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1组成

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2基本信息

方名:小青龙汤。

来源:

出处:《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汤头歌: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1]

功效及功能: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用法指导: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3方诀

1、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2、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3、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4趣味方剂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5方组趣味记忆

马老五跪下细心烧干姜。解:马(麻黄),老(国老,即甘草),五(五味子),跪(桂枝),下(半夏),细心(细辛),烧(芍药),干姜(干姜)。

6方剂速记法

姜五麻细辛半草药枝(想象:姜五妈细心拌草药汁;解:干姜五味子麻黄细辛半夏炙甘草芍药桂枝)

7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比如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或者苓桂术甘汤等等。

8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9名字由来

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另,方中主药麻黄一味色青形似青龙,故曰“大小青龙汤”。

10化裁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参考资料

小青龙汤打油诗

小青龙汤打油诗 学中医难,中医难学,难就难在古今语言的不习惯,而伤寒论作为中医精髓,又是必须要背记的一道门坎,但它毕竟离现在有2000多年了,张医圣的话着实不好记。 不过,这倒难不倒很多对中医有深厚兴趣的学友,他们纷纷脑洞大开,为自己快速记忆伤寒论的条文编了打油诗,既顺口,又好记。 下面按主证、使用方剂、用药思路、用量、煎煮方法,喝药要求等6个方面对比一下,看看哪一首好点。今天就罗列一下网友们文采多样的打油诗,看完赶紧收藏。 先看看伤寒论的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乾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乾薑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伏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再看看帮助背记的打油诗 打油诗一: 小小青龙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厦甘和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点评:此诗押韵,但太笼统,只能记了个大概,只记下了小青龙汤有什么用,用了什么药,然后就没有,而小青龙汤证、剂量、用法没有,特别是主证没讲清楚。打30分!打油诗二: 小青龙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渴利急, 姜桂麻黄芍药草, 细辛半夏五味齐。 点评:此诗押韵,好记,比上一首好用。但只是讲了主治、病证、用药三个方面。不齐全,打40分。 打油诗三: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昧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点评:此诗押韵,好记,但和第一首差不多,打30分!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小青龙汤证大鼠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小青龙汤证大鼠血液代谢组学 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小青龙汤证大鼠血液中内源性代谢物,为小青龙汤证本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13只和小青龙汤组13只,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制作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证)模型,小青龙汤组灌胃小青龙汤,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15 d后,3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GC-MS检测。图谱经预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3种小分子标志物,分别为乳酸、3-羟基丁酸、甘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葡萄糖、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质。结论乳酸、甘氨酸等标记物集中表现为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为小青龙汤证本质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血液;小青龙汤证;大鼠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4.023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4-0083-04 Metabonomics Study on Blood of Rats with Xiaoqinglong Decoction Syndrome Based on GC-MS ZHAO Xiao-hua1,HE

Li-qing1,GAI Jiang-hua2 (1.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24,China;2.Changzh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angzhi 04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ndogenous metabolites in blood of rats with Xiaoqinglong Decoction Syndrome by using GC-MS;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esearches on the essence of Xiaoqinglong Decoction Syndrome. Methods Totally 36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 (10 rats),model group (13 rats),and Xiaoqinglong Decoction group (13 rats). Model group and Xiaoqinglong Decoction group were used to make the models of exogenous cold and internal fluid syndrome (Xiaoqinglong Decoction Syndrome). Rats in Xiaoqinglong Decoction group received gavage with Xiaoqinglong Decoction,while rats in blank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thing. Blood of rats in the three groups was taken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detected by GC-MS 15 days later,and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PLS-DA. Results 13 kinds of biomarkers were found:lactic acid,3-hydroxy-butyric acid,glycine,serine,lysine,dextrose,arachidonic acid and other metabolites. Conclusion Expressions of biomarkers,such as lactic acid and glycine,are energy metabolism,immune function,and

大青龙汤的应用经验

大青龙汤的应用经验 提要 结合验案以说明从体质着眼,大青龙汤适用于形体壮实,肌肉坚紧的重体力劳动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受寒或触湿病史,患者有汗出不畅的痛苦。服药后以汗出通透为原则,不可太过或不及。本文还对麻黄与石膏配伍应用的药证进行了发挥。 大青龙汤历来被视为峻汗之剂,临证时诸医畏其有“大汗亡阳”之弊而多有顾忌,致其腾龙作雨之能难有用武之地,笔者因其既可发越郁阳、散寒解表于外,又具发越水气,因势利导,逐水湿之邪于无形,故临证喜用之,每有桴鼓之效。试将临床用方的验案和经验 所得归纳如下,以就正以同道。 一、大青龙汤证验案一: 赖某,女,33岁。2004年5月21日就诊。在上班时觉一阵发冷后始出现头痛,浑身不适,人觉欲寐,后伏在桌子上睡了一会儿,因觉冷而醒,随即浑身酸痛,怕冷逐渐加重,到了当日晚上恶寒明显加重,穿了件棉衣裹了件被子依然怕冷,患者在电话中向笔者就诊,电话中问知患者口不干不苦,咽部在吞咽时觉痛,大便正常,无咳嗽无发热,当时辨为 太阳病伤寒的麻黄汤证,处方: 麻黄15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杵), 炙甘草6克,二剂。 嘱其每隔2至4小时热服一次,如见有汗出或口干或咽痛,减少服药次数或延长 服药间隔时间。 第二天电话得知患者昨天晚上5时、9时、11时和第二天早上8时分别各服了一

次药,末见明显汗出,但浑身疼痛和恶寒已解,咽痛已除。面诊时患者诉肩背部酸、重明显,头部时痛,人觉疲劳懒动,自觉有口臭,大便正常,无明显口干口苦,无心烦,夜寐可,小便不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而沉。望诊见患者精神尚可,两目有神,肌肉结实。腹诊: 腹有力。投以大青龙汤原方: 生麻黄18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 炙甘草6克,生石膏20克,生姜三大片, 红枣10克,一剂,患者当日晚下始服,至睡前共服了二次,第二天诸症全解。 又过了五天,患者诉前额部头痛,尤以中午和天气热时头痛更甚,呈抽痛,有时痛得难以忍受,口不苦不干,大便正常,小便不黄,纳食可,夜寐可,舌质较淡苔薄白,脉缓。笔者认为是溢饮之病,仍投以上方,即大青龙汤一剂,服后患者诉前额和背部汗出较多,头痛和背部的酸痛全部缓解,当夜得以安眠,无心悸、失眠、烦燥等症。 注:麻黄汤和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为什么该患者服用麻黄汤和大青龙汤后末见明显汗出呢?事后笔者也是满腹疑虑,于是就亲自到药房,发现如今的麻黄放置时间长且不说,且茎小根细,根根带节,再检索《伤寒论》中仲景所用之麻黄无不例外均注明要去节。去节不去节对发汗作用是有一定影响,这就提醒医者对自已所用药物要有个全面的了解。还有麻黄是否新鲜也是重要因素,此点在《百年中医李翰卿》一书有专节 论及。 二诊时投以大青龙汤似乎有些费解。在《伤寒论》中论及大青龙汤证的是38和39条两条条文,这两条条文阐述了两种不同的病情。38条是说明在外有寒邪束表内有郁热情况下的大青龙汤证,其方证的着眼点在于“寒、痛、烦”。而对39条的理解,需结合《金匮要略》中治疗溢饮的条文,即“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二者可以寻找到的共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心得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心得 作者:张友堂, 李云飞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名: 中医药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9,26(6) 被引用次数: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翟华强.陶丽君.王凤秀.刘青小青龙汤分治哮喘[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2001,23(2) 2.林宏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急性发作期寒性哮喘23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新中医2003,35(6) 3.杨道银.阎逆修小青龙汤加昧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8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 4.孙丽华小青龙汤活用治疗哮喘[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06,1(2) 5.黄开珍.王朝晖.黄美杏.韦思尊加味小青龙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2例[期刊论文]-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 6.郑星宇.杜思哲.任林.骆杰伟四逆散合小青龙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体会[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 7.倪晓畴.郭云胜.降世国.史朝晖经方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哮喘100例临床报告[会议论文]-2007 8.王伟.徐海波.张狄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哮216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 9.程洁小青龙汤为主治疗小儿寒性哮喘证的体会[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 10.林再政小青龙汤的变化与临床运用[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1,23(6) 引证文献(3条) 1.李明霖.高杰小青龙汤治疗喘证[期刊论文]-中医学报 2012(12) 2.谢晓辉.霍岩.高轶峰浅谈中医中药治疗老年人哮喘病[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5) 3.张子福小青龙汤临床应用举隅[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cb8638548.html,/Periodical_zyyxx200906034.aspx

小青龙汤对哮喘的辨证应用

小青龙汤对哮喘的辨证应用 江丹 小青龙汤是来自《伤寒论》的传统经方,至今仍有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虽然小青龙汤的传统方义在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实际上,在临床上适当辨证加减,合理应用,可适用于寒、热、痰、饮等各型哮喘。虽英人痰热较多,但本人多年在治疗哮喘的过程中,应用小青龙汤灵活加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故总结经验与典型验案如下: 一小青龙汤的组方与方解: 《伤寒论》:“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治咳逆倚息不得卧”。 综《伤寒论》之原意,小青龙汤是用以治疗喘急或咳嗽,表寒内饮,而热像不明显的。 麻黄桂枝:辛温表散、宣肺平喘; 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且润肺育阴; 乾姜细辛:温化内饮、兼散表寒; 五味子:温敛肺气、平逆止咳; 半夏:燥湿化痰、降气和胃; 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配白芍,酸甘化阴以佐麻桂之辛散太过。 小青龙汤一派温药组方,但其配伍合理,组方严谨,温而不燥,散而不过,其内外均顾,定喘止咳的作用十分确切。临床治疗哮喘,适当配伍,可改变其温化的特性,仍保留其确切的功效。 二各型哮喘的辨证要点与小青龙汤的灵活加减 哮与喘在中医当有别,古人云:“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医学正传》。我们今天临床遇之哮喘,实则难以分别开来。但我们的哮喘概念,实际上包括西医的哮喘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肺气肿等各种以呼吸喘促、胸中憋紧、喉中痰鸣为主症的病证。 根据本人临床体会,哮喘常为以下几个类型,现择几例活用小青龙汤见效者,辨证分析如下: (一)外寒内饮: 患者素体偏寒,或湿盛。消瘦、体弱、畏寒、四肢不温、胸闷气短,又逢外感风寒。卡它,鼻流清涕、头痛、周身困痛、喘促气急、咳吐白痰;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 辨证要点:1内外均无热象;2见于慢性哮喘,体质较弱,但哮喘程度并不甚者,感冒数日或反复外感不清者。 方药选择:小青龙汤原方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文章目录*一、小青龙汤概述*二、小青龙汤功能主治*三、小青龙汤服用方法*四、小青龙汤副作用*五、小青龙汤注意事项*六、小青龙汤药典记载 小青龙汤概述 1、定义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2、别名小青龙汤。 3、组方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4、制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即得。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微苦。

小青龙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2、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过敏性鼻炎、胸膜炎、肺水肿、肺心病等证属外寒内饮,水寒相搏于肺者。 小青龙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 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浅谈小青龙汤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浅谈小青龙汤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2006级硕士研究生(210029)刘利民 摘要: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机理及临床应用。 关键字:小青龙汤,变应性鼻炎 小青龙汤是治疗风寒客表、水饮内停的重要方剂,其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已涉及到多系统多病种。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亦有很好的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临床医生加入到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来。 1.概述: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如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也有“痰饮咳嗽”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用小青龙汤的记载。小青龙汤组成为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药物配伍聚收散升降为一体,共同达到解表蠲饮、止咳平喘的目的。八味相配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苏,宣降有权,诸证自平[1]。 2.临床药理学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在很多方面,诸如平喘、止咳、抗过敏、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而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则主要从具有抗过敏的特性来研究。 小青龙汤的抗过敏机制是国外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领域。其中单味药中抗过敏的有麻黄、细辛、五味子,能增强免疫机能,甘草能降低免疫机能。竹内良夫、曾根秀子[2][3]等人均证实了小青龙汤有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组胺血清素和乙酰胆碱及和光凝胶与卵蛋白多种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唐有为[2]在日本汉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中介绍:小青龙汤是汉方治疗本病的代表方,可用于以虚实中间证为主的各种“证”的治疗。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如下药理作用: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游离;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PAF;抑制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抑制组胺、5-HT、Ach 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殖;在IL-5存在的条件下;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生存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抑制Ca2+应答而抑制鼻腺腺泡细胞的分泌等。上述药理作用主要来自于小青龙汤成分之一,麻黄中的麻黄碱。而且小青龙汤由于不影响中枢组胺受体和毒蕈碱样胆碱能神经,故不易产生困倦。 3. 中医治疗机制: 变应性鼻炎亦称为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鼽水,是指因变态反应原因所致的鼻粘膜炎症。临床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特征。病证常伴畏风寒,舌淡红,苔白或白滑,易感寒而发。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多呈苍白水肿。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为肺、脾、肾三脏虚损,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治疗大多以脏腑辨证为主,病位多位于肺、脾、肾三脏。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阐述研究。干祖望教授[5]认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仅仅是过敏性疾病作用于鼻部而已,治疗应该站在过敏性疾病角度上治疗鼻病,而并非站在鼻病的角度上来治疗过敏性疾病。辨证上本病既与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不足型相关,又有肺经伏热证型。熊大经[6]认为肺气虚寒,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寒之邪,风寒侵入,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发为鼻鼽。邪气遏肺、肺失清肃、津水停聚,则鼻内肌膜肿胀、苍白、鼻塞不通、发为鼻鼽,故认为鼻鼽之病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寒。王德鉴[7]认为本病发生是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因,尤以肺气虚为主,因肺主人身之表,开窍于鼻,故肺气虚则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人,肺气不得通调,鼻窍不利而为病。此外,肾脏虚寒也是本病常见病因之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肺气,脾虚则肺气不足,肺失宣降,水湿停聚鼻部而为病。 变应性鼻炎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通过辨证分别予以益肺、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经常上网,看到很多患者被小小咳嗽所烦恼,感觉有必要介绍下余治疗咳嗽方法。余虽然治疗咳嗽病人不是很多,但觉得甚是容易,确没有遇到治疗无效的,基本上都一方愈,轻者三帖,重者七帖。余只用一方加减治疗,此方就是小青龙汤。当然加减不是余发明的,余只是有好方法就依样画葫芦而已。 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之于肺而始作,内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凡内外合邪之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故凡诸病之气合于肺则为咳嗽,不合则不咳嗽,本症无一定方,然水饮,凉为咳嗽之根,伤寒论云咳嗽者去人参,以人参多液助水饮也,故金匮以小青龙汤一方加减为五方,皆行水为主也,麻黄桂芍可以去,取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不可离,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并阿胶,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芪,白术;多痰者可加桑白皮,茯苓。孙真人颇得其秘。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王兵河北医科大学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来概括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治病必求于本”,小青龙汤证的机理本质到底为何众说不一,笔者想根据《伤寒论》原文试探讨小青龙汤证的本质机理所在。 “伤寒表不解”,是表寒太重,发汗力量不够,还是正气虚羸,无以运邪外出?显然,此证当为正气虚羸卫阳不振,不能“卫外而为固也”,营阴亏乏,不能“藏精而起亟也”。正气不能奋起与表邪相争,鼓邪从汗而散解,而使表邪盘踞久不得解。又肾中精气化生的肾阴肾阳,为人一身阴阳之根本,而其中犹以肾阳真火为人身立命之根基。三焦为水火气机的通道,内通脏腑,外联肌表,络属膀胱,主一身之表,肾中真火通过三焦膀胱道路而充养卫阳,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亦言:“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故肾阳真火不足,必致卫阳偏虚,卫阳不振,外表则更容易受到邪气侵袭,而肾中真火乃龙雷相火,只有相火以位,心之君火才得以明,此时肾中相火不足,不能循三焦道路上济心火,必致君火昏聩不明,君相二火不振,不能震摄群邪,必然浊阴四起,凝而不行,而为病患。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细辛、半夏,方中麻黄辛温行散,外散表寒,内畅三焦;半夏交通道路,使表里得通,中下二焦得畅;桂枝在下入肾,缓补肾阳真火,在中入心助君火以明,又得麻黄入心肾为助,则火焰愈明;细辛达肾壮真火,使真火能上出,以行补卫阳、明君火之功用。诸药合用,使肾火得旺,阴寒之邪得散,此即《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意。 小青龙汤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又是从何而来?这关乎到水谷精微在体内的运行转化,尤其是水液的传化。水谷入胃,何以腐熟?夫肾中真火经循冲脉上济胃阳,胃阳藉肾阳之用使“饮”与“食气”得以腐熟而化变成初始精微,其中水之精主入脾,谷之精主走肝,共达心之包络而入心。若心之君火不振,水谷之精不能全部禀受心之阳气而化赤为血,其中一部分凝为痰湿水气结于心下而感觉“心下有水气”,此痰湿水气主要为水之精凝结而成。因脾阳需肾阳真火以煦,而肝肾同寄相火相互为用,故当肾阳真火不足之时,肝阳受影响较小,而脾阳受影响较大。所以谷之精入肝可以得到进一步化变,而水之精入脾则不能进行化变。谷之精只有极少部分凝结为痰湿水气,而水之精则大部分结聚为痰湿水气,故临床上多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此为脾阳不足偏甚,如果是咳吐浓稠偏白痰唾沫则为肝阳不足更甚。水之精既凝心下就使上输的水之精相应减少,则肺中受纳的水之精也会减少,故而出现“或渴”的症状。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源,肺为华盖在上为天,膀胱位居下极为地,水气循环,天地相交,人体津液得到周流敷布。但是此时,肺中所纳水之精不足,不能正常下降,天地水气循环被打破,而同时在下的膀胱的气化功能由于肾阳的不足也出现紊乱,故而天地水气不行,就可能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

刘渡舟医案

刘渡舟医案 1.呕利 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8岁。初夏迎风取爽,而头痛身热,医用发汗解表药,热退身凉,头痛不发,以为病已愈。又三日,口中甚苦,且有呕意,而大便下利粘秽,日四五次,腹中作痛,且有下坠感。切其脉弦数而滑,舌苔黄白相杂。辨为少阳胆热下注于肠而胃气不和之证。 黄芩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甘草6克。服3剂而病痊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犯984;123》 按语:本案以邪郁少阳为主。少阳有邪,则胆气郁滞,横犯肠胃,上逆于胃则呕吐,下迫于肠则下利。少阳疏泄不利,气机不畅,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正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证机,故三投而愈。 2.奔豚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54岁。主诉脐下跳动不安,小便困难,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胸则心慌气闷,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每日发作四、五次,上午轻而下午重。切其脉沉弦略滑,舌质淡,苔白而水滑。乃水停下焦之苓桂枣甘汤证。疏方: 茯苓30克,桂枝10克,上肉桂6克,炙甘草6克,大枣15枚,用甘澜水煮药。 仅服3剂,则小便畅通而病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115》 按语:此证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名曰“奔豚”,乃固心阳上虚.坐镇无权,使下焦之邪得以上犯。仲景治此有两方,若气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气冲而小便不利者,则用苓桂甘枣汤。今脐下悸而又小便困难,与苓桂甘枣汤之证机合,用之果获捷效。 3.苓桂术甘汤 水心病(冠心病) 刘渡舟医案:陆某某,男,42岁。形体肥胖,思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抢治两月有余,未见功效。现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心悸而胀痛不休。视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脉沉弦,偶见结象。辨为水气凌心,心阳受阻,血脉不利之“水心病。”处方: 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l0克。 此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带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乃于上方加附子9克,肉桂6克,以复心肾四气。服3剂手足转温,而不恶寒,然心悸气短犹来全愈,再与上方中加党参、五味子各l0克,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6剂,诸症皆瘥。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30一31) 按语:本案冠心病由水气上冲所致,刘老名之为“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短气等心病证候,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效果堪优。 [补述] 刘渡舟教授认为,苓桂术甘汤证发病关键是“水气上冲”,极易引起心悸、胸闷、短气,刘老谓之“水心病。”临床辨识此病名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颧、颊、鼻柱围、下额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之黑班,名为“水斑。”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切脉:或弦,或沉,或

为小青龙汤发出呐喊

为小青龙汤发出呐喊 《桂林本伤寒病杂论.卷七.第八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我们先这样想:一般《伤寒论》里讲到“心下”,多数指的是“胃”;只有这一条讲的是“肺”。因为如果是“胃”里有水气,那是苓桂术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所以,这里讲的“心下”是指肺,讲一个人长年因为体质的关系,肺中积了很多死水;也有人讲小青龙汤这个不是肺里积水,是渗出物,肋膜炎之类的渗出物,因为小青龙汤的确对这类的病很有效。所以总而言之是身体里有没用的死水。 寒邪进到身体里穿过皮表、穿过肺的时候,一般肺里没有堆着这些水邪的时候,它会继续往血脉、骨头里去钻、去找它的同类。 但如果它在经过肺的时候看到这些死水,同气相求,它是不是就会觉得“这里有游泳池、观光盛地!”然后就全部聚在肺里面留下来了? 所以当肺里面有东西跟这个寒气相遇的时候,往往这些寒气就全部聚到肺里去了,肺里面原来的那滩死水,就变成塞满寒气的死水,然后肺就再也受不了了——原来只是死水的时候都还好,还装没事——这下就开始狂咳嗽了。通常小青龙汤越有效的时候,就是这个肺里面塞满寒气的死水越多的时候,这种咳嗽会咳得非常猛烈,这时候小青龙汤就会非常好用。但如果肺里面的死水只有一点点,这个病毒觉得这里不够好玩,东一点西一点散在身体各处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不会太好用。所以小青龙汤要好用,这个死水的“水气”要够多才行。基本上小青龙汤是某种体质的人特别会有的,某种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这个我们之后再讲。 一旦有小青龙汤证出来了,这个人就会狂咳嗽,或者是平躺下来以后就咳得更凶,这个狂咳嗽的咳法,一定是比较有稀痰的,因为肺里面的死水遇到病邪以后就变成稀稀的痰,这时候身体就会想把它排掉,所以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白白透明或者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咳出来那个痰吐到水里很快就化掉了,因为它跟水还很接近,“痰饮很多”这是个辨症点。如果是小青龙汤证但是咳黄痰怎么办?那也没关系,小青龙汤还可以加石膏,因为小青龙汤主要对付的是“水邪为病”,热水邪也还是水邪,所以治法上差不多,只是要清热而已,这是对于小青龙汤最基本的认识。

《伤寒论》辨治咳喘浅析《伤寒

【摘要】《伤寒论》治疗咳喘分表里、寒热、虚实,主要采用汗、下、和、温、清等五法,汗法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法;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法;解肌祛风,散寒蠲饮,止咳平喘法;下法有通腑泄热法;和法有和解少阳法;疏肝解郁,升降调气法;温法有温阳散饮,化气行水法;清法有清热宣肺,降气平喘法;清气分热法;清热平喘,坚阴止利法;清热养阴利水法。探讨其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规律,有助丁?临床辨治疗效。 【关键词】伤寒论咳喘文献 喘证又称喘息或气喘,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面色口唇青紫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每常出现喘脱。可见丁? 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书中虽无咳喘专篇,但涉及与喘证有关的条文颇多,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审因论治,组方遣药,法度严谨,为后世研究仲景学说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伤寒论》治疗喘证分表里、寒热、虚实,且重痰饮[1],主要采用汗、吐、下、和、温、清等诸法,现将其采掇一二,以飨同道,希冀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1汗法 1.1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出现无汗,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必郁遏不得宣散,发生气喘等太阳伤寒表实的证候。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麻黄汤。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散寒以助麻黄发汗,杏仁宣降肺气以增麻黄平喘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如此,表解肺气得宣,喘息随之而愈。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此虽是太阳与阳明合病,而戒之以“不可下”,说明病情仍以太阳伤寒表证为主,从经络上讲,胸部外连太阳,下接阳明,太阳病风寒外束,可发生气喘,阳明里热熏蒸,也可发生气喘,但阳明之喘必与腹满同见,今不言腹满,而是胸满,表明不是阳明里实之喘,故禁用攻下,其治疗也就理所应当地以治表为主“宜麻黄汤”。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发汗则愈,宜麻黄汤”。系太阳病初传阳明而太阳表实证还在(脉浮,无汗而喘),故仍用麻黄汤治疗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1.2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伤寒论》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无论是患者原有喘病宿疾复因外感风寒而引发喘,还是太阳表证误用下法后发生微喘,其病机皆为风寒迫肺肺气上逆所致,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以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喘,消痰导滞。如此表里同治,标本兼顾,咳喘乃愈。然18条为急则治标之法,因此喘为宿疾,被新邪引 发,较难根治,故只交待使用本方有较好的效果。43条“微喘”,说明程度不甚,为误下后的暂时情况,故用本方主治,如果不是微喘而是大喘,就非本方所能胜任,所以喘的程度如何,辨证时必须注意。 1.3散寒蠲饮,止咳平喘

浅谈中医防疫

浅谈中医防疫 周口华侨医院胡杰一 防疫防疾并不难,强身健体顺其然。 躯身康健邪无奈,心理康宁逾百年。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从事中医精神心理领域临床及心理学教学四十余年的一个医界老兵,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谈点防病及防疫的粗浅看法,希望给人们有点启发和帮助,不妥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其实防病和防疫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普通疾病和疫疠(传染病)还是有区别的,故分而言之,在这里重点谈谈防疫。 一、防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什么意思呢?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古圣贤告诉我们:一切不合时令的气候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对无常的气候变化做到及时增减衣服,环境不好的地方不要去,不好的事物就不要去沾它。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就是说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贪婪,酒色、名利、赌博等),内不存情虑之激扰,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气就可以顺从之。真气就是元气,“真气从之”就是说元气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控制。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不要有意去留恋或追求身体上的种种触动,要使精神格守于内,以镇定之心寂然观照,神气自然在体内相互留恋,五脏不受其外扰。脏腑阴阳和合,病还会从哪儿来呢? 二、防疫 (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中有一段影响深远的论述:“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这一论述中的扶正祛邪思想基本奠定了后世防治疫病的两大基本原则,即养内避外:一方面增强体质, 巩固正气,使外邪无法侵入;另一方面避开疫气,不受其毒。 也就是说身心健康,形神合一,外邪就不易侵犯。强能胜弱,如同处一个环境,有的人得病,有的人不发病;武松打虎,虽是故事,其实这都是强能胜弱的体现。当然能避开的还要避开它. (二)保持良好的环境 宋·温革在《琐碎录》中提出:“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告诉大家,田前屋后不要有臭水沟,房间要干净整洁。清·王士雄说:“疫病时行,……,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通气,扫除洁净”。强调要开窗通风透气。 (三)讲究个人卫生 汉·《礼记》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洗脸5次,洗手不嫌次数繁多。唐·孙思邈要求“常习不唾地”,提

名医经方之小青龙汤证

名医经方之小青龙汤证 名医经方之小青龙汤证 19、小青龙汤证 (1)寒饮咳喘案 医案:张××,男,40岁。患气喘病多年,每当发作之时,自服“百喘朋”能缓解症状。此次犯病,发作严重,又来 求取“百喘朋”。当问及为何不愿服用汤药时,才知道原先曾 服中药无数,但未见效果。经过反复劝说后,同意服汤药一试。症见喘咳痰多,脉弦,舌苔水滑。观其面色黧黑,辨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的小青龙汤证。 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 半夏9克白芍9克炙甘草9克二剂 服药后喘咳明显好转,转用茯苓桂枝杏仁甘草汤加干姜、五味子又服三剂,喘咳得以基本控制。 解说:小青龙汤是张仲景用来治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或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膈问有支饮,凡属寒饮内伏,上射于肺所敛咳喘,皆有明显功效。本方合干姜,细辛及麻、桂于一体,辛烈走窜,虽然药力峻猛,但只要掌握好辨小青龙汤证的几个环节,临床运用则效如桴鼓。 (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

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日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 (二)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 (三)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四)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疗重证寒饮咳喘,疗效卓著,屡用屡效。但

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发表时间:2015-09-18T14:43:52.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詹晓欢姚沛通赖凤飞 [导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摘要: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分别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痰饮咳嗽和咳嗽上气的代表方,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射干麻黄汤用于寒饮郁肺而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现从两方的方药组成,配伍以及方证所对应的病位的异同进行分析,在对比中认识这两首方。 关键词: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异同 1 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40条、41条分别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和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而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23条、35条分别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贵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小青龙汤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见以上5条。 原方用药: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汤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按1981年考古发现了东汉度量衡——大司农铜权,经现代医家归纳整理,证实了汉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那掉尾数,伤寒方一两合现代15克,而五味子一升合76克,半夏一升合130克。根据药物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折算,药物现代用量分别为:麻黄15g、桂枝15g、芍药15g、五味子12g、干姜15g、炙甘草15g、细辛15g、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另外刘渡舟老先生认为,这个方子发散太过,麻黄配细辛,拔肾根,发肾气,动冲气,故常不一起使用,用麻黄则不用细辛,用细辛则不用麻黄。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桂枝温阳化气以化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素有喘咳,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有利于开合肺气,调和营卫,又可制约药物辛燥太过伤阴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燥,使寒饮速消,亦为佐药。炙甘草为佐使,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使风寒解,水饮去,营卫和,宣降复,则诸证自平。[1] 《伤寒论》中有40条和41条言小青龙汤证的病位在“心下”,历来注家多认为《伤寒论》中的“心下”一般所指为“心下胃脘部”,胃脘与肺一膜相隔,今水停胃脘,由于外感风寒,气逆水升,上逆犯肺则咳,横逆犯胃则呕,是小青龙汤的主症。但也有医家认为病位在肺,因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才是《伤寒论》中温化中焦水饮的代表方,善治饮停中焦,水气上逆之证,而小青龙汤则非为此而设。另外从药物组成上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药简效专,直奏温阳健脾、利水化饮之效,专治中焦水气证。再看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共八味药,专主于化中焦水饮的只有半夏一味药,余药则多作用于肺。故相较于胃脘部,病位在肺更为合理。[2] 2 射干麻黄汤证 出自《金贵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原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用药:射干十三枚(一法用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药物现代用量,射干15g、麻黄20g、生姜20g、细辛15g、紫菀15g、款冬花15g、五味子12g、大枣2枚、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射干麻黄汤为小青龙汤的演变方,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上射干、大枣、紫菀、款冬花,干姜变成生姜。 由于射干麻黄汤证中表证轻,故去桂枝和芍药的解表、和营卫,方中射干性寒、善降,消痰开结,利咽喉,与麻黄配伍一降一宣,更能加强肺的宣降作用而降逆平喘。紫菀、款冬花温肺化痰止咳,另外紫菀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化痰而止咳,凡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干姜变成生姜一方面可以加强宣肺化饮的作用,另外生姜性味辛、微温相对干姜辛、热不易伤津液,和大枣合用散水气而不伤阴,剩余细辛、五味子、半夏功同小青龙汤。本方虽主要用于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由方中射干、紫菀可知,寒饮有化热的趋势,防范于未然,故相较于小青龙汤的清稀泡沫痰,射干麻黄汤的痰相对质稠,可为白黏痰,或痰少。[3]符合上述病机的哮喘、久咳、百日咳等病,可用本方,尤其适用于寒饮的哮喘发作期,不论老幼,本方能较好地缓解症状,但不易根除,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耗伤肺气。[4]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喉相当于西医所指支气管的部位。《神农本草经》谓“射干,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而射干麻黄汤中以射干为主药,其所主治的病位以支气管为主。 3 讨论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重,证属内有痰饮,而外感风寒,而多发伴有喘证,痰饮多为清稀泡沫痰,落地则倾刻化水,病位在肺;后方主治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多为哮证,且由寒饮郁而化热的趋势,痰饮多为白黏痰,或痰少,相较于小青龙汤,其表证较轻或无表证,病位主要在支气管。现实中哮证和喘证常一起发生,不可机械地区分开,另外

小青龙汤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D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 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 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 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二、百日咳 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7岁。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紫,腰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此反复发作,一昼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脸有浮肿,食欲不振,严重时咳嗽则吐,舌白喉干,脉紧而滑。因拟小青龙扬与之:麻黄1.5克,桂枝3.4克细辛1.5克半夏3克五味子2克,百部3克。 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 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 三、肺胀(肺炎) 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血常规;白细胞12,60 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谈、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予小青龙加石膏汤: 炙麻黄、甘草、干姜、桂枝备6克,细辛5克,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45克,五味子l0克,法半夏、杏仁、芍药各12克,苡仁15克。 服一剂,热减,咳喘皆减,胸部仍觉闷病,连服三剂,热退神爽,咳喘已平,胸病亦消,唯口淡,偶有稀白痰;前方去石膏,续进3剂,诸证若失,唯纳食欠佳。胸透双肺野清,有下肺炎病灶影完全消散;白细胞6,8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z6%。予陈夏六君丸调理善后,病去人安。(新中医l989)按语:本案感受外邪,胸闷咳喘,痰多质稀,脉浮滑数内饮,兼有郁热,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取效。 四、胸痹(冠心病) 刘景棋医案:马某某,男,59岁,1979年5月18日初诊。胸憋气短,微咳,心前区经常疼痛,背部发凉疼痛巳四年。发作时,出汗,口渴,服硝酸甘油片后始能缓解,电图检查为心肌劳损。舌红苔薄白,左脉沉弦,右沉。印象:胸痹。辨证:饮犯胸鹰,胸阳被遏。治则:解表散寒,温化痰饮*处方:麻黄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半夏9克,五味子9克,一剂。服药后稍有烦躁,两小时后缓解,心前区疼痛亦随之消失。年后复查末加重。(《经方验犯987;18)按语:寒饮相搏,阻于胸府,胸阳痹阻,而病胸痹。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治本之措也。据报导,冠心病患者表现有痰饮证候者,本方有较好疗效。 五、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泊) 熊曼琪医案:陈某某,女,59岁,美国华侨,1986年9月l7日诊。咳喘痰多反复发作四月余,伴胸痛一周,入院前曾在美国多方求治数家医院,用多种抗菌素及止咳药无效,咳嗽渐甚,痰多质稀,近一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