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哲学3月月考试卷

高中哲学3月月考试卷

1.“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 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

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国际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

文化大餐。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的的主动创造性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可靠保证

②艺术创作能否正确反映客观生活取决于艺术家的想象力

③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④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3.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

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

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从创新的定义可以推

断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②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③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进入“全面两孩”时代。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只

准一胎”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的调整,以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 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B.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各种条件限制使认识具有反复性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5.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同的

①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④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6.2016年1月1日国家天文台首次公布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得率最

高的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已成功获取高质量恒星光谱462万个,这个数据的

获得相当于对银河系的恒星做了一次“人口普查”。这说明

①科学仪器有助于提高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②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科学仪器可以代替人对客观世界作出精确的反映

④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限制的条件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7、(2013年课标卷Ⅰ,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

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3年大纲卷,29)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3年广东卷,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10、(2013年江苏卷,31)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1、(2013年课标卷Ⅱ,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3年安徽卷,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地震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残酷的事实再一次表明( )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5.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首次举行太空授课活动。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十号轨道舱内,航天员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 )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 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6.《论语?子路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7.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 )

①电脑也会产生意识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为了完成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订了周密的方案。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一位患者总是疑心自己吞食了一条虫子。医生用药使其呕吐,并将一虫放入呕吐物中,告知病人虫子已经吐出,那人的病随之痊愈。这表明(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20.我国主导完成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与破译,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这项突破对推动西瓜育种和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破解葫芦科作物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说明( ) A.世界是无限的,是人们难以认识的B.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可以认识每一个事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2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表明真理是( )

A.对客观对象的反映B.具体的绝对的

C.客观的无条件的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4.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5.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八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

二、

26明月何皎皎。几千年前,中国人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

请简要分析“人们能够给月亮编织出美丽故事”所说明的唯物论道理。(6分)

(1)①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给月亮编织故事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3分)②人们对月亮编织故事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3分)

27.环境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是由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造成的。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能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人类曾经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然而,在工业化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人类要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2

①要承认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4分)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重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从自然界的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然界的承载能力,不应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

28材料: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全会认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其中有: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基本经验,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观点? 16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4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党的这些基本经验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这一观点。(4分)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这要求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党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并把基本经验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4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的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这些基本经验,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主席在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1)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讲话的合理性。(16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实就是事实,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意识。错误的思想和言论会威胁人类和平与正义,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4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那些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是错误的。(4分)

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违背客观实际的,是错误的。(4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2. 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A. 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实践决定认识 C. 事物是发展的 D. 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 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四季更替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牵一发而动全身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5—6题。 5. 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 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 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A. 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 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三9月月考理综试题

新都一中高2018级九月月考 理科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 B. 脂肪、肝糖原、淀粉均为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C.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D. 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内膜面积较大,有利于酶的附着 B.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面积较大,有利于光能的吸收 C. 人体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会进行中心体复制,以形成纺锤体 D. 核膜上具有核孔,可作为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自由进出的通道 3.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A. KNO3溶液的起始浓度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浓度 B. 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浓度较大 C. ab段中细胞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KNO3溶液 D. 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浓度相等 4.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 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图曲线 C.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 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5.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 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分别选甲、乙、丙、丁为材料来演绎分离定律的杂交实验 B. 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 丁个体DdYyrr测交子代一定会出现比例为1:1:1:1的四种表现型 D. 用丙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1:3:1 6.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量的运算一定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B .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牛顿. D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可能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 .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看作质点 C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不一定恒定 D .马拉车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3.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车厢内,车厢前壁高为h 的光滑架上放着一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运动,如图,若车厢突然改为以加速度a 向前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将脱离支架而下落,在车厢内的乘客看来……………………………………( ) A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后的抛物线 B .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 C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前的抛物线 D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斜向后的直线 4.图中所示A 、B 、C 为三个相同物块,由轻质弹簧K 和轻线L 相连,悬挂在 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L 剪断,则在刚剪断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a A 、 a B 分别为( ) A .a A =0、a B =0 B .a A =0、a B =g C .a A =g 、a B =g D .a A =g 、a B =0 5.质量为10kg 的物体置于一个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5 2 = μ,从t =0开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经过 时间t 1时滑动到最大位移处。则下列图中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g =10m/s 2)(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 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 .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 .1N/kg =1m/s 2 D .“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7.在高h 处以初速度v0将物体水平抛出,它们落地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 ,落地时速度为v1,则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 B 、 C 、 D 、 8.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9.某科技兴趣小组用实验装置来模拟火箭发射卫星.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t 1时刻第一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t 2时刻第二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此后不再有燃料燃烧.实验中测得火箭竖直方 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2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t 3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B .火箭在0~t 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 1~t 2时间内的加速度 C .t 1~t 2时间内火箭处于超重状态,t 2~t 3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K K A B C L F f /N 60 -60 t 1 t/s C F f /N 50 -60 t 1 t/s D F f /N -60 t 1 t/s B t/s F f /N t 1 A 340- 3 v O t 1 t 2 t 3 第9题图 1 2 2 x/m t/s O A v/ms ?1 t/s O B t/s O C t/s O D v/ms ?1 v/ms ?1 1 2 ?2 ?2 2 2 2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

2018届高三12月月考理综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12月月考 理科综合 命题人:审题人: 1、下列关于细胞内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种单糖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组分与RNA的组分 B、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可参与神经活动的调节 C、膜上的受体蛋白质可参与物质的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D、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一定是含有氮元素的大分子 2.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现象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3.SP8噬菌体侵染枯草杆菌后,将产生的mRNA与分开的SP8—DNA的每条单链混合并进行核酸分子的杂交实验,检测发现mRNA只和其中一条富含嘌呤碱的重链形成杂交分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为检测核酸的杂交结果,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 B.转录及上述核酸分子的杂交过程遵循相同的碱基配对原则 C.上述mRNA是以DNA中富含嘌呤碱的重链为模板转录而来 D.上述mRNA是在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 4. 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的C0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 B. 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C.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 D. 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 5.某兴趣小组将某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 B. D和E实验说明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的原理相同 C.要证实内源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至少要进行A、B、C三个实验 D.此实验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表现为相互措抗关系 6.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减小 C.不断变大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却不一定越大 B.同一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 B.两个石子同时落地 C.质量大的先落地 D.无法判断 4.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18m B.32m C.48m D.50m 5.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A.速率B.速度C.位移D.静摩擦力 6.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 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 分) 1. 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 分) 3. 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 分) 4. 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 分) 5. 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 分) 6. 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 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V,错误的打人每小题4分,共40分) 7. 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 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 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 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 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 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4. 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 16. 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18届高三4月月考理综试卷(含答案)

成都市双流区2018届高三数学4月月考 理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Cl 35.5 Na 23 第Ⅰ卷(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命活动中,细胞膜没有直接参与的是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B.效应T细胞与祀细胞密切接触 C.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 D.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 2.研究发现,VPS4B(种蛋臼质)能够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在癌细胞培养过程中,下调VPS4B的含量,细胞分裂周期各时期比例变化如下表。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细胞分裂周期各时期细胞数目比例(%)

67.24 19.78 12.98 A.VPS4B的缺失或功能被抑制可导致细胞周期缩短 B.核糖体中合成的VPS4B不需加工即可发挥调控作用 C.下调VPS4B的含量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D.VPS4B可能在S期与G2期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质粒是细菌中的有机分子,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质粒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产生4种化合物 B.质粒能够自主复制 C.质粒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质粒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4.下列与生物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B.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必须用显微镜观察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用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恩格尔曼选择水绵的原因之一是水绵具有易于观察的椭球形叶绿体 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花生长(以花的直径表示)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对花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促进生长 B.赤霉素浓度越高,对花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强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长沙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学段(期末)考试 高一级物理科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和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的位移为-9m B.前2s内的位移为4m C.最后3s内的位移为5m D.前5s内的路程为31m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会改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可能会增加 3.图1为甲、乙两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 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 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高一级物理科试题第1页(共7页) 4.如下图2所示,细线悬挂的物体重力均为G,对A、B两弹簧秤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0 B.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0 C.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G D.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G 图2 5.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6.某时刻,质量为2.0kg的物体甲受到的合外力为8.0N,速度为10.0m/s, 质量为5.0kg 的物体乙受到的合外力为4.0N,速度为10.0m/s,则() A.甲和乙的惯性一样大 B.甲的惯性比乙的大 C.甲的惯性比乙的小 D.无法判定哪个物体的惯性大 7.物体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t/s 2 1 -1 -2 B

哲学与人生期考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A(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值 30 20 20 10 2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答在表格内)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 6.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 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0. 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 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 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 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Word版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Word 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恒力推动木箱做与加速直线运动.小明在思考,怎么样才能使木前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 A .将水平推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将阻力减少到原来的 12 C .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将物体的推力和阻力都增大到原来2倍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 ) A .a a '< B .2a a a <'< C .2a a '= D .2a a '> 3.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如图所示,小明的拉力大小为F ,方向沿拉杆斜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与拉杆箱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且不受拉力相比,此时拉杆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 A .减少了sin F θ B .增大了sin F θ C .减小了cos F θ D .增大了cos F θ 4.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当物体浮在水中时,所受重力比在地面上时要小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6.某中学举行秋学期运动会,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2m/s B.10m/s C.10.3m/s D.10.4m/s 7.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A.B. C.D. 8.如图所示,小孩用玩具手枪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先后射出两粒弹珠,击中竖直墙上M、N两点(空气阻力不计),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运动时间分别为t M、t N,则 A.v M=v N B.v M>v N C.t M>t N D.t M=t N 9.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应该是() A.先加速,后减速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政治. 含答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政治. 含答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5.本试卷共6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I卷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2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具体科学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觉得哲学没有实际效用。哲学对于人生的影响一直都是极其深刻、巨大、久远的,它给人生以心灵上的陶冶、动力上的激励、发展上的指导、境界上的提高。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B.没有哲学理论的民族无法生存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为自然界立法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③→①→④ B.①→②→④ C.③→②→④ D.①→③→④ 4. 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 际上就是 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祝福别人“万事如意”,在担心一件事情不能成功时又常常安慰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从哲学上看,“万事如意”与“成事在天”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6.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

成都七中2018高三月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8届理科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共36分) 1.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2.下面有关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壁、核糖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糖类成分 B.在氧气缺乏时,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质有二氧化碳生成 C.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才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C.-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4. 二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 构筑了二维核糖体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根据以上材料,推测下列有关核糖体的说法中,不止确的是( ) A.治疗病菌感染所用的抗生素应该对人体的核糖体功能无抑制作用 B.可川抗生素抑制核糖体功能达到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 C.抗生素抑制了病菌核糖体的功能,病菌无法存活 D.抗生素可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抑制了翻译过程 5.下表是实际测得的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三项生理指标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二项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都有直接参与 B.进食后2.0-2.5小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该运动员若突然来到一个寒冷条件中训练,机体会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肌肉和肝脏等产热 增多,来调节体温的恒定 D. 丙的各项指标测的是人体不同体液的pH 6.下图l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某种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和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止确的是( )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A 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 均取10m/s 2》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 ,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 /s 2 B.1m /s 2 C.3m /s 2 D.10m /s 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 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 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 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m/s 2。当F 1和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 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 s θ B. mgtan θ C. mg/cos 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 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 均速度- v 和加速度a 是( ) A.20v v v +>-,a 随t 减小 B.20v v v +=-,a 恒定 C.2 v v v +<-,a 随t 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在F =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v t v v 0 t v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完整版)高三理综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

2017-2018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理综试卷 考试时间: 2017 年 12 月 13 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126 分)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O 16、Mg 24、Al 27、Na 23Fe 56 Cu 64 Si28 S32 Cr5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25℃降至 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2 .下面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 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Q 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B . Q 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①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 D.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5.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效应 T 细胞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病毒抗原诱导 B 细胞分化的作用 6.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 e 为感受器, a 为效应器 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 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 d 处膜外的电位变化 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 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7.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 B.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常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C.草莓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 D. 芒硝晶体 (Na2 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 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 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NA ?—A—T—G—C —??—— —— RNA U A C G —?甲 () A — P~P~P A C12H 22O11 乙丙丁 A.CO 的燃烧热是 283.0 kJ/mol ,则 2CO (g)2CO(g)+O 2 (g)H=+283.0 kJ/mol 2 B.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 ,则 H2SO4和 Ba(OH) 2的反应热 H=2×(-57.3) kJ/mol C.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少 D. 已知: H- H 键的键能为a kJ/mol , Cl - Cl 键的键能为 b kJ/mol, H- Cl 键的键能为 c kJ/mol ,则 生成 1 mol HCl 放出的能量为 (a+b-2c)/2 kJ A.甲图中共有 5 种核苷酸B.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 4 种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 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9.埋在地下的钢管道可以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电化学保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在此装置中钢管道作正极 C.该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 镁块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 2O+4e-4OH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