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市场失灵和财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没有能够发挥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作用。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

2.政府失灵:指政府的行政活动或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3.公共物品: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4.混合物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一个范畴,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是具有拥挤性,并在价格上可以排他的公共产品。

5.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从以上讲,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

6.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要与总供给的平衡,以到达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7.免费搭车: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9.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10.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填空题

1.政府;经济主体

2.分配;历史

3.财政

4.国家

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B

四、多项选择题

1.AC

2.ABDE

3.AC

4.ACE

5.ABCDE

6.ABCDE

7.ABCE

8.ABCD

五、简答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垄断有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

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②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

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

于效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

效率配置。③信息不充分,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生产、销售与

消费者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很难掌握充分的信息。④收入分配机

制不公和经济波动,市场经济即使是有效率的,但却不可能兼顾公平;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

2.政府可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干预市场运行:①行政法律手段,即制定

市场法规,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调节经

济运行。②组织公共关系生产,即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

工商企业和单位。③财政手段,即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成收入,

又通过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等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3.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①不可分割性,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

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②非排他性,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享受;③非竞争性,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代价;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⑤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4.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如下:①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②在财政实践中,逐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性;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④财政应切实保证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5.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这也是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六、论述题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财政职能可以表现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三个方面。

(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及文化条件的变化。

2.一般来说,社会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

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同时,社会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具体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其历史性可遵循两条线索去探讨:一是生产力发展,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二是生产关系的变迁,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M 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

3.西方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混合经济是主要依靠市场体系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同时也存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来抵消市场失灵,实现市场的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借助于政府的力量,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干预经济的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可以说,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的“市场失灵”现象,政府介入或干预才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

七、案例分析题

1.公共财政的功能如下:

(1)公共财政是财政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自然产生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弥补市场失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最显著的特征。(2)公共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2.(1)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2)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3)财政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和手段调节收入: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作用;通过转移性支出,维持每个社会成员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财政收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2.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将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这类财政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3.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职能,转移给各受益主体并由他们最终实现的支出。

4.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量的货币表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活动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

5.瓦格纳法则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人们实际收入的提高,对这些服务的公共支出的比例也会提高。

6.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国家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7.财政支出效益是指在财政活动中财政资金的支出与所获得的回报之间的对比关系。所谓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8.影子价格,也称为最优计划价格,简言之,即针对无价可循或定价不当的商品和劳务所规定的较为合理的替代价格。其名称是从线性规划来的,也就是说影子价格是求资源最优分配的线性规划的对偶解的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D

5.C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CE

3.ABCDE

4.ABCDE

5.BCE

6.BCE

四、简答题

1.财政支出的原则是指政府在组织和安排财政支出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1)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考虑财政支出需要和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当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并做到财政收支大致平衡。(2)效益原则。财政支出实际上是一种资金的投入,而每一种投入都有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反映着财政支出的效率问题。(3)公平原则。财政支出的公平,是指政府财政支出的安排能够比较均衡地照顾到和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2.财政支出的不同分类形成了不同的支出结构,而不同的支出结构对财政运行,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1)按支出的用途分类;(2)按财政的功能分类;(3)按经济性质分类;(4)国际分类法。

3.(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支出的建设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适合用“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针对财政支出项目设想出若干种达到目的的方案,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在逐个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选出最佳方案的一种方法。

4.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增长,公共开支的份额会随之增大,而且公共开支增长的幅度要大于经济增长幅度。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

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5.马斯格雷夫认为,合理的公共支出结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他对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公共支出的增减变化作了详尽的阐述。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大量的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等,此时,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这些必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这对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和至关重要的。所以,政府投资在整个国家的总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继续进行公共部门投资,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还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活动来进行干预与调节。虽然此时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权重有所加大,但这时的政府投资已开始成为日益增长的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进入成熟期,公共支出的主要对象将从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转向提供教育、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服务。此时,用于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方面的支出与其他公共支出相比,以及二者占GNP的比重,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五、论述题

1.影响一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关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

支出规模的影响。(2)政治性因素,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府机构的规模和政府活动规模三方面。(3)社会性因素,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口状况和文化背景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的影响。

2.(1)基本思路:“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方针,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压缩一般开支,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困难的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

(2)具体做法是:①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结构,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科教文卫、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推行国家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三是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发挥关税政策作用,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健康发展。②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主要是进一步贯彻“少取、多予、放活”政策,继续保持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支出向农村倾斜政策,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三补贴”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支持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建设。③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继续落实新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应提高部分困难群体的待遇,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全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能力。④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提高科学教育支出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企业财务和分配制度,制定并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

设,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建设。⑤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扶贫开发投入,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各项财税措施。⑥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安排资金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金融体制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税收制度。

⑦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性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集团消费性支出,加强财政管理,做到既保证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提供所必须的财力,又从制度上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⑧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⑨大力促进公共安全建设。

六、案例分析题

1. (1)国家财政在教育和“三农”上支出的增加反映我国过去财政支出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2)反映财政的“公共”职能;

(3)政府职能的变迁;

(4)社会主义财政的政治属性。

2.(1)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财政的“公共”职能;(2)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益。

第三章购买性支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又称为政府购买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广义的行政支出还包括国防支出)。

3.国防支出,是政府对所筹集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投向国防建设领域,对军事资源作出安排,从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

4.教科文卫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全民健康。

5.医疗卫生支出,是政府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成员卫生事业方面的经费。

6.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7.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它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融资和投资的办法。

二、填空题

1.一种非生产的消费性支出

2.公用经费;人员经费

3.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

4.中央预算

5.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比例

6.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定额补助

7.混合产品

8.投资

9.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

10.非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12.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13.政府预算投资

14.社会公益性公共服务领域;基础性投资领域;自然垄断与财政投资领域

15.通货膨胀

16.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资本—劳动比率;资本密集型项目

17.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

三、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 B

5.C

6.B

7. D

8.B

9.

C 10.B

11.C 12.A 13.B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CD

4.ACD

5.ABCD

6.ABCD

7.BCD

8.AC

9.ACD 10.ABCD 11.ABCD 12.BC 13.BCD 14.CD 15.ABCD 16.BC 17.ACD 18.AD 19.ABC

五、判断题

1.×财政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混合产品。

2.√

3.×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超常增长,总是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膨胀有密切关系。

4.√

5.×公共卫生的资金筹集主要由财政拨款来解决。

6.×基本医疗是一种纯公共产品,如果由政府免费提供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则不是一种有效的消费方式。

7.×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8.×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前两者才是后者的前提条件。9.×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0.×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面向全社会,从而使其具有公有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

11.×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基础工业,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

12.×政府投资有利于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非政府投资则很难优化投资结构。

13.×所谓直接调控,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14.×基础工业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

15.√

16.×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企业,而是执行投资政策的机关。

六、简答题

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属于购买性支出,它又是非生产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它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另外,即在必要的限度内,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从这可以看出,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社会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2.教科文卫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全民健康。要加强对教科文卫支出的管理,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2)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3.教育一般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它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国还属于教育欠发达之列,过高的高校师生比,造成了高校人力资源和教育经费的双重浪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来源渠道

逐步多元化,并且各融资渠道在教育经费筹集中所起的作用也有了一些变化。因教育支出的直接受益者是受教育者,因而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所以教育可以由私人提供。然而教育又需政府介入参与教育服务的提供,因其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根据我国现存的规模与结构和教育的性质,有三种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这三种方式包括学费补助、收入补助以及定额补助。(1)学费补助是补助给学校当局。补助的目的在于降低私立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定额。(2)收入补助实际上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福利性开支增加某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提高其教育方面的消费。(3)定额补助的目的,是让居民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

4.教育的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1)教育支出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首先,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其次,教育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再次,再教育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手段。(2)教育支出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理性评判标准,使人们相互谅解,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增加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人口需求。教育还能促进科技进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等,这些都是正的外部效应。(3)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由于贫富差异和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出现人们受教育机会不均的现象。通过努力发展教育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和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源头上为消除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创造条件并避免人才的流失。(4)教育支出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高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而且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

5.医疗卫生支出是指政府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成员卫生事业方面的经费。卫生事业按其支出所获得的利益可以分为两大部门:

一是医疗服务,这部分支出的利益主要由个人获得;另一部分是公共卫生服务,这部分服务体现的利益主要是社会化的,很难区分受益人而进行费用补偿,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如防疫、传染病的防治等。(1)公共卫生保健的外部性。公共卫生保健是具有很强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如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医学研究及医药保健品的开发等。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有关隔离和强制接种疫苗的管制政策,提供相应的公共健康服务。(2)卫生保健信息的不对称。这主要表现在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表现在患者需要救助于医生来决定其需要哪些药品,是否需要做手术等,并且对医药服务进行评价是有困难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垄断,因而从患者利益出发,政府有对医疗卫生市场进行干预的必要性。(3)社会公平性的要求。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条件,社会劳动收入分配的差距,致使其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尽相同,甚至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循环”,所以消除和缓解这种因收入差距导致的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是政府应尽的职责。(4)卫生保健的不确定性。由于疾病的风险是难以确知的,所以人们化解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商业保险的市场机制限制了人们的融资渠道。因此政府应当在更大的范围内承担由疾病引起的社会风险。

6.政府投资又称财政投资性支出,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非政府投资是指由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投资。二者的区别:(1)目的性。政府投资目的具有非营利性。政府投资主要追求的是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非政府投资具有营利性。这也是非政府投资最主要的特点。非政府投资多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考虑投资的内部成本和效益。(2)投资范围。政府投资的范围广,具有社会性。非政府投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3)投资资金。政府投资资金的公共性。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受到的制约少,政府投资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纳税人的税收所形成的公共资金,以及以政府信誉为后盾筹集的资金,一般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规模拨款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多种渠道筹资。非政府投资资金约束多,规模小。非政府投资资金

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集为投资提供资金。筹集时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往往投资规模有限。(4)政策调节作用。政府投资具有乘数效应,政府支出会通过一个投资—收入—消费的循环机制,创造出比政府支出额大得多的乘数效应,这个乘数效应使得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效果可能会被扩大化。非政府投资很难优化社会经济结构,调节作用小。

7.根据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从而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基础产业是处于“上游”的生产部门,并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垄断性。基础产业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具体有:(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政府投资,企业法人经营运作。(3)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方式)。(4)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5)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8.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它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融资和投资的办法。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补充调整作用。(4)财政投融资的方式和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

9.我国于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

业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如下:(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大的一家,注册资本500亿元人民币,100%由政府拥有,直属国务院领导,银行主要领导人由国务院任命。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职能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

支柱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承担国际金融组织转贷款业务等。(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业务职能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和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3)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贯彻国家外贸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业务职能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

我国政策性银行特征如下:(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是不言而喻的,开发行多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正是充当“配合国家宏观政策,重点向基建设施等发放贷款”的角色。(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借款。即由政府组织资金,再转借给政策性金融机构使用。二是财政贴息。主要是政府从每年预算中划拨贴息资金,对特殊行业、特殊项目提供低利率贷款。三是税收减免。

七、论述题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而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公共需要,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它所提供的服务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所以,文教科卫事业应该由政府予以满足。但发展文教科卫事业要多渠道出资,因为:(1)教育一般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它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性质。教育支出的直接受益者是受教育者,因而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所以教育可以由私人提供。根据教育作为混合物品的性质,教育产品分为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具有混合产品性质的教育和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所以,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配合教育产品的分类,由政府和享受教育的人们共同分担教育的经费,使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2)科学研究是为社会共同需要的,但由于一部分科学研究的成本与运用科研成果获得的利益不易通过市场交换对称起来,所以,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应用性研究)则可由微观主体承担。(3)卫生事业按其支出

所获得的利益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医疗服务,这部分支出的利益主要由个人获得,所以这部分可以由个人承担;另一部分是公共卫生服务,这部分服务体现的利益主要是社会化的,很难区分受益人而进行费用补偿,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所以需要政府出资。

政府出资的范围:(1)教育事业。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出重点应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作为主要支出对象。其中应将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为政府投资教育的主要对象,以长期不断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但从发展来看,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支出将会不断增长,并将成为政府教育支出的又一重点。(2)文化事业。虽然文化事业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有的比重不大,但政策必须对一些特殊的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保证,如考古和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以及一些关系国家利益的文化事业等,都应当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3)科学事业。政府对科学研究支出的选择重点有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能为科学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二是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研究领域;三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应用性科研项目,这类科研项目的成功往往会对国家经济的增长产生极大的推动,需要政府作为支持的重点。(4)卫生事业。政府应以保证国民的基本医疗条件作为支出确定的依据,并应将对全民卫生防疫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来安排支出,特别是对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和消除,是一种社会性、公益性很强,又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更需要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

2.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一般都采取立法的形式规定投资规模和环节,以确保农业的财政投入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曾规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2006年国务院下发中央一号文件和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3)国家先后对“三农”投入出台的政策有:“三补贴”政策,即对种粮

农民的直接补贴,对大豆、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的良种补贴,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免征农业税;土地出让金集中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等。

财政对“三农”投入采取的措施:(1)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在销售方面,按优惠政策规定来运作的政府支农形式主要是指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即国家对重要农产品规定最低销售价,如果市场价低于最低价,则国家按最低价收购农产品,如果市场价升高,则国家将收购储存的农产品抛售,以平抑市场物价。国家对农产品销售方面的财政支持还体现在出口补贴上,出口补贴的目的在于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不过,这类补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而越来越受到进口国的批评和抵制。在生产方面,政府通过减收(税收返还、税率优惠、税收减免与低价收费)和增支(一是由财政拨款给农业发展基金会,由基金会向农业生产者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二是增加补贴)来支持农产品的生产。(2)农业的支撑体系。农业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成为政府投资的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甚至有部分基础设施是纯公共产品。(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教育及推广。由于农业有很强的自然风险,农业科技投资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相对风险也就较大;而且,农业科技投资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产生的技术风险和极不稳定的预期收益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从而提出了政府对农业技术消费者实行支持和保护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作为难以进行保密的生产部门,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直接后果是农业科技的开发、推广、应用各环节都因资产严重不足而陷入困境。这就需要政府从农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为农业技术商品的供给者提供支持。

3.我国现阶段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标准。原因是:(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而且,就业增加一般都会增加产出。(2)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必须从全局战略考虑这一资源

的充分利用。财政投资项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3)针对目前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许多工厂纷纷倒闭,大量裁员、减薪等现象,即使不考虑产出增加,也有很多理由表明增加就业是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失业的社会影响。大量失业可能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存在,例如到处流浪、犯罪、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有组织的暴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就业的社会利益远远超出了增加产出的意义。(4)财政投资的就业创造标准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一般来说,失业会使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政府虽然可以通过税收和一次性转移支出等措施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状况,但是往往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限制。要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根本措施还在于增加就业。而增加就业规模首先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贫穷者就业机会的一个途径是扩大财政投资,因为私人投资决策考虑的主要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增加落后经济地区的财政投资,对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八、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1.根据材料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近几年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可以概括为“民生财政”,因为在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中,大幅度向民生倾斜,并不断提高其比重。所谓民生财政,就是指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

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变化。据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以至于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些投资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所以我国财政从生产建设性支出转变为目前的民生财政有其产生的可能性,具体原因如下:(1)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要求。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7年已达26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心内容是“五个统筹”,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社会发展和建设严重滞后,像教育、医疗卫生、贫困、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差距等民生问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上述民生问题,实现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做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见,实行民生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2)近几年来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带有还债性质。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偏低,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长期低于20%,2003年以来提高到了30%,但与国外比差距还很大。因此,近几年来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实际上带有还债的性质。例如,2003年~2007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远低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的2000年达到4%的目标,距离国际一般水平有很大差距。据统计,国际平均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1%,其中,发达国家为5.3%,发展中国家为4%。从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看,我国1996年这一比例达到17.84%,2006年下降为11.82%,远低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15%的目标,与国际上发展中国家比较属于较低水平。又如医疗卫生,2003年~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56%,比发达国家普遍低很多。(3)目前我国具备了使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倾斜的条件。第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政府财力大大增强;第二,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还有很大潜力;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 财政 B. 货币政策 C. 税收 D. 国际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D) A. 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 B. 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 C. 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 D.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发展和稳定 正确答案:D 市场失灵的表现在(ABCD) A. 信息不完全 B. 公共产品 C. 市场垄断 D. 外部效应 正确答案:A B C D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BCD)。 A. 强制手段 B. 立法和行政手段 C. 财政手段 D.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C D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正确答案:正确 高等教育是一种(B) A. 劣质品 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品 D. 纯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A) A. 公共定价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收费 D. 征税 正确答案:A 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AB) A. 二部定价法 B. 负荷定价法 C. 平均成本定价法 D. 边际成本定价法 正确答案:A B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BCD) A. 市场自由 B. 政府参股 C. 政府补贴 D. 政府授权经营 正确答案:B C D 若某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正确答案:错误 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正确答案:正确 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C. 资源配置职能 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 正确答案:C 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A.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 B. 非均衡增长模型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 政府活动扩张 正确答案:C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习题答案

财政学习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B、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C、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三、简答题 1、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简述成本――收益分析法。 3、简述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 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 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 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 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 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 算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国家财政是一个_________,同时又是一个_________。 2.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分配的主体的含义是国家是分配的前提、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企业 D.市场 2.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A.剩余产品 B.公共需求 C.国家的存在 D.人民的要求 3.财政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中的一部分 C.必要劳动产品 D.剩余产品 5.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6.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7.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布坎南 8.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 企业行为 B.公共部门经济行为 C.私人部门经济行为 D.中央政府支出 9.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阿罗 E.布坎南 10.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凯恩斯 B.魁奈 C.阿罗 D.大卫?李嘉图 E.萨缪尔森 11.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公债 D.政府预算 E.政策制度 12.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习题集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 A.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 B.人类生存需要与人类发展需要 C.生活需要与建设需要 D.政府需要与企业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是( )的基本职责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社会团体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 A.非排她性与竞争性 B.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C.排她性与竞争性 D.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就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 ) A.排她性 B.分割性 C.市场性 D.社会性 5.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即其边际成本( ),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6.( )就是保证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A.收费 B.税收 C.罚款 D.公债 7.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就是( ) A.垄断 B.外部效应 C.收入分配不公 D.产品供不应求 二、判断题 1.社会的公共需要就是就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就是非排她性与竞争性。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社会公共需要无法通过市场满足,必须由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来满足。 6.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必须与之等价交换。 7.非排她性就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她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8.非竞争性就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9.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10.公共物品的享用与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与量化。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指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 12.经济学里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就是指消费者都不愿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就是期望别人去购买,自己可以从中受益。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 3.公共需要 4.非排她性 5.非竞争性 6.资源配置 7.财政 四、简答题 1.试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练习题1及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是下列各项中,(B)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A出现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 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B)。 A弥补市场失灵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D加强法制 3.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通过(D)的方式体现出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 A招标B贷款C引进外资D补贴 4.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可以(A)。 A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5.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

6.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是(C)。A增加税收B减少财政转移支付 C增加支出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7.“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是(B )提出来的。 A配第B斯密C瓦格纳D凯恩斯 8.一国政府制定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是(C)。 A税收法律B税收原则C税收负担D税收机构 9.收费也是政府参与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D)。 A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B临时性、区域性和有偿性 C特定性、福利性和随意性D自愿性、受益性和普遍性10.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A )。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1.买主在购房时,将该房未来的应纳税款从房价中扣除,这样,该收款实际上由卖主承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D)。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2.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B)。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从价税与从量税 13.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B)。 A筹集建设资金B弥补财政赤字C调节收入分配D调节经济运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最新《财政学》试题库(含)答案

练习1 (下列题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做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D、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_____。 A.纳税人B.负税人 C.缴税人D.扣税人 6. 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国家主体性B.非营利性 C.强制性D.无偿性 7. 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B福利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D文教行政支出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 A 33% B 25% C 20% D 15% 9. 税负转嫁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形式是()。 A.前转B. 后转C.混转 D.旁转E.辗转转嫁F.消转 1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 A.单式预算 B. 增量预算 C. 复式预算 D. 零基预算 11、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 一国的国民收入 B. 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 政府机构 D. 外国投资者 12、下列不是非政府投资特点() A、营利性,首要特点。 B、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为投资提供资金。 C、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D、公益性,以社会福利为首要目标。 13、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财政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是( C )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2.公共支出结构中,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B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资源配置的职能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D. 保证社会安定 3.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 A ) A. 社会消费性支出 B. 积累性支出 C. 转移性支出 D. 生产性支出 4.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B ) A. 社会救济 B. 社会保险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5.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A ) A. 税率 B. 附加和加成 C. 起征点 D. 减免税 6.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 增值税 B. 公司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7.消费税的征收环节是( A ) A. 生产环节 B. 流通环节 C. 交换环节 D. 消费环节 8.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了( B ) A. 比例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 B. 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C. 比例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D. 超额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9.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 A. 1月1日—12月31日 B. 当年7月1日—次年6月30日 C. 当年4月1日—次年3月31日 D. 当年10月1日—次年9月30日 10.汲水政策是汉森的财政政策理论,这种政策的载体是(B ) A. 公共税收 B. 公共投资 C. 国债 D. 补贴 11.下述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的问题是( A ) A. 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 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 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 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详细)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写在___________。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 __________ 7.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8.___________ 9.___________ 10.__________ 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财政职能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__________的问题。3.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4.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未能通过____________反映出来,因此施加这种成本或收益的个体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一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5.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以通过对不同项目的____________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支出项目。 6.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7.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税率、 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8.以关税的征收目的为标准,关税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保护关税。9.现代政府预算最初产生于________国,是市场和资本的产物。 10.中国于1994年起开始实行________财政体制。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在正确的选项上画“√” 1、A B C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D 6、A B C D 7、A B C D 8、A B C D 9、A B C D 10、A B C D 1.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是如何参与市场的? A.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 B.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C. 作为要素的提供者 D. 作为要素的购买者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 公共产品的存在 B.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各种财政收人形式中,()不属于强制性财政收入。 A.国有企业收人B.规费收入C.税收收入D.债务收入2.()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 A.行政管理支出B.社会文教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国防支出3.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收入。 A.各项税收B.利润C.收费D.债务 4.在我国财政预算收支科目设置上,对于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的处理方法是:()。 A.两者都列入财政支出B.企业亏损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价格补贴列支 C.两者都冲减财政收入D.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列支 5.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财政收入中被称为()。 A.使用费收入B.规费收入C.特许费收入D.劳务费收入 6.( ) 的税负转嫁方法是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在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再从事经济交易。 A.税收前转 B.税收资本化C.税收后转 D.税收消转 7.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主要是()。 A.预算盈余B.发行新债收入C.税收收入D.利润上缴收入8.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不利。 A.累进税制 B.比例税制 C.定额税制 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9.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B.农轻重C.基建与更改D.工业与农业 10.发行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式,从()开始。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在以下财政支出项目中,用于转移性财政支出项目的是()。 A.公共工程投资B.国防军费开支C.事业费支出D.失业救济 12.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是()。 A.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低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盲目性和失灵现象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D.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成本过高 13.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规费收入 14.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有利。 A.累进税制B.比例税制C.定额税制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 15.从价值形态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固定成本CB.可变成本VC.剩余价值MD.以上都不对 16.将下列概念按其范围从大到小排序。() A.国债公债外债B.公债国债外债 C.外债国债公债D.公债外债国债 17.有偿性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C.发行公债D.教育附加费18.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财政学期末习题含答案修订稿

财政学期末习题含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A、经济建设支出B、购买性支出C、社会文教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A、行政支出B、公安支出C、司法检察支出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A、全额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A、扣除法B、免税法:C、抵免法D、税收饶让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C、纳税人的负担D、负税人的负担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D、中央预算列赤字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A、财政性B、专用性C、分散性D、非财政性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A、1994年1月1日B、1994年3月1日C、1996年1月1日D、1996年3月1日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ABCD)A、税收B、债务收入C、国有企业收入D、各种制度性收费2、以下财政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BC)A、行政管理费支出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D、债务利息3、以下属于财政支

财政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财政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典型公共产品的是()。 A、公共汽车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公平与效率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3.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增加的公共产品特征是指() A、非盈利性 B、非排他性 C、不可分割性 D、非竞争性 4.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社会产品 B、社会财富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入 5.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A、交换环节 B、生产环节 C、消费环节 D、分配环节 6.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7.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 A、不断膨胀 B、日渐缩小 C、基本保持不变 D、无规律波动 8.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政府职能与活动范围变化情况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A、按支出具体用途分 B、按国家职能分 C、按最终用途分 D、按支出经济性质分 9.在下列方法中,最适用于财政支出有关投资性项目的效益评价的是() A、企业投资财务分析法 B、“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公共劳务”收费法 10.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项目是() A、基本建设支出 B、文教经费支出 C、国防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 11.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2.教育需求实质上是一种()。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13.科学技术的财政性质属于()。 A、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混合公共产品 D、私人产品 14.国防的财政性质属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