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村低保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农村低保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农村低保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农村低保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农村低保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通过强化措施、加强监管,各项制度基本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众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随着国家对农村低保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享受低保的标准越来越高,许多农民对低保问题越来越芙注,心态也由过去的“以吃低保为耻”变为如今的“以争低保为荣”,加之农村低保工作机制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农村低保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逐渐突显出一些较突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低保工作管理水平的瓶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低保对象报难达到应保尽保的目标。目前,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依据上级的办法、意见等来执行,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法规。不能完全做到应保尽保。造成了在同一标准下,有的村民享受到低保,有的享受不到,从而引起群众的矛盾。

(二)、人情保和关系保在农村个别地方存在。在农村低保T作中,村干部家属或亲朋好友参保的现象在一些行政村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村干部没有坚持原则,以权谋私,不通过村民评泌,直接为亲友办理低保,没有按照低保标准去认真核实,而是草率估计,随意填报。人情保、关系保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较大,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三)村级管理程序不够规范,低保对象确定办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村委会在审核低保对象时没有参照低保条件规定和经过集体研究,而是由个别干部确定并且存在未公示或公示时间不够就上报。由于低保名额少贫困人口多,在同一水平线的贫困户很难分别谁最困难,部分行政村组存在一户低保金几户分领的现象。有的行政村对低保对象的确定,采用的是“民主评困”的方式。虽然大部分村低保对象评得比较准确,但也有小部分村群众有意见,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困难,却没有得到保障:二是认为自己虽比个别保障对象更困难,但补差额却比别人低。

(四)低保对象界定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规范。在发放农村低保指标时,如何界定村民收入,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一个难题。随着“应保尽保”的落实,保障的进一步扩大,除了带有共性的银行存款无法查实、务工收入及隐性就业、弹性就业收入难于核实外,农村低保对象的饲养收入、农作物收入的估算也很难做到绝对准确,我镇因生产生活条件大致相同,从外表看也很难分辨贫富差距,因病返贫、子女求学返贫的情况也很难精确统计。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在确定低保对象时对农民收入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导致了在实际执行时尺度把握无法统一的问题。

(五)农村低保对象的公开和评议环节有待规范。按规定低保资金的管理首先由个人申请,然后由村委会初审,群众评泌,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然后由村委会公示,由乡民政部门发放资金。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因素。一是有的村干部暗箱操作,不按规定召开村民会议进行申报、审核和公开评议,而是村干部随意指定低保对象。二是有的行政村,特困群众对低保中请的条件、程序不了解,村组干部没有及时做好宣传,出现“错保、漏保”现象,使其少数应保的对象没有得到及时上报。三是乡镇民政部门审核各村报上来的低保手续时,对群众评议的环节无硬性要求,只是进行简单的口头讯问。四是各乡镇民政人员少,经常是一、两个人要面对全乡镇纷繁复杂的低保工作,对各村的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不能进村入户逐一审查识别,导致少数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享受低保。

(六)低保的动态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低保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存在“进低保容易,出低保难”。虽然有一系列管理措施,但山于多方面原因,效果并不叫显,还存在着养懒汉的现象。同时,农村低保面扩大后,对那些边缘户对象难以确定,这部分生活水平处于低保线临界状态的低收入户,按政策不能纳入低保范围,但家庭往往会因病、因学、凶灾等情况导致深度贫困,使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低保工作涉及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今后在农村低保工作中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和完善机制。村委会要成立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低保调查评议小组。受理农民低保申请,对提出低保申请的家庭经济情况、实际生活水平、身体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评议意见。将初步评议结果张榜公布,对群众无异议的申请对象,将申请材料上报乡镇政府。各乡镇要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乡镇长、人大、纪榆、民政所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低保评审监督工作组织,审批低保对象,监督村一级低保工作。负责调查处理本乡镇有_火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方面的来信来访,调查解决本级低保工作中存在的违规问题。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农村低保工作群众性、社会性很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进利入户宣传等方式将农村低保政策和申请、审核、审批等程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结合实际编写农村低保宣传手册,下发到各乡镇、各村委会,做到宣传政策到位,落实政策到人。对乡镇民政干部进行农村低保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知情权和业务能力。加强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三)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低保对象确定的实施细则,严格标准和规范操作程序,将低保工作制度化。通过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之自觉按制度办事。通过制度约束,力避人情保、关系保。I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低保资金发放的各种有效形式,逐步推行社会化发放工作。由于低保人数多,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少,为确保低保金的发放安全、堵塞漏洞,建议低保资会的发放采取多种形式:距乡镇较近村的低保户由信用社发放;对确因年老体弱、智障、残疾的对象,可由乡镇民政所委托村干部或监护人、包帮人代领,并做好资金领取人、领取时间及数量的登记,搞好监督榆查;对边远村的低保户乡镇要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办法发放,由各乡镇统一组织民政干部、包村干部、包片领导一起一个村一个组的上门集中发放等有效措施,杜绝违纪行为。

(四)强化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形成“能进能出、保障准确、运转良好”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规范工作程序为基础,以动态管理为关键,突出把好重要环节,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一要把好低保对象的核查环节。对低保对象按照困难程度和收入来源的不同建立起分类施保、定时核查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制度,落实财产登记和家庭收入定期申报规定,及时登记低保对象家庭异动情况。二要把好低保审批环节。坚持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务求公正、公平、公开。三要把好低保工作的监督环节。制定具体的督查工作方案,设立低保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欢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对低保工作进行监督。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对低保资金使用管理要加强监督检查。做得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发现截流、贪污、克扣、优亲厚友和人情保等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要从严查处。

(五)创新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最基础性的保障制度,与农村其它专项救助制度相比,在救助对象和保障功能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既不能相互替代,又需要相互配套。只有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逐步建立一个由各级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才能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救助。在农村低保制度为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构建最后一道屏障的『司时要通过技术、项目、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鼓励和扶持他们搞多种经营,变“输血”为“造血”,使低保户增收致富

(六)加强队伍建设、充实低保工作人员。根据低保工作量大、责任重的需要,加强低保业务培训,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思想作风正、业务精通的农村低保工作队伍。

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和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西藏区则是更为典型农牧业模式的经济区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40%,并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解决好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的发展问题,对于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1996年的全国首次农业普查,掌握了大量科学、可靠、可贵的基本数据,搞清了“三农”的基本情况。本文根据农业普查资料,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西藏区农村经济的现状特征、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一、发展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农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到199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38.53亿元,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78年增长1.1倍和3.4倍,农牧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为西藏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仍然十分明显,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仍高达40.6%,由此可见,近二十年来,西藏区农牧业生产形势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农牧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大,基础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2、农牧业生产攀上新台阶,第一产业的产出快速提高。随着农牧区“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种植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在“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带动下,全区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199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89.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1千公顷,粮食和油料总产分别达到了77.72万吨和3.51万吨。种植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投入的增大和农业科技的综合应用,截止到1996年,全区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了71.4%,机耕面积达7.9%,机播面积、化肥施用面积、农药施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13.9%、68.4%和45.7%,使耕地的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效率得以极大的发挥。1996年,粮食平均单产达4051.13公斤/公顷,油料单产达1916.91公斤/公顷,分别比1978年增长61.7%和1.2倍。从 而使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其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高达49.9%。二是畜牧业生产成绩显著。西藏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生产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1996年,畜牧业从业人员38.31万人,牲畜年末存栏达2283.41万头只,出栏(牛、羊、猪)399.98万头只。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畜牧业产出也在不断增加,1996年,牲畜(牛、羊、猪)出栏率达17.9%,比1978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肉、奶的产量达到了11.54万吨和16.6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4倍和77.9%。畜牧业经济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成为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测算,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畜牧业占47.8%,农牧民纯收入中畜牧业占19.6%。三是林业生产稳步发展。西藏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全国均处于前列。1996年,林业从业人员1004人,创造林业总产值超过了八千万元,实现增加值0.61亿元,成为农业经济中的又一重要产业。四是渔业生产开始起步。近几年来,以城市郊区为主要生产基地的渔业生产突飞猛进,极大地繁荣了城市市场供应。 3、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1996年,西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75元,比1978年增长4.6倍,而且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1996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69.17辆、缝纫机41.67架、收音机和收录机69.58台,而且摩托车、电视机、照相机和洗衣机等现代耐用品也已走进农村普通百姓的家庭,每百户拥有电视机已超过10台,这在二十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目前,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活质量正在逐步得以改善,消费结构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牧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已由1985年的269.60元提高到1996年的733.02元,增长1.7倍,且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食品消费下降3.1个百分点,衣着和日用品等其他非食品消费分别上升了1.1和2.0个百分点,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策划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10) 1.3 结论和建议 (1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建设规模分析 (12) 2.1 规划目标 (12) 2.2 建设规模分析 (12)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主要建设条件 (13) 3.1 项目选址 (13) 3.2 主要建设条件 (16) 第四章工程方案 (22) 4.1 设计理念 (22) 4.2执行标准、规范 (22) 4.3 工程方案 (23)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25) 5.1 环境影响评价 (25) 5.2 水土保持 (26) 第六章节能 (27) 6.1 编制依据 (27) 6.2 节能 (27) 第七章组织机构、组织管理、实施进度 (28)

7.1 组织机构 (28) 7.2 组织管理 (28) 7.3 实施进度 (29)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 8.1 估算依据 (31) 8.2、资金筹措来源及管理 (34) 第九章社会评价 (34)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九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业主单位 八家户农场人民政府。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3、《农场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自治区村庄规划技术规程》; 5、《精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6、《精河县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 7、《精河县村农场体系规划(2010—2020年)》; 8、《精河县八家户农场总体规划(2012-2030)》; 9、精河县2012统计年鉴; 10、农场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相关资料。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

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新农村建设项目建 议书

XX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XXXX所 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业主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主要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实施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提出理由················································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建设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模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场址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文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万吨乳制品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建议书

万吨乳制品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建议书

万吨乳制品精深加工建设项目 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县万吨乳制品加工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县##农产品有限公司 二、项目拟建地址: 该项目拟选址于##县##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国道##线旁侧。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意义 一、项目背景及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项目背景 ##县是##省地域大县、人口大县。流域面积##平方公里,现辖##乡##镇,总人口##万。 ##是雨养农业为主的农业县,是##中部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是####,是##教育名县、红色旅游名城。自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多万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1000多人,###高科技区就有240多名##学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县##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省科普示范基地”、“###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总面积##平方公里,已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拟扩容面积##平方公里。布局上分为“一区三园”,即:商贸综合服务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轻纺服装产业园和电器制造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总面积@@

究相关技术并大力推广,支持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3)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符合国家有关加快农业产业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着力解决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低、生产组织程序化低等瓶颈问题。符合国家、省、市、县,关于支持“三农”,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方针;符合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落后地区扶持和照顾的有关政策;符合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扶贫开发政策。 (4)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优先发展的目标。##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5)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位于###产业园,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项目所在地距##140公里,距###150公里,毗邻##国道和3#3高速,距离##火车站50公里公里,地处##工程主要受益带,水资源供应充分,无任何污染。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从##县##产业园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区一带两支撑”的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园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条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建设步伐,扩大##县经济总量,为打造##区域经济中心,金融、商业和物流集散中心,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培育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2015最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策划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策划方案

目录 一、美丽乡村项目基本情况 1.1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背景 1.2美丽乡村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 1.3项目所在村组基本情况 二、美丽乡村建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2.2县乡规划 2.3项目优势 2.4群众意愿 2.5前期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规划说明 3.2建设项目内容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4.1投资估算 4.2资金来源 五、组织保障 5.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5.2实施计划 5.3项目管理 5.4资金管理

六、效益分析 6.1建成目标 6.2经济效益与城乡一体化 6.3社会效益与村庄治理 6.4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七、设施管护

一、美丽乡村项目基本情况 1.1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背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XXX最靓丽的名片,2013年初,XXX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XXX。同时,XXX 省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要内容,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XXX 镇XXXX村委会XXXX小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建设“富裕XXXX、生态XXXX、平安XXXX”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XXXX——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XXX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 1.2美丽乡村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XX县南部,两州市(XX市、XX州)三县(XX、XX、XX)交界处,距县城27公里、XX市区80公里、XX170公里。全镇总面积140.1平方公里,辖XXX、XX两个社区,XX村、XX、XX、XX寨四个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518人,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XXX镇主要产业为柑桔、烤烟,核桃、柿子、蔬菜、畜牧业具有一定规模。其中,柑桔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由

乡村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背景与编制依据————————————1 1.2研究过程及内容——————————————2 1.3主要研究结论———————————————2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6 2.1 研究区域概况———————————————6 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6 2.3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7 2.4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状况————8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9 3.1建设规模的论证——————————————9 3.2 建设规模—————————————————9 3.3技术标准—————————————————9 第四章建设条件及路线方案———————————10 4.1建设条件—————————————————10 4.2路线方案—————————————————11 4.3主要工程概况———————————————12 4.4拟建项目队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12 第五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15 5.1投资估算—————————————————15 5.2资金筹措—————————————————17

第六章建设期安排与实施方案——————————17 6.1施工条件和特点——————————————17 6.2项目实施计划———————————————18 6.3施工方案—————————————————18 6.4工程招投标————————————————19 第七章经济评价—————————————————22 7.1经济评价的基本考虑————————————22 7.2评价的内容和方案—————————————23 7.3社会效益评价———————————————24 第八章问题与建设————————————————25

饲草饲料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 建议书 内蒙古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 2、项目承办单位:内蒙古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 3、项目负责人:蔚鹏 4、项目主管单位:化德县人民政府 5、项目协作单位:内蒙古瑞丹生态研究中心 6、项目依托单位:化德县财政局、乡镇企业局、畜牧局 二、项目内容与规模 主要发展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计划分两步进行,即第一步在现有4.5万亩紫花苜蓿的基础上,3—5 年内发展到10 万亩,并在此基础上新上年产2 万吨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环保型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加工的主要原料为现有的4.5 万亩紫花苜蓿、5 万亩沙打旺、10万亩草木樨和30万亩覆膜高产玉米秸杆;第二步为5 到10 年,使优质牧草紫花苜蓿面积发展到20 万亩,全县覆膜高产玉米的种植面积发展到50 万亩,让草业种植与加工真正成为一项推动全县猪、牛、羊、鱼业富县的大的主导产业。 项目总投资3813.914 万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3238.914 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新型种植机械和粉碎设备,新打和配套机电井50 眼,种植紫花苜蓿5.5万亩,同时新上年产2 万吨各类绿色环保型

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第二阶段投资575 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各类新型种植机械,新打和配套机井,种植紫花苜蓿10 万亩,覆膜 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 万亩。 三、项目地点 紫花苜蓿种植区计划首先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海滩区,然后在全县适宜种植区推广,覆膜玉米在全县18 个乡2 个镇普遍推广。 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项目安排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城关镇。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一)、自然条件 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乌兰察布市东部,东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接壤,南与河北省康保县毗邻,西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相连,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交界。处于阴山北麓东端,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境内平均海拔1500 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30 毫米左右,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平均气温 2.8 C,无霜期102天。全年日照总时数3076.7 小时, 日照百分率69%,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7.38 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总量为48千卡/平方厘米,属光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速4.4 米/秒,最大风速为29 米/ 秒,平均大风(风速》17米/秒)日数70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及建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济保障制度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呈现出的分散性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以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大多数地方重视不够,对土地流转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是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等事关农民生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高,一般不会转让承包地,“种田养家”“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转出土地。二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农民流转土地

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湘家荡区域(铁路以南)新农村建设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

湘家荡区域(铁路以南)新农村建设综合整 治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概况 ....................................................................................................................................... 3 1.1项目概况...................................................................................................................................... 31.2建设单位概况.............................................................................................................................. 31.3项目可研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41.4项目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5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6主要结论...................................................................................................................................... 6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7 2.1项目建设背景..............................................................................................................................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17 第三章项目规模内容与项目条件 ......................................................................................... 20 3.1项目规模和内容 .................................................................................................................. 203.2项目地点及区位分析.......................................................................................................... 203.3外围配套条件.......................................................................................................................... 213.4政策条件.................................................................................................................................. 22 第四章拆迁方案 ........................................................................................................................... 23 4.1政策依据及目标...................................................................................................................... 234.2拆迁安置方案.......................................................................................................................... 244.3土地流转方案.......................................................................................................................... 284.4拆迁安置程序.......................................................................................................................... 304.5置换手续办理和资金结算顺序.............................................................................................. 32 第五章建设方案.......................................................................................................................... 33 5.1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配套工程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 43 6.1环境保护标准.......................................................................................................................... 436.2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436.3环境保护措施.......................................................................................................................... 436.4水土保持 ................................................................................................................................. 45

辣椒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20180206:需要更改数据(未改),辣椒粉加工成本,折算到干辣椒为620元/吨干辣椒,主要是电费用增加,增加到650度/吨粉; ###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承办单位 (1) 1.1.3 项目建设性质 (1) 1.1.4 项目建议书编写单位 (1) 1.1.5 项目建议书编写依据 (1) 1.1.6 编制原则 (1) 1.1.7 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产品方案及项目投资估算与预期经济效益 (3) 1.1.9 项目预算经济效益 (6) 1.1.10 项目选址 (7) 第二章产品市场及需求 2.1产品种类及描述 (8) 2.1.1干且未磨碎辣椒(干辣椒) (8) 2.1.2干且已磨碎辣椒(辣椒碎辣椒粉辣椒丝等) (8) 2.1.3辣椒红素 (8) 2.1.4辣椒精 (9) 2.1.5辣椒粕 (10) 2.1.6辣椒籽 (10) 2.2产品市场前景 (11) 2.2.1辣椒粗加工产品及贸易 (11) 2.2.2辣椒红素以及辣椒精 (14) 2.2.3辣椒粕 (16) 2.2.4辣椒籽 (16) 2.3项目原料供应 (17) 第三章产品技术及设备方案 3.1 产品技术方案 (18) 3.1.1 干且已磨碎辣椒 (18) 3.1.2 产品设备方案 (19)

3.1.3 辣椒红素辣椒精 (20) 3.1.4产品设备方案(辣椒红素、辣椒精) (22) 第四章产品质量标准 4.1产品质量标准(干且未磨碎辣椒) (24) 4.2产品质量标准(干且已磨碎辣椒) (24) 4.3产品质量标准(辣椒红素) (25) 4.4产品质量标准(辣椒精) (25) 4.5产品质量标准(辣椒粕) (26) 4.6产品质量标准(辣椒籽) (26)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5.1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27) 5.2 供电供气 (27) 5.3 供水 (27)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6.1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28) 6.2 环境治理方案 (28) 6.3 气味治理方案 (28) 6.4 废渣治理方案 (28) 6.5 废水治理方案 (28) 第七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7.1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29) 7.1.1 劳动定员 (29) 7.1.2 人员来源及培训 (29) 第八章主要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31) 8.1.1 符合政府产业政策 (31) 8.1.2 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31) 8.1.3 经济效益良好 (31) 8.1.4 社会效益可观 (31) 8.1.5 环境友好型 (32) 8.2 主要建议 (32)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将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向与会各位作 以简要的汇报交流。 一、总体印象 从调研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农村公路 建设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县、乡、村各级都抢抓国 家加大对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历史机遇,切 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各级 领导高度重视。县乡各级都把农村公路建设列上重要议 事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夯 实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工作措施,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 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农村公路 建设投资非常大,仅靠县乡财力远远不够。为解决资金 问题。各县想千方、设百计,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的同时,县上也都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落实配套资金,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筹资筹劳,缓 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压力。三是建设标准高质量好。在 农村公路建设中,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项 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保证了农村工路建设质量。四是建设成效十分明显。所 到的几个县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支撑,以通村 道为延伸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通村水 泥路从无到有,建设势头十分迅猛。五是后续管理积极 跟进。县上都分别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和乡镇农村公 路管理站,有的村上还配备了农村公路管理员,不断加 强对乡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保障乡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存在问题 虽然“十一五”以来,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巨大,但 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前几年农村 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镇村,下一步要 建通村公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地处偏远的村子,自然条 件差,建设里程长,工程难度大。二是随着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和投资加大,而财政的配套能力和群众自筹能力是有限的,资金 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问题。三是随着国道 “治超”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超载车绕行到县乡公路 上来,对公路造成的破坏日益加剧。四是农村公路管理 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通村公路重前期 建设,轻后期管理,公路养护的队伍和力量薄弱。 三、几点建议 1、重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统筹规划。围绕与国省道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澄迈县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我局以“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和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概况 2013-2015年,我县以褔桥带、罗美带、永美带等三条美丽乡村带为重点,全面推进县镇两级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建设了19个县级美丽乡村和29个镇级美丽乡村。根据《五年实施计划》,我县71个行政村列入名单,其中,2016年已建成19个美丽乡村,2017年计划建设30个美丽乡村。其中农业部把敦茶村、罗驿村、龙坡村列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海南省将敦茶村、罗驿村和美朗村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大美村等15个村落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美朗村被评为海南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我县被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县7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县全域旅游建设夯实了基础,积极推动落实省委刘赐贵书记提出的“日月同辉满天星”建设目标,对我县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工程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编制与实际建设中产生的矛盾。一是责任主体不清。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编制由县住建局负责,建设指导由县农委办负责,建设主体由各镇政府负责,三者平时工作难以衔接。二是土地私有化突出。由于村庄闲置土地已被农户占用,编制规划时建设项目的选址因为与农户之间发生矛盾,致使项目落地有难度,有些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土地问题无法协商而再三调整规划,影响了建设周期和进度。有些项目最终无法落地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二)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显著。一是规划编制和设计时间周期短,规划和设计单位没有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情况,致使在编制规划时定位不准确,使得美丽乡村带主题不突出,未能充分发挥连片成带的聚集效应。二是原来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差,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硬化、绿化上,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千篇一律的特色品牌,缺少风貌特色。三是“空心村”和荒废破败房屋不易拆除,农村危房改造效果也不显著,有新居无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村干部思想认识

某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XX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XXXX所 2011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业主简介 ······································································2 三、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2 四、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五、主要结论 ······································································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实施必要性 ······································5 一、提出理由 ······································································5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5第三章建设规模 ························································8 一、规模分析 ······································································8 二、规模确定 ······································································8第四章场址条件 ·····················································10 一、区域概况 ···································································10 二、水文条件 ···································································11 三、气候条件 ···································································12 四、基础设施条件·····························································13第五章新农村建设项目方案 ······································14 一、黔北民居风貌改造·······················································14 二、排污\环卫处理系统 ······················································14 三、消防管网及配套设施····················································14 四、混凝土等级农村道路硬化··············································15 五、集镇街道整治·····························································15 六、新建集镇客车站和农村集贸市场·····································15 七、供水\饮水系统改造 ······················································15 八、“一池三改”与集镇公厕··············································1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