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必修一 现代散文和新闻报告文学

必修一 现代散文和新闻报告文学

必修一 现代散文和新闻报告文学
必修一 现代散文和新闻报告文学

新课文重难点提示

《小狗包弟》

1.巴金老人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

2.充盈于文中的歉疚、忏悔的感情基调。

3.通过细小事物展现社会大变迁的以小写大的方法。

4.叙事真实、自然,抒情真挚、强烈,且三者有机结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本文中对梁任公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地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2.品味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对粱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单元归纳

散文阅读考点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领悟主旨

[思路点拨] 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从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和暗示主题的词语入手。从关键段落的大意入手,从重要的过渡句段入手分析。[答题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3)简答题时不允许用词语或短语答题,必须用完整且简洁的句子表达。

理清层次

[要点解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找出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段落层次的依据可以是时间的转变,空间的转换,人物、情景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分析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线索(如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间线、感情线)有助于准确地概括故事情节。[思路点拨] 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划分。抓住过渡句段分析。从材料的详略入手分析等。

散文阅读考点二:紧扣语境品味语言

重点词语

[要点解析] 包括文中多次出现的词、修饰限制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文中生词、成语、代词等。分析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思路点拨]从词的基本义入手分析引申义、比喻义等,从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入手分析,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从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入手分析,从词性入手分析,从句意入手分析等。代词要注意是前指代还是后指代,是远指代还是近指代。

关键句子

[要点解析] 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作用简析] 修辞句要看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呼应句,一般找到对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总结性语句包括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性语句。分析时应答出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及句子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有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思路点拨] 可以从分析关键词、所用修辞格、句子结构、创作背景、文章主旨、作家风格、标点符号、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入手分析。

散文阅读考点三:把握形象赏析技巧

[要点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指出人物的个性,或者点评你所喜欢的人物。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思路点拨] A.分析中心B.分析选材C.分析结构D.分析表达方式E.分析顺序F.分析文章的表现手

法G.分析语言

散文阅读考点四:辨析表达解析作用

[知识要点]

描写: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做仔细的描绘)。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抒情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作用简析]

(1)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的;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

新闻与新闻阅读的方法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新闻是“用事实讲话”,具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的特点。一般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消息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

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散文体裁,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新课标下的高考将新闻等实用文体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对新闻试题进行解答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予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予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描写及其作用。从描写的角度及作用进行赏析。描写角度有方位、感官、视角。场景生动,如临其境。还可以从语言的优美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主要作用是衬托,用牛烘托环境,正衬“我”,反衬领队及汉予。【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分析: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事例分析。可以从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和行为描写,也可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侧面烘托中概括。【答案】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意蕴和情感取向。难度较大。解答时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可以从多方面考虑:人、物、环境、人的精神等。表达的是对自然、人生、生存、文化、审美等方面有价值的思考,不需要面面俱到。

【答案】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边区行

看上去,这儿的一切都是悲哀,匮乏的。造成这一切不幸的最大因素还是交通。从这里到县城的恶梦般的路况,决定了任何东西运进来的费用可能都要超过实际价值本身——今天碰到的事例可以作为活生生的证明:小学在前两天要运几张不值钱的破桌子以及一台破电视,从县城找了一辆卡车,谈好的运费是令人咋舌的1 600块。这还没有完!车走到半路,下起了雨雪,司机在极度的陷车恐惧中坚持不向前走了。他拿了1 000块,把东西和随行的老师扔在半路拍屁股走人。在冰天雪地里熬了两天两夜,那个老师郁闷得快要仰天长哭了,今天总算幸运地被我们车队半途捡到,拉回了学校。

财政状况的窘迫,使学校没有足够的校舍,也没有足够的生火的牛粪或者被褥来保证学生的温暖,以至于经常被迫提前结束学期。那些贫困的父母们,却巴不得学校永远不放假,这样孩子永远免费地呆在学校,有吃有穿,不给家庭造成任何负担。不过学校的食物供应仍然是不足的。没有蔬菜,而且学生每十天要吃掉一头牛,这大大超出当地牧场生养的速度,所以孩子还是要经常饿肚子。最令人绝望的是,恐怕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因为从县城运任何东西的代价和时间都是吓人的。

学校一直缺乏梦想中的一台油印机,或者打印机,这样他们就不必手工抄写所有的东西了。事实上,他们什么教学工具都缺乏,地图都没有,孩子们也不知道中国究竟有多大。学生的状况当然更凄惨,很多保暖的衣服都依赖于捐助,而捐助的数目,远不足以使他们在最漫长的寒冷冬季里保持足够的温度,因为这里从现在到明年五月底都一直寒风呼啸!

发放完物资救助,大群孩子们潮水般地涌来,带着欢笑让人给他们拍照。我们经过才措小朋友的家里,看到她的小妹妹美丽微笑的脸,像是个纯洁的天使。与此形成残酷的反差的是,她的哥哥,家里唯一可以指望的劳动力,由于脑膜炎躺在床上已近两年,没有任何钱可以治病,等待的是必然来临的痛苦的死亡。他尖尖的脑袋,枯萎的头发,没有任何气息的躯干使我握着照相机的手颤抖起来。

生活啊,残酷的生活。生固然沉重,死却更加的不易。唯一的希望是,他的美丽的妹妹在我们的资助下至少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同龄人的欢笑,或许还有那一点菲薄但重要的土豆汤。

这是我们可以做的全部,除此而外唯有乞求上帝,抚慰千万个类似的挣扎着的灵魂。

(节选自《贫之殇》)

5、本文写德钦县边区的贫困,重点通过什么素材来展现? 学校里的困难情况。

6.由文章内容可以推断,“我们车队”是做什么的?

是去发放救助物资的。

7.文章是怎样由学校写到才措的哥哥身上的?写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发放完救助物资后,“经过才措小朋友的家里”过渡到她的哥哥身上。这一典型人物告诉人们那里最可怕的贫困是人的生存和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

8.文中有多处议论抒情的句子,试选出一例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生活啊,残酷的生活。生固然沉重,死却更加的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那里的人们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极大忧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要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

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问,有什么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文体特征。要求我们分析顺叙的作用,其中“突出了时间”可作为答题的突破口。运用顺叙,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答题时,可以考虑“为什么要突出时间”“时间紧迫说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效果”等。

【答案】①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②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③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④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1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答案】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的病床前。

(1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根据题干可以明确画线部分语言不“客观平实”,该段有三句话:警察护送青霉素到床头;柯利蒂大夫碰到了记者;运药车及时到达。叙述的是救命的药及时送来了。“仁慈的东西”“仁慈之车”,借代的手法使得语言生动,蕴涵了丰厚的情感,有关爱,有喜悦。也有赞叹。

【答案】画线部分语言生动,富含感情色彩。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1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探究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本题要求我们分析报道的社会价值,这就要着眼全文。这篇报道叙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在众人的帮助下得救的故事,考虑到这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更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众人克服种种困难,运来青霉素,救治小女孩,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社会的大爱,当然也蕴涵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在战争年代,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鲜血、死亡,这篇报道,让人们对人性、爱萌发了非同一般的关爱渴盼,让人们透过鲜血、硝烟、死亡,看到了人性温情、伟大的一面。

【答案】①对生命的尊重。②世间有大爱。③在战争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

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3)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比较容易把握,围绕访谈的每一部分各有一个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即可。【答案】民族感情、写作动机、诗歌前景、中文现状。【方法指津】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③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闻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④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纠缠于细枝未节;又不偏不漏。

(14)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②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比较容易把握,第①问结合访谈的第一部分,余光中的乡愁完全超越了个人,而升华为一个民族的大众的情感了。第②问主要是围绕省略号的内涵展开思考,承上归纳,自然可得出结论。

【答案】①余光中所说的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②诗歌贵在含蓄,“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因而上文省略号包含的内涵就更丰富,更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更有诗意。

【方法指津】概括文章要点关键在于紧扣原文内容,抓住概念的内涵,把它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以确定方向。其次要观照全文以确定范围,最后要找准标志性的语句以抓住关键。如果没有现成的语句,就要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

(15)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意?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B级。围绕写诗“失去平衡”进行发散思维,其本意是告诉我们:“平衡”不是指身体上的,而是相对于写诗的感悟和作用而言的。

【答案】①人的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不能只从表面上看。离开大陆是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②诗言志,心中有复杂的情感才能有创作的强烈动机,才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

(16)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本文的深层内涵。能力层级为F级。本题可供讨论的观点显然包括两个方面,对汉语的纯洁问题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只要围绕一点进行深入探讨,解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要保持中文的纯粹性,为汉语的纯粹性而奋斗,规范网络语言,保持中文特色;②谈网络语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包容,不能阻挠或打击。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水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

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

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

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来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

18.示例:(1)能。事物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发展变化的,认识会跟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乃至深化:(2)否。辨认与观照事物须得在静止的状态或事物运动结束之后,静观默会、凝神细想,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全貌,才能达成“清晰”的认识。

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

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 新闻属于记叙文,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种类有动态消息、典型消息、评论消息、综合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新闻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概括为六个字是: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标题是新闻的的内容提要。除标题外,还有引题、副题。导语指新闻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概括报道的中心。 新闻的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通讯属于记叙文,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通讯的形式特征: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 通讯内容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形象性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过程为主线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问题、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涉及面不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要求一“小”,二有“故事”,三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繁多人物,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 4、特写。将生活中某特定画面放大,集中突出描绘事件和人物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 5、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现象,对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6、集纳。把表现一个主题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7、侧记。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第一章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第一章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一、西方文化、文学思想、作品影响下的现代文学出现 1、语言(文言文→白话文) 2、文学观念(文心载道→反映现实) 3、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 2、1927——1937年三十年代文学:革命(左翼)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 3、1937——1947 年四十年代文学:抗战(国防文学) 4、1949——1966年社会主义文学:红色文学(理想激情) 5、1966——1977年文革文学: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夜袭白虎山》《红色娘子军》等) 6、1977——1989年重新接受西方文化的文学 7、1989——当下 篇目一:《阿Q正传》鲁迅 一、情节内容: 1、交代阿Q的经历,刻画性格特征。(1——3) 2、叙述经历,刻画性格特征。(4——7) 3、高潮(8——9)结束。 二、阿Q的典型形象:一个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落后农民形象。 1、典型环境:未庄。 2、句子的分析: (1)“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表现了阿Q的妄自尊大,一厢情愿的自尊,其实是一种愚昧保守)(P29) (2)“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未庄的落后封闭)(P29) (3)“你还不配…”(表现了阿Q讳疾忌医,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P30) (4)“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就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辣辣,—心满意足的得胜躺下了”。(表现阿Q的自轻自贱、自欺欺人)(P31)(5)“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封建礼教思想的圣贤地位)(P35) (6)“这小D,是一个穷小子,又瘦又乏……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典型环境:冷漠、麻木、残酷)(P37) (7)P39写阿Q偷萝卜、拧女人大腿(狡猾、刁钻、无赖) (8)P40“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人民对革命的不了解,以至于深恶痛绝,革命的宣传不彻底) (9)P44“造反?有趣,………………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革命狂想曲:对革命表示欢迎。但民众普遍以为革命乃旧式革命,旧式革命:占地称王,成为一个有钱有权有势的统治阶级) (10)P51“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悲剧(悲喜剧),,名族和文化的悲剧(奴性)) 鲁迅对阿Q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艺术特征:1、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典型。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每日一练】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 三、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常见的是拟写新闻的主标题或者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单独拟写副标题的不常见。 拟写新闻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 (5)生动活泼: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6)注意字数要求:根据字数限制删繁就简,将字数控制在范围之内。 2.拟写一句话新闻 就是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新闻的目的,一句话新闻包含的答题要点: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这些要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拟写的句子可以是主谓句,不一定是单句。 答题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信息点。 (2)整理要点,遣词成句。 3.分析新闻结构,明确导语、结尾的作用 新闻是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其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分析新闻结构,属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近年来偶有考题出现。其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分析新闻结构,主要是导语、结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当多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 (1)把握结构,抓住导语。导语包含新闻的要点。 (2)结合内容,分析作用。无论是导语还是结尾,都是为表现新闻的中心服务的,其作用应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4.新闻点评的写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梳理 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 ②1921-1926北伐前夕,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2.鲁迅的思想特点:①吸收进化论思想,摒弃“弱肉强食”的消极因素,汲取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②个性主义,汲取尼采“图强”的精神;③改造国民性问题,撕下假面,以引起疗救的注意。④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在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思想更加圆熟。 3.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艺术表现上,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狂人”形象实现两种创作手法的结合;②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使用了现实主义方法;③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在狂人的疯话里,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象征性描写,产生“象外之意”。 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想意义:①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总结了辛亥革命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革命对象仍然掌权,民众依然任人宰割;②小说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革命没有真

正唤醒民众,真正的胜利,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觉醒了的人民。 社会意义:①作品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②“阿Q精神”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时时警戒。 5.简析阿Q的性格特征。 ①雇农,无土地,因而具有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又明显地游手好闲; ②受剥削欺压,却受封建正统观念统治,因而思想矛盾,一方面充塞“男女之大防”、造反该杀头的封建正统观念,一方面又调戏尼姑及吴妈,向往革命;③最鲜明的病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夸耀过去,吹嘘虚无的未来,以自轻自贱来掩盖失败,以忘却做法宝,受压迫而不觉悟。 6.简析《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①外冷内热,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憎恶、鄙视;②以讽抒情,在讽刺背后隐含改革社会的革命热情;③形喜实悲,在阿Q的可笑行径中,在未庄人可笑可鄙的喜剧中,隐藏着深刻的悲剧。 7.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前期作品:①《补天》取材女娲开天辟地,赞颂了先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和创造毅力;②《奔月》取材于神话嫦娥奔月,突破主人公羿勇猛豪迈的性格,孤独而不悲观,渴望战斗;③《铸剑》着力描写黑衣人宴之敖冷峻的复仇。后期作品:①《非攻》中的墨子,机智善辩,反抗强暴,作者借此讽刺现实;②《理水》歌颂“中国的脊梁”式人物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新闻、报告文学

新闻 新闻分类: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中有关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等。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指简要和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新闻文体特点:真,即再现生活的真实; 快,即报道一定要及时; 新,即指内容要新,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 新闻特点:针对性、及时性、真实性 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语。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醒目(鲜明)、凝练(概括)、准确、新颖、生动。形式有三种: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三行标题。 完整的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放在正题前,届时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拟标题时,注意虚实结合。 导语:新闻“电头”后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导语通常包含(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一般包括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背景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2、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3、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4、表明作者观点; 5、衬托、深化主题。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结语紧扣主题进行议论抒情,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炼,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注意与专科阶段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联系和区别。《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内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因此,必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比《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内容要丰富广泛,对作品的学习要求也有其不同点,是把作品放在史和作家的创作道路中,分析评价其特点、成就和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史。现将本课程内容的章节安排以及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1920 ) “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黄遵宪等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年)、主编姓名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了解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识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识记1918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了解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的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识记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分析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周作人的《平民文学》的主要内容。 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外国文学的介绍及其影响。识记1918年《新青年》发表“易卜生专号”。 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 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 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文学革命倡导者的基本倾向是主张“为人生”的写实文学;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文学也有所介绍。 识记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琴南)。了解林纾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代表作《致蔡鹤卿书》(或《致蔡元培书》)和影射小说《荆生》的主要内容。识记李大钊发表《新旧思潮之激战》,蔡元培发表《致林君琴南函》,批驳林纾,蔡元培申述了“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了解文学革命的某些偏颇。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1927 ) 文学革命的发展: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各种新文学期刊的出版。 识记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时间(年、月) ,成立地点,主要成员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 简评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识记创造社的成立时间(年)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第01章在线测试

《中国现代文学》第01章在线测试 《中国现代文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青年杂志》在哪一年创刊的? A、1915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2、《新青年》大力倡导的精神是民主和什么? A、自由 B、平等 C、科学 D、国家 3、《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刘半农 4、《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周作人 5、《人的文学》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周作人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曾经和文学革命先驱进行过激烈论辩的团体有? A、学衡派 B、甲寅派 C、革命派

D、国民党 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A、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B、是由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的。 C、它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 D、主张用白话文代替古文。 3、下列人物属于新文化运动先驱的有?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巴金 4、下列属于文学革命的实绩的有? A、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B、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C、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 D、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5、下列哪些文章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并且有着深刻的影响? A、文学革命论 B、文学改良刍议 C、人的文学 D、论打倒孔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正确错误 2、鸳鸯蝴蝶派也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要打倒的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基础题(单选、多选) 1、《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主编是陈独秀。 2、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它的发表,就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 的一个标志。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陈独秀从政治革命出发来思考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 3、“五四”时期,周作人相继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提出一套较为完 整的“人的文学”的理论主张。 4、林纾发表了两篇文言小说《荆生》和《妖梦》,影射和诋毁新文学倡导者。 5、20年代初期和中期出现了“学衡派”和“甲寅派”两个封建复古派别对新文学阵营的反攻。 “学衡派”的代表是梅光迪和吴宓。 7、最早出现的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也叫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是建立最早、实 力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是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10、文学研究会也有“人生派”之称。 8、1921年7月,另一个重要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也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 吾、张资平、田汉。创造社通常被视为是与“人生派”的文学研究相对峙的“艺术派”。9、《语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最能显示语丝社小品散文 思想风采和艺术风格的作家是周作人。语丝社的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 10、“新月诗派”的代表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以《诗镌》的创办为标志,新格 律诗派即“新月诗派”开始形成。“新月诗派”无论在理论倡导还是在创作实践方面,其主要代表当首推闻一多和徐志摩。闻一多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徐志摩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11、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的湖畔诗社,成员有: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他们曾 因“专心致志做情诗”而出名。汪静之的诗集是《蕙的风》 12、胡适是最早尝试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初期白话诗人。1917年2月,胡适发表了《朋友》 (后改题为《蝴蝶》)1920年3月出版了《尝试集》。紧随胡适从事新诗创作并为新诗的发展立了开拓之功的是刘半农和沈尹默。刘半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沈尹默有《三弦》。 13、陈衡哲是我国现代最早发表新诗的女作家。 14、20年代,影响较大的作者是冰心和宗白华。宗白华有小诗集《流云》。 15、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是公认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 说,“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鲁迅的《明天》《祝福》《离婚》可以视为描写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在酒楼上》《狐独者》《伤逝》则是现实地表现觉醒者悲剧的力作,是觉醒者悲剧的三部曲。 16、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是“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也即意在“暴露国 民的弱点”。 17、鲁迅的散文诗集是《野草》。《野草》中属于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象征性肯定的散文有《秋夜》 和《过客》。《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其中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18、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 19、郭沫若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 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 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 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 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第二章·第一节】 8.1929年茅盾创作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从“五四”到“五 卅”的时代历史中寻求新的生活道路的心路历程长篇小说() A.《蚀》 B.《腐蚀》 C.《虹》 D.《子夜》 【答案】C 【第二章·第二节】9.巴金创作的三个中篇《雾》、《雨》、《电》小说结集为() 1.《激流三部曲》 B.《复仇集》 C.《爱情三部曲》 D.《光明集》 【答案】C 【第二章·第三节】 10.1929年老舍离英返国途中在新加坡勾留数月,写出了长 篇作品() A《老张的哲学》 B.《骆驼祥子》 C《猫城记》 D.《小坡的生日》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作者:————————————————————————————————日期:

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2011,2,25在全市统战系统写作培训班上的讲课金明德) 一、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叫通讯 1,通讯的涵义: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种类,是一种比较详细、深入、细致、生动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基本特点。通讯具有语言活泼、形象生动、场景真切、细节感人等显著特点,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体裁。体裁就是文章体例和章法的总称。体例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体制和规范,它反映写作和编纂的格式与要求;章法主要指文章或作品写作与谋篇布局的方法(这里的写作包括撰写和创作,不但文章讲究章法,书画创作也讲究章法),章法反映写作特点和风格。二者结合便是体裁。通俗地理解,体裁就是文体的裁定。常用的新闻体裁大体有消息、通讯、特写、速写、侧记、专访、故事(新闻故事而非文学故事)、综述等。而通讯便是新闻体裁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4,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最常用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1)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体现时代背景特征;(2)刻画人物形象和个性;3,用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来围绕主人公所发生的故事来表现人物;(4)有场景描写和生动的细节。 (2)事件通讯: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典型的、人们普遍关注的、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写事当然离不开与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写人是为写事服务的。 事件通讯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事件情节线索要清晰;(3)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4)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并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形象为写事件服务。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7月终刊。 2、《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的“”,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的文学观念,这对“”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

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4、创造社成立于1921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5、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docsj.com/doc/ce11303884.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北京市高中语文新闻与报告文学03新闻与报告文学学案(无答案) (1)

新闻与报告文学 一、关于“新闻”的不同解释 唐代:新闻是指 宋代:新闻是指 现代:《辞海》对新闻的解释为 二、新闻的特点: 、、、 三、新闻的分类 消息、、新闻特写、、新闻分析评论等。 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 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四、新闻一般由、、、、组成。 1.《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标题的别致之处: 2. 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设问式: 直接式: 渲染式: 3. 主体:是新闻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我们会发现,作者都饱含着情感去写,而且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 五、报告文学 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的作用。 特征是写真纪实报告文学兼有、、三种特点。 1.《包身工》所用的手法是“”。

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 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 2. 除了点面结合之外,夏衍先生还很好的做到了 和的融合: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 3. 夏衍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 熔于一炉,交错运用,并焊接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及工厂主的种种罪恶,但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全 部爱憎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他又以铁一般的事实和精确的数据,对这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作出直接的评价和深刻的分析。笔法飞灵,情真意切,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4.《光明》创刊号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 六、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