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南宋官窑博物馆考察报告

南宋官窑博物馆考察报告

南宋官窑博物馆考察报告
南宋官窑博物馆考察报告

蕴藉浑厚有容乃大

——南宋官窑博物馆考察报告博物馆简介: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依托古窑地址建立的陶瓷专题

博物馆,著名的南宋官窑郊坛下遗址就坐落在馆区之中。1991年博

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之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2010年国庆节期间,三期过程竣工,博物馆全新亮相,馆区总面积

达到了4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逾万平方米,成为目前杭州市占地

规模最大的一家博物馆,在全国同类博物馆之中亦可称翘楚。

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包括“南宋官窑历史文化陈列”、“中国

陶瓷文化陈列”、“南宋历史文化陈列”三大主题。其中“南宋官

窑历史文化陈列”主要以陈列南宋官窑两处窑址出土的修复器为主,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中国陶瓷文化陈列”以阐

述陶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多角度、多层次地介绍中国陶

瓷文化的蕴藉浑厚与博大精深;“南宋历史文化陈列”围绕“走近

南宋”的概念,向观众展现一个真实的南宋。馆区内还设有临时展厅,全年不断地举办各类高品质的临时展览。此外,博物馆还拥有360平方米的陶艺活动中心。作为常设展览的有机延伸,常年为各

类观众群体提供明码标价的陶艺体验活动,包括捏塑。软陶、釉下

彩绘、陶珠连连看。拉坯成型等多种项目,让观众体验DIY的乐趣。

官窑博物馆在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识,突显杭州南

宋故都历史风貌方面一直起到良好的展示和传播作用。已成为集展

示、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博物馆,是杭城一处不可或缺

的人文亮点。

下面根据我参观的顺序介绍我参观的几个主要展馆。

一、名窑传承馆

“妙笔生花——景德镇文人瓷画精品艺术展”于3月5日在官

博开展,该展览精心挑选景德镇陶瓷馆馆藏“文人瓷画”86件,全

部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49年的作品,展示了景德镇文人

瓷画从探索起源,到成熟发展的历程,前后跨度87年。

“文人瓷画”即文人画家在瓷器上绘画,终而形成的作品。晚

清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领军人物,以瓷代纸,将中国画入瓷,成功地将瓷艺与画艺相结合,开启“浅绛”文人派彩瓷之先河。

“浅绛彩”文人瓷画,追求笔墨情趣,作品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充分展现绘画者的品格、学识、才情和思想,整体贯穿着浓浓

的书卷气,“浅绛彩”文人瓷画,大多为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欣赏收藏,从而形成一股“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的社会风

尚,成就斐然。

平面作画,以浅黑、淡绿为主基调勾、

皴、点、染。山峦叠嶂,茂林修竹,草庐拱

桥掩映其中,似有山雨欲来之感。(金品卿)

采用中国绘画技法平面作画,以绿

与淡赭为基调描绘,色调清淡柔和,山

石树木,小桥草庐,拄杖老者,通过苍

劲之笔力勾皴点染,将日暮访友的画面

意境跃然瓷上。题款:【秋树与斜阳,

悠然一色黄。故人家不远,只是隔陂塘。

笠道人】(程门)

方形棱角,上边描金,平圆口。外

壁对称由王少维画“策杖行吟”、“雁

归远眺”、“柳荫渔夫”、“风雨归入”

四幅人物图,构图简洁。神形兼备,画

面虽小,意境高远。题“少维,王少维,

王廷佐作”款,金品卿以红彩临书金文

和诏版,笔力潇洒大气,“品卿临”款,

红彩篆书底款“如意”。

珠山八友:1928年,王琦、王大凡等组织“月圆会”,每逢

十五月圆,他们便相聚在一起相互切磋画意,品评画理,以中国画

入瓷,主张画必有意,以精湛的画笔,引领20世纪中国瓷画艺术的

风骚,成为一个艺术家团体,这就是近代景德镇制瓷史上著名的额“珠山八友”。虽然统称“八友”,但是前后参加过“月圆会”雅

集的共有10多位,他们最初是由王琦、王大凡、刘雨岑、程意亭、

田鹤仙、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八人组成,后毕伯涛、何许人、

方云峰、汪太沧等相继加入配画。实际后来的“珠山八友”指的是

一个群体。“珠山八友”代表着当时文人画派的最高艺术成就,把

景德镇新粉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至今难以逾越,在中国瓷器绘

画史上写下了极其绚丽的一笔。

他们致力于粉彩彩绘的研究与探索,借鉴、运用和吸收中国画

营养,用以改良传统粉彩的技法和审美,构图灵活、画意清远、笔

法精炼、着色淡雅。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绘画功底,而且在吟诗作

赋以至书法、金石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着力把诗、书、画、印

与制瓷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形成陶瓷装饰艺术的一个流派,为景

德镇瓷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升了粉彩瓷的文化品位。

这一批艺术家由于个性、阅历、修养、气质的不同,在选择题材、形象特征、表现技巧等方面也各有特色,使民国时期美术彩业

百花齐放,并在陶瓷艺术领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艺术表现新空间,

将传统的陶瓷装饰和现代绘画艺术完美结合。承上启下地开启了一

个新的中国陶瓷艺术领地——陶瓷绘画。

以国画条屏方式,平面作画。画题源

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描述的:

“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

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

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

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将湖南境内的八景尽入画卷。此套“潇湘八景”图瓷条屏,构图简洁,设色以青绿为主,皴法用笔。(徐仲南)

采用传统的釉上彩工艺平面绘制,画

面清新,色调淡雅,构图疏朗。线条秀丽,

笔力深邃,鱼跃水草,掩映水月。题款:

【生趣都从笔底开,翻身一跃动春雷。天

公有意施霖雨,为济西江涸澈来。时在己

巳(1929年)春月,铁肩子邓碧珊与珠山

客邸。】(邓碧珊)

文人瓷画装饰技法:

瓷画的装饰技法主要包括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

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然后用各种

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纹面,再入窑经摄氏800度至

900度温度烘烤低温固化彩料而成。主要品种有三彩、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釉下彩:则是用色彩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

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

(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

里边。表面光洁平滑,晶莹透亮。他的突出特点在于永不退色、无

铅无毒、光滑平整、不受磨损。主要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

里红、釉下三彩、五彩等。

釉上彩——粉彩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

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彩瓷

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

直到现在一直是景德镇陶瓷装饰的一个

主要品种。

粉彩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加上“玻璃白”。利用“玻璃白”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

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出一种粉润柔和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粉

彩在表现技法,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特征。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从而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釉上彩——浅绛彩

浅绛彩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

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

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

“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

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

瓷画全新面貌。“浅绛”原是指用中国

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

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同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个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文人画稿,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釉上彩——墨彩

墨彩是以艳黑为主,兼用矾红、本金

等彩料在白釉面上描绘图案,经彩炉烘烤

而成。墨彩瓷是在烧成白瓷上绘画墨彩,

然后经低温烧成。墨彩以水墨彩绘为主,

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粉、淡黄等彩色,

但在每件器物画面上所施加的粉彩面并不

大,仅起到点缀的作用。浓黑如墨的材料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与如雪的白釉相互映衬,颇有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因此又有“彩水墨画”之美称。

釉下彩——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是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不同色调间绘制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而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描绘纹样,然后施

透明釉,再以1300℃左右的高温强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在高温作用下青花料釉色晶莹,发色青翠,釉里红呈现娇妍而沉着

的红色花纹。

青花瓷是以钴为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

样,施透明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

烧成后的青花,青料熔于胎釉之间。釉色

晶莹,发色青翠。青花瓷居景德镇四大名

瓷之首,始创于元代。自明代永乐起,青

花瓷器开始进入中国的瓷器主流,遂成为

景德镇生产的最重要的品种,是最具有我

国民族风格,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绝代佳瓷。

青花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

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

纹饰永不退色,色阶丰富多彩,明净素雅,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

魅力,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文人瓷画题材类别:

文人瓷画,顾名思义是在陶瓷胚胎上运用线条、色彩依据一定

的主题和构图形式法则以及艺术技巧进行搭配组合来完成的一种艺

术表现和精神内涵,一件完整的陶瓷艺术作品实际上就是内容、形式、技巧和造型的有机融合。而在这些因素中题材、主题则是陶瓷

绘画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个好的陶瓷绘画题材不仅能将自

然万物表象化,而且能将作者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引起观者共鸣,从而体味更深层次的文化和艺术精髓。

陶瓷绘画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只是所用的载体不同。中国画是在平面上进行线条、色彩表现,因而更具有表现力和观赏性。

一般来说,陶瓷绘画题材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人物瓷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

陶瓷绘画的通称,按照不同人物的特

点和背景可以归类为以宗教人物为题

材的“释道画”,以宫廷美女和大家

闺秀为题材的“仕女画”,以市井和

民俗风情为题材的“民宿画”,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历史典故画”等。

在人物瓷画中,力求作者把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表现,置身于场景中,将人物的个性画的气韵生动、逼真传神达到形神兼备。在粉彩人物瓷画没有出现前,青花人物瓷画和古彩人物瓷画在形与神的表现上,显得比较单薄,粉彩人物瓷画出现后,由于多色彩的运用,瓷画人物在形与神的表现上就显得非常丰厚。特别是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画艺人更是强调“师法化”,还吸收了西洋画法,在人物造型和线条以及设色上有很大的创新发展。

山水瓷画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陶瓷绘画。为瓷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形式在传统分法上有水墨、青绿、浅绛、淡彩、没骨等,倒注重和讲求的是气势和笔墨神韵。

也有以虚代实。表现上讲究的是笔墨神韵、

经营位置和意境表达。通过笔墨、色彩、

技巧的灵活经营,其自然风光之美或雄伟

壮观,或秀美清逸。

陶瓷山水画的组成较为复杂,他包括

山石、树木、房屋、桥梁、舟车以及风雨、云雾、艳阳、雪霁等气候特征。在表现上主要有写实和写意之分。

写实山水主要针对表现的是自然实体,在总体上要尊重自然事实。

而写意(指的是意境,不是技法)山水则不必遵从自然写实的约束,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运用技巧来表现,而命题则可如:“空山

新雨”、“江南烟雨”等等带有诗意的名称。

花鸟瓷画:根据北宋《宣和画谱、花

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

侯,所以绘事之妙,多寓于于此,与诗人

相表里焉。”不言而喻花鸟瓷画就是以花

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瓷画。有

“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画法。工笔花鸟瓷画即用浓、淡勾勒,再

分深浅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瓷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绘描写对象、介

于两者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花鸟画要求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有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

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

二、南宋郊坛下官窑遗址

八百多年前,在南宋都城临安一隅,南宋官窑用恒久的炉火,

煅烧出了美如碧玉的青瓷珍品。南宋官窑遗址是直接天线南宋官窑

窑厂规模、工艺流程和制瓷技术的真实现场。据史料记载,南宋官

窑有郊坛下窑与修内司窑两处。

郊坛下官窑遗址位于杭州

玉皇山西麓,发现于20世纪20

年代,作坊遗址平面基本呈长

方形布局,分布于乌龟山以西

的山岙中,由练泥池、成型工

房、陶车坑、挡土墙、素烧炉、

修坯上釉工房、釉缸、素烧坯

堆积和排水沟等遗迹组成;龙窑遗址位于乌龟山西坡,两者共同构

成的南宋官窑瓷器从原料加工到成型烧制的整个工艺流程。

根据考证,南宋官窑有采土取料。粉碎、淘洗、练泥、成型、

晾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烧窑、出窑等主要工序,其中从

练泥到出窑的主要工艺环节,在窑址现场已得到确证。展示的遗迹,采取了复原与原址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三、中国陶瓷文化陈列

根深叶茂,强干繁枝——中国陶瓷发展沿革

说到中国陶瓷的悠久历史,人们常常用“源远流长,延绵不绝”八字来描述。但依据丰富复杂的考古史实,中国陶瓷史并非单一的

线性发展轨迹,而是时空联动、立体开放的一个系统。在时间推延

的同时,空间在迅速拓展,内涵在不断丰富,它的产生发展恰如生

物的演变进化一样,似一种树状结构,一样扎根岩隙,枝繁叶茂的

大树。

这棵陶瓷树以泥土岩石为躯体和骨肉,而实用功能、工艺技术

和审美风尚正是哺育它不断成长壮大的空气、阳光和雨露。今天,

陶瓷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棵历经万年的参天大树,至今仍充满生机和活力。

原始的陶瓷成型方法是你挑盘塑法,后来发明了轮制技术,使

圆器成型快捷规整。至于一些形体复杂的啄器,则先模印拍片,然

后粘结成器。现在的成型工艺有了巨大改进,如注浆法等,但在一

般的陶瓷作坊中,手工制作依然是成型的重要手段。

陶瓷在造型上坚持实用与美丽的和谐统一。这种美首先体现在

器物的规整轻巧上;其次是进行各种动植物的仿生设计,具象到抽象,似与不似,乃至得意忘形。这种设计理念积淀为中国艺术审美

的至高境界。

土火幻化,有容乃大——中国陶瓷工艺成就

中国陶瓷的造型和装饰,是技术精进、充满生机的具体体现,

更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生动典型。它们除师法自然师法造化外,还不断地向同时代别的工艺门类借鉴和学习。如果说对商周青铜器、楚汉漆木器、隋唐金银器是从造型到装饰的整体模仿,那么宋元以

来从民间剪纸贴花、竹木漆器、伊斯兰艺术和具体的建筑雕塑绘画

中吸纳创作源泉,则是中国陶瓷装饰艺术不断成熟的显著标志。

蕴藉浑厚,绚丽灿烂——陶瓷与中国文化

金、木、水、火、土,在我国古人看来,物质世界就是由这五

种元素组成的,而要成就一件陶瓷产品,亦几乎是五行不可或缺,也许正是这种因素,使广义的陶瓷文化包罗大千,容纳万象。

没有青铜的显赫庄严,没有金玉的富贵奢丽……陶瓷虽出身卑

微却品性高洁,进的厅堂,入得厨房,处江湖而不馁,登庙堂而不骄,贵贱同珍,雅俗共赏,无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都有它的位置和身影。

陶瓷和历史同在,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时代的个

性和风采都在他们身上打下了烙印,陶瓷与文化共存,不论是日常的饮食起居,还是高雅的画堂清斋,也不论是神秘的帝王珍赏,还是庄严的礼佛敬天、肃穆的慎终追远……中国陶瓷若一部无字而不朽的史书,其承载的文化底蕴之深之厚,超乎人们想象。

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

寻常百姓家,吃喝拉撒睡。陶瓷作为实用器物与人们的饮食起

居须臾不可离。史前时期,不论炊煮烹蒸,佐餐进食,还是食物腌

制,蓄水储粮,陶器担当了人类饮食活动几乎所有的角色。金属器

胎装饰

釉装饰

彩绘装饰

皿发明之后,陶瓷基本上退出了炊具的行

列,但瓷器藉其卫生光洁、价廉物美之优

势继续垄断着平凡人家的饮食器具并延续

至今。中华饮食文化推崇“色、香、味、

形、器”,其中的器美就落在陶瓷身上。

瓷枕是安然入眠的良侣,更是夏日消暑之

首选。室内有瓷炉熏香驱秽,小恙用脉枕。至

于漏夜内急,则有设计精妙的各式虎子。陶瓷

进入黎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

高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茗香醉海——陶瓷与酒茶文化

饮食这个词属于并列结构,包含饮和食两个部分。饮则有饮酒

和喝茶两层涵义。

饮酒是很早的事情,新石器时代的

陶盉、陶杯等器物,应该是酒具的滥觞。

商周秦汉,酒具多由青铜器和漆木器承

担,但它们昂贵而笨拙且有碍于健康,

随着瓷器的出现次第退出历史舞台。茶

的出现要晚,然无论是普通的消暑解渴、保健养身,还是高雅的风

花雪月、低吟浅唱都离不开茶。“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陶

瓷以其至洁至丽的品质从一开始便成为茶具的首选。唐代以降,虽

茶饮之法不断更新,但器具之主流始终是陶瓷,越窑青瓷瓯,建窑

黑釉盏、宜兴紫砂壶皆为一代名器,各领风骚。

画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

过去的达官显贵往往营筑私邸豪宅,以

为致仕退思、休憩行乐之归宿。庭院系主人与

眷属户外活动的地方;

厅堂则是主人接待八方

宾朋之场所,也是显示

其尊贵气派、风雅品位

之所在。然而,不论炫

耀富贵还是附庸风雅,陶瓷器都是其布置和

陈设之不可或缺者。

香闺书斋是指古代诗礼簪缨之族的卧室和书房。陶瓷朴素清雅,温润如玉,成为文人雅士、淑姝名媛钟情珍爱之物。文房用品、晓

妆之具,乃至熏香设榻、陈设把玩,在这份绵亘不绝的风尚中,不

仅提升了陶瓷的艺术品味,更体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恬静内敛的文

化品质。

荣登庙堂——陶瓷与帝王贵胄

良渚黑陶以鼎、豆、壶的组合形式与琮、钺、璧这种显示权威

富贵的玉器共同出现在高等级的墓葬中,表明早在史前时期陶器已

经获得统治者的青睐。无锡鸿山大墓葬成套的原始瓷礼乐器,使之

拥有和青铜器相仿佛的显赫地位。

唐代的皇帝用秘色瓷供奉佛指舍利,赵宋王朝则专门设置官窑

生产宫廷皇室用瓷。殆至明清两朝,由于皇帝的钟情推崇,御窑烧

瓷更是空前繁荣,佳品迭出。曾经原始的上火之皿,荣登庙堂,相

伴金樽银盏,美玉吉金。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习俗

死生亦大矣,不亦悲夫。事死如

事生,使中国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

礼仪繁琐,反映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

孝行天下的传统习俗。

随葬品是丧葬的重要内容。陶瓷

以其相对的廉价、可塑造和入土不朽等优点成为众多随葬品中的杰

出代表。在众多随葬器物中,陶瓷的使用起源早,历时长,数量大,品种多。它们大致可分为明器、日用器和葬具三大类。

礼佛敬天——陶瓷与宗教世界

瓷器诞生和佛教传入中土几乎发生

在同一时期。所谓巧合结缘,从他们彼

此的关系上得到了绝妙的印证。汉魏六

朝青瓷中的佛像和莲瓣纹装饰,是当时

释家教义渐入人心的体现,也是现在研

究佛教文化的珍贵资料。唐代法门寺、

五代虎丘塔和北宋灵石寺塔等地宫出土

的越窑秘色瓷是善男信女对佛主的供养。宋元以降,名窑辈出,各路匠师更是奉献了许多菩萨罗汉和仙道人物,或庄重肃穆,或睿智诙谐,使精神的宗教世界生动而亲切。

陶瓷之路,中国名片——陶瓷与中外交流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广博的襟怀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民族的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从而以强大友善之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种交往中,陶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为了生

产出更加精美的陶瓷产品,除不惜工本从国外进购原材料,又在陶

瓷造型上吸取外国的文化因子和异域的艺术元素;另一方面,从九

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瓷器作为大宗商贸产品,不断输出国外。越窑、龙泉窑、长沙窑,元青花、明清彩瓷……名品辈出,各擅胜场,这

种输出,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输出,中国瓷器在将其艺术魅力展示

给人类的同时,也将其制作奥秘无私地传播给了全世界。

陆路交流:强盛的汉唐帝

国以长安为中心雄视世界,接

受万国来朝。当时中外交流的

主要对象是西域和中亚。千里

河西,茫茫戈壁,驼铃声响商

旅往返,形成举世闻名的丝绸

之路。自信从容的泱泱大国以一种开放的态势,吸纳了众多的域外

文化基因,这种文化痕迹,亦在其时的陶瓷生产中得到体现。如果说,出现在汉魏六朝青瓷上的胡人和佛像,仅仅是这种文化交往中

一种局部印记的话,那么,北朝彩陶和唐三彩中的骆驼驮物造型、

沙漠苦旅形象,更是真且、生动地记录了这种曾经频繁交往的历史

片段。

海上交流:浩瀚的海洋,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坦途。中唐而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外交流亦更多地依托海

上之路。其时,以越窑青瓷为杰

出代表的中国瓷器,技术臻于完

美,在行销全国的同时大量输出

国外。在从我国东南沿海起始的

一条条海上通道的尽头,遗存着

无数绚丽多彩的中国古陶瓷,这

些海上通道被称为“陶瓷之路”。

精美的中国瓷器,宛如一张张中国名片,在给世界人民带去物

质文明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使者,极大

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四、南宋官窑历史文物陈列

青瓷故乡

中国是瓷器之国,青瓷是世界上诞生最早又传承至今的瓷器。

在公元200年前后,青瓷率先在浙江上虞一

带烧造成功,完成了由陶到瓷的飞跃,浙江

由此成为了青瓷的故乡。

从东汉晚期青瓷文化曙光初现,到唐宋

时代青瓷工艺的纯熟精致,在这一千多年了,

青瓷始终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主流,青风延绵,

传承不息。

青瓷与历代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古代人们重要的生活用具,它既在民间广泛使用,也为统治者所钟爱。唐、五代时,越窑

青瓷中的精品被称为秘色瓷,有千峰翠色的美誉,成为进奉帝王使

用的贡瓷。贡瓷,就是官窑的萌芽。入宋以后,青瓷工艺不断创新

和完善,直至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的建立。

这是一片青瓷故土,青山绿水孕育了灿烂的陶瓷文明,至二十

世纪中叶,终于达到了南宋官窑这座中国古代青瓷的顶峰。

官窑溯源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皇帝位代表

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这种威仪

与等级也涉及到了瓷器的征调与使用。继

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各地著名瓷窑想朝廷

大量供奉精品之后,北宋时期,皇室继续

以各种方式征调名窑产品入宫。宋代瓷业

名窑辈出,风采各具,当时的定窑、钧窑、汝窑、建窑等名窑的精品,都是宫廷喜用之物,有些贡瓷上刻有“官”字款,以示与一般产品的区别。民窑贡瓷虽然做工精细,但

不能充分满足宫廷时对御用瓷器的品位追求,于是,从宋徽宗开始,朝廷直接筹划御窑烧造。

风雅之美

八百多年前的南宋统治者,追慕静穆幽雅的气氛,一如他们倾

情的自然山水。官窑青瓷,沉稳中蕴含的就是这种风雅之美。釉色

青莹如玉,犹如清风吹拂,线条简洁婉转,亦如古曲悠然。

美的线条型的拙巧

敦厚玉色之美。造型廓线或柔和流畅,或转

折明快、结构规整、比例和谐。几十种器物

种类和近百种器物造型,都呈现出一种既端

庄凝重又轻巧细腻的美妙造型。

古的风韵雅的化身

目的是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尽管与青铜

器相比,这些青瓷器皿的体积不大,但它们所

表现出的气质,却仍然不可漠视。这是由于南

宋初期以青瓷替代铜玉作祭祀礼器的特殊性,

加之南宋皇帝好古,喜以仿古青瓷作陈设品的结果。

釉的神采纹的奇特

釉面开片是南宋官窑为了追求特殊的观赏效果而有意识地在瓷

器表面造成的网状裂纹装饰。主要是由于器物釉的膨胀系数所致。

在通常情况下,这是一种工艺的缺陷,而南宋官窑的工匠创造性地

将之作为美化瓷器的手段,从而使产品流溢出一种古朴而奇特的审

美意趣。在古瓷中,对釉面开片的不同状态,有鱼子纹、蟹爪纹、

冰裂纹、百圾碎等妙称。

皇宫遗珍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5月19日至24日,按照省委党校统一安排,我随同支部到苏、沪、浙一带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了上海、苏州、昆山等市的城市建设,考察了一些企业和农村。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全市人口654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

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其发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营经济之强,企业规模之大,产业结构之优,科技水平之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138.3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5%。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3.1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8%。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

2019年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word版本 (3页)

2019年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 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 12 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12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 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12.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历史的,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还有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甚至还有来自加拿大等国的海外华人以及台湾同胞等。目前,苏州博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doc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 本文目录博物馆考察报告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关于贵州和内蒙 古生态博物馆的考察报告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 告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

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历史的,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 考察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659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Excell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visiting Suzhou

工作报告| Work Report 考察报告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XX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XX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XX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 第2页

苏州博物馆调研报告

苏州博物馆设计调研 B07061070 陈觅远陈丹青老师曾说过,大多数现代人拥有的只是伪经验,因为我们只是从图片媒体上看到大师的作品与设计,并没有亲身体验,而实物与图片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亲身体验实物或许可以得到的经验会更多,甚至很多时候还能激发设计的灵感,捕捉到一些细节的处理,学习一些设计的手法。 于是在这个暑假,我再次来到了苏州博物馆,膜拜这个或许称得上是老贝”封山之作”的经典建筑。眼球一接触到它,我马上明白了什么叫大师手笔。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参观苏博了,但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仍是“震惊和激动”,我还是被它深深吸引着,感叹着它是那么的新,却也那么的老。苏州博物馆虽然层高不高,完全均衡在苏州市整体的建筑高度之中,建筑外墙也沿用苏州传统民居粉墙黛瓦的形式,她与环境共生息的态度和内在神韵在续说着历史,但她的精神面貌又是时代的,包含新时代特点——科技,智能,简约……所以在苏州博物馆,你的时空感会有些须交错—咀嚼着历史的同时也体验着现代。那个时候的我突然想起了某个伟人说过的一句话,在建筑的面前,人才会发觉自己的渺小。或许人最伟大之处就是可以创造能和时间抗衡的东西吧。 去的那天苏州下着蒙蒙细雨,雨中的苏博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烟雨江南”,不用言语结实就能看出这出一组充分体现中国元素的建筑群。而老贝在整个建筑中都是用了灰白色对比,而传统中国建筑中一般都是黑白对比,对此我自己的理解是:灰色似乎有一种效果图的感觉,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给人朦胧虚幻的感觉,而灰白对比朴素沉稳,却又不失现代性。同时灰白对比为黑色的运用留下了空间,建筑的层次随之也会更丰富。 而走进苏博,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园林,是一个江南庭院,而非“博物馆”。事实上,老贝当初设计苏博时为其所定的理念就是“中而新,苏而新”。苏博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而这也是参观苏博后我的一点感悟——做设计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环境等,要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建筑。 在我的印象里,中轴对称的建筑一般会给人庄严辉煌、气势宏伟又威严的感觉,但是苏博却相反,它让人觉得亲切,就像是苏州建筑风格的一个抽象版,这当然离不开老贝的精心设计。老贝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篇一: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XX 年 5 月 2 日调研地点: 南京市中山东路 321 号 调研学生: 岳天宁 调研对象: 南京市博物馆 调研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对一些场馆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增加关于陶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馆内珍藏有40余万件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品。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石器,商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隋唐宋元明清的金银器、玉器、瓷器以及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制品,无一不展示出历史文化的进步。陶艺馆与瓷器馆相邻,位于艺术馆一楼。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既是一部艺术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我们认识古社会生动形象的风俗画卷。内容: 陶艺馆——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如猪形陶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的汉代陶佣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佣、动物

佣、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 瓷器馆——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达20多万件。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与陶瓷艺术课程相关的明清瓷器馆是我此次观赏研究的重点,观看之后对于以下几件陶瓷甚是感兴趣。特此去查看了有关它们的详细资料。 在瓷器中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厘米,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件梅瓶也不例外。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

苏沪杭考察报告内文

1、绪论 1.1 考察目的 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1.2 考察内容 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1.2 考察地点 1.2.1 浙江美术馆,清河坊,中国美院,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 1.2.2 浙江绍兴鲁迅故居 1.2.3苏州科技博物馆,忠王府,科技展览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1.2.4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老场坊,M50、上海雕塑中心、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宜家家居等。

2、考察调研 2.1 天堂杭州 杭州是我们的第一考察路线,我们揣着我们的梦想与企盼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她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自然神秀,步步山水旖旎,处处都是名胜。杭州长达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大运河的开通,吴越建都,宋室南迁,使杭州作为东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愈发繁华。千年的文化积淀,秀丽多姿的山水,使杭州旅游别具魅力,成为浙江旅游的精华所在,也是她走向世界的渊源……(如图2.1.a 、图2.1.b ) 。 2.2 中国美术学院 2011年5月31日是我们到杭州的第一天,我们第二天早晨9:00就从宾馆出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国美术学院。我们是搞艺术的,所以走进美院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我们看了别人的作品,了解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它凝结着我国老一代教育家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心血,是中国近代艺术发展的缩影。 1928年,由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国立艺术院,是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这座艺术的天堂,在这里我们逗留的时间很短,虽然不能体味,国美深厚的艺术内涵,但是它的整体的建筑与幽雅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气凌人的感觉,可是现场感觉真不觉得跋扈, 图2.1 (a) (b)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 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 12 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

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12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 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12.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 ___,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还有全国各个地区的,甚至还有 ___等国的海外华人以及台湾同胞等。目前,苏州博物馆志愿者们按各自爱好和所长被分在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系列常设展区中服务。组织:自苏州博物馆第二批志愿者产生后,志愿者队伍壮大了很多,

博物馆考察报告

展示专题设计Ⅱ --博物馆调研报告 姓名:李永生 学号:11405400312 班级:工艺1103班 指导老师:马卫华

柏林犹太纪念馆 柏林犹太博物馆,也称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柏林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等,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现在已经成为柏林的代表性建筑物。 柏林犹太博物馆是欧洲最大 的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其目的是 要记录与展示犹太人在德国前后 共约两千年的历史,包括德国纳 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而 后者是展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 分,例如包括对于大屠杀 (Holocaust)的追念,其展品 以历史文物与生活记录为主,多 达3900件,其中1600多件是 原件。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 造型像是建筑形式的匕首,为人 们打开了时光隧道,全面展示了德国犹太人两千年的生活历程,他们对德国艺术、政治、科学和商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在20世纪经历的那段悲惨历史。 规模 该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投资1.2亿马克,设计者为丹尼尔·里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不同译名较多,例如被译为利伯斯基、李布斯金、里伯斯金德、利伯斯肯特等等),初建于1992年11月9日,1998年底竣工,全部设施到2000年10月才安装完毕,2001年9月9日正式开馆。 灵感来源 激发里柏斯金构思的是犹太人与柏林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历史。柏林市政府给他送去了两大捆档案,里面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出生日期、驱逐日期及地址。他亲自考察了这些历史遗迹,并在城市图上描绘出来,相互之间还连上线,得到了他称之为“一个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看上去有点像纳粹时期强迫犹太人带上的六角的大卫之星的标志。他的另一灵感来源于现代音乐史上一位著名作曲家阿·舜勒贝格。当年,由于希特勒的上台,他未能完成自己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他的前两个乐章“华丽辉煌”,第三乐章只是重复演奏,然后是持续的停顿。这部歌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未完成”,里柏斯金深深地为这种“空缺”所打动。里柏斯金越来越强

苏州博物馆社会实践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沦为了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它是时间的印记么?抑或是每个历史时刻、每个历史事件都被时间所固定而成为永恒?而在历史的点滴时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绝响,久久不能平息,幽幽萦绕于后人的耳际?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它是怎样改变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带着一种探索的情绪,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古代人民的敬仰,来到了苏州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展览,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思索未来。 苏州博物馆新馆占地平方米,建筑占地617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最高不超过17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新馆建筑为地面二层,地下一层。有书画厅、两塔瑰宝厅、明清工艺厅、吴文化厅和临时展厅,另设有书店、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观摩室、书画装裱室、文物修复室、陈列设计部、考古部和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地下库房、面积达57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其中位于地下一层的"吴地遗珍"系列包括史前陶器、玉器等主题展室。地面一层的"吴塔国宝"系列包括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馆内还珍藏吴江海堤、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等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构形惟妙惟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馆藏从虎丘塔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造型精美别致,釉色晶莹滋润;从瑞光塔发现的北宋大中祥符六年所制“真珠舍利宝幢”,虽历千年之久,仍然斑斓璀璨,富丽堂皇,体现了当时在雕刻、镶嵌、漆工、金银细工等方面高度的技术水平;同时发现的宝幢内木函四壁彩绘、天王像和木刻版妙法经华经册等,也是价值很高的文物。特别在地下一层,珍藏了70余幅清代苏州地区状元书扇,其数量占清代地区状元数量的一半以上,是具有地方特点的书画扇。设计了一个宏大的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池中游鱼可数,登楼踏阶,清心赏目。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博物馆的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写意画面体现着园艺的创新。西墙下的这处片石假山象是中国山水画里面连绵起伏的远山。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 从苏州最古老的古塔虎丘塔中发掘的“五代密色瓷莲花碗”陈列在吴塔国宝展区的虎丘宝藏厅中。莲花碗由盏托和碗组成,高度为13。5厘米,整只碗颜色介于瓷色和青玉之间,看上去非常通透,瓷碗却让我感受到了玉碗的质感,难以想象这只碗居然来自一千多年前,完全打破了文物在我心里破破烂烂,岁月斑驳的形象。碗身饰有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古朴优雅、清新脱俗,虽没有那种金碧辉煌的华丽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的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共2篇).doc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共2篇) 第1篇: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 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馆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19个展厅,是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院区中央为主展馆、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培训楼等,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别致,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整个院区绿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荟萃。 大多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常年举行诸如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等属于文化范畴的展览,并且相对长时期稳定。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展示和专题展示都大相径庭。与商业和专题展示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和保存艺术珍品的展览空间,并且展览时间较长,甚至是永久的展示。

早期的艺术馆、博物馆等大多沿用传统建筑加以改造,转而对外开放,观众群从贵族雅士慢慢扩大到普通民众。 走进博物馆,当我们要领略艺术的美丽时,往往先被展馆空间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感染,而后才能静心品味单体展品,类似这样的艺术馆不计其数,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会有合适的展馆空间。 第一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线路会使观众在舒适安逸的心理状态下品位展品。参观线路有入口开始,保持一定量的交通线路,才用串联式与发散式结合。展区的排列方式类似于商业展示。文化展示的展板、展架多数都依靠展馆建筑本身的界面,在结构支撑和构造上相应比较简单。对于单体的艺术品或文物,根据其身的体量需要有合适的观看距离和范围,它们的陈列不能和商品或其他商业性的产品那样布置得琳琅满目,尤其对于稍大体量的'艺术品或文物,应该多留一些空间并给观众以充分的观赏时间。甚至在展品前有供休息的座椅,让人品味。 第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恬静的展馆气氛 从整体环境上给人以清净安逸的感觉,因为这类展品多数是艺术品、文物等,展览中心除了突出展示的展品外,尽量避免其他物品的干扰。只是为了烘托展品,需要精心设计出适宜的展具和陈设,但不能有过多渲染,以免喧宾夺主。 在展馆中为陈列出极具情调的艺术气氛,必须对每一件精美的

环艺实习考察报告

实习考察目录 1.实习考察设计调研部分 (4) 1.1 南京调研部分 (4) 1..2 南浔和苏州博物馆调研部分 (6) 1.3 苏州留园、乌镇和西溪湿地调研部分 (6) 1.4西湖和中国馆调研部分 (7) 1.5城隍庙和南京路步行街调研部分...............................................................

1 实习考察设计调研部分 1.1南京调研部分 一、中山陵调研部分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 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 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 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 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 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 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二、玄武湖调研部分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城中,是紫金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中国最大 的皇家园林湖泊,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江南三大名湖之一, 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巍峨的明城墙,秀 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在右。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 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环湖有玄武晨曦、北湖 艺坊、玄圃、玄武烟柳、武庙古闸、明城探幽、古阅武台等众多景点。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毕业考察报告 题目: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班级:广设101 姓名:季秀山 学号: 指导教师:倪鹏飞 完成日期: 013年10月26日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关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姓名:季秀山010061164 [文章摘要]苏州园林的艺术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园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苏州园林的基础思想是二分合一,讲究与自然和谐共存。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苏州园林的建筑体现出了整体性、抽象性、运动性,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对现代建筑在造型和结构方面影响十分深远。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造型艺术内涵 苏州古代园林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

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苏州现代园林 在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之中,苏州的园林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虽然有时候很多人觉得与古代的精致和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在布局方面上的巧妙和摆设方面的巧夺天工都如班门弄斧,但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之中,苏州现代的园 林也有其独特的可取之处。由于苏州现代园林没有古代苏州园林那么的著名,所以很难找到有关于苏州现代园林的论述。因此就有鄙人通过对苏州现代园林的一些图片和资料来发表一下简陋卑劣的感言。 苏州园林的造型艺术 .廊的造型艺术 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考察报告】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sj.com/doc/cf11755620.html,)/工作报告/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 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 12 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

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12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 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12.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

艺术生苏州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一、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精致的景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 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 考察内容:园林景观 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 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 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

写生考察报告

写生考察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专业采风实习》考察报告一、徽派建筑考察考察时间: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18日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考察形式:速写、摄影考察目的:通过对皖南建筑的直观感受,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1、徽派建筑特点徽派建筑特点——马头墙徽派建筑的特点最重要的是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因形似马头,故

称“马头墙“。马头墙的作用:防火、防风、好看。富有有象征性,寓意不错。图1 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黛瓦反正就是白的墙,屋顶是黑漆漆的。著名的就是长这样的:图2 2、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建祠堂、牌坊,我说了嘛,人家是儒商,重礼制。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祠堂徽派风格的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而且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一般规模均较宏大,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牌坊棠樾牌坊群为鲍氏家族建于明、清两代,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明代三座,清代两座,四周衬以古村落,文会书社,古祠堂和田园风光。矗立在棠樾村头的石牌坊充满了封建时代的色彩,但从牌坊的建筑艺术来看,又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

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徽派民居徽派民居大多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3、内饰“三雕” 古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三雕的图案取材丰富,主要包括掌故传说、飞禽走兽、祥云花卉等,以借图喻意、状景咏物,妙作佳品极多。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题材众多。4、总结——徽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