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基于决策树提取中医专家辨证规律初探_余学杰_李书珍_李晓燕_金香兰_刘玥_张允岭

基于决策树提取中医专家辨证规律初探_余学杰_李书珍_李晓燕_金香兰_刘玥_张允岭

基于决策树提取中医专家辨证规律初探_余学杰_李书珍_李晓燕_金香兰_刘玥_张允岭
基于决策树提取中医专家辨证规律初探_余学杰_李书珍_李晓燕_金香兰_刘玥_张允岭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1.006

基于决策树提取中医专家辨证规律初探

余学杰1,李书珍1,李晓燕1,金香兰2,刘玥2,张允岭

2

(1.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北京100078)摘

要:目的:利用中医对患者望闻问切的诊治记录,以及专家对患者证候的辨证,从中提取专家对证候的辨证规

律。方法:“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的数据中既有医生对患者证候的询问、观察的记录,又有中医专

家对证候的辨证。针对课题数据,使用基于信息学的决策树方法将繁杂的诊断数据逐步分类,进行专家辨证知识的获

取。结果:803位患者的103种证候,通过决策树工具,获取了9种证名与证候的规则。结论:利用决策树方法获取专家辨证规律是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决策树;剪枝;熵;证候;辨证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1-0019-05Study on Extracting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Diagnostic Rules By Decision Tree

YU Xuejie 1,LI Shuzhen 1,LI Xiaoyan 1,JIN Xianglan 2,LIU Yue 2,ZHANG Yunling 2(1.Information Center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2.Dongf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By the lists of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experts'view ,the experts'rules would be obtained.Meth-ods :The data coming from ZHANG Yunling special syndrom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y experts determining in 2008was from syndrome of inquiry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the expert witnesses of TCM syndrome of dialectic patients.Using the decision tree method based on informatics ,the multifarious data was gradually divided and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was realized.Results :The 103kinds of syndrome from 803patients ,by means of decision tree ,get 9kinds rules between names and syndromes.Conclusion :To obtain experts'rules by decision tree method is feasible.

Key words :decision tree ;pruning ;entropy ;syndrom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收稿日期:2014-07-10

作者简介:余学杰(1956-),女,河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

决策方法。

通讯作者:张允岭,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

风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治病的过程是辨证论治的过

程,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的反映,是疾病在患者身上的具体表现;辨是对疾病的分析、研究和判断,是对疾病本质的探索,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就是根据医生的望闻问切,收集疾病的证,通过分析、综合辨出证的本质和根源。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对症下药,对疾病采用正确的诊治方案。

中医对疾病的描述,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视角放在“证”的识别上,通过辨证对疾病获取更加深入的认知。纲举目张,透过问题的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道理。

著名医生的辨证经验是中医的宝贵财富,对年轻医生认识和诊治疾病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获取经验丰富的医生的辨证规律是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面。本文使用决策树方法挖掘

“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中医生的辨证规则,以求从中获取专家对疾病的辨证经验。

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算法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对制造系统混乱程度最低的属性,以此为突破口,捋顺数据之间的关系。决策树算法计算量巨大,公式繁杂,数据越多耗费的工作量越大。利用计算机计算是完成决策树算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一些计算机软件提供了完成决策树算法的功能,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得到辨证规则,本研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数据初步分析、决策树分支、临床数据辨证规律分析等步骤。

数据预处理:数据的离散化,将临床诊断值用离散数据表示;数据初步分析:辨证及其临床诊断数据中熵值的计算,对系统的混乱程度进行判定;决策树分支:利用决策树工具对辨证与临床证候之间的关系进行运算,形成决策树结果;临床数据辨证规律分析:对决策树算法运行后显现出的规律进行整理分析。

“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采集了大量的患者临床数据和专家对各种证候的诊断,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是采用决策树的方法对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再次进行分析研究,以求从繁杂的诊断数据中获取专家对各种证候辨证的规律。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患者的这些证候和专家的诊断中提取出各证型的关键证候,得到专家辨证的规律,为中医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2资料来源与方法

2.1资料来源本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该资料剔除重复数据后,有803条记录。记录是对803位患者的纳食、睡眠、大小便、舌诊、脉诊、形体、中医兼症的调查数据,专家根据这些数据,对证候进行辨证,确定证名。专家对证候辨证的证名有:火、痰、血瘀、气虚、阴虚、阳虚、风、气滞、肝、心、脾、肾等。资料的数据结构如下表。

表1专家辨证数据表

患者编号患者姓名形体消瘦形体肥胖……专家辨证火专家辨证痰……120652张某某0001

表格1中的数据值0,1,……等,是证候的程度等级。0表示“正常”,1表示“轻”,2表示“中”,3表示“重”等等。专家辨证的数据1表示确认患者属于此证,0表示患者不属于此证。研究数据属于离散型数据。汇总专家辨证的数据如下表。

表2专家辨证统计

专家辨证是(1)否(0)缺失

专家辨证火3364670

专家辨证痰4393640

专家辨证血瘀4193840

专家辨证气虚3954080

专家辨证血虚707330

专家辨证阴虚3134900

专家辨证阳虚1796240

专家辨证风967070

专家辨证气滞1206830

专家辨证肝4953080

专家辨证心2585441

专家辨证脾4603412

专家辨证肺287732

专家辨证肾5922056

为了研究的方便,将患者的证候用编码表示,编码如表3。

2.2方法中医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的“证”是指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在体质、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和多种矛盾综合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反应,是诊察和思辨所得。“证”实际上包括“证候”和“证名”。在疾病过程中,都具有各个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等,可将其称为风寒表实证的“证候”。对病变过程中某阶段所表现的证候,通过辨证而确定其病位、病性本质,并将其综合归纳而形成“证名”。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证名是代表该证本质的名称。

表3证候编码表

编号证候编号证候编号证候

FB1形体消瘦FB32气短FB66完谷不化

FB2形体肥胖FB33乏力FB67五更泄泻

FB3面色萎黄FB34心悸FB68大便初硬后溏FB4面色白光白FB35胸闷FB70A舌淡红

FB5面色晦黯FB36胸肋胀痛FB70D舌绛

FB6面红FB37善太息FB70G舌胖

FB7唇色淡白FB38恶心呕吐FB70J舌少津

FB8口唇紫黯FB39呕吐痰厥FB70B舌淡

FB9睑下青黑FB40吞酸噪杂FB70E舌黯

FB10肌肤甲错FB41纳呆FB70H舌瘦

FB11A头疼FB42消谷善饥FB70K舌下脉络曲张FB11B头疼性质FB43腹胀FB70C舌红

FB12头重如裹FB44腰膝酸软/痛FB70F舌裂纹

FB13头晕FB45肢倦身重FB70I舌齿痕

FB14失眠FB46肢体麻木FB70L瘀点瘀斑

FB15多梦FB47肢体笨拙FB71A苔白

FB16烦躁FB48手足震颤FB71C苔薄

FB17急躁易怒FB49筋惕肉瞤FB71E苔腻

FB18视物模糊FB50畏寒肢冷FB71G苔少或无

FB19双目干涩FB51手足肿胀FB71B苔黄

FB20A耳鸣FB52五心烦热FB71D苔厚

FB20B耳鸣性质FB53面肢浮肿FB71F脉燥

FB21A口渴欲饮FB54自汗FB71H脉滑

FB21B口渴欲饮性质FB55偏身汗出FB72A脉弦

FB22口燥咽干FB56潮热盗汗FB72C脉滑

FB23口苦FB57小便清长FB72E脉数

FB24口淡FB58小便短赤FB72G脉沉

FB25口臭FB59夜尿烦多FB72I脉缓

FB26口黏腻FB60尿后余沥FB72B脉紧

FB27口舌生疮FB61咳笑时遗尿FB72D脉涩

FB28颜面麻木FB62小便失禁FB72F脉迟

FB29颈项僵硬FB63排便无力FB72H脉细

FB30咯痰FB64便干便难FB72J脉弱

FB31神瘦FB65大便稀薄

“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的数据均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和描述的体征,取自于中医专家对证名的判断,并汇总展现成数据表的方式。

对“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的数据的预处理,是将专家辨证列作为预测字段,各个证候列作为分类的属性字段。

利用“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的数据表提取知识和规律,采用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方法。

决策树是一种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状结构,有根节点、中间节点和叶节点。决策树采用自根节点向下的方式,对决策树的节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并根据不同的属性值从该节点向下进行分支。如果节点中的实例属性不一致,该节点是决策树的中间节点,可继续分支;如果节点中的实例属性一致,该节点是决策树的叶节点,分类计算结束。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取舍规则,整棵树就对应着一组表达式规则。

决策树有多种算法,其中一种是基于信息论的算法。此算法将信息看做随机事件,其信息的不确定程度可以根据它出现的概率来衡量。概率大,出现的机会多,不确定程度小,信息量小;反之,概率小,出现的机会少,不确定程度大,信息量大。事件a i的信息量:

1(α

t )=log

2

1

p(α

i

=1log

2

p(α

i

事件集合A={a1,a2,…,a i…a n}的信息熵:

1(A)=∑n i=1p(αi)log21

p(α

i

事件集合A={a1,a2,…,a i,a j,…a n}中aj的信息熵:

E(A/α

j )=∑n i=1|αi|

|A|

p(α

i

)log

2

1

p(α

i

信息熵是系统混乱程度的统计量。熵越大,系统越混乱。信息量越大,不确定程度越大,事情越复杂。所以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算法采用了最小熵原理。

如果事件集的熵与选定某属性的熵的差表示信息增量:

哪个属性的熵越小,信息增量就会越大,该属性就设置为分类的节点。实验证明采用“信息增益率”比采用“信息增益”更好,信息增益率定义为信息增益与初始信息熵的比值:

GR(A)=Gain(A)l(A)

SQL Server软件中的Business Intelligence,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信息熵算法建立决策树的工具。“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数据的处理,使用SQL Server软件中的Business Intelligence建立决策树,提取专家辨证与证候的规律。

3结果

采用信息增益率,计算出专家判定的证名和证候的信息增益率见表4。

表4信息增益率(增益率≥0.014)

专家辨证证候号证候增益率

专家

辨证

证候

证候

增益

火FB71B苔黄0.036肝FB18视物模糊0.042火FB17急躁易怒0.031肝FB19双目干涩0.029火FB71A苔白0.30肝FB32气短0.026火FB16烦躁0.026肝FB8口唇紫黯0.023火FB22口燥咽干0.015肝FB16烦躁0.022火FB48手足震颤0.014肝FB46肢体麻木0.017肾FB59夜尿烦多0.052肝FB11B头疼性质0.017专家

辨证

证候号证候增益率

专家

辨证

证候

证候

增益

率肾FB44腰膝酸软/痛0.050肝FB20B耳鸣性质0.016肾FB60尿后余沥0.036肝FB12头重如裹0.016肾FB45肢倦身重0.030肝FB20A耳鸣0.015肾FB47肢体笨拙0.029脾FB41纳呆0.025肾FB46肢体麻木0.019脾FB11B头疼性质0.016肾FB8口唇紫黯0.018脾FB33乏力0.015肾FB50畏寒肢冷0.017脾FB15多梦0.015肾FB12头重如裹0.014脾FB43腹胀0.014阳虚FB50畏寒肢冷0.176脾FB30咯痰0.014阳虚FB21B口渴欲饮性质0.019气虚FB32气短0.085阳虚FB51手足肿胀0.019气虚FB35胸闷0.030阳虚FB8口唇紫黯0.017气虚FB31神瘦0.028阳虚FB44腰膝酸软/痛0.016气虚FB33乏力0.026阳虚FB53面肢浮肿0.015气虚FB34心悸0.026阳虚FB59夜尿烦多0.015气虚FB37善太息0.020阳虚FB18视物模糊0.014气虚FB54自汗0.016心FB34心悸0.067气滞FB37善太息0.064心FB35胸闷0.026气滞FB36胸肋胀痛0.030心FB60尿后余沥0.019气滞FB11B头疼性质0.028心FB47肢体笨拙0.019气滞FB50畏寒肢冷0.025心FB45肢倦身重0.017气滞FB44腰膝酸软/痛0.025心FB59夜尿烦多0.016气滞FB16烦躁0.024心FB11B头疼性质0.015气滞FB11A头疼0.022心FB14失眠0.014气滞FB14失眠0.021血瘀FB8口唇紫黯0.085气滞FB72A脉弦0.018血瘀FB5面色晦黯0.041气滞FB43腹胀0.017血瘀FB70E舌黯0.026气滞FB31神瘦0.016血瘀FB9睑下青黑0.024气滞FB64便干便难0.015血瘀FB44腰膝酸软/痛0.016气滞FB45肢倦身重0.014血瘀FB15多梦0.016气滞FB33乏力0.014风FB11B头疼性质0.045痰FB71E苔腻0.020风FB18视物模糊0.041痰FB30咯痰0.017风FB13头晕0.032痰FB71G苔少或无0.016风FB72C脉滑0.031痰FB11B头疼性质0.015风FB44腰膝酸软/痛0.024痰FB72A脉弦0.014风FB9睑下青黑0.019阴虚FB18视物模糊0.075风FB11A头疼0.018阴虚FB19双目干涩0.061风FB72B脉紧0.017阴虚FB29颈项僵硬0.051风FB72I脉缓0.016阴虚FB21B口渴欲饮性质0.036风FB68大便初硬后溏0.016阴虚FB8口唇紫黯0.031风FB46肢体麻木0.016阴虚FB34心悸0.027风FB72A脉弦0.016阴虚FB35胸闷0.026风FB70A舌淡红0.015阴虚FB59夜尿烦多0.025风FB59夜尿烦多0.015阴虚FB21A口渴欲饮0.023风FB8口唇紫黯0.015阴虚FB44腰膝酸软/痛0.023

专家辨证证候号证候增益率

专家

辨证

证候

证候

增益

风FB50畏寒肢冷0.015阴虚FB20B耳鸣性质0.023风FB21B口渴欲饮性质0.015阴虚FB56潮热盗汗0.022风FB37善太息0.014阴虚FB20A耳鸣0.021风FB72F脉迟0.014阴虚FB32气短0.016

阴虚FB22口燥咽干0.016

阴虚FB14失眠0.015

阴虚FB47肢体笨拙0.015

阴虚FB41纳呆0.015

得到各证名的决策树以及证名和证候的依赖关系在表5专家辨证与证候关系规律和表格6证候规律中,此处仅以证名“血瘀”为例展示其决策树和证名与证候的依赖关系图

图2血瘀与其证候依赖关系

得到证名与证候的关系,见表5。

表5专家辨证与证候关系规律

专家辨证证候及关系等级

火FB71B>FB17>FB22

风FB18>FB59>FB70A>FB8>FB72I>FB72C>FB9>FB50>FB13>FB11A>FB72A

肝FB18>FB19>FB16>FB8>FB20B>FB20A

脾FB11B>FB15>FB30>FB33>FB41>FB43

气虚FB32>FB31>FB33>FB34>FB37>FB54>FB35

气滞FB37>FB31>FB50>FB11A>FB45>FB14>FB72A>FB64>FB11B>FB16>FB33>FB43>FB36>FB44

肾FB59>FB60>FB8>FB50>FB44>FB45>FB46痰FB71E>FB71G>FB72A>FB30>FB11B

心FB47>FB35>FB14>FB11B>FB34>FB59>FB45血瘀FB8>FB70E>FB44>FB9>FB5>FB15

阳虚FB21B>FB50>FB44>FB59>FB8>FB18

阴虚FB18>FB29>FB19>FB44>FB20B>FB22>FB8>

FB59

通过决策树获取的证名与证候的规律,见表6。

表6证候规律

证名条件(概率≥0.7)规律

FB71B='1'and FB22='2'

FB71B='1'and FB22='1'

and FB17='2'

苔黄是且口燥咽干中

苔黄是且口燥咽干轻且急躁

易怒中

FB18='1'and FB19='1'

FB18='1'and FB19='1'

and FB20B='1'and

FB8='1'FB18='1'and

FB19='1'and

FB20B='0'

视物模糊轻且双目干涩轻

视物模糊轻且双目干涩轻且

耳鸣如潮且口唇紫黯

视物模糊轻且双目干涩轻且

耳鸣如蝉

FB11B='5'and FB41='1'

and FB30='1'

FB30='1'and FB43='0'

FB11B='1'and FB41='0'

and FB30='1'

头昏疼且纳呆轻且咯痰轻咯

痰轻

头胀疼且咯痰轻

气虚

FB32='2'and FB31='2'

FB32='0'and FB33='3'

气短中且神瘦中乏力重

FB59='3'and FB46='0'

and FB60='1'FB59='0'

and FB46='1'and FB44='

2'FB59='0'and FB46='1'

and FB44='1'and FB50='

0'FB59='0'and FB46='2'

and FB44='2'FB59='1'

and FB8='1'and FB44='2'

FB59='1'and FB8='1'and

FB44='1'and FB45='1'

FB59='1'and FB8='1'and

FB44='1'and FB45='0'

FB59='1'and FB8='1'and

FB44='0'and FB50='0'

FB59='1'and FB8='0'and

FB44='2'FB59='1'and

FB8='0'and FB44='0'

FB59='2'and FB60='2'

FB59='2'and FB60='0'

夜尿烦多重且尿后余沥轻肢

体麻木轻且腰膝酸软/痛中

肢体麻木轻且腰膝酸软/痛

轻肢体麻木中且腰膝酸软/

痛中夜尿烦多轻且口唇紫黯

且腰膝酸软/痛中夜尿烦多

轻且口唇紫黯且腰膝酸软/

痛轻且肢倦身重轻夜尿烦多

轻且口唇紫黯且腰膝酸软/

痛轻且肢倦身重正常夜尿烦

多轻且口唇紫黯夜尿烦多轻

且腰膝酸软/痛中夜尿烦多

轻夜尿烦多中且尿后余沥中

夜尿烦多中

FB71E='1'and FB72A='0'

and FB30='2'FB71E='1'

and FB72A='0'and FB30=

'0'and FB11B='1'FB71E=

'0'and FB71G='0'and

FB72A='0'and FB30='2'

FB71E='0'and FB71G='0'

and FB72A='0'and FB30=

'1'

苔腻轻且咯痰中

苔腻轻且头胀疼

咯痰中

咯痰轻

血瘀

FB8='1'and FB70E='1'

and FB44='0'FB8='1'and

FB70E='1'and FB44='1'

and FB9='0'and FB5='1'

FB8='1'and FB70E='1'

and FB44='1'and FB9='1'

FB8='1'and FB70E='1'

and FB44='2'FB8='1'and

FB70E='0'and FB9='1'

口唇紫黯且舌黯

口唇紫黯且舌黯且腰膝酸

软/痛轻且面色晦黯

口唇紫黯且舌黯且腰膝酸

软/痛轻且睑下青黑

口唇紫黯且舌黯且腰膝酸

软/痛中

口唇紫黯且睑下青黑

证名条件(概率≥0.7)规律

阳虚FB21B='1'and FB50='1'

and FB8='1'and FB59='1'

渴喜热饮且畏寒肢冷轻且口

唇紫黯且夜尿烦多轻

阴虚FB18='2'and FB19='1'

and FB44='0'FB18='1'

and FB29='1'and FB8='1'

and FB59='1

视物模糊中且双目干涩视物

模糊中且双目干涩且口唇紫

黯且夜尿烦多轻

4讨论

4.1决策树剪枝利用信息熵算法生成的决策树非常的详细而庞大,每个属性都被详细地加以考虑,决策树的叶节点所包含的样本属性都是相同的,决策树本身就是完美拟合样本的产物。但是,这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样本中包含了一些错误,按照前面的算法,这些错误也会一点不留的被算法拟合在决策树中;决策树过于庞大详细,得到的规则相应也会十分庞杂。为了避免过度拟合,需要对决策树的形成进行剪枝。

本研究是在决策树生成拆分所需的叶节点事例的最少数量上进行了控制。根据数据集的大小,调整了Minimum_support的参数值,以避免过度定型。由于剪枝,在所谓叶节点上的数据可能就不具备同一属性。本研究以在末梢节点上专家辨证为“是”且在该节点“是”的数据所占比例大于等于70%作为标准来获取辨证规则。

剪枝,克服了噪声、简化了决策树,但是也可能会丧失一些有用的结论。选取适当的阈限值是对于生成决策树是十分重要的。以血瘀证为例,为该证所生成的决策树设置的Minimum_support参数值为5。

4.2规则分析以专家辨证血瘀为例,试分析证候与证名之间的关系。

血瘀证主要与口唇紫黯、舌黯、腰膝酸软/痛、睑下青黑、面色晦黯、多梦等证候相关。

“张允岭2008行业专项证候-专家辨证”课题的803例数据中专家辨证血瘀为419例,非血瘀证为384例。

决策树分支FB8='0'(即口唇紫黯正常)的各个节点上专家判定为血瘀证的患者数量相对于该节点的患者数量,比例都未大于70%。决策树分支FB8='1'(即口唇紫黯)的大量叶节点都保证了专家判定为血瘀证的患者数量相对于该节点的患者数量,比例大于70%,有些甚至是纯正的叶节点。又根据血瘀与其证候依赖关系图、信息增益率表中FB8的增益率,可以认为证候口唇紫黯是血瘀证的重要证候。

从决策树中获取的专家辨证为血瘀的规则是:FB8='1'and FB70E='1'为血瘀证(如果口唇紫黯且舌黯则为血瘀证);FB8='1'and FB70E='0'and FB9='1'为血瘀证(如果口唇紫黯且睑下青黑则为血瘀证)。

纯正的叶节点是FB8='1'and FB70E='1'and FB44='1'and FB9='1'和FB8='1'and FB70E= '1'and FB44='1'and FB9='0'and FB5='1'。即“如果口唇紫黯且舌黯且腰膝酸软/痛轻且睑下青黑则为血瘀证”和“如果口唇紫黯且舌黯且腰膝酸软/痛轻且面色晦黯则为血瘀证”两条规则。

4.3其它证名

在上面的数据分析中没有专家辩为风、气滞、心、肺、血虚的证名。

肺和血虚两个证名不能进行决策树的划分。原因是:803条记录中专家鉴定为肺证的患者是773位,非肺证患者28位,未进行鉴定患者2位。全部患者基本为同一证名,基本属于同一类,不具备分类的条件;803条记录中专家鉴定为血虚证的患者是70位,非肺证患者733位,全部患者都进行了气滞证的鉴定。全部患者基本为同一证名,基本属于同一类,不具备分类的条件,故不能完成决策树的生成。

表7专家辨证比例

专家辨证是否缺失比率(是/否)总数

专家辨证肺2877320.04803专家辨证血虚7073300.10803

气滞、心、风三个证名生成了决策树,未将决策树产生的规则列入上面各分析表的原因如下。

803条记录中专家鉴定为气滞证的患者120人,非气滞证患者683人,全部患者都进行了气滞证的鉴定。以末梢节点上专家辨证为确认证名且在该节点的确认数据所占比例大于等于70%为分析标准,决策树得到的规则全部是辨证为非气滞证的规则。

803条记录中专家鉴定为心证的患者258例,非心证544例,未进行鉴定患者1例。以末梢节点上专家辨证为确认证名且在该节点的确认数据所占比例大于等于70%为分析标准,决策树得到的规则全部是辨证为非心证的规则。

803条记录中专家鉴定为风证的患者96例,非风证患者707例,全部患者都进行了风证的鉴定。以末梢节点上专家辨证为确认证名且在该节点的确认数据所占比例大于等于70%为分析标准,决策树得到的规则全部是辨证为非风证的规则。

5结论

利用基于信息的决策树获取专家辨证规律是可行的方法。它可以将繁杂的数据进行整理,捋清证候与证名之间的关系。

在使用决策树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剪枝。决策树的分支越多,得到的规则就越复杂。适当剪枝,能够突出证名规则的主要证候。决策树剪枝不当,会丢失建立规则的重要数据信息,造成规则的扭曲或缺失。用于决策树分类的数据,其预测字段只有两种判别值时,两种值之比应在百分之十以上,否则数据将不再分类。

参考文献

[1]李洪成,李新平,李新晔.中医证候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20.

[2]张云涛,龚玲.数据挖掘原理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7.

[3]曲炜,朱诗兵.信息论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3.

[4]李雄飞,李军.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7.

[5]张彦,刘暾东,李茂青.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算法探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5(1):4.

[6]赵建华,李伟华.一种协同半监督分类算法Co-S3OM[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1):3237.

收稿日期:2014-07-03

作者简介:郭团茂(1975-),男,陕西西安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椎间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高麦仓(1972-),男,陕西西安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患者的临床基础研究,E-mail:gao_

mc@163.com。[7]李萍.医疗数据质量的问题探讨和解决模式[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30(8):217.

[8]潘新娟,冯艳铭,庄贵华.Markov-决策树模型在甲肝免疫策略优化中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590.

[9]瞿海斌,毛利锋,王阶.基于决策树的血瘀证诊断规则自动归纳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24(6):709.

[10]黄宇达,侯艳芳,王迤冉.基于决策树技术和SQL Server BI平台的课程成绩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16):3759.[11]乔晓明,陈有为.基于SQL Server构建数据挖掘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4):35.

[12]周仲瑛,周学平.中医病机辨证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1.

[13]周怡.医学信息决策与支持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1.007

11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

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郭团茂1,高麦仓2,丁辉3,王国恩4

(1.咸阳市中心医院骨二科,陕西咸阳712000;2.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西安712000;

3.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肝胆科,陕西西安710003;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西安710003)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重症医学科MODS患者中医证型及其诱发因素,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MO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1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回顾研究,分析MODS的诱因、特点及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①多器官功能障碍中以循环、呼吸、凝血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四者占功能障碍器官总数的78.4%,其次为肝脏功能障碍,占10.5%。②MODS诱因中以感染为主,占总诱因54.7%,其中肺部感染占76.6%;其次为手术或创伤,占总诱因34.9%;③本研究中MODS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实热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厥脱证四个证型,各占64.9%、74.6%、89.5%、5.3%,其中腑气不通证、实热证和血瘀证是MODS住院期间最常见三个证型。结论:①感染是MODS的最常见诱发因素;②肺、胃肠道和心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③实热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是MODS入院初的最常见三个证型。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诱因;中医证型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1-0024-03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s of114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Patients

GUO Tuanmao1,GAO Maicang2,DING Hui3,WANG Guoen4

(1.Second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Shanxi College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712000,Shaanxi,China;2.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03,Shaanxi,China;

3.Department of Hepatology,Shaanxi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710003,Shaanxi,China 4.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03,Sha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s and its predisposing factors of114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patient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ntegrative treatment of MODS.Methods:In this study,we made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CM syndromes of MODS patients from September2011to September2012,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Results:Heart dysfunction,respiratory dysfunction,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ere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s,totally amounting to 78.4%and the second was liver dysfunction,which accounted for10.5%.Infection was the main predisposing factor of MODS (54.7%)and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ranked the first(76.6%).Excess heat syndrome,stagnancy of blood and Qi syndrome,Yangming Fu-organ syndrome,depletion of Yin and Yang syndrome,tooks up64.9%,74.6%,89.5%and5.3%,respectively.Exces heat syndrome,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Yangming Fu-organ appearing were in all process of disease.Conclusion:Infec-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用茵陈、栀子等预防,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

第一批全国 名老中医名单 含第二批 第三批 之河南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河南在指导老师合计:65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娄多峰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2赵清理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3李振华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4邵经明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5吕承全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6武明钦1河南省 7乔保钧1河南省 8唐祖宣1河南省 9郭维淮1河南省 10毕福高1河南省 11石冠卿1河南省 12张海岑1河南省 13郭春园1河南省 14冯化驯1河南省 15李鸣皋1河南省 16翟明义1河南省 17高体三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18王宏坤2河南省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科

19庞清治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20张磊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 21邵梦杨2河南省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医科22陈阳春2河南省 23赵国岑2河南省 24宋光瑞2河南省 25吴林鹏2河南省 26唐祖宣2河南省 27蔡福养2河南省 28邵福元2河南省 29秦继章2河南省 30李金明2河南省 31孟宪杰2河南省 32闻善乐2河南省 33郭维淮2河南省 34刘学勤2河南省 35崔玉衡2河南省 36杨友鹤2河南省 37崔公让2河南省 38石景亮2河南省河南理工大学中医科39李修五2河南省 40李宴龄2河南省

41张东岳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2吕靖中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3袁海波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幅院中医科 44郑绍周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5毛德西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46门成福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47石景亮3河南省河南理工大学中医科 48李鲤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49郑建民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50郑启仲3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51王自平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52侯士良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药 53黄明志3河南省 54张世峰3河南省 55邱保国3河南省 56杨之藻3河南省 57关思友3河南省 58贾太谊3河南省 59孫六合3河南省 60张天健3河南省 61赵金普3河南省 62祝庆堂3河南省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 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 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 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 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 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2)尽快清除毒物 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夏季中医养生讲座

夏季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的目的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传统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今天主要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上去学习中医养生方法。 一、夏季所主时间段: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二、夏季的气候特点:分初夏、盛夏和长夏季节 三、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1、盛夏防暑热之邪---火热、暑邪;(绿豆汤、龟苓膏、西瓜) 2、长夏防湿邪;(藿香正气液、整肠丸、十滴水) 3、注意保护人体阳气(贪凉);“春夏养阳” (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姜枣茶 4、夏季养生主要在心脾两脏: 心脏养生---热邪—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 脾脏养生---湿邪—胃肠道疾病多见 四、夏季养生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体现: 夏季养生――衣:1、注意衣料的选择,尤其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2、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3、要勤换衣、防止汗出伤风; 4、颜色多选择浅色系,以减少阳光的照射。 夏季养生――食 1、多喝水;2、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

薏米等,忌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3、常吃“解暑药粥”如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4、常吃味苦的时令蔬菜如苦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等。5、常吃辛味散湿的食物,如萝卜、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6、适当饮用清凉饮料,如酸梅汤等。7、不要贪凉如雪糕、冰水等。 夏季养生――住 1、宜晚睡早起;2、睡好子午觉,养足心脏阳气;(小心过堂风)3、勿贪凉,小心空调病,空调温度 26度以上。 夏季养生――行 1、运动适度,选择练太极拳、游泳、慢跑等养心的运动。2、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夏季中药养生四原则: 1、健脾除湿。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肉、佩兰、山药、茯苓、薏米等。(各种养生粥) 2、清热消暑。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芦根等来祛暑。(藿香正气水) 3、补养肺肾。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麦冬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生脉饮口服液) 4、冬病夏治。可治疗冬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各种慢性风湿病、体虚感冒、寒性胃痛等慢性病。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录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录 (2010-03-21 12:32:16) 1李仲愚1四川省 2何天祥1四川省 3倪宣化1四川省 4杜琼书1四川省 5江尔逊1四川省 6陈枢懋1四川省 7廖孔禹1四川省 8王静安1四川省 9杨介宾1四川省 10李孔定1四川省 11郑陶万1四川省 12邹学熹1四川省 13张签铭1四川省 14唐卡昂旺降措1四川省 15陈治恒1四川省 16唐成德1四川省 17徐楚江1四川省 18王临轩1四川省 19陈潮祖1四川省 20张士良1四川省 21旦科1四川省 22周楚良1四川省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中医科 23龚去非1四川省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科 24郑惠伯1四川省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科 25段亚亭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6王希知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7史方奇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28陶克文1四川省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科29陈枢燮2四川省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30王静安2四川省 31李孔定2四川省 32唐卡昂旺降措2四川省 33唐家福2四川省 34吴康衡2四川省 35杨家林2四川省 36冯志荣2四川省 37叶传惠2四川省 38蒋慧均2四川省 39吴孝恺2四川省

40邓世发2四川省 41张世明2四川省 42李恒明2四川省 43林万和2四川省 44牟玉书2四川省 45龙治平2四川省 46常振湘2四川省 47旦科2四川省 48黄修武2四川省 49格桑尼玛2四川省 50张之文2四川省 51杨宣舒2四川省 52张世明3四川省 53旦科3四川省 54张之文3四川省 55孙同郊3四川省 56陈福安3四川省 57郭子光3四川省 58刘金龙3四川省 59钟以泽3四川省 60杨宣舒3四川省 61王晓东3四川省 62邓亚平3四川省 63忠登郎加3四川省 64王明杰3四川省 65胡国栋3四川省 66刁本恕3四川省 67陈学忠3四川省 68陈天然3四川省 69牟希瑾3四川省 70李培3四川省 71邵章祥3四川省 72杨礼淑3四川省 73郭志雄3四川省 74张玉龙3四川省 75热巴3四川省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批 指导老师合计:19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 董德懋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 周济民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四季养生 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

名老中医贺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名老中医贺词 篇一: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 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 (20XX-05-2617:36:53) 转载 转载▼标签:分类:中医良方原文地址: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作者:养生家 哮喘 天气聚变,空气潮湿或是气压低时,最易诱发哮喘,患者异常敏感,发作时间并无规律,有的是夏发,有的是冬发,也有四季常发。 其症状就是气急。上气不接下气,不仅呼吸困难,且带喘声,喉中咪唯作响,胸喉之间,顽痰淤积梗塞,有的兼有咬嗽。患者面色苍白,甚至发青发紫,眼球突出,冷汗淋漓,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有的因呼吸困难而言语不便。此症致病原因,大致分为二种。一为心病性气喘,是因心脏有病而起。每个人心脏的收缩力量是不同的,心脏收缩力量小的人,

他的心脏在跳动时期输送出去血液就不多,也不能把血管内的血液顺畅的推进向前,于是,有些血液便散布在肺部或是其它肢体各部门为患。血液在心脏内排出不多,稍劳动,便感心跳,血液如散在肺里,便会通过神经起反射作用,引起大、小支气管收缩起来,空气通过便有困难,兼之肺里积有郁血,肺的呼吸面积缩小,就发生呼吸困难而气喘。例如有心脏病的人,因血液循环不好,血液散积在脚或腿时,会使血管肿胀,血液便从血管的疏松处渗入皮下,以致腿脚肿起,所以,心脏病患者皆可能患水肿。肺里积聚血液,自会引起哮喘,这是很自然的。另一种是支气管性气喘、这纯粹是支气管本身所引起的毛病,每个人的支气管对外来及内在的物质,其感觉也不同,有的人闻到某一种气味,神经就能反射到支气管发生变化,也有的吃到某种食物,也会如此,例如逢吃到咸味的食品,喉头沾着咸味味,哮喘便会发作,这是“咸哮”;有的人会因闻到煎糖的气味,促使哮喘发作,便称“糖哮”;或是油炒洋葱、烟熏鱼、油炒辣椒时,闻到热锅发出的气息,便大发“油哮”,这是敏感性的症状。也有因已身的某种慢病变分泌出来的毒素,也会起敏感作用,于是使引起支气管的收缩,而呼吸困难,形成为哮喘。 哮喘二字虽连称;但疾病不同,哮是喉中有痰,喘则胁肩呼吸急促,与哮各异,普通的哮症多兼有喘,有喘者有不兼哮者,故种类多,大都是因气管狭惫窄,肺部弹力不够与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_7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中医四季养生春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 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 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 春天犯困怎么办呢?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 ,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 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 春天饮食注意什么?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 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 1 / 15

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 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 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 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 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 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这是第三批的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迁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 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 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 河北省(21名) 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

山西省(14名) 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 内蒙古自治区(8名) 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 魏汉奇 辽宁省(17名) 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 吉林省(19名) 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梁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 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 黑龙江省(21名) 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 山东省(28名) 张珍玉隗继武王国才丁书文周翠英焦中华林惠娟程益春朱振铎徐敬才孟宪兰姚开炳彭延宽吕兰凯孙敏田文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李鸿娟刘启廷谷越涛张继东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教学提纲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完整word版)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迁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 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 河北省(21名) 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

山西省(14名) 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 内蒙古自治区(8名) 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 魏汉奇 辽宁省(17名) 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 吉林省(19名)

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梁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 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 黑龙江省(21名) 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 山东省(28名) 陈益昀隗继武王国才孟宪兰李鸿娟焦中华王林道胡殿宾邵念方吕景山丁书文姚开炳郑建堂吕兰凯孙敏张继东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周翠英刘启廷谷越涛田文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扶正祛 邪的护理原则 护理原则是依据治则制定的,用以指导辨证施护,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措施。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原则。所以护理要符合治则的要求,根据治则常用的护理原则包括: 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那么什么是正气?什么是邪气? 正气 邪气 所以,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其向有利于疾病好转的方向的转化。 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 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有:饮食营养的补充、精神的调摄、适当的休息、体育锻炼以及药物预防、药膳、气功、养生法

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邪能力。多用补虚法以扶正,护理法则:“虚则补之” 祛邪: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适用于以邪盛为主要矛盾的病证,多采用“实则泻之”的方法。不同的邪气、不同的部位,其治疗护理方法亦不相同。如病在上者,采用催吐法及护理;病在下者,采用攻下法及护理;病在表者,采用发汗法及护理等。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扶正法 适用于单纯正气虚而无外邪者,或邪气不盛的虚证。扶正可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 如:气虚、阳虚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阳虚病人多怕冷,护理时应加衣、避风寒,尽量安排在阳面病房等。 祛邪法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邪去则正安。 如:表邪盛者,宜发汗解表。风寒感冒者,宜辛温解表,葱豉汤加减,饮食、药物宜温热服;风热感冒者,宜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饮食、药物可凉服。实热实火,宜用清热泻火;如实证便秘可用承气类。寒证病人宜用温中祛寒,护理可增加衣物、调节室温、热水袋,饮食、汤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男科方(精)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男科方 一、治阳痿 方一(古康德拟方 :麻雀 12只,地龙 40克,蜈蚣(干品,下同 20条,淫羊藿 50克。分别研细末(麻雀去毛及内脏、焙干 ,混匀,分为 40包,每次 1包,每日 2次,以米酒冲服。 20天为 1个疗程。本方治疗阳痿患者 10余例,治愈率 98%,总有效率 100%。方二(李保安拟方 :淫羊藿、蛇床子、阳起石、菟丝子各 15克,黄芪、枸杞子各 20克,益智仁 10克,蜈蚣 10条,海狗肾 1具,黄酒、白酒各 500克。诸药投入酒中浸泡10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 1次,每次 25克, 20天为 1个疗程。采用本方治疗阳痿患者24例, 1~3个疗程治愈率 95.8%。 二、治遗精、血精 方一(胡达坤拟方 :刺猬皮 100克,焙干、研细末,分为 7包,每日 1包,以甜酒汁冲服。采用本方治疗遗精患者 11例,均获痊愈。 方二(范立金拟方 :生蒲黄 70克,滑石粉、栀子(炒、当归、生地、木通、赤茯苓、生甘草各 30克。诸药共研细末,水煎连渣饮服, 1日 3次。尿急尿频缓解后即去当归、生地、赤茯苓、木通、甘草。采用本方治疗血精患者 13例, 7~13天全部痊愈。 三、治不射精 方一(倪国新、张丽拟方 :党参、麦冬、远志(制、酸枣仁(炒、天冬、茯苓、五味子各 10克,合欢、甘草各 15克。水煎 20分钟,取药汁 250毫升,日服 2次。采用本方治疗少年时期遗尿引起的不射精症患者 120例,治愈率 85.8%。 方二(郑锡海、范玉华拟方 :柴胡、香附、枳实各 10克,甘草 6克,白芍、牛膝各12克。水煎服, 1日 1剂。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不射精患者 46例,均获满意疗效。 四、治不育症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 *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7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8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 9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10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 11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 (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 (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 (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 (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

健康知识讲座7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 报告

7月份健康知识讲座 ---夏季养生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季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俗而言,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选择在夏天治疗。 二、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夏天建的阳气旺盛,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驱赶出来。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倘若不在夏季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通过“冬病夏治”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 三、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肺系统疾病中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变异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者,这些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咳、痰、喘”等症状,故常称之为“咳喘病”,这些病大多随季节变化呈现冬种下轻的特点。此外冬季易发感冒、平时怕风冷属于虚寒体质者,在夏天里应进行预防性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四、夏季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抵抗力也最佳,人体许多慢性疾病如常在冬天加重的慢性支气管炎、膝关节炎、慢性结肠炎、腰腿痛等往往在夏季缓解。 1、夏季多湿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经常出现暴雨与暴晒交替,气温越高,空气中水分越多,所以湿热较重,常常让人感到头痛如裹,胸闷、不清爽。 2、脾胃易伤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常常出现贪凉饮食,暴饮暴食等损伤脾胃阳气,一方面饮食不洁损伤脾胃之气;另一方面夏季的湿热邪气也会阻遏胃的运化功能。湿热困阻脾胃会出现胃部胀闷,口黏舌苔白厚,不欲饮食,便黏不爽等症状。 3、心肝火旺夏季属于五行中的火,通用与五脏的“心”。心主血脉,所以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热血沸腾,阳气主动,所以夏季人性格往往会变得开朗、热情、好动。但也会出现急躁易怒、失眠早醒。 4、昼长夜短、睡眠不足这是夏季的特征,而由于天热大脑兴奋,人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相对缩短,是符合自然的养生原则。夏季睡眠最好等暑热之气消散以后,人的浮躁之气趋于平和之后在睡觉。时间可以稍微晚一些,但不宜太晚,一般晚上11时为宜。 五、夏季养生宜与忌 1、宜养阳气忌伐阳气夏季炎热的气候有助于促进人体的阳气。人体内的阳气就如同天上的太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意思是说常常抵抗力差、体弱多病。所以夏天宜保持适度的热,适量出汗符合夏季的养生特点。空调不要低于25摄氏度。温度过低一

全国当代名老中医

全国当代名老中医 北京市40人 王嘉麟温振英周德安陈彤云张炳厚魏执真黄丽娟柴嵩岩周乃玉李乾构王应麟许心如危北海郁仁存高忠英周耀庭钱英陈昭定方和谦谷世喆许彭龄张淑文李贵王琦聂惠民刘燕池孔光一陈文伯张士杰阎玉凝肖承悰郭维琴田德禄武维屏王沛周平安陈淑长柯微君王焕禄王莒生 天津市20人 石学敏韩景献黄文政曹式丽金季玲张伯礼刘文峰于志强孙兰军徐志尧邓鹤鸣张大宁栗锦迁张曾譻章臣桂王子云陈宝贵陈津生武成李竞 河北省19人 田淑霄李士懋杨牧祥赵玉庸李佃贵刘亚娴邢月朋王淑玲郭纪生张士舜李淑荣王国三孙光周李英杰任琢珊陈益昀李延芳韩志河高社光 山西省13人 王晞星冯五金王裕颐张玉芬侯振民郭耀康关宝莲魏中海陈家礼白兆芝赵尚华吕景山高天爱 内蒙古自治区11人 苏荣扎布阿古拉明根巴雅尔朱宗元张孝礼牛兴东杭盖巴特尔包金山查干金玉黄海波 辽宁省28人 洪家铁曹幸馀王子正肖瑞崇侯升魁姜松鹤白长川石志超张天文齐清会曹林郭庆贺周耀群贾淑兰岳惠卿兰宏江孙洪卓周学文马智李德新田维柱张静生郭恩绵杨积武刘元禄郭振武洪治平田振国 吉林省16人 刘柏龄杨宗孟王烈南征于凯成范国梁黄永生陈向明张文泰纪青山阎洪臣于作盈王钰李莹刘大同曲生 黑龙江省22人 张琪郭文勤王铁良吴秉纯段富津康广盛王雪华孙申田高维滨王玉玺李延王秀霞孙伟正李令根董清平卢芳朱永志张缙张凤山栗德林李敬孝滕义和 上海市21人 严世芸施杞蔡淦张云鹏秦亮甫叶愈青陆徳铭唐汉钧邹菊生王霞芳陈湘君柏连松石印玉蔡小荪何立人彭培初叶景华曹玲仙刘嘉湘李飞跃颜乾麟 江苏省31人 周仲瑛汪受传朱秉宜徐福松邹燕勤单兆伟刘沈林盛灿若夏桂成诸方受唐蜀华吴旭许芝银李七一杨桂云王德明刘永年莫燕新丁义江李柏年吴新欲张志坚程子俊任光荣龚正丰朱良春邵荣世夏治平孙浩谢兆丰王少华 浙江省24人 肖鲁伟范永升连建伟徐珊宋康俞景茂陈意裘昌林王坤根潘智敏李学铭徐再春王樟连刘时觉王永钧周锦何嘉琳张玉柱董幼祺陈颖异方水林常青钟坚吴瑞华安徽省11人 梁文珍徐经世丁锷周宜轩马骏魏福良张道宗张炳秀韩明向胡国俊郑梅生 福建省17人 杜建王和鸣陈民藩周国英杨春波陈美华朱亨炤吕绍光黄秋云邓正明卢太坤洪炳根苏稼夫余天泰黄宝英吴熙吴允耀 江西省15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