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石器时代的西亚,懂得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过程与方法: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知识、气候特征及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对学习本课的知识点都做了铺垫。其次,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知识点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总结分类的能力欠佳,因此,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指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一、新课导入

【展示】ppt给出一组现代和远古相对应的图片,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和家禽的演变,让同学们去组队,

【提问】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疑问“走访元史的农业聚落”(揭示新课题)

二、新授过程

(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PPT出示:“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答案

【小结】结合学生陈述的答案,师生共同完善问题答案如下:

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因此在某些条件适宜的地方人们开始对动植物进行栽培驯化,使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后,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它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纺织等;同时促进了农业聚落的形成,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

【展示】PPT出示石镰、石耜、石磨及磨棒图片

【提问】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学生】回答:石镰——收割庄稼,石耜——开垦耕地,石磨及磨棒

——加工谷物。

【提问】石镰等这些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经过打磨、光滑、好看……

【小结】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展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图片

【提问】这些陶器可以用来做什么?

【学生】……

【活动】完成导学案第3小题,对比思考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有何主要的区别?

【学生】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为主,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使用磨制石器,并且实现了定居。

(三)典型的原始农业聚落

【展示】出示P100图8-6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提问】在世界农业和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西亚和中美洲。

【提问】随着农业和畜牧业起源,人类出现了定居,也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那么最早的村落也是在中国、印度、西亚这些地方出现

1、西亚农业聚落

【展示】给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西亚,加深学生的地理观。

【学生思考】1、你的村落是由那些部分构成的?房屋什么样的?

2、你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3、你家有什么家具和生活用具?

4、你怎么和外界往来?

5、定居生活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引导学生解答)

【教师】讲解总结:

村落由长方形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造陶器。他们主要驯养牛、猪、羊等动物。他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生活中,他们已大量使用陶器。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2、中国的农业聚落

【讲述】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远古村落,他们分别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演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图片

【提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

【学生】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演示】河姆渡遗址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稻谷遗存图和黑陶钵图;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石斧、鱼钩、纺轮及人面鱼纹彩陶盆图

【提问】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怎样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学生】对照图片一一讲解,不足之处其他学生补充

【活动】合作探究: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探讨完成导学案第4小题。

(导学案:通过图片分析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跟半坡居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完成表格)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答案,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小结】1、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居住区高于地面,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御兽虫蛇的侵害;这种房屋适合于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2、相同: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提问】根据结果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几乎同时进入新石器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形成不同区域的文化。

【提问】你认为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和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归纳】学生先自由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提问】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归纳】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精神生活的改善。

【小结】参照板书。

【作业】略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描红。 踱噢嘛耸 蓄裹鞋鬼呵啥 裹鬼脸蓬乱纳闷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拖鞋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并尝试概括大意。 第一段(1-3),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在科学家爱因斯坦。 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 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 第四段(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 四、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教后反思】84 第二教时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几个过程及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图名称。 (2)常见的地图种类和形式。 (3)地图与人类生活的实际联系。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5)地图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世界地图发展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地图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3)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前人学习的意识。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能力。 (3)通过比例尺公式的学习,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三者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图的种类 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地图三要素 难点:地图三要素的换算和实际运用 地图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1.结合书上的“读与思”,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地图分析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2.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3.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 4.结合书上的地图资料和地图册上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一种情感。 5.结合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单词】 世界地图 the Map of the World 公元前 BC 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 比例尺 scale 方向 direction 【板书设计】 §1 世界地图的变化 一、历史发展 遥远的古代 (古希腊人)(中国)(托勒密) 帛地图经纬线 现代 ) 二、地图类别 1、纸制地图 2、立体地图 3、影像地图 4、电子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上学期,我们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 这学期,我们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年,在自然地理中已经学过有关地图和地球的知识

人教版新目标 七年级英语初一上册Unit8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谈论日期,由学生比较敏感的生日引出主题。学习月份、日期的表达,掌握询问生日及其答语。能由此延伸到会表达其他日期。由此会谈论同学以及父母家人的生日。能理解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学会爱母亲,能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了解东西方常见节日。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重点词汇:months of the year、ordinal number 1st-31st、birthday party、speech、contest、school trip。 2. 月份的使用,序数词的使用,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3. 学会日期表达法(月份、日期)。 4. 了解一些常见节日。 二、过程与方法 角色扮演,情景设置,小组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生日更多的含义并学会谈论自己、同学以及父母家人的生日。 2. 能理解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学会关爱母亲,能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 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4.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了解东西方常见节日。 教法导航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法导航 生生互动,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课时支配 第1课时:Section A 1a-2d 第2课时:Section A 3a-3c 第3课时:Section B 1a-2c 1

第4课时:Section B 3a-Self Check 课时教案 第1课时Section A1a-2d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掌握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 二、过程与方法 为学生设置情景,进行表演。小组合作练习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同学、朋友及家人的生日,养成关爱他人的意识。能理解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学会爱母亲,能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教学重点 1. 掌握月份的表达。 2. 掌握重点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n ... 教学难点 掌握月份和个别日期的表达。 教法导航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法导航 生生互动,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写有每个月份的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 Step 2: Presentation 1. 复习基数词1~31的读法和写法。 2. 下面是打乱顺序的12个月份,按1月到12月的顺序排列好。 April June December October July May January November August February September March 1月:2月:3月:4月: 2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

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到个人和社会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社会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它是学好其他两课的关键。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情景教学法,利用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教学准备 一杯水、一张生活流程图。 §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一】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瞬即失);而一杯水却不会消失。 思考: ○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 ○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 别离开它生活的集体。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玉”体会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在140000000的地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是 A、4千米 B、400千米 C、4000千米 D、40千米 3、某城市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4、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5、中国位于 A、亚洲东部 B、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 D、西半球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在那里设立了 A、直辖市 B、省 C、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7、有关东西两半球界线的划分,正确的是 A. 0°和180 °经线圈 B. 20 W和160°E经线圈 C. 20°E和160 W经线圈 D.赤道 &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阳光灿烂 B、雨过天晴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9、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 A.海湾 B.海峡 C.内海 D.海洋 10、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11>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2、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4、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广东 B、维吾尔族——内蒙古 C、藏族——新疆 D、回族——宁夏 15、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界线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黑河一腾冲一线 C、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16、那达慕”盛会反映了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情 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 17、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A、傣族 B、哈尼族 C、土家族 D、苗族 18、在新疆的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灌溉设施是 A、坎儿井 B、建造大型水塔 C、开凿运河 D、都江堰水利工程 19、J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反映了气候的 A、复杂性 B、多样性 C、突变性 D、垂直差异性 20、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 21、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意大利 D、中国 22、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 °N、75 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3、.................................................. 下列省级行政 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江西省 D、重庆市 24、........................................................ 关于哈 萨克牧民科学利用天山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分布在山谷间的牧场 B、春秋时节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C、冬季主要在山麓地带 D、天山牧场可四季放牧” 25>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蒙古 C、澳大利亚 D、中国 26、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 1 /3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 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具 各类地图、乡土教材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11A和1―11B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提问: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提问: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 总结:由此可见,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 二、巧用地图 如果张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线路? 1、交通图 提问:他应该如何安排线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线路? 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图》 提问:根据你们确定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图》 展示:等高线图。 叙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教 学 过 程 提问:当我们拿一张《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地图》,该如何安排两天的行程? 1、请在图上找到入口处?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 2、请在图上找到住宿的宾馆,你准备晚上哪个宾馆住宿? 3、根据上述选择,确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览景点的范围。 4、根据你所确定的范围,再合理安排具体的旅游景点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历史变迁图及其运用。 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题 板书设计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常州市北郊中学杭佳楣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狼》专题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语文同步读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

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课件出示) “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通过拓展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 鹤立鸡群虎头蛇尾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浑水摸鱼羊肠小道 (1)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赶快拿出词典查一查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上) 第一单元复习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 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②地图的三要素: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文 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见书P10 表格)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2、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 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 【板书】1.社区 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7年级(上)8单元

7年级英语Unit 8 Nan Hua Middle-School Chen Tong bin Section A 教学内容 Section A( 教材 P43~ 4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 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日期的询问与表达;通过谈论自己、同学以及父母家人的生日,理解生日更多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采用 Classifying , Contrasting 和 Role—playing 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 ( 大挂历 ) 或制作课件 ( 反映月份特征 ) 等来展开课堂教学、 Pair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进行“询问和谈论日期”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A 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话题是生日。通过互相询问生日的日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学会在英语交流中注意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学习序数词的构成和日期的表达法。 语法难点 :when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使用。 教学突破 :Section A 重在通过使用 when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而表达日期的重点是掌握序数词的构成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一个能反映一年十二个月份的大挂历或幻灯片;制作序数词和基数词的教学图片或幻灯片;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制作 1a 部分的插图或反映各个月份特征的课件,将听力部分的内容插入,通过介绍月份来引入新课。 学生准备 :复习基数词的构成;调查了解同学、朋友或家人的生日。 教学步骤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掌握一首送别诗。 3.懂得语言表达中语气的变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2.积累、运用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 3.鉴赏并积累感知《别董大》一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部分课文的标题,启发学生回忆文章内容。 导语:这几篇文章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大家应该还记得它们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呢?(教师指名进行回答,如答案有偏差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看来大家对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得都很清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能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知,能够快速理解文章,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么做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呢? 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把握下列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1.《观潮》 2.《梅兰芳蓄须》 3.《普罗米修斯》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交流的方法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应。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方法归纳:①抓住课文的标题;②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③串联文章讲的每一件事;④抓关键词句进行提炼;⑤摘录中心句段…… 4.拓展运用,随堂练习。教师可以出示其他课文或课外选文,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结:学习不仅要讲究刻苦精神,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技巧,同

时也要注意灵活地运用这些技巧,让自己的学习之路更加畅通。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周恩来、梅兰芳二人图片,激趣导入。 过渡:刚刚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周恩来和梅兰芳给你们分别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话,你们觉得哪些词语比较合适?(学生回答)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那么,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优秀的人呢?课文中出示了八个词语,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正音:“凛”字是前鼻音;“秉”字是后鼻音;“阿”是多音字,此处应读“ē”。 3.指名一一讲述词语意思,教师适当拓展。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等。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 预设:教师可以讲述词语背后的故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铁面无私”的包拯;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与词语对应的人物,如“志存高远”的李时珍、“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还可以播放相关的歌曲、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借此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词语。 4.指名学生对比读句,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预设:首先指名学生读句,教师进行纠正;再点拨学生分析对应句子的不同之处,讲述反问句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式变换后表达的意思出现了怎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