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四)

姓名学号班级分数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

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1.“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A.庞涓B.孙武.韩非D.孙膑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墨子D.孟子

3.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于()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4.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于()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道家思想D.法

家思想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这种辩证思想出自于()A.《论语》B.《离骚》.《道德经》D.《孙子兵法》

6.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推翻残暴的统治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7.下列重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其中完成于秦朝的有①都江堰②万里长城③灵渠④京杭大运河()A、①③B、②③、②④D、③④

8、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主要动力。首先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人是()

A、周王周武王

B、陈胜吴广、项羽刘邦D、蒙恬李斯

9.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A.夏朝B.商朝.西周D.秦朝

10、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

B.小篆或隶书.楷书D.草书傲视群雄,兼并六国,统一了字、

11、货币、度量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隋帝D.成吉思汗

1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正确的外交策略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

13、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那么,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9年

14、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宗法制D、世袭制

15、秦末农民起义中发生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城濮大战、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西周.秦朝D.汉朝17.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

驾准备,圣旨上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

B、甲骨、楷书D、小篆

1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李白。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齐桓公.周武王D.汉武帝

19.秦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是①太尉②丞相③御史大夫④郡守⑤县令()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

20.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始于()

A.黄帝时期B.夏启时期.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21.为巩固统一,加强各地的经济化交流,秦朝统一了字。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字是()

A.大篆B.小篆.隶书D.楷书

2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拓疆土,加强集权,强化专制,其中,给我国古代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B.统一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D.开灵渠,修长城

23.在下列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与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帝王──秦始皇有关①打败北方的匈奴人②统一六国③统一度量衡和字④修筑长

城⑤实行焚书坑儒⑥思想上确立了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24.秦朝末年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A.秦朝实行暴政

B.各地民族矛盾的尖锐.秦朝土地的高度集中 D.徭役赋税的繁重

25.如果编演电视剧《秦始皇》,秦始皇要在中央设置官职,应该不包括()

A、丞相

B、司隶校尉、御史大夫D、太尉

26.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

27.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了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D.项梁

28.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秦朝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A.防御匈奴的进攻B.为了传扬后世.为了显示秦朝的强大D.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学≈科≈网] 2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让全国各地的人民知道秦

国的法令与治国政策,最有效的办法是()

A.统一货币B.统一度量衡.统一字D.焚书坑儒

30.秦国在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B D

3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 A、陈村B、沛县、大泽乡D、渔阳

32.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化的交流④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①②④D.②③④

33.秦国在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34.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监察百官.帮助皇帝处理政事D.负责皇帝的起居

35.以下人物中曾属于秦末农民战争领袖的是①陈胜②吴广③张角④刘邦⑤项羽()

A.①②

B.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36.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的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37.“伐无道诛暴秦”所指的事件是()A.焚书坑儒B.牧野之战.楚汉之争D.大泽乡起义

38.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A.①②③B.②

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

39.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开始于()A.春秋B.战国.秦朝D.西汉

40.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否定的是()

A.推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D.修筑万里长城

4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李白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商鞅变法D.秦统一六国

42.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其重要举措是()

A.推行郡县制

B.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开创科举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楚汉战争的性质是()A.农民起义B.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平民起义D.奴隶主镇压奴隶的

44.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人民法制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

45.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中央设置()分管监察。

A、丞相

B、太尉、御史大夫D、郡守

46.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在全国分为()个郡。

A、30

B、32、36D、40

47.焚书坑儒”()方面的书必须焚烧。A、医药B、占卜、种植D、儒家诗书

48.骊山是秦始皇的()A、行宫B、书房、花园D、陵墓

49.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D.有朋自远方,不亦尔乎

50.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解救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军队,楚军过了漳河后只保留了三天的军粮,将随身携带的铁锅砸破,把船凿沉,并烧掉了军营。描写这一事件的成

语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破釜沉舟D、负荆请罪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51题10分,52题9分,53题10分,54题7分,55题4分,56题16分,57题6分,共分)

51.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回答:(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年?(1分)

(2)变法令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

(3)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1分)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4分)

52、请简要说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分)

53、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请你回答下列与秦朝有关的问题:

⑴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什么?(1分)

⑵为了辅佐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设置了哪三个重要官职?(3分)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

⑶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化交流,秦朝统治者又实行了哪三个统一?(3分)

⑷秦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这么多措施,可结果却是二世而亡,这是为什么呢?(2分)

54.秦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说明。(7分)

55、关于修长城的历史影响,有人认为它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的作用有人却认为它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的意义。你同意那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阐述你同意这一看法的理由。(4分)

56、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对秦始皇进行评价。(从他推进和阻碍历史进程影响两方面进行评价)(16分)

57、识图,回答问题:(6分)

(1)这是秦朝哪位皇帝加强经济的措施?(1分)

(2)他统一全国的钱币和字分别是什么?(2分)

(3)他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DDBBBDBAABDDAB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 4353637383940

答案BBDBBAADDDBDBDA

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DABDDD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51题10分,52题7分,53题10分,54题7分,55题4分,56题16分,57题6分,共60分)

51.(1)公元前356年(1分)

(2)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3)成功了(1分);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4分)

5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政治上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1分)、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1分);②统一字、货币和度量衡(3分);③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1分);④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3分)。

53、(1)皇帝(1分)

(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分)郡县制度(1分)(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字(3分)

(4)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2分)

54.(1)自公元前230~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2)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度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2分)

(3)秦因暴政而灭亡的教训为西汉统治者引以为戒,从而促成了西汉初年盛世局面的出现。(2分)

(4)秦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分)

55、答:(1)积极方面:长城抵御了匈奴等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化的正常发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闻名世界,是人类明的一分宝贵的遗产。(4分)

(2)消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原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生不利于民族间的经济化交流;它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长时期内末起到军事防御工程的应有作用。(4分)

56、答: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2分)。他顺应历史潮流,结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分);统一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这一方面说,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2分)。但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化,大兴土木、制定残酷的刑法,因此说他是暴君(4分)。

57、答:(1)秦始皇赢政;(1分)

(2)圆形方孔钱和小篆;(2分)

(3)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1分)

(4)有利于巩固秦朝初期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2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C.大禹 D.嫘祖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0.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1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C.招贤纳士D.打败强敌袁绍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3.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C.汉景帝 D.汉武帝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闭卷)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 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的再现啊! A.推恩令B.王位世袭C.禅让制D.大一统 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图所示文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B.秦朝C.西汉D.唐朝 5.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1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2. 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A.元宵节B.端午节C.清明节D.中秋节 13.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4.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杜诗--水排B.张衡--地动仪C.诸葛亮--耧车D.华佗--麻沸散 15. 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A.①③⑥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16.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1.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是什 么意思?其中“孝公”是谁? 答:出自商鞅之口;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 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孝公”是秦孝公 (2)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作为: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3)这一作为有何影响?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答:他主张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5)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答:战国时期;秦国 (6)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答:建立县制 (7)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强国力 (8)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答:①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②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9) 材料二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场景: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10)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1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答: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A.刘邦 B.刘彻 C.刘备 D.刘秀 2.小明正在探究我国古代在黄河流域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现象,你能告诉他这种办法是() 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 3.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铁农具 ③磨制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4.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春秋争霸战争风起云涌B.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姓响应 C.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D.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 5.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A.炎帝、盘古B.炎帝、黄帝C.黄帝、女娲D.盘古、女娲 6.有学者认为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已知道冶炼金属。按照此标准,你认为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半坡时期B.夏朝C.商周D.秦汉 7.台湾作家柏杨在《中国人的史纲》中把中华人的活动历史,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事实越来越多并且有文物验证但文字流传较少的“半信史时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按其划分法,

“传说时代”应指() A.盘古开天辟地B.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8.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9.“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了A.商鞅变法的原因B.商鞅变法的措施C.商鞅变法的性质D.商鞅变法的影响10.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D.炎帝教人通商交换 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2.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3.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14.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文字出现最早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行书 1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其中法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含答案)详解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同学们,你喜欢历史课吗?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你的风采吧!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A.玉米B.粟C.水稻D.大豆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朝的帝制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A. 推官是用牛耕 B. 修建灵渠 C. 制造出铁农具 D. 修建都江堰 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C.努力生产粮食D.靠贵族推荐 9、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 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爆发于大泽乡 B. 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 1、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 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①材料中提到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是什么朝代?西汉请回答: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请写出他的路线为及其开辟做出突出贡献 的人物?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张骞丝绸之路③欧洲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中国称当时罗马称为什么? 丝国大秦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战到和的关系 ⑵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出现的原因材料一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 材料二昭君和亲 ⑶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处理民族关系,“和”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当受到侵略时,必以“战”为主,反抗外族侵略 4.(P78)“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前期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5( P87 )“……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种,武士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 [1].材料中的“陵墓”指的是谁的陵墓?——秦始皇 .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其杰作是什么?该杰作被誉为什么?——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6.( P72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中提到的“骞”指的是谁?——].张骞[1[2].他初行时间及目的是什么?——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充足 B.技术落后 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料单一 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3.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 A.启B.汤C.盘庚D.纣王 4.《论语》云:“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齐桓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晋文公称霸D.勾践称霸 5.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 6.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8.“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9.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诸侯、卿大夫、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丞相制 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非攻”“节俭” C.“以法治国”D.“仁政治国”11.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精编(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2016年部编教材)材料 分析题 一、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三: (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 什么作用? 重用人才,实行改革,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强大军队。 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 么作用?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作用是: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二、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材料二: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孔子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儒家。孟子。 (3)他的主张是什么? 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 孔子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实事求是,经常复习,要谦虚谨慎。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 3.参考下图: 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楚 B.宋 C.晋 D.魏

6.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0.“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1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 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帝 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 展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佛教的盛行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相对稳定 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开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 A、麻醉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班固 D、孙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发生在( ) A.汉元帝时 B.汉武帝时 C.三国时 D.南北朝时 2.“丝绸之路的”是闻名世界的东西交通要道,它开创于( ) A.西汉 B.秦朝 C.东汉 D.战国 3.下列不属于张骞通西域的作用的是( )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B.开辟了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C.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4.东汉时期的一次治理黄河的行动使得黄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没有改道,这次治理是在谁的 主持下进行的( ) A.王景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明帝 5.右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稀世珍宝,这一文物的生产年代是( ) A.战国 B.汉代 C.魏晋 D.秦朝 6.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具,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一工具的发明者及朝代是(课本 74页上冶铁水排图,不带下面的文字)(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7.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可后来匈奴既发展畜牧业,也发展农业。这是受哪一民族的影 响( ) A.蒙古 B.汉族 C.羌族 D.越族 8.古代的西域是指( ) A.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B.葱岭以西更远的地区 C.今天中亚和西亚一带 D.今天的西欧一带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典故和谁有关( )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10.今天的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最早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 C.战国 D.秦朝 11.“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是哪部作品的主张(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无神论》 D.《论衡》 1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台湾 B.南京 C.洛阳 D.北京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次短暂统一是( ) A.东晋 B.西晋 C.南朝 D.北朝 14.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 A.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B.加强对汉族地区的通知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洛阳的气候好 1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北人南迁 B.温暖湿润 C.土地肥沃 D.种植水稻 16.西汉末期商人用于交易的货币应该是下列的哪一种( ) A.半两钱 B.圆形方孔钱 C.五铢钱 D.刀币 17.两汉时期,不是手工业技术新成就的是( ) A.冶铁用水排鼓风 B.发明使用耧车 C.纺织使用提花机 D.用钢材制成的兵器 18.“蒙古好风光,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 ..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 以免除 ..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 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 ..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 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两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两幅示意图确定适当的名称。 (2)图一说明秦朝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什么?秦朝时日常文书往来通用的字体又是什么? (3)图二是谁采取的措施?据图说出这一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两项措施有什么相同点?(提示:可从目的、基础、作用、影响等方面回答) 3.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央集权制度。请回答: (1)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 (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体制)示意图 ...。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发生在 A.汉元帝时 B.汉武帝时 C.三国时 D.南北朝时 2.“丝绸之路的”是闻名世界的东西交通要道,它开创于 A.西汉 B.秦朝 C.东汉 D.战国 3.下列不属于张骞通西域的作用的是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B.开辟了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C.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4.东汉时期的一次治理黄河的行动使得黄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没有改道,这次治理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 A.王景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明帝 5.右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稀世珍宝,这一文物的生产年代是 A.战国 B.汉代 C.魏晋 D.秦朝 6.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具,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一工具的发明者及朝代是(课本74页上冶铁水排图,不带下面的文字)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7.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可后来匈奴既发展畜牧业,也发展农业。这是受哪一民族的影响? A.蒙古 B.汉族 C.羌族 D.越族 8.古代的西域是指: A.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B.葱岭以西更远的地区 C.今天中亚和西亚一带 D.今天的西欧一带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典故和谁有关?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10.今天的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最早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 A.西汉 B.东汉 C.战国 D.秦朝 11.“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是哪部作品的主张?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无神论》 D.《论衡》 1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台湾 B.南京 C.洛阳 D.北京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次短暂统一是 A.东晋 B.西晋 C.南朝 D.北朝 14.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A.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B.加强对汉族地区的通知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洛阳的气候好 1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北人南迁 B.温暖湿润 C.土地肥沃 D.种植水稻 16.西汉末期商人用于交易的货币应该是下列的哪一种 A.半两钱 B.圆形方孔钱 C.五铢钱 D.刀币 17.两汉时期,不是手工业技术新成就的是 A.冶铁用水排鼓风 B.发明使用耧车 C.纺织使用提花机 D.用钢材制成的兵器 18.“蒙古好风光,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A.东夷 B.突厥 C.蒙古 D.匈奴 19.欧洲人最早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 B.汉朝 C.战国 D.春秋 20.可以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查到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之争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班超经营西域 D.张衡制造地动仪 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1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2分,共55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1 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 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 (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 (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材料三: 1 人教版七年级 2 复习资料(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 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上图的人物是谁?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2 人教版七年级 3 复习资料(3)他的主张是什么?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 (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 材料三: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B.电视连续剧——《大舜》 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D.长篇小说一一《封神演义》 2.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A. B. C. D. 3.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4.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5.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6.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7.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铁农具 ③磨制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8.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河姆渡黑陶钵B.战国青铜牛尊C.战国农具D.秦半两钱 9.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 10.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11.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案栏内的相应位置。 A.女娲补天 B. 精卫填海 C. 嫦娥奔月 D. 牛郎织女 2.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 A. 350万年B . 260万年C . 170万年D . 80万年 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下列哪两个地方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A.周口店、元谋 B ?元谋、半坡C ?河姆渡、半坡 D ?周口店、河姆渡 4. 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A.主干部分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B.华人都是黑眼睛、黄皮肤 C.黄色在中国古代最为尊贵 D.华夏族诞生在黄河流域 5?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 .黄帝 B .嫘祖 C.伶伦 D .仓颉 6.相传尧、舜、禹之间通过推举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 A.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7?相传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都城在 A.涂山 B. 绍兴 C. 阳城 D. 亳 8.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 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9.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 A.纣 B. 汤 C. 启 D. 桀 10. 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一一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 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 A.大篆 B. 甲骨文 C.小篆 D. 隶书 11. 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00年 B.晚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年 12?举世闻名的“三星顿”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