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他们研究的都是外部刺激和主体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

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在

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在 消费者研究中的应用及区别 美合日古丽 1012410021 在消费活动中,我们在不自觉中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消费,或者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进行营销。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是激活消费者的目标导向,使他们采取某些行为或回避某些行为。消费者学习是一个消费者获得购买和消费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这些知识经验可应用于将来的相关行为中,它的范围包括从简单的几乎是反射式的反应到抽象概念与复杂的问题解决的学习。消费者学习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作为最近获得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果,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是,学习不都是一个有计划的探索过程。一些偶然的经历或没有任何意志努力也能获得经验而产生学习。 与市场营销联系密切的两种行为主义理论是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的两个重要理论,有时也称刺激—反应理论,它们都基于这样的假定:如果存在对特定外部刺激的可观察的反应,则意味学习已经发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太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关心的是学习的输入和输出,即关注消费者从环境中选择的刺激与产生的可观察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即:当一个中性刺激与另一个会引起某种反应刺激成对出现时,在经过多次重复之后,那么该中性刺激单独出现时,也会引起相同的反应,这时候就产生了条件反射学习。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活动时,发现当狗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在给食之前摇铃,那么一段时间之后,狗在听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也会流唾液,这样就出现了条件反射。 按照巴甫洛夫的理论,消费者可被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搜寻者,他们利用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或知觉联系,连同自己的预期,形成一个有关世界的复杂描绘。现代条件作用理论把经典条件作用看作是在事件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它不是一个反射性的行为,而被视作是认知关联学习;不是获得了新的反射,而是获得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 【篇一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简介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他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此理论的核心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篇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条件反射不是与生具来的,是个体经后天学习获得的。 例如向动物同时提供两种刺激,一种是非条件刺激如食物,一种是无关刺激如灯光或铃声,二者多次结合后,单独给灯光或铃声也可引起动物分泌唾液,灯光或铃声便成为一种信号刺激或曰条件刺激。 实验动物形成了对无关动因(条件刺激)的条件反射(分泌唾液),这种形成条件反射的方式是经典的,它是使个体更好适

应环境,与环境取得平衡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则是与之不同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它与人类性活动的关系密切。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另一种学习过程,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来强化某种反应方式。 这种学习往往是学会一种操作过程,故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它指的是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变行为发生的频率给予奖赏(强化剂)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增高,给予惩罚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减少。 所以当一个人在实施某种特定的行为(操作)后获得奖励的话,他以后还愿意再做,如果受到惩罚,这个人就不愿意再干下去了。 如果某一行为反复得到奖励,它就会频繁重复;反之若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就不会频繁发生,以致逐渐消失。 奖励就是一种原始的强化剂,也就是说有的事情本来就有好处。 食物是这样的一种强化剂,性行为则是另一种强化剂。 例如当迷宫出口处有一只动情的性伴侣时,老鼠可以更快地学会穿过迷宫。 所以,性行为对学习理论来说有两方面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它也可以是一种受奖励或受惩罚的行为。 另一种奖励则是条件强化剂。

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巴甫洛夫的这个实验可以简化表示为三部分: A:非条件刺激(食物)→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B:非条件刺激(食物)+中性刺激(铃声)→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C:条件刺激(=中性刺激)(食物)→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选题 1.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布鲁纳 2.下列不属于学习引起的变化的是()。 A.幼儿会喊爸爸、妈妈 B.青春期嗓音变化 C.骑车 D.会使用电脑 3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学习。 A.刺激——反应 B.连锁 C.辨别 D.信号 4.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类型是( )学习。 A.刺激——反应 B.信号 C.概念 D.连锁 5.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类型是( )学习。 A.信号 B.规则 C.解决问题 D.刺激——反应 6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动作联结的学习类型是()学习。 A.连锁 B.概念 C.辨别 D. 刺激——反应 7.各类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 A.信号 B.规则 C.连锁 D.刺激——反应 8.对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分别作出适当的反应的学习是()学习。 A.连锁 B.概念 C.辨别 D.规则 9.()学习是指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其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A.解决问题 B.概念 C.辨别 D.规则 10.把鲸鱼、象、狗等概括为“哺乳动物”,这属于()学习。 A.解决问题 B.概念 C.辨别 D.规则 11.理解“功=力×距离”这一公式,这是()学习。 A.信号 B.概念 C.辨别 D.原理 12.掌握教育学基本原理后,用之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习。 A.解决问题 B.规则 C.概念 D.刺激——反应 13.()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态度 14.()是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5.()表现为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6.()是对外的平稳而精确的操作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7.()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某些事件的意向。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这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强化律 19.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果练习运用,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S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 何为学习?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换句话说,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 只要通过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奖励可以培养行为习惯,很棒吧?那么看实验2。 2. 行为与惩罚 实验2: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消失。 “惩罚”,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从长远来看,惩罚对于行为的制止并不会起到显著作用。现实生活中,因为惩罚带来的凡勃伦效应,有时甚至会使惩罚起反作用。 凡勃伦效应:美国学者凡勃伦认为,与产品越降价、需求越增多的一般规律不同,特定的产品越涨价,需求越增多。部分上流阶层的消费目的在于,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成功,满足虚荣心,所以价格越高,需求则增加。相反,如果降价,体现上流阶层的界限变得模糊,所以需求减少。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反应行为和操作行为。反应行为是指某种特定的刺激(s)所引起的行为(R)~比如美食当前你会禁不住流口水~看到只蟑螂你会失声尖叫。前面我们提到的巴甫洛夫~他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称之为反应性条件反射)就是研究反应行为的。 如前所述~经典条件反射就是建立新的S-R联结的过程。操作行为是指个体作用于外部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它是个体自发的行为~不是外在刺激引发出来的~如读书、写字、演奏乐器、用筷子吃饭和开车等。反应行为受到先行刺激的控制~而操作行为受到的是行为结果的控制。斯金纳用白鼠和鸽子作为对象~对操作行为进行了研究~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斯金纳箱方法。 斯金纳箱内有一个可以压动的杠杆或可以啄动的按钮~还有一个盘子~可以接住自动传送的食物。这个装置可以自动记录压杆或啄动按钮的间隔时间。当—只白鼠第一次被放进箱里~只要它四处活动就奖给它食物,此后~只有它接近杠杆时才会获得奖励,接下来~只有接触杠杆才奖给它食物,最后~它只有压动杠杆才能吃到食物。 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强化。有些行为的后果可以增加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比如白鼠压杠杆后得到了食物~这让它尝到了甜头~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压杠杆~这 1 种过程就是强化~而食物就是强化物。强化有正负两种:正强化是在行为之后给予奖励~目的是增加行为~比如小宝宝咿呀学语。得到了妈妈的亲吻和赞扬~他就会更加起劲地学说话,负强化也是为了增加行为~所不同的是在行为之后撤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老鼠可以在迅速拉动绳子时避免电击的折磨~他很快就会学会拉

绳子。另外~如果有些后果会使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减少~这些后果叫惩罚。有些地方给孩子断奶时在妈妈的乳头上涂辣椒粉~就是这个道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一些“迷信行为”。有些地区的人在干旱的季节举行某种仪式拜神求雨~是因为过去有那么一次偶然的拜神仪式之后碰巧下了场大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求神的结果~于是这场大雨作为一种偶然的强化物使旱季求神拜雨的活动成了一种习俗。有些运动员也常常表现出这种迷信行为~比如有的足球运动员射点球时可能先要进行一番例行公式~系系鞋带、亲吻足球、闭眼念念有词等~那是因为他在以前的某次点球大战时偶然作出这些行为~结果球进了~所以这套行为就成了他每次射点球时的必行仪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男子每天下班到家时妻子都会拥抱他一下~他都习以为常了~但突然有一天妻子不这么做了。这位男子肯定会感到奇怪:“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不舒服吗?”又如:初出茅庐的作家投稿多次才被采用—篇~ 2 但他们仍坚持不懈地写作,想当厨师的学徒~多次下厨操练时成败参半~但仍乐此不疲。 斯金纳认为~神经症、精神病、强迫症等行为问题都能在环境中找到病因~比如不适当的负强化和粗暴的处罚等。 不适当的负强化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老师常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问题儿童K”~当K表现较好时老师就会停止批评。老师的本意是希望K“学好”~但K却对老师的这种做法很不满~认为老师不尊重他~有了“破罐破摔”的想法~导致最后逃学出走。 粗暴的处罚比如幽闭恐惧症~这是一种习得的反应~很可能是患者曾经在幽闭的环境中受到严厉惩罚的结果。当时的情景让患者产生了极端的恐惧情绪。出现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 袖。.\&m2T"~-G'p6M-H;} 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https://www.docsj.com/doc/d03664988.html,:|3j!}:X6w/H#E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在哈佛大学研究老鼠时,他对所用的装置做了一些重要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

1)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2) 3)提到经典的条件作用,必然会首先提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他用狗做实验:狗吃食时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先天的反射,称无条件反射。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前出现铃声,这样反复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事物结合,铃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经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条件反射,也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可能消退。 4)华生很早就利用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知识进行实验,他曾使一个11个月大、本来喜欢动物的男孩对白鼠产生了恐惧的反映。其做法是:每当这个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棒,经过几次之后,每当白鼠出现,这个男孩就会哭闹,出现恐惧的表现。此后,进一步发现这个男孩的这种反应又泛化到了其他白色的动物身上,本来他并不害怕兔子、狗等有毛的玩具,现在看到后也会发生恐惧或消极的反应。这就是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5)2、操作的条件反射原理 6) 7)正当巴甫洛夫进行经典的条件反射研究时,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猫可以借助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旋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开始时挤栅门,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并把爪子伸出来,进行多种尝试企图逃出迷箱。后来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开关,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最终,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即学会了“开门”的动作。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就是强调该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 8)斯金纳本人也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研制出一种现在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从这个一起的实验中,他得出了许多用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分别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与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并且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的做题有很大帮助“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赵忠莉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形成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1954年斯金钠Skinner提出,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有机体“知道”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强化。 强化(reinforcement):一个具体行为发生后,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增加→具体行为增强 (给予行为者想要的东西) 负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移除→具体行为增强 (去除行为者不想要的东西) 惩罚(punishment):若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伴随着一个有害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此行为发生的频率将随之降低。 以上就是关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内容。那么,对比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者之间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一)相同点: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都有消退的现象: 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二)不同点: 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 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但操作条件反射中却截然相反。 3、从条件反射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 4、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了解斯金纳箱的特点和操作 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及其程序教学理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进行评论  斯金纳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坚持行为主义立场,设计了独特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程序教学 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

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 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斯金纳的实验和学说最早是在1938年出版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一书中发表的,该书主要是通过对白鼠和鸽子的观察,经验性地描述学习的法则,从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奠定了基础。他的另一本代表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1968年出版的《教学技术学(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则探讨了他的基本原理在人类学习中的运用。另外,他在1948年出版的小说《沃登第二(Walden Two)》和1971年出版的《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前者是根据人类行为的科学原理,试图形成一种以积极控制的方法加以管理的理想社会;后者则是对他自己观点的总结,并驳斥了他人的种种批评。除此之外,他的主要代表著作还有:《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1957)、《强化的相倚关系:一种理论分析(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A Theoretical Analysis)》(1969)和《关于行为主义(About Behaviorism)》(1974)。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在哈佛大学就读研究生时起,便开始了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他采用的被试多为大白鼠、鸽子和猫等动物。他自制实验装置,早期的实验装置构造比较简单,适于用大白鼠做实验,在一个矩形通道中间穿一根横轴,使其呈天平状平衡安置在一块固定的木板上。当大白鼠从矩形通道的一端跑向另-端时,矩形通道就发生倾斜。

条件反射理论带来的思考

条件反射理论带来的思考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用科学实验的方式向我们解释了行为的学习途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条件反射的巩固,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比如说老师说要考试了,我们会紧张起来;闻到医院消毒水的味道也会紧张起来;甚至连马戏团的狗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学习简单计算。 桑代克的饿猫开迷箱实验也给我带来很多方面的启示。他认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所以我觉得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不应该吝啬其口头表扬,而中国教育恰恰做不到这点,学生的思路一旦偏离了老师的预定轨迹,老师就会想方设法得把学生的思路“纠正”到所谓:“正确”的思路上。这样的行为导致了学生“不敢想,只会听”的后果,而根据人本主义理论,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阐明了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简言之就是要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自己想学,没有外在因素的制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学到东西。此外,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巩固正确行为的重要性。正如效果律中所提到的那样,当孩子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奖励,以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巩固学习的效果。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反馈,让孩子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在很多情况下,“三个勾”比“七个叉”更能带给孩子正能量。 还有一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做有意义的练习。猫在饥饿的状态下才会拼命挣脱迷箱,寻找食物。若它吃饱了,还会如此坚持么?训狗,寻鸟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永远不要喂饱你的狗,这是训狗人常说的一句话。在学习中同样的道理,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有探索的动力,勇于尝试,在尝试中学习,在困难中寻求解决方法。桑代克在后期研究中发现,无意义、重复的练习并不能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只有进行了练习并获得奖励时才能增强联结,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题海战术是没有意义的,要让做题目变得有成效有效果其实很简单,给学生做题目,做得正确率与下次的做题量直接挂钩,也即在练习中加入惩罚奖励机制,学生做题的效果才会明显出来。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

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归纳起来,不外是如何调控人的行为。然而,人的行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行为的机制是什么?弄清这些,对于管理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恰恰在这些问题上,学者们争论得一塌糊涂。针对这些问题,斯金纳从科学立场出发,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由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来决定的,而是源于外部环境,行为是在环境中各种刺激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引起的反应。他指出,从导致人的行为发生的影响变量上来讲,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人的行为就是环境的产物。行为与环境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倚联系。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改变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在不断改变着环境。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现代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源于俄国著名学者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在20世纪初,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衔接会产生出反应的相关性。狗看见肉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无条件刺激产生的反应。而当肉的出现同另一个新的刺激(如摇铃)同时发生时,会引起条件反应。经过多次重复,即使没有肉,一摇铃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这说明,有机体的行为是外部各种刺激相互作用引起的反应,与心理活动无关。由此,巴甫洛夫奠定了学习机制和强化机制的科学基础。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学界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华生推广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原理,提出人的学习行为具有两条主要的规律:频因律与近因律。在华生眼里,心理学必须是严格的自然科学式的,不能关注那些不可测量、不可验证的“内心”,而只能研究可测量、可验证的行为。 斯金纳继承和发展了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研究成果,而且走得更远。他坚信,人类行为同其他动物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基于动物的行为研究,所发现的可实验、可重复的规律同样可以用到人身上。经过对有机体行为的研究,斯金纳认为华生所坚守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信条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进而提出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两个概念。如果是因为某种刺激的出现才发生的行为,就是“引发反应”;如果没有明显的外在刺激而自主发生的行为,就是“自发反应”。引发反应是先有刺激后有行为,而自发反应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之所以要区分这两种行为反应模式,是因为引发反应不具有可操作性,而自发反应具有可操作性。在这里,“可操作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其准确含义是自控而不是他控。 依据对行为的两种反应的区别,斯金纳提出了人的两种行为模式: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巴甫洛夫的狗。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可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发生的行为,它是自发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和鸽子(见后)。 应答性行为实际上属于被动行为。它由刺激所控制,刺激的强弱和频率直接制约着行为的发生概率及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行为受制于环境,做出行为是为了获得刺激,这就是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实际上属于主动行为,它能对环境做出主动适应,是由行为的后果反过来控制下一步行为的。如果行为的后果能产生积极效应,使行为者获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一、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经典条件反射:将原本不具备引发无条件反应的刺激(即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匹配相伴呈现,多次后,有机体就会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联系起来,从而在中性刺激呈现但没有出现无条件刺激的情况下就做出反应。中性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后,它就成为条件刺激,由条件刺激单独引起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即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并且都会有消退和自发恢复。 不同点: (1)从反应的性质看:经典条件作用是早先就有的反应,操作条件作用是新的有效行为(2)从反应的主动性看:经典条件作用是放射性,操作条件作用自主性的 (3)从强化的顺序看:经典条件作用是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联系,操作条件作用是奖励有效的行为。 (4)从学习的内容看:经典条件作用是刺激物间的信号关系,操作条件作用特定的反应(5)经典条件作用适合于解释信号学习,操作条件作用适合于解释动作技能学习 二、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1、广告商在利用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广告,让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产生条件性的正面情绪。例如在介绍产品时伴以美好画面,或者以美女帅哥代言,将之兴奋与激动联系在一起。2在行为疗法中进行的运用,如运用对抗性条件作用来帮助病人克服对事物的恐惧。还有灌输法和系统脱敏法。 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即可以通过微笑赞扬等等予以正强化,对学生进行鼓励等等

高二生物条件反射

课题: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朱静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以揭示生命活动本质为主旨,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主要从信息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本章共有5个小节。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生物体捕获外界信息的各种感受器。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第5章的重点部分,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求是“B级”——即理解级。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沿神经纤维,以神经冲动方式传导的电传递过程,传导速度非常快;二是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方式传导的化学传递过程。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调节主要由脊髓和脑完成,并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其中脊髓主要完成对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的调节,而且,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大脑皮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本堂课是第2节中的第3课时。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是脑的高级调节功能,主线是围绕对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分析逐一展开。主要知识点一共有5个。1.“脑的组成”; 2.“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 3.“反射的两种类型”; 4.“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 5.“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 2.学情分析: 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已在初中学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可能有些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尝试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由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作出推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主要的教学策略及意图: “教是为了不教”。本堂课虽为新课,但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托互动式电子白板,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于在教材分析中列出的5个主要知识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 对于“脑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但可能已经遗忘,为此,先给学生提供3幅图,以帮助学生回顾初中已学知识,然后再提问学生“脑的组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板书归纳。这样的设计符合奥苏伯尔提出的关于“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的观点。 对于“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这部分内容,由于图上信息量大,新名词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学生阅读“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图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类、分步法指导学生读图,即先看“4叶”,后看“2沟”,再看“4叶”上的对应功能区,最后分析语言中枢四个区域的功能,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记忆的逻辑性,而且,帮助学生在分类、分步读图过程中,学会读图的有效方法。 对于“反射的两种类型”这部分内容,先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由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反射活动,教师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初步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此,设计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

1)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提到经典的条件作用,必然会首先提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他用狗做实验:狗吃食时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先天的反射,称无条件反射。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前出现铃声,这样反复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事物结合,铃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经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条件反射,也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可能消退。 华生很早就利用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知识进行实验,他曾使一个11个月大、本来喜欢动物的男孩对白鼠产生了恐惧的反映。其做法是:每当这个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棒,经过几次之后,每当白鼠出现,这个男孩就会哭闹,出现恐惧的表现。此后,进一步发现这个男孩的这种反应又泛化到了其他白色的动物身上,本来他并不害怕兔子、狗等有毛的玩具,现在看到后也会发生恐惧或消极的反应。这就是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2、操作的条件反射原理 正当巴甫洛夫进行经典的条件反射研究时,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猫可以借助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旋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开始时挤栅门,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并把爪子伸出来,进行多种尝试企图逃出迷箱。后来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开关,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最终,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即学会了“开门”的动作。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就是强调该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 斯金纳本人也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研制出一种现在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从这个一起的实验中,他得出了许多用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 2)相同点: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不同点: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 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