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11学习资料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11学习资料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11学习资料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11学习资料

2012.11

单项选择题

1.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的计算公式为()。

A.(△S/S)/(△W/W)

B.(△W/W)/(△S/S)

C.(△W/S)/(△S/W)

D.(△S/W)/(△W/S)

2.劳动法律体系的()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A.劳动标准制度

B.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3.确定型决策方法不包括()。

A.微分法

B.量本利分析法

C.收益矩阵制度

D.线性规划法

4.社会知觉失真的表现不包括()。

A.蝴蝶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5.()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解释的过程。

A.心理测量

B.素质测验

C.生理测量

D.人事测评

6.为有效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必须完善的基础工作不包括()。

A.健全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B.完善的劳动人事规章规则

C.系统的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制度

D.静态的员工教育培养和训练体制

7.以下关于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B.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相同的

C.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包含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

D.组织设计理论将企业环境、战略、技术等作为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8.()不属于企业集团设立的专业中心。

A.科研开发中心

B.物资供应中心

C.人才培训中心

D.计量检测中心

9.在相关分析中,r=-1.00表示两组测评数据()。

A.完全负相关

B.零相关

C.完全正相关

D.无法确定相关关系

10.组织结构设计要分析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企业环境

B.企业规模

C.员工素质

D.企业战略目标

1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培训的目标

B.培训费用的预算

C.培训的内容

D.培训人员的资格

12.以下关于企业人力资源预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规划的一部分

B.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规划中定量分析最多的部分

C.人力资源的增量预测,即预测劳动力市场中的过度供给

D.人力资源的存量预测,即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消耗和自然流动

1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不包括()。

A.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B.现实人力资源预测

C.过去人力资源流动分析

D.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

14.以下关于人员规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员规划是人力资源预测的一部分

B.人员规划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利益

C.人员规划要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

D.人员规划要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符合特定生产技术要求

15.以下关于德尔菲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B.可用于预测企业某部门人力资源要求

C.适合于人力资源需求的长期趋势预测

D.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测方法

16.便于横向比较员工素质的测评方式是()。

A.表面测评

B.形式测评

C.静态测评

D.动态测评

17.员工素质测评的()采用“优、良、中、差”的刻度形式。

A.量词式标度

B.数量式标度

C.定义式标度

D.等级式标度

18.()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的一种测评方法。

A.心理测试

B.品德测评

C.投射技术

D.问卷测评

19.员工测评的()是指测评人员以被测对象近期的表现代替整个测评时期的全部实际表现,导致测评结果产生的误差。

A.晕轮效应

B.感情效应

C.近因误差

D.离散误差

20.在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时需分析组织关系,其中不需要分析的内容是()。

A.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

B.某个单位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

C.某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士气如何

D.某个单位应该为别的单位提供哪些服务

21.面试考官过分强调应聘者的不利因素,以致不能全面了解应聘者,这属于面试考官偏见中的()。

A.第一印象

B.对比效应

C.晕轮效应

D.感情效应

22.“你认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有哪些?”这类问题属于()。

A.背景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经验性问题

23.在选拔具有较高人际沟通能力的员工时,宜采用()的方法。

A.案例分析

B.公文筐测验

C.闭卷笔试

D.无领导小组讨论

24.()最不适合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选拔。

A.人力资源主管

B.财务管理人员

C.销售部门经理

D.公关部门经理

25.以下关于培训费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企业在员工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之和

B.间接培训成本是企业在培训实施过程之外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

C.由培训之前的准备工作和培训实施过程中各项活动的费用构成

D.直接培训成本是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一切费用总和

26.培训课程的各要素中,()是指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A.教学模式

B.教学组织

C.教学策略

D.教学安排

27.在培训课程设计文件中,内容大纲不包括()。

A.课程时间长度

B.资料的结构

C.课程目标和内容

D.教学顺序和活动

28.()不属于外部聘请培训师的优点。

A.选择范围较大

B.带来全新理念

C.提高培训档次

D.师资费用较低

29.在管理人员所应具有的技能中,()是指从整体上把握组织目标,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能力。

A.专业技能

B.人文技能

C.理论技能

D.协调技能

30.()是在培训结束时,对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培训项目本身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A.正式评估

B.建设性评估

C.非正式评估

D.总结性评估

31.对培训效果进行行为评估的时间应为()。

A.课程开始时

B.培训结束三个月或半年以后

C.课程结束时

D.培训结束半年或一年以后

32.()不宜用作培训认知成果的评估标准。

A.作业操作规范

B.财务核算原理

C.绩效考评步骤

D.企业管理理论

33.在评估培训效果时,()适用于调查面广、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并重的调查。

A.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观察法

D.电话调查法

34.“医师的诊断水平和医术”的效标属于()绩效考评效标。

A.行为性

B.特征性

C.结果性

D.品质性

35.()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构性表格,由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的形式对员工的行为做出描述的考评方法。

A.图解式评价量表法

B.行为观察量表法

C.加权选择量表法

D.结构式叙述法

36.绩效考评的()容易增加工作压力,降低工作满意度,不利于调动业务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A.苛严误差

B.中间倾向

C.宽厚误差

D.晕轮误差

37.()一般作为生产性组织的主要绩效考评指标。

A.工作效率

B.成本控制

C.工作过程

D.工作成果

38.()绩效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A.品质特征型

B.工作结果型

C.行为过程型

D.劳动态度型

39.在确定绩效考评标准时,应做到“定量准确”,其衡量标准不包括()。

A.考评标准越多越好

B.各标准间的差距要合理

C.标准的含义要明确

D.标准的等级数量要合理

40.以下关于战略导向KPI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KPI体系以控制为中心

B.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C.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分解

D.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结合

41.在设定KPI时,设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增值产出的原则

B.流程导向的原则

C.结果优先的原则

D.设定权重的原则

42.360度考评中,有利于员工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做好职业规划的评价方式是()。

A.客户评价

B.自我评价

C.上级评价

D.同级评价

43.在选择薪酬调查的对象时,一定要遵循()。

A.可比性原则

B.最优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趋中原则

44.()是指在同一职系中要素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的集合。

A.职级

B.岗级

C.职等

D.岗等

45.对技术工种和熟练工种进行岗等划分,不宜采取的方法是()。

A.倒推比较法

B.基本点数换算法

C.经验判断法

D.交叉岗位换算法

46.()的工资标准不以金额表示。

A.一岗一薪工资制

B.薪点工资制

C.一岗多薪工资制

D.提成工资制

47.工资标准比较抽象,且与具体的岗位联系不大的工资形式为()。

A.能力工资

B.提成工资

C.组合工资

D.岗位工资

48.年薪制的基本工资的发放周期为()。

A.周

B.月

C.季度

D.年

49.()的工资结构有利于激励员工重视培训学习,以提高职业能力。

A.以绩效为导向

B.以行为为导向

C.以工作为导向

D.以技能为导向

50.工资的()把员工的资历和经验当作一种能力和效率予以奖励。

A.物价性调整

B.工龄性调整

C.奖励性调整

D.效益性调整

51.绩效每达到一定的“合格”次数即可以提升工资档次的工资调整方法是()。

A.物价性调整

B.工龄性调整

C.奖励性调整

D.考核性调整

52.在劳务派遣中,()的关系属于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

A.雇主与雇员

B.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C.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派遣接受单位

D.劳务派遣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53.下列关于劳务派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务派遣单位可以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B.劳务派遣单位有义务将派遣内容告知劳动者

C.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承担保护义务

D.被派遣劳动者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避免可能出现的劳动歧视问题

54.工资指导线的()是年度货币工资平均增长目标,是对于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来说较为合理的工资增长水平。

A.上线

B.基准线

C.下线

D.预警线

55.集体工资协议报送()后,协商双方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视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该工资协议即行生效。

A.10日

B.15日

C.20日

56.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

B.劳动卫生措施

C.辅助性设施建设

D.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57.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倍的工资。

A.1

B.1.5

C.2

D.3

58.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遵循自愿的原则,但不包括()。

A.申请调解自愿

B.举证自愿原则

C.调解过程自愿

D.履行协议自愿

59.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A.10日

B.15日

C.20日

D.30日

60.劳动争议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

A.5日

B.7日

C.15日

二级人力资源真题及答案

2014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 卷册一: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26-31,6个】 26.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基础P7) A.男性成年人 B.老年人 C.女性成年人 D.青年人 27.以下关于社会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基础P31~32) 社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A.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B. 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C. 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D. ) (基础P39 28.劳动保障法不包括()。 A.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 C.工作时间法 D.劳动福利法(基础P87)投入期企业不适宜采取的营销策略是()。29. A.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渗透策略 B. 快速渗透策略 C.树立产品形象 D.(基础P125) 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30.20世纪50 赫塞A. 布兰查德B. C.费德勒 D.明茨伯格 31.在正常情况下,组织开发的重点是组织的()。P176 (基础)协作能力A.创新能力B. 竞争能力C. 发展能力D. )32.()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P2(管理行为规范A. B.组织的权、责结构 C.组织信息控制 D.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P8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缺点,不包括()。33. A.企业内部的价格体系不容易完全理顺 B.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较差,组织内纵向协调难度大(横向协调难度大) C.各专业分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目标和任务难以确定 D.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显得比较困难而复杂 34.()是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模式。(P21) A.直线职能制:以工作和任务为中信的部门组合方式 B.网络型组织:以关系为中心 C.多维立体组织:以关系为中心 D.事业部制 35.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查时,需要调查的资料不包含()。(P25~26) A.管理业务流程图 B.组织战略图 C.工作岗位说明书

(完整版)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知识

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知识 一、人力六大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考核与评价; 5、薪酬与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 二、具体内容分析(一)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HRP)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保证组织长期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1 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 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 3 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 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 费用规划: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

(历年真题)11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11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11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理论知识单项选择题 1.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应() A.多听多说 B.多听少说 C.少听多说 D.少听少说 答案B 解析(二级P160):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应多听少说。在应聘者回答问题时,面试考官应该全神贯注认真倾听,不要发表任何结论性意见。 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这种调解不具有() A非强制性 B自治性 C会议性 D群众性 答案C 调解的特点: (1)群众性。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企业内依法成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这体现在其人员组成和工作原则上。调解活动强调群众的直接参与。 (2)自治性。调解是企业内的劳动者对本单位运行的劳动关系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化解矛盾的有效形式。 (3)非强制性。调解程序完全体现自愿的特点,即申请调解自愿,不能强制:调解协议的履行依赖于当事人的自愿以及舆论的约束。 3.()是根据测评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的素质评测量化形式。 A模糊量化 B类别量化 C当量量化 D等距量化

模糊量化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 4.()不属于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A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C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D女性劳动者 答案C 5.企业人员配置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各类岗位人员素质分析 B人员职务变动情况 C企业岗位人员配备数量 D职务空缺数量及填补办法 答案A 人员配置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每个岗位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情况、职务空缺数量及相应的填补办法等。 6.员工素质测评指标的标准形式,不包含() A数量式 B表格式 C定义式 D综合式 答案B 从目前现实中的测评指标分析来看,测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等。 7.某企业计划任务总工时6060,工时定额60,计划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0.01,运用劳动定额法测定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量是() A60 B100 C101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 法。 3.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4.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5.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7.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公式为:Es=(△S/S)/(△w/w)。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8(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9(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1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1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2(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 1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其公式为:Ed=(△D/D)/(△w/w)。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分为五类: 14(1)需求无弹性,即Ed=0 15(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16(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17(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18(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9.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0.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 a):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线需要和愿望而言相对于稀缺。 b):具有绝对的属性 c):在市场经济中,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 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企业:追求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3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市场的基本功能。 4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5 障碍包括: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6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下,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7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8 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实现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9 劳动力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10 劳动力市场:主体:所有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客体:即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11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a) 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b) 与工资进行交换行为,使双方得到各自使用的价值,在交换中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经济计量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c) 劳动力市场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12劳动力的本质属性: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13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方法 14劳动力均衡的意义: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b)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作c) 充分就业 15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16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17生产要素:a 土地b 劳动c 资本d 企业家才能 18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主要部分19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20货币工资因素:a货币工资率 b 工作时间长度c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21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22实际工资两个因素影响:a 货币工资 b 价格指数 23计时工资基本特征: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 24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25福利支付方式:a实物支付b延期支付 26福利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现,实质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1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1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考试和复习说明: 1.内容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此部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就考试来说,对于专业部分的理解具有间接的基础性帮助,就实践来讲,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性认识的提升会有直接的帮助。 2.本部分分值 此部分在第一场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为20%(三级)。 3.题目特点 历年真题中,有许多重复的考点;此部分二级与三级的考题比较也有许多重复的考点;此部分历年考点较为集中,就复习的命中几率来说,比专业部分选择题的命中率高出很多(即为学习效率的优选部分);此部分只有选择题,无其他类型题(切记)。 (共53个知识点)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5.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6.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7.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 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9.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10.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两个特点: (1)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11.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1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为政府制

二级人力资源考试基础知识知识点概要

基础知识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资源的有限性成为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一下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又具有绝对的稀缺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 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是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既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计算公式为: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X100%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X100%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耳机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敏感的反应性。 附加性劳动率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事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率下降、失 业率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 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 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前景持悲观态度, 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二不愿意作为失 业者。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 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偶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 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分有广义和 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个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 力所有者和个体与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 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应社 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 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 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资源最优分 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 就业 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的要素的均衡价 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 的价格。 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 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PI 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1实物支 付2.延期支付 福利无论以何种具体方式表现,实质上都是 由工人自己的劳动力支付。 福利的特征:1福利以劳动力为基础,但并 不与个人劳动量有直接相关。2.法定性3.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实物支付的好处:1.实现支付可以下降企业 俺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而降低人工 成本。2.实物支付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 的纳税起点。3.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 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所谓就业与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和就 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活动,并通过劳 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 本+土地+管理)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消费+储蓄 总需求==消费+投资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 机构上的失衡多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 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那天就业岗位的状态。 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 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 岗位之间的变化所形成的失业,成为摩擦性失 业。它反应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 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 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起先进 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力方法和管理而 造成的失业,成为技术性失业。解决技术性失 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 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的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 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成为结 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 比重。环节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 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 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低费用 的人力资源管理。 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的变化对生产、 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成为季节性失业。 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 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就 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面对劳动力市场人们可以有三种身份,即就业 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三种状态。 失业的负面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劳 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 动者净胜需要的满足程度。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和最长劳动时间 标准等。 财政政策分为:1扩张性(积极性)的财政政 策2紧缩性(稳健性)的财政政策。 1 / 5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即资源的有限性。是相对的、绝对的稀缺性,其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求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三、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 1、实证研究法的特点: ①其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②它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验证。 2、规范研究法的特点:①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研究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有积极还是消极意义;②其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五、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1、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供给无弹性Es = 0,供给有无限弹性Es→∞,单位供给弹性Es =1,供给富有弹性Es﹥1,供给缺乏弹性Es﹤1。 3、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4、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的变动趋势: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上升;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六、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1)需求无弹性Ed =0 (2)需求有无限弹性Ed→∞(3)单位需求弹性Ed =1 (4)供给富有弹性Ed﹥1 (5)供给缺乏弹性Ed﹤1 八、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狭义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 九、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 若产品价格不变,则企业、行业及市场劳动力需求增加。 在人口增长、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下,均衡工资率能否增长就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实表明,资本存量的增值率高于人口增长率,所以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自扩大。 十、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可见,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十一、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 1、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实际购买力。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按小时、天、周计)。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2、福利: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实质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 福利的表现形式:实物支付(如工作餐、折价商品)和延期支付(如保险、退休金) 十二、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均衡国民收入: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有效需求。 十三、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正常的)、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十四、需求不足性失业的类型: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严重、最常见、最难对付)。 十五、反映失业程度的两个指标:失业率、失业持续期。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持续期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将所有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求和,再除以失业人数。 十六、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 十七、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收入~是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调~。 收入政策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0表示绝对平等,1表示绝对不平等,通常在0.2-0.4之间。 第二章劳动法 一、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权威性。 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对于认识劳动法本着有指导意义。 基本原则的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基础知识试题整理及复习资料

基本要求(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A)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 2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 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 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 4 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D) A Es﹤0 B Es﹥0 C Es﹤1 DEs﹥1 5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B) A Es﹥1 B Es﹤1 C Es﹥2 DEs﹤0 6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C)AEs﹤0 B Es﹥2 C Es﹤1 D Es﹥1 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 A Es﹥1 B Es﹤1 C Es﹥0 D Es﹤0 8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 A(△S/S)/(△W/W)B(△W/W)/(△S/S)C(△W/S)/(△S/ W) D(△S/ W) /(△W/S) 9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D) A(△W/△D)/(W/D)B(△D/△W)/(D/W) C(△W/ W)/(△D/D) D(△D/ D)/(△W/W) 1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 11 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 A Ed﹥0 BEd﹤0 C Ed﹥1DEd﹤1 12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 A Ed﹥2 B Ed﹤2C Ed﹥1DEd﹤1 13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 AEd﹥0 BEd﹤0 C Ed﹥1DEd﹤1 14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D A Ed﹥2 B Ed﹤2 C Ed﹥1 DEd﹤1 15 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B) A△L/△QB△Q/△L C Q/ L D L/Q 16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时(B)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20世纪80年代前,人事治理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治理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治理新进展:强调如何为企业战略服务。 人事治理以事为中心,以人为成本,目的在于操纵人; 人力资源治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资源,着眼心理调剂意识开发,强调部门和谐团队建设,注重人事系统优化组合。 1、人力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人们适应称之为HR,是英文Human Resource的缩写。 人力资源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职员所拥有的,能为企业所使用的,可制造一定价值的体力、智力、教育、知识、能力、技能、体会等的总称。 此定义有三个含义: ⑴其本质是人所拥的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⑵体力和脑力应成为制造社会财宝的源泉, ⑶体力和脑力应该能够为企业所使用。 人力资源的质量 人力资源的质往往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能够使用的程度、制造价值的大小,反映的是层次。 人力资源的量:在宏观上,往往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数量;在微观上,往往是指一个部门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数量。 人力资源的特点: ⑴智力性:能得到积存、连续和增强, ⑵能动性: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 ⑶连续性:使用后还能够连续开发, ⑷社会性:人具有社会性并形成文化,

⑸时代性:不同历史环境其质量不同, ⑹时效性:利用和开发受时刻限制, ⑺两重性: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⑻消耗性:制造过程消耗体力和脑力, ⑼再生性:通过人类繁育而持续连续。 2、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的概念 设置企业目标,并对实现该目标的方法、措施、程序、步骤等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的谋划,属宏观治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要紧特点。 企业战略体系的概念 按照企业目标,系统规划为实现该目标所需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各种企业战略。一样可分三个层次,具体包括:总体战略、业务单元战略和职能战略。其关系是:总体战略分解为业务单元战略,业务单元分解为职能战略;总体战略统领业务单元战略,业务单元战略统领职能战略。 企业战略形状的概念 按照企业目标,企业拟采取的战略方式及战略计策。一样可分为三种形状,具体包括:拓展型、稳健型、收缩型。 拓展型战略是采纳主动进攻态度的战略形状,可细分为: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等。 稳健型战略是采取稳固进展态度的战略形状,可细分为:无增长战略、微增长战略等。 收缩型战略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状,可细分为: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等。 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 企业分析内外部的环境,制定企业目标,并确定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目标,为实现这些,企业所采取的系统的人力资源治理职能活动及其过程。

最新HR基本知识

【转】HR知识学习之基础篇(六)[复制链接] https://www.docsj.com/doc/cf13978576.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8153&page=1&authorid=44200五十五、企业员工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 五十六、实施培训需求信息调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3)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培训效果。(4)仔细分析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注意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之间的关系。 五十七、企业员工培训常见形式有哪些? 讲授法;视听技术法;讨论法;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法;自学法;互动小组法;企业内部电脑网络培训(或INTERNET)法 五十八、企业内训的服务流程是什么? 需求调研→学员评测→培训实施→效果跟踪 五十九、什么样的客户有猎头服务的需求? 在人才流动市场很难见到的人才; 需求职位非常急迫的企业; 需求定位很高级的企业; 不能公开招聘职位的企业; 需要从外地引进人才的企业; 通过多次公开招聘,用尽了各种招聘手段,而不能招聘到满意人才的企业。 六十、猎头服务的服务周期、服务的优势、服务过的大客户有哪些?收费标准是?职位保证期是多久?猎头服务的合同分为几类? 周期:2-4周推荐第一批候选人 优势:超过12年的专业猎头经验和积累;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顾问团队;强大的网络简历库的支持;行业内良好的口碑。 服务过的客户:诺基亚;三星;惠普;微软;雀巢等 收费标准:总价以年薪为收费依据(25%-33%),有最低收费,一般有预付(包含在总价内)。职位保证期:3个月 合同各类:retainer ;shortlist 六十一、猎头的定位和覆盖的行业是? 汽车,能源及其他;医药与地产;快速及耐用消费品;金融;物流与咨询;广告公关及其工业行业;工业制造及其他行业;IT/Telecom 六十二、猎头的服务流程是怎样的? 发现客户需求→筛选,开发客户→谈判并签单→顾问和研究员搜寻候选人→面试并推荐给客户→客户认可候选人,聘用候选人→保证期 六十三、员工职业发展计划的含义 (1)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第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走出合理的安排。 (2)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应具备的特性:A.可行性;B.适时性;C.适应性;D.持续性 六十四、分析影响员工职业发展的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其中: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4、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员数目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经验9、教育与训练10、身体要求11、工作环境12、与其他工作的关系13、工作时间与轮班14、工作人员特性15、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 员工招聘: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其中: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劳动技能测试 ◆员工招聘中必须符合的要求: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国利益2、公平原则3、在招聘中应坚持平等就业。4要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5、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需要和职务说明书中应职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招聘工作。6、努力降低招聘成本,注意提高招聘的工作效率。 ◆招聘成本包括:新聘成本;重置费用;机会成本。 ◆人员调配措施:1、根据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调配措施。2进行人才梯队建设。3、从企业内部优先调配的人事政策。4、实行公开竞争的人事政策。 ◆人力需求诊断的步骤:1、由公司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或由各部门根据长期或短期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人力需求。2、由人力需求部门填写“人员需求表”。3、人力资源部审核。

【基础人事】最全面的HR基础知识

【基础人事】最全面的HR基础知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2、员工招聘与配置 3、绩效考评 4、培训与开发 5、薪酬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 二、常见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 1、低级阶段:人事行政部设置1-2个专员,主要负责户口、档案、保险和少量招聘工作。 2、初级阶段:各个业务模块的组织结构已逐步建立起来,公司人员一般处于100-200人,这时人力资源部的日常性工作已由专人负责,如招聘工作、工资核算等。 3、中级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各职能更加健全,分别设置招聘、考核、薪酬管理、人事服务、员工培训等职责岗位。 4、高级阶段:设置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其下分设人事主管、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等岗位,分级分管招聘、考核、任职资格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全方位支持企业经营运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渐成为支持支持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部门。 三、人力资源成本 (1)人力资源原始成本: A.人力资源获得直接成本:人员招募、人员选拨、录用安置。 B.人力资源开发直接成本:上岗引导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培训教育。C.人力资源开发间接成本:培训期间的生产损失、职业发展辅导人员的时间投入、组织内部教师的时间投入。 (2)人力资源重置成本: A.人力资源获得直接成本:人员招募、人员选拨、录用安置。 B.人力资源离职直接成本:离职补偿费、离职管理费用。 C.人力资源离职间接成本:空职损失、新聘人员不及离职者所导致的损失;离职前离职者工作绩效的损失。 四、人力资源规划定义 狭义: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4、确定

【基础人事】最全面的HR基础知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薪酬5、绩效考评34、培训与开发1、人力资源规划2、员工招聘与配置、劳动关系福利管理6二、常见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 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个专员,主要负责户口、档案、保险和少21、低级阶段:人事行政部设置1-量招聘工作。、初级阶段:各个业务模块的组织结构已逐步建立起来,公司人员一般处于2人,这时人力资源部的日常性工作已由专人负责,如招聘工作、工200100-资核算等。、中级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各职能更加健全,分别设置招聘、考核、薪酬管3 理、人事服务、员工培训等职责岗位。、高级阶段:设置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其下分设人事主管、4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等岗位,分级分管招聘、考核、任职资格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全方位支持企业经营运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渐成为支持支持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部门。三、人力资源成本(1)人力资源原始成本:A.人力资源获得直接成本:人员招募、人员选拨、录用安置。B.人力资源开发直接成本:上岗引导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培训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间接成本:培训期间的生产损失、职业发展辅导人员的时间C投入、组织内部教师的时间投入。2)人力资源重置成本:(.人力资源获得直接成本:人员招募、人员选拨、录用安置。A .人力资源离职直接成本:离职补偿费、离职管理费用。B.人力资源离职间接成本:空职损失、新聘人员不及离职者所导致的损失;C离职前离职者工

作绩效的损失。四、人力资源规划定义狭义: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五、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确定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2、收集有关信息资料1. 、人力资源规6、实施人力资源规划7、编制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净需求5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修正8 六、招聘的概念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及工作分析,通过各种方式将有一定技巧、能力和有兴趣人员吸引到企业一定岗位任职的过程。七、招聘需求信息产生的原因、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如员工离职或调动到其他部门、员工正常退休、1 短期休假等都会产生岗位的空缺,有招聘的需求。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要。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八.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确定适合的招3)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2)分析招聘人员的特点。((1聘来源。(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九、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准备阶段。包括:招聘需求分析、明确招聘工作特征和要求、制订招聘计1 划和招聘策略。、实施阶段。招聘工作的实施是整个招聘活动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环,2 先后经历招募、筛选、录用三个步骤。、评估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有利于及时调整3有关计划并为下次招聘提供经验教训。十、招聘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真题 (3)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26.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 A.最低收益 B.最低预期收益 C.最低成本 D.最低预期成本 27.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协议约定劳动条件标准,但该标准不能()国家规定的标准。 A.高于 B.等于 C.优于 D.低于 28.当经营安全率低于()时,企业就要作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A.50% B.40% C.30% D.20% 29.()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A.内因 B.外因 C.归因 D.知觉 30.()是心理状态的主要成分。 A.情绪 B.情感 C.性情 D.情态 31.员工的动态特征不包括() A.员工学习 B.员工激励 C.员工的自我保护机制 D.员工的成熟和发展 32.以下关于组织设计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设计理论有动态与静态之分 B.组织结构设计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 C.逻辑上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D.组织设计理论又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 33.()不属于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的缺点。 A.公司员工面临着三重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

B.员工需要接受高强度训练,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等多种技能 C.组织纵向协调困难,须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实现权力平衡 D.需要频繁召开会议协调关系,从而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决策效率 34.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模式,与单一经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 A.事业部制模式 B.直线职能制模式 C.矩阵组织模式 D.多维立体组织模式 35.()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 A.组织结构分拆 B.组织机构调整 C.组织结构整合 D.组织机构重整 36.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不包括() A.设备的配置 B.工作地组织 C.温度与湿度 D.照明与色彩 37.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人口环境因素不包括()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劳动力队伍的数量 C.劳动力队伍的质量 D.劳动力队伍的结构 38.以下关于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因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勤率低,则员工总量需求就低 B.劳动生产率增高,人力需求较少 C.政府的方针政策影响企业的用人战略 D.企业员工工作时间越长则所需要人员越少 39.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趋势外推法最简单,自变量只有一个 B.回归分析法不考虑不同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C.趋势外推法与回归分析法本质上都是经济计量模型法 D.经济计量模型一般只在管理基础较薄弱的小公司采用 40.企业在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时,最为有效的方法不包括()A.改进生产加工工艺设计 B.合并和关闭臃肿机构 C.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 D.制定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 41.面对同样的工作任务,小王一天完成,小李则需要三天时间,这体现了员工素质测评的() A.个体差异原理 B.工作差异原理 C.环境差异原理

【基础人事】最全面的HR基础知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2、员工招聘与配置 3、绩效考评 4、培训与开发 5、薪酬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 二、常见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 1、低级阶段:人事行政部设置1-2个专员,主要负责户口、档案、保险和少量招聘工作。 2、初级阶段:各个业务模块的组织结构已逐步建立起来,公司人员一般处于100-200人,这时人力资源部的日常性工作已由专人负责,如招聘工作、工资核算等。 3、中级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各职能更加健全,分别设置招聘、考核、薪酬管理、人事服务、员工培训等职责岗位。 4、高级阶段:设置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其下分设人事主管、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等岗位,分级分管招聘、考核、任职资格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全方位支持企业经营运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渐成为支持支持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部门。 三、人力资源成本 (1)人力资源原始成本: A.人力资源获得直接成本:人员招募、人员选拨、录用安置。 B.人力资源开发直接成本:上岗引导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培训教育。C.人力资源开发间接成本:培训期间的生产损失、职业发展辅导人员的时间投入、组织内部教师的时间投入。 (2)人力资源重置成本: A.人力资源获得直接成本:人员招募、人员选拨、录用安置。 B.人力资源离职直接成本:离职补偿费、离职管理费用。 C.人力资源离职间接成本:空职损失、新聘人员不及离职者所导致的损失;离职前离职者工作绩效的损失。 四、人力资源规划定义 狭义: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4、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 5、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6、实施人力资源规划 7、人力资源规划评估 8、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修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