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精选文档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精选文档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精选文档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精选文档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

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

31.参考答案

(1)经济学原理:

①市场的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价格垄断是企业主体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伤害他人利益。(2分)

②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2分)

③宏观调控。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罚款。(2分)

(2)政治学原理

①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2分)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2分)

③政府依法行政,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32.参考答案

①教师要目的明确。“时事评析”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课题。(3分)

②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主题。可以通过“新闻播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组织。(3分)

③课堂活动要有逻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评析的难易程度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分)

④教师应具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学生针对时事的评析汇总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也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3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

33.参考答案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突出问题性、突出探索性、突出主体性为特征。(4分)

①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比较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4分)

②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4分)

③探究性教学的问题设置要难易适度,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段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逐步形成比较确切的概念和原理。该教学设计中通过第一组探究性问题的分析不能全面得出所给的结论,问题的设置比较局限。(4分)

④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验证等。该教学设计中的第二组探究性问题“是意识直接创造了电动车遮阳伞吗?”探究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探究。(4分)

34.参考答案

(1)取得的成绩:

①思想政治教学评价贯彻全面性原则要求评价标准要全面,该地区政治教师能够较为全面的评价学生。(2分)

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该地区政治教师能够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2分)

(2)存在的问题:

①评价关注了知识的掌握、行为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但缺少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2分)

②评价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该地区政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体相对比较单一。(2分)

③思想政治教学评价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该地区政治教师在高三阶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放松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违背了“知识性服从思想性”原则。(3分)

(3)改进建议:

①政治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如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3分)

②政治教师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3分)

③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政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课程标准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政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3分)

四、教学设计题(26分)

35.议题:假如我是人大代表(2分)

2018年冬季来临,某小区的供暖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小区的居民代表找到社区的人大代表反馈问题,希望能帮助解决小区的供暖问题。以此为议题设计活动,可组织学生搜集与人大代表有关资料,认识人大代表的职能。(3分)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6分)

●人大代表是什么?

●居民为什么要找到社区人大代表解决问题?

●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有什么重要意义?

围绕这个议题的探究,可“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的权力,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意义:与人民群众保持亲密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例如,通过人大代表自述环节,学生自主探究,明白人大代表的身份,产生过程;通过情景模拟,进行合作探究,明白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行使自己的职权即质询权,代表人

民向民生及供暖部门质问,要求进行答复;解决问题后,学生们可以发表感言,通过人大代表行使权力感受,明白人大代表职责的意义。(6分)

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把这个议题当作进行人大代表系列活动设计的一个环节,如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学校霸凌事件严重等事件,都能够成为这一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以系列活动的设计为载体,使人大代表担负的重任学科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结构化,充分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优点。(3分)

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制作评价表,既评价学习情况,又引导活动过程。(6分)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 31.参考答案 (1)经济学原理: ①市场的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价格垄断是企业主体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伤害他人利益。(2分) ②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2分) ③宏观调控。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罚款。(2分) (2)政治学原理 ①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2分)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2分) ③政府依法行政,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32.参考答案 ①教师要目的明确。“时事评析”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课题。(3分) ②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主题。可以通过“新闻播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组织。(3分) ③课堂活动要有逻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评析的难易程度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分) ④教师应具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学生针对时事的评析汇总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也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3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 33.参考答案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突出问题性、突出探索性、突出主体性为特征。(4分) ①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比较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4分) ②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4分)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 ⑤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⑥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⑦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①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②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③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④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⑤联系人们对待货币的不同看法,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②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增强法治意识 ③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课标导学】 (一)商品 1、含义 商品是用于。 2、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含义:使用价值是指。 (2)价值 含义: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商品交换实质上是。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2、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地充当的。 3、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4、货币的职能 (1)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它是的体现。 (2)根源:在于货币的。

(3)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所具有的其他一切商品的职能。B.计量单位: C.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表现出来的。 D.特点: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货币,只需要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的职能。 B.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及对生产者的启示: 含义:以为媒介的。 公式: 启示: C.特点: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用的货币,不能用的货币。(4)其他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 (三)纸币 1、产生 。 2、含义。 纸币是。 3、纸币的优点 4、纸币发行规律 (1)发行规律: 。 (2)回忆: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合作探究】 1.【思考】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探究】P6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3 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26.参考答案 (1) 人生来且始终都是平等的。 (2)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3)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 天赋人权及主权在民。 27.参考答案 (1) 概念:以“述”为主,重在交代史实。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 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2) 特点:①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能有效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掌握基本史实。 ②历史讲述法比较适用于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③在使用讲述法时,需要注意 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而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是内容繁复、彼此关联 的,应用讲述法时要正确,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④根据各课不同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讲述法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行交互策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参考答案 (1) 历史通俗读物。历史通俗读物比较简单易懂,能将历史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通过阅 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各类通史。通过各类通史的阅读,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脉络,有利于 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史观的形成,如唯物史观和全球化史观等。 (3) 断代史、专门史书籍。阅读断代史、专门史书籍可以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某一历史 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专门史相关知识。 (4) 史学研究论文。史学研究论文的研读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 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 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6 分,共48 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2019年教师资格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卷

2019年政治教师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题模块比例题型学科知识40%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课程理论知识20%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27%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13%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约40%合计100% 非选择题:约60%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这说明 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D.生产决定消费 (2)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特性是 A.人文性B.社会科学性 C.思想性D.实践性 2.简答题 (1)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出效率,政府管宏观,法律管公正。”(2)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 3.材料分析题

下列是某老师一堂公开课的实录片段。 课题:“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轻松优美地结合当前时政的引入(播放两会录像)。 (2)探究第一个问题——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提供图文并茂的6组信息资料,归纳知识点一。(3)探究第二个问题——人大如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个事例两组对比图片,归纳立法权,根据 事例归纳出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并小结得出第二个知识点。 (4)探究第三个问题——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播放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某老师的录像,展示她 提交的课程设置改革立法议案和其他有关事例,归纳出人民代表的职责和职权,得出第三个知识点。 (5)联系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我和人大有关系吗?设置活动——“假如我是本市人大代表”。 (6)课堂小结。巧妙联系学校旁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导学生要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 课堂评议时,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堂课很精彩。 问题: 请结合上述课堂实录片段分析这堂课的精彩之处。 4.教学设计题

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导学案 【课标内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国体是形式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1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类型 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说明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是一种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的产物与表现 (2)国家的性质: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2.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体与政体 1含义: (1)国体,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国体。(反作用) 3.影响政体的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上的不断变化。 (2)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4.现代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 (1)代议制的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的制度。 (2)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 地所有国家事务。 (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 二、民主与专政 1.国家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职能。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证统一的)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是服务于的。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适用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只适用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要点精编◣ 考点1·分封制 (1)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作用 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1

(1)背景 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4·古罗马的法律 (1)分类 ①成文法与习惯法。 ②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区别是适用范围) 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背景: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目的:解决民族矛盾与经济问题。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③自然法:法律观念;“自然法之父”西塞罗,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影响 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

第一章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 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 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2.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高中政治必修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案

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编写人:梁泽全编写时间: 20140706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 2,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难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的把握;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问题导学: (二)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种原则要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____________。要尽量避免____________,避免只重________________忽视______________。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__。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四,核心知识突破: 1,深刻理解何为“适度消费”。所谓“适度消费”主要是指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消费,既不抑制消费又不超前消费。由于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所以如果可以去抑制消费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超前消费”也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是说贷款消费了那就是超前消费。如果收入预期可观,即使贷款消费也不算是超前消费。但如果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收入预期不能承受贷款消费,那就成了超前消费了。注意:“适度消费”的这个“度”一是国民经济这个度,二是个人收入这个度。也就是说适度消费也要考虑国民经济情况。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注意做到三个“避免”,即: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特别是要避免最后一条。现在很多人过度追求物质消费而忽略精神文化的消费,这是极不理性的。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宗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 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 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鼓励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活动、参与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

历史学科学习知识与教学方案计划能力(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复习重点 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 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主要历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2、史学研究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理论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史学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考据法)(2)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方法、口述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生态史学方法、社会史学方 4、论证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以下内容: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要懂得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证据链方可成立,常常是史无定论 5、历史表述方法:长编法(创于北宋司马光)和类叙法(始于班固《汉书》) 1、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传统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教的流畅 (2)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学习﹔传统备课往往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出发以完成大纲相 关内容为目标 (3)教学设计以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系统规划﹔传统备课往往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愿望进行 安排,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较低。 3、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学设 计结果评价阶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3《多彩的消费》word学案

复习学案:1.3 多彩的消费(必修1) 【目标导航】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2)主要因素 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其他条件不变,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增加居民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调节收入差距。 ②物价总体水平: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稳定物价。 商品价格对消费的影响(一般意义上): 2.消费的类型

费 3.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2)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的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要点名师透析】 区分几种消费心理 例题2 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 【答案】C 例题3“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都市一大时尚。人们越来越舍得“花钱买健康”。对此,错误的认识是() A、这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得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得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与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性质与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与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得设计,选择恰当得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得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与组织学生得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得基本类型与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得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得基本线索与总体趋势,掌握重要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得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得基本规律与历史发展得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得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得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 3、了解多样性得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得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得历史信息进行辨析与阐释,运用可靠得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得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得编排体例与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得知识水平与学习经验,分析学生得学习需求。 3、能够恰当地确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并采取有效得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得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得教学过程及完整得教学环节。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包含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和两大通史。这一部分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中,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涉及的都是历史学科知识;从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与非选所占分值较近;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章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 考纲要求: 1.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2.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考点呈现: 1.本章内容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是高中历史课程新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等。 第二章中国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分析等。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三章世界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世界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科技革命、国家关系等重大历史史实。

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方法及应用

【内容提要】政治学科水平的形成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知识是水平的基础,若要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学科知识,需要建构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实践证明,学科水平的形成源自对知识细节及其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砌和积累,而是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从现象到本质地把握知识结构,领悟知识内涵。所以在建构学科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学科规律,坚持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建立相对应的知识体系。作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尝试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角度,分别通过抓主线、分块面、扣核心等几种方法构建学科体系。希望学生“抓点、连线、织网,打通界限”,夯实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达到高考水平要求。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水平的载体。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对学生都提出的较高水平要求。知识与水平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水平的基础。所以学科水平的养成要以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离开学科知识谈学科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学科水平的形成源自对知识细节及其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所以,对知识实行细致入微的有效梳理,建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使用达到一个更高层次,也会对学生学科水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砌和积累,而是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从现象到本质地把握知识结构,领悟知识内涵。所以在建构学科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学科规律,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建立相对应的知识体系。作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尝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总结了一些建构学科体系的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成绩。 一、宏观建构法 宏观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就是指立足于学科各大模块,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思想体系,建构全书结构体系,协助学生形成学科思想,产生全新的整体性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抓主线──宏观领悟 知识面是由许很多多的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层面。我们要在点线学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 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开发、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3.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4. 设计教学时,能够注重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能够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 1.能够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高一政治(人教版 必修一)导学案:1.2.1《影响价格的因素》

2.1 《影响价格的因 素》导学案 课题: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品的价格或不途径来影响价4、供求是如何(二.)讲授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 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这些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供求关系商品数购买者销售者价格俗语何方有利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大 5分钟

动时间。 根据此道理,对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有什么启发?(可组织讨论)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正比 无关 反 比 反比 无关 无关 反比 反 比 无关 正比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总结本框题全部知识即可得出) 价格 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10分 钟 5分钟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价值 量 价 值总量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2)法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面临大量财政赤字。 (3)法国森严的社会等级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4)启蒙思想在法国不断传播,民主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 27.参考答案 教师在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重视、熟悉、关心、理解、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以平等的地位处理教学上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和探索,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等。 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始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活动,教师要进行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既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 28.参考答案

(1)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立足于初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放眼高中历史教材,理清历史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立足于课标的基础上,要使高中教学目标与初中教学目标衔接。教师应该在熟悉理解课标,并且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方面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使得学习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3)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衔接,贯彻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全方面的提高。 (4)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内在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新旧知识的学习程度,也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对高中历史各模块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5)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所以需要加强对史料的运用。高中历史课堂应该精选、精用史料,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由历史证据构建起来的。让学生在分析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备考指南(圣才出品)

模块一备考指南 第1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 1.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活动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