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共5种基本类型。

2、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检疫除害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等。

3、请列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

4、动植物检疫具有的4个突出的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

5、国际上常用的熏蒸剂有10余种,请例出3种: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

6、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和出证放行5个步骤。

7、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其主要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和除害处理。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杂草。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和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为“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主要对象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是专门机构;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

11、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国际性;管理的综合性。

12、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

13、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离方法包括:直接解剖法、简易贝尔曼漏斗法、Fenwick漂浮器分离法、浅盘法、卡勃(Cobb)过筛分离法。

14、昆虫采集网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四类:捕网、扫网、水网、刮网。

15、诱虫灯常见的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

16、陆生昆虫的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诱集法。

17、根据杂草生活周期和习性分类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寄生植物、肉质植物。

二、名词解释

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并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3、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间或省内进行调动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4、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5、外来物种入侵: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植物。

6、动植物检疫法规:是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或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7、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8、SPS协定: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门制订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

9、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过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以及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疫性实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检疫措施。

10、杂草:危害农作物及其它栽培植物,而且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的一类野生草本植物。

11、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12、预检:是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13、口岸检疫:在边境、口岸、港口和国境线上,设卡从事的“外检”工作。

1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15、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是植物与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表现型,它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主要依据。

16、植物病害内部症状:是指病植物在植物体内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如病毒病的内含体(inclusion),萎蔫病组织中的侵填体(tylose)和胼胝质(callose)等。

17、植物病害外部症状:是指在病植物外表所显示的种种病变,肉眼即可识别。

18、植物检疫:为了防止人为地传播植物危害性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安全,服务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流通,由法定的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规,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在国内和国际间流通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品,在流通前、流通中和流通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预防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和定殖的措施所构成的包括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

19、危险性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20、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国或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21、外检:对外控植物检疫性病、虫、杂草的传播的工作。

22、内检:对内防治检疫对象的工作。

23、口岸检疫:在边境、口岸、港口和国境线上,设卡从事的“外检”工作。

24、疫区:指局部发生有检疫对象的地区,以政府法令形式确定,并公开限定的区域。

25、保护区:指从未发生过,而在其他地区已经普遍存在的检疫对象,为了防止被污染或人为传入的区域,确定为无该病、虫、杂草的“保护区”。

26、转主寄生(heteroecism):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无性阶段在一种植物上

寄生,有性阶段在另一种植物上,叫转主寄生。经济价值较大的植物叫寄主,另一寄主植物叫转主寄主或中间寄主。如梨锈病菌冬孢子和担孢子产生于桧柏上,性孢子和锈孢子则产生于梨树上,转主寄主为桧柏。

27、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

28、半寄生: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台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

29、根寄生:有些寄生植物叶片退化成为鳞片状,虽含右少量的叶绿素,但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寄主的养料补充。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30、茎寄生:无根藤、菟丝子、檞寄生等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上,这类寄生称茎寄生。

31、外来种: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作用被带到了其自然演化区域以外的物种。

32、转基因生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3、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植物,是转基因生物的一类。

34、速冻处理:指在-170C和以下的温度对商品急速冷冻处理一定时间,然后在不低于-60C的温度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可有效地杀死各种害虫,适合于水果和蔬菜的害虫。

35、冷藏处理:指在接近00C左右的温度进行除害处理,常用的处理设施为冷藏室或冷藏库。适用于保鲜水果和蔬菜。

36、过境植物检疫:指对由境外启运,通过我国境内继续运往境外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以下称“检疫物”)及其包装容器、包装物和运输工具实施检疫检验和必要的检疫处理。过境植物检疫是动植物检疫执法行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体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三、问答题

1、简述动植物检疫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包括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与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2、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区别

现场检验: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实验室检测:是借助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疫物样品进行动物疫情和植物有害生物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区别点包括实施顺序不同、实施场所不同、任务不同、方法不同、设备要求不同和人员业务能力不同。

3、试举例说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基本类别(每一类型2-3种)

检疫性植物病原物,如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烟草环斑病毒;

检疫性害虫,如美国白蛾、葡萄根瘤蚜、检疫性实蝇;

检疫性杂草,如菟丝子、毒麦和假高粱等。

4、动植物检疫的实施范围

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2)装载容器、包装物及铺垫材料;(3)运输工具;(4)其他检疫物。

5、简述隔离检疫的必要性和作用

必要性:(1)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短时间内可能不发病或无症状;

(2)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

(3)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作用:(1)有助于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

(2)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

(3)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4)有助于更为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6、生态入侵防治对策

加强检疫,截获有害外来物种;

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及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

建立和加强对外来物种引种的风险性评估制度;

开展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研究;

积极开展对有害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研究;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新的生物防卫道德规范。

7、植物病原真菌检疫检验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直接检验;过筛检验;比重检验法;染色检验法;洗涤检验法;

保温萌芽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核酸技术。

8、简述产地检疫和预检的作用

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

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

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

9、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

主要包括5个步骤:(1)供试材料登记;(2)初步检验与处理;(3)饲养或栽培合格的材料;

(4)生长期检验与处理;(5)出证放行。

10、杂草的鉴定程序

取样—营养器官观察、解剖和记录—繁殖器官观察、解剖和记录—初步确定类群—查阅工具书或工具软件—进一步对照、确定种类、作好记录—处理样品和标本保存、待以后复查和鉴定用。

11、昆虫玻片标本制作的主要步骤

杀死与固定:用70%酒精或毒品;

浸软:用5-10%氢氧化钠;

脱水:不断换水;

染色:常用染料为硼砂洋红和固绿;

封片:脱水后的标本,置于“二甲苯-丁香油”中,滴入1-2滴二甲苯液后封藏;

收藏:彻底干燥后,平置柜内。

12、国际动植物检疫的5种基本类型及其代表国

环境优越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

发达国家大陆型:美国、加拿大;

经济共同体型:欧洲经济共同体;

发展中国家大陆型:中国、印度、智利、南非;

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香港。

13、植物检疫的意义

(1)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2)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3)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4)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

(5)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14、专职植物检疫员任职条件

(1)具有助理农艺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虽无职称而具有中等专业学历、从事植保工作3年以上技术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

(2)热爱植物检疫事业,熟悉植物检疫法规和业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有一定的思想和政策水平;

(3)必须严谨从事植物检疫工作;

(4)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15、一般病虫害调查与产地检疫的区别

(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了解病虫发生规律,给生产提供指导性防治策略;后者是检查有无发生危险性病虫,检查后须提供《植物检疫证书》。

(2)对象不同:前者是生产中常见的,为害严重的病虫;后者为危险性病虫;

(3)规程不同:前者是无严格规程;后者有章可循,有严格的时间、程序、方法,强调的是统一性。

(4)完成人员不同:前者任何生产单位和个人,后者为检疫机构的专业人员。

(5)服务方式不同:前者可有或无报酬,后者有专门规定的收费。

16、何为产地检疫,其优点是什么

产地检疫指植物检疫机构对生产基地或来源之地的种子、苗木、其它繁殖材料及植物产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生产过程的严格检验;在植物产地检疫过程中,要求产地所产出的种子、苗木、其它繁殖材料及植物产品,必须确保无病虫携带,不定期地实行防疫措施。

优点包括:植物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相比有不少优点,特别是对于内检来说,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有些植物病毒难诊断,产地检验方便、可靠,病毒症状明显;产地检疫可在无实验室的情况下进行,而调运检疫必须有实验条件;产地检疫速度较快,节省时间,在短期内可以得出结论;而调运检疫则需进行抽样、室内培养,还存在样本概率问题;等待时间较长;产地检疫可将检疫对象控制在调运之前,能有效防止其扩大蔓延,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

17、近代的五界系统:(Whittaker,1969)将细胞生物分为哪五界,并请例举实例

(1)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无真正细胞核的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藻、绿藻、立克氏体、菌原体、类菌原体。

(2)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有核,如孢子虫等。

(3)菌物界(Fungi):吸收异养,如真菌、粘菌。

(4)动物界(Animalia):吞噬异养。

(5)植物界(Plantae):光合自养。

18、植物病原细菌检测方法

血清学方法;噬菌体;试剂盒;脂肪酸分析和Biolog测定;甲基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法。

19、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生物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物理方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

20、昆虫成虫干制标本的制作过程

(1)标本的软化;(2)针插标本;(3)确定昆虫标本的高度;

(4)针插标本使用的标签:采集标签、鉴定标签;(5)展翅和整姿。

21、杂草的扩散与传播方式

(1)依靠植物自身的特殊机能而传播;(2)借助风力传播;(3)借助水力传播;

(4)借助动物的活动而传播;(5)人为的传播。

22、确定本地种和外来种的标准的依据

(1)化石证据:从更新世时期有无化石连续存在。

(2)历史证据:历史文献记录的引种为外来种。

(3)栖息地:局限于人工环境的种可能是外来种。

(4)地理分布:物种出现地理上不连续时,暗示可能为外来种。

(5)移植频度:被移栽到多个地方的物种可能是外来种。

(6)遗传多样性:外来种在不同地方间其遗传差异出现均质性。

(7)生殖方式:缺乏种子形成的物种可能是外来种。

(8)引种方式:解释物种引进的假说合理可行,说明物种是外来种。

(9)同寡食性昆虫的关系:取食外来植物的动物少。

23、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征

概括起来讲,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征表现在3强:

(1)生态适应能力强。主要表现在:遗传多样性高,抗逆性强,生态位广;种子可以休眠以保证在特定时期萌发;能产生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具有能够刺伤动物并引起动物反感的棘刺等;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植物的光合效率高。

(2)繁殖能力强。主要表现在:能通过种子或营养体大量繁殖;世代短,能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后代;植物的根或根茎内有大量营养贮存,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种子的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

(3)传播能力强。主要表现在:有适合通过媒介传播的种子或繁殖体,传播率高;种子较小,难于清理,可随风和流水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善于与人共栖,容易通过人类活动被传播。

24、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和技术

(1)物理处理方法,热处理、低温处理、辐照处理、微波处理;

(2)化学除害处理方法,熏蒸处理、其他化学处理方法;

(3)植物病毒的脱除处理技术,热处理脱病毒、茎尖培养脱病毒、微芽嫁接脱病毒、化学处理脱病毒。

25、何谓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途径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植物。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1)人为有意引种。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作为经济物种、药物、牧草或饲料引入而成为入侵的例子如蓖麻、曼陀罗、紫苜蓿、河狸鼠等;作为观赏花卉或树木的如紫茉莉、五色梅、荆豆等;作为改善环境植物种类的如大米草、微甘菊、凤眼莲等。

(2)无意间带入。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的如三裂叶豚草、豚草等;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的如毒麦、假高粱、松材线虫等;随人类的旅游、建设过程带入:如北美车前、湿地松粉蚧等;一些水生或海产种类可以随船只携带等。

(3)自然扩散。外来入侵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凭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传播;也可以先在周边国家归化,然后再通过风力、水流、气流及动物等因素实现自然扩散。

(4)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的释放,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是相互交叉的,有些植物可能是经过一种以上的途径侵入的,而且在时间上也可能是多次输入,最终完成入侵并得到迅猛发展。

26、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有哪些

(1)威胁生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或退化;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外来入侵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或破坏是持久的、长期的。

(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豚草类的花粉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可造成过敏性哮喘、鼻炎、皮炎,每年同期复发,病情逐年加重,严重的会并发肺气肿、心脏病乃至死亡。据调查,沈阳市1983年人群发病率达%。

(3)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来入侵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外来杂草导致作物减产,破坏城市园林生态体系,增加控制和管理成本。表1显示了与外来入侵种相关的花费(数据摘自李振宇、解焱主编,中国外来入侵种)。主要表现在:外来杂草使作物减产,破坏园林生态体系,增加管理或控制成本。

27、影响转基因作物品种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安全性问题,即转入的某一特性对最终产品使用的影响,特别是作为食品,对人体有无不良影响;

(2)重组 D NA的移动性,即这种 D NA是否会转至其他作物或杂草,因而引起环境及生态问题;

(3)对其他农业措施的后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及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等;

(4)公众的接受性,即心理因素。

28、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检测方法有哪些

(1)形态标记。形态标记是指在杂种后代中那些可被直接观察到的性状,如植株的茎、叶、穗、籽粒各部分大小、色泽、形状及抗病性表现等。这是检测外源基因最常用的、也是最直观的方法。一般是参照双亲的特征,根据杂咱后代的表现情况,来确定杂种后代中是否有外源基因导入。

(2)细胞标记。细胞标记,即细胞学鉴定。通过对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带型和核型分析以及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的观察,来检测外源基因。这是检测外源基因最基本、最经典的方法。

具体包括:A、杂种细胞学,观察通过对杂种体细胞染色体观察,统计其染色体数目,并结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行为观察,来确是否有外源基因导入。通过染色体计数和配对行为观察,很容易确定双二倍体、部分双二倍体、附加系、单体、缺体、端体等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利用有无随体染色体,也可鉴定外源基因。

B、核型及核型分析,核型通常是指体细胞染色体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证的总称。核型分析就是对核型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表达。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一般以体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作为基本形态。在核型分析的表述格式中,一般包括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特征,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位置和随体的有无。染色体的分类目前采用应用最广泛的两点四区系统,我国于1984年第一届全国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上稍加修改后推行。根据臂比值将染色体分为正中部着丝点(M)、中部着丝点区(m)、近中部着丝点区(sm)、近端部着丝点区(st)、端部着丝点区(t)和端着丝点(T)即所谓的两点四区。

C、染色体分带,染色体分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碱、酸、盐、温度等因素对染色体进行处理,借助Giemsa等染料染色,使染色体在一定部位呈现深浅程度不同的染色区段而形成特定的带纹,由于其带纹在各染色体上显示的位置、宽窄、大小、数目、浓淡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可用来进行染色体的鉴别和分析。

(3)生化标记。生化标记是利用电泳等技术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等进行鉴定。因为蛋白质是由基因编码的,特定的基因型决定了蛋白质的特定组成,因此,不同种、属所特有的蛋白质组成能够反映出该种、属的基因型。

具体包括:A、贮藏蛋白分析法,按其溶解特性可分成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两大类,其蛋白的亚基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类型,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而能稳定遗传。

B、同工酶分析法,同工酶是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的一类酶。在一定条件下电泳染色,同一遗传材料可同时显示几条酶带,而不同的遗传材料可具有不同的酶带。同工酶是基因的直接产物,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4)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之后的一种新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它是以DNA多态性与性状间的紧密连锁关系为基础的遗传标记,能够稳定遗传,且遗传方式比较简单,是性状基因的真实反映,能在不同发育阶段对不同组织DNA进行检测分析。目前,用于检测小麦外源基因的分子标记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length polymorphism 简称 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简称 RAPD )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简称 GISH)。这项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检测外源小片断染色时更是倍受青睐。

具体包括:A、RFLP,RFLP技术是基于不同物种、不同材料间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不同的原理,通过对基因组DNA经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不同大小的DNA片断,经电泳后转移到固定支撑物上,用特定的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断(探针)杂交检测多态性。它是检测不同物种个体间基因细微差异的可靠手段,标记的数量较大,呈简单的孟德尔显性遗传。RFLP是较早应用于植物基因标记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

B、RAPD,RAPD技术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通过运用不同核苷酸序列的随机引物(通常为10个碱基)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寻找多态性标记。这类标记通常也是显性遗传,由于它在技术上非常简单,也无需对基因组序列有多少了解,只要合成一套随机引物就可用于作物物种,因而应用最为广泛。RAPD技术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差,易受不同药品的影响。为了提高该标

记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有必要将RAPD技术转化为特异序列扩增的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标记。即将RAPD作为初步筛选鉴定的一种方法,一旦发现所需的DNA扩增产物之后,再用特异序列扩增的方法,将RAPD转变成经典的PCR方法。

C、FISH,这是一项利用标记的DNA探针与染色体上的DNA杂交,在染色体上直接进行检测的分子标记技术。该项技术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与现代分子遗传学结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子细胞遗传学。制作良好的染色体分裂相片子是该技术的关键。其最大优点是利用普通的显微镜,可以直接鉴定到所要研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总之,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是检测外源基因重要的遗传标记形式。形态标记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提供直接的结果,但标记数少、多态性差、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细胞标记检测是最经典的方法,但工作量大,费人才。生化标记检测设备简单,试剂价格低廉,但标记数目有限。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可靠,但仪器、试剂都较昂贵,其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各种遗传标记形式都有其局限性,在检测外源基因时,可根据研究条件、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将几种标记结合起来使用,其结果相互印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动物传染病一般在临床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

2、流行病流行的表现形式有散发、地方流行、流行性、大流行。

3、影响流行病的因素有自然因素、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

4、现场检疫的内容有查证验物、三观一查。

5、动物检疫的结果分为不合格和合格。

6、屠宰检疫有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

7、动物宰后常见的组织器官的变化主要有淋巴结的变化、肉品性状的变化、全身性组织的变化、内脏器官的变化。

8、动物的临诊检查要遵循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检查后个体检查的原则。

9、口蹄疫主要感染哺乳动物的偶蹄目;全世界有O型、A型、C型、亚洲I 型。

10、焦虫病病原发育要两宿主:哺乳动物(无性繁殖)、蜱(有性繁殖)。后者在家畜身上吸血把焦虫接种于家畜体内;都由后者传染,当代传播,经卵传递。

11、出血性病变包括机械性出血、病原性出血、窒息性出血、电麻出血、呛血。

12、除轻度肠气胀放气后可供食用外,其它有病变的胃肠一律化制处理。

二、名词解释

1、动物检疫: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检验项目、检疫对象和检疫检验标准,对动

物、动物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3、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4、疫源地: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5、疫点: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

6、疫区: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

7、病原微生物:自然界中极少数微生物对动植物有害,可引起疾病,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8、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的微小生物。

9、病毒:目前所知道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的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却具有一般的生物学活性,不能单独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专营寄生生活。

10、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11、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传染源分健康携带者和患病动物。

12、传播途径: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传播给其他动物的途径称传播途径。分垂直传播(通过胎盘、卵和产道传播)和水平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中介动物或人类传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