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环境法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环境法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环境法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环境法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1、概念: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

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

2、分类:

(1)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2)依据组成人类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不同,将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3)依据环境的范围不同将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

宙环境等;

3、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

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类:(1)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第一环境原因和第二环境原因:

,

第一:因自然界自身变化造成的;第二: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引起;

(2)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不同,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

1、概念: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对象——环境资源社会关系

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在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

的生产活动中和以环境为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类社会关系。

(1)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

?

A、客观性;

B、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

(2)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A、主观性;

B、环境效益优先性;

3、环境资源法的特征:

(1)是一般法律规范和法律化的科学技术规范的综合体,是社会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

的法律规范;

(2)环境资源法律规范具有多层次性和效力的多元性;

(3)环境资源法主体承担的违法责任具有多种形式;

;

4、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即环境权利的享有者和环境义务的承担者)

分类:(1)生态环境资源法主体: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

(2)污染防治法主体:管理主体和污染防治主体;

特征:(1)具有广泛性:任何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主体;

(2)在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中,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机关是最重要的主体;

(3)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具有对应性;

(二)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环境资源法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总和)

1、环境资源管理主体的权利义务:

(1)权利:环境资源管理规范制定权;环境资源行政处理权;处罚强制权;特别物权;

环境司法权;

(2)义务:管理型义务;服务性义务;接受监督的义务;

2、环境资源受控主体的权利义务:

(1)权利:参加环境资源管理权;环境使用权;保障权;收益权;申诉和控诉权;

(2)义务:遵守和维护环境资源法律秩序;服从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服从制裁;

(三)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资源主体的权利义务所能实际作用的事物)

分类:环境资源和环境行为

特征:(1)环境资源具有强烈的生态性而非经济性;(2)环境行为是环境关系的经常客体;

环境资源法的效力体系:

(1)宪法;(2)环境资源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保护单行法;(4)环境资源

保护法规;(5)环境资源保护部门规章;(6)地方性环境资源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7)环境标准;(8)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条约;

·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1、源头控制及全程控制原则

(1)源头控制:指采用技术、工艺、原材料替代、管理、教育等各种方法,在污染没

有产生或形成之前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和危害;

(2)全程控制:指对有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行为,从行为的计划、实施直到行为的后

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3)贯彻实施:把源头控制、全程控制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之中;制定专门的源

头控制和全程控制的法律;采用经济手段,贯彻该原则。

2、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1)含义:指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资源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治

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

(2)贯彻:实行环境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承包精英获得的环境资源管理;制

定并实施环境资源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等,建立健全环境资源评估和监测管理制度。

3、风险预防原则

(1)含义: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中,采取可能的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

在遇到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能以缺乏充分确定的科学证据为理由,延迟

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环境恶化。

(2)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加强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

4、环境民主原则

(1)含义:指在环境资源保护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享有保护环境资源的权利,同时也

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都有平等参与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利。

(2)贯彻:尊重和维护公民的环境权,参与环境管理权;增加环境资源管理和执法的

透明度,决策公开化,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成立民间环境资源保护社会团体;

召开多种形式的论证会。

第四章、环境权

1、含义:指特定的主体对环境资源所享有的法定权利。

2、特征:(1)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内和国际法文件所肯定;

]

(2)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由生存权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型权利;

(3)公民环境权具有人权的本质属性(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

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权利实现方式的多元性)

3、内容:(1)环境开发利用权;(2)知情权;(3)参与权;(4)请求权;

4、公民环境权:

(1)环境使用权:指环境利用人依法对环境容量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特征:A、环境使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B、环境使用权的主体是一般民事主体;C、环

境使用权的客体是环境资源整体;D、环境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包括无偿取得和有偿取得;

E、环境使用保护的目的是保持环境资源的再生或更新能力;

(2)环境保护相邻权:指基于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而发生的一定范围内的相邻关系,

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具体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相应义务。

特征:相邻范围扩大;内容的广泛性;客体的生态性;利益的多元性;权利的复合性;、

对主体的限制:应有的注意义务;权利滥用的禁止;

主体权利的扩大:请求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权;停止请求权;环境保护自卫权;

停止请求权:指处于环境保护相邻关系中一方主体的行为或影响,超过或极有可能超

过了社会观念所承认的其他主体的忍受程度,其他主体有权请求行为者停止污染侵害

的权利。

(3)环境人格权:指为主体所固有的、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维护主体人格完整

所必备的权利。

特征:A、环境人格权具有普遍性;B、环境人格权具有概括性;

C、环境人格权具有专属性;

D、环境人格权具有法定性;

5、国家环境权:指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智能部门依法行使的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预测、决策、组织、指挥、监督等诸权利的总称。

:

(1)环境资源行政立法:指有立法权的环境资源主体依法制定修改和废止环境资源管

理行政法规规章的行为。

(2)环境资源行政执法:指环境资源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具

体权利义务的行为,或对其是否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形式:监督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处罚

(3)环境资源行政司法:指享有环境资源行政司法权的环境资源行政主体依法处理和

裁决环境资源行政争议和环境民事纠纷的行为。

主要形式: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

(4)环境资源行政合同:指环境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依法签订的协议。

特征:必须有一方是环境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目的在于实施

国家环境资源管理的目标;以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

(5)环境资源行政指导:指环境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在职责范围内,为谋求环境保护目

标实现,适时采取非国家强制性手段,取得相对人同意或协力的行为。

第五章、环境资源综合法律制度

一、源头控制制度

1、环境统计制度:指关于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2、规划、计划制度:指一定时期内环境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规定,是对环境资源工作

的总体部署和行动方案。

内容包括城市环境质量控制、污染控制、污染治理、自然生态保护和其他有关方面

3、环境监测制度:指根据保护环境资源的需要,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反

映环境资源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视和测定,跟踪其变化及其对环境产生

影响的过程。

4、环境标准制度:按性质、内容和作用,可以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和样品标准

'

5、环境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指以现行法律为依据,以责任制为核心,以行政制约

为机制,把责任、权利、义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明确地方行政负责人在改善环境资源

质量上的权利义务的法律措施的总称。

特征: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有明确的环境质量目标;有明确的年度工作指标;

有配套的措施、支持保证系统和考核奖惩办法;有定量化的监测和控制手段。

类型:A、确定政府目标和环境资源管理指标,通过行政机构逐层签订责任书;B、各

个系统都签订责任书;C、政府直接与企业签订责任书或实行环境资源保护指标承包;

D、环境资源效益与城市经济效益挂钩签订责任书。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

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原则:客观、公开、公平;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影响;结论要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过程控制制度

1、“三同时”制度: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目标、技术改造项目以及自然开发项目和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工程建设,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法律规定。

|

2、许可证制度:指凡是对环境资源有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项目的排污设施及其经营活动,需要事先经过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按照规定的要求或条件进行建设和排污活动。

3、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是认证机构根据一定的环境保护标准、指标或规定,向有关自愿的申请者颁发以表明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

4、综合开发利用制度:指国家促使物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被利用起来,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到最低的限度,从而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措施。

内容:(1)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2)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采取措施,支持综合利用电厂生产电力、热力;

(4)严格管理,搞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第六章自然保护法律制度

一、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1、含义:指环境资源法规定的,关于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权益的法律制度。

2、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

(1)国家所有权:法定取得和征用取得

征用取得:指国家依据法律,将原来不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通过强制性的征收方式归属国家所有。

(2)集体所有权:法定取得和开发利用取得

~

(3)个人所有权:仅限开发利用取得

3、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变更:

(1)因征用而变更;

(2)因权属主体变更而变更;

(3)因行政调整而变更;

4、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灭失

(1)因自然原因而灭失;

(2)因人工利用而灭失;

|

5、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含义:指依法对自然资源享有的控制并开发、利用的权利。

取得:授予或确定取得;开发利用取得;转让取得。

变更:因主体变更而变更;因破产而变更;因转让而变更;因合同内容变更而变更。消灭或终止:因自然原因而消灭;因利用完毕而消灭;因不利用而终止;因合同原因而终止;因主体消灭而终止。

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1、含义:指自然资源的利用者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得以利用的法律措施;

2、内容:(1)有偿使用的方式:主要通过缴纳费用或征税来实现;

(2)有偿使用的限制:法律对其途径、方式、期限等作出了相应的限制;

三、自然资源开发禁限制度

1、含义:指环境资源法规定的,对特殊自然资源或自然资源的特殊区域禁止或限制开发的一系列法律措施的总称。

;

2、内容:濒危的自然资源;处于环境敏感区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特种自然资源;具有多中国用途的自然资源;

3、方法:开发利用数量、时间、程度、地域、主体和方式的限制;

四、进出口管制制度

1、含义:指按照自然资源法及其有关规定,对法律规定的自然资源的进出口进行限制的法律制度。

2、内容:进出口管制的主管机关;许可证书;进出口单位的主体限制;

五、自然资源补救制度

)

1、含义:指按照自然资源管理法的规定,对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损害和破坏,要求开发利用者必须以补救自然资源的损害为实际内容的一项环境资源法律制度。

2、内容:(1)补救的程度:以能否有效补救所受损害及实际履行的可能性为界限。

A、大于损害的责任范围;

B、保证资源有效利用和有利影响的责任范围;

(2)责任代位:

3、执行原则:

(1)不得落空原则:责任主体的完整及其责任序位的明确规定;

(2)实际履行原则:强调进行资源补救的实际结果,不得以其他方式代替补救内容的实际履行;

(3)完整履行原则:资源补救责任的范围应符合法律规定的数量和质量;

第七章污染控制制度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含义:指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中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2、内容:(1)考核对象:城市政府;

(2)考核分级:国家级考核和省级考核;

(3)施行:定量考核工作由城市政府负责;定量考核每年两次。

,

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含义:指由排污者依法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构成的规则系统。

2、适用对象:适用于我国领域内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

3、内容:包括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使用的主要原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的地点、去向、方式,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强度,污染防治设施等。

三、污染物排放税费制度

1、含义:指国家环境资源保护机关或税务机关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污染物

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

一定的税费的管理措施。

2、排污费的征收:(1)对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2)范围:包括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和放射性等几大种类;

>

(3)征收标准:

(4)减征与免征: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可以申请;

(5)排污费的管理与使用: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

工艺的开发应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

四、现场检查制度

1、含义:指环境资源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

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其命令、决定的情况及其他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情况,直

接进入现成检查的一种环境资源法律制度。

2、内容:检查对象遵守环境资源法律法规、执行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命令、决定情况及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情况。

3、法律责任:(1)检查机关的责任:不得泄漏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严重妨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和工作;

-

(2)被检查机关的责任:不得拒绝检查,并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

得弄虚作假。

五、限期治理制度

1、含义:指对先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和污染严重的区域环境,依法限定其在一

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系列措施。

2、内容:包括限期治理项目、目标和期限;

3、对象:(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2)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污染源。

4、决定机关:有关的人民政府

5、违反后果:对逾期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排污费外,

还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责令停业、关闭。

]

六、防止污染转嫁、转移制度

1、含义:指为了防止污染转嫁和转移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2、构成要件:(1)转移的设备或技术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严重;

(2)接受转移的企业或个体生产经营者没有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设备和资金;

(3)主观上有过错;

3、转嫁污染的方式:(1)将在外国已禁止生产的污染严重的设备、技术,转移给我

国无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加工或生产;

(2)将我国大中城市淘汰下来的设备技术转让给没有防治能力的企业,或以联合生产、设分厂等形式在郊区农村设厂;

(3)在技术、设备引进项目中不同时引进国内不能配套生产的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

七、污染事故强制应急制度

1、含义:指出现环境污染或环境被破坏的严重事故,威胁公众的健康、安全或财产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解除危害的环境法律制度。

2、适用条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危害,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内容:(1)单位:采取可行措施消除污染危害或阻止污染危害扩大;及时通报可

能受到事故危害的单位和居民;迅速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有效执行人民政

府采取的应急措施的命令。

(2)政府:责令单位减少或停止排放污染物;责令有关单位立即停产;发布紧急命令,组织抢险救灾;其他。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一、环境资源民事责任

|

1、含义:保护环境是我国民事主体的法定义务,不得侵犯他人的环境权利是环境法的

禁止性义务,违反该义务就构成了侵犯环境法的民事责任。

2、特征:(1)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保护环境资源的法

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环境资源法上的民事责任以侵权行为为前提;

(3)环境资源法上的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

(4)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也不仅限于财产责任;

3、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存在;(2)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存在;(3)致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不要求行为人有主管过错;

4、承担方式: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排除危害;恢复原状,返还财产;

5、无过失责任:指因污染和破坏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和人身损害大行为人,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要对其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特征:(1)不考虑双方当事人的过错;(2)不能推定加害人有过错;(3)因果关系是决定责任的基本要件;(4)有我国民法和环境资源法的特别规定;(5)无过失责任是与保险制度、责任分别制度相联系,并通过这些制度加以实现。

免责条件: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责任;第三人过错;

二、环境资源行政责任

1、含义:指环境资源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违反环境资源行政法律规范时应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

2、特征:(1)是环境资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责任,包括行政管理主体和相对人;

(2)是一种法律责任,任何主体不履行法律义务都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是环境资源行政违反行为的必然法律后果;

3、行政责任分类:

(1)对环境资源行政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2)对环境资源违法行为进行补救

4、行政制裁:指对违反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所设定的惩罚措施。

5、行政处罚: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主管机关对违反环境资源法律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单位或个人给于的一种行政制裁。

类型: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或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业关闭;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

6、行政处分: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照行政隶属关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有违法行为尚不构成刑事惩罚的所属人员的一种行政制裁。

三、环境资源刑事责任

1、含义:指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司财产的严重损失,已经构成了犯罪所要受到的刑事制裁。

2、危害环境资源的犯罪

含义:指行为人违反环境资源法律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健康或生命财产的严重危害,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点:犯罪行为直接针对环境资源进行;犯罪行为后果严重,危险性更大;犯罪主体

大多为法人;大多为过失犯罪;大多附带民事责任;

环境资源犯罪立法:(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非法进口固体废物、液体废物

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危害环境罪;(3)非法捕捞水产品罪;(4)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生物罪;(5)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生物及其制品罪;(6)非法狩猎罪;(7)破坏耕地、林地罪;(8)破坏矿产资源罪;(9)非法采伐、毁坏

珍贵树木或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罪;(10)盗伐林木罪;(11)滥伐林木罪;(12)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

幼儿园中班工作总结12篇

《幼儿园中班工作总结》 幼儿园中班工作总结(一): 幼儿园中班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而过,中班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每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不仅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潜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儿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态度正逐渐养成,潜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保育工作:幼儿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后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了,我们抓住幼儿渴望长大的契机,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用心鼓励幼儿学做自己的事。大多数幼儿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并会将衣服叠放整齐。我们一方面耐心的给予帮忙,另一方面也悉心地进行指导,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在我们的努力下,,动手潜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园工作中,教育孩子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保育工作也不能忽视。只有一个干净的环境,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所以,我班教师在注意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更注意了保育工作的落实,严格按照安全、卫生制度,每一天坚持教室的通风及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定时消毒。在5月份,因为有手足 口病这传染病,所以除了每一天给玩具、桌椅消毒外,我们要仔细观察班上幼儿状况,对于个别体弱的幼儿,我们在生活上也给予较特殊的照顾,经常留心他们在进餐、午睡时的表现,户外活动中也个性关心他们的冷暖,提醒他们多喝水,用我们的细心照顾好每一个幼儿,使家长放心! 二、教育工作:在对幼儿进行生活照顾的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重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用心为幼儿带给户外活动的机会与空间,鼓励幼儿用心与材料互动。我们利用每一天晨锻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群众游戏,有计划地锻炼各种基本动作,我们制作了纸球、沙锤等体育玩具,用心参与幼儿的活动,和幼儿一齐跳,一齐玩,我们的热情和投入感染了每个幼儿,大家都能用心愉快地参加户外活动,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和灵敏。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及周围环境的限制,幼儿自己生成活动机会较少,在幼儿周围熟识的生活和环境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选取的直接提出主题,生成资料来推动幼儿学习。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以园的指导方针,结合本班幼儿发展状况,透过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来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了多种方式的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会了自律,树立了规则意识;并结合了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潜力;帮忙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培养了幼儿用心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层次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家长工作:家长工作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切实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为了使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我们用心利用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透过多种形式(家园园地,多利用早、晚离园时与家长谈话、个别幼儿打电话、家园手册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我也了解幼儿在家的状况,以便我们做好工作,让家长更放心把他们的孩子交给我们。 四、存在不足与努力方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各方面有了必须的发展,知识面丰富了,独立性增强了,但也存在着不足:1、个别幼儿挑食,有的不爱吃肉,有 的不吃蔬菜,还有的幼儿不吃水果。一些幼儿进餐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进餐习惯还有待改善。2。在学习习惯上,有的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的幼儿乐意发言,但不爱动脑筋,依样

《环境法》作业考核试题

环境法 一论述题 (共4题,总分值40分 ) 1. 论述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0 分) 答:总量控制制度;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海洋污染事故应急报告制度;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者通报,并向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是指依据海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定条件,界定海洋利用的主导功能和使用范畴。此外,我国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已实行的一-些制度,如”三同时”制度、落后设备强制淘汰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申报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环境监测制度等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都有规定。 2. 论述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措施。(10 分) 答: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具体地讲,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水利、卫生、地质、市政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还须要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卫生行政、地质矿产、市政管理和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所谓“结合各自的职责”是指水利管理部门要结合水资源保护、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地质矿产部门要结合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卫生保健、卫生防疫的管理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饮用水源、医院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市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排入下水道污水和其他城市生活污水实施监督管理;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要结合江河整治工作和对有关方面的协调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跨地区的江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3. 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10 分)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中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五篇

中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五篇 中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点点滴滴,颇感欣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倾注了我们老师的心血,当然更离不开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白费,现在我就对本学期的个人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能够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记笔记,数量足,内容丰富。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热爱集体、团结同事、尊重老教师、对待幼儿有爱心。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与园内各项活动。 二、工作方面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能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记录,认真对待每天的活动,有准备的组织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注意给胆小的、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多一些鼓励;给体弱的孩子多一些照料;给能干的孩子多一些挑战……。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活动常规和与同伴分享、合作的习惯,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同时我还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向同行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尽量以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为此,我通过各种途径及手段,自身素质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境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班的特点,我选择了一些有特点的装饰布置,如,汶川大地震后,我们立即和孩子一起布置了“让世界充满爱”的墙饰,及时教育孩子要有爱心。 三、家长工作方面 家长工作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班的许多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也知道从何下手,来配合教师。为了让家长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本学期幼儿园,班级、老师的工作目的及工作方法;也为了让家长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家长园地、多利用早、晚接待与离园时与家长交谈、个别幼儿打电话、家长半日活动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让家长更加放心地把他们的孩子放在我们幼儿园,我们班学习,生活。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所以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实践和总结,争取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好。 四、德育工作方面 很多人都说,你们好辛苦呀,必须要有耐心才可以,否则孩子们整天吵死了。其实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光有耐心是不够的,我们还有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这颗爱心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这颗爱心撒向每一个角落的都是一样的爱,只有这样你不但能赢得孩子们的心,还可以赢得家长和朋友们的心。 爱孩子不是说在嘴上,而是要放在心里,爱孩子要了解孩子们的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 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9.垃圾成灾 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 (二)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 2.综合性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则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人类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如地震、洪涝、干旱等;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指因为人为的因素,使某些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之中,引起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引起某种或某几种环境要素发生数量减少、形态改变、质量降低,导致这些环境要素固有的环境功能弱化或丧失,从而使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 两者之间的联系: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从差异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生产和生活的排放环节,而环境破坏则主要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要素性质上的改变,而环境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形态的改变。共性:两者最终都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固有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现实中不可能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进行截然的划分。】 环境问题的产生:农业文明时期(农耕火种)——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表现为全球性的影响) 产生根源: 哲学根源:柏拉图、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其中,笛卡儿的“主客二分”对于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科技的发展的确发挥了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忽视了大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盲目的、肆无忌惮的征服和改造。 宗教根源:基督教:只要为了人的利益,征服和掠夺自然是天经地义的。 伦理学根源:自然界只有工具价值,没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价值仅是满足人类永无止尽的欲望。 技术根源:技术发展的不足&对技术的滥用 经济根源:1.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负外部性即人们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不利的影响)/2.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3.经济的贫困化(缺乏资金和技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因过度开采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贫困化) 环境保护:指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理解【1.具有法的一般属性——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障实施的/ 2.调整的是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3.是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19年中班学期工作总结3篇

2019年中班学期工作总结 3 篇 中班第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每个孩子都在原有水平上有了很大 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 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 作总结如下: 一、保育方面我们在本学期严抓幼儿一日生活的卫生行为习惯。有了这个目标,我更加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干净舒适的环境,每天坚持擦窗子、桌子、拖地两次、清洁厕所,坚持做好晨检工作。并对有特殊情况的幼儿作好记录,对有病的幼儿能给予细心观察,定时按量服药。坚持每周清洗玩具、枕套,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特别做好秋冬两季的卫生教育。半年来幼儿基本能在每天早晨,饭前便后以及手脏时养成洗手的习惯,在教师的陪同下,不玩水,并能保持洗手间地面的清洁卫生。幼儿能有良好的进餐习惯,正确使用餐具及收拾碗筷,基本保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整洁。做到不挑食,爱惜粮食,不剩饭菜,逐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每天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幼儿体质情况,提醒和帮助幼儿增减衣服,备好干毛巾,供幼儿擦汗,增强幼儿的体质功能。 二、教育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长处,根据主题活动随时调整班上的教学计划,在遇到问题时教师们能够共同商讨,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完善班上的教学任务,使得班上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除了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还增加了竞赛游戏,完成各项体育活动目标。同时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并从中懂得一些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此外还特别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上下楼梯时提醒孩子靠右边走,不推挤,天冷跑步时用鼻子呼吸不迎风说话等等。 这一学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乐意与人交往,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有同情心。在这一学期中每个星期五孩子们都会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通过互相交换玩具孩子们的交往主动性增强了,有了初步的初合作意识,还能在游戏中做到爱护别人的玩具,而且通过这一活动,不少孩子认识了星期,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在幼儿园五天,而且总会盼望着星期五的到来,他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交换到自己家里没有的玩具。在其他活动中老师也尽量为幼儿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所以孩子们已经基本上学会了合作。在活动中,三位教师对孩子要求一致,所以孩子的常规比起上一学期来好了许多,但还是不太理想,好多细节还是需要老师不断提醒,没有养成习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一学期有更好的成绩。 三、环境创设: 根据主题和孩子、家长共同创设活动环境,努力做到让环境说话。其中重点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这一学期,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们从理论上更加认识到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活动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并不能都按时、按质、按量去投放与目标相应的材料做相印的指导。此外,作为教师也没有把握好整个学期的主要完成目标,特别是角色区的目标,而且没有计划。所以区域活动的创设很不理想,希望在下学期,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环境法期末总结

环境法复习总结论述题: 环境公益诉讼 公众参与 案例题: 环境侵权 环境行政-许可-处罚选择题:环境行政《环境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 行政处罚手段(比如按日计罚)《新环保法》强化的地方 《侵权法》关于环境侵权的几条 一、 环境权:公民请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权利。 环境法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享用和争取适宜环境 的权利。 民事权利 地役权通风 宁静 相邻权采光 日照 健康权眺望参与 知情消极(宪法上的强行性权利) 监督 人权(公法)司法救济 积极(良好的请求权) 二、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法律保护的公共环境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特点:(1)原告范围广泛 (2)目的具有特殊性:保护国家、社会及不特定多数人环境利益 (3)兼具预防和补救功能:尚未发生时就可以使用 (4)效力范围的扩张性 起诉条件:(1)明确的被告 (2)具体的诉讼请求 (3)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4)法院受理的范围和管辖范围 (5)污染导致实际的环境或健康损害 民事公益诉讼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特定程序要求:(1)法院书面告知行政部门 (2)开庭前申请参加者为共同原告 (3)可另行提起私益诉讼 (4)和解与调解 (5)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不得撤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

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排除了个人 法定的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管辖:污染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被告住所地中级以上法院 有关组织:(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检察机关:授权 1、范围: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犯众多… 2、免交诉讼费、被告无权反诉 3、诉讼前要督促、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前应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查建议,督促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 履行职责 三、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责任 (一)环境侵权的特征 1. 主体的不平等 2. 环境侵权的社会性 3. 复杂性 4.环境侵权的适法性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造成损害后果 2、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 (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因为企业行为合乎行政管理的要求,只能免除其行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侵权行为人的主观上要有过错,须具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违法性,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 最高法评论:公众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容忍义务,衡平原则 因果关系推定: 1、优势证据论:被害人能够证明因果锁链中的大部分事实,或提供的证据优于加害人时,就可判定因果关系存在。 2、疫病学的因果关系学说:A、该因素从发病前已经开始发生了作用 B、该因素的作用程度越明显,患该疾病的概率便越高; C、该因素被消除或者有所减轻的话,该疾病的患病概率或者程 度就会降低; D、该因素作为疾病的原因其作用机制基本上可以得到生物医 学上合理的说明

2020中班学期工作总结

2020中班学期工作总结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分到了中班和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共同搭班,这是园长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和锻炼,所以在接受这个任务时我就下决心把工作干好。因为在我还在实习,刚来这个班所以对班上的孩子也都不熟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我的工作也很快走上了正规。 一、保教工作 (一)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工作中虚心向从事幼儿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观摩其他教师上课,积极参加园本教研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年龄特征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月计划、周计划,并认真组织好半日活动。在活动中,能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具,重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为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还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改进教育的方式、策略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全身心的投入,保教结合,热爱尊重理解幼儿

我们两位教师轮流当保育员。这个班有22个小朋友,我们共同协商,把我们班的纪律及自立能力一起抓、同时我们班小朋友可以说进步很快,家长反映也不错。自立能力方面: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而我们老师做到适时帮助,以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就纪律方面: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我采取的是及时分析原因,该批评的批评,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做到遵守纪律。 在教学方面,幼儿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念儿歌、听故事、数学、美术等方面,有了很好的成绩。幼儿在身心愉快的气氛中,生长也特别好,出勤率较高。 在频繁的活动之中, ___忘记对孩子最重要的养成教育。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所以我注意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积极鼓励幼儿学会做自己的事。饭前让孩子学会解便、提裤子、挽袖子、洗手、擦手。吃饭之中不掉饭、不讲话。吃完饭自己轻轻放碗、轻轻放勺子、擦嘴巴、漱口。上课的时候让幼儿自觉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不插嘴,不乱跑,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在午睡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学会解便上床,把鞋子整齐的放在床下面,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 点整理 https://www.docsj.com/doc/c884025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 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中班期末班级工作总结

中班期末班级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中班第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每个孩子都在原有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卫生保健工作 我们在本学期严抓幼儿一日生活的卫生行为习惯。有了这个目标,我更加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干净舒适的环境,每天坚持擦窗子、桌子、拖地两次、清洁厕所,坚持做好晨检工作。并对有特殊情况的幼儿作好记录,对有病的幼儿能给予细心观察,定时按量服药。坚持每周清洗玩具、枕套,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特别做好秋冬两季的卫生教育。半年来幼儿基本能在每天早晨,饭前便后以及手脏时养成洗手的习惯,在教师的陪同下,不玩水,并能保持洗手间地面的清洁卫生。幼儿能有良好的进餐习惯,正确使用餐具及收拾碗筷,基本保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整洁。做到不挑食,爱惜粮食,不剩饭菜,逐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每天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幼儿体质情况,提醒和帮助幼儿增减衣服,备好干毛巾,供幼儿擦汗,增强幼儿的体质功能。 二、教育教学工作 (一)主题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嗨,我长大了”“里面有

什么”“逛一逛”“多彩的世界”。 1.在“嗨,我长大了”这个主题中,我从多元的角度,让幼儿感受自己和同伴的成长,引导幼儿从观察自己的外貌、身体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发现自己的变化;从体验情绪入手,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讲述自己的体验和想法,体会了表达自我的愉悦;也学习了主动与人分享、帮助别人等社交技巧,在成长中逐渐建立自我形象,发现自己的独特性,享受“我长大了,我最棒”的喜悦。 2.在主题二“里面有什么”主题里,我们以探索日常水果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异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兴趣,逐渐向更丰富的食材进行渗透,持续性探究,并带着幼儿利用五颜六色的蔬菜、坚果等材料以拼插造型、印画构图等形式进行呈现,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快乐的惊喜。同时也围绕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核心经验展开,引导幼儿感受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其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3.在“逛一逛”这个主题中,顺应幼儿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带着幼儿从认识各种各样的商店入手,带领他们去逛一逛商店、买一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帮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商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尝试用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将他们有关商店的认识转换成各种各样的创作、表演与游戏,体验了开店、买卖的过程;借助主题活动,开阔幼儿的眼界,增加社会生活经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4.在最后一个主题“多彩的世界”,我们从多元文化出发,让幼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和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doc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2021年幼儿园中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中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我班现有 35 名幼儿,其中10名是插班生。通过一年的中班生活,幼儿都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他们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黄杨洋、孙瑞隆、陈亦涵等幼儿思维活跃,学习活动时能积极举手发言;韩雨彤、王桐桐等大多数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每位幼儿在老师的提醒帮助下也养成了天天午睡的好习惯.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在老师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1. 经过一年的中班生活,幼儿都养成良好的生活的习惯,再加上我们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积极鼓励幼儿学做自己的事。每位幼儿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并会将衣服叠放整齐。幼儿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我们一方面耐心的给予帮助,另一方面也悉心地进行指导,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对于体弱多病的幼儿也给予较特殊的照顾,经常留心他们在进餐、午睡时的表现,户外活动中也特别关心他们的冷暖,提醒他们多喝水。在进餐、体育锻炼等环节多给予关心和指导。

2. 在对幼儿进行生活照顾的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重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积极为幼儿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与空间,鼓励幼 儿积极与材料互动。我们利用每天晨锻时间,组织丰富多彩集体游戏,有计划地锻炼各种基本动作,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红绿灯等深受幼儿喜爱。我们制作了“尾巴”,沙包等体育玩具,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一起追逐奔跑,拍球、揪尾巴,和幼儿一起跳,一起玩,我们的热情和投入感染了每个幼儿,大家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户 外活动,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和灵敏。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玩各种体育玩具,学习、掌握并创造性发明玩法,在与同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动作,减少了以前幼儿偏向一、二种体育玩具的现象。 我们根据《纲要》的要求,重点探讨如何使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活化,使幼儿的科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科学。本学期,我们和幼儿在幼儿周围熟识的生活和环境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他们尚未 明确但有价值的内容中,有选择的直接提出主题,生成内容来推动幼 儿学习。本学期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游戏活动、生活环节和自然现象中生成了《红彤彤的年》、《我有多爱你》、《温州小吃》等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置身于能产 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 发现的乐趣,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我们引导幼儿做有心人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

环境法考试重点

1.什么是水污染?如何认识我国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 答:污染防治法中的水环境污染简称水污染,是指陆地水污染,即由于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将物质或能量排入陆地水体,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渔业的危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污染除了上述危害外,还会影响航运、旅游业的发展,妨碍人们的娱乐、休养、体育活动等对良好环境的享受。 2. 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监督管理体制如何?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3. 试述我国水环境保护标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2)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 4.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原则(2)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原则(3)利用资源与维护生态功能相结合原则 5.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强调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答: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区制度;水环境质量检测和水污染排放监测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什么是环境噪声污染?其危害性和特点有哪些?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特点: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型污染;噪声污染是一种局部性和多发性公害;噪声污染是一种暂时性的危害;噪声污染是一种其危害性不易评估的公海。危害性:影响人体健康;危害人类财产 7.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如何? 8.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9.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10.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11.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