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期末试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期末试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期末试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单元测试卷

(含期末测试卷及全部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室进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A.瓶塞、药匙、滴管都不得相互串用,以防止实验受到药品之间相互污染的影响

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的气味,只能用手将试剂挥发物招至鼻处,防止受强烈刺激或中毒

C.点燃酒精灯只能用火柴或其他引燃物,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以免酒精流出而引起火灾

D.一般给烧杯加热时,都要垫上石棉网,以防掉落

2.下列化学药品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药品只需要分类储存,不需要作出特别规定B.易燃、易爆等药品必须单独存放

C.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封保存D.药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4.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

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4.5 m =4.5 m×100 cm =450 cm

B .456 mm =456×1100=0.456 m

C .36 cm =36×1100 m =0.36 m

D .64 dm =64 dm×110 m =6.4 m

6.实验室加热约150 mL 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7.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与测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观

点是( )

A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越小越好

B .体温计因其特殊的结构,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可能完全消除测量误差

D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迅速读数

8.某次实验需要量取45 mL 的水,为此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50 mL 的烧杯

B .10 mL 的量筒

C .50 mL 的烧杯和滴管

D .50 mL 的量筒和滴管 9.有一轮子的直径为50 cm ,某同学推着轮子绕一圆形花坛转一周,该轮子恰

好滚过20周,那么这个花坛的半径是( )

A .5 m

B .10 m

C .20 m

D .25 m

10.如果在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 )

A .按照预定探究方案进行,不作改变

B .根据实验情况,不断修订探究计划

C .停止探究,重新制订实验方案

D.按照预定探究方案进行,根据实验结果再进行修订

11.下表是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是

12.以下对测量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如果采用俯视方法测量体积,则测得的体积比真实体积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值大

C.用积累法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排绕,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要比冬天的大

13.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它们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看哪一个球较硬

C.让它们同时从离地面等高处自由坠下,观察哪一个反弹得高

D.把它们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14.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

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A.2.38厘米B.2.227厘米

C.2.2267厘米D.2.23厘米

15.小梁家里有2支体温计。一天他感觉自己有点发热,他拿出一支直接测量,3分钟后示数为39.5 ℃。他担心测量不准,又用另一支直接测量,3分钟后

温度计示数为38.5 ℃(这段时间内小梁体温变化不大),则小梁的体温一定不可能是()

A.37.8 ℃B.38 ℃

C.38.5 ℃D.39.5 ℃

16.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B.小C.一样D.都有可能

17.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18.科学家在云南的蝴蝶谷做了一个实验:在两棵树之间挂四根长度、粗细、材质均相同的草绳,四根草绳分别在白酒、糖水、盐水和清水中浸泡过,几个小时后,观察到白酒中浸泡过的草绳上停留的蝴蝶最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A.蝴蝶喜欢什么颜色的光B.蝴蝶喜欢什么种类的食物

C.蝴蝶喜欢什么样的温度环境D.蝴蝶喜欢什么材质的草绳

19.用金属框可以拉出一个肥皂泡。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于是他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就“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收集证据D.验证假设

20.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①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是183.6毫米;

②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

③用100 mL量筒量取5.26 mL的食盐水;

④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 ℃;

⑤用10 mL量筒量取6 mL的食盐水。

A.①②B.②③④C.④⑤D.①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

21.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_____。

(2)一位同学的手臂长为6__________。

(3)某位病人体温为38.5__________。

(4)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__________。

22.下列仪器中:

(1)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__。

(2)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

(3)取用块状固体的是__________。

(4)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

(5)用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_____。

(6)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__。(均填字母)

A.烧杯B.滴管C.酒精灯

D.玻璃棒E.药匙F.试管G.镊子

23.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即两条铁轨之间距离)是1.435米,合________厘米。

如果你要测量某段铁道的轨距是否符合标准,应选用最小刻度是________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4.科学测量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步骤,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1)小兰测得体温如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而她用后未甩,如

果用它去测两个体温分别为35 ℃和38 ℃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分别应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刻度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

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实验室里要严格按实验规定操作:

(1)使用酒精灯时,一旦酒精洒出并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

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3)实验室里的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____________,

固体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完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______相平。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________(填

“甲”或“乙”)。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27.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__。

(3)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________。

28.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

3 cm,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

28 cm,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

在8 cm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29.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为了更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人们不断地发展显微技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

对生物的认识推进到更微观的层次……

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属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的是________。

A.塑料的发明使环境污染加剧

B.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便信息处理

C.手机的发明,使人们方便交流

D.高铁的应用,缩短了人们时空距离

30.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__。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31.将稍微有些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杯中,乒乓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请你看图填写刻度尺上的相关概念。

(1)________: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________: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33.统计结果显示,一般身材的人身高与脚印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下列关于刑侦人员为估计涉案人员高矮和体重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获得脚印的大小,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体重

B.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

C.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和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和体重D.以上做法都可以

34.某同学测得自己步行的步幅是80厘米,他从操场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135步,那么操场的两端距离约________米。

三、探究题(每空1分,共23分)

35.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1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

应将该步骤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

36.(1)下表中是三种不同的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要到气温低到-50 ℃的北极去考察,能带的温度计是________;要测沸水温度,不能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

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液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小红同学认为这种操作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等。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如图)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是据此

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__________。

A.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B.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提出假设: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

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运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设计研究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

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____________。

A.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B.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4)实施方案:在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

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支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报告与交流:为探究微量元素铁、锌对白玉蜗牛(如图)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

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并分成三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各选取一只白玉蜗牛做实验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

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

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段劈开的竹筒(长15厘米)、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

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处。如图所示。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为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4)小雨认为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实验中蚂蚁数量太少,没有设置重复实验,

你认为小雨的说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纸币的使用频率越高,纸币上的细菌数量越多。某中学科技兴趣活动小组从银行、商店、农贸市场及医院收费处随机采集8种面额的纸币样品各30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各种纸币,对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得如下表的数据:

请回答如下问题:

(1)由数据可推理出__________面额纸币的使用频率较高。

(2)在根据表中数据推出上述结论的过程中,为了使结论更为可靠,应比较各面

额纸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 min测一次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小宇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D 2.A 3.A 4.D 5.C

6.A:加热的热源是酒精灯,加热液体的量比较多时应该用烧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烧杯必须固定在铁架台上,所以应选A。7.B8.D9.A

10.B:如果在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够完善的地方,不作改变,实验会失败,故A不符合题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经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是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我们应该根据实验情况,不断修订探究计划,故B符合题意;如果在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够完善的地方,应据实验情况,不断修订探究计划,不要停止探究,故C不符合题意;不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修订,故D不符合题意。

11.B12.D

13.C:设计的方案必须用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要求。

14.D

15.D:因为体温计只升不降,第二支体温计的示数只有38.5 ℃,故小梁的体温不可能是39.5 ℃。

16.B:本题在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为35 mL,因为在俯视读数时,视线向下斜,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之上,所以读到的数偏高,实际数偏低,则真实体积小于35 mL,故选B。

17.D18.B19.B

20.D: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记录数据时应该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故①对;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可以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②错;用100 mL量筒量取液体只能读到毫升的下一位,故③错;用普通温度计测温度只能读到摄氏度的下一位,故④错;量取6 mL的食盐水选择量筒的量程比6 mL略大,故⑤正确,所以应选D。

二、21.(1)毫米(2)分米(3)摄氏度(4)毫升

22.(1)C(2)E(3)G(4)B(5)F(6)D

23.143.5;厘米

24.(1)36.6;36.6;38(2)1.27;偏小

25.(1)用湿抹布盖灭(2)不聚成水滴;不成股流下

(3)1~2毫升;盖满试管底部

26.(1)凹液面底部(2)甲(3)B、C

:由于石块从水中取出过程中带出了一些水,所以乙同学的读数偏大;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会使读数偏小;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读数偏大;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

27.(1)B(2)A(3)D28.20 ℃29.B、C、D

30.A、C、E、F、H

31.凹陷部分会重新凸出来;球内空气受热膨胀

32.(1)量程(2)分度值

33.C34.108

三、35.(1)A;C;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BEC: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

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36.(1)酒精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2)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37.(1)B

(2)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3)A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

液)

(5)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合理即可);不能;样本数量太少,

会有偶然性

38.(1)30

(2)D:本题中从开始计时到第12分钟温度变化基本上是均匀的,最后温度保

持30 ℃不变,说明室温是30 ℃。

39.(1)蚂蚁喜欢甜食吗

(2)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3)蚂蚁喜欢甜食

(4)正确

40.(1)1元和2元

(2)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

4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

:由题知,两瓶内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黑纸瓶水温升高得多,说明黑纸瓶水吸热多,所以黑纸的吸热性能好于白纸。

第2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都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并命名的

B.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具有细胞核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魏尔啸提出了“细胞学说”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关于水绵、肾蕨、油松、辣椒这四种植物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有开花现象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都可以用种子进行繁殖D.都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4.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

A.细胞壁的作用B.细胞膜的作用

C.细胞质的作用D.细胞壁与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5.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细胞结构时,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7.如图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

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十分相似

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紫檀的共同点多

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8.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A.番茄果肉B.一根香蕉

C.洋葱表皮D.苹果果皮

9.关于构成一株银杏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银杏树

B.细胞、器官、组织、银杏树

C.细胞、组织、系统、器官、银杏树

D.细胞、组织、器官、银杏树

10.当你吃甘蔗的时候,首先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许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①保护组织②营养组织

③输导组织④上皮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12.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A.都来自于同种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C.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D.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

13.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D.可设置用清水作营养液的对照组1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A.自来水、生理盐水、碘液B.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C.生理盐水、自来水、碘液D.凉开水、自来水、碘液

15.红微藻是一种藻类植物,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红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②向右移动装片

③向左移动装片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①④D.③①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6.蜜蜂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表有________,可以保护身体,胸部有________对分节的足,________对翅,它属于________类,也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类群。

17.将下列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

18.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通过______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2)系统是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排列在一起的

组合。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相对于人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

19.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

(1)苔藓植物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___(填“干燥”或“潮湿”)。

(3)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___(填“背光面”或“向光面”)。

(4)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___(填“南”或“北”);好,现在你

已经会确认方向了!

20.温州三垟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也是“中国柑橘之乡”。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 700多种。

(1)虾蟹属于________(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小明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________这一

特征来分类的。

(3)小明在湿地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

分辨这些植物:

1a有种子………………………………………P

1b无种子 (2)

2a有叶 (3)

2b无叶…………………………………………Q

3a有根…………………………………………R

3b无根…………………………………………S

这些植物中有一种是蕨类植物,它是________(填字母)。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下列措施有利

于动物保护的是()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1.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科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浙教版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科学 第1页(共8页) + 2013科学初三综合测试卷 说明: 1.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本部分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感受厨房中的科学——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用山茶油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B. 食醋的pH <7 C.白酒是纯净物 D. 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筷子长约1.5米 2.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 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气属于化合物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D .臭氧是由原子构成的 3.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 色变化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4.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 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 .2H 2+O 2 点燃 2H 2O B .2CO+O 2 点燃 2CO 2 C .2H 2O 通电 2H 2↑+O 2↑ D .H 2+Cl 2 点燃 2HCl 5.日常生活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 的是 A .食盐和蔗糖 —— 尝味道 B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C .蒸馏水和自来水 —— 看颜色 D .味精和纯碱 —— 加食醋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的是 A .CO 2→H 2CO 3 B .CaO →Ca(OH)2 C .H 2CO 3→CO D .Fe →Cu 7.下列对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 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0克甲物质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节《常见的动物》第4 节《常见的植物》第5 节《生物的多样性》第6 ——地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球》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1第结构》节《地球仪和地图》第2 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第481/ 震》节《泥石流》第5 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6 节《地形和地形图》第7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第节《物质的构成》2节《质量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密度》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节《熔化与凝固》5第节《汽化与液化》第6 节《升华与凝华》第7 节《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第8 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节地球上的水第节水的组成2第节水的浮力第3 4第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节物质的溶解第52 / 8 节物质的分离第6 节水资源的利用、开第7 发和保护第二章:天气与气候1第节大气层2节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风和降雨第节天气预报5第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第6 因素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第7 主要气象灾害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第节节人体激素的调节2第节神经调节第3 4第节动物的行为节体温的控制5第xx 第四章电路3 / 8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4 / 8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节《新生命的诞生》第1 节《走向成熟》第2 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3 节《植物的一生》第4 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第5 样性》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节《感觉世界》第1 节《声音的产生》第2 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第三章《运动和力》节《机械运动》第1 节《力的存在》第2 第3节《重力》第一定律》节《第4xx 第5节《二力平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 】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米3 C 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 【 】2、从密度公式ρ=m/v 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物质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与质量、体积无关,保持不变 【 】3、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 】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 .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5、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 .量筒、天平、烧杯 B .量筒、天平 C .量筒、直尺 D .量筒、天平、水 【 】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4 3,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3 【 】7.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 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 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 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 】10.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 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则

(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S F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4.密度公式: V m = ρ 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2)F 浮=G 排=m 排g =ρ 水gV 排 (3) F 浮=G 6.压强公式: p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t W 总 有用W W =η21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10.机械功 W =F s 11.功率: P = 12.机械效率: ×100%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 1.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B C D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 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燃放烟花D.吹肥皂泡 3.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的变化全部源自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上,海洋中没有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会使得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 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5.下表简明记录了部分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特征类群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6.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也会越快 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 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A.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 B.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核 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 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经纬度是20° W ,0° B.M点在东西半球的一条分界线上 C.M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M点位于东半球 1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冰的“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的两个视野,从图甲到图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物镜转换器 B.先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 C.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D.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1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 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 1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