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历史必修二——古今中外的经济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古代经济政策)

单元结构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早期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呢?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耕作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种植作物:粟、水稻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1)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种植经济的发展

(2)农业区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农作物结构:北粟南稻

(4)家畜饲养业兴起:六畜、生肖纪年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耕作方式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石刀、石斧、耒耜刀耕火种南稻北粟

商周石器锄耕少量青铜农具

石器、木器、骨器为主

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

粟、稻、黍、稷、麦(五

谷)桑、麻等

3商周时期农业取得怎样的发展进步?

①工具:耒耜石锄石犁青铜工具

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③作物种类:粟稻黍稷麦桑麻

4、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问题: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请学生答复。

原始农业出现(时间)一万年左右。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

商周:少量青铜,主要是“耜耕”或“石器锄耕”。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

西周: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从频繁迁移开始走向定居。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形成,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4、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等。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5、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C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 ( A )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

3、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耜耕”比“火耕“进步,主要表现( A )

①土地挖的深②土地翻的松

③土壤的熟化过程加快④耜耕的土地可以多种一两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什么是“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具体说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要精耕细作?

1.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是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2.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不利的自然条件的斗争中所创造出的巧妙的农艺

3.与中国地主制下农民是分散的小土地经营,有着较多的人身自由和经营自主权有关

4.与逐步形成的由局部到全国性的人多地少的格局有关。

1.耕作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评价: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亩产量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农具的革新和演变

(1)材质:石、木、骨(原始社会)→青铜(夏商周)→铁器(春秋战国开始)

农具的革新和演变

二牛抬扛(耦犁) →一牛挽犁

(2)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牛)

(3)构造的变化:直辕犁→曲辕犁;省力的同时控制耕地的深浅,提高耕地的质量。

曲辕犁: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2)西汉时的代田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水利事业的发展

黄河的治理: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人力)

唐朝时的筒车:(水力)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水力)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风力)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

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唐《调笑令》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生产单位)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生产领域)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目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

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④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作用和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农民生活稳定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②消极:

1.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2.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3.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4.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

根源之一。

6、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资料补充:

1、中国古代农业的不足:

(1)农业经济发展付出了过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为了开垦土地,大量烧荒伐林大片森林消失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2)科技含量低。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一些新工具新技术的改进使用,但总体看中国农业走的是一条依赖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这一点甚至到新中国建立前都很突出;

(3)一直未突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畴,商品化程度低(这一点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我们都可以看的很明显)。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但长期没有革命性的进步(生产力);

2、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经营方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从土地所有制角度看);

6、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经济构成);

7、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鲜明特点;

8、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9、赋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0、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组织方式)

3、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原因:

(l)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3)重视水利的兴修;

(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7)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4、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泰半之赋(赋税沉重)沉重的力役(徭役沉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

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2)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耕地面积增加;(4)水利大面积兴修;(5)政府收入增多,人口增殖;(6)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7)农产品商品化;(8)形成一些特色经济区域;(9)农学著作的问世;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清的《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6、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1)有利于安定民生,进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

其规律为:农业发展→农民生产安定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矛盾缓和→稳固统治;

(2)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源泉,也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

练习题: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D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3、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C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B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6、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B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7、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答案提示:

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8、情景假设:假如给你一块土地和种子让你去耕种,你都需要有什么东西、知道那些知识?

需要有农业生产工具

懂得农业耕作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技术

“五谷六畜”稷黍粟麦稻(农业作物)豆桑麻(经济作物)猪狗鸡羊牛马

“十二生肖”

课后作业:

1.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B )

A.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A )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B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

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

6、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A )

A.垄作法

B.代田法

C.区田法

D.精耕细作法

8、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D )

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

最新最全面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方法、技术与制度基本模式 生产工具农作物水利灌溉 原始农业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水稻、粟 早期农业 集体 劳动 “耜耕”或“石器锄耕”、 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居) 粟、稻、黍、稷、 麦、桑、麻等 商周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 铁农具,牛耕(开 始使用和逐渐推广 阶段)耦犁、犁 壁,耧车(改 进和普及阶段) 春秋 战国 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两汉代田法、一年一熟引进棉花 个 劳 小 体 动 农魏 南 朝 晋 北 北方耕耙耱技术、南 方耕耙技术、进行轮 作和绿肥种植普遍 育秧移栽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 两熟和一年三熟 翻车 传 统 农 业 经济隋唐曲辕犁(完善阶段)筒车 两宋引进占城稻高转筒车 引进玉米和 甘薯等 明清多熟制风力水车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要是-----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精耕细作,技术先进 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 农业的起源---- 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国是世界农业 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 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 业为辅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点 形成条件: 形成时间: ①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特点 小 农经济 有 利 因 素 艰 难 成 长 不 利 因 素 地位和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 1.《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 2.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3.《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此举() 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 4.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木、石、骨等材质的耒、耜 B.青铜材质的耒、耜 C.青铜、铁材质的耒、耜 D.铁、钢材质的犁、锄 5.1973年在余姚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 A.新时期时代已产生了小农经济 B.文革时期发现,事实已经严重夸大 C.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D.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6.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诗云:“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插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工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早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7.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记载:“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 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来源:周书宇的日志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生产者成为资本家 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 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 其一是农民 。其 (资本少)

4、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 5、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6、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 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 2、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 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 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生产者成为资本家 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 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 其一是农民 。其 (资本少) ------ 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 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得名: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内容:一切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行转让与买卖,并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 、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增加 原因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瓦解 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 过程: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 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 :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制形成 :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 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基础) ②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充) :土地兼并加剧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 :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封建统治 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 : 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 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系统

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系统总结 一、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流与合作;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土地政策的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二、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价 (1)优点: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②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另外:农民的斗争,推动封建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2)弊端(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 ②比较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③具有封闭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承担赋税徭役,受剥削和压榨,容易破产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畜牧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经营方式。 四、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是什么 1、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2、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3、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2.瓦解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私有 4、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㈠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 私田私有

㈡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㈢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五、中国土地制度发展线索图示 六、土地兼并的主要内容 1、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2、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3、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4、危害:(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5、抑制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按亩纳税(明清) 七、租佃关系发展的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不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八、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 1、以家庭(个体经营)为生产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即男耕女织)。【最基本的特点】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3、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具有落后性。 4、注重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 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2.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 ) 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

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 )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 ③互相牵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结构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结构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2、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②有很强的专制性;③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 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⑤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结构 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 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 权高度集中;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废宰相制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废宰相,权分六部 评价:君主专制加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当君主无 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 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创内阁:过程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 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 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 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 康熙帝:设南书房影响: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并立,最终集权于皇帝 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 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 政治压迫 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 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①专制中央集权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③人治高于法治;④统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影响深远;⑥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2.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4.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1,积极作用:○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2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3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作用:○1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和打击;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3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整合【实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2.区域:黄河流域(以半坡遗址为代表)和长江流域(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主。 3、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一)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主要是石器、骨器。西周及其以前,工具主要以耒、耜为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成为主要工具。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大 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特点: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唐:出现曲辕犁(江东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历史重点知识整合 第一单元 繁华中学 姓名 关于犁耕:春秋后期出现,战国----铁犁用于牛 耕;西汉------发明犁壁(犁耕得到推广);唐 -----出 现曲辕犁(江东犁)(二)灌溉工具: 翻车、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2、西汉: 漕渠、白渠 3、治黄: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4、边疆: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四.耕作方式的不断进步: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2、自耕农经济的出现(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指建立在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以自己的劳动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业经济。成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在春秋时期而生。(3)特点: A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 B 、生产是为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交纳赋税, 自给 自足(稳定封闭保守性)。C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D 、自耕农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难以扩大再生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脆弱性) E 、生产规模小,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落 后性)。 (3)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由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农具等生产资料,可以使农民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生产积极性提高。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1)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2)非常 脆弱,很难保证税收;【重点难点】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精 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以为家庭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式的 自耕农经营方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体系】 “精耕细作”的含义: 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

【重难点解析】 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 (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 (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4)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 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 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 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 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 A.犁壁的安装 B.铁犁铧的发明 C.牛鼻环的使用 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3.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 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 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 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了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6.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7.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8.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9.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 10.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要点 概述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pro mo tio n of em pl ment, form a rea sonable a n orderly p attern of i ncome d istri buti on,bui ld a more fair a nd su st ab e so ci al se cur ity systems, medi cal and h ealth system reform. T he pl enar y, innovati on of so ci al governan ce, must focu s on the mainte an e f am nt al in erest s of th verw elm in g ajo rit y o th people, maximiz e f act ors, e nh a n ce social d evelop ment, impr oving so ci al gov ern ance, the i nterest of nation al se cu rit y, su re t at th people live a nd w rk, so ci al st abil an rd o improve so cial gov er nance, stimulati ng so cial org an izati n, nn vat ve an ef ect ve sy st em rev en ng an d reso ng so cial conflicts, impr oving t he publi secu rit syst em set u p the ati al cu y cil, n ati secu rit y syst em s an d ati se cu rit y st rat eg y o su r e n ati al secu Plen ary sessi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 logi iliz ation, y ou mu st est bli sh syst em of eco gical syst em, using th e system to ro ect he eco logi cal en ro nm nt.o improve n atural resour ces asset prop ert y right syst em a nd se co trol, red l ne of d elimit ation of e col ogi cal protect on, re sou rces p aid use syst em a nd ecol ogical com en sati on sy st em n eco og cal en vi nt prote ction man ag ement sy st em ref rm.Pl en ary sessi n, ce eri g n ui di g a li st ning p art comma nd, can wi n and havi g a e st yl e of e ople' s army, a strong army und er th new sit uation of th party Go s, rest cti g evel en ati ona l def ense and army buil din so ve d outstan ding co ra di cti on s nd prob lems, i nnov ati on and d evelop ment of milit ary the ory, enh an ce milit ary strat egic guid nce, improve t he milit ary strat eg y in th eri od uil di g a ern ili ary rce syst em ese ch ara cteristics.o dee p en t he adjustment of erso el sy st em ref rm n arm y,mil ary cy an syst em ref rm ro ot e evel en mili ary an d ci vi lian integrat ion d pth. Plenary session stresse d that compre h en sive reform must b e to part s lead er sh gi ve ll ay o e co re ol e o f t art y co mm an e veral sit ati n an d co rdi nating all p arties, impr vi g e art y's ead ng water ...Margin. Challe ed e l ead ershi p of Co ni st Part y of Chi na, M arxi sm-L eni nism and M ao Ze dong thought b Deng ng's g, replace d b y thre rep resent ati ves and th harmo nic societ y.rm er ni st art y sp an so ci co esi on poi nt of almost all politica l makeover.Ch ara ct eri sti cs of so cialism publi ow nership is shifting to private o w n ership,plann ed reg u lation and market regulati on, t he pr oletari an regime co ntrolle d b th e elite. Of un iv ersal eq ali y, ai rn ess nd b asic prin cip es of distri buti on sy stem is socialist so ciet y, ho wev er after econo mic mo nopolize d y erf l, ve sted interest ro emplo yers do not have t h e same statu s, h ar dly se ems fair so cia di st buti on.State key prot ection 农业: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村舍结构 黑陶、白陶 商周:青铜器(少)、木、石 井田制(西周最鼎盛):公田为贵族占有;是村舍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 (二里头到春秋末期),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齐全,工艺精湛 手工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优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 细密分工(直至明前期,最高水平)——缺点: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采取强制周朝: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铁农具占主导地位牛耕(春秋后期)铁犁(战国中后期) 芍陂、郑国渠、都江堰(李冰父子修建,位于四川省) 自耕农出现:特点1、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2、与家庭手工业相机和 3、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井田制开始崩溃, 税制改革(开始于齐)春秋前期:管仲“相地而衰证” 鲁国:“初税亩” 战国:商鞅(秦)废井田制“依军工行田宅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私有土地 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私营工商业,“四民”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主体 西汉:犁壁(西汉中期)耧车 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坎儿井 土地买卖成为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北魏: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现象普遍 用煤做燃料冶铁 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之称 东汉南北朝:青瓷、白瓷 唐: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 缂丝技术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白瓷成熟期(邢窑) 雇募工匠 丝绸之路繁荣 长安城:坊市制 宋:租佃关系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土地出租定契约,地租以实物为主,分成租和定额租 北宋,用煤冶铁普遍;南宋:用焦炭冶铁,(明)流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景德镇成为瓷都地方特色官窑体系 最早纸币,集镇夜市,不受官府限制 bvi ousl y, f ac Chi na's So cialist sy stem, th e Communi st Part y is not th part y.In at cas e, oli cal ch ao s s b ee n very ight. Is remod eling or recon str u cti o n, i s a correction or a stove.Whet her to tu r n right or left, is b ck to the sou rce ut forw ard ew p oli cal deas.Thi s i o d et ermi ad bl em s n hi a, s so t key o ut of e ep wat er of the reform of the e conomic throug h t o th e ulin g i d eol og y of o ed g ug t, s th call of th e soul t o ci st evo ution and constr ucti on. Empt y talks jeop ardiz nation al interest s an d ry ag ain, i s n affirmation of D g o-ping's reform i deas.These strong polit ica l signal sho wing a new ge n eration of poli tical leader s i still kee ping to t he Socialist ro d.Fo r i s revi siti g t 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