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闻集团在中国

新闻集团在中国

新闻集团在中国
新闻集团在中国

新闻集团在中国

新闻集团在中国

摘要:中国是世界传媒业的最后一块蛋糕,无论是贝塔斯曼、时代华纳、迪斯尼,还是新闻集团和通用都实施着各自的对华战略。而中国本土的传媒集团从规模到管理,再到发展战略、意识,距离一流的传媒集团都有不小的差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新闻集团为例浅析世界传媒在中国发展的成功,失败及原因,同时为中国本土传媒发展做一个参考。

关键词:新闻集团中国

新闻集团的发展

由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新闻集团(The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控股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产业,一共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在西方国家,触角几乎已经触及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美国,新闻集团的主要盈利市场,有福克斯娱乐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影视节目的生产和发行。其子公司二十一世纪电影公司是好莱坞的电影重镇,另一子公司福克斯电视网则是美国的四大电视网之一。

卫星电视。新闻集团1991年购买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进入卫星电视领域;1993年7月,购买了亚洲的STAR TV。2001年默多克成立了Sky Global,综合了新闻集团主要的国际卫星电视及相关资产,包括英国的天空广播公司、亚洲的星空卫视和一些拉美的卫星电视资产。截至2002年底,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有660万订户。

默多克的最爱——报纸,新闻集团拥有的175种报纸。伦敦《太阳报》是默多克经营最为成功的报纸之一。他的一大特色就是花边新闻,再加上激进的言论,使得默多克经常成为别人指责的对象。同属于默多克麾下的《泰晤士报》重视国际、国内和议会消息的报道和评论,以严肃著称,这种风格与《太阳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市场。默多克,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把他的触角向中国延伸。默多克第一次访问中国自称是以旅游者的身份,但事实上,他的首次访华便促成了新闻集团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新闻集团旗下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向中国中央电视台提供了包括《音乐之声》、《巴顿将军》等50多部影片。现在,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摄制的《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影片早已为中国观众所熟悉。

近几年,新闻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2001年12月,新闻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旗下的星空卫视获准在中国广东落地,这是中国首次将有线网落地权授予一个全新的境外频道。

目前,中国观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收看到星空传媒9个频道的节目,其中包括很多人已经熟知的凤凰卫视中文频道、Channel[V]音乐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而新开播的星空卫视则沿用以前在很多国家成功的先例,采用本土化的战略

新闻集团在中国的成功之处

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同年12月,新闻集团亚洲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也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真正开始拓展中国业务。

总部设在香港,辐射整个亚洲地区的综合传媒机构星空传媒集团为新闻集团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它通过卫星以8种语言向5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多种平台内容和多元服务。在这几个频道中,与华人合作推出的凤凰卫视成为亚洲最成功的电视台之一。

2002年末,星空卫视获准在全国三星级以上宾馆落地,加上此前落地广东、结盟湘广电,新闻集团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又迈出了一大步。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最新报道:新闻集团旗下频道星空卫视2003年元旦前夕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将在三星级以上宾馆及涉外小区落地播放。外电评论说:此番获得落地权,可以使营运商今后在进行业务推广的时候更加名正言顺。

除了落地以外,星空传媒2002年在中国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突破——与湖南广播电视集团结成战略联盟。

新闻集团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与他的运营策略是分不开的。

互信互利,新闻集团的成功秘诀就是寻找与中国政府的共同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目前,境外电视媒体进入大陆主要有三种模式:电视频道直接落地,与国内媒体联合播送以及向国内电视台、宾馆出售电视节目。

第一种模式最为直接有效,政府控制也最为严格。现在还没有一个境外电视频道可以直接进入全国的有线网络——目前国内有线网开放还仅限于广东一地。星空传媒与湖南广电的合作属于第二种模式,双方主要在内容制作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最后一种模式,即出售电视节目正被绝大多数境外媒体集团采用。现在星空传媒及其所属频道与中国30多个省市有线台合作编播音乐、体育和人文地理节目。其中《神奇的地球》、《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等节目为广大观众熟知。

以上这些加上2002年取得的成果,星空传媒已经被公认为深入中国市场最深和中国政府关系最好的国际传媒巨头。

“与中国政府合作,关键是要互信和互利”,或者说新闻集团的成功秘诀就是“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新闻集团一位人士说。

当然,这些成绩与新闻集团本身的特点也是分不开的。

1 默多克的坚定不移。默多克对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信心,认为在中国的投资时长线投资。默多克的著名不仅来自新闻集团的出色,还来自于默多克的“赌徒”脾气。他多次进行孤注一掷的投资,使得整个传媒业惊叹,当然其后的巨大收益也同样为人惊叹。个人觉得,中国市场就像是默多克的“麻将”,一圈又一圈。

2 资金雄厚,技术领航。作为全球传媒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截止2008年12月1日,总资产约500亿美元,年度总收入约为330亿美元。凭借巨大的盈利,在中国经历多年亏损仍不放弃。默多克的卫星电视成为他拓展中国市场的先锋,与他拥有卫星电视的各种技术是分不开的。这些技术使得他不用担心版权,泄密等等,保障了经济利益。

3 海外管理体系完整。新闻集团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本土化。这也是他在美国,印度等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对海外经营有着丰富的应验。而且,默多克的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产业都和原有部分进行良好的整合,经营手段强势有效。

中国——新闻集团踢到的铁板

新闻集团在中国取得了其他传媒集团所没有的成功,但我认为中国仍是新闻集团踢到的铁板。在印度,新闻集团做了8年时间,现在开始有了很好的商业回报。如今在印度最受欢迎的50个节目中,星空传媒的节目就占了其中的46个。事实上,除中国内地市场之外,星空传媒在亚洲其他市场已实现了全线盈利。

在白岩松对默多克进行采访时,默多克表示,他会坚持对中国的投资,他相信中国的市场是巨大了。同时,也认为当前在中国市场所取得的收益是不让人满意的。

个人分析,铁板主要有:

1体制,行业壁垒是个难题。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在2002年3月11日重新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规定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限制或不能向外商转让。其中明确禁止外商投资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除了国家政策的限制,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还存在一些无形的产业壁垒,比如地方保护主义观念以及地区性的垄断。这些都是摆在国际传媒巨头面前的难题。

“主动、正面地与中国政策对接;以国际化的视野做地地道道的本土化节目。”这是默多克针对巨大的中国市场以及严格的管制制定的中国攻略,成功与否还需要未来时间的检验。

2管理没有足够的人才。

没有足够的管理人才不但是默多克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中国传媒业都面临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而中国具有与其他国家都不同的文化,体制······默多克没有中国型号的管理人才储备。

当然,没有现成的人才,在产业运营上就需要极大地灵活性,即需要巨大的权力面对市场变化随时作出调整。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派他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做亚洲区总裁的原因之一。

3媒体内容

默多克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他的本土化战略使得他符合了政府的要求,但是中国政府与中国民众的内容要求是不同的。就像民众觉得“党报好但是不看”,是一样的,官方声音百姓看新闻联播,但不会再买份党报看。

没有政府的同意进入不了中国市场,符合了政府要求,却没了市场。这是个矛盾,十分期待新闻集团的动作。

参考文献:

《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新闻集团的中国攻略,https://www.docsj.com/doc/cd5876920.html,/bbsgcon.php?board=JC&num=650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摘要]在传统的报纸编排中,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状态: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因此,在阅读方面,人们不可抗拒地走进一个新的时代——读图时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这种现象不断成为一种趋势,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图片新闻,也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图片;齐鲁晚报 在大众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强大支撑的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也逐渐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迈进。俗话说“有图有真相”,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基石,新鲜是新闻的血液,那么图片就是新闻的眼睛。图片新闻作为现代报纸吸引读者的明亮视窗,在一张报纸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今天,图片已不再是简单的新闻形式和点缀版面的手段,而是一种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甚至是一种捷径。它是提高新闻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是增强报纸市场竞争力的一大要素。因此规范和加强图片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发行量最大、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媒体研究价值性的《齐鲁晚报》作为论述的依据和支撑点。 一、新闻图片及读图时代 (一)新闻图片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新闻图片的定义 新闻图片是指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具有纪实性,证实性,实感性等特点。广义的新闻图片主要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表。而狭义的新闻图片则仅仅是指新闻照片,是指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景的拍摄,是重现人、物、景的原貌

1[p211]。它的特性是显形,将照片制成图片主要是发挥新闻信息的传播作用,有些照片具有新闻美术价值,为美化报纸版面而制成图片。在此我们也只是讨论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中的作用。 2、新闻图片的发展历程 从黑白到彩色印刷,从点缀到共分天下,新闻图片在我国报端登场已经有挺长时间了,但长期以来始终是文字新闻的配角,有时主要是为了点缀版面,形式比较单一。近几年,图片新闻以及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大量运用新闻图片已经是当今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许多新闻图片在题材重大、现场感强、形象直观的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挑大梁。这种以真实的纪实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官刺激性的新闻图片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为提升报纸的竞争力增加了砝码。 1990年8月,在银川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邵华泽以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在会上发言,提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思想,首先就是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整个报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会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开始成为我国报纸的共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方针,标志着图片在我国报纸传播中的地位的提升。 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加强了报纸对图片的重视,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中国日报》从80年代中期开始,每天在第一版位置刊登一张大照片,强化一版的视觉冲击力,使报纸更有生气和吸引力。到20世纪90年代,勃兴的“版面革新”浪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报业市场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科介绍 艺术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学专业,主张从多种角度和深度研究艺术的现象和本质,以文化建设为目标,以吸纳学术先进,深研学术,整理传统,融会新知为宗旨,努力保持学术的前沿性,注重学术的精度和纯度,主张跨文化沟通。从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发展、艺术创造等各个方面,探讨人类艺术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走向和变化,使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基本历史,学会用艺术学基本原理分析当代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多年来培养了大量艺术学、文艺学以及红楼梦研究领域的优秀科研人才。 经过多年实践,艺术学专业现已逐渐完善了学科方向,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培养体系。其中包括艺术文化学、艺术美学、艺术人类学、红学与明清小说艺术研究、艺术原理与艺术思想史研究等理论研究方向以及艺术管理学等与艺术市场关联紧密的学科专业,实现了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教学成果显著。以刘梦溪、王文章、张庆善为代表的导师队伍,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为研究生培养注入更多新鲜的学术思想,还聘请了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范曾教授为艺术学专业博士

生导师,进一步健全了学科研究的方向。艺术学专业的健全与发展,为促进我国艺术学科领 域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是一门建立在设计实践基础上的应用性很强的艺术学科,重在设计艺术历 史与理论及设计艺术实践的研究。其内涵是按照科学与艺术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创造生活、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充实生活。艺术设计又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其目标是在造物活 动中实现实用功能与审美理想的统一,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设计艺术学专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一门新建立的学科,2005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博 士、硕士研究生。本专业主要培养研究生对设计艺术的历史及理论进行独立研究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实践与教学的能力。设计艺术学现设有设计 理论与批评、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设计艺术历史及理论、环境设计与研究等理论类专业方 向和视觉传达、建筑、纤维、陶瓷、服装设计等实践类专业方向。在立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自身设计艺术理论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还聘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 服装学院的多位著名专家、教授为设计艺术学的博士、硕士生导师,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 艺术学科的完善与发展,拓展了宽广的发展空间。 艺术学著名导师 王文章,男,1951年3月1日生,山东寿光人。研究员,一级艺术评论,高级编 辑,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 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化报社社长、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发表艺 术理论、评论文章多篇,如《戏曲电影艺术规律初探》(《电影艺术》1984)、 《WTO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报》2002)、《惛惛之事,赫赫之 功》(载《绝代风华》2002)、《当代舞台艺术的壮丽画卷》(《中国文化报》 200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规范化里程》(《人民日报》2005)等。出 版《艺术体制改革与管理初探》(华夏出版社);主编《兰苑集粹——昆剧五十 年演出剧本选》(四集)(文化艺术出版社)、《传统与超越——科学与中国传 统文化对话》、《敬畏生命——医学与人文关怀对话》(江苏出版社)、《中国 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三卷)(云南出版社),《京剧大师程砚秋》(文化 艺术出版社),《当代相声名家表演精品集》(7卷)(文化艺术出版社),《澳 门艺术丛书》(5卷)、《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丛书》(8卷)(浙江人民出版社)等。曾获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等。现主持的 国家课题有《艺术科学大系丛书》(43卷)等及国家资助课题《昆曲大典》。兼 任的职务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画报》主 编,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副 组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艺术精品工程专家

网络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网络对新闻行业带来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十分单调的。一般人们只能通过报纸或杂志来了解新闻,而且这种方式的信息传播速度并不是十分迅速,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不利于人们及时地掌握各种消息。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获取速度也大大提升,我们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种新闻,可谓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这就是网络新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大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 网络新闻业务,其诞生之初,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十年间,中国的网络新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定时——及时——实时 中国网络新闻业务对于传统新闻业务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时间观。 在网络媒体早期,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布,遵循的原则是“定时”。在1999年中国媒体上网的高峰期,大多数媒体网站依然是按天在进行新闻的更新。那一年,《人民日报》网络版的改版重点之一,是将常规新闻每天一次的定时发布,增加到每天九次定时发布。可以说,传统媒体里的时间观在束缚着这些媒体网站的业务。 1998年,人民日报网络版也开始了实时报道的尝试。1998年3月,在国内网络媒体中,人民日报网络版率先实现了网上实时报道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 1999中国网络媒体事业的大跃进,也给网络新闻业务的繁荣提供了大好时

(完整word版)《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对外宣传和沟通,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工作体系,规范公司系统新闻发布工作,为公司发展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新闻发言人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 的原则,按照“权威及时、准确、灵活”的要求开 展工作。 第三条新闻发言人工作应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展示良好企业形象。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四条公司新闻发言人由品牌市场部总监担任,代表公司对外发布新闻。 第五条新闻发言人主要职责: (一)协调、指导新闻发布筹备、实施工作; (二)审核新闻发布建议、新闻发布稿和新闻答问口径; (三)主持新闻发布会;

(四)代表公司对外发布新闻、声明和有关重要信息。 第六条新闻发布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公司品牌市场部为新闻发布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 新闻发布工作。 第七条品牌市场部的主要职责: (一)研究分析外部舆情,对需要发布信息、澄清事实或加强宣传的新闻事件,提请新闻发言人对外 发布信息; (二)梳理内部工作情况,就本单位相关专业部门提出的新闻发布需求,提请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 信息; (三)组织实施新闻发布工作,拟订新闻发布工作计划、策划方案,会同相关专业部门起草新闻发言稿; (四)做好新闻发布的会务工作; (五)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发布活动,邀请相关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六)跟踪媒体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反应,开展新闻发布效果评估,向新闻发言人反馈信息,提出工作 建议; (七)完成上一级新闻发布归口管理部门交办的工作;

中新网总经理孙永良:中新社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只轻骑兵

中新社主要针对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 孙永良:先介绍一下中新社,中新社是中国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一家是新华社,一家是中新社,全称是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社到今天已经成立51年,时间不短了。当时1952年为什么要成立中新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西方对中国的信息是封锁的。新华社是一个官方媒体,代表着中国的声音,许多海外华文报纸如果使用新华社的信息就会被封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些知识界、文化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比如上海市副市长金钟华、侨界领袖洪丝丝、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等,发起成立了中国新闻社。50年代中国新闻社作为一只新闻界的轻骑兵,在对外传播中华文化,介绍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包括重大事件性的采访活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去年这个时候中新社度过了它的50周年华诞,到今天为止,中新社已经成为产品多元化中央级的新 中新社主要针对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 主持人:据说你们给几百家华文媒体供稿。 中新社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只轻骑兵 孙永良:这个问题恐怕从中新社的特性来讲起,中新社的任务是对外传播,我们不讲对外宣传。对外传播需要被人接受,在海外大量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虽然有意识形态的不同,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有一点,他们关心中国,关心中国的发展,所以说要把这些信息能够非常适当地被他们接受。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平实的风格,这样的传播才有效率。我们强调传播的有效性,中新社长期以来形成的风格比较客观、平实、轻盈、活泼。当时廖承志称赞中新社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只轻骑兵。我想它的作用应该这样来表述。 主持人:您能把盈利模式说得更确切一点吗?目前收入主要是哪一块?比如下一步重点发展哪一块? 主持人:给境外几百家华文媒体供稿是不是也要收稿费? 孙永良: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来讲,我们几乎是义务的,但是对于一些财力比较雄厚的媒体我们是采取象征性收费的原则,大部分是不收费的。我觉得他们登载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比我收他200美金要好得多。 主持人:现有条件下用什么策略留住你的人才和挖别人的人才? 孙永良:都好。复旦新闻系和人大新闻系一南一北,都是中国两个最有名的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两个新闻系,这么多年来都为中国的新闻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一个是京派,一个是海派,复旦的人思维活跃一些,人大新闻系更稳重实干一些。我们社有很多人大新闻系毕业的。 主持人:您有没有对自己的校友更偏爱一些?不一定是主观的,潜意识的。 孙永良:我们也想办论坛,我要办论坛第一个论坛就是海峡两岸论坛。近期我们会推出这个论坛。《联合早报》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可以拿过来借鉴,包括论坛里面的东西。 我主张“工作时好好上班,下班时间好好生活”。人生应该潇洒,无拘无束,但是有一点必须敬业。我对我的编辑也是这样要求的,完成你应该完成的事,对得起你的工资。 孙永良:有时候忙了就加班,不忙的时候尽量照顾家庭,我的爱好也比较杂,业余时间读读书,打打羽毛球。我喜欢历史,读一些古典方面的东西,喜欢诗词。事业和家庭应该不矛盾,我比较主张像张平那样,有一句话“工作时好好上班,下班时间好好生活”。人生应该潇洒,无拘无束,但是有一点必须敬业。我对我的编辑也是这样要求的,完成你应该完成的事,对得起你的工资。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比较新闻材料的异同特色题目”验收达标练(有解析))

(三十五)“比较新闻材料的异同特色题目”验收达标练 (《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

网络新闻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刊特稿20世纪的最后十年,信息化浪潮席卷全 球,网络的触角也延伸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自此中国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15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或许不足为道,但对新闻发展史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早已习惯了每天通过阅读新闻来了解世界,而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更为迅速便捷。从所在小区的家长里短到世界各地甲型H1N1疫情的最新进展都可以时刻追踪,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简单阐述被誉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 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 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2.98亿人(22.6%),网络普及率已经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9%)。这是继 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史的再次飞跃。 庞大的网民规模也造就了我国网络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报告还指出,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使用率较2007年提升了近5%,网络新闻用户新增7900万户,达到23400万人,占总数的78.5%,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二、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 1.网络媒体 对于网络媒体,目前有很多种界定方式,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广义的网络媒体即借助互联网发布信息、进行信息服务的站 点。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络媒体不仅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性、体制化的信息传播机构,也包括了行业和企业站点等。而狭义的网络媒体仅指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因特网上依法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评述、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 2.网络新闻 什么样的新闻才能算是网络新闻呢?我们同样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广义的网络新闻可以囊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和评论,而狭义的网络新闻专指在网络媒体中传播的新闻报道和评论。通常,网络新闻有如下特点: (1)互动性 互动性是网络新闻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 (2)即时性 与传统媒介的生产发行手段相比,网络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环节得到很大程度的压缩,其传播速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高的突发事件,通过网络来发布是最为快捷的方式。 (3)海量性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的容量大得多,这使得网络新闻发布得以突破容量的障碍,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版面,能更好地实现自 网络新闻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巢乃鹏 3

中国新闻网站收费存在问题与对策

网络新闻收费的背景 网络新闻实行收费并非偶然。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导致传媒格局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传播多元化,全球化,选择的自由化,传受关系互动化,传授者身份的隐匿性等特点,显现了传统新闻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旧媒体的共存,必然产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网络新闻实行收费既源于网络媒体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逃脱不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关于对网络新闻收费的争鸣 一、国外关于网络新闻收费的争论 1、收费派们认为内容是新闻的灵魂,有质量的新闻必须收费。收费派们还认为,网络新闻如果不加制约,网络媒体就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没有动力,网络新闻就不能摆脱吃纸媒免费午餐的恶习。网络新闻没有卖点,也就无法一如既往的吸引需求不断增加的广大受众。没有受众,网络媒体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2、在免费派看来,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聚集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地域的人群,自然也借人气,吸引了许多广告商的注意,带来巨大的网络广告商机。一旦对网络新闻收费势必会造成大量受众的流失,网站损失也将不可避免。反对收费的《每日电讯报》科技新闻主任谢恩#理奇蒙德认为,网络新闻收费抓的是机会成本,新一代网民决不会受网络新闻收费的束缚,一旦收费他们必将探求新途径获取新闻信息。 免费派认为新闻是面向公众的,如果加以收费,便有违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限制多了人们不能及时获知,就不能称其为新闻了。

我国关于网络新闻收费的争论 1、支持者认为网络新闻收费是内容供应商们自信的表现,有利于新闻质量的提高,促进网络媒体的发展,符合市场运行规律,能提升权威传统媒体经营新媒体的价值。同时,便于维护网络新闻版权、改善盈利模式,为防止盗版侵权提供技术保证,是报业集团向供应商转型的有益尝试。 2、反对者们则认为我国的网络媒体跟国外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内容到体制都没有可比性,更不能群起而效之。特别是《人民日报》的性质,属于是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为了有效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应当向公众开放阅读,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便利,而不是一味的给读者设置障碍。另外,还有反对者认为网民已习惯免费阅读,收费易造成受众流失,点击率和知名度下降。收费模式不符合网络媒体经济的价值观,免费模式是网络媒体发展的潮流。 我国网络新闻收费的现实意义 网络新闻收费与免费的背后,关系到网媒与受众,免费网站与付费网站之间的利益纷争。目前,我国网络新闻收费主要集中在传统报业的网络上。虽然有人称,报纸网络版收费是报业在自掘坟墓自取灭亡,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更有人认为,网络新闻收费三十媒体利用技术保护版权、维护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盗宝侵权的发生;同时,可以体现新闻自身的传播价值并开创网媒新的盈利模式。 1、网络新闻收费有利于保护版权,防止盗版侵权的发生。

20个新闻门户网站

一、 网站名:新浪新闻 介绍:新浪网新闻中心是新浪网最重要的频道之一,24小时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每日编发新闻数以万计。 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cd5876920.html, 二、 网站名:凤凰网 介绍:凤凰网是一个集图文资讯、视频点播、专题报道、虚拟社区、免费资源、电子商务为一体的Internet站点;网站设有专栏,介绍: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电影台、欧洲台、美洲台和《凤凰周刊》。凤凰网秉承“开创新视野,创造新文化”之精神,凤凰展翅之理想,始终坚持以先进科技配合卓越服务,根据每一位用户和客户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程式,务求协助用户和客户准确达成目标,创造辉煌成绩。2004年,凤凰网曾被大陆权威杂志《互联网周刊》评为最具影响力的5佳网站之一。 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cd5876920.html, 三、 网站名:腾讯新闻 网站LOGO:: 介绍:腾讯新闻,事实的力量,新闻中心,包含有时政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时事评论,新闻图片,新闻专题,新闻论坛,军事,

历史,的专业时事报道门户网站。 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cd5876920.html, 四、 网站名:新华网 网站LOGO:: 介绍:中国主要重点新闻网站,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记者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方频道分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天24小时同时使用6种语言滚动发稿,权威、准确、及时播发国内外重要新闻和重大突发事件,受众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论坛是全球知名的中文论坛。 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cd5876920.html, 五、 网站名:CCTV新闻 网站LOGO:: 介绍:央视网遍布全球的新媒体记者24小时不间断进行实时新闻报道,不间断提供最快捷,最权威,最全面,最丰富的新闻视听与互动服务。"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整点新闻将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整点新闻后,分别安排了各分类新闻,主要有财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3篇.docx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3篇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3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1 “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XX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XX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XX年提高1.48本。相较于成

年国民XX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的状况略好一些。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来自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更不容乐观,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XX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XX 年的最低数量,而在XX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同时,“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武汉大学文学院赵小琪教授还指出,远离原著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普遍趋势,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知识,却缺乏独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忆20年前的大学时代,‘至乐莫如读书’是那时许多人的座右铭,读书、思考、讨论成为那个时代公共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几乎读遍了校园流行的哲学著作和图书馆的争鸣小说,现在的大学生却鲜能如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分析。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报纸、期刊

浅析当前国内网络新闻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cd5876920.html, 浅析当前国内网络新闻现状 作者:尹静艺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第12期 【摘要】新闻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推进,网民 数量的大量增加,网络新闻正以一种蓬勃的态势走进我们的生活。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新闻以其独有的时效性和海量性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然而当前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网络侵权,舆论控制等问题也愈加严重。因此,建立严格的新闻审核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国家合理引导舆论成为当前治理网络新闻乱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网络新闻;资本舆论控制;发展对策 一、网络新闻概念及相关研究 (一)网络新闻概念 网络新闻是在将无序化新闻进行的有序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这种改变最直观的就是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为新鲜的咨询。这种新闻的接收不受平台和终端的制约,并且网络新闻在发展中逐步衍生出了其独有的社交性质,这种深层次的发展也将颠覆传统新闻概念,成为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相关研究 我国自1994年4月全面接入互联网,次年元月成立《神州学人》,即我国的第一家网络媒体。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第四媒体概念,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网络新闻。可以说网络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新闻行业受制于媒介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的兴起和智能硬件的推动,将网络新闻推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在讲话和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闻作为互联网+的先锋角色势必将承担更多的信息传递责任。 二、国内网络新闻当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网络新闻的海量性与单一性 网络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传统新闻经历了反复的审核,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兼顾其准确性。而网络新闻与之相比审核过程会大大缩短,在时效性超越传统新闻的同时,则远不及传统新闻所具备的准确性。在网络新闻中,素材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大量的信息汇总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云空间,这些都是传统新闻所不及的。这种海量性成为了网络新闻最大的特色。但与网络新闻的海量性相对的则是其同时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当前中国的网络新闻走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缺乏创新的阶段。如果是细心关注新闻的人可以很轻松的预估出第二天的新闻标

新闻发言人制度范例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新闻发言人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4941 新闻发言人制度 Model Press Spokesman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xxx市移民办政务信息公开透明,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使新闻发言人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中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xxx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 (一)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 (二)使党和政府的决策透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三)提高政府信息服务水平。 (四)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增强凝聚力。 (五)规范政府的舆论导向。 (六)使新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二、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基本要求、主要职责 (一)新闻发言人的设立:xxx市移民办新闻发言人由办

党组书记、主任担任。 (二)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要求:熟悉全市移民搬迁、安置情况;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顾全大局的方针;服从和服务于xxx市的中心工作;遵循客观、准确、及时、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 (三)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确定统一口径,向移民群众通报可公开的政策、信息。 三、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 (一)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对突出事件(指突然发生的重大恶性事故、群体性的事件等)以及可能影响当地社会稳定情况和事件,可举办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 (二)一般性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被媒体关注后,由相关科室调查原因,统一对采访记者介绍情况。 (三)要不断增强敏锐性和责任感,尽量在事前做好预防化解工作,经常进行排查,把事故、问题、矛盾化解在媒体关注之前。尽可能避免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四)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发布,应注意保持社会安

中国新闻史人物篇

1.中国新闻史人物篇 第一章报业开端 马礼逊 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 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第二章戊戌时期 王韬 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康有为 谭嗣同 梁启超 著名的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论家;先后创办10多种报刊,如:《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年;创造了“时务文体”,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人们称之为“舆论界的骄子”,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为资产阶级办报提供了基础。 唐才常P95 戊戌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报人,与谭嗣同合称“浏阳二杰”。 1897年到长沙,成为南学会的骨干,并主编《湘学新报》,发表大量文章,宣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资产阶级民权思想,鼓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后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事前暴露,被张之洞逮捕并立即杀害。 严复 不仅是报刊活动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 幼年受到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曾在英国海军大学留学,回国后受聘于天津水师学堂任教,后升至改校总办。 甲午海战失败后,他痛心疾首,连续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思想界有较大反响。 后在维新派办报热潮下,创办《国闻报》,大力鼓吹变法维新。提出报纸的功能在于“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而后者尤为重要。 后来思想渐趋保守,潜心于翻译工作。他反对辛亥革命,拥护复辟帝制,也反对五四新文化

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 导读:规章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一: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制度】 为进一步增加民政工作透明度,促进民政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扩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知情权、质询权和监督权,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树立民政机关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闻发言人的设立 大姚县民政局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由局领导班子担任,第一新闻发言人:张杨,第二新闻发言人:赵红,办公室主任为新闻发言人的联络员。 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新闻发言人是局发布新闻信息的责任人,应根据新闻发布有关规定,及时、准确、系统地做好全局新闻信息公开发布工作,主动引导好舆论导向。其他人员未经新闻发言人授权,不得擅自发布新闻信息。

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通报我局重大举措、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拟定相应的宣传口径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信息,其内容和口径须经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必要时应请示上级部门。 建立局新闻预警和舆情监控机制,研究、掌握舆论导向及境内外媒体有关报道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 在上级部门统一指导下,做好外地记者到我局采访的接待工作。 三、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信息的主要形式 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新闻通气会发布新闻信息。 通过互联网发布新闻信息。 通过书面形式发布新闻通稿。 通过接受记者采访、向新闻界发表谈话发布新闻信息。 四、新闻发布会的时间

局不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遇重大突发性事件等特殊情况,可随时举行。 五、新闻发布会的内容 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内容。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工作目标进展情况。 涉及局的重大问题、重要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重大突发性事件。 工作中涉及全县性的重要事项。 需要发布的其他事项。 六、新闻发布会的审批与管理 新闻发布会由局办公室统一安排。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须到县委宣传部履行审批手续,获准后方可举行。

中国事业新闻发展史

一、名词解释 1、《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 2、“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4、萍踪寄语:是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所著的散文选集。 5、时务文体: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6、《国闻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 7、《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8、《每周评论》:是这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积极配合《新青年》,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仁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9、《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办地点广州,1834年发表《新闻之略论》一文,是在中国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10、大清报律:1908年1月16日,清朝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定了《大清报律》草案报清廷审批。 11、“洋旗报”:是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可以不接受日伪军的新闻检查,因而在1938年之后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代表报纸有《文汇报》《申报》《新闻报》《每日译报》等。 1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造的新闻之最有: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13、大江报案:《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必须有极大极烈之改革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 14、《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6开月刊,每6号为1卷,由上海群益书店印刷发行。自第2卷起因其名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有重名之嫌而改名为《新青年》,之后闻名于世。 二、填空题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办地点广州,1834年发表《新闻之略论》一文,是在中国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中国新闻史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选)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特征:内容:刊登皇帝谕旨、臣僚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和文字体裁划分,没有广告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选)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 内容: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 性质: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作用: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性质: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 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选) 印刷: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 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传抄的办法; 始于明代中后期民间报房的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 此后出现“黄皮京报” 发行: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因此,邸报又称驿报; 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 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 京报有人专送 6.邸报与现代报纸的区别。(主观)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消极作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中的作用,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 积极作用:①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