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人的发展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人的发展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人的发展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人的发展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先秦儒家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一、关于人的发展的有关概念的界定

发展是指事物有不圆满的状态到逐渐圆满的状态。人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作为集体的人或整个人类,其发展经过了大约440万年,达到今天空前的高度发达状态。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是人在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身体的、心理的、智力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人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尽管有共同的内容,但更应关注其不同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样化世界里,由于人们受不同民族、地区、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制约,发展观也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关于发展的范围、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方向、发展是否是合意的以及儿童的原始道德状态等问题有不同的主张。[1]比如,先秦儒家就有关于人的发展的独特见解,并对于今天研究人的发展的理论仍有很大的确值得借鉴的价值。

二、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可以看成是孔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前后相继的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内容,基本上构成一个体系,被后世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同时,这些思想也反映了包括孔子本人在内的儒家代表人物的真实意思。其后,经过汉代“纳法入儒”以及宋、明理学的歪曲,儒学被改造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正统的儒家思想已不复存在。我们这里所说的儒学是指先秦时期的儒学,以后的儒学则是伪儒学。

1.个人发展的目的:教育是为培养“仁”人

从《论语》,孔子旗帜鲜明地主张精英教育,他试图通过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官员,实践其政治思想,肃清“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因此,教育或人的发展,在集体的意义上,就是要恢复周礼秩序,建立和谐社会。而对于个人,他也提出质量规格,以诗、礼、乐来全面塑造“仁”人作为社会成员。儒家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可以用子夏的主张加以概括: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提出“仁”这个核心概念,仁被视为人的至高境界。孔子关于“仁”解释有多种含义,依据不同的语境各有所别。《论语》中,共使用“仁”这个字111处;《孟子》中,共使用“仁”这个字94处;《中庸》也有几处讨论“仁”,可见,“仁”是所用最频繁的字。

那么,什么是“仁”呢?《论语》多次进行解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此种种。

孔子以仁统领其思想,涉及到政治的、文化的、教育的诸多方面。对于教育而言,首先,孔子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不是行为,而是个人修养与人生的根本态度。他还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是人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他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还指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并且还有一些“仁”的行为规范。

孟子的“性善论”是教育的基础、前提,他认为人天生有成为“仁”人的内在潜质。先秦时

期,教育的内容为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它们互相贯通,成为有机整体,都是为培养“仁”人服务,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子夏关于学习的看法与孔子的看法极其相似,他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还说“君子学以致其道”。

2.发展的水平与发展的阶段性

儒家强调,个人的发展具有不同水平,按以下的序列展开。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

正心诚意:观照内心,培养向上的精神情操,达到以诚对自己、别人和外部世界。

修身养性:磨砺意志,并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和谐克制,不与外部世界冲突。

齐家、治国、平天下:使家庭幸福、成功地治理国家,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

古希腊人如柏拉图也认为人在不同的时期要学习相应的内容,并通过层层选拔使教育能培养社会各阶层的人。儒家关于发展的阶段与此不同,它是一以贯之的发展序列,是每个人经过一定的努力后都可达到的发展水平。

人的发展还具有阶段性,孔子认为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使命,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学习过程:需要专心致志和付出艰苦劳动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发展是通过学习达成的。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有五而志于学”,而且一生好学不断,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提倡终身学习的第一人,他声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见,孔子强调人生不断学习进取,不为困难所苦。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荀子的《劝学》,阐述了学习过程还需要专心致志,并且要付出艰苦劳动。

4.儒家关于教育民主的思想

儒家关于教育民主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并且在以后各王朝传承和发展成为支撑各王朝的官吏培养和选用制度(西方称为“文官制度”),一直到近代,甚至被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大加称道。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所有的人不分民族、出身、贫富。孔子的学生中,不少人家境十分贫穷,如颜回,孔子非但没有将他排除在外,反而特别欣赏他的聪明才智,视之为最得意的学生。孔子的思想原则是,只要愿意接受教育,都应当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不仅如此,孔子还极力实践这一原则。

5.儒家关于人的发展是指全面发展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是以“诗”对人进行文学艺术修养教育,以“礼”对人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以“乐”进行美的教育。儒家教育具体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可以说是最早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孔子主张通才教育,《论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可见孔子进行博学的通才教育。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显然,孔子强调礼、义、信,而反对学习具体的技术,也就是教育要塑造学生最重要的一般的品质,而不是职业的训练。

之培养。[2]

但是,通往民主的道路是艰巨的。杜威说“民主主义本身不是一条易采取的遵循的道路。相反的,就其在现代世界复杂情况中的实现上来说,它是一条极艰难的道路”。[3]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的要求与而社会现实条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张力。一方面我们面临建立民主的迫切任务,另一方面社会各部门的民主现状还急需改善。教育民主已成为近几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中国目前的现实条件,我们只对教育民主作一个非常基本的、朴素的要求,即我们的下一代都能够接受必要的义务教育,并且如果他们能考上大学,不要让经济负担过重将穷人家的孩子们被阻挡在校门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深思熟虑,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经验,要以中国式的智慧来考量它。中国有自己的基本国情,这就是要面对我们仍然还是低收入国家这一无情现实,不适合现在的助学贷款制度。一个学生完成大学学习所需贷款超过某些地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倍或5倍,当这些学生进入到社会,要花若干年偿还贷款,承担其他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同龄人不用承担的负担。如果把教育当成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受教育者支付相应的对价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们把人与教育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中考察,如果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是不人道的,而且显然是政府的失职。就中国的现状来看,我们完全应该而且有能力为更多的青年提供更优质的高等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在学校的发展,而是整个人生过程的全程发展。我认为,贫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应当由全社会共同解决,我们不能将不公平的社会负担,强加在某些个人身上。

先秦儒家不仅提出“有教育无类”的教育民主的思想,而且他们还将这一理想身体力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可见,孔子收取学费只有象征性的意义,这种做法为什么不能在今天的社会中推广呢?

5.教育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今社会尤其是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而科学事业是科学共同体的事业,科学共同体只是社会一个小圈子,公众并未能很好地理解科学,因此在科学界之外导致了科学迷信和唯科学主义,即“物质压倒精神”的工具理性。社会被迫分工,造成了霍克海默所谓的“专业精神”在社会各个领域泛滥成灾,如科学领域只知道研究成果、军事领域里只知道武力、商业领域里只知道赢利赚钱。相应的教育,按照社会结构来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造成人的主体性的缺乏和受教育的片面性。目前中国教育领域的“职业教育”倾向引人关注,职业教育越来越脱离常规教育的轨道变成职业培训。在职业教育领域,人的全面发展已经似乎变得毫无意义。我们认为,教育应当是让人幸福的事业,它的目的不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只是一个教育的副产品。所以有必要重申孔子的主张“君子不器”,即教育不应当培养工具式的人。

6.教育应当关注精英的成长

与当今世界主张大众教育不同,孔子强调培养社会精英。这本是教育的两个极端。固然孔子有其局限性,但我们也应看到,今天的教育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忽视精英教育。那么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人物要从何而来呢?大学逐渐“职业化”,这已经引起了西方学者的警惕。长期以来我们错误地解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忽视了人民创造历史必须要通过社会精英表现出来。社会精英不是远离社会现实,相反要积极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和改造中,这正是孔子的理念,先秦

儒家也充分参与了社会实践。我们今天的精英却有些自命不凡,远离人民大众,不合理的教育政策也助长了这种恶劣的风气。假如一个国家只有一两所人人向往的大学,而其他大学都不受重视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将会埋没无数人才。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中出现的“状元情结”、“北大清华情结”,它不是精英教育思想的表现,而是一种落后愚昧的狂乱行为。稍有理性的人不难想象,这样做会产生两种恶果:一是把大批天才学生挡在“名校”之外;二是精英学生在名校里也未必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精英寓于人民大众这中,精英教育就是要把他们从大众中发掘出来。“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使知识在整个社会内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增进。一个社会从它所培养的科学家和学者那儿获致的收益,是不能根据这些人出售其特定服务所标明的价格来衡量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大多数贡献对于该社会所有的人来说,均是免费可得的和可资利用的”。[4]我们说“人的发展”时,有两重意义。一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二是作为集体的人的发展。社会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古代如此,当今也不能例外。

7.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责任

儒家的教育,从“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出发点,实际是强调个人对学习负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与我们今天学校的保姆式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培养对社会负责的人才,首先应当从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开始。虽然孔子经常与弟子一起进行讨论,但他显然认为学习与修养要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论语记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先秦儒家拒斥大包大揽式的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相信人能够自我发展,对自己负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P4-6.

[2]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P33.

[3]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P22

[4]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下)[M].北京:三联书店,1997:P168.

-5 -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与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对于教育在个发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自然是更加深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自古以来被当作达成个人目标的手段。那么何谓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人,即教育教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本领。不是说单靠受精卵的完美分裂,母亲顺利的生产,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教育提供我们在进行社会生活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这些都是人类在作为高级动物所必需的东西。如果鲁宾逊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那么我相信他无法在孤岛生存活下来。在一些新闻或故事中,我们听说了狼人的存在。狼人在没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存活了下来,可是,“它”却不是以“人”的身份存活下来。 其次,教育让我们能够“作为”人,即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规范人行为社会法则。在满足的物质需求之后,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也要有一定标准,从家庭伦理到民族自信。作为人,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道德,对社会目的,规范和行为一套标准体系,而教育,是让我们建立起这些认识的一个必需手段。比如,对于善待父母的认识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孝道融入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或是社会宣扬,这样变成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再次,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个人”,即教育可以让我为成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等等。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依据这些兴趣爱好发挥我们的潜力,成为自己的特长。教育也可以为我们能力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在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爱好,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是英语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在毕业以后当老师,可是还是有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这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学习到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有些理想化,但不能否认的是,教育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人,即教育会传授我们怎样地与他人相处,怎样与社会相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我们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着装打扮,怎样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处事,协调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等等。人不能独立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关系网的中心位置。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比如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与学样工作单位的关系等是每个人的人生课堂中的必修课。这些方式方法在教育中并不是以系统的,条理分明的课本形式出现,毕竟实际的情况复杂多样且处于变化中,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例子,我们会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交际处事方式方法。如果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学会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行为着装,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怎样与班级,院系交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当然,不可避免的,教育在个人发展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十分完善的阶短,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教育太过保守,抑制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教育者知识水平的局限,像对生活方面的强调不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民族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它也曾忍受欺凌,时间长达 1800 多年, 但是秉承犹太文明的精神内涵, 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上帝选民们却成为如今世界民族之 林不可缺少的大树。 从关注巴以冲突开始认识以色列, 从爱因斯坦开始认识犹太人。 犹太人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在中东乱局中竟然居主导角色, 而且在阿拉伯国家的集体讨伐下屹 立不倒,反而更加强大,看了《犹太人文化史》这本书,我完全被震撼了。对于犹太文化的曲折和坚韧, 对于犹太宗教的先进教义和犹太人对于传统宗教道德的严格遵守, 我只能敬佩。 我对于一些宗教里关于饮食的戒律常常不解。 原来, 对于饮食的禁忌是起源于犹太人。 犹太 人的饮食戒律是基于人的健康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而制定的, 尽管如此, 也有人不守教, 也 有人怀疑, 但是这样一句话却将我幻想有朝一日能信仰一门宗教的愿望打破, 一个人连嘴巴 都管不住谈不上信仰。 犹太人一直在外人的排挤中保持群居的状态, 内部严格遵守教规和法 典, 这样的形式确保了犹太人在长大千年的驱逐流浪史中保持民族特性而不被同化。 我突然 对于宗教肃然起敬。 多少民族被历史的长河卷成烂泥,如古埃及、 古希腊、苏美尔,新月平原现在已成为阿拉伯 人的土地, 而原始的巴比伦文明早已作了古,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怎么立足长远,源

源不断地繁衍下去? 从第二圣殿时期, 犹太人就失去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国土基础, 巴比伦人、 波斯人、 希腊人、 罗马人、 阿拉伯人不管怎么奴役他们的身体和限制他们的生存, 毁坏他们的建筑和圣殿, 但 是犹太精神始终藏在书里,这群 “圣书之民”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让很多殖民者都屈服。 只 要书籍律法还在,他们就能坚持自己的信仰道德和民族精神。就像 18 世纪将自己已经失传 的文字希伯来语再度复活一样。 犹太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母教。犹太教始创一神论,对于宇宙认识坚持一元可认识论,特别的是他们一直强调人的作用, 坚信人生而平等, 历史是向前发展, 而没有那种维护统治 者残暴统治的所谓轮回一说。 犹太教能够流传至今, 而犹太人又能如此聪明也在于这种先进 的思想吧。 犹太教有 613 条诫命,一本《托拉》为主的圣经(也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古兰经》 的来源之一),一本《塔木德》还有众多经典,这些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 但是他们要读一生。 所以犹太人是少有的无文盲的民族。 每个孩子从小就被贯彻书籍 “比 蜜甜”的思想。 这些经典涉及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衣食住行几乎都有, 然而犹太人坚持按照它们行事一做就 是上千年。

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人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即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我们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学校教育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 1.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展开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没有一个基本的设想和设计。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之所以比较强,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这一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主导性的要求比较一致,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如果一所学

浅谈儒家审美文化

浅谈儒家审美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是极其深厚的,也是世界文明中唯一的其文明史是同一和连续的没有突然停顿的文明,是最为独特的一个。东周时期诸国征战社会秩序混乱是我国思想文化变动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史称“诸子百家”时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探讨流传了几千年,对我国文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几大思想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儒家是孔子创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又经孟子,荀子等人的丰富加工成为现今影响世界的学说。其内容博大精深,从个人到社会到自然规律无所不有。下面我将以孔子孟子为对象,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就我所喜欢的,了解的儒家文化做一浅谈。 孔子 一,孔子的比兴,比德与天人合一 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刘向《说苑杂言》。 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家语》。比兴,是文学里常用的手法,也是古人常用的抒情言志的方法。上文中都是孔子关于君子德行的论述,借自然流水和美玉表达自己对个人品德的追求天人合一也是对一个人品德的审美和品评。 二,孔子的人生观审美 孔子的人生观是以顺情适性的自然之道为前提的。孔子认为顺应自然,并将自然规律发扬光大,是成就人生最高境界的前提。“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矩”既包括宇宙的生命法则,有包括人类的生命法则,体现了和规律与合目的统一。这种对自然的顺应,即能动地适应对象,是人生审美价值的重要内涵。人生情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即在生命畅达的大好春光里,在闲适的生活中,孔子力图让自我活泼泼的生命与宇宙生命沟通起来,在外在形态中流露出内在情怀,使人的生命在”万物一体“的物我契合中得以畅达。这是一种顺情适性得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境界及其自然这道的表现。 三,孔子的“尽善尽美”与“文质彬冰”的文艺审美 “文质彬彬”的文艺标准包含了形式之美与内容之美相结合的原则,是“尽善尽美”说在另一层面上的表述。都体现了孔子“仁”的精神。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原本是就个人道德修养而言,强调君子的文质皆备,即内质和外在纹饰的统一,“文”最初是指不同色彩的线条交错形成客观之视觉形象,也变成后天的文化包括礼,乐对人的造就,是一种形式美;“质”指基质和内容,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彬彬”朱熹注为“物相杂而适均之貌”,即文与质恰当的配合,“文质彬彬”不仅是道德评价也包括审美评价。 四,孔子独立不迁的人格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即其人格特立不迁之志;“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见其热情痴迷之境乐观进取之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见其教人之心;“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论语泰伯》,见其为公之情。

浅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人才会变得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蔡元培说过:“良好的社会需要良好的个人。良好的个人需要教育。”这边说命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他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但不论哪一种教育,都会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分繁杂的社会,所以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作用,有负面的作用。而教育就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筛选、过滤和调控的作用,以保证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所以,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障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所以说,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使人们能明辨善与恶,对与错,朝着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人们会接触到不同的教育,但其中较普遍的也是较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的、全面的和系统的。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犹太教论文:成功的犹太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犹太教论文:成功的犹太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犹太教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犹太教的教育性突出地体现在其宗教的经典之中。成功的犹太教育主要表现在其教育内容中的契约观及其教育的务实性、重视家庭教育和重视德育等方面。成功的犹太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是: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应教育他们严以律己,遵守律法;应使他们重视实践;应有适当的抗灾难和抗挫折的教育;应做到教书与育人二者并重。 关键词:犹太教;犹太教育的特点;启示 在当今的世界上,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民族,他们却为世界创造了与其人口相比要大很多的卓越贡献,也为世界培养和孕育了无数的大家——既有罗思柴尔德、蒙蒂菲奥利等犹太富豪,也有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有成就的科学家或哲学家。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小的民族却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奇迹?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而带给他们希望的就是指导他们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书——《圣经》(旧约)。犹太民族又被称之为“书的民族”,这里所谓的“书”,实际上指的就是希伯莱文的经卷。可见,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犹太教对他们的深刻的浸润,都是犹太民族善于思考和重视教育的结果。 一、关于犹太教

犹太教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在起源于古代近东的形形色的宗教中,唯有犹太教历经沧桑巨变而延续至今,并依然保持着其顽强的生命力。什么是犹太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是基于同一信仰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是一整套基本信仰和崇尚,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念,也表现为习俗、社会体制和文化。”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说,犹太教是“主要在犹太人中流行的宗教,奉耶和华为唯一的神,基督教的《旧约》原是它的经典”。犹太教通常也被称为是“伦理一神教”。当人们用宗教去界定犹太教时,犹太人常常要说,犹太教“并非完全是一种宗教,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犹太教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律法,律法的诫命规范着所有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对于犹太人来说,重要的事情是人们如何去行动。另外,尽管犹太教具有其鲜明的民族性,但其教义仍有其显著的普世性,所以它也是一种相信全人类都终将获救的宗教。犹太教视自身为世界性的宗教,它信奉主宰历史和人类的独一的上帝,因此上帝的律法也适用于全人类。 二、关于犹太教的教育性 首先,犹太教的教育性体现在其宗教经典和宗教人物的名称上。《圣经·旧约全书》即《塔纳赫》的前五卷被称为是“托拉”(torah),即“教诲”,而《塔木德》的三部分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最精明、最勤劳、最坚忍。他们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为0.3%,但却赚取了世界上30%的财富,获得了世界上17%的诺贝尔奖。他们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引导着世界先进科技与文化方向。——他们是谁?——他们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确是一个极为特别的民族。在美国历史上200名最有影响力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在美国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教授占三分之一;在美国律师中,犹太律师占四分之一;在美国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有18名;美国国会参议员中,犹太人有10名;美国国会众议员中犹太人有27名;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鳄索罗斯;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格林斯潘、巴菲特、红色资本家哈默、壳牌石油大王塞缪尔;报界之王普利策;美国钢铁大王库恩·洛布;通讯之王路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威廉·利;美国全美广播公司总裁萨尔诺夫;纽约时报创办者雷蒙;好莱坞巨头华纳兄弟、米高梅、派拉蒙、斯皮尔伯格;英国报业巨头马克斯·韦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英荷壳牌公司创始人马库斯·塞缪尔;南非大富豪巴纳特······有人说全世界的财富都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美国的财富都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三大思想家,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杰。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唯物史观,这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新思路,新方法。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这三位思想家分别在人类社会,自然科学和心理学三大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从哲学上讲是分别在天人情三大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犹太民族绝对是一个特别的民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人,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那么为什么犹太民族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犹太人杰灿若繁星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追溯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犹太民族发源于古代西亚闪米特的一个支脉。公元前18世纪中叶,犹太人在其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迁徙到迦南,被称为希伯来人,意即“河那边来的人”。后来,为躲避自然灾害迁徙到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公元前13世纪末期,又返回迦南,于公元前11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大卫王时夺取了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古称),并将首都建成在城南的锡安山上。从此,耶路撒冷成为历代王国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和犹太人向往的圣地。公元前926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分别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在其后数百年中,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先后征服了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公元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被镇压后,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从公元7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逐渐以阿拉伯人为主。在将近2000年的流散生活中,犹太人不断遭受来自居住国的各种歧视和迫害,反犹排犹活动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到极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德国的屠刀之下。18世纪,欧洲犹太人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开始争取犹太民族的解放。19世纪,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遗传 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如果没有这些生理条件,人的身心发展就无从实现。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的爬梯试验证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体态、感官和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2.环境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所有不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亲戚、朋友的交往都可以看做是环境的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说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那么社会环境的影响则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国古代的荀子就很重视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排除一些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年轻一代朝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对于培养目标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为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限的,必须要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外界环境为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最新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对实践对象学生所起的主导作用。教育是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具有主导作用是必然的,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衡量这种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内涵、对象和归宿。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考试 提示:答案以电子文档形式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论述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对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跨国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经济体。当然它并不是惟一进行跨国界投资的组织,在它之外还有个人以及国际经济组织所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所进行了的对外直接投资。但跨国公司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为主体。只要是跨国界进行直接投资并且获得控制权的企业就叫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与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出现,同步发展的,依照界定,跨国公司理应被视为进行跨国界直接投资的主体,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使之成为跨国公司的必要途径。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产生跨国公司,没有跨国公司,全世界90%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发生,二者是分不开的。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企业来说,它们拥有的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等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扩散者,而给东道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好处,对世界经济的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犹太人家教启示

犹太人家教启示 犹太人家教启示一:智慧培育给我们的启迪 一位中国战略研究者提出:“在100年里面都要学习以色列”。据统计,美国百万富翁有20%是犹太人;在美国前400名富豪里,犹太人就占了25%;在前40人中,犹太人占了40%。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犹太人占33%。综观以色列犹太人的教育,尤其对孩子智慧的教育,的确值得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借鉴和反思。 一是让孩子热爱书籍。在犹太人家里,宝贝稍微懂事,妈妈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宝贝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宝贝书本是甜的,让宝贝在最初接触书时,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而一生都喜欢书。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民族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犹太人爱书、爱读书、爱藏书,对书籍的执着和痴迷,是任何民族无法达到的。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而我们的家庭真正意义上具有藏书的家庭又有多少?大人上网、孩子痴迷电子海洛因的不在少数,真正沉下心读书的人数的确比例不大,我们应该学习犹太人的热爱书籍、热爱读书的习惯,这是智慧的源泉。

二是让孩子学会思考。犹太人中流传着一句话是说:“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这说明犹太人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才能,重视技能,做到知行合一。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会怀疑得越多,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永恒探求心境促使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因此在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而我们让孩子死记硬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孩子缺乏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更缺乏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高分低能,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三是让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犹太人中却普遍有一种倾向:不愿意过多地谈论金钱,更不愿意露富,绝不做金钱的奴隶。可以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金钱是一把双刃剑的民族,他们深知拥有金钱、财富很重要,可以保护他们,使他们拥有许多人世间宝贵的东西,帮助他们做成许多大小事情和顺利发展,但同时也深知金钱和财富在处理不当或认识不清的时候特别容易伤害他们自己。犹太人基于这种认识,因而他们在善于创造财富的同时,更注重节俭节约,他们认为“挥霍”被看做是一种罪恶,对钱、财富的态度是相当严肃的,有节制的,是敬畏的,因此,尽管他们有钱却决不会为毫无意义的寻欢作乐、追寻奢靡生活而乱花一分钱。因此,尽管已拥有巨额资产的犹太人也还是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犹太人的这种拥有大量金钱却相当节俭以及对金钱的清醒认识,使犹太民族中虽有许多富可敌国、腰缠万贯的大亨,但少有桃色新闻、性丑闻及因钱财发生家庭纠纷的传闻。而我国的占有不小比例的“土豪”和富豪们,他们肆意挥霍金钱和财富,建别墅,包小三,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读后感_心得体会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读后感 方联根 一个很小的族群,却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成就:美国三分之一的百万富翁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当中,有25%是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为什么人口数只同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其天才却多如繁星?全世界的人们一直都十分好奇,希望知道犹太人能够如此优秀的秘诀是什么? 然而,实际上,其中毫无“秘密”可言,犹太人与其他任何种族的差异都不大,与中国人还些相似。关键在于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在犹太人的整个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追求高成就的动力,使孩子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强烈愿望。犹太人皆遵循的价值是:追求真正的财富——知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犹太父母如此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犹太父母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因此,犹太家长们从小便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在培养方法上崇尚个性,鼓励创造;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口才。 这本书让我更多地了解了犹太民族,了解到了犹太民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如何优先追求子女教育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其实,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揭示的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从而彻底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各个因素中重要的组成之一,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孩子从母亲腹中呱呱坠地,如同一张白纸,本来没有多大的不同,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的孩子十分迟钝;有的孩子讲文明礼貌,有的孩子蛮不讲理;有的孩子自已会管理自已,有的孩子一切都依赖大人。这些,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慢慢形成的,这些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而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发展;影响 汉朝时期的赵歧在其作品《孟子题词》曾经写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元代关汉卿也在其作品《蝴蝶梦》写到:“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都表达了孟母对孟子家庭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态度、能力和处事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亚圣,其母真的是功不可没。就是在孟母带领儿子找到了宜于其生活的环境后,孟子在与学堂周围人们的交往中,接触到了他们的各种礼仪和行为,并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进入到了自己的思想中。在其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中,牵引着他找到正确的道路,并最终成了“亚圣”。可见家庭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二、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最基本的教育。一个人自出生以来最先接触到的便是家庭,家庭也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科学证明,人类的很多能力和特征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智力、思维形式和行为特征等。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人的成长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离不开家庭的抚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养。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国民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要素。

浅谈儒家思想在中国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浅谈儒家美学思想在中国设计中的体现 不同国家的设计因为本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展现出它不同的艺术特色与风貌。设计师切尔马耶夫有一句话:“历史的设计是设计的历史”。有什么样的素质、品格与本蕴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哲学、美学与艺术审美,就会有什么样的设计。中国的设计之所以具备它与众不同的审美格调和艺术风尚,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与审美品位的影响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儒家传统美学的理念在设计中也处处散发出它与众不同的芬芳和光彩。 (一)、爱人之美 儒家的主导思想就是“仁”。孔子曰:“仁者人也”,这个人,就是指爱人,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爱人,是儒家最高道德理念,体现着一种朴素的对人的关怀。孔子对器具的议论非常多,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不器”。这些思想常常被运用在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中。大部分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实用。因为有需求,所以有了设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用是摆在第一位的。这种实用,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是一种爱人之美。比如:陶器的设计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如作为取水器的小口鼓腹尖底瓶。设计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出“设计到底是什么?”这个看似普通的疑问。设计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自问在设计之初就应该纳入我们思考的行列。2002年美国第一夫人劳拉邀请荣获“国家设计奖”人士的白宫早午餐会上,谈到白宫这座精美的建筑时说:“设计,无论是哪个领域的设计,都是世界最伟大的推动力量——它让我们享受生活,享受追求的快乐”。从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来看,设计对社会的巨大推动力显而易见,设计的“人性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体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有一些公共艺术设计上一味的追逐纪念碑式的“标志性”而忽略了本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再如政府规划设计中对“绿色设计”近乎盲目的崇拜,不顾自身城市的实际情况兴建大面积的绿地、水面,而不考虑本已紧张到极限的城市水资源,如此等等。这些事情都违背了设计为人的思想,无疑是和儒家爱人的思想背道而驰的,也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这一美学思想,是孔子中庸哲学在美学上的反映,是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美学思想。设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在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结合。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在艺术中常常表现为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审美形态。中国人往往欣赏“高雅”、“雅致”格调的艺术作品,同样在设计中也会追求一种美善和谐、形神和谐,强调以形表现神,神笼罩行,尽善尽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反对华而不实。这些思想体现在设计中都要求处理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任何因素都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所以在大量的中国设计作品中,体现的都是一种和谐之美。使得中国设计始终洋溢着一种和谐柔美的精神,达到一种均衡、稳定、平和、典雅之美。 (三)、教化之美 儒家思想尽善尽美不仅仅是孔子对艺术的品评标准,也是对“君子人格”的要求。儒家思想从审美态度上来讲,确实有它重要的教化功能。而一个好的设计,感动和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背后支撑着它的设计理念。包豪斯的建立者格鲁皮乌斯也说过:“每一件作品都可以看做是内心深处的自我表现。只有那些事内在冲动之产物的作品才具有精神的含义。”一个好的设计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高尚的设计伦理观,而这个作品能够给观众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巨大的。

音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定稿)

音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沁阳第二实验中学:李丹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理性塑造和控制,对意志的理性引导和调整,对感知、想象等能力的理性渗透和升华。因此音乐教育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在促使人的健康心理要素成熟和弥补人的素质缺陷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 1.音乐教育是促进人智力因素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逻辑(理性)思维和形象(非理性)思维的素质和能力是一切伟大发明、创造的基石,音乐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思维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它可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是突破单项思维的最佳途径。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脑主管人体的右半部,是数理中枢,善于以推理为特征的抽象思维,与此相适应,右手与推理、秩序、数学、法律、道德等理性形态相关;右脑主管人体的左半部,是情感中枢,善于以想象为特征的直觉思维,左手与情感、想象、审美、幽默、艺术相关。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缘故,形成以右手为优势手的生产劳动,促进左脑进化为优势脑,加上以往教育的缺欠,助长了左右脑及其思维发展的不平衡。脑科学的实验证明,右脑的信息容量(人格,欲望、情感、趣味、气质、性格、图象、音响等)是左脑的100万倍,对于创造或发明来说,右脑的直觉思维作用决不逊于左脑的抽象思维。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表演如指挥、器乐演奏、形体训练等都是具有实践性的左、右手并用的活动,并无优势手与劣势手之分,两手并用,促进左、右脑“对话”,开发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情感对话,也首先是旋律的高低明暗、强弱长短、音乐的情绪、音乐的形象和风格诉诸于右脑的运动,进而与左脑协调,从初步感知、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开发大脑潜能。 2.音乐教育是完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课题,对148名45岁以下年龄段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人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所以成才,主要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突出。“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进步与成

以色列教育启示

以色列的教育:边玩边学求思辩 中东弹丸小国以色列以科技发达、军事领先、国力强大受到世人关注,也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和考察的对象。以色列在建国后52年里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除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鼓舞下从世界各国汇聚而来的高素质犹太移民之外,还当归功于该国完善的教育体制。 重视和发展教育是古老的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年轻的以色列国求生存、图发展的基本国策。犹太人认为,良好的儿童教育是世界的希望所在。基于这种信仰,以色列人更重视娃娃阶段的启蒙教育。尽管国家规定义务幼儿教育从5岁开始,但几乎所有孩子从三四岁起就开始在幼儿园学习,从语言、算术和艺术方面接受启蒙教育。这种学前启蒙教育使许多先天条件超常的儿童得到及时的培养。据统计,有约3%的儿童进入小学后能被选送到“神童班”。神童班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摇篮。 寓教于玩寓思于辩 综观以色列的教育,初、中级阶段科学性强,寓教于乐,高等教育学术性强。整个教育体系自始至终强调启发学生的先天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际参与和应用中获得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培养“高级工匠”。以色列虽有全国统一教材,但多数学校认为这些教材死板老化,因而自行设计教育内容。据调查,有高达70%的中小学校都使用自己编制的教材。小学生的知识多是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的。老师要求二年级的学生到室外拍摄照片或者写生,三四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到的花鸟鱼虫等自然知识,能够自己绘图讲解,五六年级的学生便开始做类似小论文式的课题。例如,一个学生对哥伦布航海感兴趣,他会在老师的指点下找参考书,把哥伦布航海的有关情况综合起来做一篇小型“论文”。完成一篇小“论文”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找参考书、复印附图、构思文章等,全都是独立完成。为了找书,他们在图书馆和家里的书架上翻个不停,除少儿读物外,还会翻出他们几乎搬不动的精装大百科全书,他们并不认为这些书是给大

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人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即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我们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学校教育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 1.?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展开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没有一个基本的设想和设计。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之所以比较强,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这一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主导性的要求比较一致,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如果一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在基本目的上各行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