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

1、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10分)

2、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10分)

4、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哲学原理综合运用:

1、2009年,国家着眼全局,立足各地实际,以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为着力点,陆续批准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一年间,从海南岛到图们江,从关中一天水到黄河三角洲,从珠三角到环渤海,11个区域发展规划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在全国遍地开花。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也即将获得国务院批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将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区域发展规划的哲学依据。(12分)

2、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名大会堂答中外记者问时说:“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走过来的。中国人民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那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哪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已于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温总理这段话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3、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思维导航----哲学学习口诀】

学好哲学并不难,把握体系是关键。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对应不能乱。

两大阵营已形成,唯物唯心对立观。两个对子总相随,辩证才是对客观。

唯物主义三阶段,朴素机械辩证观。唯心主义有区别,不是主观就客观。

唯物共性是物质,唯心意识是本原。马哲思想两部分,辩证唯物历史观。

唯物论是最基础,两大关系理解全。坚持唯物反唯心,实事求是定路线。

辩证法有三部分,矛盾联系和发展。联系是一总特征,普遍客观有条件。

形式具体又多样,整体部分最常见。发展又一总特征,途径状态各两点。

发展必须靠创新,创新才能促发展。创新不是全盘否,牢记辩证否定观。

矛盾观点最核心,普遍特殊紧相连。承认普遍是前提,分析特殊是关键。

矛盾发展不平衡,无论复杂和简单。办事学会抓重点,看事主流着重看。

重点不能离两点,两点之中有重点。认识自然和社会,唯一来源是实践。

实践观点最首要,认识反复又无限。追求真理无止境,实践认识总循环。

社会存在和意识,辩证关系理解全。社会发展有规律,两大矛盾促发展。

社会主体是群众,创造财富作贡献。群众观点要牢记,群众路线莫走偏。

人生价值两方面,真正意义在贡献。价值判断要树立,价值选择要客观。

正确价值要树立,导向作用记心间。人民利益最为高,人民立场自觉站。

劳动奉献创价值,积极投身勇实践。个人社会相统一,人生价值得实现。

哲学不是空中阁,生活处处都可见。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参考答案

1、【解析】

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相对容易。

【答案】

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2、【解析】

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爱国传统”“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用新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把课本知识与材料密切联系起来,切题回答。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形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2分)

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该市在城市实践中坚持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4分)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分)。

4、(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工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只有全民动员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也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谐调。(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材料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生态环境的重视,体现了这一点。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全民参与能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观,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哲学原理综合运用: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区域发展规划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立足各地实际,进行区域规划发展经济体现这一原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将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立足各地实际,批准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体现了这一原理。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国家着眼全局,促进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⑤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以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为着力点,体现了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体现了全面的观点。

2、温总理这段话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行百里者半九十。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已于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⑤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于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坚持重点论,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体现这一原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体现了这一点。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农村建设,要靠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以及现代经营形式的支持体现这一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体现这一观点。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9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 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哲学主观题期末复习 答案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12分)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所以,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音。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哲学主观题答案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12分)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所以,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音。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0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深化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以跟进实践的需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水平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哲学主观题答案 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0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深化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以跟进实践的需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水平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无敌版本)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 福;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5.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 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二)发展观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三)矛盾观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相 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 一; 1

2017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全)

哲学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技巧(附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哲学主观题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同步导学与训练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前言生活与哲学 三、简答题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请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己有什么积极作用? (1)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会更加自觉,取得更大成效。 (2)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回答有关学习目的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 四、分析说明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当然也不例外。请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马哲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说明:一方面,马哲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活,马哲内容来源于时代,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当然,马哲也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马哲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马哲总是倾听实践的呼声,紧紧抓住时代的重大问题,把握社会的脉搏,探求历史进步的动力,对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引领的作用。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三、简答题 21、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请回答: (1)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提高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1)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全面地、彻底地贯彻和应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因而它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22、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指出: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温家宝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请简要回答:温总理的讲话体现出唯物论的哪些知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7课主观题练习

政治1-7课主观题练习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们必须适应国外形势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结合材料,请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 2.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9分) (2)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9分)

林百欣中学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4

林百欣中学《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4 1.36. (23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已到80%。 材料二: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城镇化。 材料三: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显现,后者既包括城镇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之间在生产生活条件上的差异,也包括城镇棚户区困难群体与大多数市民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要破解这种“双二元结构”问题,就必须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并行不悖”。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简要说明如何破解当前城乡“双二元结构”难题。(8分) 2.37. (29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03年,广东省曾经将“广东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变化,精神建设重点也发生了变化,新时代广东精神应运而生。2011年12月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各界进行讨论,征集新时代广东精神。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讨论,新老广东人、专家学者和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也通过网络和报刊、座谈会

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诚于信,侧重于对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敏于行,侧重于对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目前中共广东省委正大力宣传新时代广东精神。 (3)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共广东省委在提炼新时代广东精神的过程中是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8分) 3.36.(2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07年—2011年广东省A市GDP与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注:该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34.24%上升到2011年的38.97%,而广东省提出了2012年达到45%的全省目标。 材料二:过去,A市利用全球资金、技术、原材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源型经济”。但这一模式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动荡、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的影响而举步维艰。为此,该市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本地生产要素,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并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和信用担保协会。针对该市发展“内源型经济”,专家指出,A市不缺内生性市场资源,关键是政府要善待市场资源,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让市场通过优胜劣汰以及经济周期自动完成产业升级过程。 (3)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的。(8分) 4.37.(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一一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一一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一一要点失 缺;④人文通识不广一一思维失活。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一一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一一思路不清,运用失 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一一东拉西扯,要点不明;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一一观点游离,点 睛缺失。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一一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一一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一一思路不 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 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一一看设问; 怎么看一一要看出设问的范围v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 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v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 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 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一一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一一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悟一一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一一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一一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一一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 案); 怎么列一一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 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一一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怎么思一一倒推重审题,注意题目的分值 (看分作答)。 (二)答题:组织答案要注意要点、语言、结构、条理、详略、内容、书写 等几个方面。 1组织答案必须分段、分点、标序号,以要点的形式展现出来。2、答案语言要术语化,采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如要求从哲学角度回答,组织答案时一般要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哲学主观题模板要求: 一、审题 1.审范围:——答题范围 (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认识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审设问方式: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 (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 (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原因意义)有几个写几个,做到条理清楚 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万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 三、学会抓关键词 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五、注意抓住范围:(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哲学主观题训练1学生版

哲学主观题训练1学生版

高二哲学主观题训练1 1.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一届中央政府改革举措频出: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建立上海自贸区;从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到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从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到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门槛、减免小微企业税负,无不彰显中央加快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美好乡村建设中兴业与富民的关系。(8分) 2.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针对省情特点,

先后实施“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统一有序配置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功能,加强城际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市间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对接与产业关联配套,以“省会合肥经济圈” 为主,以“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南北两翼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带动了全省区域经济实现腾飞。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安徽省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正确性(8 分)

3.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 突出矛盾。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2012年6月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国务院在《规划》、《意见》中对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若干具体政策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就我国如 何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提出合理建 议。(12 分)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哲学主观题解题指导

哲学主观题解题指导 哲学主观题解题三部曲 1.读题干,看要求用什么哲学原理,定位原理 2.抓材料,找体现原理的句子 3.写答案,先摆原理,再结合材料 一. (2012年北京卷)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记忆:来源动力标准归宿 解析(1)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本题已经给定原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等。其次分析材料 可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人们对世界地图的绘制也是有限的,可见体现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地图日 益精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及检验标准。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回答的关键是按着材料+原理或原理+材料的模 式,不能就理论说理论,或者抛开理论只谈材料,这都是片面的。 二. (2011年北京卷)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 材料二:青嵩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嵩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

(完整word版)高二哲学联系观主观题练习

高二哲学联系观主观题练习 2015.4.24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9分) (2)结合材料,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几条建议 2.2011年6月8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对外全文公布。规划明确了国家层面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将全国划分为国家层面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原因。

答案 1(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3分)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分) 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1(2) 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护环境,从整体出发制订规划和措施。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各地区各行业要按照统一部署循序开展工作。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各地区都要依靠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来优化配置和整合,最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树立全国一盘棋,将各地区、各行业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但最多不得超过9分。) 2.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是立足于我国整体发展的需要。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发展,有利于搞好局部,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及我国的整体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