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读书笔记3篇

《桃花扇》读书笔记3篇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桃花扇》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桃花扇》读书笔记篇一《桃花扇》是以侯朝宗和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并把他们爱情生活上的波折与国家兴亡的命运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以生花之妙笔,写亡国之痛剧,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桃花扇》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作者孔尚任虽然是孔子之后,但其为官之初,只是一个深受儒家理想影响的官员,并没有太强烈的遗老遗少情绪。真正开始计划写《桃花扇》,源于他在扬州三年地方官的经历。扬州接近南京,是史可法殉职之处,也是当年南明小朝廷的核心统治区域。孔尚任在这里拜访了大量的南明遗民,还跟与侯方域齐名的冒辟疆做过长时间的深入交流。正是这些探访和交流,奠定了《桃花扇》的写作基础。只要不是太迟钝的人,都能够读出《桃花扇》中强烈的怀念故国的情绪。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作品,《桃花扇》的艺术价值当然不

只是给遗民们提供黍离之悲这么简单。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堪称是以戏曲形式呈现的一部“过明论”。《洪业》等史书中分析的明朝败亡的原因,在《桃花扇》中几乎都有所呈现。首先说党争,复社与阉党之间的争斗是导致南明朝廷严重内耗的重要原因。这部戏中,并没有对阮大铖、马士英等奸臣做脸谱化的刻画,这在阮大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当时其实是有意结交侯方域,跟复社党人结成同盟的,这从他为侯方域带来迎娶李香君的妆奁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抱泛道德主义的观念,就应该知道,团结尽可能团结的力量,是残破的南明朝廷最好的选择。然而可惜的是,在李香君的坚持和其他复社党人的影响之下,侯方域最终退掉了阮大铖送来的妆奁。这不只使得自身遭受阮大铖的迫害,也使得南明文官沦为复社和阉党余孽这截然分明的两个阵营,争斗不已,严重内耗。而事实上,标明为正义化身的复社党人自身并不是纯洁无暇。正如魏斐德在《洪业》一书里所言,与其把东林党和复社称为有着共同道义和理念的政党式团体,倒不如说成是基于共同地域和利益取向的缙绅共同体,因为他们几乎都出自江南的士绅阶层,家底殷厚。这样置团体利益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团体,实为有效中央集权之大敌。复社中的许多人士先后投靠大顺和大清,就是对他们宣扬的正统道德的最好讽刺。 明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阀并起,中央弱化,这在《桃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答案.doc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答案 在古诗中的春天会是怎么样的呢?诗人们是怎么样去描述的春天? 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原文 吟春光。"浸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字里行间,把明媚的春光景色,尽寓其中,光彩耀人。 唱春鸟。诗人笔下的春鸟,更是欢快无比,充满生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细腻地描绘出黄鹂婉转地鸣唱于翠柳之上,白鹭翱翔于蔚蓝的青天,景色优美,境界开阔,充满画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杨慎)?。"争"、"啄"、"穿"、"行"四字,将初春莺燕、孔雀的忙碌欢快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赞春花。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咏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诗里桃花有深红也有浅红,色彩缤纷,具体可感。宋祁的《玉楼春》则云:"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诗里绿杨、红杏,春光春色,无限明媚,再着一"闹"字,更是境界全出,使新春更显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 歌春月。"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晏几道);"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春日月下花前,杨柳丝丝,桃杏依依,清风徐来,笛声悠扬。身处此种美妙的环境氛围,其乐何及,此时此刻,不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吗?

话春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李绅);"春时耕种夏时耘,粒粒颗颗费力勤"(冯梦龙),都是因春耕而引发的感想,劝勉人们珍惜春天大好时光,诗中不乏睿智哲思。 赋春江。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属咏春诗篇中的佳作名句。它既写出春回大地时江南水乡的绝妙景致,又抒发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感悟之情。与此比肩的,还有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也备受后人称道。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目 1.填空题 古诗中的春天多姿多彩,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吟春光、唱春鸟、( ) 、( ) 、( )、赋春江。 2.根据意思选诗句。 诗里桃花有深红也有浅红,色彩缤纷,具体可感。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B.浸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3.根据意思选诗句。 细腻地描绘出黄鹂婉转地鸣唱于翠柳之上,白鹭翱翔于蔚蓝的青天。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根据意思选诗句。

浅析桃花扇的悲剧根源

浅析《桃花扇》的爱情悲剧性横观明清戏剧,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爱情作为线索,表现爱情与现实的冲突,而其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爱情故事的悲剧性色彩。《桃花扇》中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长生殿》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以及明代的《牡丹亭》等等,几乎都是把悲剧的色彩贯穿于戏剧的整个故事中。 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先声》一出里, 借老赞礼之口, 道明了剧作的思想内容, 即“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悲欢离合加上兴亡感慨构成了整部剧作的感情基调———哀惋伤感, 正是这一感情基调的确立决定了《桃花扇》的悲剧性质。 侯、李的爱情是一个悲剧。而从悲剧层面讲,侯、李之爱是因为外部因素酿成悲剧。而与《长生殿》相比,侯、李的爱情是悲到极致的。概括地说,《长生殿》写的是爱情酿成国难,其爱情悲剧是作茧自缚、恶果自食性质的;而《桃花扇》写的是国难淹没了爱情,其爱情悲剧基本上是被动无奈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固然是甜美爱情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但同时也是贪情误国、致乱致衰的罪魁祸首;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施爱者自己在一天复一天地为自己无限珍惜的爱情挖掘坟墓,并亲手把它埋葬。 侯、李爱情生于乱世, 必然染上了乱世的悲凄。剧作从第五出到第八出写侯、李初识, 一见钟情, 并结为连理。待到第十二出《辞院》, 阮大铖诬陷侯方域, 使侯面临牢狱之灾, 新婚燕尔却不得不劳燕分飞。侯生不舍, 显出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 香君也不舍, 但却明辨是非、处事果断, 明知是生离死别, 态度依然坚决。“生离苦, 相思苦, 苦海无涯际”;“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已矣! ”敏感的香君已经预感到此一别后会难期, 唱出了“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的离别悲音。也许是孔尚任为了增强全剧的悲剧氛围故意为之,却也悲的催人泪下。在第十二出《辞院》以后直到第四十出《入道》近三十出戏中,作者是以侯、李定情信物“桃花扇”来维系两人感情的。在第四十出《入道》中重逢,桃花扇依旧, 人面依旧;只是江山易主, 情人久别。正当二人共叙别离情的时候,张道士怒拍桌案、裂扇掷地,毁坏了二人定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梁实秋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桃花扇》读后感

《桃花扇》读后感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或许晏几道在作这首《鹧鸪天》的时候也未曾想到六百多年后会有一部因此词命名的《桃花扇》传奇问世并名声大噪。读《桃花扇》我读出了爱恨别离,读出了家破人亡,读出了历史的悲剧,更读出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但更是悲壮的历史,《桃花扇》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历史的写照,正如孔尚任所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作者生于1648年,刚刚经历明亡清兴的过程,桃花扇底写南明,作者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恨别离贯穿于短暂的南明朝的建立与灭亡之间,以二人的爱情做线索,实写南明历史。 作者身处清朝却书写了南明灭亡的往事,往事历历在目,处于满清的高压政治的统治下的汉人们看了有如何不伤心,感叹南明的灭亡,作者的历史观很明确,桃花扇一剧形象的刻画出南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康熙皇帝还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当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时,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皇帝从中看到了昏君佞臣亡国的历史教训。将这部戏曲作为一本统治者的重要的历史教科书加以推崇。 我同意作者的历史观,哪怕是放眼21世纪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借儿女之

情抒兴亡之感,故要总结的是亡国的历史教训,这意味着经过改朝换代的动乱与变革之后,作者想借男女爱情故事来阐述其从对历史的反思中获得的教训和感慨。就教训而言他力图给清朝统治者提供政治之道。这一点,孔尚任多次强调说明他经世致用的抱负。 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历史观时,虽然说作者尊重历史,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但作者为了戏剧性更改了部分历史,在这个方面作者有一定的盲区。 在戏曲中的《沉江》部分是一个十分动人之处,《沉江》主要写的是史可法,一心爱国的史可法因被马士英等人排挤,失势之後自请督师江北,前往扬州统筹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江北四镇军务机宜。然而,四镇因定策之功而飞扬跋扈,各据地自雄,史可法与朝廷皆无力管束。四镇尾大不掉、各自为政,致使明军非但无力进取,连抵抗满洲建虏南下皆不得要领。崇祯皇帝煤山自杀后,在立谁为新君的问题上,史可法强烈反对拥立福王,无可奈何势单力薄,统领四镇有名无实,最后福王的登基宣告其命运悲剧的开始。 福王何许人呢?听听这一段的唱词就知道他是个多么昏庸的皇帝了,弘光帝登位后只是唱:“寡人登极御宇,将近一年,幸亏四镇阻挡,流贼不能南下;虽有叛臣倡议欲立潞藩,昨已捕拿下狱。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正在口选淑女,册立正宫,这也都算小事;只是联独享帝王之尊,无有声色之奉,端居高拱,好不闷也。”一个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和一个整天只知玩乐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明朝在短短的一年内便灭亡和这位皇帝不无关系吧。

中国矿业大学语文大纲

中国矿业大学部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学科) Ⅰ. 考试性质 中国矿大单独招生考试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简称“三好生”)和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我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Ⅱ.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字字形 2、表达应用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⑦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1、理解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1、整篇作文 ①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②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 ③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④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⑤符合文体要求 ⑥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2、单项能力 ①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 ②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③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 应掌握的应用文种类: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评分标准参照“Ⅳ、题型示例”后“参考答案”)

《桃花扇》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企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那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是怎样看到明代三百年基业的覆亡的呢?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戴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马士英、阮大铖对于调黄、刘三镇截防左兵的后果不是没有想到的。由于他们“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认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派让步好,就悍然采取了这一着。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场时唱的〈恋芳春〉里就语含讽刺。后来又写他沉迷声色,几乎为阮大铖所收买,到最地更通过张道士的当头棒喝,指明他的迷误: 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入道》出下场诗)作者正是以兴亡之恨批判儿女之情。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以极大同情,写史可法怎样激励将士,死守扬州,并终于沉江殉国: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古轮台〉 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另一类是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词严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并坚决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 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如果说却奁以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那么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在斗争中她性格的光辉一面又有所发展,终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并进一步认识了马、阮统治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在《骂筵》一出里,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险痛骂马士英、阮大铖:

桃花扇赏析

《桃花扇》结局赏析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桃花扇》以此诗揭示了侯李二人悲剧结局。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我看来,《桃花扇》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最后侯李二人双双出家的悲剧结局。 在明末江山风雨飘摇的危机时刻,原“东林党”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遇了,他们的结合是浪漫而倜傥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二人结婚的第一天,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了讨好颇有政治声望的侯方域,经他人送来了奁资。李香君将馈赠退回了,自此冤仇结下,阮大铖时刻准备报复。当时南方的军事政治集团在危难中加剧了矛盾和纷争,侯方域出面劝说左良玉敛迹安定,阮大铖则向马士英诬告侯方域勾结左良玉,这就使得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投奔史可法。后来,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给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的丈夫侯方域,当然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都溅在侯方域新婚之夜送给她的诗扇上。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包含无限情意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侯方域一回到南京,就被捕入狱,李香君也被迫做了宫中的歌妓。直到清军席卷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这对夫妻才分别从狱中和宫中逃出。他们后来在栖霞山白云庵不期而遇,感慨万千。但是国既破家何在,他们也不再想重温旧梦了,便各自出家。 在读桃花扇的过程中,我觉得整个风格是压抑的。首先整部剧本是以南朝灭亡为背景的,剧中所有人物的命运都与这种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国破家亡人又岂能安好,侯李二人也一直聚少离多。婚后侯方域离开投奔史可法,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写了当时那种紧迫的政治环境。所以当最后侯李二人在栖霞山白云庵重新相遇,我是很开心的,本以为就像往常的剧本一样,二人最终能幸福生活在一起,谁知作者偏在最后来个大反转,二人历经沧桑双双入道,让人心中遗憾,也留给人不尽思绪。作者写《桃花扇》更像是在写一部历史剧,而不是爱情剧。若说侯方域和李香君是《桃花扇》的悲剧主体,倒不如说他们是整部悲剧的线索来得更为恰当。 侯李二人最终会分开并不全都是因为时代背景,而人本身的情感中也存在诸多隐患。首先两人间没有婚姻的保障,侯李二人仅仅是狎客与娼妓的关系,梳拢

高考语文模拟浙江卷

浙江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位过着荀子式俭朴生活的日本某铁道公司董事长,因一起财物丑闻被曝光,最终未能逃过被逮捕的命运。 B.运动场上的风彩和红地毯上的风姿是两种不同的美丽,平日很少化妆的运动员们经过造型显得更加靓丽了。 C.被誉为港剧经典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创世纪》以尔虞我诈的商场之争、变幻莫测的情感纠葛、豪华大气的明星阵容,紧紧揪住了不少观众的心。 D.黄殿琴总是一副风尘仆仆、席不遐暖的忙碌样子,作为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她对时间的稀缺体会得很深。 1.C(A财物—财务;B风彩—风采;D席不遐暖—席不暇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宏观经济面临严峻的通胀风险,美联储连续升息的政策虽遏制 ..了通胀趋势的加剧,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 B、未雨绸缪,方能运筹帷幄。承载 ..人民愿望、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十一五” 规划,描绘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美好蓝图。 C、尽管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选举中获胜,然而国际社会和有关方面一致 要求哈马斯组阁必须摈弃 ..暴力并承认以色列。 D、9月21日,省政府在丽水市召开部分市、县(市、区)“三网”建设工作座谈会。 研究探索巩固、深化全省“三网”建设工作的有效办法,部署 ..下一阶段“三网”建设的工作任务。 2、C(“摈弃”用在这里不对,要用“放弃”。因为“摈弃”搭配的对象多是意识、观念等。“放弃”的范围要广一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文热不再只是短暂吹起的流行风,而是畅游全球的通行证。 B、打破教师终身制,让竞争的压力来解决矛盾,这无论是对教育界本身,还是对全 社会;无论是从当前,还是着眼于长远,都是一件水到渠成 ....的事情。 C、一年以来,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尽管白宫经过不懈努力,但成效 似乎并不显著,人们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因此泥足深陷而耿耿于怀 .... D、要想“胆子”大一点,就不要动辄得咎 ....学生“不谦虚”。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在“骄傲”和自信的氛围里才能做到。 3、D、(动辄得咎: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没有随意指责别人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悉,德国农户在中国来的草药种植专家的指导下,已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如加工、种植和质量保障等,有的农户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B、在“齐二药”和“欣弗”事件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

古典名著赏析《桃花扇》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大量史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而创作的一部反映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传奇。 《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败,揭露上层统治集团及其军事首领间的尖锐矛盾,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迫害清议派和无辜百姓的凶残面目,鞭笞了他们在国家危急时刻的投降主义本质。在表现正面人物时,孔尚任描写了史可法抗击清兵的决心,表现了他在“江山易主”以后沉江殉国的英雄气概。作者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抗邪恶势力的可贵气节,肯定了民间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为挽救国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们和其他歌妓、艺人、书商等下层人民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中,人们看出了明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桃花扇小引》)这一幕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激发当代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 首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看到了明代三百年基业覆亡的原因。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中国古代爱情戏往往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禁欲主义的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都集中反映了对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控诉,强烈表达了对婚姻自由的无限向往。又如,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主要是借兴亡之感来突出杨、李爱情,从而表达自己的爱情理想,具有浪漫主义思想。可见,当时的爱情戏剧都是以“情”为主的,具有缠绵婉转的爱情主题。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古轮台〉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综上所述,孔尚任的《桃花扇》把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负载了国家、民族的重任,最终指向政治伦理。作者借侯、李的爱情来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尤其在剧情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中突出了戏剧结构的宏伟精巧,这是作者对明清传奇结构的独特见解。而且与其他戏剧相比,更突出了作者对审美意识的高度评价。因为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惯常的大团圆的结局,也开创了古代爱情戏的新发展,更突破了古代历史剧的模式,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语文真题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语文真题 D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试卷 大学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 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心扉/蜚短流长调停/调兵遣将应届/应接不暇 B、壁邪/开天辟地泄露/暴露无遗着装/不 着边际

A、张若虚的《春江花月 夜》B、李白的《蜀道难》 C、高适的《燕歌 行》 D、白居易的《琵琶行》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厢记》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B、《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C、《桃花扇》描写了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隋故事。 D、《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6.下列诗词名旬与作者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 是()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贾岛苏轼秦观龚自珍B、孟郊黄庭坚秦观鲁迅 C、贾岛黄庭坚林 逋龚自 珍D、盂郊苏 轼林逋鲁迅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创作诗歌的第一人。 B.事后大力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其作品大多密切关注现实生括。 C、郭沫若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其作品往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冰心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抒情小说的新体式。 8.下列作品以幽默为主要艺术风格的 是()。 A、《围城》 B、《啼笑因缘》 C、

浅说《桃花扇》的几个特性

浅说《桃花扇》的几个特性 (文新学院08级3班学生:黄启芬学号:080103048 指导教师:潘健) 内容摘要《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讲述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笔者将详细阐述的艺术手法,笔者并深入探索,分析此剧的斗争性、讽刺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以及其悲剧性。 关键词桃花扇斗争性讽刺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悲剧性艺术性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也是一本揭示朝代兴亡原因、描写人性善恶的书。该剧剧情是:复社文人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名妓李香君,并共订婚约。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阮大铖怀恨在心。南明王朝建立后,阮大铖诬告侯方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后,南明灭亡,侯、李重逢。但国已破,何为家?他们撕破桃花扇,分别出家。《桃花扇》不仅是表现侯方域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更是以两人的爱情串联南朝的兴亡。该剧以爱情故事和桃花扇为中心线索,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下面,笔者简要阐述《桃花扇》的斗争性、讽刺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以及“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性。 一、《桃花扇》的斗争性 在整部戏剧中,始终贯穿着社会各种力量与权奸斗争这条主线。因而《桃花扇》是一部具有斗争性的戏剧。笔者认为其斗争性主要体现在以以李香君、侯方域、史可法为代表人物与阮大铖、马士英之间的斗争。 首先,以李香君为代表,是与阮大铖的复辟及其他喪国罪行争锋相对的斗争。比如,李香君在《却奁》中,根据种种迹象,洞察阮大铖的阴谋,毅然却奁,使阮大铖拉拢复社的企图不能得逞。在《守楼》中,她以头撞壁,香君血溅情诗诗扇,不惜牺牲生命,不肯下嫁奸党田仰,忠贞于侯方域的爱情,反对马士英、阮大铖的迫害。在《骂筵》中,她立意做个“女祢衡“,当阮大铖命她侑酒唱曲时,她借机将自己的满腔积愤尽情披露,把马、阮的罪行一一控诉。她凛然的正气,刚烈的行为,掷地有声的言辞,表现了光辉的爱国思想。其次,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复社文人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主要是党派之争,《哄丁》之打、《侦戏》之骂中均有体现,表现了党派之争的激烈。最后,关于史可法和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斗争相对较隐蔽,主要表现在《誓师》、《沉江》两幕。 在《桃花扇》中,以李、侯、史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社会阶层与马、阮之间的斗争,李香君是底层人民的代表,侯方域等复社文人是进步力量的代表,史可法是忠义将士的代表。马士英、阮大铖是权奸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当时明末、南明的社会矛盾的体现,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权奸的痛恨和斗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思想。 二、《桃花扇》的讽刺性 笔者认为,《桃花扇》亦是一部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作品,其讽刺性体现在对李香君和侯方域爱情的讽刺,对复社文人的讽刺以及对明朝文化的讽刺。 首先,关于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的讽刺,其一是讽刺他们爱情的促成原因和可能性。他

桃花扇及其人物内容赏析

桃花扇及其人物赏析 摘要 孔尚任以其“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史鉴精神,“列之案头,歌之场上”尽皆相宜的艺术形式,使其《桃花扇》传奇登上了我国古代历史剧作的顶峰。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描述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的故事,歌颂了下层人民的忠心坚贞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为封建统治阶级所鄙视的歌妓、艺人的优美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阮大铖 正文 《桃花扇》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历史剧。剧作的主题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说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品通过侯朝宗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从而揭示了南明覆灭的根本原因。作者从沉痛的故国哀思出发,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丑恶的本质,严厉地遣责了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同时,以激昂的爱国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和热爱祖国的下层人民。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结识李香君,并与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所以,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从它建立的历史背景,福王朱由崧被拥立的情况,到建立后朱由崧的昏庸荒佚,马士英、阮大铖结党营私、倒行逆施,江北四镇跋扈不驯、互相倾轧,左良玉以就粮为名挥兵东进,最后史可法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小王朝迅速覆灭,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如剧中老赞礼所说:“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桃花扇·孤吟》)只是迫于环境,不能直接展现清兵进攻的内容,有意回避、改变了一些情节。孔尚任对剧中各类人物作了不同笔调的刻画,虽然忠、奸两类人物的结局加了点虚幻之笔,如剧中柳敬亭说的,“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些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一厂加他些人祸天诛”,以达到“惩创人心”的艺术目的,但总的说,作者的褒贬、爱憎是颇有分寸的,表现出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 196作品展现了明末广阔的社会图景:朝政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尖锐,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垮台,清兵入关,马士英、阮大铖等勾结四镇拥立福王,建立了南明王朝。但福王不思收复失地,反而贪恋声色。马士英、阮大铖以迎立有功,操纵朝政,狼狈为奸,卑鄙地宣称:“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排挤忠良。一些武将“没有阵上逞威风,早已窝里相争斗”,整个王朝君是昏君,臣是佞臣。剧作以具体的艺术形象揭露了南明统治集团的荒淫无耻和日益走向腐朽的丑恶本质。与此相反,作者以无限崇敬与沉痛的心情,塑造了史可法这个不朽的形象。他在被马士英、阮大铖排挤,四镇将领不听调动万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敌,死守孤城,最后怀着满腔悲愤以身殉国。

《桃花扇》读后感

浅析《桃花扇》的结局 词曰: 公子秣陵侨寓,恰遇南国佳人。奸贼挟仇馋言进,打散鸳鸯情阵。 天翻地覆世界,又值无道昏君。烈女溅血扇面存,栖真观内随心。 ——《西江月》《桃花扇》是以侯朝宗和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并把他们爱情生活上的波折与国家兴亡的命运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以生花之妙笔,写亡国之痛剧,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有人认为《桃花扇》虽是一部杰出的戏剧作品,不过由于它最后的结局,而使主题落入俗套。李香君和侯方域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夫妻重聚,本该是一个很美满的故事结局,可是作者偏偏要让张瑶星出现,从国家民族考虑来放弃这段来之不易的姻缘。所以就觉得为什么一定要让国家存亡凌驾于个人情感之上呢?这种高调又空洞的民族情感其实很难真正存在的,李香君和侯方域彼此深深地爱着彼此,在沧桑巨变后得以相聚,按常理说是要至此永不分离的,哪会被人几句话就轻易分开的。再说了,这家国存亡跟个人情爱应该是不冲突的,为什么国家没了有情人就不能在一起? 尽管候生和香君一个是翩翩公子,一个是绝代佳人,但他们的爱情,在明清改朝换代这样的天翻地覆之下,已经是苍白而脆弱的了。孔尚任的关注点也不在这里,他不是汤显祖,让杜丽娘“咬定情根不放松”,生生死死,不肯放过,最后终得圆满。他对香君可够残忍,那柄象征爱情坚贞的桃花扇,竟让他在最后撕得粉碎,还说“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偏这点花月情根,放它不过么”,于是候李二人当下大悟,毅然决然的各自入道。 《桃花扇》的结局,不是以爱情来为民族殉葬,而是一种对人生和事业葬送之后,深深的凄凉,是一种国破家亡之痛,类似于《红楼梦》的结局。《红楼梦》的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桃花扇》的结局是“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两者皆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两书作者都是慨叹自己“无才补天”,乾坤难转,一种透入骨髓的绝望。贾宝玉的出家,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类的悲剧,无论曾经多么繁华,多么风流放荡,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这就是人生,人生终归于空虚,浮华虚荣只是过眼云烟。《桃花扇》同样如此,当家国毁灭,当时文人绅士的信仰轰然倒塌,与其如木偶一般地生活,不如遁入空门,了却残生。因此《桃花扇》的结局,同样是看到了人类自身的悲剧,人生浮华过后,一切终究成空。所以,不仅不能以爱情悲剧来看待《桃花扇》,也不能以家国悲剧来看待《桃花扇》。《桃花扇》的结局是深邃的,是一种经历毁灭后,深深的绝望,如那阴霾天空的心情,冷彻心扉的绝望。李香君和侯方域,在经历这场人间改朝换代的灾难后,心已死,情已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近在咫尺却无法相爱。看透了人生的无常,看透了红尘的喜怒哀乐,才毅然出家。这才是《桃花扇》真正的悲剧。这个悲剧,无关爱情,更无关家国。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如《桃花扇》所言,“哀,莫大于心死。若已心死,则肉身就无需抛却。”还是各自归隐,方见得“空”,方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重新编辑版)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 上卷解释: 笠翁对韵.一东(上平声篇)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注释】 【参商】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亦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戍旅】以兵卒防守边疆。如:戍守。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腊屐】晋阮孚喜爱木屐,时常擦洗涂腊。典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比喻痴迷某物。如:他集邮成癖,好比阮孚腊屐,乐在其中。 【梅子雨】中国南部五月至七月﹑日本南部六月及七月初所下的雨,因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亦称为霉雨﹑黄梅雨。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叆叇ㄞˋㄉㄞˋ】云多而昏暗的样子。晋?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唐?郑谷?入阁诗: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 【牖ㄧㄡˇ】窗户。书经?顾命:牖间南向,数重篾席。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神话里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锦绣万花谷?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唐?鲍溶?宿水亭诗: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64代孙。作者字聘之,又字季重,他出生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这正是明清之交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明朝末年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剥削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贫困潦倒,逼迫人民揭竿而起,反抗明政权的统治,但由于农民起义自身的局限性和明朝汉奸与清兵的南下,遭到了悲惨的失败!作者以史为依据,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并接自己南下亲自感受当时的历史风貌,三易其稿创作了《桃花扇》。 各个时期的学术界对于《桃花扇》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最早对《桃花扇》进行研究的就要数王国维先生了,他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世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且《桃花扇》之作者,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7]这里,王国维论述的重点是通过《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比较说明《红楼梦》的价值。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桃花扇》内涵的把握及悲剧特点的定位,都是十分准确的,并且在后来的《桃花扇》研究中亦有较大的影响。吴梅认为《桃花扇》的词曲科白俱佳俱美。 到了梁启超,他对《桃花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术界对《桃花扇》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1956年王季思先生等据诸本择善互校,出版了较为权威性的校注本。到了1962 年山东人民文学才出版社出版了袁世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