民还来不及通过它来运作之前,它同样也很容易被滥用或误用,看看当前的墨西哥战争,它是少数几个人将常设政府当作工具的结果,因为,从一开始,人民本来就不同意采取这种作法。 目前这个美国政府──它不过是一种传统,尽管其历史还不久,但却竭力使自己原封不动地届届相传,可是每届却都丧失掉一些自身的诚实和正直。它的活力和气力还顶不上一个活人,因为一个人就能随心所欲地摆布它。对于人民来说,政府是支木头枪。倘若人们真要使用它互相厮杀,它就注定要开裂。不过,尽管如此,它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们需要某种复杂机器之类的玩意儿,需要听它发出的噪音,藉此满足他们对于政府之理念的要求。于是,政府的存在表明了,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如何成功地利用、欺骗人民,甚至可以使人民利用、欺骗自己。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真了不起。不过,这种政府从未主动地促进过任何事业,它只是欣然地超脱其外。它未扞卫国家的自由。它未解决西部问题。它未从事教育。迄今,所有的成就全都是由美国人民的传统性格完成的,而且,假如政府不曾从中作梗的话,本来还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政府是一种权宜之计,通过它人们可以欣然彼此不来往;而且,如上所述,最便利的政府也就是最不搭理被治理的人民的政府,商业贸易假如不是用印度橡胶制成的话,绝无可能跃过议员们没完没了地设置下的路障;倘若完全以议员们行动的效果,而不是以他们行动的意图来评价的话,那么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应当被视作如同在铁路上设路障捣蛋的人,并受到相应的惩罚。 但是,现实地以一个公民的身份来说,我不像那些自称是无政府主义的人,我要求的不是立即取消政府,而是立即要有个好一些的政府。让每一个人都表明能赢得他尊敬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这样,也就为赢得这种政府迈出了一步。到头来,当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时候,多数派将有权统治,而且继续长期统治,其实际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极可能是正义的,也不是因为这在少数派看来是最公正的,而是因为他们在物质上是最强大的。但是,一个由多数派作出所有决定的政府,是不可能建立在正义之上的,即使在人们对其所了解的意义上都办不到。在一个政府中,如果对公正与谬误真正作出决定的不是多数派而是良知,如果多数派仅仅针对那些可以运用便利法则解决的问题做出决定,难道是不可能的吗?公民必须,哪怕是暂时地或最低限度地把自己的良知托付给议员吗?那么,为什么每个人还都有良知呢?我认为,我们首先必须做人,其后才是臣民。培养人们像尊重正义一样尊重法律是不可取的。我有权承担的唯一义务是不论何时都从事我认为是正义的事。…… 那么一个人应当怎样对待当今的美国政府呢?我的回答是,与其交往有辱人格。我绝对不能承认作为奴隶制政府的一个政治机构是我的政府。 人人都承认革命的权利,即当政府是暴政或政府过于无能令人无法忍受的时候,有权拒绝为其效忠,并抵制它的权利。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说,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他们认为,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导读:读书笔记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这本书,我从2017年看到了2018年,期间几度中断,但又无法放弃。也就是说,这是一本让我看得昏昏欲睡,却又爱不释手的书。昏昏欲睡,是因为自己这学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和梭罗先生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节奏相比,确实快得多,也杂乱得多,每当有空闲翻书,已经是工作之后比较疲累之时,看着他用那么多文字描写并无太多情节的大自然场景,免不了犯困;爱不释手,是因为梭罗先生所追求的那种本真的生活态度,又是自己一直比较认同并且向往的。后半部分,我是听着龚一先生的古琴曲读完的,静下心来读,效率更高,也明显更加享受。 在远离尘世的大自然中,在康科德,在瓦尔登湖畔,在森林里,梭罗先生自己盖了一所房子,他自给自足,过着极简的生活,吃着极简的食物;虽然也会感到孤独,但他享受着劳动和收获的喜悦以及阅读带给他的无穷乐趣;他在黎明之前出门,他在夜晚的森林里靠腿而不是眼睛辨别方向;他倾听来自森林里的每一种声音;他长时间静静地观察湖水颜色变化和水温的起伏;他和禽兽为邻;他花很长的时间自制炉灶生火取暖,研究湖面结成的第一块冰;他从大自然中悟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梭罗先生说,常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这么说来,我是算不上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作为从小在小城市长大的人,作为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某零后”,我冬天烤着暖气、夏天吹着空调,懒得做饭就叫外卖,无聊的时候只会上网,我喝着经过几十道过滤工序的纯净水,享受着从超市买来的蜂蜜,品味着带着精致包装的零食……我从不考虑这些和大自然有什么关系。我害怕毛毛虫,讨厌牛粪的味道,我不知道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我没有见过小麦是如何变成面粉的,我没有砍过柴,没有挖过土豆,没有翻过蚯蚓,没有放过羊,没有喂过猪,我见到蜜蜂就躲得远远的,见到老鼠一定会尖叫,我是看了《爸爸去哪儿》才知道火龙果原来是那样长的……我必然离不开大自然,却也好像并没有和大自然有多亲近;我生在地球上,却好像并没有在地球上独自生存的能力。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中好像有很大一个缺口。我们听了太多课,学了太多书本上的知识,而并没有从真正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一个孩子要是自己开挖出铁矿石来,自己熔炼它们,把他所需要知道的都从书本上找出来,然后他做成了一把他自己的折刀——另一个孩子则一方面在冶金学院里听讲冶炼的技术课,一方面收到他父亲给他的一把洛杰斯牌子的折刀,——试想过一个月之后,哪一个孩子进步得更快?又是哪一个孩子会给折刀割破了手的呢?” 西北大学李浩老师在讲到他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时提到过“不作不食”这个观点。他说“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80后、90后的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