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计算书

5.4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5.4条规定如下。 5.4截面抗震验算 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5.4.1)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 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 用0.2。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1.0。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1.0,0.85,0.85,0.7,0.7。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5.22。

组合及配筋

6.5 内力组合 6.5.1 内力组合说明 1、严格的讲,内力组合的内力值应采用支座边缘截面的内力值,如梁应采用柱边缘截面的内力值,柱应采用梁底和梁顶截面的内力值,但本设计均采用轴线处的内力值;同时,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保证塑性铰首先在支座出现,通常要对支座弯矩进行调幅,调整幅度≦20%,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设计不进行弯矩调幅。 2、在配筋计算时,框架梁有三个控制截面:梁两支座截面及跨间截面;跨间截面的内力组合值为+M,梁端截面的内力组合值为-M和V,因此在内力组合时,对于框架梁考虑三个截面,分别考虑∣±M∣max、∣±V∣max的组合。而框架柱进行配筋计算时,有两个控制截面:柱顶与柱底;由于框架柱是偏心受压构件,M和N的不同组合导致受压承载力的变化,因此对于采用对称配筋截面的框架柱,应分别考虑如下三种组合,即:∣±M∣max和相应的N、V,N min和相应的M、V,N max 和相应的M、V。 3、在实际设计中,对多层框架结构的同一轴线各层柱,其截面尺寸往往是自下而上全相同(层数不多时)或分段相同,因此在进行框架柱内力组合时,可以分段考虑内力组合的取舍。例如,框架内柱往往是小偏心受压,N越大且M也大时配筋越多,该控制截面应是最底层截面(基础顶面处或分段的最下处位置);而框架外柱往往是大偏心受压,M越大或N越小都会导致配筋加大,故其控制截面一般是分段的最下层(M大)或(N小)。这样就可排除很多不必要的计算。 4、内力组合时,主要考虑下面几种情况: (1)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S=γ G S GK +γ Q S QK S=γ G S GK +1.4S WK S=γ G S GK +0.9(γ Q S QK +1.4S WK ) γG可能取1.0或1.2,γQ可能取1.4或1.3,对于标准值大于4KN/m2工业 建筑楼面结构的活载γ Q 应取1.3。本设计γ Q 取1.4。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S QK仅考虑竖向可变荷载参与组合) S=γ G S GK +γ Q ψ C S QK γG取1.35,γQ取1.4,ψC取0.7。 由于本设计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因而本设计考虑如下三种组合: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 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 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 用1.5 >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 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 柱截面400X400mm ,混凝土 C20,屋面活荷载0.50 kN/m 2,屋面积灰荷 载 0.75 kN/m 2,保温层自重 0.4kN/m 2。 (2) 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 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i 1/10 ,由于采用1.5m 6m 预应力钢 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L 0 L 300 24000 300 23700 mm 屋架端部高度取: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1.5m 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 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 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 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 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 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 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 跨中高度: 屋架高跨比: H o 2000mm 23700 1 H H o i 2000 3185 3190mm 2 2 10 H 3190 1 L 23700 7.4 u m J 启

内力组合

九 内力组合 本章中单位统一为:弯矩kN?m ,剪力kN ,轴力kN 。 根据前面第四至八章的内力计算结果,即可进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为梁端柱边及跨中,由于对称性,每层梁取5个控制截面。柱分为边柱和中柱,每根柱有2个控制截面。内力组合使用的控制截面标于下图。 (一)梁内力组合 1.计算过程见下页表中,弯矩以下部受拉为正,剪力以沿截面顺时针为正 注:(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组合表达式为: Eh G E 3S .12S .1S += 其中,S GE 为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标准值。而重力荷载代表值表达式为: ∑=+=n 1i ik Qi k Q G G ψ G k ——恒荷载标准值; Q ik ——第i 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ΨQi ——第i 个可变荷载的组合之系数,屋面活荷载不计入,雪荷载和楼面活荷载均为0.5。 考虑到地震有左震和右震两种情况,而在前面第八章计算地震作用内力时计算的是左震作用时的内力,则在下表中有 1.2(①+0.5②)+1.3⑤和1.2(①+0.5②)-1.3⑤两列,分别代表左震和右震参与组合。 (2)因为风荷载效应同地震作用效应相比较小,不起控制作用,则在下列组合中风荷载内力未参与,仅考虑分别由恒荷载和活荷载控制的两种组合,即1.35①+1.4×0.7③和1.2①+1.4③两列。 A B C D 12 34 5 22 1 1

梁内力组合计算表

梁内力组合计算表(续)

梁内力组合计算表(续)

2.根据上表计算所得的弯矩值计算V b ,并同上表的结果比较得梁剪力设计值V ,计算过程见下表 计算公式为:G b n r b l b vb b V l /)M M (V ++=η 梁剪力设计值计算表 (二)柱内力组合 1.计算过程见下表,弯矩以顺时针为正,轴力以受压为正 柱内力组合计算表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内力分析与内力组合

第4章内力分析与内力组合 结构设计时,需要计算各单项作用下的结构内力,然后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2012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有关条款进行各种内力组合,组合结果作为结构配筋的依据。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手算方法通常采用分层法或弯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反弯点法或D值法。本章介绍上述结构内力计算方法以及结构在无地震作用和有地震作用下的内力组合方式。 4. 1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4.1.1 分层法 1.基本假定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近似作为无侧移框架进行分析。根据弯短传递的特点,当某层框架梁作用竖向荷载时,假定竖向荷载只在该层梁及相邻柱产生弯矩和剪力,而在其他楼层梁和隔层的框架柱不产生弯矩和剪力。 2.计算方法 (1)叠加原理计算方法 按照叠加原理,多层多跨框架在多层竖向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下内力的叠加,见图4-1 (a)。又根据分层法所作的假定,可将各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框架柱作为一个独立的计算单元,柱远端按固定端考虑,图4-1 (b)。先分别

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独立计算单元在各自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然后叠加得到多层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多层框架内力。各独立计算单元竖向荷载作用下计算得到的梁端弯矩即为其最终弯矩,而每一层柱的最终弯矩由相邻独立计算单元对应柱的弯矩叠加得到。 (2)计算误差的修正 由于各独立计算单元柱的远端按固定端考虑,这与实际框架节点的弹性连接情况不吻合,因此在计算中采用下列措施进行修正: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折减系数0.9;除底层柱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底层柱线刚度和弯短传递系数保持不变。 (3)不平衡弯矩的处理方法 由于每一层柱均是由相邻上下独立计算单元对应柱的弯矩叠加得到,因此除顶层外各节点肯定存在不平衡弯矩。节点处不平衡弯矩较大的可再分配一次,但不再传递。 根据弯矩计算结果,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的跨中弯矩、梁端剪力及柱

#简支T梁内力计算和结果比较

简支T 梁内力计算及结果对比 一、桥梁概况 一座九梁式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和横隔梁截面如图1-1所示,计算跨径29.5l m =,主梁翼缘板刚性连接。设计荷载:公路—I 级,人群荷载:3.0/kN m , 每侧的栏杆及人行道构件自重作用力为5/kN m ,桥面铺装5.6/kN m ,主梁采用C50混凝土容重为25/kN m 。 (a ) (b ) 图1-1主梁和横隔梁简图(单位:cm ) 二、恒载内力计算 ㈠.恒载集度 主梁:()10.080.140.18 1.30 1.600.18259.76/2g kN m ?+??? =?+?-?= ??????? 横隔梁: 对于边主梁:()12 1.600.18 1.000.110.1572529.500.56/2 g kN m -=-? ???÷= 对于中主梁:2 122220.56 1.12/g g kN m =?=?= 桥面铺装:3 5.6/g kN m =

栏杆和人行道:45/g kN m = 作用于边主梁的全部恒载为: 19.760.56 5.6520.92/i g g kN m ==+++=∑ 作用于中主梁的恒载为: 29.76 1.12 5.6521.48/i g g kN m ==+++=∑ ㈡.恒载内力 计算主梁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图式如图2-1所示,则: ()222x gl x gx M x gx l x = ?-?=-,()222 x gl g Q gx l x =-=- g 图2-1 恒载内力计算图式 各计算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值见表2-1和表2-2。 边主梁恒载内力 表2-1 内力 截面位置 剪力()Q kN 弯矩()M kN m ? 0x = 308.572 gl Q = = 0M = 4l x = 154.294 gl Q == 2 31706.7832gl M == 2 l x = 0Q = 2 2275.708 gl M == 中主梁恒载内力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条规定如下。 截面抗震验算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 利时,不应大于;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 图 梁截面标号示意图

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方法

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方法 一、YJK的两个对剪力墙自动按组合截面配筋的参数 在计算参数的构件设计部分,设置了两个对剪力墙自动按照组合截面配筋的参数,一个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另一个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1、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 勾选该项,则软件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这样的计算方式更加合理。 详细计算方法见用户手册第四章第六节剪力墙部分内容。 2、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即是否按照组合墙方式配筋。 二、规范要求对剪力墙的截面配筋应按照组合截面进行 规范条文: 《混凝土规范》第9.4.3,…在承载力计算中,剪力墙的翼缘计算宽度可取剪力墙的间距、门窗洞间翼墙的宽度、剪力墙厚度加两侧各6倍翼墙厚度、剪力墙墙肢总高度的1/10四者中的最小值。 《抗规》第6.2.13-3,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 不勾选如上参数,即是以往的设计方法。以往的设计,对于带边框柱剪力墙,最终边缘构件配筋是先几部分构件单独计算,然后叠加配筋结果,一部分为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暗柱计算配筋量,另一部分为边框柱的计算配筋量,两者相加后再与规范构造要求比较取大值。这样的配筋方式常使配筋量偏大。 以往的设计,对于带翼缘剪力墙,软件在剪力墙墙柱配筋计算时对每一个墙肢单独按照矩形截面计算,不考虑翼缘作用。对于由墙肢相交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把各个墙肢的配筋相加得出的,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三、YJK的剪力墙自动组合截面配筋过程 勾选“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则软件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 勾选“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则软件对剪力墙的每一个墙肢计算配筋时,考虑其两端节点相连的部分墙段作为翼缘,按照组合墙方式计算配筋。软件对翼缘的考虑不一定包含翼缘的全部长度,有时仅考虑翼缘的一部分参与组合计算,即考虑的翼缘长度不大于腹板长度的一半,且每一侧翼缘伸出部分将不大于4倍翼缘厚度。但软件对短肢剪力墙自动考虑翼缘的全部长度。 如果两端的翼缘都是完整的墙肢,则软件自动对整个组合墙按照双偏压配筋计算,一次得出整个组合墙配筋,下左图即是。对短肢剪力墙将按照双偏压配筋计算。 如果某一端翼缘只包含翼缘所在墙的一部分,则软件对该分离的组合墙按照不对称配筋计算,得出的是本墙肢配筋结果,下右图即是。按照不对称配筋方式才能得到经济合理的配筋结果,因为对于不对称的剪力墙组合截面,按照对称配筋总是两端取大,造成浪费。

第六章 框架内力组合

第六部分 框架内力组合 一. 框架梁内力组合见横向框架KJ-2内力组合表 对于框架梁,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剪力沿梁轴线呈线性变化,因此,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对梁端截面:max M +、max M -、m ax V 对梁跨间截面:max M +、max M - 荷载规范3.2.5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倾覆、滑移和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 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荷载规范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γψγ γ γ+++ 式中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 承载能力有利是,不应大于1.0; Eh γ、Ev γ——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6―1采用;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内力组合,配筋word版本

内力组合 一、一般规定 1、两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 也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V =V-q 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恒载+0.7×1.4×活载=1.35× 恒载+0.98×活载; 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恒载+1.4×活载; 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1.2×恒载+1.4× 0.9×(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 合系数为0):1.2×重力荷载+1.3×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1.0×恒载+1.0×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一、框架梁内力组合 1.梁控制截面内力标准值 下表是一层至六层梁在恒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梁支座中心处及支座边缘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和剪力值,其中支座中心处的弯矩和剪力值以在内力计算中算出,支座边缘处的弯矩值和剪力值按下述方法计算: (1)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时 2b V M M b ?-=, 2b q V V b ?-= (2) 在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时 2b V M M b ?-=, 2 2b q V V b ?-= (3) 在风荷载作用下时 2 b V M M b ? -=, V V b = 式中: 2 b ——梁支座宽度(柱截面高度)的一半; 在恒荷载作用下,第六层B 支座边缘处的内力为 m KN b V M M b ?-=?+-=?-=4.672 55 .03.634.842 2 22122041b l b q b q V b q V V b ???-?-=?-= KN 9.612 55 .095.1255.067.1721255.081.33.63=???-? -=

在活荷载作用下,第六层B 支座边缘处的内力为 m KN b V M M b ?-=?+-=?-=1.202 55 .07.211.262 2 22122041b l b q b q V b q V V b ?? ?-?-=?-= KN 56.212 55 .095.1255.087.1021255.065.27.21=???-?-= 在风荷载作用下,第六层B 支座边缘处的内力为 m KN b V M M b ?=?+=?-=4.62 55 .05.18.62 KN V V b 5.1==

内力组合,配筋

一、一般规定 1、两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水平 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 也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 (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V =V-q 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恒载+×活载; 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 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恒载+××(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 合系数为0):×重力荷载+×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恒载+×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选择第四层BF框架梁为例进行内力组合,考虑恒载、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1、内力换算和梁端负弯矩调幅根据式:

第4章内力计算

第4章内力计算 4.1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由D值法计算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4-1。 表4-1风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表(kN·m) 层次 边柱 D/∑D V i△y i M上M下 5 0.233 8.45 0.94 0.4465 3.27 2.64 4 0.233 18.48 1.27 0.4 5 7.10 5.81 3 0.233 27.97 1.49 0.5 9.78 9.78 2 0.23 3 36.57 1.86 0.5 12.78 12.78 1 0.24 2 44.2 3.21 0.55 21.90 26.77 层次 中柱 D/∑D V i△y i M上M下 5 0.267 8.45 1.41 0.45 3.72 3.05 4 0.267 18.48 1.49 0. 5 7.40 7.40 3 0.267 27.97 1.49 0.5 11.20 11.20 2 0.267 36.57 1.65 0.5 14.65 14.65 1 0.258 44.21 2.47 0.55 23.35 28.54 梁端风荷载弯矩、剪力、轴力见表4-2,其中λ=K R/(K R+K L)。 4.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以12轴横向框架为例进行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住弯矩计算采用D值法,其计算过程见表4-3。 表4-2梁端风荷载弯矩(kN·m)、剪力(kN)、轴力(kN) 层次边柱处中柱处剪力轴力 ∑M c∑M c1-λλ ∑M c 右 ∑M c 左 AB BC边柱中柱

续表4-2 层次 边柱处 中柱处 剪力 轴力 ∑M c ∑M c 1-λ λ ∑M c 右 ∑M c 左 AB BC 边柱 中柱 5 3.27 3.72 0.31 0.69 2.57 1.15 0.82 2.14 0.82 1.32 4 9.74 10.45 0.31 0.69 7.21 3.24 2.40 6.01 3.22 4.93 3 12.59 18.60 0.31 0.69 12.83 5.77 3.40 10.69 6.62 12.22 2 22.5 6 25.85 0.31 0.69 17.84 8.01 5.66 14.8 7 12.2 8 21.43 1 34.68 38.00 0.31 0.69 26.22 11.78 8.60 21.85 20.88 34.68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剪力、轴力图见图4-1,4-2。 图4-1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单位KN.m ) 图4-2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轴力(单位KNm) 表4-3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弯矩计算 柱 层次 层剪力 总刚度 各柱刚 度 D /∑D Vi k yh M 下 M 上 边 柱 5 748.61 1102920 16870 0.0153 11.45 2.93 0.447 15.34 19.01 4 1366.51 1102920 16870 0.0153 20.91 2.93 0.45 28.23 34.50 3 1847.60 1102920 16870 0.0153 28.27 2.93 0.5 42.41 42.41

内力组合

框架梁内力组合 考虑了三种内力组合,wk Gk 4S .12S .1 这种内力组合与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相比一般较小,对结构设计不起控制作用,故不予考虑。对于活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M 还乘以弯矩调幅系数1.1,再进行内力组合。各层梁的内力组合结果见表。表中Gk S ,Qk S 两列中的梁端弯矩M 为经过调幅后的弯矩(调幅系数取0.9)。 框架柱内力组合 框架柱在恒荷载、活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应包括纵向框架梁、横向框架梁传来的剪力和框架传来的剪力和框架柱自重。 框架梁内力组合表 梁 截面 内力 恒荷载 活荷载 风荷载 1.35恒 +1.4x0.7 活 1.2恒 +1.4活 +1.4x0.6风 1.2恒 +1.4x0.7 活 +1.4风 E2B2 E2B2 M -43.21 -4.45 -1.47 -62.69 -59.32 -58.27 V 37.93 13.32 0.13 64.26 64.27 58.75 跨中 M 92.46 31.59 0.23 155.78 155.37 142.23 B2E2 M -94.17 -15.27 -1.01 -142.09 -135.23 -129.38 V 69.39 15.98 0.19 109.34 105.80 99.19 B2A2 B2A2 M -74.03 -14.60 -0.46 -114.25 -109.66 -103.79 V 51.78 12.34 0.25 82.00 79.62 74.58 跨中 M 16.15 6.74 0.51 28.41 29.24 26.70 A2B2 M -23.99 -5.73 -1.47 -38.00 -38.04 -36.46 V 35.10 9.38 0.08 56.58 55.32 51.42 E1B1 E1B1 M -71.53 -5.41 -6.10 -101.87 -98.53 -99.68 V 90.99 13.39 0.46 135.96 128.32 122.95 跨中 M 137.18 30.88 1.17 215.46 208.83 196.52 B1E1 M -166.57 -15.61 -3.76 -240.17 -224.90 -220.45 V 114.45 15.91 0.75 170.10 160.24 153.98 B1A1 B1A1 M -139.07 -15.08 -2.34 -202.52 -189.96 -184.94 V 96.88 11.03 1.02 141.60 132.55 128.49 跨中 M 63.43 16.10 1.88 101.41 100.24 94.53 A1B1 M -46.24 -6.94 -4.63 -69.23 -69.09 -68.77 V 65.93 8.32 0.39 97.16 91.09 87.82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用×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mm,混凝土C20,屋面活荷载 kN/m 2,屋面积灰荷载 kN/m 2,保温层自重m 2。 (2)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10/1=i ,由于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mm L L 23700300240003000=-=-= 屋架端部高度取: =o H 2000mm

跨中高度: mm i L H H 3190318510 12237002000200≈=?+=+ = 屋架高跨比: 4 .712370031900==L H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和跨中,屋脊节点及屋架支座处沿厂房设置通长刚性系杆,屋架下弦跨中设置一道通长柔性

11框架内力组合

第七章 框架内力组合 7.1 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结构类型、地震烈度、房屋高度等因素,查规范得到,该框架结构,高度<30m ,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郑州地区,因此该框架为三级抗震等级。 7.2 框架梁内力组合 梁内力控制截面一般取两端支座截面及跨中截面。支座截面内力有支座正、负弯矩及剪力,跨中截面一般为跨中正截面。 结构或结构构件在使用期间,可能遇到同时承受永久荷载和两种以上可变荷载的情况。但这些荷载同时都达到它们在设计基准期内的最大值的概率较小,且对某些控制截面来说,并非全部可变荷载同时作用时其内力最大,因此应进行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 本框架考虑了五种内力组合,《1》 1.2恒+1.4活,《2》 1.2恒+1.4风,《3》 1.2恒+0.9×1.4(活+风),《4》 1.35恒+0.7×1.4活,《5》 1.2(恒+0.5活)+1.3水平地震。 梁最不利内力选取:max max max +;M M V 、-、- 从理论上讲,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应高于非抗震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但为了应用方便,在抗震设计中仍采用非抗震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而是通过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γ来提高其承载力。 鉴于时间有限,本毕业设计一共考虑了五种内力组合方式。

. - 58 -

组合二:考虑右风右阵: . - 59 -

. - 60 -

. - 61 - 7.3 框架柱内力组合 框架柱是偏心受压构件,其主要内力是弯矩和轴力。采用对称配筋时,由大偏心受压控制的组合项为max M 、与相应的N 、V 以及m in N 与相应的M 、N ;由小偏心受压控制的组合项为N max 与相应的M 、V 。 对于柱的最不利组合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1)N 相差不多时,M 大的不利 (2)M 相差不多时,凡M/N >0.3 h 0 的,N 小的不利;M/N ≤0.3 h 0的,N 大的不利。 本次计算的结果符合条件(1),具体的内力组合选择见后配筋计算。

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

毕业设计指导五 本部分为框架内力组合 (注:在内力组合前,需先进行柱边缘内力修正、弯矩调幅、活荷载不利布置使跨中内力放大) 1 .框架承载力计算内力基本组合方式 根据规范及本工程特点,考虑以下内力组合形式(按一般框、排架简化规则): ① 1.35G K S S = ② Qk Gk S S S 4.10.12.1?+= ③ Qk Gk S S S 4.10.10.1?+= ④ wk Gk S S S 4.10.12.1?+=(分左右风) ⑤ wk Gk S S S 4.10.10.1?+=(分左右风) ⑥ wk Qk Gk S S S S 4.19.04.19.02.1?+?+=(分左右风) ⑦ wk Qk Gk S S S S 4.19.04.19.00.1?+?+=(分左右风) ⑧ 1.35 1.0 1.4G k Q k S S S =+?(注:此时只能组合竖向活荷载) ⑨ (1.2 1.3)[1.2(0.5) 1.3]RE G E Ehk RE G K Q K Ehk S S S S S S γγ=+=++(分左右震,顶 层S GE 采用50%的雪载) 上几式中,G k S 为恒载效应标准值,Q k S 为活载效应标准值,w k S 为风载效应标准值,G E S 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E hk S 为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γRE 是抗震调整系数,见《抗震》5.4.2,例如受弯时为 0.75。 注:以上各组合应根据实际情况取舍,例如当恒载不会出现对结构有利时,(3)、(5)、(7)可舍弃;如果(1)、(4)明显不会超过(2)、(6)式,也可舍去;

内力组合-配筋说课讲解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 一、一般规定 1、两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 0.8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 也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 边缘=M-V b 2 V 边缘=V-q b 2 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恒载+0.7×1.4×活载=1.35× 恒载+0.98×活载; 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恒载+1.4×活载; 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1.2×恒载+1.4× 0.9×(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 组合系数为0):1.2×重力荷载+1.3×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1.0×恒载+1.0×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箱梁内力计算及组合

内力计算及组合 一、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1.梁自重和横隔梁自重(一期荷载) 1 (1.23 1.04) 1.230.2222 1.0415 22526.59 19.4 g + ??+??+? =?=kN/m 2 0.3660.2253 0.283 19.4 g ??? ==kN/m 2. 桥面系自重(二期荷载) 桥面铺装采等厚度的10cm C50混凝土+SBS改性沥青涂膜防水层+10cm沥青混凝土,,则全桥宽铺装每延米重力为: 0.114(2325)6 ??+=kN/m 为计算方便近似按各梁平均分担来考虑,则每片梁分摊到的每延米桥面系重 力为: 367.2 13.44 5 g==kN/m 3. 湿接缝自重(二期荷载) 40.50.225 1.25 2 g ?? ==kN/m 4. 防撞护栏自重(二期荷载) 56.72 2.68 5 g ? ==kN/m 5. 横隔梁湿接自重(二期荷载) 6(0.10.2)0.20.525 0.019 219.4 g +??? == ? kN/m 由此得边梁每延米总重力g为: 1226.87 g g g I =+=kN/m(一期荷载) 345617.4 g g g g g ∏ =+++=kN/m(二期荷载) 6. 恒载内力 本桥为先简支后连续,施工过程包含结构的体系转化,所以结构的自重内力计算过程必须首先将各施工阶段内力计算出来,然后进行叠加。 第一施工阶段:结构体系为简支梁结构,自重作用荷载为g I ;

第二施工阶段:由于两跨间接头较短,混凝土重量较小,其产生的内力较小,且会减少跨中的弯矩,故忽略不计; 第三施工阶段:结构体系为连续体系,忽略临时支撑移除产生的效应,考虑翼缘板及横隔梁接头重力和桥梁二期结构自重作用荷载为桥梁二期荷载,即为 g ∏。 第一施工阶段结构自重作用效应内力计算: 以边梁为计算单元,此时结构体系为简支梁,计算跨径为19.7l =m ; 设x 为计算截面距支座的距离,并令x a l =,则主梁弯矩和剪力计算公式为: ()()211 1 12 1 12g 2a a M a a l g Q a l = -=- 图2-1 内力计算图 各计算截面如下图2—2所示,具体计算结构如表2—1: 图2-2边梁计算截面位置 表2—1 第一施工阶段自重作用效应内力

框架内力组合

第七章 框架力组合 7.1 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结构类型、地震烈度、房屋高度等因素,查规得到,该框架结构,高度<30m ,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因此该框架为三级抗震等级。 7.2 框架梁力组合 梁力控制截面一般取两端支座截面及跨中截面。支座截面力有支座正、负弯矩及剪力,跨中截面一般为跨中正截面。 结构或结构构件在使用期间,可能遇到同时承受永久荷载和两种以上可变荷载的情况。但这些荷载同时都达到它们在设计基准期的最大值的概率较小,且对某些控制截面来说,并非全部可变荷载同时作用时其力最大,因此应进行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 本框架考虑了五种力组合,《1》 1.2恒+1.4活,《2》 1.2恒+1.4风,《3》 1.2恒+0.9×1.4(活+风),《4》 1.35恒+0.7×1.4活,《5》 1.2(恒+0.5活)+1.3水平地震。 梁最不利力选取:max max max +;M M V 、-、- 从理论上讲,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应高于非抗震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但为了应用便,在抗震设计中仍采用非抗震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而是通过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γ来提高其承载力。 鉴于时间有限,本毕业设计一共考虑了五种力组合式。

7.3 框架柱力组合 框架柱是偏心受压构件,其主要力是弯矩和轴力。采用对称配筋时,由大偏心受压控制的组合项为max M 、与相应的N 、V 以及m in N 与相应的M 、N ;由小偏心受压控制的组合项为N max 与相应的M 、V 。 对于柱的最不利组合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1)N 相差不多时,M 大的不利 (2)M 相差不多时,凡M/N >0.3 h 0 的,N 小的不利;M/N ≤0.3 h 0的,N 大的不利。 本次计算的结果符合条件(1),具体的力组合选择见后配筋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