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实验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兴奋: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过程。

抑制: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过程。

动型:本来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五章:感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刺激量。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六章:知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人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错觉: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第七章: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有意识记: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识努力的识记。

意义识记: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能

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

前摄抑制: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第八章:表象与想象

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第九章: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于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

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变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

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利于问题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解决。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十章:言语

言语:是人们借助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现象。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

内部言语:一种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

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第十三章:个性和个性倾向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动机:是一个过程,它以某种方式引发、促进、保持和中止指向目标的行为。

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第十四章: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能力:各种活动中均表现出来的能力。

特殊能力:某种专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简答题

绪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即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既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变态心理现象。

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强化,即无关的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要形成条件反射除需要多次强化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2.条件反射抑制的类型:条件性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消退抑制是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它是条件性抑制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分化抑制是指在建立条件反射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类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使类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

3.高级神经活动的主要规律: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过程,这两个过程进行着有规律的活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在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位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使得周围部位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叫扩散;兴奋与抑制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叫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4.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5.两类信号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又受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人的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两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得以实现。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反映的基本形式:无机物的反应形式: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形式;生物的

反应形式:感应性,生物有机体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心理反应形式:有机体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

2.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是指无

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知觉阶段(是指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思维

萌芽阶段(是指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

3.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人类意识产生有赖于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就是劳动

和语言。劳动是人类意识产生的主要因素,具有制造、使用工具和社会集体性的特征;语言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直接因素,语言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人类通过语言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和形成自我意识,同时,人类也能够通过语

言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

4.人类意识的功能:意识具有觉知功能;意识具有能动性功能;意识具有选择与监控

功能。

第四章:注意

1.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

集中性。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即指

向一定对象的特性。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

2.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在定向反射发生之后,随即发生适应性反射(即只有与刺激有关的分析器进行活动,并随着刺激的性质

和强度的变化,发生器的活动也发生变化);人在注意某些事情的时候,大脑皮层相

应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网状结构对保持有机体的觉醒状态是必不可少的,边

缘系统的一些结构与注意密切相关,大脑皮层的额叶在调节有意注意上起着重要作用。

3.注意分配的条件:首先,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即同时达到的两个信息

可能不会超出脑的加工容量,人能对两者都作出反应;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

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很困难。

第五章:感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用感觉阈限的

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报,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

差别感觉的侧记量的大小来表示的。

2.韦伯定律的含义:在一定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常数。

3.感觉的种类: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嗅觉、味觉以及机体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又分为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4.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

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第六章:知觉

1.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

反映,知觉则是对物体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2.知觉的特征:知觉具有整体性(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

特性);知觉具有选择性(从众多刺激中选择少数刺激加以优先知觉的特性);知觉

具有理解性(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语词加以标志的

特性);知觉具有恒常性(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

对稳定的过程)

3.深度知觉的线索:深度知觉的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些靠单眼提供知觉线索,有些则

需要由双眼视觉提供。单眼线索主要分为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

运动视差、结构级差、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双眼线索分为水晶体的调节、双眼视轴

的辐合和双眼视差。

4.运动知觉的几种形式: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觉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

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

第七章:记忆

1.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

再认)。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所揭示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渐趋平稳。

3.记忆子系统各自的特点:感觉记忆:○1编码方式为直接编码;○2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3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短时记忆:○1编码方式为听觉编码;○2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3记忆容量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1编码方式为意义编码;○2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3记忆容量几乎无限。

第八章:表象与想象

1.表象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

环节。表象打破了人的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局限,使认识更趋概括化。

2.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想象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任

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构成新形象的材料都来自生活,取自过去的经验,不可能

无中生有。想象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各种成分的形象组合过程,也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

的一种形式。

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是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将想象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随意想

象是有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使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根据

创造程度的不同,随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九章:思维

1.思维的基本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包括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2.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1过去的经验;○2认知能力;○3区别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4提供变式;○5下定义;○6形成概念体系

3.发散思维及其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

标志之一。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流畅性: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的观念;变通性:思维变化多端,不易受定势影响;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

第十章:言语

1.言语的功能:言语具有交际功能,言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是

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言语具有思维功能,人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

维还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念进行的,而词则是概念的承担者;言语具有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调节作用;言语具有创造功能,言

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和多样化的创造功能。

2.言语的种类及其特点:可分为对话言语,其特点是合作性、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独白言语,其特点是具有连贯性、独立性、计划性;书面言语,其具有展开性、

随意性、计划性;内部言语,其具有隐蔽性、简略性。

3.言语的中枢机制:○1布洛卡区:言语运动中枢,位于左半球额叶,布洛卡区受损引起运动性失语症;○2威尔尼克区: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颞叶颞上回,威尔尼克区受损引起接受性失语症;○3角回:言语视觉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角回受损引起视觉性失语症。

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

1.表情的种类:○1面部表情:由于面部表情能精确的反映人的情绪,它是人类表达情绪最主要的方式;○2身段表情:是除面部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表达情绪的方式;○3言语表情:是情绪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上的表现。

2.情绪情感的分类:分为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

最原始的情绪;社会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3.情绪的状态:是指在某种事情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

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

是一种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4.意志行动的特征:意识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随意运动时意识行动的基础;意志行

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动机冲突的形式:接近—接近型冲突(双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第十三章:个性和个性倾向

1.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是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的统一;○2个性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个性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3个性具有独特性:个性是个别性与共同性的统一;○4个性具有社会性与生物性:个性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并在具备外界诱因的条件下,才可能发展到

动机。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冬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十四章:个性心理特征

1.神经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兴奋型——胆汁质;活泼型——多血质;安静型——粘液质;抑郁型——抑郁质。

2.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性格掩盖和改造气质。

3.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又可分为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和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可分为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可分为能力早期表现、中年成才和能力晚期表现。

4.阐述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智力,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智力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信息材料的类型;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即信息加工所产生的结果。

论述

1.用辨证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人的心理实质(绪论)

2.联系实际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第四章注意)

3.举例说明如何有效组织复习(第七章记忆)

4.联系实际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九章思维)

5.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第九章思维)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 试题 https://www.docsj.com/doc/c7667965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三、重点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个神经元负责传导刺激的部位是: A 树突 B胞体C轴突 D突触 2.流体智力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后天的学习B先天的因素 C社会文化 D A和B 3.除嗅觉外,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的最后一个信息中转站是: A海马 B下丘脑 C丘脑D桥脑 4.有关情绪与情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情感是情绪在基础上形成的 B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C情绪具有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持久性D情绪具有深刻性,情感具有激动性 5.同样是遇到交通堵塞,张力焦躁愤怒,而李飞却很平静。下面哪种情绪理论能解释这种情绪反应的差异? A评定-兴奋理论 B两因素理论 C面部反馈理论D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6.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区是: A小脑B海马 C 杏仁核 D下丘脑 7.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A色调、波长和饱和度 B色调、明度和照度 C波长、明度和饱和度D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8.小明要出门旅行,妈妈叮嘱他带上大约15种左右的必备物品,根据Miller 的观点,若小明没有用笔记下妈妈话,他大约记住物品的数量是: A少于5个 B 10-12个C 5-9个 D 15个 9.学习后休息,比学习后继续学习其他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的作用 B记忆恢复的作用 C倒摄抑制的作用小 D前摄抑制的作用小 10.乔姆斯基认为,我们生来就有一种(),儿童期只要接触语言就会学会语言。 A词汇理解装置B语言获得装置 C语言和语法转换装置 D超神经机制装置 11.“窥一斑而见全豹”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12.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此时判断山峰间距离远近的最佳线索是: A眼睛的调节B视轴的辐合C空气透视D运动透视 13.问题解决的启发性策略优于算法策略的原因是: A它保证问题的解决 B不需要尝试 C受定势影响小D节省时间 1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1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选项是: A表扬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B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C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喜欢的玩具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整理_

习题 普通心理学(上)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和如何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 3、行为 4、观察法 5、实验室实验法 6、自然实验法 7、个案法 8、心理测验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 10、精神分析 11、人本主义心理学 12、脑成像技术 1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6、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能不能把对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的研究割裂开来?为什么? 2、心理学的研究有那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3、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4、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6、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 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5、神经回路 6、皮层的言语区

7、突触传递 8、反射 9、条件反射 10、大脑半球的单侧化 11、脑功能的模块论 12、均势原理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3、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脑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5、大脑皮层可分为哪几个叶? 三、论述题 1、神经是怎样进化的?神经系统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它与心理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试述大脑皮层几的主要的语言区及其功能。 3、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4、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7、什么是机能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关系如何? 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第三章感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觉的编码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差) 5、特征觉察器 6、视觉感受野 7、适宜刺激 8、三色说 9、对立过程理论 10、视敏度 11、感觉的适应 12、闪光融合 13、视觉掩蔽 14、声音的掩蔽 15、联觉 16、频率理论 17、共鸣理论 18、行波理论 19、神经排射理论 20、韦伯定律 21、对数定律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 认为其中( ) 具有最强大的力量。A.本我B.自我C.超我D. 三者都是答案:A 2.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A. 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答案:B 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 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B.影响及决定人的行为的潜意识C. 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答案:B 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 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 所在A.气质B.能力C.性格D.理智特征答案:C 5.()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A. 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答案:A 6.“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心境C.焦虑D.激情答案:D 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 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 蔽答案:A 8.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 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 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卡尔特C. 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D 9.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 答案:D 10.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 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 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 和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 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 性为和反应行为答案:B 12.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 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 案:C 13.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A.联觉B.联想C.感 觉融合D.感觉起伏答案:A 14.()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A.不 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是答案:A 15.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 做的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验C.表象运动实验D.心理旋 转实验答案:D 16.情绪的()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A. 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过激反应答案:A 17.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B.空 间分辨能力的指标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D.对比度分辨能 力的指标答案:A 18.经典的“视觉悬崖”测查的是()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 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答案:D 19.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A. 扩大B.缩小C.膨胀D.消失答案:B 20.根据坎农-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A.内脏B. 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答案:D 21.情绪与情感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的本性B.客观事物 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答案:D 22.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A.感觉对 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答案:D 23.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求B.动机C.兴趣D.理 想答案:C 24.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A.条件反 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 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答案:C 25.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记忆A.瞬时B.短时C.形象 D.动作答案:B 26.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答案:B 2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 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答案:B 28.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需要D.动 机答案:C 29.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或限答案:A 30.情绪情感的()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是一 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 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 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 时血管容积缩小等。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 过激反应答案:C 31.“忧者见之则忧之,喜者见之则喜之”,这是受一个人的 ()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答案: B 32.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所具有的特点。A.再造想 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幻想答案:D 33.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 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答案:C 34.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A.系列位置效应B.正 迁移C.负迁移D.技能学习答案:B 3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 称之为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启发答案:A 36.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A. 指向与集中B.思考与斟酌C.观察与打量D.分析与综合答案:A 3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答案:B 38.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都属于()社会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