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四章城市性质 (23)

第五章城市规模 (23)

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 (23)

第七章城市产业发展及其用地布局 (25)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9)

第九章社区建设与居住用地规划 (32)

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4)

第十一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6)

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6)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3)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55)

第十五章环境卫生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 (56)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8)

第十七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61)

第十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61)

第十九章附则 (63)

附录65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修编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临沂新的发展形势,依据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以及临沂经济、社会、空间发展战略,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指导城市各项建设,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

第2条修编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临沂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临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贯彻“五个统筹”原则。结合临沂发展的实际,全面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域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兼顾发展基础与发展条件,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3) 协调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全面展示临沂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4) 以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源、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建设资源集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3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等相关

1

技术标准

(5)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文件)

(6)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

(7)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8)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临沂所属九县三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9)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7-2010)》

(10) 《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年)

(11) 国家、省、市相关的其它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为: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第5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临沂行政辖区范围,全境约17201.7平方公里,行政建制为兰山、罗庄、河东三个市辖区和沂南、郯城、沂水、苍山、费县、平邑、莒南、蒙阴、临沭九个县。此范围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主城区范围由兰山、罗庄、河东三个区组成,面积1748.6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三个市区,面积1748.63平方公里,以及蒙阴县的岸堤水库城市水源保护区214.31平方公里,和机场预留地318.5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共计2281.46平方公里。

第6条文中“黑体字”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7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达到244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9.4:55.7:34.9;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8:52:40,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2)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 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

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市化2020年达到55%。

(4)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步入经济不断繁荣、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不断提高、生态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到2020年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和毕业率达到10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提高到22%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5%。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

(1) 现代商城——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举,把临沂建设成为鲁东南商贸、物流业发达,工业先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2) 生态水城——结合水资源优势,完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3) 文化名城——围绕重点历史文化项目的保护与建设,弘扬历史文化,保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建设市域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形成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

(4) 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发挥航空、公路、铁路优势,建成交通枢纽城市。

(5)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空气清新、环境优

3

美、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创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策略

(1) 加快体制创新,使新因素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重点,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各类批发市场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临沂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县市、县县间产业关联,统筹区域发展。

(2) 以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为前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临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第10条社会发展策略

(1) 社会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创建高效、合理、可持续的社会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社会结构合理、社会流动畅通、社会事业发达、社会环境和谐的公正公平的社会发展体系。

(2)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社会保障、社区发展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要求。

第11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 积极推进临沂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力争与日照港形成双核结构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2) 在交通体系上加强与日照港、岚山港、连云港、青岛港共同组成的沿海枢纽港群的协调,完善以临沂为枢纽的区域高速公路、铁路运输以及区域航空运输网络,形成联系便捷的区域交通体系。

第12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4

(1) 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沂蒙山区生态屏障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

(2) 发展平原地区生态林地。划定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建设。

(3) 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水、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第13条空间发展策略

临沂市域的产业发展空间区划基本按“坐标系”形式布局,即包括“一心”(临沂市主城区)、“两轴”(沿南北向、东西向交通线,包括郯城镇与马头镇、沂水城关镇、界湖镇与大庄镇、平邑镇、费城镇、临沭镇、十字路镇、坪上、马站、地方、苏村、高峰头、褚墩、板泉等重点镇)、“四个象限”(包括各县剩余的乡镇)。

(1) “一心”经济发展重点:批发市场转型并高级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部分资源型产业,将污染较大的产业移出市区;通过临沂批发市场辐射范围的迅速扩大及物流业的国际化,加速临沂市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2) “两轴”经济发展重点:为主城区提供产业配套和产业扩散空间。生产力布局重点逐渐由南北向轴线转移到东西向轴线,以加强同沿海港口城市的联系,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市场网络等重要资源,努力将部分资源型产业培育为加工贸易型产业。做大地方专业批发市场,将沂水县布鞋城及其生产基地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布鞋的主要生产销售基地;进一步挖掘郯城县糖果批发生产城潜在的市场空间;促进平邑县建材市场逐渐向国际化市场转型。

(3) “四个象限”经济发展重点:经济发展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以富民为目的。农业发展立足当地的自然条件,东北地区以林业、果品、粮食和牧业为主,西北以特色农作物种植为主,西南地区以粮食、果品为主,东南以粮食、油料作物与蔬菜为主。

5

工业着力发展建材、纺织、机械、化工、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等行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培育产业集群为主要方向,将培育绿色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之一。大力发展山水自然风光旅游业。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14条城镇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化水平近期达到45%,远期达到55%,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第15条城镇发展战略:立足于城镇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突出重点,培育中等规模的城市,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形成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的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进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优化城镇生态环境,实现包括资源利用、人口、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发展。

第16条市域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1050万人,2020年达到1150万人。

第17条城市化水平与分阶段实施:

(1) 规划落实和组织协调阶段(2004-2005):到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38%左右。

(2) 规划近中期(2005-2010年):重点突破阶段。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5%,主城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45万,争取建成4-5个中小城市。

(3) 规划远期(2011-2020年):全面推进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55%,主城人口规模达到200万,5-50万人口规模的城镇成为本市城镇人口集中的另一个主体,全市所有小城镇规模都在1万人以上,基本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6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18条城镇规模等级分为5级:

(1) Ⅰ级城镇:临沂主城区,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成为特大城市。

(2) Ⅱ级城镇:城镇人口20-50万人的城镇9个,为县域中心城镇,包括界湖镇与大庄镇、辛集镇;郯城镇与马头镇;沂水城关镇;卞庄镇;费城镇;平邑镇;十字路镇;蒙阴镇;临沭镇。

(3) Ⅲ级城镇:城镇人口10-20万人的城镇,包括探沂、兰陵、坪上。

(4) Ⅳ级城镇:城镇人口5-10万人级别的城镇,包括上冶、马站、向城镇、地方、苏村、常路、大店、大兴、神山、大仲村、高峰头、仲村镇、垛庄、梁邱、曹庄、青驼、褚墩、诸葛、板泉等19个镇。

(5) Ⅴ级城镇:城镇人口小于5万人的城镇,乡镇数量撤并一半。

表3.2.1 临沂市城镇等级结构(2020年)

城镇等级

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数(个)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名称

>100

1

200

临沂市区(200)

20-50

9

244

界湖镇与大庄镇、辛集镇(24)郯城镇与马头镇(33)沂水城关镇(35)卞庄镇(27)费城镇(25)平邑镇(32)十字路镇(27)蒙阴镇(21)临沭镇(20)

10-20

3

31

探沂(11.0)兰陵(10.0)坪上(10.0)

VI

5-10

17

87

上冶(5.0)马站(6.0)向城镇(6.0)地方(5.0)苏村(5.0)常路(5.0)大兴(5.0)神山(5.0)高峰头(5.0)仲村镇(5.0)垛庄(5.0)梁邱(5.0)曹庄(5.0)青驼(5.0)褚墩(5.0)诸葛(5.0)板泉(5.0)

V

<5

71

乡镇数量撤并50%。其中大仲村镇、大店镇、郑城镇、方城镇、磨山镇、坊前镇、柏林镇、高桥镇、白旄镇、石门镇、温水镇、筵宾镇等应予以保留。

合计

633

第19条城镇职能结构:以各个区域的综合型城镇为枢纽,以工业、商贸、旅游和其他特色型城镇为发展动力,形成不同类型、互相协作的城镇职能结构。规划期末,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强化重点城镇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完善综合型城镇的职能,提升专业型城镇的产业结构,以及培植新兴城镇,在市域形成较为鲜明的城镇职能体系层次。

7

表3.2.2 临沂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2020年)

城镇等级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职能定位

中心城市

综合型

临沂市区

历史文化名城、交通枢纽、物流和商贸中心、鲁南、苏北的中心城市之一,适合居住的山水园林城市

综合型

沂水城关镇

临沂北部重要的次中心城市,以食品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为主体的综合型城市

工贸型

平邑镇

临沂西北重要的城市,以水泥、石材、石膏等建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为主体的工贸型城市

次中心城市

综合型

郯城镇与马头镇

临沂的南大门,南部的次中心,以农用化工、银杏等生物资源深加工等为主体综合性城市综合型

十字路镇

临沂东部重要的城市,以发展化工、食品加工和建材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

工贸型

卞庄镇

鲁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依托蔬菜加工、生物工程、蔬菜集散和物流发展起来的工贸城市

综合型

界湖镇大庄镇、辛集镇

以电子、机械、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

工贸型

费城镇

以能源、制造、医药和木业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承担部分临沂产业的转移,为临沂提供休闲娱乐基地

旅游型

蒙阴镇

以酿造业、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山水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

工贸型

临沭镇

临沂东部的重要城市,积极与临沂产业发展对接,发展特色加工业

综合型

上冶、马站、苏村、常路、大兴、仲村镇、梁邱、诸葛

县域内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备的小城镇,为周边地区提供较为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工贸型

探沂、兰陵、向城镇、地方、神山、垛庄、曹庄、褚墩、板泉

县域重要的工业、商贸中心,以特色产品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小城镇,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重点中心镇

交通型

坪上、高峰头、青驼

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工业和商贸业为主体的重点中心城镇

第20条城镇空间结构:鉴于对临沂发展总体情况和城镇体系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对临沂市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预测,确定未来临沂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的方案为:“强化中心,发展两带,建设三个次中心”的区域一体化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1) 强化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城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临沂市区的功能,使之适合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带动周边县域中心城镇发展,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城镇间合作和联系完善的区域经济体系,扩大主城的辐射范围,使之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2) 发展两带:进一步完善由南北向的S227、胶新铁路、长深高速

8

公路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和由东西向的兖石铁路、G327西段、S335、S342共同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所构成的“十字”型城镇集聚带,形成支撑临沂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级城镇发展轴线。“十字”型城镇集聚带也是临沂未来经济增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

(3) 建设三个次中心:北部的沂水一直是沂蒙山的中心,发展基础较好,离半岛城镇群的核心区距离近,南部的郯城是临沂的南大门,工农业基础也较好,西部的平邑镇离市区距离较远,城镇规模较大,又处于三市的交界地带,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三个次中心的发展对于临沂区域地位的提升意义重大,也将进一步带动临沂市域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第三节重点发展的城镇

第21条次中心城市

(1) 沂水城关镇:临沂北部重要的次中心城市,突出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基础牢固的食品、布鞋、机械、纺织和造纸包装产业,建设成为以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商贸发达的山水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35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4.3平方公里。

(2) 郯城镇与马头镇:临沂的南大门,以现代工贸为主的临沂南部地区的重要次中心城市。发展农用化工、银杏等生物资源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特色城市商业街、专业特色街,突出城区商贸中心地位。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33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

(3) 平邑镇:以现代工贸为主的临沂西部地区的重要次中心城市。以现有的建材开采、加工和商贸业为依托,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32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2平方公里。

第22条县域中心城市

9

(1) 界湖镇与大庄镇、辛集镇:以现代工贸为主的沂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培植和壮大电子、机械、轻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业。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4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4平方公里。

(2) 卞庄镇:鲁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依托蔬菜加工、生物工程、蔬菜集散和物流发展起来的工贸型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7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7平方公里。

(3) 费城镇:临沂市的旅游休闲服务基地和以现代工贸为主的费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建设临沂卫星城为目标,继续壮大现有的优势行业如食品加工、纺织等轻工业,发挥离临沂市区近的优势,积极吸引临沂部分产业的转移,将费城镇建设成临沂批发市场的产业基地和加工基地以及临沂的能源基地、休闲旅游基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5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5平方公里。

(4) 十字路镇:临沂东部以现代工贸为主的莒南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以化工、食品加工和建材为特色的工业体系。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7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7平方公里。

(5) 蒙阴镇:以旅游和绿色工业为主的蒙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蒙山和云蒙湖的山水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服务业,将蒙阴镇建设成沂蒙山旅游业的服务中心。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1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2平方公里。

(6) 临沭镇:以现代工贸为主的临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着力发展机械、化工、五金工具等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

第23条重点中心镇:规划确定20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重点中心镇(见表4.3.1)。

10

表3.3.1 重点中心镇的规划规模与职能定位

城镇名称

等级

职能

发展思路

苏村镇

III

沂南北部的中心镇

依托蔬菜基地,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加工和贸易,加强服务职能

沂南县

青驼镇

III

沂南西南的中心,重要的工贸型城镇

依托临沂批发市场,发展适销对路的各类产品

高峰头

III

临沂南部的中心镇,临沂南大门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业,加强与苏北的联系

郯城县

褚墩镇

III

郯城北部的中心镇

大力发展五金和建材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马站镇

III

临沂最北部的中心城镇

发展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各类市场为依托,优化城镇商贸服务业水平

沂水县

诸葛镇

III

沂水西部的综合型城镇

依托农业和矿产资源,发展食品加工和资源加工业;依托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城镇

III

苍山重要的工贸型城镇

依托鲁南蔬菜基地和蔬菜大市场,发展蔬菜的加工和物流业

兰陵镇

III

苍山西南部的中心城镇

积极扩大酒类加工业的规模,提高酒类加工的品质,完善城镇服务职能

苍山县

神山镇

III

苍山东部的工贸型城镇

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神大集团,发展蔬菜加工及其相关产业

上冶镇

III

费县北部工贸型城镇

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积极发展食品加工和建材工业,扩大商贸业规模

探沂镇

III

费县东部的工贸型城镇

依托临沂批发市场,发展以胶合板生产、建材等产品,依托主城区发展第三产业

费县

梁邱镇

III

费县西南部中心城镇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完善服务功能

地方镇

III

以各种罐头的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工贸型城镇

发挥现有的罐头加工优势,经济发展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加工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保鲜产品的物流业

平邑县

仲村镇

III

平邑县西北的综合型中心城镇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完善城镇的功能,积极发展商贸业

板泉镇

III

莒南西部的工贸型城镇

依托传统的手工业和临近临沂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发展加工业和商贸业

莒南县

坪上镇

III

莒南东部的中心城镇

大力发展以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积极发展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壮大物流商贸业的规模常路镇

III

以林果种植、加工业为主的生态城镇

发展特色果品加工和生态旅游

蒙阴县

垛庄镇

III

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综合型城镇

发挥离京沪高速出口近,交通便利的特点,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

大兴镇

III

临沭南部中心城镇,综合性服务中心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商贸和服务业

临沭县

曹庄镇

III

以市区市场为依托的工贸型城镇

依托临沂批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市场反应敏捷的消费产品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24条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临沂市建设成为鲁东南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和民航相互衔接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形成以兖石、胶新

11

铁路为主体的铁路路网;以京沪、长深高速为两纵,日东、临枣高速为两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以205国道、206国道、327国道、多条省道和重要的县乡道为一体的公路网络;结合临沂机场的发展和火车站客货分流,将临沂建设成为鲁东南地区最大的客货流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

第25条铁路规划:借助胶新铁路的开通和站场建设,增强临沂南北方向的铁路运输能力,

重视临枣铁路和青临铁路续建临朐至沂水段的建设,形成临沂铁路枢纽的地位。

(1) 胶新铁路:是我国铁路网“八横八纵”之一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胶济铁路以及青岛、烟台等山东沿海城市与南方地区间的铁路运输压力。本次规划建议尽早开通运营,并重视同主城区铁路线路、站场改造相结合。

(2) 临枣铁路:西起薛枣线终点枣庄站,东止兖石线红埠寺站,对兖煤外运、缓解津浦铁路运能紧张、扩大陆海铁路通道吸引范围、改善临沂市交通网络布局和能源短缺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临沂市应当为此工程预留土地和其它设施。

(3) 青临铁路续建临朐至沂水段: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又一条南北铁路通道,对分流胶济线、京沪线的客货运量,减轻其运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规划建议在市域范围为此工程预留足够用地,做好前期准备。

第26条公路网规划:由国道主干线、国道和省道构成的“二横二纵一环七放射”的公路主骨架,同时以相关省道和县乡道为网架,组成一个纵贯南北、横穿东西、快速安全、内外畅通的公路运输网络。至2020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约为11000公里,其中,由国道、省道系统组成的干线公路网总长度约为3500公里。从路网结构的重要性和道路等级特点,公路网络分为三个层次:

(1) 第一层次:以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临枣高速公路组成高速主骨架,是保证临沂市对外交通快速便捷的重要道路。

(2) 第二层次:327国道、205国道、206国道、342省道是连接临沂市区、各县城中心城市和主要风景区的放射状公路,与主城区外环路相连。

12

(3) 第三层次:由部分省道和主要的县、乡道构成的连通各主要城镇和沟通干线的道路。原则上县道系统采用二级和二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道系统采用三级和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第27条各县公路站场规划:规划期内新建、扩建9个汽车客运站和9个汽车货运站。(1) 9个汽车客运站主要包括沂南汽车站、郯城汽车站、沂水汽车站、苍山汽车站、费县汽车站、平邑汽车站、莒南汽车站、蒙阴汽车站、临沭汽车站。以上均为二级车站。

(2) 9个汽车货运站是沂南汽车货运站、郯城汽车货运站、沂水汽车货运站、苍山汽车货运站、费县汽车货运站、平邑汽车货运站、莒南汽车货运站、蒙阴汽车货运站、临沭汽车货运站,以上站场为二级站场。

第28条机场规划:定位为鲁东南主要客运机场之一。规划期内继续使用河东现有机场,在城区东北汤头预留机场建设用地,远景将机场外迁。

第29条管道运输规划:规划建设西气东输管道淄博—莱芜—临沂段燃气管道,沿G327国道进入临沂。燃气管道两侧各10米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区。门站位置初步考虑一个设在临沂城区北部,另一个在罗庄区附近(站址可视长输管线输气末站的位置变动等要求调整),每个预留用地3公顷。

第五节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协调规划

第30条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1) 水源保障:市区水源来自岸堤水库,各县水厂取水主要来自于当地水库和地下水。

(2) 水厂布局:统一规划,灵活布局;建设大型水厂对较大区域供水,关闭规模较小的水厂;在条件较差的城镇,应大力发展小水厂。

(3) 污水处理:规划2010年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

13

2020年总规模为115万立方米/日;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水排放达标处理的监管;主城区、沂水、郯城、平邑和蒙阴的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4)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避免过于分散地、无限制地开采地下水,严格监控岸堤水库水源,

谨防水质性缺水发生。

第31条电力工程规划

(1) 市域电源:“十五”末完成临沂电厂和华盛电厂各一台135万千瓦机组扩建,2010年前后实现临沂电厂2×30万千瓦机组和费县电厂4×60万千瓦机组的运营投产。电力不足部分通过500千伏沂蒙站、220千伏十临线、十沈线、十温一、二线、水莒线和电九线由省网供给。

(2) 500千伏电网规划:500千伏沂蒙站位于兰山区北部半程镇,规划2006年扩建500千伏沂蒙站2号主变,2010年前新建500千伏沂蒙站单回线至费县站和同塔双回线至兰山站。

(3) 220千伏电网规划:新建220千伏兰山站、王桥站、罗庄站、道口站、临沭站,扩建220千伏相公站、九莲站、苍山站、阳都站、温水站、费县站和蒙阴站。新建220千伏沈泉站单回线至郯城站、沈相线开断进王桥站、临沂电厂至王桥站同塔双回线、十沈线和十临线开断接入、王桥站和沈泉站各出一回线至临沭站、王桥站出一回线至相公站、费县站出一回线至沂蒙站、云蒙站出一回线至阳都站、沈泉站至临沭站线路开断进道口站。临沂市区形成220kV 环网结构,各变电所均为双电源供电。

(4) 110千伏电网规划:“十五”期间规划在兰山区扩建110千伏朱保、南坊和白沙卜变电站;罗庄区扩建110千伏双月湖、付庄变电站,新建蒙山站;河东区建设110千伏芝麻墩站。2005-2010年新建九曲站、北园站、代庄站、罗西站、工贸开发区站、八湖站升压、南坊东站、罗南站、临西工业园区站、河东南站、重沟站、南坊西站、半程站升压和薛家庄站;扩建蒙山站、大岭站、芝麻墩站、罗西站和九曲站。到2010年底,临沂三区110千伏电网网络结构清晰,供电能力强,满足N-1要求,供电可靠性高。

14

第32条电信工程规划

(1) 电信:远期装机容量600万门,其中市区200万门,主线普及率达到50%。

(2) 本地电话网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在规划期内各汇接局间中继电路将以发展宽带为主;接入网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光缆接入网用户比例达到90%以上,实现村村通光缆;临沂市区和主要城镇主干光缆全部采用管道敷设的方式。

(3) 电信数据和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发展重点是窄宽带IP业务,宽带多媒体图象视频业务,低速率的本地DDN专线业务。

(4) “数字临沂”工程:构建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为标志的“数字临沂”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信息化主要功能性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平均水平,主要综合指标大幅提升。

第33条邮政设施规划:改扩建和新建邮政局所22处,大幅度提高邮政现代化水平,全区的营业网点实现电子化,并进入全国性网络,全面提高邮政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1) 在市区建立大型、多功能的枢纽局,各县建立现代化的中心支局,乡镇一级建立综合性的局所,在村设立一般邮政所。

(2) 调整邮路范围,缩小服务半径,延伸投递深度。

(3) 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创新和开发新的服务种类,拓宽服务领域,继续加强“三流合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服务水平。

第34条防洪工程规划

(1) 市区防洪规划

1)设立防洪保护圈。主城区按10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非主城区按5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2)遵循小型分散原则,统一安排排涝工程,增强城区的排涝标准。

3)尽快建立防洪治涝指挥系统。依托国家和省内现有的公用信息平台,整合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

15

(2) 次中心城镇防洪规划:

1)沂水、平邑、郯城的主城区按50年一遇标准设立堤防。

2)做好对山洪的防治;尽快建立城市内部的排涝体系,增强城市的排涝能力。

(3) 县域中心的防洪规划:

1)按50年一遇的标准修筑堤防。

2)对流经城镇的河道进行清淤整治,保证河道应有的泄洪能力。

3)治涝规划采用暗隧、管渠、泵站相结合,并结合城市排水规划解决排涝问题。

4)山洪的防治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择缓流、拦蓄、排泄等工程措施。

(4) 一般重点城镇和沿河流农村地区防洪规划:

1)近期按10年一遇,远期按20年一遇的标准设立堤防。

2)做好河流沿岸的农田和城镇的排涝工作。

第35条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逐步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结合临沂大学的筹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完善的高等教育园区;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远程教育体系;开播教育频道,利用电信DDN专线或广电网建立衡阳教育网络。

(2) 文化设施发展规划:市区做好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临沂市图书馆(市级)、沂蒙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的改扩建和新建工程。各乡镇应建设4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

(3) 体育设施发展规划:安排相应体育设施时应考虑当地体育特色,充分发挥当地的体育项目优势。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建设,市区新建6处市区级体育场馆。各重点镇按照城镇的标准进行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

(4)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医疗救治体系、妇幼保健体系、卫生服务、

16

卫生执法监督和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 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依据市域现有市场和优势资源生产、加工基地的分布及组合状况,以中心市区临沂现代商贸城的建设为核心,以各县和重点镇有专业生产基地依托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分支,以一般乡镇的集贸流通市场为补充,建设特色鲜明、有产业支撑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1)现代商贸批发城:以原有的临沂批发城为核心,以正在新建的澳龙、香江、华药三大现代商贸物流园为引擎,把临沂主城建成综合性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2)依托优势资源生产加工基地的特色专业市场:专业性批发市场包括沂南蔬菜、石材批发市场,郯城糖果、银杏市场,沂水布鞋、液压油缸批发市场,苍山蔬菜批发市场,费县奇石市场,平邑金银花、石材市场,莒南磨料磨具、石雕石刻市场,蒙阴板栗市场,临沭杞柳编制品市场等。

(6) 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发展市、县(区)两级社区服务业,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重视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建设市级综合性福利机构3处,每处床位数100个以上;县(市)、区新增综合性福利机构36所,每处床位数30个以上。

第六节生态规划和环境保护

第36条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逐步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10年,临沂市域总体环境有明显改善,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城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37条水环境控制指标规划:

(1) 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岸堤水库、跋山水库,执行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为规划建

17

设用地范围内沂河、祊河、沭河流域城区上下10公里的水域,执行Ⅲ类以上标准;水源准保护区为行政区划范围内其余的所有水域,执行IV类以上标准,可适当用于工业、农田灌溉、排污、排涝、养殖等。

(2) 2020年废水排放量为905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3040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COD的排放量控制在3万吨以内。

第38条大气环境控制指标规划:

(1) 202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为3.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2.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3万吨。

(2) 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水平。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稳定在一级水平。

第39条固体废弃物控制指标

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控制在175吨,危险物排放量为零,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90%以上。

第40条噪声控制指标

2020年市区噪声控制在52dB,交通干线噪声为65dB,城市内噪声达标区域的覆盖率达到100%。

第41条生态保护控制规划

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到11%;生态农业成为农业的主体,产值占全部的60%以上。

第42条生态分区规划:生态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引导区。

(1) 生态保护区规划:主要包括市域范围内所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风景旅游区、水源地、矿产资源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零星分布于周围山区,山间谷地和河流两岸。1)不得占用该区域的任何土地用于建设,对该区域内已有的村落和工业用地应予以搬迁并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2)禁止在区内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

18

(2) 生态控制区规划:主要包括以各生态保护区为中心的半径为1000米的过渡地带,具有饮水保护任务的水体周围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一般耕地区。

1)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性质的开发,可在生态保护区周围地带布局一些旅游项目,但要严格控制建筑的密度和体量,建筑风格要与区域自然环境相协调。

2)已开发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建设量,对已经破坏的山体、水体和植被应有计划的修复,严格用地审批,将耕地和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要加强控制;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禁止陡坡开垦。

3)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

(3) 生态引导区:除以上两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均为生态引导区。此区域覆盖了现有所有城镇建成区及其周围适宜城镇发展的生态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域。该区域是未来城市重点生长的区域,是城市扩展的方向。

1)城市发展不可超出城市环境容量。

2)开发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的补偿和城市环境的美化,城镇建设的过程要与生态环境改善

的过程相一致。

3)沿河流进行城镇建设时要注意防止水体污染。

4)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新建区域建设应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符合。

第43条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构筑充足的生态组分和合理的生态格局。由大片林业用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地构成一、二级结构性生态控制区,作为区域生态体系中重要的物种栖息地、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地和水源涵养地;由主要河流通道和对外交通通道的绿化隔离带构成生态通道体系。

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44条旅游业总体定位:全国性的文化旅游地,山东省的观光和生态旅游胜地,临沂周边和市区的休闲度假地。

19

第45条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1) 一个中心:临沂市区未来功能定位为市域旅游服务中心和主要景区。

(2) 四个旅游区:亚岱绿色蒙山综合旅游区、尼山自然风光旅游区、红色沂蒙精神体验区、沂沭平原风光旅游区。

第46条红色旅游开发:保护革命胜迹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发展旅游,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红色旅游区,建设成为鲁东南地区的旅游基地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并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网络。

第八节空间管治与协调

第47条空间管治和协调的原则:

(1) 以市场调节为主,注重政府的宏观协调,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2) 公平竞争,整体利益优先,共同保护市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共同推进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和保护区域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水土资源。

(3) 统一开发,协调管理,建立跨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协商机制。

第48条市域土地利用分区管治

临沂市域分为三个区:中东南部平原粮、油、菜工业发展区,北部山地林、果、粮、牧发展区,西部山地丘陵粮、果、建材发展区。

第49条重点地区的管治

(1)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退耕还林地区、水源保护地区内限制人类的活动,不得占用该区域的任何土地用于建设,对该区域内已有的村落和工业用地应予以搬迁并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2) 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应该对人类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保障健康持续的发展。

20

第九节城乡统筹与村镇建设

第50条城市发展限制性分区

规划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类。

(1) 河湖湿地用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市区绿线控制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道路和水系的林网以及城市楔形绿地控制范围划入禁止建设区。

(2) 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行滞洪区、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一般农田、文物地下埋藏区、绿化隔离带限建以及市区外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划入限制建设区。

(3) 其余的为适宜建设区。

(4) 禁止建设区不得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它是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限制建设区原则上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的,必须对用地性质、项目类型、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严格评估。

第51条以城市带动乡镇发展。城乡产业进行合理分工,乡镇企业要继续主攻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城市错位发展。依托主城的批发市场和物流优势,在不同地区鼓励与批发市场和物流相对应的加工工业的集聚,例如在兰山西北方向各镇的板材业、罗庄以南方向各镇的建材业、南坊以北方向各镇的塑料制品加工业、河东以东方向各镇的五金加工业等。依托茶山、汤头温泉、祊河、沭河等资源,发展城郊型旅游度假产业,带动相应乡镇的经济发展。

第52条保证村镇公共物品的供给

一般建制镇和乡村对公共产品的投资以道路、水电、通信等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生产的投资,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53条建制镇建设

21

(1)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建设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郊区城镇,促进小城镇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优先发展重点镇。

(2) 根据市区周围、新城周围以及平原、山区小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资源状况、发展水平,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平原镇带动山区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 以解决农民就业为主要目标,发展符合大城市郊区特点的劳动密集型、都市型工业和第三产业。

(4) 加快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小城镇集中发展。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5) 统筹协调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6) 加强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54条村庄建设

(1) 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建设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小城镇、中心村的集中。通过对分散农村居民点的拆迁、合并、改造,扩大中心村规模,集约使用土地。

(2) 加快山区生存与发展条件恶劣村庄的搬迁。

(3) 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因地制宜,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居民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第55条城乡建设用地置换

预测2020年农村人口517.5万人,农村宅基地按人均150平方米计,共需117万亩,与现状相比可以减少大约89万亩。这一指标可用于置换城市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项目用地。

22

第四章城市性质

第56条城市性质:鲁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性商贸中心之一;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

第57条城市主要职能:

(1) 临沂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鲁东南、苏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3) 区域性商贸中心;

(4) 区域性交通枢纽;

(5) 历史文化名城;

(6) 工业以机械、化工、食品加工、建材、纺织业为主。

第五章城市规模

第58条人口规模与分布

(1) 临沂市区的常住人口2010年为220-250万人,2020年为30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化水平75%,城镇人口2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190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35万人。

(2) 2020年主城人口为20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70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0万人。2010年主城人口为14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8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27万人。

第59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人均建设用地116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169平方公里。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9.8平方米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19.6平方公里。远景城市建设用地按300平方公里控制。

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

第一节城市用地选择与发展方向

第60条城市建设用地原则:城市建设应尽可能节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

23

占耕地;根据河流冲积平原特点和抗震防灾人流疏散需要,合理选择用地和建设密度;重视通过用地边界的调整,整理主城区内大量的插花零散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61条用地选择: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选择城市北部和东部。

第62条河流两岸50米以内、地质塌陷区和煤炭采空区为不可建设用地,作环境生态涵养林地或森林公园之用。

第63条地质灾害:除去部分地区属于洪水淹没区外,临沂主要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尤其是采空塌陷,市区内分布在罗庄和朱保;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西部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内,在苗庄、三岗、国棉八场、兖石铁路附近等地。市区的地裂缝以非构造裂缝为主,主要由膨胀土引发,分布于河东九曲、芝麻墩,兰山区与罗庄区结合部。上述地区的城市建设应极其慎重。城市建设中应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预防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64条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旧城区为依托,采取“沿河发展,北上东进”战略。兰山区继续沿国道向西和西北方向发展,并重点向北发展南坊新区;罗庄继续向西和向北发展;河东区沿河向北、向南发展,并重点发展(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节城市空间布局

第65条城市总布局的基本方针是:布局充分表现滨水环境,创造独具特色的整体城市空间形态。积极推进市区工业逐步向外围新工业区转移,加强新区建设,调整优化老城区,促进三区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功能、人口、产业及各项建设的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强与临沂周围城市和地区的协调发展。

第66条城市空间布局要点:在主城区特殊的地形条件下,以沂河为轴构建“一河五片”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沂河、祊河、小涑河贯穿其中,四周植被良好的山体和生态绿地由东北、西北、西、南、东楔形切入,造就城水交融、环境优美、人工和自然和谐的城市空间。

第67条主城由5个功能片区组成,包括兰山片、罗庄片、河东片、南坊

24

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片。

(1) 兰山片:位于沂河西岸、祊河西南岸、京沪高速公路、兖石铁路围合的区域,主要为传

统的城市经济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历史文化中心。

(2) 罗庄片:位于兖石铁路以南,其主体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罗庄工业区,以能源、建材、化工、纺织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 河东片:位于沂河以东,由沭河西岸、兖石铁路、机场围合的区域,主要为城市的航空港和大型物资集散中心,以仓储转运、批发贸易及大型基础设施基地为主体,重点发展民营企业。

(4) 南坊新区:位于兰山区行政区范围北部,由沂河西岸、祊河东岸、茶山围合的区域,是城市未来的行政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和科研、休疗养基地。

(5) 经济技术开发区片:位于河东区行政区范围南部,由沂河东岸、沭河西岸、兖石铁路围合的区域,主要为对外贸易加工基地,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成为日照港、连云港和青岛港服务的主要出口货物加工集散地。

第68条条件成熟时可在规划期内搬迁现临沂机场,其土地可用于开发建设。机场搬迁前,城市建设尤其是在河东片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内,应特别注意对机场净空域的保护,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机场东路以西、沂河路以南的地块可以建设少量农民新村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但是总体上应严格控制居住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总量。

第七章城市产业发展及其用地布局

第69条工业发展

全面提升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传统资源型产业,加强批发市场关联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 资源型产业:在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上,依托大型集团企业,加快发展作为支柱产业的食品加工产业链;适度发展罗庄的建材

25

产业。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市内生态环境容量,压缩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比重;通过批发市场开拓国内市场网络,加大出口力度。

(2) 批发市场关联产业的发展重点:技术提升与外资改造临沂纺织服装工业,培育骨干纺织企业,树立服装产业的品牌;兰山西部工业区利用木材、家具批发市场继续拓展原料来源,提升产品档次,加快木业发展;河东利用河东五金批发市场适当发展五金工业,包括日用五金、工业五金、建筑和装潢五金等,拓展建筑材料的国际市场。

(3) 高新技术产业安排在罗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和南坊产业园区内,与新城建设相结合,集中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产业基地。南坊产业园区利用靠近科研教育集中区的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注重发挥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广大郊区工业化的步伐。

(4) 调整搬迁市区内效益差、污染重、布局散乱的中小型工业企业,逐步进行“关、停、并、转、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有重点有选择地将化学工业培育为主导产业,开发高效的复合化学肥料,加大精细化工的比重,形成合理的化工产业结构。

第70条工业用地

(1) 规划6处集中的工业区,分别是兰山工业区、罗庄工业区、河东工业区、南坊工业区、东南工业区、后盛庄工业区。6处集中工业区用地3838公顷。兰山和罗庄区污染严重的企业,原则上迁往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留兖石铁路附近等几个较大的工业企业。

(2) 兰山工业区。以小涑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面积474公顷,必须严格控制工业区与小涑河之间的隔离带。以二类工业为主,严格限制三类工业,尤其是产生大量污水的企业。兰山区需要拆迁的污染不严重的工业企业,原则上安置在本工业区。

(3) 罗庄工业区。包括高新产业开发区和罗庄区的两部分,面积1113公顷。以一、二类工业为主,鼓励临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于

26

此。罗庄区现状污染工业中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工业区的西南部。

(4) 河东工业区。以胶新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面积507公顷。以二类工业为主,其中胶新铁路以东部分严格限制三类工业。

(5) 南坊工业区。只允许布置一类工业,面积200公顷。工业项目不得占用沿河绿地。

(6) 东南工业区。由经济技术开发区构成,面积1602公顷。以二类、三类工业为主,是城市三类工业的主要集中地区。开发应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步推进,防止骨架过大,避免分散建设。同时注意集约用地,应采取措施提高单位用地上的产出量,避免用地浪费。该园区应着重加强污染物的无害处理,强化环境监测,确保工业生产对城市中心地区的环境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7) 后盛庄工业区。面积122公顷。位于临沂火车站以南,保留现状几个较大的工厂并进行用地整理。以二类工业为主,该工业区应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8) 至2020年主城区工业用地为4261.5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19.4%,人均工业用地31.3平方米。

第71条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质量,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

(1) 加快批发市场的结构转型与功能调整,促进批发市场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业辐射国内并逐步国际化的格局。提高物流企业集约化、协同化和信息化水平。注意保护环境,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

(2) 利用批发市场带来的人流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再通过旅游业带动购物旅游的发展,形成旅游与市场互动。以生态旅游和观光休闲、爱国教育旅游、购物旅游为重点,增加旅游业发展形式,开拓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产品。结合批发市场模式的转化,提货的时间缩短,大力开发购物游、一日游等形式,联合开发临沂市周边旅游景点。

第72条仓储与物流业发展及其用地

27

(1) 利用区位优势以及区域重要交通枢纽的设施条件,结合仓储用地规划,为临沂成为区域重要的物流中心创造条件。

(2) 结合旧城更新改造和新区建设,调整仓储用地布局,变分散为集中。结合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主要集中安置8处仓储物流用地。

1)焦庄仓储物流区:在临沂铁路站南部清河北路附近,主要为国家粮食储备库,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124公顷。

2)红埠寺仓储物流区:在红埠寺铁路货运站北部附近,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138公顷。主要为城市生活资料货物储藏和中转设施。

3)沭埠岭仓储物流区:在沭埠岭铁路货运站北部附近,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190公顷。主要为农副产品、地方物资等货物储藏和中转设施。

4)大岭仓储物流区:在澳龙物流城西北、双岭路南侧大岭附近,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92公顷。形成城市西部货运集散中心。

5)后盛庄—七里沟仓储物流区:在兖石铁路与蒙山大道立交桥附近,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33公顷。主要为百货和地方物资等货物储藏和中转设施。

6)后崔家庄仓储物流区:在罗庄京沪高速出入口附近,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41公顷。主要为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7)朱张桥仓储物流区:在罗庄南部朱张桥河北村西部,以露天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61公顷。主要为煤炭建材等货物集散中心。

8)鲁信仓储物流区:在河东司家岭—埠前店之间、南沂河大桥东桥头附近,以普通仓储用

地为主,总占地416公顷。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用地建成全市物流中心。

(3) 危险品仓储用地:全市集中设置2处危险品仓库,一处位于红埠寺货站西部的马厂湖西北,占地3.5公顷;一处位于相公站以东,占地3.0公顷;危险品仓储用地与周围建筑物之间应按照国

28

家有关规定保留足够的隔离空间;原河东沭埠岭铁路货站附近油库应尽早搬出城区。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卫生等安全防护规定,库区周围须留有足够的防护绿带。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73条社会事业发展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注重人口老龄化和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体现公平与效率,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第74条城市公共设施布局原则:

(1) 强化临沂市作为全国重要商贸中心之一的地位,增强城市中心活力,展现城市新的风貌。

(2) 配合城市规模扩大,不断完善各类服务设项目,通过新、旧城市中心的有机结合,形成结构完整、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

(3) 对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应予以优先安排,提供用地保障。

第75条城市中心:城市中心设置分为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三级。

(1) 市级中心2处,包括位于南坊新区的市级行政中心和位于兰山片区的市级商业中心。

(2) 区级中心5处,包括兰山片区次级中心、罗庄片区次级中心、河东片区次级中心、南坊新区次级中心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次级中心。

(3) 居住区级中心设在居住区内,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置公共设施项目;根据社区发展趋势,建设社区服务中心。

第76条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279.4公顷,人均1.4平方米。

(1)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南坊新区三河交汇之处;设置区级集中行政办公用地5处,满足五个片区的行政管理需要。

(2) 城市商务办公设施主要布置在南坊新区和兰山双岭路周边。

(3) 在罗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置工业开发区管理中心。

29

第77条商业金融用地:设置市级商业服务中心1处,安排在兰山片;次级商业中心设6处;大型批发市场区4处;商业金融用地总计1445公顷,人均7.23平方米。

(1) 市级商业中心:位于双岭路、蒙山大道、沂蒙路和小涑河围合地区,通过蒙山大道和双岭路向南、向西延伸,占地268公顷。

(2) 片区商业次中心:在城市快速环路以内,规划设置老城文化商业区、河东片区、南坊新区3个商业次中心;在城市快速环路以外的罗庄片区、河东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2个商业次中心;片区商业次中心占地共259公顷。

(3) 大型市场区:规划双岭路以南的澳龙物流城、香江商贸城、华药中药市场以及河东物流批发城等4处,占地461公顷。

(4) 居住区商业中心:根据各居住区服务对象、地理位置的特点,采取集中或沿街布局的方式,建设项目及规模参考居住区公共设施标准确定。

第78条文化设施用地: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文化设施。市级文化设施建设包括如下内容:

(1) 规划新建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建设临沂革命历史博物馆;扩建临沂市艺术学校、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加强区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保证社区街道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附件: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800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控制区:面积1892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连江、罗源6个县(市)区64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总体目标 新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以海峡、海丝、海洋“三海”跨越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充分释放国家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政策效应,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区毗邻”优势,强化引擎作用,全力建设“开放新区、海湾新区、智慧新区、绿色新区”等“四个新区”,实现促进民族融合、引领区域转型、推动城市跨越的国家新区历史使命。 — 1 —

四、发展定位:“三区一门户一基地” 福州新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 五、发展战略:“两大两+” “大开放”战略。持续提升两岸经贸合作水平,将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大海湾”战略。强化海港、空港特有的战略资源,重塑门户地位,打造外联世界、内接腹地的枢纽型地区。以滨海海岸带串联多个特色海湾,推进城市组团聚合;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形成用地高度紧凑集约、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空间利用格局。 “创新+”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生态+”战略。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国家赋予的生态文明发展使命与要求,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潮流,建设绿色新区、生态新区,打造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 2 —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文本 (公示稿)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3-9-25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市域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8) 第五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0) 第六章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14) 第七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8) 第八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九章市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4) 第十章市域世界遗产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一章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规划 (30) 第十二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规划 (33) 第十三章延平城区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6) 第十四章延平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37) 第十五章延平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39) 第十六章延平城区工业与物流业布局规划 (44) 第十七章延平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46) 第十八章延平城区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50) 第十九章延平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54) 第二十章延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7) 第二十一章延平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9) 第二十二章延平城区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规划 (60) 第二十三章延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65)

第二十四章延平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8) 第二十五章延平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2) 第二十六章延平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9) 第二十九章延平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82) 第三十章延平城区近中期建设规划 (84) 第三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88) 第三十二章附则 (89) 附表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1)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报告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全球兽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兽药行业 分析指出,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以外,全球兽药市场 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1945亿元增长到2019年3472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4%。 x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6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8%;B公司出资170.0万元,占公司股份22%。 xxx公司以兽药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 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8118.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202.97万元,占总投资的72.87%;流动资金4915.13万元,占总投 资的27.13%。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62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272.88万元,税金及附加345.13万元,利润总额 7937.12万元,利税总额9377.03万元,税后净利润5952.84万元,纳税总额3424.19万元,投资利润率43.81%,投资利税率51.76%,投资 回报率32.86%,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99个。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但主要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大约有2,800家兽药生产企业。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发展基础4 第一节区域现状4 第二节有利条件6 第三节重要意义9 第二章总体要求11 第一节指导思想11 第二节基本原则11 第三节战略定位12 第四节发展阶段与目标14 第三章城市发展15 第一节区域统筹15 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16 第三节城市发展格局17 第四章基础设施19 第一节交通19 第二节给水23 第三节电力通信23 第四节垃圾污水处理25 第五章产业发展26 第一节旅游业26 第二节机械电子产业28 第三节资源深加工业29

第四节新兴产业29 第五节现代服务业31 第六章启动开发区域33 第一节基本情况33 第二节功能分工及重点34 第三节重点发展片区35 第四节先行建设项目36 第七章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保护39第一节生态建设39 第二节环境保护41 第三节历史文化保护42 第八章防灾减灾44 第一节防洪排涝44 第二节地质和地震灾害防治44 第三节人防和消防45 第九章保障措施47 第一节规划先行47 第二节项目带动48 第三节投融资政策48 第四节用地保障49 第五节实施环保政策50

前言 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结合部,闽江上游,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为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2009年户籍人口306万。南平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是: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南接北联战略通道、连片发展前锋平台。 武夷新区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和建阳市的部分区域,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邵武市、建阳市、光泽县的部分乡镇。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涉及武夷山市的崇安、新丰、武夷、吴屯、星村、兴田、五夫和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土地面积1939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33.29万人。武夷新区地处闽北地理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品牌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较大,辐射对接闽东北、赣东南、浙西南等地区。 武夷新区规划统筹武夷山和建阳发展布局,以兴田、将口、童游三大重点开发片区为启动区,按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求,对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进行重点规划;武夷山城区(含度假区)、建阳城区的功能布局与启动区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整合、优化、提升。武夷新区最终目标是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附图一)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一、发展规划 以融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纽带,以市域城镇化为引擎,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加快建设“两个城镇带”,坚持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大集镇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三规”为引领、“三区”为支撑、“三改”为抓手,实现城市功能、品位、经济、管理及居民素质等要素与都市圈的深度对接,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加快吕梁市区建设步伐,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吕梁医院、图书馆、展览馆、大剧院、少年宫、文化广场、新闻广电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强化基础支撑,加快“一港五网”建设步伐,实现飞机能上天、铁路通各县、高速全覆盖、供水网络化、电力高能化、通讯现代化的目标,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 到2015年,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全市(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80%、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2平方米。吕梁市规划区(包括柳林、中阳、方

山三县)和汾阳、孝义两个次中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城县、文水县、岚县、兴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七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景观风貌得到提升。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成型,在全省的地位有较大提升。 二、推进措施 (一)启动“一市四区”规划,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一市四区”:启动包含离石、中阳、柳林和方山四个区在内的吕梁市城市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强化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两个城镇带”:以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为城镇组群,形成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和连接西北地区的门户;以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城镇组群,打造成太原盆地西部城镇密集区和工业城镇带。 以现代化、高端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离石区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中心集镇联动城乡的能力。要以宜居为核心,以文化、生态、大气为要素,把吕梁打造成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大县城、大集镇”支撑,整体推进区域发展 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以吕梁市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1273”四级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功能。交城、文水、交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昆山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昆山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昆山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昆山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昆山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昆山市地区政府、昆山市地区企业、欲投资昆山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吕政办发(2004)100号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 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 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吕梁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其它县(市)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应参照执 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按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和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应当按照城市 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 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建设局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筑用地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docsj.com/doc/d29272058.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sj.com/doc/d29272058.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docsj.com/doc/d29272058.html,

官网:https://www.docsj.com/doc/d29272058.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